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原理2016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2016年度
前言 1、关于大学学习
——学习的目的: 生存还是梦想? 是“奴隶”(分数的奴隶、金钱的奴隶、权势的奴
隶、爱情的奴隶……)还是“主人”?
——一部老电影的名字:“从奴隶到将军”!
2、关于学习的方式
——中美大学优劣势的比较: ——死记硬背还是深层理解?
中国的学生是不是第一流的学生?
“居所”空间及环境满足居住者特有的精神需求。如:
A、体现权力及尊卑关系(四合院、皇宫、庄园…) B、满足人的自然属性的需求(临近自然环境:山、江河、树木…); C、寄托人文情怀(传统、怀旧、时尚、个人风格、情感寄托、避世、哲学 感悟…)
这种需求,是建立在“个人生活哲学态度”基础上的“居所”空间及环境的 “个人意志化”,是“自尊”和“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在更高层次上的满足 。
1.0一般的精神需求——“比富”(想一想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普遍性……)
●实际上就是在社会化背景下,显示自己生存状态的某种优越性的心理欲望。
名牌究竟“美”在哪里?让人们趋之若鹜。 汽车、LV、金饰、钻石、服装……
●好吧,让我们看看在农村是怎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并不太富裕的农民已经“盖了三茬屋”了。农民由于处于一种 熟人共处的生活环境,这种心态尤为明显。
私密性门槛低(可怕的闹洞房) 强邻里关系(以前的强宗族关系)
生人社会——住宅的封闭性(个性和社会性)
私密性门槛高(“宅”的世界) 弱邻里关系(连猜都没兴趣)
6、住宅和住区的关系
社会单元——管理单元(里坊制、居委会)
排他单元(宗族、单位大院) 甄别单元(豪宅区、贫民窟)
领域层次——强领域(封闭小区、中南海)
●那么,在城市呢?
城市是一种“生人社会”。城市人也普遍有“比富”的心态(相对间接一些):面 积——环境——品牌——别墅——庄园...。“比富”心理可导致“自尊”、“自我实现” 的精神需求的满足。
● “比富”有什么特点呢?
“比富”是具有“同类层次范围”特征的(比如:农民不会和皇帝比),超出了可 比的层次范围,则不会产生精神需求的满足。
2、居住建筑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知道人类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人类早期的“居住建筑”和 动物的巢穴差不多——穴居、巢居。
●那为什么非要有居住建筑呢?如果没有,就活不下去吗? ——自己活不下去,睡觉时被袭击。 ——后代活不下去,自己去打猎时,后代被“打猎”。
所以——居住源于安全
——居住建筑是保障生存的必需条件。 ——居住建筑的诸多要素中,安全性始终是首要要素。
综合物质和精神需求来说,不同阶段的人对住宅 居住条件的需求,呈现为四个层级:
“住”——居住基本功能(包括配套、交通等) “看”——居住物质环境的美化(室内和室外) “动”——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健康、交往) “感”——居住的最高境界,精神世界的陶醉。
5、住宅和社会的关系
熟人社会——住宅的开放性(生活的互助性)
5、本课程准备解答的问题
1、什么是住宅? 2、如何设计住宅? 3、与住宅相关的知识
6、课程的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100%)+平时加分(1-3分)
平时减分=:缺课迟到早退“-5、-2”
第一部分
居住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1、概念的定义 2、居住建筑是如何产生的? 3、居住建筑是如何发展的? 4、住宅和人的关系 5、住宅和社会的关系 6、住宅与住区的关系
——领域往往是无形的,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雨伞下的一对相识不久的青年男女…… ——垂落的雨线,标示出了“内”和“外”的不同领域 ——行走的雨伞,领域是流动的 ——被永久记忆的场景,他们对这个领域有着高度认同感。
——历史上的中国,是自我束缚最严的国家之一,想要通过集 权来驾驭庞大的中国,也只有勒紧缰绳,以防自己翻身落马。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政府或是最好的政策其实就是“减负” 和“减缚”。
——只要一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中国就会快速发展成为 所谓的“盛世”。
——今天的中国,实际上还在不断地“减负”和“减缚”。
问2、什么是住宅?
● 定义 ——以容纳家庭生活为主要功能目的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的定义,不是绝对的。
——实际上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居住建筑和人类的其它 建筑空间都有空间的功能混用甚至是换位。
——店铺、办公室、宾馆、娱乐场所、帐篷甚至是汽车里……。 ——人,在什么样的条件状态和需求下,就会有什么样的居住空间。
——乡村住宅 来源于原始的人类聚集点,是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 产居一体 (支持农业生活)。
——城市住宅 社会分工是城市的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随着社会分工 的不断加深,人 类文明越来越超越于动物世界。产居分离(SOHO是某种回归)。
——比较: 由于在乡村与城市,人的生活在生产和活动性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两者
——洞穴、巢居(原始社会及非常状态) ——乡村住宅(以自建方式为主的乡村家庭、家族的居住建筑。) ——集体宿舍(以个人为使用单元的集合式居住建筑) ——(城市)集合式住宅(在人口聚集密度较大的区域,以 家庭 为主要使用单元的居住建筑) ——低层住宅(以家庭为主要使用单元的独立、半独立居住建筑) ——别墅(本是非常住的休闲住所) (但现代已和高级的低层住 宅混用) ——庄园(权贵居住的大型建筑(群)及环境) ——宫殿(统治者居住、行政的大型建筑(群)及环境)“故 宫”、“白宫”
看标准是什么?
3、关于“创新”?
——“对传统的反思和适度偏移”。传统——历代前辈创 新的总和。
剑桥的创新——“无中生有”,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
牛津的创新——“有中生无”,有杂乱变为清晰。
——“创新”的基本条件——学习、突破和现实的态度 学习传统——只有“根深叶茂”,才能进行有价值的突破 思维创新——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 现实态度——创新必须被社会接受,否则一文不名。
(现代)城市住宅的形成,来源于城市化初期的社会需求和矛盾。之后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住宅也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升 级。人类文明的每一个新的重大成就,都会影响到城市住宅的发展。
4、住宅与人的关系(人对住宅的需求)
人对住宅的需求有两个方面—— ●物质需求——生存(持续生存、活下去)
生活(幸福生存、活得更好)
——因为作为一个从历史走来的中国人,身上的绳索还有很 多……
在这里,不是说要把我们身上的绳索都解脱掉。而是如何 焕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活力。
——磅礴的中国文化对于我们,既是好事又是坏事。
因为我们可汲取、以及会受到影响的中国因素,实在 是太多太多……
——中国正在“世界化”,但将来的中国,还是中国。
我们当然期望,那将是中国文明的一次巨大的进步和 升级。
人的“居所”空间及环境,不光是生活内容的容器,同时也是可以体现人的生活状 态的,一种较昂贵的“包装”。简言之——是居所,也是“财富”(物质的和精神的) 的代名词。“居所”空间及环境能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并产生“比富”的心理需求( 因为以居所的“质量”来代表人的生活状态,是具有普遍性的。
2.0特定的精神需求——“情怀”(各种各样的…….)
集合式住宅(Apartment )——也叫公寓,城市住宅 的主要形式,适合于家庭及个人居住。
别墅(Villa)——原本含义为:“郊野的园林式住 屋”,是一种临时性住所。但其现代含义已经延伸为:“居住 条件较高的低层园林式住房”
宫殿(Palace)——古时候统治者的居住、施政空间。
B、 按所在的地域分
在需求、建设方式和社会性等方面差异较大。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住宅是乡村住宅的升级。
C、按建筑高度(层数)分:
低层住宅——1~3层。 多层住宅——3~6层。
高层住宅(带电梯)——6层以上 ——小高层(至少带一部电梯):7~11(12)层。 —— 高层1(至少带两部电梯):12~18层(50米以下)。 —— 高层2(消防升级为一类、结构):18~33层(100米以下)。 —— 高层3(超高层,罕见):>100米。
A1、居住属性的第一个方面:安全性(安全防护)
体现在几个层次:
一、生存安全——直接危害
防盗、防止非法接近、非法进入 所涉及概念:领域
二、心理安全——间接危害
防窥视、防止不友好接近、非法进入 所涉及概念:私密性、近体尺度
问1:什么是领域?
(与“生存安全”相关的关键词)
——领域性是动物在它的实质控制范围,建立边界的一种习性。 ——人,也是动物。 ——是更复杂的动物,所以也有更复杂的“领域”
1、概念的定义
关于住宅,我们知道一大堆意思差不多的名词:
住宅、居住建筑、公寓、集合住宅、别墅、并联别墅、联排 式别墅、叠加式别墅、四合一别墅、酒店式公寓、复式住宅….
还有按高度的:
高层住宅、小高层住宅、超高层住宅…..
还有按消防的:
一类高层住宅、二类高层住宅……
问1:什么是居住建筑?
●定义 —— 人类为了保障个体及家庭生存、生活所建造的物质空间。
●精神需求——比富(一般性精神 需求) 情怀(特殊性精神 需求)
浓缩的马斯洛“需求金字塔”
4.2居住需求
居住建筑的发展是随着人对居住的需求而不断发展的。
物质需求:
1.0基本的生存需求(生存下去——第一本能)——保持稳定的生存状态(避 免不稳定的生存状态,如逃亡、露天无保护的生存状态…)。因此必须建立或寻 找稳定(或相对稳定)的保护生存的空间——“居所”(如穴、巢、洞、帐篷、 房屋等)。这也是人作为动物的基本本能。
弱领域(街坊式小区、拆围墙)
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
第二部分
住宅设计
1、住宅的技术分类 2、住宅的基本属性 3、房地产的发展阶段即前景 4、住宅设计基本原则 5、各类住宅的设计特点 6、住宅设计技术规范 7、设计案例分析
1、住宅的技术分类
A、按居住条件分类
宿舍(Dormitory)——集体生活的居住空间(也有 例外)。
D 、按艺术风格分类
仿古典风格
• 折衷风格(自然风格)
现代风格
未来风格
2、住宅的基本属性
A、居住属性——A1安全防护 A2生活容器
B、财富属性——B1不动产 B2重占比财富
C、附加属性——军事、政治
客家民居——团结的宗族式生活,集军事防卫、生产生活、 教育、交往于一身的客家土楼。
贵族城堡——政治、军事、生活、社交合一。 皇宫——政治、居住合一。
3、居住建筑是如何发展的?
● 原始住宅(版本1.0) ●乡村住宅——第一次产业革命(农业革命)的结果(版本2.0) ●(现代)城市住宅——第二次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结果 (版本3.0)
● 农业革命——人类定居,财富积累,人类初步社会化。 ●工业革命——使工业成为人类生产力的主体构成,并大大强化了商业的作 用,使城市的角色和性质中大大增加了经济的比重,从而使城市的磁极效应 大大增强(“城市首位度”)。
这就是“中国梦”。
5、我国城市化背景资料:
•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 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达到53%。
• ——国际的发展经验表明,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后,将进入城市化加 速期,达到70%后开始放缓。 ——中国人均收入步入3000美元后,中国经济就如同一个人的生长进入青春 期,其成长变化开始呈加速趋势。——中国在2020年左右,制造业所创造 的产值将会超过美国,继清朝鼎盛时期之后,再一次成为世界第一。 ——到2030左右,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52%提高到65~70%左右。每年 平均增加约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万—14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 到城市)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亿—11亿。从产业的需要来 看,20%的人从事农业就可以了。
2.0扩展的生存需求(生存得好一些)——在“居所”内(或附近)建立基本 的物质条件(睡觉、进食…)
3.0基本的生活需求(延续后代——第二本能)——在“居所”内建立家庭( 或伴侣)关系,形成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环境
4.0扩展的生活需求(让家庭生活得更好)——在“居所”及附近形成可提高 生活质量的场所。
精神需求
4、关于我们所处于时代和环境
中国正处于千年不遇的发展机遇。 作为个人面对这样的蓬勃局面,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周围的世界……。
——怎么说我们的中国呢?
——5000年屹立不倒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国人的心理弹性范围 呈现两级化——最坚忍(最奢侈)、最温顺(最残暴)、最勤 劳(最懒惰)、最入世(最洒脱)、生存竞争最激烈(生存哲 学最温和)……。是人性的最全面的展示。
2016年度
前言 1、关于大学学习
——学习的目的: 生存还是梦想? 是“奴隶”(分数的奴隶、金钱的奴隶、权势的奴
隶、爱情的奴隶……)还是“主人”?
——一部老电影的名字:“从奴隶到将军”!
2、关于学习的方式
——中美大学优劣势的比较: ——死记硬背还是深层理解?
中国的学生是不是第一流的学生?
“居所”空间及环境满足居住者特有的精神需求。如:
A、体现权力及尊卑关系(四合院、皇宫、庄园…) B、满足人的自然属性的需求(临近自然环境:山、江河、树木…); C、寄托人文情怀(传统、怀旧、时尚、个人风格、情感寄托、避世、哲学 感悟…)
这种需求,是建立在“个人生活哲学态度”基础上的“居所”空间及环境的 “个人意志化”,是“自尊”和“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在更高层次上的满足 。
1.0一般的精神需求——“比富”(想一想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普遍性……)
●实际上就是在社会化背景下,显示自己生存状态的某种优越性的心理欲望。
名牌究竟“美”在哪里?让人们趋之若鹜。 汽车、LV、金饰、钻石、服装……
●好吧,让我们看看在农村是怎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并不太富裕的农民已经“盖了三茬屋”了。农民由于处于一种 熟人共处的生活环境,这种心态尤为明显。
私密性门槛低(可怕的闹洞房) 强邻里关系(以前的强宗族关系)
生人社会——住宅的封闭性(个性和社会性)
私密性门槛高(“宅”的世界) 弱邻里关系(连猜都没兴趣)
6、住宅和住区的关系
社会单元——管理单元(里坊制、居委会)
排他单元(宗族、单位大院) 甄别单元(豪宅区、贫民窟)
领域层次——强领域(封闭小区、中南海)
●那么,在城市呢?
城市是一种“生人社会”。城市人也普遍有“比富”的心态(相对间接一些):面 积——环境——品牌——别墅——庄园...。“比富”心理可导致“自尊”、“自我实现” 的精神需求的满足。
● “比富”有什么特点呢?
“比富”是具有“同类层次范围”特征的(比如:农民不会和皇帝比),超出了可 比的层次范围,则不会产生精神需求的满足。
2、居住建筑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知道人类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人类早期的“居住建筑”和 动物的巢穴差不多——穴居、巢居。
●那为什么非要有居住建筑呢?如果没有,就活不下去吗? ——自己活不下去,睡觉时被袭击。 ——后代活不下去,自己去打猎时,后代被“打猎”。
所以——居住源于安全
——居住建筑是保障生存的必需条件。 ——居住建筑的诸多要素中,安全性始终是首要要素。
综合物质和精神需求来说,不同阶段的人对住宅 居住条件的需求,呈现为四个层级:
“住”——居住基本功能(包括配套、交通等) “看”——居住物质环境的美化(室内和室外) “动”——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健康、交往) “感”——居住的最高境界,精神世界的陶醉。
5、住宅和社会的关系
熟人社会——住宅的开放性(生活的互助性)
5、本课程准备解答的问题
1、什么是住宅? 2、如何设计住宅? 3、与住宅相关的知识
6、课程的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100%)+平时加分(1-3分)
平时减分=:缺课迟到早退“-5、-2”
第一部分
居住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1、概念的定义 2、居住建筑是如何产生的? 3、居住建筑是如何发展的? 4、住宅和人的关系 5、住宅和社会的关系 6、住宅与住区的关系
——领域往往是无形的,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雨伞下的一对相识不久的青年男女…… ——垂落的雨线,标示出了“内”和“外”的不同领域 ——行走的雨伞,领域是流动的 ——被永久记忆的场景,他们对这个领域有着高度认同感。
——历史上的中国,是自我束缚最严的国家之一,想要通过集 权来驾驭庞大的中国,也只有勒紧缰绳,以防自己翻身落马。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政府或是最好的政策其实就是“减负” 和“减缚”。
——只要一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中国就会快速发展成为 所谓的“盛世”。
——今天的中国,实际上还在不断地“减负”和“减缚”。
问2、什么是住宅?
● 定义 ——以容纳家庭生活为主要功能目的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的定义,不是绝对的。
——实际上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居住建筑和人类的其它 建筑空间都有空间的功能混用甚至是换位。
——店铺、办公室、宾馆、娱乐场所、帐篷甚至是汽车里……。 ——人,在什么样的条件状态和需求下,就会有什么样的居住空间。
——乡村住宅 来源于原始的人类聚集点,是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 产居一体 (支持农业生活)。
——城市住宅 社会分工是城市的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随着社会分工 的不断加深,人 类文明越来越超越于动物世界。产居分离(SOHO是某种回归)。
——比较: 由于在乡村与城市,人的生活在生产和活动性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两者
——洞穴、巢居(原始社会及非常状态) ——乡村住宅(以自建方式为主的乡村家庭、家族的居住建筑。) ——集体宿舍(以个人为使用单元的集合式居住建筑) ——(城市)集合式住宅(在人口聚集密度较大的区域,以 家庭 为主要使用单元的居住建筑) ——低层住宅(以家庭为主要使用单元的独立、半独立居住建筑) ——别墅(本是非常住的休闲住所) (但现代已和高级的低层住 宅混用) ——庄园(权贵居住的大型建筑(群)及环境) ——宫殿(统治者居住、行政的大型建筑(群)及环境)“故 宫”、“白宫”
看标准是什么?
3、关于“创新”?
——“对传统的反思和适度偏移”。传统——历代前辈创 新的总和。
剑桥的创新——“无中生有”,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
牛津的创新——“有中生无”,有杂乱变为清晰。
——“创新”的基本条件——学习、突破和现实的态度 学习传统——只有“根深叶茂”,才能进行有价值的突破 思维创新——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 现实态度——创新必须被社会接受,否则一文不名。
(现代)城市住宅的形成,来源于城市化初期的社会需求和矛盾。之后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住宅也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升 级。人类文明的每一个新的重大成就,都会影响到城市住宅的发展。
4、住宅与人的关系(人对住宅的需求)
人对住宅的需求有两个方面—— ●物质需求——生存(持续生存、活下去)
生活(幸福生存、活得更好)
——因为作为一个从历史走来的中国人,身上的绳索还有很 多……
在这里,不是说要把我们身上的绳索都解脱掉。而是如何 焕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活力。
——磅礴的中国文化对于我们,既是好事又是坏事。
因为我们可汲取、以及会受到影响的中国因素,实在 是太多太多……
——中国正在“世界化”,但将来的中国,还是中国。
我们当然期望,那将是中国文明的一次巨大的进步和 升级。
人的“居所”空间及环境,不光是生活内容的容器,同时也是可以体现人的生活状 态的,一种较昂贵的“包装”。简言之——是居所,也是“财富”(物质的和精神的) 的代名词。“居所”空间及环境能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并产生“比富”的心理需求( 因为以居所的“质量”来代表人的生活状态,是具有普遍性的。
2.0特定的精神需求——“情怀”(各种各样的…….)
集合式住宅(Apartment )——也叫公寓,城市住宅 的主要形式,适合于家庭及个人居住。
别墅(Villa)——原本含义为:“郊野的园林式住 屋”,是一种临时性住所。但其现代含义已经延伸为:“居住 条件较高的低层园林式住房”
宫殿(Palace)——古时候统治者的居住、施政空间。
B、 按所在的地域分
在需求、建设方式和社会性等方面差异较大。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住宅是乡村住宅的升级。
C、按建筑高度(层数)分:
低层住宅——1~3层。 多层住宅——3~6层。
高层住宅(带电梯)——6层以上 ——小高层(至少带一部电梯):7~11(12)层。 —— 高层1(至少带两部电梯):12~18层(50米以下)。 —— 高层2(消防升级为一类、结构):18~33层(100米以下)。 —— 高层3(超高层,罕见):>100米。
A1、居住属性的第一个方面:安全性(安全防护)
体现在几个层次:
一、生存安全——直接危害
防盗、防止非法接近、非法进入 所涉及概念:领域
二、心理安全——间接危害
防窥视、防止不友好接近、非法进入 所涉及概念:私密性、近体尺度
问1:什么是领域?
(与“生存安全”相关的关键词)
——领域性是动物在它的实质控制范围,建立边界的一种习性。 ——人,也是动物。 ——是更复杂的动物,所以也有更复杂的“领域”
1、概念的定义
关于住宅,我们知道一大堆意思差不多的名词:
住宅、居住建筑、公寓、集合住宅、别墅、并联别墅、联排 式别墅、叠加式别墅、四合一别墅、酒店式公寓、复式住宅….
还有按高度的:
高层住宅、小高层住宅、超高层住宅…..
还有按消防的:
一类高层住宅、二类高层住宅……
问1:什么是居住建筑?
●定义 —— 人类为了保障个体及家庭生存、生活所建造的物质空间。
●精神需求——比富(一般性精神 需求) 情怀(特殊性精神 需求)
浓缩的马斯洛“需求金字塔”
4.2居住需求
居住建筑的发展是随着人对居住的需求而不断发展的。
物质需求:
1.0基本的生存需求(生存下去——第一本能)——保持稳定的生存状态(避 免不稳定的生存状态,如逃亡、露天无保护的生存状态…)。因此必须建立或寻 找稳定(或相对稳定)的保护生存的空间——“居所”(如穴、巢、洞、帐篷、 房屋等)。这也是人作为动物的基本本能。
弱领域(街坊式小区、拆围墙)
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
第二部分
住宅设计
1、住宅的技术分类 2、住宅的基本属性 3、房地产的发展阶段即前景 4、住宅设计基本原则 5、各类住宅的设计特点 6、住宅设计技术规范 7、设计案例分析
1、住宅的技术分类
A、按居住条件分类
宿舍(Dormitory)——集体生活的居住空间(也有 例外)。
D 、按艺术风格分类
仿古典风格
• 折衷风格(自然风格)
现代风格
未来风格
2、住宅的基本属性
A、居住属性——A1安全防护 A2生活容器
B、财富属性——B1不动产 B2重占比财富
C、附加属性——军事、政治
客家民居——团结的宗族式生活,集军事防卫、生产生活、 教育、交往于一身的客家土楼。
贵族城堡——政治、军事、生活、社交合一。 皇宫——政治、居住合一。
3、居住建筑是如何发展的?
● 原始住宅(版本1.0) ●乡村住宅——第一次产业革命(农业革命)的结果(版本2.0) ●(现代)城市住宅——第二次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结果 (版本3.0)
● 农业革命——人类定居,财富积累,人类初步社会化。 ●工业革命——使工业成为人类生产力的主体构成,并大大强化了商业的作 用,使城市的角色和性质中大大增加了经济的比重,从而使城市的磁极效应 大大增强(“城市首位度”)。
这就是“中国梦”。
5、我国城市化背景资料:
•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 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达到53%。
• ——国际的发展经验表明,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后,将进入城市化加 速期,达到70%后开始放缓。 ——中国人均收入步入3000美元后,中国经济就如同一个人的生长进入青春 期,其成长变化开始呈加速趋势。——中国在2020年左右,制造业所创造 的产值将会超过美国,继清朝鼎盛时期之后,再一次成为世界第一。 ——到2030左右,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52%提高到65~70%左右。每年 平均增加约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万—14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 到城市)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亿—11亿。从产业的需要来 看,20%的人从事农业就可以了。
2.0扩展的生存需求(生存得好一些)——在“居所”内(或附近)建立基本 的物质条件(睡觉、进食…)
3.0基本的生活需求(延续后代——第二本能)——在“居所”内建立家庭( 或伴侣)关系,形成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环境
4.0扩展的生活需求(让家庭生活得更好)——在“居所”及附近形成可提高 生活质量的场所。
精神需求
4、关于我们所处于时代和环境
中国正处于千年不遇的发展机遇。 作为个人面对这样的蓬勃局面,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周围的世界……。
——怎么说我们的中国呢?
——5000年屹立不倒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国人的心理弹性范围 呈现两级化——最坚忍(最奢侈)、最温顺(最残暴)、最勤 劳(最懒惰)、最入世(最洒脱)、生存竞争最激烈(生存哲 学最温和)……。是人性的最全面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