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贸易史
英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英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英国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国家,近代史尤其有其独特的魅力。
英国近代史的发展走过了许多波折,表现出极强的弹性和生命力,史书记载的众多事件促使英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英国近代史的发展始于17世纪初,整个英国经济政治处于低迷状态,英国王室和贵族克里特与英格兰大陆南部的共和党之间长期不断地发生冲突,社会动荡不安。
但是,在这种条件下,随着国家统一,英国发展出了新的经济政治形式,同时受到新英格兰宗教的深刻影响。
英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大西洋贸易使国家发生巨大变化,经济上的繁荣、教育的发展,政治上的秩序、文化上的繁荣,带动了英国的迅速发展。
随着18世纪的到来,英国经历了可喜的经济复兴和政治稳定,英国政府在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通过改革将英国社会转变成一个自由、变革、公正的民主社会,使英国拥有了相对弱小的贵族政治,尤其是1832年实施的改革法案对英国政治环境的根本变化影响深远。
这些改革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了合理的政策,鼓励国内贸易和外商投资,使英国经济呈现显著发展。
19世纪更是英国近代史发展历程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英国在这个时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殖民帝国,形成了英联邦,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了世界;另一方面,英国经济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紧跟欧洲其他国家的步伐,消费和经济活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英国有效地利用了自身的资源优势,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使英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20世纪是英国近代史发展的最后一章,这一时期,英国发展了新的政治制度,如民主党派、社会党派等政党,发挥了积极作用;英国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发展了现代经济,这一时期也是英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以上是英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它包含了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史的发展,体现了英国的弹性和生命力,也体现了英国政治发展的稳健、可持续,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参考。
英国史大事年表
之后,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1944、6,英美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年春,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区围歼西线德军主力
1945、7,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并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英国史大事年表
时期
重大事件
16世纪
15世纪晚期,推行圈地运动
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伦敦)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世纪后半叶,出现一个新教教派——清教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文艺复兴进入高潮阶段
17世纪
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中英、印英间的贸易
1920年,国联正式成立,与法国共同操纵
签订《凡尔赛和约》(1919)、《四国条约》(1921)/《五国条约》(1922)/《九国公约》(1922)
1935、10,意大利入侵埃:实行“名不符实”的制裁;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主义诞生
1840—1842年,挑起鸦片战争,并签订《南京条约》
1850年,英国取得“世界工厂”地位
1851年,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1852年,英国议会将自有贸易定为国策
1860年,英法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1856—1860年,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提出进化论
1973年,发生经济危机,英国加入欧共体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放弃凯恩斯主义,改性货币主义政策
经济学说史论文---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托马斯•孟的生平及著作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的创始人。
托马斯•孟于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一书,这本书经过改写,在他死后即1664年由其儿子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书名出版,这是一部重商主义最著名的著作。
托马斯孟出生于伦敦一个手工业兼商人家庭,自幼丧父,继父为一名富商,是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托马斯孟年轻是即入东印度公司的董事。
托马斯孟写作该书是为了驳斥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
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从事与印度等地的掠夺性贸易,于1600年成立,也是英国对外贸易中最早争得国家商业特许的公司之一。
国家允许该公司每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带出一定数量的金银。
这种特许与早期重商主义原则想抵触,遭到许多人的责难和攻击。
托马斯孟的这本书是针对早期重商主义者谴责东印度公司在对外贸易中输出的大量货币而写的,为了替他的公司辩护,他在书中阐述了他的贸易差额论的原理。
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认为它代表了重商主义体系对于自己原有体系的自我脱离,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二、托马斯•孟的主要观点第一,他认为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的手段,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超,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
他把国内贸易看成是财富的相互转让,并不能使国家致富,而对外贸易才有助于财富的增加。
他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
”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中要保证贸易顺差,使货币不断流入本国;如果相反,进口超过出口,出现了贸易逆差,货币财富就会外流。
第二,他反对早期早期重商主义的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取消货币输出的法令。
他说:“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输出货币恰恰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
他还举例了意大利和法国的例子,说明在这些国家,金币和银币都可以自由出口,但是由于遵守了贸易差额的原则,货币仍然流回了本国。
英国发展史
英国发展史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从古至今一直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英国发展悠久,自古以来,其政治和贸易历史就为国际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英国的历史可大致分为古老时期、中世纪、新古典时期和近世时期。
古老时期的英国,起源于萨塞克斯人的丰富的历史。
据记载,不到3世纪前,萨塞克斯人统治了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罗马帝国政权的到来,使英国南部得以成为罗马殖民地,以至罗马军队介入英国。
罗马帝国在英格兰的统治对英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中世纪,英国被统一,经历了从弗拉芒至维多利亚统治时期以及议会、国教、法院等多个机构的实践。
在这一时期,英国统治者统治权威,但也积极发展贸易,使英国的历史及文化有了重大发展,同时英国也受到欧洲国家的拓展,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新古典时期,经历了英国帝国建立以及英国航海家开拓殖民地、贸易业的高度发展等历史事件,使英国进入了工业时代,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之一。
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英国工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近世时期,英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发展迅猛,政治体制逐渐成熟完善,海外帝国的政治控制也日趋完善。
更重要的是,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实现了从世界大国到超级大国的跃进,在伦敦政治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英国也成为了联合国早期安理会成员。
今天,英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随着英国政府的改革,经济自由化,国际贸易拓展,消费市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英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重要性仍然不可低估。
总之,英国发展史以及其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英国不仅为世界提供宝贵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展示了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坚韧不拔,激情活跃精神。
中英关系发展史
中英关系发展史中英关系发展史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和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在不同的文化和制度环境下,两国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间而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英关系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历史背景,政治和经济因素对双方关系的影响。
第一阶段:16世纪到19世纪初在16世纪,英国开始向海外扩张,建立了许多殖民地。
中国当时是一个伟大的帝国,统治着广大的领土和人民。
英国人对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非常着迷,于是开始向中国出口银器、玻璃器皿和英国的毛织品。
这种贸易很快发展起来,称为“中英贸易”。
然而,中英贸易并没有以平等合作的方式进行。
中国政府对此持保守态度,并认为中国的商品是最好的,英国并没有什么值得购买的东西。
因此,在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嘉庆年间,中国政府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在广州的一个既定的地方进行贸易(即所谓的“广州十三行”)。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通过与外国人的贸易交流来维护了其文化和价值观的独立性。
然而,在19世纪初期,英国政府逐渐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开放其他城市进行贸易。
中国政府不同意,因此出现了一系列武装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鸦片战争。
自此,中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需要向英国支付大量的赔款,还被迫向其他外国国家开放了其它的港口。
这种扩散的不平等主义贸易最终导致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荡,这些问题绵延到了20世纪初期。
第二阶段:20世纪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之后中国进入了一段内战和政治混乱时期。
在这个阶段,英国并没有过多的干预中国的内部政治,而是聚焦于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和英国站在了同一战线,对抗着日本和德国的威胁。
英国为中国提供了军事和物资支持,同时英国的外交官乔治·马歇尔在重庆建立了英国特派团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这些举措表明英国在多个方面支持中国。
然而,在整个20世纪,中英之间的一些战争事件以及英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导致了双方的一些分歧。
英国经济发展史
英国经济发展史
英国经济发展史可以追溯至17世纪早期,当时英国开始采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这个时期被称为工业革命前夕。
在这个时期,英国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出现工业化的迹象,特别是当时存在的煤炭和铁矿等资源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交通运输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英国的工业逐渐增长。
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化进程达到高峰,这个时期被称为“工业革命”。
在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工业化逐渐转向了金融和服务业。
英国开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银行系统,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英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金融市场之一。
20世纪初,英国的经济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其他国家的崛起。
在二战后,英国的经济恢复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增长速度较慢。
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以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今天,英国的经济主要依赖于服务业,尤其是金融和保险业。
英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资本输出国之一,拥有一个庞大的国际贸易网络。
同时,英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脱欧和COVID-19的影响等。
英国经济发展史
英国经济发展史(英国工业革命)以及对我国现代化启示●摘要: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
工业革命的进程鲜明地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些思想对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工厂制度的确立,它产生了两个新的阶级。
因此它含有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两方面的内容。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英国工业革命中国现代化经济社会生产力工业化●正文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前提条件:①政治前提: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
④劳动力: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
⑤市场:圈地运动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
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影响工业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工业革命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
试析影响英国海运业发展的三大历史时期
试析影响英国海运业发展的三大历史时期作者:车书美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3期英国,作为一个陆地面积并不宽广的国度,四面环海的地形使海洋利益与其国土安全、主权独立和经济繁荣息息相关。
海运业因此成为英国促进贸易、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船舶也了英国的宝贵财富,它是国家进行海上防御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获取经济效益、个人积累财富的有效手段。
海运业为政治经济和军事服务,而政治经济和军事又反过来影响着海运业的发展。
本文从三个历史时期来讲述,英国的海运业如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的背景下发生着演变。
一、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时期英国海运业的广阔舞台地理大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史学家也称其为“扩张的时代”。
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航行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合作伙伴,以发展欧洲的新生资本主义。
船队发现了许多当时欧洲不知其存在的国家与地区。
欧洲在这个时期,开始通过新航线的开辟向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的扩张和殖民。
1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开辟新航路的中坚力量。
当时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也已经趋于成熟。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水平的进步,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5世纪以后,随着新航路的成功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2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全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与科技融合。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使得意大利的商品贸易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所取代。
3新航路开辟的热潮同时鼓励了整个欧洲尤其是沿海国家的造船业、海运业随之飞速发展。
英国是“地理大发现”的既得利益者,在新航路开辟和“商业革命”的大潮里,英国开启了大力发展海运业的时代。
世界经济史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垂直分工在19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 得到扩大和加深。
二、国际贸易制度
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第一,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
第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
品比重上升,其中纺织品的增长最快并占重要地位。
精品文档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
第三,贸易方式有了进步,国际定期集市的作用下降。 第四,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有了改进。 第五,政府对对外贸易中的干预减少,各个国家开始相 继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与前一时期政府直接经营外贸有很 大的区别。 第六,在保险业方面的统一性也取得了进展。 三、国际金融制度 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后期,国际金融制度在国际结算制度、国 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多边结算制度出现了。
原因:(1)害怕出现货币短缺的困难。
(2)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缓
解了欧洲国家的忧虑。
精品文档
第二节 金本位
四、对金本位制的评价
“价格-硬币流动机制”:由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和J.S. 米勒等经济学家提出。
国际收支和黄金国际间的联系
物价水平和商品进出口的联系
“价格—硬币流动机制”
黄金数量和货币供给量的联系
精品文档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一、国际分工体系
国际分工: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的 劳动分工,是一般社会分工突破民族国家疆界形成的。
围绕 地中海 的东西 方贸易
地理 大发现 后的国 际分工
发展
工业革 命对国 际分工 的影响
精品文档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
这时国际分工的形式,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 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的殖民地,而后者出 口原料供应前者。
英国经济史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
• (二)宗教改革与圈地运动旳进一步 • 1.宗教改革:16世纪30年代 • 2.没收天主教会旳土地 • 3.驱逐佃农
第三节 英国工业革命
• 一、工业革命旳社会经济条件 • 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旳将近3个世纪中,
英国旳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旳变化。 • (一)国内背景 • 1.农业中旳封建制度与小农经济被消灭; • 2.工场手工业; • 3.君主立宪制度。
• (三)英国对外贸易旳发展
• 1.1554年,莫斯科企业成立,专营俄国、中亚和波 斯贸易
• 2.1579年,伊斯特兰企业成立,专营波罗旳海沿岸 贸易;
• 3.1581年,乐凡特企业成立,专营地中海东岸贸易 ;
• 4.1588年,几内亚企业成立,专门从非洲输出黄金 和向美洲贩运黑奴。
• 5.1623年,东印度企业成立,垄断从好望角到东方 全部国家旳贸易。
• 三、工场手工业旳发展
• (一)工场手工业部门:以手工技术和雇 佣工人为基础旳资本主义大生产。
• 1.16世纪,毛纺织业 • 2.16-17世纪中叶,采矿、冶金、制盐、造
船、造纸、酿酒、玻璃、肥皂、火药等。
• (二)行会制度趋于崩溃
• 四、圈地运动与资本原始积累 • (一)圈地运动 • 1.15世纪末从东南部农村开始。 • 占有公用地 • 驱逐农民 • 2.16世纪欧洲“价格革命”与圈地运动旳推动 • 3.圈地运动增进了农村社会旳分化:农业资本
• (二)日耳曼民族对不列颠旳入侵 • 1.盎格鲁-撒克逊民族 •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指旳不是一
种民族,一般是指公元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 征服之间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地域旳 文化习俗上相近旳某些民族。他们使用非常相 近旳日耳曼方言,涉及三个强大旳日耳曼部族 -源自日德兰半岛旳盎格鲁人(Angles)和朱 特人(Jutes)以及来自之后称作下萨克森地域 旳撒克逊人(Saxons)旳后裔。
【人类经济万年史—220】英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
【⼈类经济万年史—220】英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英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在30年代期间,英国的社会经济出现了以下情况:1.发⽣了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发⽣了经济危机。
由于20年代期间,英国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未曾出现经济⾼涨现象,造成了英国社会的⽣产和消费之间的⽭盾⽇益尖锐化,迫使英国经济更加依赖世界市场。
因此,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就象暴风⼀样,⽴即席卷英国。
这次英国经济危机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个⽅⾯:⼀是⼯业⽣产下降。
在经济危机期间,英国⼯业⽣产指数从危机前最⾼点⾄危机时最低点,约下降了24%,倒退到1897年的⽔平。
主要⼯业部门⽣产萎缩⽐较严重。
例如,⽣铁产量下降52.9%,钢产量下降46%,造船吨位下降91%,棉花消量下降27.5%。
同时,⼤量⼯业设备被闲置或没有利⽤。
⼆是⼯⼈失业⼈数增加。
在危机期间,英国的⼯⼈失业⼈数不断增长。
1929年失业⼈数为116万⼈,1930年为191 万⼈,1931年为271 万⼈,1932年为284 万⼈,1933年为250 万⼈。
平均失业率为22%以上。
在业⼯⼈的⼯资⼤幅度下降,⽣活处境困难。
三是⼯商企业破产倒闭。
在危机期间,1930~1932年,英国有2 万多家企业破产。
四是对外贸易额下降。
经济危机给英国对外贸易沉重的打击,使贸易额⼤幅度下降。
1929年,英国的出⼝贸易额下降66%,进⼝额下降62%。
并出现了4 亿英镑的贸易逆差。
从⽽形成了银根奇缺,废除⾦本位制,货币贬值。
五是物价猛跌。
这次危机打击了农业,也使农业陷⼊了危机,造成农产品过剩,⼯农业产品价格惨跌。
1929年,英国的批发价格总指数下降了57.8%。
农业收⼊⼤幅度下降,耕地⾯积锐减,破产农民及农场激增。
总之,这次空前的经济危机使英国经济长期处于萧条,使政治危机更加深刻化。
2.英国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盾。
大国历史英国史
3.文化 (1)1926年,英国工程师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电视。 (2)“披头士乐队”代表摇滚乐的成就。
说明
1.英国是近代世界影响最大的国家,是代议制民主(两院制议会、责任内阁制、君主 立宪制、分权制衡)、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自由主义的始创国,也是宗教改革、 启蒙思想和科学革命的重要中心。 2.英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具有显著的渐进改良、不断妥协与平衡的特点。其近代 化进程是先思想变革(宗教、思想、科学)再有社会变革,然后工业化实现的结果。 3.国际地位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后,持续上升;1815—1914年的一个世纪,英国的 国际地位登峰造极,是当时世界上的主导力量;一战以后,英国国际地位进入一个 持续下降的时期;二战结束后,英国失去了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但仍是联合国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英国史
第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元 国别史
一、手工工场时期(15—18世纪中叶)
1.经济 (1)圈地运动使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同时,扩大了国内市场,促 进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2)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伦敦成为重要城市。 (3)重商主义: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适应了早期资本主义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2.政治 (1)16世纪进行宗教改革使英国成为新教国家。 (2)17—18世纪通过革命和改革方式,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奠定 君主立宪制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3.对外关系 (1)推行“炮舰政策”,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商品市场、原料产地);19世 纪中叶将澳大利亚和印度变为殖民地,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对欧洲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定经济关系: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 4.文化 (1)文学:19世纪上半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成就突出;19世纪中叶,狄更斯等批 判现实主义文学家。 (2)思想:19世纪早期欧文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科学: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产生重大影 响;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进化论。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二)·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一、英国经济的发展和演变1、概况:17世纪,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
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但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束缚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640年到1688年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18世纪,圈地运动进一步推行,基本上消灭了自耕农。
英国取得了向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输入黑人奴隶的专卖权。
18世纪中期又打败法国,国外市场扩大。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处于“世界工厂”地位,也成为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英国由于设备陈旧又不愿意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先进技术;拥有广大殖民地而把资本输往国外,利用殖民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殖民地的反抗斗争也沉重打击了英国。
因此,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下来,工业制造由原先的世界第一位退居世界第三位,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一战以后,海外贸易中各国的购买力锐减,同时受到美国和日本的商业竞争,加上大战期间国内经济损失惨重,使英国工商业呈现出衰退现象,伦敦也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
经济衰退导致政党政治变化、国际地位下降、军事实力削弱和对殖民地控制的减弱。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的打击的英国,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1946年的工业产量仅是1937年的百分之九四。
后来在美国资本援助下,生产水平逐渐增长。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进入黄金时期,但很快就陷入“滞胀状态”2、特点: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其经济发展受殖民地影响巨大,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与“殖民帝国主义”;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一直是资本主义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略论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各国的茶叶贸易史
略论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各国的茶叶贸易史摘要:本文探讨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印度及美国的茶叶贸易,深化对东印度公司对茶叶贸易影响的认识,同时对于现代茶叶贸易有所启发。
关键词:东印度公司;茶叶;国际贸易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各国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中,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实力最雄厚、在历史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贸易垄断组织(其他东印度公司与之相比规模与影响较小,且茶叶贸易并不占重要地位,故本文选择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探讨与各国的茶叶贸易),它创立于1600年12月,至1834年对华贸易垄断权终止,1873年最后解散。
自其创立伊始直至19世纪30年代英中贸易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历史,其间中国茶叶在英中贸易中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东印度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英属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12月31日经伊丽沙白女王特许成立,在东起南非好望角西至南美合恩角,含盖印度洋及太平洋的海岸线,有贸易垄断权及政府所授予的公权力。
,1609年,詹姆斯一世颁发给公司永久的独占特许权。
1661年,查理二世又授予公司“对东方所有英国人的司法裁判权以及维护其防御区并扩充其防卫军队的权力。
”,1702年,“伦敦商人东印度贸易公司”与另一家颇具竞争实力的新公司“英国对东印度贸易公司”协商合并,,1709年合并成功,并命名为“英商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通称为“英国东印度公司”。
从这个时期开始,东印度公司不再只是英王室特许下的贸易公司,“而是由议会核准、得到法律的承认,并且被宣布为国家的企业。
”二、与各国的茶叶贸易1.中国1615年,东印度公司已在印度、暹逻、日本建立多处商馆,并力图发展和中国的贸易。
但在当时明朝封建政权统治下,他们未能直接与中国贸易,只能“坚持不懈地”从日本平户获得中国产品。
此时东印度公司在日本对华茶叶贸易“尚不过小经营耳。
每次定货,只由总司事发函至其代理,求取中国上等茶一罐,而茶价异常昂贵,时有所谓‘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
英国经济的发展史
英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英国经济的发展是依据其特定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从15世纪到如今虽然发展曲折但是它是一直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从最早注重国家控制的重商主义,到后来完全依靠经济规律的自主义,再到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然后到发挥个体功用的撒切尔主义,最后到“第三条道路”,国家控制与市场作用一边冲突,一边缩小着各自理论体现上的差异,直到融合为“第三条道路”。
当然,“第三条道路”也并非完美,英国经济仍将在这种文化物质的影响下继续发展。
下面通过不同的方面来进一步的了解英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走出重商主义的樊篱英国曾是重商主义的故乡,但斗转星移,当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之后,历史上功不可没的“重商主义”,却成了“明日黄花”。
贸易保护主义受到挑战,《谷物法》和《航海条约》被相继废除,英国逐渐成为了自由贸易的国家。
15世纪末,航海业空前发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商人为之狂喜。
从前,他们只能往返奔波于地中海沿岸,可如今太平洋、大西洋乃至全球,都成了他们做买卖的市场。
活动空间的扩大,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赚取那亮闪闪的黄金白银。
英国的海岸线很长,外贸条件得天独厚,伦敦、利物浦成了繁忙的港口城市。
美洲的土豆、蔗糖和咖啡,亚洲的瓷器、茶叶及烟草,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英国货,也源源不断地卖到了世界各地。
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往来,把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转卖给中国,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1610年至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10倍。
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无怪乎,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得出结论:“从业之利,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贱买贵卖让商人们富得冒油,一个个腰缠万贯,世人对他们刮目相看:追求利润,天经地义;发财致富,世人仰慕。
商人们可以通过购买土地,成为贵族,出席议会,在政坛上也有了发言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控制了政权,于是,他们需要一种理论,来说明商业的极端重要性,去争取政府有力的支持。
荷兰与英国的历史关系
荷兰与英国的历史关系英国和荷兰之间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历史关系。
从15世纪以来,两国就一直以某种形式或另一种形式建立了睦邻友好的关系。
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关系是复杂的。
15世纪以来,荷兰和英格兰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在15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和荷兰开始建立外交关系,并与1576年签订的Treaty of Westminster给两国带来了长久的外交关系。
在其中,英国和荷兰之间的友谊都有助于促进荷兰古典文明的发展,使荷兰在政治上得到英国对他们的支持。
英国也在政治上受益于荷兰技术的进步,当时荷兰的船舶技术世界一流。
1590年,荷兰在英国和荷兰之间的贸易上领先,一度成为英国贸易的统治者。
此外,英国也在军事上利用荷兰的空军和海军实力,助其取得胜利。
英国和荷兰于1747年签订了《不受干涉条约》,协助彼此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部威胁。
这个条约在1815年得到了更新,从而增强了英国和荷兰军事关系的稳定性,并有助于维护欧洲和世界的和平。
此外,在文化方面,英国和荷兰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16世纪早期,英国文学作家乔治史特拉斯在他的小说《Bolter》和《The Dutch Lover》中反映了荷兰的文化。
而荷兰文学作家和文学家威廉史密斯则在《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中反映了英国的文化。
这些书籍让人们更加了解英荷历史的深刻联系。
在21世纪,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都同荷兰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两国紧紧地合作,在联合国安理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其他一些政治议程中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
此外,两国还在经济上保持合作关系,今天英国仍是荷兰最重要的外贸伙伴之一。
不仅如此,两国之间还有深厚的文化联系,如古代文学、绘画和戏剧等,也有助于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
总之,英国和荷兰的历史关系十分复杂。
从15世纪以来,两国就一直以某种形式或另一种形式建立了睦邻友好的关系。
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有助于维护欧洲和世界的和平。
英国帝国主义与港口城市的历史进程分析
英国帝国主义与港口城市的历史进程分析自18世纪末开始,英国帝国主义开始在世界各地扩张势力和殖民地,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控制海上贸易和港口城市。
英国帝国主义通过控制港口城市,不仅能够有效地支配对外贸易,而且还能够在军事上占据优势,使得港口城市成为英国帝国主义扩张和支配的重要窗口。
本文将从历史进程的角度,对英国帝国主义与港口城市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英国帝国主义扩张的背景18世纪末期,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英国对国内原材料和海外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
此外,英国国内的市场饱和,而新市场的发展无疑是当时英国工业资本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英国开始向海外扩张,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帝国主义体系。
港口城市在英国帝国主义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穿梭世界各地贸易和航运的门户,英国需要占据一些战略位置以实现管控海上贸易的目的,这就使得英国需要控制一些港口城市,以保障自己的海上贸易利益。
二、英国帝国主义对港口城市的控制英国对于港口城市的控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通过硝烟战争和条约方式控制,通过建立殖民地和扶持本国商人进入当地市场等方式实现控制。
1、硝烟战争由于19世纪初时,中国封闭了贸易港口,无法进行自由贸易,因此英国在此背景下掀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通过对中国的侵略并最终获得胜利,最终获得了广州、上海等港口城市,并通过条约开放了其市场,从而使得英国的军事和经济利益得以实现。
2、建立殖民地英国在殖民地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通过控制殖民地内的港口城市,英国的殖民地内外的贸易得以顺利进行。
比如,英国在印度、南非等殖民地建立了海军基地,以控制当地的港口,这就使得英国在当地的贸易和政治利益更为稳固。
此外,英国还自19世纪初起在非洲、加勒比海等地区建立了殖民地,并通过殖民地市场的开拓,使得英国的贸易和经济利益得以扩展。
3、扶持本国商人除了通过直接控制港口城市和建立殖民地实现控制外,英国还通过扶持本国商人进入当地市场,采取利益共享的方式实现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近代后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霸主 地位
(一)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具体表现 世界工业、贸易、运输、科技等方面均领先于 世界各国 (二)《谷物法》的废除与英国的自由贸易 谷物法是一道于1815年至1846年强制实施的进 口关税,藉以“保护”英国农民及地主免收来自于 从生产成本较低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它规 定了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程度时方可进 口。其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
三、近代中期英国的殖民地贸易和航海条例
(一)17世纪后半期进入殖民地贸易阶段
大西洋商业体系的建立 烟草、蔗糖、皮毛贸易
(二)旧殖民体系与航海条例
旧殖民体系:用武力夺取殖民地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断殖民地贸易, 把宗主国变成殖民地产品的贮存库,并以自己的工业产 品供应殖民地。同时,旧殖民体系只有当宗主国与殖民 地之间的交往是用自己的船只进行时,才有可能实现。 因此,旧殖民体系一开始就显示出强烈的排外性。
战争 英西战争
背景
结果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 世界;英法崛起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导 火 线 : 英 颁 布 《 航 海 失去北美殖民地 条例》 英国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 尖锐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 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 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航海条例
又译作航海法,英国历史上关于航海贸易的一系列立法。 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发展英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 具体是指1651年10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 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以 后该法案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 的战争。1660、1662、1663年以及70年代续有修订和补 充。 1660年《航海条例》内容 (1)来自殖民地的商品只能用英国或该殖民地的船只运 载; (2)欧洲商品同样只能由英国或该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 载; (3)不允外国船只到英国从事运输或捕鱼活动。
第七节 日不落帝国 ——英国
18世纪中期,英国在亚、非、美洲 及大洋洲建立了殖民地,自诩为 “日不落帝国”。“日不落”是指 英国殖民版图的广阔,全球24个 时 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一、早期被认为“尚未理解贸易”
二、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
三、近代中期英国的殖民地贸易和航海条例
四、近代后期(产业革命后)
地中海市场吸纳了大量的毛纺织品, 缓解了安特卫普市场丧失给英国带来的困境; 波罗的海贸易主要经营日用品
2.亚洲、非洲和美洲新市场的开拓
非洲公司与奴隶贸易; 东印度公司; 17世纪40年代以后殖民地模式的逐渐形成
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1600年得到尹丽莎白女王颁发的特许证书
十六至十九世纪葡萄牙、英国、荷兰、丹麦、 法国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对印度和东南亚各国 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地掠夺而特许设立的 公司。这些国家的东印度公司不仅享有贸易独 立权,还有权代表政府定力条约和和约,有权 组建军队,有权发动战争,他们享有独立国家 的主权,拥有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
英荷战争
英法战争
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二、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
(一)呢绒出口贸易的繁荣 与伦敦—安特卫普贸易模式的形成 批发商公司+商人冒险家公司 16世纪50年代前海外贸易没有完全掌握在本国 商人手中 16世纪末摆脱汉萨同盟的控制
(二) 16 世纪中后期至 17 世纪中期 海外市场的开拓
1.传统地中海市场和波罗的海市场的渗透
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霸主地位
一、中世纪时英国被认为“尚未理解贸易”
贸易由威尼斯、汉萨同盟等外国商人所控制; 汉萨商人的“天秤”贸易机构垄断了英国的全部 对外贸易; 13、14世纪时商贸在英国被视为卑贱的行业 14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本地商人开始了争取贸易权 利的斗争 16世纪末以后英国的对外贸易转入了英国商业冒 险家之手
中世纪的英国“尚未理解贸易”
中世纪时英国的经济就不是自给自足的,需要和 欧洲市场进行大量的贸易。但英国与欧洲的贸易 基本上由威尼斯、汉萨同盟等外国商人所控制。 特别是汉萨商人,自13世纪起就以向英国国王提 供贷款作为回报获取了英国的贸易特权。英国轻 而易举就给予了外国商人自由贸易大权,一方面 是因为当时商业贸易在英国仍被视为卑贱的行业, 赚钱获利为贵族、官僚、地主等社会阶层所不齿; 另一方面,当时的英国国王向借助外国商人的力 量打破行业支配下的城镇垄断。因此,当时的英 国对于商业贸易完全缺乏经验,甚至15世纪时英 国被认为“尚未理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