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气环境.pptx
合集下载
地理《大气环境》课件(与“大气”有关优秀PPT文档)
![地理《大气环境》课件(与“大气”有关优秀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773fd13856a561253d36f4b.png)
染程度。
气污
第5页,共10页。
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表现①吸收作用: 形式②反射O作3用—:—
有选择性
吸收紫外线,CO2、H2O 无选择性
——吸收红外线。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因此,白天多云,气温 不会太高——云多,反射强。
③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2、假如我们在泰山脚下测得某时气温为15℃,我们知道泰6山的高度为
1500米,那么,此时泰山顶的气温大约是
℃呢?
3、联系第一单元内容,为什么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厚,高纬度地区薄?
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所以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 4、高对纬于度同地一区地受区热,少在,夏对流季层和高冬度季就其低对。流层的厚度有何差异?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原因:在22~27千米高 度有臭氧强烈吸收太阳 紫外线而增温
以平流 运动为 主
天气 晴朗
能见度好, 大气平稳, 利于高空 飞行
高层 平流层顶至
存在电离层电离层,可反射电磁波,对无线通讯有重
大气 2000~3000千米 要作用
第3页,共10页。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高流度层每气增温加随10高0米度,的气增温加降而低递0.减6℃,;递即减0.率6 ℃为/多100少米?
7、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8、人晴造朗烟与幕阴能天增比强较大,气哪逆一辐个射气,温加日强较对差地小面?的为保什温么作?用.
夜间多云,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利于地面保温。 3天6、 、空影在呈响晚蔚地秋蓝面至色辐早,射春日、,出太为前阳 什、辐么日射霜落的冻后因多可素出视:现物在及晴在朗没的有夜太晚阳?直射的地方能看清物体,都是因为散射的缘故。 3、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 —在7、—对在温 流寒度层冬、,,密气为度温什和垂么大直人气递造运减烟动率幕状低能况于起。6到℃防/10御00霜米冻的的现作象用。? 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根18、 、据对晴所流朗学层与知气阴识温天解随比释高较自度,然的 哪现增一象加个:而气递温减日,较递差减小率?为为多什少么??
气污
第5页,共10页。
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表现①吸收作用: 形式②反射O作3用—:—
有选择性
吸收紫外线,CO2、H2O 无选择性
——吸收红外线。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因此,白天多云,气温 不会太高——云多,反射强。
③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2、假如我们在泰山脚下测得某时气温为15℃,我们知道泰6山的高度为
1500米,那么,此时泰山顶的气温大约是
℃呢?
3、联系第一单元内容,为什么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厚,高纬度地区薄?
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所以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 4、高对纬于度同地一区地受区热,少在,夏对流季层和高冬度季就其低对。流层的厚度有何差异?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原因:在22~27千米高 度有臭氧强烈吸收太阳 紫外线而增温
以平流 运动为 主
天气 晴朗
能见度好, 大气平稳, 利于高空 飞行
高层 平流层顶至
存在电离层电离层,可反射电磁波,对无线通讯有重
大气 2000~3000千米 要作用
第3页,共10页。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高流度层每气增温加随10高0米度,的气增温加降而低递0.减6℃,;递即减0.率6 ℃为/多100少米?
7、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8、人晴造朗烟与幕阴能天增比强较大,气哪逆一辐个射气,温加日强较对差地小面?的为保什温么作?用.
夜间多云,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利于地面保温。 3天6、 、空影在呈响晚蔚地秋蓝面至色辐早,射春日、,出太为前阳 什、辐么日射霜落的冻后因多可素出视:现物在及晴在朗没的有夜太晚阳?直射的地方能看清物体,都是因为散射的缘故。 3、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 —在7、—对在温 流寒度层冬、,,密气为度温什和垂么大直人气递造运减烟动率幕状低能况于起。6到℃防/10御00霜米冻的的现作象用。? 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根18、 、据对晴所流朗学层与知气阴识温天解随比释高较自度,然的 哪现增一象加个:而气递温减日,较递差减小率?为为多什少么??
大气环境 (共39张PPT)
![大气环境 (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244c1181c758f5f71f67e9.png)
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 温带(冬冷夏热)
亚寒带(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
35
1.气候的形成原因
大气环流--降水
北纬30—40大陆西岸和东岸大气环流差异 36
2.气候分布
北冰洋
极地 气 候
副高
大 西 洋
36420000°°°°地海热热温 气中洋带 带带候海性草 沙气原 漠候气 气大候 候陆温性带气热候带亚季热气风风带候气带气季候候温 季风236550°°°太平洋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10
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 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 因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就弱, 进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就弱,所以,容易出现霜冻。
3.每年深秋季节,我们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 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其原理是什么?
1010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地转偏
向力
应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
24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A 假设地球不自转
三个假设条件 B 假设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C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
25
(1)假设A、B、C: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D
----单圈环流
极地G高压9带0N
60N
GD
赤道低压 带
洋
副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西北季平风
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东北风
33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34
1.气候的形成原因
终年严寒 寒带
亚寒带(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
35
1.气候的形成原因
大气环流--降水
北纬30—40大陆西岸和东岸大气环流差异 36
2.气候分布
北冰洋
极地 气 候
副高
大 西 洋
36420000°°°°地海热热温 气中洋带 带带候海性草 沙气原 漠候气 气大候 候陆温性带气热候带亚季热气风风带候气带气季候候温 季风236550°°°太平洋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10
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 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 因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就弱, 进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就弱,所以,容易出现霜冻。
3.每年深秋季节,我们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 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其原理是什么?
1010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地转偏
向力
应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
24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A 假设地球不自转
三个假设条件 B 假设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C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
25
(1)假设A、B、C: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D
----单圈环流
极地G高压9带0N
60N
GD
赤道低压 带
洋
副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西北季平风
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东北风
33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34
1.气候的形成原因
终年严寒 寒带
第二章大气环境(1)
![第二章大气环境(1)](https://img.taocdn.com/s3/m/3bd4dcceba1aa8114431d9c1.png)
机体缺氧
来源
CH4的转化
天然源
CO
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排放、叶绿素光解、森林火灾、
农业废物焚烧
人为源: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为主80%)
第二章大气环境(1)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4) 碳的氧化物
CO 无毒气体 CO2 引起温室效应
来源
海洋脱气
天然源 CH4的转化
CO2
动植物呼吸
人为源:矿物燃料的燃烧
第二章大气环境(1)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1) 气溶胶(aerosol)状态污染物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TSP) 飘尘(floating dust) 降尘(falling dust) 可吸入粒子(inhalable particle; IP)
PM10
式(1)为初级
过程
式(2)和式(3)
M
为次级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1)
§2.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大气光化学特性 二、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 三、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 四、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第二章大气环境(1)
§2.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二、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第二章大气环境(1)
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包括哪些?
光化学烟雾 酸雨
臭氧层的变化
气体硫化物污染 氮的氧化物污染
第二章大气环境(1)
§2.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大气光化学特性 二、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 三、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 四、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第二章大气环境(1)
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
来源
CH4的转化
天然源
CO
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排放、叶绿素光解、森林火灾、
农业废物焚烧
人为源: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为主80%)
第二章大气环境(1)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4) 碳的氧化物
CO 无毒气体 CO2 引起温室效应
来源
海洋脱气
天然源 CH4的转化
CO2
动植物呼吸
人为源:矿物燃料的燃烧
第二章大气环境(1)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1) 气溶胶(aerosol)状态污染物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TSP) 飘尘(floating dust) 降尘(falling dust) 可吸入粒子(inhalable particle; IP)
PM10
式(1)为初级
过程
式(2)和式(3)
M
为次级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1)
§2.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大气光化学特性 二、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 三、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 四、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第二章大气环境(1)
§2.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二、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第二章大气环境(1)
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包括哪些?
光化学烟雾 酸雨
臭氧层的变化
气体硫化物污染 氮的氧化物污染
第二章大气环境(1)
§2.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大气光化学特性 二、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 三、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 四、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第二章大气环境(1)
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共43张PPT)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29ae8983c4bb4cf6ecd147.png)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组成
BA 水汽
固体杂质
C
干洁空气
O2
其它
N2 78%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干洁空气
三大组成成分
氧O2 氮N2
二氧化碳co2
臭氧o3
水汽
作用
含量21%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 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地面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1010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北半球近地面)
(hPa) 1002
低压
1004 1006 1008 1010
三力合 力为零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 气压的关系
高压在风向的右后方, 低压在左前方
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
气压的关系
高 压 高压在风向的左后方,
炎热、湿润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预备知识:气团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
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 性质也很相似的大团空气。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锋面及锋面附近天气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
风等天气
冷气团
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
冷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冷锋
暖锋
气团运动
天气变化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冷气团主动 移向暖气团
气温高、气 压低、晴朗
锋后阴雨、气温降低、气 大风降温 压升高、晴朗
第三节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组成
BA 水汽
固体杂质
C
干洁空气
O2
其它
N2 78%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干洁空气
三大组成成分
氧O2 氮N2
二氧化碳co2
臭氧o3
水汽
作用
含量21%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 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地面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1010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北半球近地面)
(hPa) 1002
低压
1004 1006 1008 1010
三力合 力为零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 气压的关系
高压在风向的右后方, 低压在左前方
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
气压的关系
高 压 高压在风向的左后方,
炎热、湿润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预备知识:气团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
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 性质也很相似的大团空气。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锋面及锋面附近天气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
风等天气
冷气团
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
冷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冷锋
暖锋
气团运动
天气变化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冷气团主动 移向暖气团
气温高、气 压低、晴朗
锋后阴雨、气温降低、气 大风降温 压升高、晴朗
大气环境概述 pptx
![大气环境概述 pptx](https://img.taocdn.com/s3/m/5ba64e5c4b73f242326c5f4a.png)
山谷风(白天谷风)
增温快 (热源)
增温快 (热源)
增温慢 (冷源)
山谷风(晚上山风)
降温快(冷源)
降温快(冷源)
降温慢(热源)
深入生活 城 市 风 的 形 成
气 流 上 升
热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热岛效应
六、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产生原因
(hPa) 1010 1020 1030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hPa)
1010
1020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特点: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2、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 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3、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hPa) 1002
风向平行等压线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根 本 原 因
大气运动
受热均匀
高 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 面C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 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高 度 升 高 , 气 压 减 小
A
B
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应该是平行的。
受热不均匀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高 空
1020hpa
低压
高
低压带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影响因素: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公转)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66°34´N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气压的带南和风北带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环境优秀课件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环境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0e25fc192e45361166f50d.png)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环境
第一节 大气环境(Air Quality Issues) 一、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1.1、 大气的结构 (Atmospheric structure)
高高高km高
高度(km)
3000 散逸层
500 400 热成层 300 200 100
90
80
70 中间层
(+) (+)
中间层顶 (-)
风砂、土壤尘等
萜稀类碳氢化合物。
硫酸盐和亚硫酸盐
汽车和火车、飞机 交 通 运 输 过 程 :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
等,分布广泛分散, 现 代 化 交 通 运 氢化合物、硫氧化合物和
难于监测和治理。 输工具
铅等
静止源则包括工 厂 、焚化炉等不 移动的污染源。 静止源污染面积 广,易于集中监 测治理。
现状来:源在:大水高气汽空中:通的过含光量化有学增作加用的,趋低势空。通过闪 来电源或:有海机洋物和氧地化面及蒸高发空与传植输物。蒸腾。
影响作:用强引:烈分起能吸物布温大收免:室微 种量地受随效方粒 类吸面过时应向::收的量间的,固太长紫、加一体阳波外地剧般微紫辐线点。随粒外射的变高与线,灼化度液,伤很增体使。大加微地。而粒面在减。生铅少直。 分布:自然大气中含量很少。随高度分布 影不响均:影匀形响,成:也云影随、响纬雾太度、阳和雨辐时、射间雪传而等输异大,。气使现能象见。度 对生物变的低生,长有和的发能育起有凝重结要核影的响作。用。
燃料燃烧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工业生产过程 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农 业 活 动 排 放 : 颗粒物、粉尘、氧化亚
农药、化肥
氮等
二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2.3 大气污染物( Air pollutants)
第一节 大气环境(Air Quality Issues) 一、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1.1、 大气的结构 (Atmospheric structure)
高高高km高
高度(km)
3000 散逸层
500 400 热成层 300 200 100
90
80
70 中间层
(+) (+)
中间层顶 (-)
风砂、土壤尘等
萜稀类碳氢化合物。
硫酸盐和亚硫酸盐
汽车和火车、飞机 交 通 运 输 过 程 :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
等,分布广泛分散, 现 代 化 交 通 运 氢化合物、硫氧化合物和
难于监测和治理。 输工具
铅等
静止源则包括工 厂 、焚化炉等不 移动的污染源。 静止源污染面积 广,易于集中监 测治理。
现状来:源在:大水高气汽空中:通的过含光量化有学增作加用的,趋低势空。通过闪 来电源或:有海机洋物和氧地化面及蒸高发空与传植输物。蒸腾。
影响作:用强引:烈分起能吸物布温大收免:室微 种量地受随效方粒 类吸面过时应向::收的量间的,固太长紫、加一体阳波外地剧般微紫辐线点。随粒外射的变高与线,灼化度液,伤很增体使。大加微地。而粒面在减。生铅少直。 分布:自然大气中含量很少。随高度分布 影不响均:影匀形响,成:也云影随、响纬雾太度、阳和雨辐时、射间雪传而等输异大,。气使现能象见。度 对生物变的低生,长有和的发能育起有凝重结要核影的响作。用。
燃料燃烧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工业生产过程 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农 业 活 动 排 放 : 颗粒物、粉尘、氧化亚
农药、化肥
氮等
二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2.3 大气污染物( Air pollutants)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5430d43ee87101f69e3195aa.png)
光化学反应及热反应
化学作用
催化作用
光化学氧化作用
天气 气象 条件
温度 湿度 逆温 风速
-1~4℃
>85% 辐射性逆温
静风
24~32℃
<70% 沉降性逆温 22m/s以下
发生时间 12~1月(冬季)、早晨
8~9月(早秋) 中午或午后阳光强烈时
烟雾最大 时的视距
0.8 ~1.6km
<100m
对人体的 影响
⑶氮氧化物(NOx)
燃料型: 含氮化合物燃烧氧化
人为源(NO)
温度型空气中的N2在高温(>
氮
2100℃)下氧化
氧
化
NO2
物
生物源(NOx)
酸雨、光化学烟雾、消 耗臭氧
mg/m3������ ≤0.04 0.04-0.80 >0.10
201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
NOx的危害
NO是无色、无刺激味的气体,和血红蛋白亲和力 比CO大几百倍,结合氧的能力强,严重阻碍血液 输氧,引起人体缺氧中毒。
卤代烃
• 人为源:三氯甲烷、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 烯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挥发。
• 氯氟烃类,致冷剂、气溶胶喷雾剂、电子工业 的溶剂、制造塑料的泡沫发生剂和消防灭火剂 等。
• 主要危害:破坏臭氧层
含氯化合物
• 氯气和氯化氢。
• Cl2主要来自化工厂、塑料厂、自来水净化厂等, 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当空 气中氯的浓度达0.04~0.06毫克/升时,30~60分钟 即可致严重中毒,如空气中氯的浓度达3毫克/升时, 则可引起肺内化学性烧伤而迅速死亡 • HCl主要源于盐酸制造等,在空中可形成盐酸雾, 也是酸雨的重要成分
《大气环境》课件
![《大气环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92b2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e.png)
大气环境的组成
总结词
大气环境主要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组成。
详细描述
对流层是大气环境中最低的一层,包含了人类生活的主要活动区域,如云雨、风霜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中。平流层中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生命有保护作用。中间层和热层中存在着大量的电离层,对无 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遥感监测
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 感设备,对大范围的大气 环境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设备
气体分析仪
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如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颗粒物计数器
用于测量大气中的颗粒物数量,如 PM2.5、PM10等。
气象站
用于测量风速、风向、温度、湿度 等气象参数,为污染物扩散模拟提 供数据。
总结词
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挥发性有机 物等。
详细描述
颗粒物包括PM2.5和PM10等,硫氧 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包括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主 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的烃类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总结词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农业活动等。
0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准入, 淘汰落后产能。
02
01
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治
理和排放控制。
03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 济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04
05
建立工业园区集中治理设施 ,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理。
交通污染防治措施
交通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推广新能源汽车。
低碳发展
推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发展模式,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
大气环境PPT教学课件
![大气环境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56f0c36bd97f192379e93d.png)
地
面
第6页/共22页
2. 反射作用:
(1) 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 (2) 特点:无选择性 (3) 影响因素:
云层的密度、厚 度、颗粒大小、分 布高度
第7页/共22页
3. 散射作用
(1)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2) 特点:
一般具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 ——蓝光、紫光最容易 被散射
下垫面状况: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不同,新雪反射率最大。
气象因素: 降水量越多,年日照时数越少,得到的太阳辐射
就越少;反之则反。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 气削弱少,且光能集中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大 气削弱多;且光照分散
地球
阅读课文,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地面辐射强度? 第15页/共22页
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
1、在晚秋至早春,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多。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晴朗与阴天比较,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
阴天。原因:阴天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 夜晚,大气逆辐射 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温很低
第13页/共22页
2、为什么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 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闷热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
用(保温作用)强。
第14页/共22页
3、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纬度位置: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 气削弱少,且光能集中→得到的太阳辐射强。
2.3大气环境 (共43张PPT)
![2.3大气环境 (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be66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1.png)
5、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 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6、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太
射
阳
向
辐
地
射
面
参与散射作用 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 小尘埃。
散射回宇宙空间
思考: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答案: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靛色、 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2大气的热力作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 吸收作用:(有选择性) O3: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平流层)
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大气还大地”
大气保温效应的成因:
1、大气的 选择吸特收性 (1)对太阳辐射能吸力收很差,从而使大部 分太阳辐射能够 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2)对地面辐射能吸力收很强,从而使地 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 截留在
大气中。
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这
在一定程度上
补偿的了热地量面辐射损失
3.除了上述原因,哪个因素也会对地面辐射 产生影响?请例举说明。
气象因素等。在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的 长短;白天多云较晴天气温较低。
大气削弱作用与纬度
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经过的大气路 程短—大气削弱少
纬度高—太阳高度 小—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大气削弱多
大
气
上 界
地球
练习
1.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可以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如: (1) 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 散射作用 (2) 红灯停、绿灯行—— 散射作用 (3) 日出之前天已亮,日落之后天不黑—— 散射作用 (4) 朝霞和晚霞、旭日和夕阳为橘红色—— 散射作用 (5)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散射作用 (6) 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时,火山灰笼罩了整个马尼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3) 氮的氧化物
NO和NO2 来源 危害
燃料燃烧过程 形成酸雨 生产过程 生NO物2具源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 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4) 碳的氧化物 CO CO2
无色无嗅的有毒气体,化学性 质稳定。
机体缺氧
来源
CH 4 OH CH3 H2O
臭氧层 Ozone layer
§2.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二、大气的组成
• 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
恒定成分
O2、N2、 惰性气体
Ar 0.93%
O2 20.94%
其它 0.04%
可变成分 CO2、H2O
等
N2 78.09%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的发生 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三、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的发生
1 大气污染的概念 •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
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的发生
2 大气污染的发生
输入 > 输出
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2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按存在 的状态
气体状态 污染物
固体颗粒状态 污染物
按形成 的过程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 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 物还强。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
类别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碳的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碳氢氧化合物)
一次污染物 SO2、H2S NO、NH3 CO、CO2
第二章 大气环境
研究环境污染问题的主线索
溯源
污染源
污染物
污染物在环境 中的迁移、转 化、扩散规律
控制和管理 措施和对策
环境
§2 大气环境
§2.1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2.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2.4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2.5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2.1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 人为污染源
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 交通运输过程 农业活动排放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2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固定式污染源 按性状 特点
移动式污染源
按空间 分布形式
点污染源 线污染源 面污染源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三、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
1 大气污染物的概念 •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
一、大气的结构
1 对流层(Troposphere) 2 平流层(Stratosphere) 3 中间层(Mesosphere) 4 热成层(Thermoshpere) 5 散逸层(Exosphere)
§2.1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一、大气的结构
2 平流层(Stratosphere) • 特点 ① 气温的变化 ② 空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山
喷
发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 天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 森林火灾 自然尘 森林植物释放 海浪飞沫
CO2、CO、 SO2、NO2、HC等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 人为污染源
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
燃料的 组成成分
工业部门 电力 治金
化工
企业名称
火力发电厂
钢铁厂 炼焦厂 有色金属
石油化工厂 氮肥厂 磷肥厂 硫酸厂 氯碱厂 化学纤维厂 农药厂 冰晶石厂 合成橡胶厂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1 大气污染源的概念 • 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
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2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天然污染源 按来源
人为污染源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 天然污染源
火
SO2、H2S、CO2、CO、HF及 火山灰等颗粒物
C1-C5Hn化合物
二次污染物 SO3、H2SO4、MSO4 NO2、HNO3、MNO3
醛、酮、PAN
含卤素化合物
HF、HCl、ClFC3
颗粒物
重金属元素、多环芳烃 H2SO4、SO42-、NO3-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1) 气溶胶(aerosol)状态污染物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TSP) 飘尘(floating dust) 降尘(falling dust) 可吸入粒子(inhalable particle; IP)
机械 轻工 建材
机械加工 仪表厂 造纸厂 玻璃厂 水泥厂
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
烟尘、SO2、NOx、CO
烟尘、CO、CO2、氧化铁、粉尘、锰尘 烟尘、 CO、CO2、H2S、酚、苯、萘、烃类 烟尘(含有各种金属如铅、锌、铜等)、SO2、汞 CO2、H2S、氧化物、NOx、氯化物、烃类 烟尘、 NOx、CO、氮、硫酸气溶胶 烟尘、HF、硫酸气溶胶 SO2、NOx、CO、NH3、硫酸气溶胶 Cl2、HCl 烟尘、硫化氢、CS2、甲醇、丙酮 甲烷、砷、醇、氯、农药PM10Fra bibliotekPM2.5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2) 硫氧化物
主要指SO2和SO3
危害 来源
参与了硫酸烟雾和酸雨的形成 腐燃蚀料性的,燃损烧害过植程物的叶片
刺全激世人界的每S呼年+吸排O系入2=统大SO气2中的SO2大 约硫有促化1癌.物6作亿矿用~石1的.8焙亿烧t。、冶炼过程 左4我右F国e,S的居2+S世O1界12年O第排2一=放2位F量e。2在O32+0080S万Ot2
HF 丁二烯、苯乙烯、乙烯、异丁烯、戌二烯、丙烯、二氯乙烷、 二氯乙醚、乙硫烷、氯化钾
烟尘 氯、氰化物、铬酸
烟尘、硫酸、硫化氢 烟尘
烟尘、水泥尘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 人为污染源
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 交通运输过程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 氧有机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铅的化合物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CH4的转化 CH3 O2 HCHO OH
天然源
HCHO hv CO H2
CO
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排放、叶绿素光解、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