一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生字词:玻璃、雕花。
2.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小故事。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的重视和尊重。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珍惜家人的关爱和付出。
二、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的拼音和书写。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玻璃和雕花。
3.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故事情节和背后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1.课文《家的温暖》教材。
2.PPT课件,包括图片和相关文字。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5.讲台或师生互动空间。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让学生背诵课文标题《家的温暖》。
2.让学生手写生字词《玻璃》和《雕花》。
教学内容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4.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课文背后的寓意。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2.完成一篇课文相关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内容1.使用PPT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分组讨论家庭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3.学生展示自己家庭中的特色和温暖。
4.师生互动,深入探讨家庭的重要性和意义。
课堂作业1.画一幅描绘家庭温暖的图片。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题目。
五、教学反思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深入思考了家庭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互动和讨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对家庭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感恩心和责任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草”、“树”、“花”等生字的发音和书写–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了解“草”的生长过程,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二. 教学重点1.掌握“草”、“树”、“花”等生字的发音和书写2.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3.了解“草”的生长过程,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呈现出生命的奇妙、自然的奥妙。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创设“草地”情境,让学生感受自然世界的美好,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草地上有哪些东西?”“草是怎么长的?”等问题。
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做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准备。
2. 学习环节2.1 新课呈现通过图片、生动的语言、word卡片等方式呈现,让学生初步感知草、树、花的特点,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并且,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草地,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
2.2 学习新知•通过图片的形式,简单了解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学习相关生字。
•观察草的根、茎、叶,介绍草的生长过程,通过对比草、树和花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命体验。
•阅读“小草”的故事,强调草的生命价值和绿色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发现每一个小草都有着自己奋斗成长的故事,学习到草坚韧的生存能力。
2.3 知识巩固•分角色朗读故事,让学生体会成长的艰辛和勇气。
•根据板书,书写生字,并口头读出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记忆。
3. 拓展环节3.1 情景课堂通过导入,让学生的思考延伸到“物尽其用”的知识点,指导学生种菜,培养爱花、会种植的兴趣。
3.2 知识应用•小组互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草的生长观察实验,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接下来,利用图片、生词找字等活动加深对于知识的巩固。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第8单元《开启观察之旅,乐享童真童趣》一、单元人文主题:做个小小观察员二、单元语文要素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找到信息,与大家交流。
2.《比尾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乌鸦喝水》则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关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雨点儿》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变化;而口语交际则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大胆说出来。
3.本单元的教学要继续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现象。
【单元要素落实】1.识字与写字。
目标:认识“谁、长、短”等38个生字和6个偏旁;正确认读3个多音字;会写“比、巴”等17个字和2个笔画。
背诵《比尾巴》《风》。
活动:通过结合图片、字源等方法认识生字,并能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用词语造句。
2.诵读课文。
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产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朗读、背诵《比尾巴》《风》。
活动: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好关键句式。
一年级重在“读正确、读通顺”。
要善于调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在充满童趣中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读懂课文。
我们不仅可以根据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可以通过想象、创设情境、回忆等方法来朗读。
3.口语交际。
目标:通过图片想象“运南瓜”的多种方法。
活动:先连贯地看3幅图,看懂图意,明白第二幅图中的大问号是引导我们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把南瓜运回家。
再引导学生针对南瓜“大、重”的特点进行想象。
三、任务情境:做个小小观察员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基础积累性目标。
认识“谁、长、短”等38个生字和6个偏旁;正确认读3个多音字;会写“比、巴”等17个字和2个笔画。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朗读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够理解课文大意,表达个人对课文的感悟;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简单的造句;4.培养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准确朗读;2.课文大意的理解和个人感悟的表达;3.句子的运用和造句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2.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个人感悟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2.课文PPT;3.角色卡片、幻灯片或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4.板书内容:生字词、重点句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学过的生字词,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学习主体(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认读课文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2.以小组形式,让学生互相讲解课文中的内容,感悟课文的情感内涵;3.双人合作,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培养句式的灵活运用能力。
3. 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设计延伸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进行绘画、小品表演等形式。
4. 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时,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表达看法,避免出现有些学生过于活跃而有些学生被边缘化的情况。
另外,在延伸活动的设计上,可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所讲故事内容,并理解其中的道理;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流畅、自然;3.能够理解并且回答与课文相关的简单问题;4.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创作;5.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懂得懂事情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1.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能力;2.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兔子乖乖》的课件和教学挂图;2.教师准备的小兔子玩偶;3.学生提前准备的课本及笔记工具。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情境教师展示小兔子玩偶,引导学生谈谈小兔子的形象及品质。
通过引入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第二步:教学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内容的看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步: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兔子乖乖的好品质。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课文创作让学生结合小兔子乖乖的品质,进行简单的创作,写一段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第五步:展示分享学生代表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小兔子玩偶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组讨论和小组创作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引导。
希望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兔子乖乖的品质,懂得珍惜美好品质,传承美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第八单元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 2. 学会正确运用词语,形成短语或句子,并简单讲述自己的观点;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4. 通过集体讨论与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信息;2.学会运用词语,形成短语或句子,并简单讲述自己的观点;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三、教学难点1.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2.绘画技巧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准备一张雪地的图片,与同学一起欣赏并说说自己的感覺,感受雪地的特点。
2. 学习新课1.让学生读一遍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回答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2.教师指导学生对关键词汇进行理解训练,如:“雪屋,河流,水流……”。
3.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理解文意后,进行小组讨论,逐一回答以下问题:–小画家为什么没有笔?–小画家用哪些东西画画?–这些东西是从哪里得到的?–小画家最后画了一张什么样的画?–课文最后小画家说了什么?4.听课文录音,齐读课文并感受气氛。
5.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3. 拓展练习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朗读课文,并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分析文中的重要情节。
2.让学生画一幅雪地里的画,让学生动手制作,并通过集体分享活动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和观察力和思考力。
3.教师评价学生作品,并对学生的落款进行指导和讲解。
4. 课堂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基本信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教师给学生传达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创造力。
五、课后作业1.思考自己还可以用什么东西画出雪地里的画,写出来并交给老师。
2.回家后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雪景画,向同学和家人介绍自己的画作。
六、附加资料本课的主题主要是关于创新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在学习时应注意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潜力,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让大家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统编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核心素养)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春、秋、夏、冬、四季、春风、化妆、冷风、红叶、落
叶等。
2.能听懂、朗读小诗《四季歌》。
3.能理解小诗内容,了解四季之间的变化。
能力目标
1.听:听懂简短的描述四季变化的话语。
2.说:能模仿老师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读:读通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4.写:简单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生字词的学习和记忆。
2.小诗《四季歌》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
1.理解四季歌中抽象的意象。
2.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三、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活动1:观察图片
老师出示描绘不同季节景色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季节的特点,引入
四季概念。
2. 学习生字词
活动2:学习生字词
通过图片、动作等形式介绍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朗读诗歌
活动3:朗读《四季歌》
老师朗读《四季歌》,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活动4:自由发挥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四季图,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注重了生字词的学习和诗歌的朗读,但在课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理解较困难,下一次教学需要更多解释和示范。
同时,学生的表现也表明了他们对四季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需要更多情境教学来加深对四季的了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模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模板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管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八单元上册教案共三篇,便利大家学习。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八单元上册教案1《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一、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造就学生酷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爱好。
学问目标:识字15个,学习多音“哪”,写字7个,学习笔画“横折弯”,学习感慨句、譬如句,背诵课文。
实力目标:造就学生的视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习感慨句和譬如句是本课教学的又一教学难点。
二、确立教学方案,落实教学目标(一)教学环节设计: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儿童趣味,深受孩子们的宠爱,加上学习本课时,正是下雪的季节,我们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协助我们的教学。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1、课前视察,激发爱好在学习本课之前,老师充分利用一切下雪的时机,引导学生视察,下雪后,小鸟、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
并组织学生,把视察到的状况说一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谈话导入上课伊始,老师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吗?说一说下雪的情景。
下雪后,很多小动物来到雪地上玩,说一说它们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因为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进展了谨慎细致的视察,所以,学生会兴趣盎然的说出很多动物的脚印,很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自读,感知课文让学生在深厚的学习爱好鼓励下,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老师可以说:同学们,有一位诗人看到了下雪的漂亮景象,特别开心,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请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生字词和句子;2.能够按要求完成课文的朗读、背诵、理解和表达;3.能够结合图画和自己的想象,读出生动的故事;4.能够简单地组织语言,写出简单的自我介绍;5.能够简单地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2.默读短文并理解故事内容;3.用所学句型自己练习造句;4.通过表演或绘画等方式,加深内容理解;5.课文朗读和自我介绍的表达。
教学难点1.结合图画和想象,理解故事内容;2.使用所学句型完成自我介绍;3.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准备1.课文:《法官和商人》2.师生活动道具:PPT、图片、手势卡等;3.教学笔记、教学大纲。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教师口述和图片展示的形式,询问学生最近有没有在电视、报纸、网络等上看到“法官”这个词,如何理解。
然后,教师再给学生介绍“商人”这个职业,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角色。
教师实验(15分钟)教师讲解《法官和商人》,并请学生跟读。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进行点拨。
然后,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故事内容。
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使用手势卡或其它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建议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要楼错强调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学生互动(20分钟)1.分小组询问学生最喜欢或最讨厌的食物、颜色、游戏、动物等,引导学生动起来;2.学生通过巧妙地询问和描述,让其他同学猜他在描述什么事物,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3.学生做小组活动,分组拍照记录、剪辑和制作自己的小广播节目。
课堂总结(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描述故事中法官和商人的行为特点。
同时,简要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差异化授课。
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所布置的活动,如制作小广播节目、剪辑等;2.听读、背诵课文;2.运用所学的句型和生字词,写一篇简短的自我介绍;3.思考、绘画或写下对《法官和商人》的感受。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互动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和多角度的学习和思考中,提高学生对整个世界的感知。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八单元认真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八单元认真教案第八单元认真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认真"为主题,编选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造句、标声调等基本知识的学习。
从本单元开始,还安排了"看图写话"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30个生字,学会写15个生字。
2、会用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含义。
4、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能流利的叙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教学用具:教学时间:燕子妈妈笑了教材分析:本课《燕子妈妈笑了》,主要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良好品质,课文的内容生动有趣,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深刻的道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还安排了关于识字,写字,句式练习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包括15个要求认识和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会用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课文及上字教学难点:规范正确的数写本课的上字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红花、田字格卡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燕子妈妈笑了》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二、新授1、教师范读课文《燕子妈妈笑了》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老师先把课文来读一下大家认真听。
找熟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中学过的生字画出来读一读,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一下小组的同学教师把学生找到的生字写在卡片上,出示卡片学生读生字,并用学过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找生字在小组中学生把本可要学的生字画在课文中,对照拼音学生拼读一下生字,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教一教把本课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哪位同学想当小老师,来带领大家拼读一下(请每组中的一位同学进行拼读)请刚才领大家拼读的同学在小组中带大家继续拼,也可以将自己已经拼得很好的几个字带领大家拼一下。
用手盖住拼音,检查一下自己记得住哪几个字?教师去掉拼音学生认读,请一到两名学生来领大家读生字教师:同学们及的真快,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哪个字的?(学生可以挑自己记得牢的生字来说说方法)在小组中进行巩固和练习教师检查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各种形式来进行生字的巩固学习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本课的生字及生词,教师出卡片学生认读二、新授1、组词练习在课文中找一下,有哪些字可以组成词语,在小组中找出来读一读,教师将学生找到的生词出示在黑板上菜园、冬瓜、茄子、屋檐、燕子、不错、还有、细毛、请一到两名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在小组中读以下、互相检查一下同学的学习情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教案标题: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荷叶圆圆》四篇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4. 采用实践活动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生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3.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精讲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单元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理解字词的意思。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图画阅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课文的拓展与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教学难点:课文的拓展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新单元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读写,理解字词的意思。
3. 课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图画阅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4. 课文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朗读、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课文朗读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第八单元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于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课文的朗读与理解,以及课文的拓展与思考。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目标、重难点、板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目标、重难点、板书、反思)本单元的课文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展开,包括《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和《小蜗牛》三篇文章。
这些文章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趣和童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研究这些文章,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39个生字和2个偏旁,能够写出16个字和1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并认识自然段;借助图画进行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通过研究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借助图画阅读课文,以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在教学策略方面,可以让学生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分角色朗读会让研究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包括《雪地里的小画家》2课时、《乌鸦喝水》2课时、《小蜗牛》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和语文园地六八3课时。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
全文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充满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第二、三、四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了4种小动物的足迹印在雪地里的不同形状。
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又使得全诗拥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在教学上,需要让学生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全部教案(定稿)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全部教案(定稿)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春、风、花、叶、树、颜2.了解春天的气候特点和大自然的变化3.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抓住文中重点内容4.能模仿教师朗读,感悟诗歌的美二、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2.正确书写和认读词语3.抓住课文中心内容,理解诗歌意境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诗歌的情感表达2.朗读时把握韵律、节奏和语调四、教学内容(一)温故导入1.学生放映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春天景色视频2.教师通过唱歌、故事等方式带入春天气息,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形象(二)新课呈现1.教师展示课文内容,介绍本课主题2.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三)课文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2.分解生字词,学习拼音和意义3.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整体韵律(四)课文理解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情感表达2.学生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展示多元审美观点(五)语文活动1.分角色模仿诗歌朗读,体验不同情感表达方式2.室外写生,观察春天景色,用诗歌表达感受五、教学反馈(一)检测评价1.教师设计针对性练习,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比赛诗歌朗读,评选最佳表现学生(二)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完成生字词书写2.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六、教学延伸1.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春天主题的小故事、诗歌2.参观当地自然公园,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3.学生自主创作春天小诗,进行诵读展示七、课堂管理建议1.细致安排学生座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板书内容2.引导学生保持安静,集中精力聆听课文读音3.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上为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全部教案(定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方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
同时,让学生从中感知到语言的交际功能,培养正确态度,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口语表达的意义2.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用语,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5分钟)在开始教学前,可以通过课件播放视频或者图片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同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论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语表达方式。
2. 情境体验(25分钟)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情境体验,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并理解口语表达的意义,同时掌握日常用语。
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实现:活动1:让学生模拟购物在教室中设置一张模拟菜市场的小桌子,上面放置一些蔬菜水果等小道具,让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充当顾客,另外一组充当商贩,模拟购物的场景。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日常用语,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
活动2:让学生模拟开会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模拟开会的情境,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如何进行合理的口头交流,并让学生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如礼貌用语等高频口语。
3. 总结与展示(15分钟)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自我评价。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小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活动中所学到的口语表达技巧。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能够初步掌握日常用语2.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理解口语表达的意义,能够正确运用一些礼貌用语3.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情境体验,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语表达的意义。
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其中。
另外,在评价环节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提炼出其中的主要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教学PPT或教学板书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第二节:课文学习1.语音练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生字词讲解:逐个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跟读。
3.理解课文: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进行交流。
第三节:课文串讲1.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串讲,强化理解和表达能力。
2.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堂练习1.完成《课文理解题》的练习,巩固课文知识。
2.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造句》部分。
2.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课堂总结1.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评和总结。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勤奋学习,善于思考。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的部分内容,希朴望能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教案:初步认识词语

第八单元教学目标:初步认识词语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为:初步认识词语。
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词语,词语的基本成分;2.能够初步辨认词语,会辨别独立成词的音节,知道如何组合成词语;3.懂得词语是人们日常语言活动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三、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词语的概念和特征;2.初步掌握词汇的组成方式和辨认方法;3.初步认识词语的功能和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词汇的组成方式和辨认方法;2.初步认识词语的功能和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述的方式,让学生把握词语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词汇的组成方式和辨认方法,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 组合法组合法就是教师将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多个部分组合起来让学生识别,以此加深词语的辨认能力。
3. 归纳法通过教师的讲述和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实例到归纳,加深对词语功能和使用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打招呼,拉近师生关系,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出示一组带有词语的图片,谈论图片中包括了哪些词语。
2.课堂讲解(1)词语的概念分段讲解:词的基本单位是词素,词素是构成词语的最小语言单位。
词是在语言中有独立意义的最小单位,能单独拼读或单独使用。
而词语则由至少两个词素构成,有较为完整的意义。
(2)词语的组成方式分段讲解:第一个方法:字音相同的两个或者三个字,可以合并成一个词语。
第二个方法:些许相同的两个或者三个字,可以通过添加别的字而成为一个词语。
第三个方法:将相同或相似意义的一二个词语,可以合单成为一个新的词语。
(3)词语的功能和重要性分段讲解:词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构成语义的基本单位。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同,所掌握的词汇量也不同。
掌握更多的词语,就能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练习(1)看图写词语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图片并写出相关的词语。
(2)组词比赛将学生分为多组,出示一组词素,让学生组合成单词或词语,争取最先组合出正确答案的组获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识字(四)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韵母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韵文的含义。
教学难点: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利用形声字来识字。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乐乐和文文吗?他们可认识了不少的字,他们今天呀要来教教我们呢!2、出示生字卡“也”指名读、齐读你们想认识一下“也”的兄弟姐妹们吗?那就赶快在书上找一找吧!3、学生读课文、圈生字。
4、指名说,教师依次出示生字卡后问:“你们怎么找到它们的?”板书:也师:那就赶紧认识一下这些字吧,把字音读准!二、在情境中识字、发现规律1、学生自由读字卡上的字。
2、检查字卡上生字的认读情况。
⑴指名读、全班跟读注意:翘舌音“驰”、“池”;“庄”三拼音节。
⑵开火车读⑶仔细观察“驰、地、他、池”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呢?3、对啊,乐乐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大家赶紧去读一读吧!依次出示:驰有马能行千里(师:一群高大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着。
)地有土能种庄稼(师:一块刚开垦的庄稼地长着绿油油地禾苗。
)他有人不是你我(师:你、我、他)池有水能养鱼虾(师:一个养满鱼虾的水池,有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5、指名说,老师依次板书并指导学习新偏旁“马、土”,在画面上指导读音习文。
6、以游戏的形式来检查读韵文的情况,以加深对韵文内容的理解。
同桌间、男女生间,互问互答。
如:问——我来问问带“也”的字,有马能行千里。
答——驰。
三、指导书写1、出示“驰”、“千”、“庄”、“池”。
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了这几个字?3、重点指导书写“马”字旁的横应写成提……4、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四、教师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齐读。
2、猜字谜。
二、学习新字1、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字吗?出示“包”2、指名读、齐读你们想认识一下“包”的兄弟姐妹吗?赶紧打开书去找一找吧!3、学生读课文(第二小结),圈生字。
4、指明说。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字卡后问:“你们怎么找到它们的?”5、教师板书“包”师:那就赶紧认识一下这些字吧,把字音读准。
三、在情境中识字、发现规律1、学生自由读生字卡上的字。
2、检查字卡上生字人读情况。
指名读、开火车读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大家边听老师介绍边想画面?依次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点缀着几支花骨朵;(苞有草能开花)。
许多双奔跑的脚;(跑有脚走得快)。
用火机点着炮竹那一幕;(炮有火响声大)。
4、说说看,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字的结构。
5、学习新偏旁“足”、“火”。
6、以游戏的形式来检查读韵文的情况,以加深对韵文内容的理解。
7、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长得很像的字,谁来说一说!8、找多名学生说。
9、师小结: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偏旁都与字义有关。
我们可以根据字义来记住它们不同的偏旁。
今后学习,我们还会学习像这样的形声字,大家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和区别它们。
三、指导书写1、仔细观察2、指名说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偏旁“足”、“火”3、练习书写⑴学生试写、描红,教师巡视。
⑵及时展示学生作业,大家评价。
⑶老师范写,学生认真练习。
四、教师小结22、白云飘教学目标:1、学会“玩、弟、真、巴、条、角、爪、拉”8个字,会认“蓝、像、抬、尾、根、伸、朝、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白云神奇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用心地去发现自然界的奇妙景象。
教学重难点:认识“蓝”等8个生字,学会“玩”等8个生字。
展示,重点读好2-4自然段中描写云朵样子的语句,通过朗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激趣,引入新课1、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飘,当白云飘过头顶时候,谁细细欣赏过他们?是什么样的?2、一对兔兄弟的可有发现呢?让我们坐在松软的草地上看看蓝天、白云吧。
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生字卡片认读3、指名读,让我们来听听课文吧。
学在书上圈出生字并标出自然段。
兔兄弟看到了什么?三、创设情境,深化领悟学习1-2段1、“我们来瞧瞧可爱的兔兄弟,在神奇的天空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白云共发生变化的句子。
指导朗读——兔哥哥高兴的叫声:“快看!这朵白云,像马儿在跑!”请学生用高兴、兴奋的语气读读兔弟弟的话,其余学生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2、“兔哥哥说是马儿,兔弟弟怎么回答?你来瞧一瞧觉得像吗?哪儿像?”引导学生读课文后回答老师提问。
高高的马头、大大的尾巴、长长的腿、奔跑3、分角色兔兄弟的对话。
在学生的朗读中,白云发生了变化4、白云还变成了什么样子,我们下节课再学四、识字写字1、认读“玩、弟、真、巴”2、自由识记、组词3、描红、评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2、兔兄弟看到了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他们像什么?还像什么?我们继续学二、学习3-5段(一)、学习第3自然段1、同学们,快看呀!马儿不见了,谁来了呀?孩子们,兔兄弟高兴吗?谁来读2、真的像牛在吃草吗?哪儿像?牛吃草可香了,谁来读?3、是呀,这朵白云真的很像牛呀!难怪兔哥哥会那么惊奇地说:“哎,真像!”谁来读。
(二)、学习第4自然段1、大家可真会读书呀!瞧,牛儿不见了,又飘来一朵白云,忽然,它变成了一大狮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只大狮子吧!2、看见大狮子了吗?什么样的?(忽然,大狮子张开大嘴,伸出爪子,朝下边扑过来。
)孩子们,多凶猛的大狮子呀!做动作,读3、凶猛的大狮子来了,兔兄弟是怎样表现的?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地读,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吧!孩子们,兔兄弟俩可真害怕呀!谁能找出他俩害怕的词呢?(快跑,快跑!、躲)4、能把你们的感觉读出来吗!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过了一会,兔兄弟从泥洞里钻出来,白云现在去哪儿了呢?自由第五自然段2、两只小白兔心情如何?你们快乐吗?让我们一齐读出最后一个自然段,尽情地挥洒我们的快乐。
3、孩子们,我不光看到太阳公公是笑咪咪的,也看到了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想一想,太阳公公对小白兔说点什么呢?4、太阳公公说:孩子们,别怕。
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千变万化,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
会发现的孩子呀,可以从它身上了解到天气情况呢!走,让我们飞上蓝天,去看云吧!。
三、延伸扩展,流利口语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用心的去发现大自然中的奇妙,开动脑筋探索生活中更神秘、奇异的现象。
天上的白云真像——-呀!1、同位、小伙伴之间互相讨论,将画面中的句子补充完整,然后在全班交流。
2、模仿兔兄弟的对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这些白云变出来的形象的。
四、识字写字1、认读“条、角、爪、拉”2、自由识记、组词23、奇妙的桥教学目标:1、学会“桥、加、利、米、进、入、国、车”八个字,会认“造、重、量、童、种、担、汽、通”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八个字,会认八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呢?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2、玻璃、纸、盐给你什么感觉?可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造桥。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3、齐读课题:奇妙的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小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感受桥的奇妙,好吗?学生自读课文。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卡片认读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发现难读的句子4、你知道哪些奇妙的桥?三、学习第二段1、玻璃桥真神奇,我们先去看看,不过柳老师有要求,不仅要看,还要能说我们是怎么学的?2、先自由读一读3、玻璃桥有什么特点?4、奇妙在哪?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理解“晶莹透亮”这个词。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桥的奇妙。
6、归纳学法1)自读。
2)介绍了什么桥?3)、它有什么特点?4)、这座桥奇妙的地方在哪里?5)、再读。
四、识字写字1、认读“桥、加、利、米”2、自由识记、组词3、描红、评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座怎样奇妙的桥,它有什么特点?2、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的?3、今天我们要来找一找谁是我们的学习明星,会自己学习剩下的段落。
二、自学3-4段1、小组共同学习2、汇报学习成果3、指导朗读三、学习第5段你们通过自学认识了这么多桥,你有什么感受?原来不仅有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世界上还有玻璃桥、纸桥、盐桥,这是奇妙阿?齐读最后一段四、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师:上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
你们想一想,你还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呢?五、识字写字1、认读“进、入、国、车”2、自由识记、组词3、描红、评价24、糖果雨教学目标:1、会写“冰、放、味、另、及、巾、伟、直”8个字,会认“糖、场、颗、捡、袋、盼、块”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产生想象,感受神奇的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景。
2、在阅读中感受糖果雨带来的快乐。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听听是什么声音?(雨声)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雨天是怎样的?同学们说得很好,可你们见过神奇的糖果雨吗?今天你们就和老师一起到皮昂比诺小镇上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学生想象下糖果雨时会是怎样奇妙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生字、正音,生字卡片认读3、指名读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品词品句,读中体验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什么?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读给大家听一听。
(2)学生自由读句子“雨哗啦啦洒下来,就像一颗颗冰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想象当时下糖果雨的情景(同桌间互读感受的“五光十色”、“密密麻麻”)糖果雨来得真急,真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