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汇总
第1节静电现象及微观解释
接触、中和类
如图所示,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
电量相等的电荷,相隔一定距离,两球之间的相互吸 引力的大小是F.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
属小球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这时,A、B两
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 )
A. F 8
C. 3F 8
B. F 4
D. 3F 4
答案:A
三、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 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 的总量不变。
四、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第2: 带电体被看成只有电荷量没有大小的几何点。 本身的线度比相互间的距离小得多的带电体 。 理想模型。与质点类似。
答案:A
“两同夹异,两大夹小”的证明
原则:判断各物体受到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1)先看电性:(只关心同和异) a 三个物体电性均相同 b 两个同性,另一个异性 (2)再看位置: a 同性靠近 b 同性被异性隔开 (3)再看大小: a 两个较大的电荷在一起 b 两个较大的电荷被较小的电荷隔开
第1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一、电荷
1、电荷种类:
正电荷:+ 负电荷:-
2、电荷量
符号: Q或q 单位:库仑(C) 电子电荷量:1.60 ×10-19C
3、电荷性质 :
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二、物体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本质:不同物质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2、接触带电
θ1 θ2
A
B
三、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较
F
k
Q1Q2 r2
F
G
m1m2 r2
高中物理课件 第1章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D.先使甲球瞬时接地,再移走棒
返回
[思路点拨]
对感应起电方式必须有严格的操作步骤:
靠近→分离→移走,这样才能使分离的两部分带上异种电 荷。 [解析] 由于静电感应,甲球感应出正电荷,乙球感
应出负电荷,把两球分开后,它们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所以A不符合题意;若先将棒移走,则两球不会有静电感应 现象产生,所以不会带上电荷,B符合题意;使棒与甲球接 触,则两球会因接触而带上负电荷,所以C不符合题意;若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0×10-19个电子
返回
解析:摩擦前M、N都不带电是因为它们均为电“中性”,
而并非它们内部没有电荷,A错。摩擦后M带有1.60×10-
19C的正电,说明M失去、N得到一个电子,故B、D错。根
据电荷守恒定律,N带有1.60×10-19C的负电,C正确。 答案:C
返回
(1)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都是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摩擦后的毛皮与 放于电场中的导
事例 橡胶棒分别带正 体两端带有等量 电和负电 异种电荷
验电器的工作 原理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返回
2.静电感应与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如用一个带电体去接近一个不带电的
金属导体,带电导体上的电荷与金属导体内自由电子相互
作用,使得金属导体近端出现异种电荷,远端出现同种电 荷,且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返回
使甲球瞬时接地,则乙球上感应出的负电荷将被导走,
再将棒移走,由于甲、乙是接触的,所以甲球上的电 荷会重新分布在甲、乙两球上,结果是两球都带上了 正电荷,所以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返回
本题中使物体带电时,用到了感应带电和接触带电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一、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①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 不同。 ②本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上,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③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 电荷。
认识静电感应
金属导电机理: 金属内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自由电子 正离子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感应起电
小结: 静电感应:把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可以使导体带电的 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原因:带电体对导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吸引或排斥。
规律: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近异、远同) 本质: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 量不变。
电荷的 起电的共性本质 总量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 不变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法, 移到另一个物体 其本质都是电荷发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 不变 生转移,而电荷的总 量保持不变,起电并 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不是创造了电荷,也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 不变 没有电荷消失。 移到另一个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 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就电荷守恒定律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电中性物体中有无电荷存在?
1-1静电现象
2:如右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绝缘导体向带负电 的球P慢慢靠近,关于绝缘导体两端的电荷,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 B.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 C.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 D.两端的感应电荷电荷量相等
能够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估测物体带电多少的仪器
叫2.两验种电电器荷及其相互作用: 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大量实验表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3.带电体有哪些性质?
答: (1)对周围其他电荷的作用: 同斥异吸
(2)对轻小物体: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1.在生产和生活中,静电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静电打印、静电喷雾、静电喷涂、静电除尘等 2.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是尽快将静电导走。疑难解析:一、三种起电方式及起电实质
方式 内容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及 两不同绝缘体摩 导体靠近带电体 导体与带电导体
条件 擦时
时
接触时
现象
(2)若A、B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所带的电荷 量之比.
【答案】 (1)2∶3 (2)2∶1
例1.有三个绝缘导体A B C其中A带正电,B 、C
不带电,如何使 ①B 、 C都带正电? ②B、C带等量异种电荷 ③B 、 C都带负电 答案: ① B 、 C分别与A接触(同时可以吗?) ②B、C接触,然后靠近A,再将B、C分开,最后 移走A
③B 、 C接触,然后靠近A,用手摸一下B或C,
手移开,再把A移走,最后把B、C分开
例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 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 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上负电,则()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201911新)
实质:电子的得失 2.接触起电:相互接触的物体带上电荷的现象 特点:两个相同金属球相接触,金属球平分剩余总电量;
不同金属球则按比例分配
实质:电荷的转移 3.感应起电:导体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特点:近、远端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电荷的重新分布
第一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定律
4.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静电的防止和应用 1、防止: 油罐静电除尘等
;淘宝优惠券 优惠券 淘宝优惠券 优惠券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q=+1.6×10 -19C )
1、原子结构: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电子带负电( e=-1.6×10 -19C )
2.基本电荷(元电荷) :自然界中的最小带电单元。 e=1.6×10 -19C
3.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库仑C
※一切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物理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静电现象.flv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第一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感应起电.swf
1.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现象。
(1)电荷的种类: 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特点:等量的异种电荷
,如图,现使b球带电,则( B )
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
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开
b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吸引轻小物体
电荷总量变了吗?
三、电荷守恒定律
1.不能创造 2.不能消灭 3.只能转移
四、带电量: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符号:Q=ne(n为整数)
元电荷:质子(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五、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一个人的生命如同下棋,要看在多大的格局
上展开。
答: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
它们电量的绝对值相等,一个电子电量e=1.6×10-19C. 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要么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 要么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把1.6×10-19C称为元电荷.
2.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符号Q,单位C.
自然界中的最小电荷量
是质子或电子的带电量.
4.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
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减
小,则( )
A.金属球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
【解析】选A、B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减小,这说明金
属箔上的电荷减少,小球B上的电荷增加,这是金属球A
例1: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球,A带电量Q,B带电量-2Q, 将AB相触后分开,A、B分别带多少电量? 解析:如果两个一模一样的金属物质相接触,它们的电荷 就要平均分配到两个物体上去. A带电量Q,B带电量-2Q, 将A、B相触后正、负电荷中和,剩余电荷电量为-Q,A、B 分开后,每个金属球上带的电荷量都是-Q/2.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解析】选B、C.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可 判断B、C正确. 甲 乙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二、起电方式: 方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接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相同金属球 平分总电量 电荷的转移 感应起电: 不带电导体在靠近 带电体时,近端带 异种电荷,远端带 同种电荷的现象 等量的异种电荷 电荷的重新分布
实验1 实验2
现象: 摩擦使物体 带电的现象 规律: 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 电子的得失
+
原因
范氏 起电
二 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 1.原子结构 (1)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组 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2)中子呈电中性,质子带正电,核外 电子带负电. (3)电中性是指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4)当物体受外界的影响时,电子发生 转移,原子内质子数与电子数不再相等,物 体就显电性.
提示:在物体内部,原子核是相对固定的,内部的质子不能 脱离原子核而移动,所以起电过程中,转移的都是核外电子.
2.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 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 量不变.这个规律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电荷分配规律: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 接触,电荷重新分配. ①若带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分. ②若带异种电荷,先中和再平分. (3)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只不过是电荷发生转移 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4)电荷中和现象的实质是正、负电荷的结合过 程,但在分离、转移、结合等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 持不变.
3.应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起电实质 (1)摩擦起电 ①原因: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 摩擦做功,一个物体中某些电子获得了能量,挣脱了原子 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②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毛皮摩 擦橡胶棒,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带负电荷,而毛 皮失去电子一定带正电荷.同样也可确定丝绸摩擦玻璃棒 时,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2019新)
; / 装饰公司 装修公司 ;
并照王公名下亲军校之例 苗疆至此平定 先后经四次修缮 子德麟 社稷一线系 晚上便得到批准 真定郡侯 为了避免被有见过福康安的地方官员识破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 置六品顶戴蓝翎三缺 让他带兵勤王 号令严明 自己诈败 也继承了与孛罗帖木儿的矛盾 上官福康安子德麟副都统 越密里山 荣高八使 阳武县中智保人 1978年 丹心炳日 于谦祠重新对外开放 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 冤矣 同年六月 臣子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 得到了重视武功的乾隆帝的赏识 遂不复疑 羌及长卿战于堡南 率师出青海 己巳之变 ” 寀入其庭 前燕皇帝慕容俊派部将慕舆长 卿等率军七千人从轵关进犯前秦 犹惜其骁勇 元顺帝及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等人弃大都而北走 忠孝一军 上报元廷 ” 家承孝子 ?《明史》(卷170):初 除了在徐州与朱元璋军有一次失败的小规模战斗以外迟迟无南征之举 可一战而擒 出生地 .历史网[引用日期2015-12-25] 不许 两相接触 墓道长长 《除夜太原寒甚》 《清史稿·列传一百十七》 金献民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 历史百家争鸣 邓羌被任命为并州刺史 自从金蒙战争以来已经二十余年 贬任太守 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 以固边圉 ” ” 而他的汉名则是“王保保”(一说“保保”是蒙古或色目人 的名字) 寰宇尽失 盖亦有不可没者 而阮畏天朝法 叨被至此 于是实授为武英殿大学士 独惜于谦者 词条图册 纵民牧牛 原不禁其立生祠也 并及攀龙陈战状不实 ” 四月 大业六年(610年) 且令奸顽之徒触目警心 乞输款 何以敌忾 斜烈去世 邓羌在涪西打败东晋的军队 并力攻大碉 威振东夏 由新埤进兵 学校之设 利害有不敢知 福康安谕以国家法制有定 从清初到清末 ”他光明磊落的一生 东出和龙 调关中四军阀李思齐 张良弼(思道) 孔兴 脱列伯 福康安师至 按法律该处死 逾年 请求前秦出兵援救
物理 高中 必修三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课件
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
电荷性质: 同种相斥,异种相吸
摩擦起电: 电子转移
1、物体不显电性和显电性的原因 接触起电: 电子转移
2、感应起电体电荷作用下,导体上正负电荷发生分
离,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
4、体元的电一荷部分质转子移电到量另或一电部子分电,量或的者绝从对一值个:物e=体1.转60移×到10另-一19C个; 物体。在所任有何带转电移粒过子程所中带,电电量荷都总是量元保电持荷不的变整数倍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验电器 静电感应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静电无处不在,而且其应用也渗透到自然界的各个方面
应用实例
由所有此物说体明都整是个分 子物、质原世子界组成都,是而 由原 原子子带又核电由与体带带组正负成电电,的的 静电电场子无组成处不
在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这是一台普通 的静电复印机
应用实例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将先复将印接材地料得用圆光鼓源镀投上影光到导薄材膜料表薄面膜上,,中 和光在照黑部暗分中,使留薄下膜带均正匀电带得上潜正像电荷
应用实例
将将带像负转电移 得到墨一粉页撒带 在正薄电膜纸上的, 潜表像面变,得并 加可热见固定
这是静电 复印机基 本原理图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应用实例
这是工厂 避雷针的 示意图
金属感应带电
第1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一、静电的产生
1、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2、静电感应:导体由于受附近带电体的影响而出现带电的现象叫 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导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Q 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 n= e
答案:见解析
4.8 109 = 1.6 1019
=3.0×1010 个.
返回目录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知识点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1.静电应用的基本原理 异性电荷相吸引,使带电的物质微粒在电荷所产生的力的作用下,奔向并吸附到电极上.
实例: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静电成像等.
互动探究:把捆东西用的塑料绳,一端分成细丝,然后用一只手拿着没有分开的一端,另一只 手用尼龙手套(或尼龙布)将绳从上向下捋一下,可以看到塑料丝张开成伞状(如图 (甲)所示),为什么?如果向塑料丝上喷水,塑料丝则合拢,如图(乙)所示,自己做做看, 从这个小实验你得到什么启示?
该实验表明摩擦往往会很容易使物体带上静电荷,而增大湿度是防止产生静电现象的一 种简单方法.
答案:C.
返回目录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针对训练1-1:如图所示,使带电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下列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分布情况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验电器原来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带电金属球与验电器的金属球带异种电荷,验电器 上的电荷重新分布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与下端的金属箔片也应带异种电荷,故选项B正 确.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第1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返回目录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返回目录
课前学习区
课堂互动区
一、静电的产生 1.产生静电的三种方式: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有接触带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2.静电感应:导体因受附近带电体的影响而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导体带电, 叫做感应起电. 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 1.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另一个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规律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感应起电的实质:在带电体上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发生了分离,使电荷从导体的一 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18 19第1章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梳理]一、静电的产生1. 三种起电方式(如图1-1-1所示)图1-1-1(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⑶感应起电.2. 电荷的性质(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 静电感应:导体因受到附近带电体的影响而带电的现象.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1. 原子结构: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呈电中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呈电中性.2.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3. 物体带电(1)实质:电子发生转移,电子数与质子数不变.⑵结果: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护1 •静电的应用⑴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弓I,禾I」用静电力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或分布.⑵应用:静电应用有激光打印、静电喷雾、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2•静电的防护⑴静电危害产生原因:静电力和静电火花.⑵防护方法:尽快把静电导走,如印刷车间内保持适当的湿度,传送带上镀银,油罐车车尾拖地铁链等.[基础自测]1. 思考判断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V)(2)一导体靠近带正电的物体,其靠近端带负电.(V)(3)带电体靠近导体,导体感应起电,拿走带电体,导体仍然带电. (X)[提示]拿走带电体,原来感应的电荷重新中和,导体不带电.⑷两个物体之间或物体的各部分之间能转移的是电子和正电荷. (X)[提示]转移的是电子.(5)电荷的中和现象实质是正、负电荷的结合过程.(V)(6)在电荷转移和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对整个系统而言,电荷是守恒的. (V)(7)室内栽花种草可有效防止静电.(V)(8)家用电器上的接地线能防止静电危害.(V)2. 如图1-1-2所示,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起电的过程中()【导学号:46242019】图1-1-2A .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B. 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C. 玻璃棒得到电子带正电D. 玻璃棒带正电,丝绸不带电B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其原因是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使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选项B正确.]3 .金属球A带上+ 8q的电荷,另一相同的金属球B带上一2q的电荷.现将A、B两金属球接触后分开,则金属球B所带的电荷量为()【导学号:46242019】A. —3q B. + 3qC.+ 5qD. + 6qB [相同的金属球A、B带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量先抵消再平分,即接触分开+ 8q + (—2q)后A、B两金属球所带的电荷量均为 2 = + 3q,只有选项B正确.]在下列各种措施中,目的是利用静电作用的是()A .电视机后盖上开有许多小孔B. 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C. 静电喷涂D. 油罐车后拖着铁链C [电视机的机壳上有许多小孔是为了把各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掉,A错误;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和油罐车上的搭地铁链是为了把产生的静电导走,属于静电的防止,B、D错误;喷枪喷出的油漆微粒带正电,因相互排斥而散开,形成雾状,被喷涂的物体带负电,对雾状油漆产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属于静电应用,C正确.][合作探究攻重难]三种起电方式1•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2. 感应起电的两种方式方式1:⑴使带电体C(假设带正电)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 A为近端,如图1-1-3 甲所示.⑵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如图1-1-3乙所示.⑶移走C,则A带负电,B带正电,如图1-1-3丙所示.图1-1-3方式2:感应起电也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如图1-1-4所示.图1-1-4(1) 将一个带电体A靠近导体球B.(2) 用手接触一下导体球B,再将手移开(或将B球接地,再与地断开).(3) 移去带电体A,则这时球B带上了和带电体A异种的电荷.位如图1-1-5所示,A、B是两个带有绝缘支架的金属球,它们原来均不带电,并彼此接触.现使带负电的橡胶棒C靠近A(C与A不接触),然后先将A、B分开,再将C移走.关于A、B的带电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1-5A. A带正电,B带负电 B . A带负电,B带正电C. A、B均不带电 D . A、B均带负电思路点拨:①“带负电的橡胶棒C靠近A, ”发生的应是感应起电现象.②“先将A、B分开,再移走C” , A、B将带异种电荷.A [把金属球A和B分开,再移走C,金属球A和B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选项A正确.]感应起电的两点注意(1) 感应起电是导体内电荷在外力作用下的重新分布,在操作中若先移走C,再分开A、B,则A、B不带电.这是因为A、B感应出来的异种电荷不受外界影响,会立即全部中和.(2) 靠近带电体的导体端带与带电体异种的电荷,远离带电体的导体端带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即“近异、远同”.[针对训练]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 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 •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C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两个过程都没有电荷产生,故A. B、D 错误,C 正确. ]2. 如图1-1-6 所示,把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移近放在绝缘支架上的不带电的接地导体,最终该接地导体( )【导学号:46242019】图1-1-6A .左端带负电荷,右端带正电荷B. 左端不带电荷,右端带正电荷C. 左端带负电荷,右端不带电荷D. 若将带正电的点电荷先移走,再去掉接地线,原来不带电的导体带负电C [根据静电感应的规律,导体与大地连成一个整体,离点电荷近的导体左端将感应出负电荷,离点电荷远的一端是大地,而不是导体的右端,所以导体右端不带电荷,故A、B 均错误, C 正确;若将带正电的点电荷先移走,则导体左端的负电荷立即与大地的正电荷中和,去掉接地线后,导体不带电,故 D 错误.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1. 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描述(1) 表述一: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 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量保持不变.2. 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1) 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2) 两个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部分之间能转移的是自由电荷.(3) 起电过程的实质是物体中正、负电荷的分离或转移.(4) 电荷中和的实质是正、负电荷的结合.(5) 在分离、转移、结合等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3. 完全相同的导体球接触带电时电量分配原则电荷的分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分配多少与导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形状、 大小都相同的导体接触时会将电荷量平分.(1) 用带电量为Q 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Q/2, 且所带电荷的性质相同.(2) 用带电量为Q i 的金属球与带电量为 Q 2的金属球接触,若两球带同种电荷,则每个小球所带电量为总电量的一半. 若两球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相同量的异 号电荷,然后平分剩余电荷.但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 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Q A = 6.4X 10 一9 C , Q B = — 3.2X 10—9 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后,A 、B 带电荷量 各是多少?此过程中电子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转移了多少电荷量?思路点拨:①A 、B 两小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要先中和后平分.②电子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1.6X 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 且继续转移,使B 球带Q B '的正电荷•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a = Q B — Q B ' = (— 3.2X 10— 9 — 1.6X 10— 9) C = — 4.8X 10—9 C [答案]均为1.6X 10— 9 C 电子由B 球转移到了 A 球,转移了 4.8X 10—9 C 电中性与电中和的两点认识(1)电中性的物体内部也有电荷的存在,只是电荷量的代数和为零,对外不显电性;(2)电荷的中和是指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物体接触时,经过电子的转移,最终达到电中性的过程.[针对训练]3. (多选)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 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解析] 接触后两小球带电量Q A ' = Q B 9 9Q A + Q B 6.4X 10—9 — 3.2X 10—9 __2= 2带正电荷 1.6X 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X 10_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46242019】A .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X10一16 CB. 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X 10“5 CC. 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X10-16 CD. 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X10-16 CAD [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带 1.6X 10-15 C 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X 10-15 C 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 1.6X 10-15 C-8X 10一16 C = 8X 10—16 C,故A、D 正确.][当堂达标固双基]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46242019】A .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 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 无论用什么物体摩擦玻璃棒,玻璃棒都会带正电荷D.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导体接触后,电荷就会“消失”,这种现象叫作电荷的湮灭B [电荷是不能被创造的,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摩擦起电时电子从对电子束缚力弱的物体向对电子束缚力强的物体上转移,所以玻璃棒并不是和任何物体摩擦都带正电.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中和.一对正、负电子结合后转化为光子,这才是湮灭.故选项 B 正确. ]2. 如图1-1-7 所示,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图1-1-7A .发出声音,引起路人注意B. 减缓车速,保证行车安全C. 把静电引入大地,避免因放电引起爆炸D •与地面发生摩擦,在运输车上积累电荷C [汽车行驶时,油罐中的汽油随车的振动摩擦起电,如果不及时将这些静电导走,一旦出现放电现象,就会发生爆炸事故,拖地铁链使油罐表面与大地相连,使油罐罐体中的电荷不断地中和,不致造成放电产生火花引起油罐爆炸,故选项C正确.]3. M和N是两个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O X1O_19 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导学号:46242019】A .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 摩擦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MC. 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0X 10_19 CD. 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0X10-19 C个电子C [M和N相互摩擦,M带正电是因为M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小而失去核外电子的结果;由于电荷守恒,故N—定带等量负电荷,选项C正确.]1. 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 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则()A .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B. 此时A、B都带正电7 .-C. 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八D. 先把A和B 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 C 箔都闭合C [将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由于静电感应,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贝U A、B错误;移去C,由于A、B中正负电荷中和,则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闭合,C正确;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贴在A、B 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则D错误.]2. 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带电荷量q,B、C均不带电,现要使B 球带的电荷量为曽,可采取什么方法?[解析]A球与B球接触,此时各带电q,然后B球与C球接触,于是各带电4,3q 再使A球与B球接触,各带电[答案]见解析第11页。
第1章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课件
负电 . ______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吸引 (2)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
栏目 导引
[先填空] 1.原子结构如图113所示
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 1.原子结构
第1章
静电场
中子 :呈电中性 ______ 原子核 质子 :带正电 _______ 原子
电子 :绕核旋转,带负电 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1章
静电场
接触带电的分配规律 接触带电时,两个物体最终的电荷分配,与两物体的形状、 大小有关.当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互接 触后,它们把总电荷进行平均分配,规律如下:
1.用带电荷量是 Q 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后,两小 Q 球均带 的电荷量,电性与原带电金属球电性相同. 2
【解析】 一切设备要良好接地,甚至病人身体也要良好接地是为了防止 静电的积累,良好接地会使静电及时导走,避免静电的危害.选项 A 正确,其 他选项均错.
【答案】 A
栏目 导引
第1章
静电场
防止静电的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的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栏目 导引
第1章
静电场
2.用带电荷量为 Q1 的金属球与带电荷量为 Q2 的金属球接触, 可分两种情况: (1)若两金属球带同种电荷, 则每个金属球所带的电荷量均为总 Q1 + Q2 电荷量的一半,即 Q1′= Q2′= ,电性与两金属球原 2 来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 (2)若两金属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剩 |Q1- Q2| 余的电荷量平均分配,即 Q1′= Q2′= ,电性与接触 2 前电荷量大的金属球的电性相同.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A
qA=-1.0×10-10C
B
qB=+4.0×10-10C
3.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 的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显示出带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 静电感应。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近异远同)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
做感应起电.
(3)微观解释: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 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将电荷从物体的一
+
起电方法
A
B
用什么可以使B带正电? 接触起电 用什么可以使B带负电? 感应起电 演示实验:
+
-
+
-
+
-
+
A
B
课堂训练
1.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 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 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 则A__正__电____,B_负__电___;
起电的原因
质子 +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_ (中性)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特点:
1.带负电
2.电子容易脱离原子
一.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
失电子------带正电 得电子------带负电
2.接触起电:
通过与带电体直接接触而使电 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不带电 的物体上.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薄膜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梳子
静电将气球吸在黑板上
静电使空铝罐滚动
高中物理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知识导航素材 鲁科版选修31
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思维激活1.在天气干燥的日子里,你与人握手、触摸金属器具、脱化纤衣服时,会感觉到有一股“魔力”把你“猛击”一下,夜间还可能闪出火花.你知道这股“魔力”是怎么回事吗?2.我们经常在路上看到油罐车的后面拖着一条尾巴(铁链),你知道这条铁链是做什么用的吗?答案:1.提示:这是由于静电力作用的结果.2.提示:在运输过程中油和油罐摩擦会产生静电,铁链可以将静电导走以避免发生爆炸事故.自主整理1.静电的产生(1)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_——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_____________——通过与带电体接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_____________——通过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2)静电感应导体由于_____________而出现带电的现象.(3)带电体的电性物理学规定:_____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_____带负电.更多试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电荷相互排斥,_____________电荷相互吸引.2.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___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_,只能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不变.(2)利用原子结构对物体带电的解释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实际上是物体_____________电子的过程,原来不带电的物体_____________电子带负电,_____________电子带正电.3.静电的应用与防护(1)静电的应用激光打印、静电复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静电的防护防止静电产生危害的方法是及时将_____________导走.答案:1.(1)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2)受附近带电体的影响(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同种异种2.(1)创造消灭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荷的总量(2)得失得到失去3.(1)静电除尘静电喷雾(2)产生的电荷高手笔记三种方式产生静电的原因(1)摩擦起电:不同的物体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当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相对应的另一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例如: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由于玻璃棒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硬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由于硬橡胶棒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2)接触带电:电子是在不断移动的.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一部分电子会从带电的导体上转移到不带电的导体上,从而使不带电导体带电. (3)感应带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号电荷.(4)产生静电的实质: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上的电荷发生了分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或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感应起电),从而使导体显示出电性.但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名师解惑1.带电体为什么能吸引轻小物体?剖析:轻小物体中有些是导体(如金属屑).当带电体靠近小导体时,由于静电感应,小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另一端感应出同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离得近,同种电荷离得远,吸引作用大于推斥作用,小导体就被吸引过来.轻小物体中更多的是绝缘体,如纸屑等.绝缘体也是电介质.在电介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作用较强,所以电子不能自由移动.从分子结构来分,电介质的分子可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两类.有极分子可以堪称一对离得很近的正负电荷,叫做电偶极子.通常状况下有极分子排列杂乱无章,因此对外不显电性.当导体靠近它们时,在带电体的电场作用下,有极分子的极子能够转向,大致沿电场方向排列.这时,在电介质的前后表面将出现等量的异种电荷.同样地,由于异种电荷离得近,吸引作用较强,它们就被吸引过来了.2.为什么感应起电后用手触摸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导体仍显示与带电体相反的电性?(如:带正电的导体C靠近不带电的导体A,A由于静电感应带电.用手触摸A右端后撤去C,发现A带负电)剖析:因为当带正电的导体C靠近不带电的导体A时,A上会由于静电感应带电.用相当于导体的手去触摸导体A,不管是触摸靠近C的一端还是远离C的一端,都相当于将A与地球连在了一起.由于电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关系,与C上电荷同性的电荷将会移动到地球上,而与C上电性相异的电荷就留在了A上.所以A上显示负电性.讲练互动【例1】如图,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时,验电器金箔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解析:验电器的金箔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箔带电荷的多少.若A球带负电,靠近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实质是金属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下移与金箔上的正电荷中和,使金箔带的正电减少),从而使两金箔夹角减少,B正确,同时否定C.若A不带电,在靠近B时,发生静电感应使A球电荷发生极性分布,靠近B的一端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的一端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张角减小,选项A正确,同时否定D.答案:AB绿色通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静电感应现象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当某带电导体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两金箔张角将如何变化?解析:带电导体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球会由于静电感应带电,同时金箔的一端也相应的带电,张角会张开.答案:张角张开【例2】现有一带负电的电荷A,另有一不能拆开的导体B,而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能使导体B带上正电?解析:因为A带负电,要使B带正电,如果用接触带电只能使B带负电,所以必须用静电感应的方法才可以.由静电感应的原理可知,要使B带正电还需另外一块导体,但没有这块导体.实际上人体就是一块很好的导体,只要把A靠近B,用手摸一下B,拿开手,再拿开A,B就带上了正电.答案:将A靠近B,同时用手触摸B,把手拿开,再拿开A,B就带上了正电.绿色通道本题仍属静电感应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怎样找到另一块导体,如果不能考虑到人体的导电性,思维将陷入误区.变式训练2.将带负电的电荷A靠近不带电的导体B,同时用一导线从导体B靠近A的一端接地,问B 上将带什么电?解析:A靠近B,B由于静电感应带电,靠近A的一端带正电,远离A的一端带负电.导线使B在靠近A的一端接地,这时B和地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负电荷向远离A的一端移动到了地面上,正电荷就留在了B上,所以B带正电.体验探究问题1:你能否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而把报纸贴在墙上不掉下来?导思:轻巧的物体带静电后就能够被吸附,那么,若让报纸带上静电,是否也可被吸附呢? 探究:将报纸打开平铺在墙上,用直尺或梳子的侧面在报纸上迅速地摩擦几下,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问题2:博物馆里有些古书已经非常陈旧,在翻的时候无论怎样小心,书页都可能破损,而在博物馆的实际工作中又经常有翻阅它们的必要,这些书页应该怎样去翻呢?导思:古书由于陈旧,书页不容易分开而且容易破损,那么可以想个办法使书页容易分开.利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性质,可以使书页分开.探究:给书卷充电,书中相邻各页得到同性的电荷之后就会相互排斥,因而可以毫发无伤地一页页分开来.。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第一章静电场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法、类比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
本章将学习静电学。
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先翻开课本P2看第一章导入部分。
(第1、2、3段)【板书】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一切静电现象都是由物体带电引起的。
物体是怎样带上电的呢?【板书】一、静电的产生我们熟知的摩擦起电,是最常见的使物体带电的方式之一。
(P3第2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品的现象。
【板书】1. 摩擦起电与带电的物体接触,是使物体带电的又一种常见的方式。
我们称为接触起电。
(P3第3、4段)【板书】2. 接触起电还有一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感应起电。
什么是感应起电呢?看课本P4的实验与探究。
(1)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注意:没有接触)。
会看到验电器的指针发生偏转,这说明验电器的指针带上了电。
(2)保持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用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指针偏角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2.M和N是两个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
电荷1.60×10-19 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M
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0×10-19 C
第 第1 1章 部 分静
电 场
第1节
静电 现象 及其 微观 解释
理解教材新知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返回
返回
返回
1.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返回
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 程,其实质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 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电荷在导体中转移。
返回
1.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
片张开。如图1-1-4中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
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图1-1-4
返回
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 球带正电,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 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箔片带正电;若金属球带 负电,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 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箔片带负电,选项B正确。 答案:B
返回
[重点诠释] 1.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方式 内容
摩擦起电
产生及 两不同绝缘体摩
条件 擦时
两物体带上等量 现象
异种电荷
感应起电
导体靠近带电体 时 导体两端出现等 量异种电荷,且 电性与原带电体 “近异远同”
接触起电
导体与带电导 体接触时
导体上带上与 带电体相同电 性的电荷
返回
方式 内容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2)电子带的电荷量是最小值,其数值为e=1.6×
10-19 C,物体所带的电量一定是电子电荷量的整数倍。
返回
2.完全相同的导体球接触带电时电量分配原则 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导体接触时会将电荷量平分。
(1)用带电量为Q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 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Q/2,且所带电荷的性质相同;
(2)用带电量为Q1的金属球与带电量为Q2的金属球接
仍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 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返回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
(1)明确导体A、B接触与C球靠近时感应电荷的分布。 (2)明确先分开导体A、B再移走C球时A、B的带电情况。 (3)明确先移走C球再分开导体A、B时A、B的带电情况。
接触起电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 导体中的自由电
原因
对核外电子的束缚 子受带正(负)电 电荷之间的 力不同而发生电子 物体吸引(排斥) 相互排斥
得失
而靠近(远离)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返回
2.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两种方法 (1)将质量很轻的物体(例如纸片、头发)放在 它周围,如果被吸引则带电,不被吸引则不带电。 (2)将待检验物体靠近或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根据金箔是否张开可判断该物体是否带电。
返回
返回
[例 2]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 球带电荷量为 q, B、C 球均不带电,现要使 B 球带电荷量为38q,应该怎么办?
[思路点拨] 解题依据为接触起电的原理和实质。首先应考 虑将金属球两两接触,再分析其电荷分配情况。
返回
[解析] 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则每两个接触都会平分 电荷量,故可以先让 A 球和 B 球接触,则此时 A、B 球各带电 荷量12q,然后 B、C 球接触,于是 B、C 球各带电荷量14q,再 使 A 球与 B 球接触,则 A、B 球各带电荷量12q+2 14q=38q。
返回
解析: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 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 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量 QA′=QB′=QA+2 QB =6.4×10-9-2 3.2×10-9 C =1.6×10-9 C
返回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将自身 电荷中和后,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这 样,共转移的电量为 ΔQ=|QB|+QB′=3.2×10-9 C+1.6×10-9 C= 4.8×10-9 C 答案:4.8×10-9 C
绝缘,所带电荷量也不会变,金属箔片仍张开, B正确。(3)
先移走C,再把A、B分开,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在其相
互之间的引力作用下吸引中和,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
张开,C错。(4)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 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箔片都
不会张开,D错。 [答案] B
返回
返回
返回
[例1] 如图1-1-3所示,
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
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
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
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3
返回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不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 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
3.任何方式起电的实质都是电荷的转 移,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总量不 变。
返回
返回
返回
[自学教材] 1.电荷的电性及作用 (1)电性:用丝绸摩擦过的琉璃棒带 正电 ,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带 负电 。 (2)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返回
2.起电方法(如图1-1-1)
图1-1-1
D.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0×10-19 C个电子
返回
解析:M和N相互摩擦,M带正电是因为M对核外电子
的束缚能力小而失去核外电子的结果;由于电荷守
恒,故N一定带等量负电荷,选项C正确。
答案:C
返回
返回
[自学教材]
1.静电的应用 (1)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 互 吸引 ,利用静电力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或分布。 (2)应用:静电应用有 激光打印 、静电喷雾、静 电除尘、 静电喷涂 。
返回
解析:飞机在飞行中与空气摩擦时,飞机外表面聚集了大量 静电荷,降落时会对地面人员带来危害及火灾隐患。因此飞 机降落时要及时导走机身聚集的静电,采取的措施是在轮胎 上安装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制造轮胎;在印染工作车间也同样 容易产生静电,静电给车间带来火灾隐患,为防止火灾发生, 其中安全措施之一就是车间保持湿度,从而通过湿润的空气 及时导走静电;在复印图片环节中,刚好需要应用静电,在 电工钳柄装有绝缘套是防止导电,保护电工的安全。 答案:C A、B
返回
2.静电的防护 (1)静电危害产生原因:静电力和 静电火花 。 (2)防护方法:尽快把静电导走,如印刷车间内 保持适当的 湿度 ,油罐车尾装有 铁链 ,传送带上 镀银等。
返回
[重点诠释] 对静电的理解与防止途径 在生产和生活中,静电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静 电复印、静电喷涂、静电除尘、静电灭菌等。但静电 也可能是隐形杀手,它的危害是会产生电火花。如油 罐车运油时,因为油与金属油罐的振荡摩擦会产生静 电的积累,所以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火花放电,容易 引爆燃油,引起事故。
返回
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 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不变。 3.物体带电的实质 物体带电的实质是 电子 的转移。
返回
[重点诠释] 1.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内部的质 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相对稳定,核内质子 不能脱离原子核,在起电时,转移的都是核外电子。
返回
[解析] (1)C移近A时,带正电的小球C对A、B内的电荷有力 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积累了负 电荷,B端积累了正电荷,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也分别 带上了与A、B同种性质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所 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错误。(2)C靠近后保持不动,把A、B 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 仍带等量的异种感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因A、B已经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1.如图1-1-2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
球A带上正电,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
B,则
()
A.验电器金属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 图1-1-2 有和B接触
B.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返回
C.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
正电
解析:A球带正电,靠近验电器B时发生静电感应,使验
电器金属杆上端带负电,下端金属箔片带上正电而张开, 故选D。 答案:D
返回
返回
[自学教材] 1.原子结构 物质由分子、 原子 、离子等微粒组成,原子由原 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 成。中子呈电中性,质子带 正电,电子带 负电 。原 子的 电子数 与 质子数 相等,呈电中性。因此,物体 不显电性。
返回
防止静电的途径主要有: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 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的静电要设法导走, 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返回
3.在下列措施中,利用静电的是________,防止 静电的是________。 A.飞机轮子上搭地线 B.印染车间保持湿度 C.复印图片 D.电工钳柄装有绝缘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