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内容主要是传递军事捷报。
公开性,时效性强,传播面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体之一。
2.定本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定本是经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定本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进奏院必须将邸报样本送交枢密院审查,发布的邸报必须以定本为主,不得擅自增减。
3.京报: 1.概况: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编选和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类报纸通称京报。
因为报纸的出版地为京城。
报纸也是由京城向外发售故称京报。
2.特点1)有固定的报名,刊期和形式。
2)有一个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机构“报房”。
其包含五个环节探报,抄报,编报,印报,送报。
3)一般来说没有自己采访的稿件。
4)公开向社会发售,是一种商品,读者以官僚和知识分子阶层为主,也有少量市井。
3.备注:京报传抄稿案是中国第一个报案。
4.香港四大英文报刊:德臣报子子剌报士蔑西南华早报5.时务文体:维新报刊理论家在实践创办的一种新颖的报刊政治文体,这正文体的代表作是时务报上梁启超等人的论说,因刊载在时务报上,谈论的又是时务,所以称为时务文体。
6.竖三民:它们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宣传革命,言辞激烈,这三份前赴后继的报纸都以“民”字打头,又一脉相承故称“竖三民”。
主要包括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7.癸丑报灾:1.性质:是1913年间以袁世凯为首的耳朵北洋军阀迫害记者,查封报纸的事件。
2.过程: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引起国民党的愤慨,于是发生了讨袁的二次革命,袁在镇压二次革命的同时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查封来许多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及一些反对专制主义的报纸,同时逮捕了一批新闻记者。
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仅剩13家,比前一年减少3/4.由于旧历1913年是癸丑年,故这一年报界遭受的摧残称为“癸丑报灾”8.四大副刊:是五四时期四家著名报纸副刊的合称:1.晨报副刊。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
(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
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②仍以手抄为主;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 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新闻学考研资料-中国新闻传播史-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新闻学考研资料-中国新闻传播史-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新闻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轩在向其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一系列新闻思想:①设新闻馆;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中的论文《日报》提出“通民隐”、“达民情”的主张。
林则徐,现代有人说他是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它是我国最早的译报。
《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所用名)虽然名为报纸,但不公开发行。
《昭文新报》:1873年艾小梅、汉口创办,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上海第一家中文日报《汇报》,9月改名《彙报》,以求政治上的庇护,实际产权未变。
后于1857年再次改名为《益报》.广州中国人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述报》。
《循环日报》:1874年、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王韬: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
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1.邸报:宋代,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负责发布的是都进奏院。
内容:(1)皇帝的诏旨(2)皇帝的起居(3)臣僚的章奏(4)军事情报(5)刑罚2.辕门抄: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境外),创办人:米怜,特点:宗教性质的期刊,传播方式:中国本土化策略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第一份近代报纸5.《遐迩贯珍》:近代中文报业开始在香港出现,最早的是英国传教士创办的《遐迩贯珍》。
特点:虽为传教士所办,但实际上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在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报纸上的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还出现了连续报道等新的形式。
6.《申报》: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是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1872年4月30日创办。
特点: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最早使用了电报,大量报道社会新闻,重视报纸言论工作。
7.《镜海从报》:第一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是1893年7月18日创刊的《镜海从报》。
“东主监督印人”是法·连斯哥·飞南第。
特点:该报为周刊,分葡、中文两版,发行地区广,刊有各类新闻、言论等内容,与孙中山关系密切,曾刊有孙中山所写的《农学会序》等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文章,有人说实际主持者及编辑者是孙中山。
8.王韬《循环日报》王韬:初名利宾,后易名瀚,字懒金,江苏甫里人。
1862年8月流亡香港,更名韬,字仲弢,一度主编《近事编录》。
1870年后,王韬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又创办起《循环日报》,自认主笔,主持该报政达10年之久。
(1)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王韬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第一,“民隐得以上达”,使报纸称为“博采舆论”的工具。
(精选)【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考试时间:1月21日9:00——10:50考试题型:单选:20个(共20分)多选:5个(共10分)名词解释:5个(共25分)简答:3个(共30分)论述:1个(共15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
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一文。
3.敦煌进奏院状,分别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4.“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
宋朝流行于民间的称为“小报”。
“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对官报的一种补充,信息量大,读者广泛。
5.“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旨。
(2)皇帝的起居。
(3)官吏的任免。
(4)官僚的章奏。
(5)军事情报。
(6)刑罚。
6.唐以后各个朝代的报纸的管理机构:宋代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元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明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清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
7.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首先是通政司。
其次是六科,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最后是提塘。
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2.07年英国人马礼逊成为被派遣到中国的第一位传教士,也是来华传教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
3.22年9月12日创刊的《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4.27年11月8日,《广州记录与行情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5.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第一份宗教性的报纸。
6.41年5月11日,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钞报》。
7.2月20日,《德臣报》历时129年,是中国也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
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二、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从业人员观念的一个决定性理论主张,目前,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有四种。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采访,写作,编辑室新闻业务的三个主要环节:
(1)新闻采访过程是不断挑选事实的过程;
(2)新闻写作的过程是重新挑选事实的过程;
(3)新闻编辑过程是再一次挑选,审视试试的过程。
十八、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1)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内容新。
①守望:就是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
②整合:就是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教育: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三三、新闻事业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4、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题材的多样化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三四、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1、从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来看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规运作体制
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做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而探索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则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系列(三)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说明:1、主要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
4、答题要点分析:一、名词解释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二)关于人物:(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4)代表著作(三)关于事件:(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3)起因、经过、影响二、论述题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脉络图略)一、名词解释1、木铎2、露布(99传名)3、开元杂报4、敦煌进奏院状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7、邸报8、小报(90名)9、民间报房10、《急选报》(98名)11、《万历邸钞》(02名)12、《天变邸抄》13、揭帖14、旗报和牌报15、报房京报16、辕门抄二、简述题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01新)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01传)3、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情况。
(99新)4、中国古代民间报房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三、论述题1、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脉络图略)一、名词解释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2、《蜜蜂华报》3、《广州纪录报》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5、《香港公报》6、《德臣报》7、《孖刺报》8、《遐尔贯珍》(99新名)9、《香港船头货价纸》10、《字林西报》(99传名)11、《六合丛谈》12、《万国公报》13、《上海新报》14、《申报》15、《新闻报》16、《京津泰晤士报》17、《中西见闻录》二、简述题1、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外人在华办报活动。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1.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方报纸出现于哪个年代?2.南宋时期实行的邸报审稿称之为什么?3.明清的民间报坊翻译的邸报被认为称为什么?4.《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什么性质的报纸刊?5.《中国日报》是谁在什么时候创办的?6. 元代的民间报纸称为什么?7.我国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是谁写的?8.《循环日报》是谁在什么时候地点创办的?9.唐人孙樵在襄樊一代得到的幅实简明的朝政公报抄件历史上称为什么?10.五四前后,革新影响最大的四大报纸附刊是什么?11.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出现的维新报刊有哪些?区别于资产阶级革命。
1895-189812.《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要贡献?13.民国初期涌现的著名记者有哪些?14.清末民初被杀害的著名记者有那几个?15.邹韬奋是杰出的新闻出版者,他的“六报一刊”?16.戊戌变法后资产阶级保皇派在海外出版的报纸有哪些?17.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政风改革中讨论了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8.1942年《延安思想解放日报》整风改革关于新闻思想理论的观点有哪些?19.刘少奇对华北记者的谈话中对无产阶级新闻记者的要求有哪些?名词解释:敦煌进奏状:万历邸钞:癸丑报灾:中国日报:1900 陈少白在香港办,由孙中山开元杂报:宋代定本制度:暂定报律风波:诚年事件:简答:1.简述《民报》与《新民丛报》在大论战中论争的主要问题。
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新闻思想?3.简述《申报》的企业化经营策略4.宋代邸报的主要内容5.1948年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谈话的主要内容是:6.解放区反克里空的内容及意义:论述1.联系具体报人论述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2.《延安解放日报》政风改版的内容及意义。
3.试论述五四时期及其前后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有哪些?4.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策略。
外国史1.美国的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开事件》是哪一年什么地方谁创办的?2.欧洲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源地、最早出现定期报刊的国家是?3.欧洲手抄小报的最早发源地是?4.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日报是哪国哪年谁创办的什么报纸?5.最早提出新闻自由思想的是谁?6.新闻传播的第二个重要里程碑是?7.1870年签订的“连环同盟”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通讯社也有参加,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其他地方,这被称为?三社四边协定8.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党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日报《真理报》是哪一年什么地方创办的?9.哪家报纸的成功创办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谁?10.美国历史上成功创办的第一家大众廉价报刊是谁在哪创办的什么时间?11.在美国西部,被誉为仅次于《圣经》的大众报纸是12.最早正式提出新闻出版自由主张的是哪国人13.英国新闻史上最早出现的报团是谁创办的14.谁被认为是英国报业之父,办的报刊是15.从世界范围看,新闻事业在17世纪初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其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有哪些?16.工业革命后期出现的大众化报纸在内容上重视哪几类新闻?17.19世纪30-50年代,被称为纽约三大便士报的是?1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先后成立的广播公司有那几家?1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人们所说的“知识税”是那几个税?20.当今日本全国性的报纸主要是那几家?21.当今英国严肃上层报纸是那几个?22.美国著名的三大新闻周刊是那几个?名词解释曾格案:“白虹贯日”事件:新莱茵报:知识税:黄色新闻:太阳报:皇家特许出版制度:美国权利法案:简答:1.简述杰斐逊在新闻出版自由方面的主要贡献2.简述英国封建王朝的出版管制措施。
中新史笔记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1.金石碑刻: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2.中国古代官报通称“邸报“,史学界比较统一的认识是中国古代报纸即邸报的产生至迟不晚于唐代。
3.邸报的性质:信息来源官方的朝廷官报,发布信息的渠道自上而下,内容带有一定的新闻性,是一种原始形态的报纸。
4.邸报产生于唐代的直接证据是:《敦煌进奏院状报》;间接证据:唐代孙樵的《读开元杂报》是研究唐代新闻事业的重要文献5.“邸报”名称最早于见于宋代公私文献。
6.在明代,邸报传送制度非常严格,要通过政司——六科——堤塘三个环节。
7.京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的报纸,具有某些大众传播工具的性质,仍属于古代报纸的范畴,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的最高形式。
8.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9.第一份外文报刊:1822.9.12,澳门,《蜜蜂华报》,葡文。
10.美国在华第一份英文月刊:1832年,裨治文,广州,《中国丛报》。
1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标志着中国报纸的发轫。
12.《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中国本土创的第一张中文报纸,刊载了中文近代报纸上第一篇论述西方报纸的专文《新闻纸略论》,是中国第一份在发行上作出努力的近代刊物。
13.《依泾杂说》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中英文合刊。
14.《遐迩贯珍》是香港第一份中文报刊。
15.《六和丛谈》是上海地区最早出版的中国刊物。
16.《中外新闻七日录》是中国近代最早单张发行的中文周报。
17.《益闻录》的主编李杕是第一个担任外国教会报刊主编的中国人。
18.《万国公报》是中国最早对于镭的报道的报纸(自然科学),还报道了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和《资本论》(社会科学)。
是教会报纸中历时最长、传播西学内容最多、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周刊。
19.《德臣报》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20.《孖剌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
21.《字林西报》是中国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外文报纸。
(精选)【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考试时间:1月21日9:00——10:50考试题型:单选:20个(共20分)多选:5个(共10分)名词解释:5个(共25分)简答:3个(共30分)论述:1个(共15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
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一文。
3.敦煌进奏院状,分别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4.“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
宋朝流行于民间的称为“小报”。
“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对官报的一种补充,信息量大,读者广泛。
5.“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旨。
(2)皇帝的起居。
(3)官吏的任免。
(4)官僚的章奏。
(5)军事情报。
(6)刑罚。
6.唐以后各个朝代的报纸的管理机构:宋代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元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明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清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
7.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首先是通政司。
其次是六科,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最后是提塘。
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2.07年英国人马礼逊成为被派遣到中国的第一位传教士,也是来华传教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
3.22年9月12日创刊的《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4.27年11月8日,《广州记录与行情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5.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第一份宗教性的报纸。
6.41年5月11日,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钞报》。
7.2月20日,《德臣报》历时129年,是中国也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精炼版绪论一、新闻传播史的含义新闻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它和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一样,都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
二、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对象宏观的角度来说,需要研究的是整个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特别是阶级社会诞生以来,各个阶级和阶层,运用各种有效的新闻传播手段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
思考题:简述学习中国新闻史的意义。
第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优良传统。
第二,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参考历史上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的工作经验。
第三,帮助我们更好地向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学习。
第四,帮助我们丰富有关新闻传播的历史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唐--中国报纸的起源三种说法:周朝说;汉朝说;唐朝说唐朝说被公认。
中国古代报纸起始于唐朝。
唐玄宗开元年间(公713-742年)发行的开元杂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已被较多的历史资料证实。
《敦煌进奏院状》(2份)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887年。
现藏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进奏院状(1983年方汉奇先生考证)唐代新闻传播活动的意义: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和带有官报性质的新闻传发活动,揭开了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序幕,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宋的新闻事业:一、邸报──官报到宋代开始叫邸报。
二、宋代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三、小报—非法民报小报产生背景与屡禁不止的原因:(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内容:未经发布的官员任免信息和臣僚奏章、时事性政治材料等。
产生原因:邸报的内容和发行受到严厉控制,民众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小报应运而生。
但一出生就受到查禁。
被禁原因:触犯了封建统治者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
有些内容涉及朝廷机密。
屡禁不止的原因:小报的新闻色彩远比邸报浓厚,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意。
如宋高宗绍兴7年,御使胡铨写了一份奏疏,请求“斩秦桧以谢天下”,邸报不登,而小报全文照发。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一、邸报: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
(“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
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定本”审查制度: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③“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二、小报: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
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
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
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三、京报: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
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
(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
2016新闻传播学考研冲刺复习资料:中国新闻传播史(8)
台山学习中心2016新闻传播学考研冲刺复习资料:中国新闻传播史(8)《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性质和意义:《民报》创刊后,为从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主动向改良派报刊《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战: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
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
第二,进行民权革命。
第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论战中,《新民丛报》虽然具有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民报》从总体上把握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潮流,即革命。
简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论战的性质和意义:1: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也是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与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的斗争,也是一次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在“中国往何处去”这个重大问题上,革命派占了上风。
2:这次论战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三民主义深入人心,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许多改良派的人也开始转向革命派,同时通过论战,革命派还培养起一批革命骨干。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早期的新闻思想:(1)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对近代报刊的功能及作用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3)他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早期改良派的新闻思想,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新闻理论;(4)他的“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在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
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流亡,提出新的观点:一是报纸的“两大天职”说;二是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辛亥革命时期:(1)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
他认为舆论是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力,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2)提出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新闻史名词解释
这一时期,外人在华办报活动,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轴线,可分为两个阶段:1、从1815 年《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到1839 年,外人来华创办了6 家中文报刊和11 家外文报刊,开办者大都为传教士。
由于清政府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与禁教政策,其办报活动局限于南洋及东南沿海一带。
2、从1840 年至19 世纪末,外国人作为征服者,其办报活动不再像鸦片战争以前那样收到种种限制,办报规模与地域迅速扩展,逐渐形成以香港和上海为中心,遍及从东南沿海到中原腹地的办报网络一、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一)《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简称《察世俗》):①第一家近代境外中文报刊,1815(—1821)年于南洋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主编米怜、梁发(中国人)②内容:a: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b:以“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为教义之辅。
③特点:a:尊重读者心理,引用孔孟语录等形式以适应中国读者;b:写作文体丰富多彩,刊登了近代中文报刊第一条消息《月食》。
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①第一家境内近代中文报刊,1833 年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
②内容:a:宗旨是宣传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思想,传播西方友谊消除中国人敌视心理;b:内容以传教、道德、科学为主,宗教退居其次,增加科学和时事政治性内容。
③特点:a:首次刊登社会新闻、行情价目表(广告)和文学作品,首创“编者按”;b:刊载中文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纸略论》。
3、【《天下新闻》】1833 年8 月创刊于马六甲,,月刊。
创办人为伦敦布道会又一位来华的传教士纪德。
该刊散张活字印刷,仍为宗教性刊物。
4、【《各国消息》】1838 年10 月创刊于广州,创办人、主编麦都思。
内容主要为国际新闻、航运消息与市场报道。
该刊虽为英国传教士创办,但完全不具宗教性质。
(二)外文报刊的出现1、【《蜜蜂华报》】1822 年由葡萄牙立宪派创刊于澳门,葡文,是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一、早期政府官报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唐代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从唐中期开始的,是和唐的藩镇制度紧密联系的。
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又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
进奏院负责人称的进奏官,由地方派遣,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进行的管辖。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进行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
4、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唐宋时期称为进奏院。
进奏院状;P6经由进奏院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即被称为“进奏院状”,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
5、开元杂报:P7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开元杂报(06年名解):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
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原件早已失存。
6、“敦煌进奏院状”:P8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
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意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这两份报纸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20分(15小题)名词解释20分(5题)简答题46分(6题)论述题14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开元杂报”: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
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开元杂报"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
它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敦煌进奏院状》: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邸报: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其发布工作,是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
朝报的商品化,是其得以产生的内在因素。
(名词解释一个)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马礼逊: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1807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
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后在米怜的协助下,加上刻字工人梁发,在马六甲创建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2、《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
该刊是以传教为宗旨的,阐述基督教教义,宣讲伦理道德,以及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同时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3、《遐迩贯珍》:是1853年8 月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它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事新闻为重点,大多是新闻报道和评论,而且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
(1-3名词解释或填空)4、《申报》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是宋代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官方报纸。
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
有一定的发报制度,传播朝廷政事信息,定期发行,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邸报的基本特点: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
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
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
最早问世的英国传教士创办的。
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
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创办人是英商安纳斯托•美查。
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真实性、时效性都很强。
《申报》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已经成熟。
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的产生《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1874年在香港创刊,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王韬是该报创办人和首任主笔。
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
在业务上,该报开中国政论报刊先河。
评述梁启超戊戍政变前后的报刊思想:梁启超早期的新闻思想: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所谓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要发挥"去塞求通",梁提出了四点要求: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流亡,提出新的观点:一是报纸的"两大天职"说: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二是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第一,宗旨定而高;第二,思想新而正;第三,材料富而当;第四,报道确而速;三是健全舆论的主张.在清廷预备立宪后,他对如何造成健全的舆论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舆论是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力,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报刊要赞成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为目的;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作偏至之论;四是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浸润法就是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煽动的方法,就是故作惊人之语,使读者猛省。
简述梁启超1895年到1902年间的办报活动: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
梁启超最早与报刊接触,是从参与编辑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开始的,当时《万国公报》几乎每期都刊登一篇他的论说文章,在当时的舆论界就已经初显锋芒。
后来黄遵宪在上海办起《时务报》,梁启超担任主笔,所有的编撰工作都有他一个人来完成。
为了宣传维新变法的需要,梁启超这个时候开始改革和发展了王韬的报刊政论文体,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被世人称之为“时务文体”。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开始独立创办报纸,先后办了《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仍然亲自担任报纸的主笔,继续撰写大量的政论文章。
这个时期的文章比前一阶段更加成熟,被当时的人称作“新民文体”,梁启超本人也因此而被人称作“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
王韬: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维新思想家。
1869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
1867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1874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1883王韬将其部分政论汇编成《韬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王韬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
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王韬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王韬不仅是中国报刊政论的积极实践者,而且也是报刊政论的积极提倡者。
他不仅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而且也是我国报学理论的先驱、最早提倡报刊民主议政的思想家。
王韬的办报思想散见于他的许多论说文章及信函中。
但是他还曾撰写了三篇专论,集中阐述了对办报的见解。
这三篇文章的题目是:《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
它们是我国最早的报学专论,在我国新闻学说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见解一方面来自他对西方、特别是欧洲报业的考察研究,另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办报实践中的经验体会。
这些见解是那个时代先进报人的智慧结晶,同时又开启了我国近代报业理论的先河。
简述王韬的办报主张王韬的办报思想,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提倡报刊自由言论、民主议政。
二、强调报刊的“联络”、“通达”的功能。
王韬认为,“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而报刊则可以使“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合一国之人心以共为治”。
王韬还认为,报刊可以“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裨使内政外交“措置咸宜”。
三、主张报人要讲道德、尽责任,“其立论一秉公平,其居心务期诚正”,要杜绝“采访失实、记载多夸”以及任意泄漏国事军情的弊病。
《万国公报》: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在北京创刊。
康有为、陈炽等负责筹募经费,梁启超、麦孟华等担任编辑。
该报内容讲论洋务为主,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内容上增加了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
该报是康、梁宣传维新变法大的主要阵地。
梁启超:清末最杰出的报刊政论家,宣传鼓动家。
1895主编《外国公报》、《中外纪闻》,在舆论界初露锋芒。
1896年3月至1897年10月主持《时务报》笔政一年3个月,1897赴长沙参与《湘报》筹办和撰稿工作。
1902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从报》、《新小说》;1907在日本东京创办《政论》;1910在日本东京创办《国风报》;1910在檀香山创办《新中国报》;1912在天津创办《庸言》;1915在上海创办《大中华》;1919在北京创办《解放与改造》。
梁启超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为《时务报》撰写的评论不拘一格、浅显流畅、新颖生动、感情充沛,被称为“时务文体”,对后来我国的政论文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是发表在《时务报》上的《变法通仪》,全面阐述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是一篇代表当时维新派政治主张的纲领性文献。
第四章清末民初时期《苏报》案:我国近代著名报案。
1903年5月,邹容《革命军》出版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苏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内容,盛赞该书。
6月底,该报又刊登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氏之关系》一文。
《苏报》这样毫无忌惮地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
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
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斥清廷的指控,慨然陈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
1904年5月,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革命发展“竖三民”: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
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
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
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
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
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
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
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癸丑报灾: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专制统治。
他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的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
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的500家少了三分之一。
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当时新闻出版人将这一年报纸遭受的浩劫称为“癸丑报灾”。
同时也被新闻史上认为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闻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年黄远生: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
与刘少少、徐彬彬(凌霄)称为新闻界“三杰”。
先后编辑过《少年中国》、《庸言》等刊物,曾任《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并为《东方杂志》等刊撰稿。
他认为新闻记者应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他常能采写到重大新闻及内幕新闻,材料丰富可靠,文笔鞭辟入里,成为民国初年新闻记者的巨擘。
他被革命党人误杀后,友人将他部分作品整理成《远生遗著》,是我国第一部报刊通讯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