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干旱
我国的干旱洪涝
![我国的干旱洪涝](https://img.taocdn.com/s3/m/b2fdc67d7fd5360cba1adb6c.png)
冬春季,西南气流 和北方气流交汇于 西南地区的北部、 东北部、东部,在 那里形成了连阴雨 天气;而该地区处 于锋面以西(暖气 团一侧),降水少
(三)旱灾的预防措施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 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A、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设施; B、跨流域调水; C、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水浪费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选择耐旱作物; E、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 F、从长远看最经济的方法——海水淡化等 G、提高水价 H、净化水循环再利用等;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 变化大 旱 灾 成 因 分区 旱灾类型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长江 中下 游 伏旱 为主
7、8月份,雨带 北移,该地受副 高控制,盛行 下沉气流, 干燥少雨
作物生长期、 水电和城市 用水需求量 大
(二)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最根本原因:降水方面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 变化大 旱 灾 成 因 分区 旱灾类型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西南 地区
我国的干旱、洪涝、 寒潮和台风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一)、我国干旱灾害的主要特征:
1、出现次数多 2、持续时间长
我国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并且经常出现季节 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可长达几年。
3、影响范围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灾率、 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二)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最根本原因:降水方面
自然 原因 1、夏季风异常,雨季较长,降水强度大;
2、中游河道弯曲(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人为 (上游)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中下游)4、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弱; 分蓄洪水能力降低。 措施:非工程性措施; A、修建水库;B、植树造林;C、退田还湖; D、疏浚河道,加固堤防等; E、裁弯取直;
课件6:6.1.1洪涝与干旱
![课件6:6.1.1洪涝与干旱](https://img.taocdn.com/s3/m/08519a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2.png)
干旱灾害
探究活动:①华北地区容易发生春旱的原因
自然原因: 1、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 且春季降水少; 人为原因: 2、春播季节,农业需水量大; 3、人口、城市稠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4、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THANKS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气象灾害
课时1 洪涝与干旱
气象灾害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基本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 3、结合实例,分析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4、结合实例,说明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洪涝
干旱
台风
寒潮
气象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 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涝灾害
1、自然原因
(1)、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2)、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3)、自然原因导致堤坝溃决 (4)、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排水速度
2、人为原因
(1)、流域内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和淤高河床 (2)、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作用减弱 (3)、占据河道建筑物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导 流域的汇水速度与排水
速度的变化 致
洪涝灾害
探究活动:思考洪灾会造成哪些危害?
直 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 接 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 危 人畜伤亡 害 引起疫病的暴发
洪涝、干旱——预习学案
![洪涝、干旱——预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d44dd45022aaea998f0f69.png)
第二节气象灾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2、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4、学会当洪涝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问题引导,自主学习】一、了解气象灾害(一)什么是气象灾害?(二)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二、主要气象灾害分析(一)洪涝灾害1、什么是洪涝灾害?“洪”是指什么?“涝”又是指什么?2、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1)对、、、和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2)通过、、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3)通过对、和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
3、个人该如何应对洪水灾害呢?①洪水前:②洪水中:③洪水后:(二)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灾害是指,而导致的灾害。
2、干旱灾害会带来哪些危害?【预习检测】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2、洪水和涝渍容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A.江河上游地区B.河流下游低洼地区C.蒸发微弱的高纬地区D.降水丰富的山地3、某学生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阐述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
下列实验的设计能说明暴雨容易引发洪水的是()A.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被吸收了B.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在水泥地上四处漫溢C.慢慢地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但连续倒上一天后,水也开始四处漫流D.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后者水四处漫流的可能性要大2003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是常年的1~4倍,出现了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回答4-5题:4、造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A.控制该区的暖湿气流势力较强 B.冬季风提前南下,带来锋面降水C.台风频频登陆带来暴雨D.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床淤积形成地上河5、能够调节淮河干流水位的湖泊是A.太湖B.巢湖 C.洪泽湖D.鄱阳湖6、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A.、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A..植树造林B.蓄洪泄洪C.围湖造田D.修建水库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8题。
农田自然灾害
![农田自然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1afbbda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a.png)
农田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造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
农田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经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洪涝、干旱、风灾等。
本文将就农田自然灾害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防灾减灾措施。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过多、排水系统不畅等原因造成的农田内涝和山洪泛滥等灾害。
洪涝灾害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庄稼减产甚至绝收。
为减少洪涝灾害对农田的损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农田排水系统建设,确保排水畅通。
2. 灌浆加固农田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
3. 合理调节农田灌溉水量,避免因水库放水造成降雨加剧。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指由于降雨量不足或蒸发过大导致农田缺水,从而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干旱灾害会使农作物枯死,降低农田的产量。
为应对干旱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前准备灌溉用水,确保农田的水源充足。
2. 应用节水技术,如滴灌、微喷等,减少水分损失。
3. 种植适应性强的耐旱植物,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
三、风灾风灾是指强风对农田作物造成破坏的灾害。
强风会将农作物折断、吹倒,从而导致农田产量下降。
为防止风灾对农田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搭建遮风网或风蓬,减轻风力对农作物的侵害。
2. 种植抗风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稳定性。
3. 在农田周围植树造林,形成自然屏障,减少风力对农田的影响。
综上所述,农田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但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来减少灾害对农田的损害。
只有不断加强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能力,才能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我国危害最大的三种自然灾害是
![我国危害最大的三种自然灾害是](https://img.taocdn.com/s3/m/9cf5d0dfb307e87100f6966a.png)
我国危害最大的三种自然灾害我国危害最大的三种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地震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
成因: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
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
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折叠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
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折叠城市洪灾形成的原因一到夏天,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原因有以下几点:1:夏季雨水多。
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
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
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
雨水多了后排不掉。
4: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不信,去看美国大片),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
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
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
5: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
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
分类折叠概述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
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
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六章 第一节 课时1 洪涝与干旱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六章 第一节 课时1 洪涝与干旱](https://img.taocdn.com/s3/m/5a93cec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7.png)
第一节气象灾害课时1洪涝与干旱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与干旱成灾的原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洪涝与干旱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
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1)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思考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答案不会。
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简称洪灾。
二、干旱灾害1.概念(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频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判断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重。
( × )2.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洪涝、干旱——讲学案
![洪涝、干旱——讲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9f5303f78a6529647d5369.png)
第二节气象灾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2、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4、学会当洪涝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探究一、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发生机制——以我国为例读图1“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1)时间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洪涝灾害基本上多发于季节,尤其是集中在季;(2)简述我国洪涝灾害的地区分布特点:2、发生机制分析:案例分析:简述A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总结:一般情况下,某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探究二、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以我国为例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1、我国两大区域旱灾特点及原因:(1)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为以下,受灾程度,原因是:(2)在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为以上,受灾程度,原因是:2、我国旱灾多发中心(1)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旱灾频次达30%以上,请填出它们的名称:A 平原B 平原C 流域D 地区(2)从旱灾的发生季节看,我国四大旱灾中心有所不同:①我国受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A平原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季(月到月),称为“旱”,成因是:②B地区的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季(月到月),俗称“旱”,此时如受台风影响,则可缓解旱情。
B地区旱灾的成因是:③C流域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D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探究三、旱涝关系——以我国为例1、时间上的关系:想一想:(1)黄河流域每年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季节,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季节(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月,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月结论:旱灾和洪涝灾害在时间上发生,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海河流域等地区是主要的旱涝交替地区。
6-1 气象灾害 洪涝和干旱课件(34张PPT)
![6-1 气象灾害 洪涝和干旱课件(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bc04e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4.png)
2、旱灾 当干旱持续时间长较长,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世界上旱灾频发区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2.干旱灾害的分布(世界)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 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2.干旱灾害的分布 (我国)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读图,说出我国旱灾多发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 发区
为什么华北地区旱灾发生最 频繁、影响最严重?
华北地区:旱灾频繁、严重
“春雨贵如油” 春旱
——F-C and d-reduction
5.洪涝灾害的对策 The harm of flood disaster
工程措施:
建分洪、泄洪区 裁弯取直、修建水库、修筑堤坝 恢复植被、疏浚河道 退田还湖还河
非工程措施: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监测预报
贵州望谟县特大洪涝灾害
案例
•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
带海洋性气候区
—— Climatic factors
•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 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 Topographical factors
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flood disaster
·西南地区 夏季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 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四季均可发生的旱灾
3.干旱灾害的危害 The harm of drought disaster
气象灾害——干旱和洪涝2
![气象灾害——干旱和洪涝2](https://img.taocdn.com/s3/m/607ea2d2240c844769eaee18.png)
形成因素和条件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少,年平均蒸发量大。 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少,年平均蒸发量大。 天气:在作物生长期连续晴天、少雨。 天气:在作物生长期连续晴天、少雨。 农作物缺水受旱,农业减产,农民受损。 农作物缺水受旱,农业减产,农民受损。 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 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云雨; 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云雨; 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人口、农牧业分布,缺少人工供水设施条件。 人口、农牧业分布,缺少人工供水设施条件。 人文因素: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作物品种、城市建设、人口增长、 人文因素: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作物品种、城市建设、人口增长、 水利工程、生产水平等。 水利工程、生产水平等。 旱灾发生及其损失与人为影响分不开,有一定的相对性。 旱灾发生及其损失与人为影响分不开,有一定的相对性。 旱灾的灾情大小,一方面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 旱灾的灾情大小,一方面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更重要的方面是 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 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
基本概念
大水; 山洪、 洪:大水;如:山洪、洪峰等 洪水: 大水。 水流量、 洪水 : 大水 。 水流量 、 水位超过正常情 况。 洪涝:被过多的水淹没;洪水淹没。 洪涝:被过多的水淹没;洪水淹没。 涝灾:被水淹没而形成的灾害。 涝灾:被水淹没而形成的灾害。 那么,洪水与洪涝有何区别呢? 那么,洪水与洪涝有何区别呢? 有何区别呢
我国洪涝灾害的季节差异
东部季风区:夏秋多,冬春少; 东部季风区:夏秋多,冬春少; 东北松花江流域:春汛; 东北松花江流域:春汛; 黄河上游、下游河段:初冬、初春(凌汛) 黄河上游、下游河段:初冬、初春(凌汛)
(4)带来的后果: 带来的后果: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预防措施: (5)预防措施: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和分洪区等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实行保险制度、 实行保险制度、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 对策。 对策。
洪涝、干旱
![洪涝、干旱](https://img.taocdn.com/s3/m/74a7b9c508a1284ac8504377.png)
施
6.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洪涝灾害 的灾情起到加剧作用。
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 地的洪涝灾害基本上多发于夏秋季节,尤其 是集中在夏季;
(2)空间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 现为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地区多,内陆 地区少;③平原丘陵多,高原少。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 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 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 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 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 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 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 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 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 南向北推移。
③我国暴雨洪水分布的特点?
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岷山-横 断山以东区域。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 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 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
风暴潮
洪涝灾害
干旱
台风
沙尘暴
寒潮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水淹 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 灾害。
类型 成因 洪水 涝渍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 、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 湖 库 容 纳 , 水 位上涨而泛 除 滥
形成
暴雨洪水、融雪(冰川) 降水、积水多,蒸发 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 弱、排水不畅、地势 洪水 低洼
旱灾和洪涝灾害
![旱灾和洪涝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03eb2d4fcc1755270722085b.png)
清代以来,人口急剧增长、土地矛盾突出,长江上游 到下游,大量丘陵与低地被开发出来,就连湖泊湿地也被 围垦了起来,保持水土的植被被破坏,由于水土流失导致 长江中下游河湖淤积,湖泊萎缩,原来用于泄洪的天然渠 道被堵塞或被占用,其结果便是连绵不断的长江水灾。
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的危害
长江流域灾情
1998年洪水灾情的特点是人员伤亡少,经济损失大,堤垸 受灾严重。仅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90 亿元,其中湖南329亿元,湖北384亿元,江西377亿元。鄱阳 湖区受灾面积达44.08万公顷,受灾人口103.9万人。湖北省长 江干流844.2千米的河段内,溃口和蓄洪堤垸的土地面积达932 平方千米,受灾人口44.6万人,受灾耕地面积5.93万公顷。 1954年夏季长江、淮河出现百年罕见的流域性特大洪水。长江 干堤和汉江下游堤防决口61处,扒口13处,支堤、民堤决口无 数,湖南洞庭湖区900多处圩垸,溃决70%。受灾农田共4755 万亩,灾民1888万人,灾后疾病流行,死亡3.5万人。此外, 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运行。由于洪涝地区积水时间太久, 造成房屋大量倒坍,庄稼大部分绝收,灾后数年方得以恢复。
从长江流域气候、地形和长江流域面积、 水系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活动影响,降水集中在 夏季,多暴雨;长江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受 夏季风影响可能出现南北岸支流同时来水;长江中下游平原地 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根据下面材料分析说明造成长江流域 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
讨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有哪些?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https://img.taocdn.com/s3/m/88ef6df3524de518964b7d43.png)
(
)。
D.登陆以后势力会锐减
(2)台风过境时,某地在狂风暴雨过后出现短暂的晴天,然后 又是狂风暴雨,这表明 A.台风中心从该地经过 C.台风外围大风区从该地经过 ( )。 B.台风未从该地经过 D.台风未出现降雨天气
解析
第(1)题,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中心
附近风力达12级或12级以上,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从四周向 中心辐合,登陆以后由于陆地摩擦力增加和失去了热带洋面
(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
份”是 A.台风、洪涝 C.沙尘暴、台风 A.地形为盆地 C.距离海洋较远 ( D.干旱、洪涝 ( )。 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D.纬度较低 )。 B.寒潮、沙尘暴
(2)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灾害出现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
减少可知应是寒潮或沙尘暴。 第(2)题,寒潮及沙尘暴都是反气旋控制下产生的,甲因 为是盆地,周围山脉阻挡了偏北风。 答案 (1)B (2)A
——影响我国的寒潮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2011年1月4日电 从新疆阿勒泰地
区气象局获悉,受西西伯利亚南下的强冷空气影响,阿勒 泰地区出现了入冬以来最强的寒潮天气。截至4日8时,该 地区出现了入冬以来的最低气温。全地区最低气温在-35 ℃以下。根据区域自动站监测:最低气温有9个站在- 41.5 ℃到-49 ℃,其中富蕴县的吐尔洪乡达-49 ℃。目 前,阿勒泰地区各市县尽全力做好积雪清除和防寒工作,
什么样的地表环境容易导致或加剧干旱?
地表坡度大,地表水难以保存;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
胡泊、河流少,地表径流难以保存;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低;
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
华北春旱的原因?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台风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台风](https://img.taocdn.com/s3/m/a927742cb90d6c85ec3ac656.png)
滥 伐 森 林 陡 坡 开 垦
围湖造田
水 土 流 失 泥 沙 堆 积 河流蓄洪 泄洪能力 下降
加重 洪灾
下游低洼地 过度开发
资产、人口 等密度加大
2008年的那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得更猛一些 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寒潮的定义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 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 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以后又补充规定,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流域 以及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C以上,长江中下 游地区最低气温达4°C或4°C以下,陆上有相当于 三个行政大区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海区伴 有6~8级大风者,称为寒潮或强寒潮。未达到以上 标准者,则称为较强冷空气或一般冷空气。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主要特征: ①出现次数多
资料1: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 发生的次数。在1951年至1990年 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 洪涝236次,干旱次数占干旱和洪 涝总次数的56%。
1.主要特征: ②持续时间长
资料2:在我国历史上,干旱连年出现是正 常的,例如北京地区在1470-1949年间发 生干旱170次,其中115次是连年发生的。 1637-1643年和1939-1945年干旱竟持 续7年之久。1949年以后,干旱仍有连年 发生的现象,如长江中下游地区1858- 1961年连续4年干旱,农业减产;1966- 1968连续3年干旱;1951-1980年我国华 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 14次。
①长江流域夏季风异常,大部分地 区先后普降大雨和暴雨是根本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f2a58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b.png)
解析:第(1)题,根据赣州城的地理位置,河流汇合,几乎四面环 水及东部季风区的降水特征,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等方面分 析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中的措施,归纳总结相应措施所起 的作用。
二 干旱灾害 重难归纳
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旱灾的自然原因
2.干旱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1)危害。 ①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②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③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 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④诱发次生灾害:沙尘暴、森林火灾、虫灾等。
材料二 赣州古城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分析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2)从地理角度分析北宋时期采用的几项措施在使赣州城免 受洪涝灾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答案:(1)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 暴雨;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 洪水侵袭。
(2)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洪水对 城市的侵袭。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 将水排入河流中。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 止江水倒灌;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 防止城市内涝。
汇水速度快,利于洪水 形成
因素
支流多少
自然 水系 因素 状况
河道曲直 河谷坡度
入海口宽窄
支流多,特别 是扇形水系 河道弯曲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狭窄
影响
排水速度慢,容易 形成洪水
因素
人为 破坏植被 原因
围湖造田
影响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 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 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作用减弱
2.分布
项目 从气候 因素看 从地形因素 看 我国洪涝 灾害
2.2我国的干旱、洪涝解析
![2.2我国的干旱、洪涝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7864f34afe04a1b071de51.png)
5.防御措施: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利) 跨流域调水 在干旱多发区选择耐旱作物 营造防护林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遥感监测预警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实践活动】P35
阅读“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 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能 反映出来的我 国干旱灾害的 特征有哪些? 出现次数多、 影响范围广。
(2)找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区域。
华北旱灾区 华南和西南旱灾区
长江中下游旱灾区 东北旱灾区
【小结】干旱成因综合分析
结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我国水资源分布以及我 国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分 旱灾类型 旱灾成因 区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 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 东北 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 春旱为主 发旺盛,而雨季未到, 华北 降水稀少 关键期,需水量大 7.8月份,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且城 长江 该地受副高控制,出 市用水需求量大 伏旱为主 以南 现高温晴朗天气 华南 冬春连 和西 旱为主 南地 区
观点一:正确。由于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观点二:正确。由于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为解决人多地少 的矛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 小。 观点三:正确。由于人口增长,使耕地不足、薪柴不足,导致大 量植被的破坏。 观点四:正确。由于气候的异常,导致长时间持续暴雨成灾。
【图表分析】
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分 析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流域,发生在哪个季 节。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七大流域:
珠江流域、海河流域、江淮流域、松花江 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
1.时间分布特点: 春、夏、秋季均有洪涝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
水的灾害与应对
![水的灾害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1ef6c7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6.png)
水的灾害与应对灾害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
在自然界的灾害中,水的灾害是最常见、也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
水的灾害包括洪涝、干旱、海啸等多种形式,它们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水的灾害,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一、洪涝灾害及应对洪涝灾害是指因降雨过多、河水上涨等原因导致地表积水过多,造成城市和农田被淹、水库溃坝等一系列灾害。
为了应对洪涝灾害,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1. 建设水利设施:人们修建了大型水库、水闸、排涝渠等设施,通过调节水流,控制洪水的发生和水位的上升,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2. 堤防加固:为了防止河水的溢出,人们加强了河道的整治和堤防的加固,提高了防洪能力。
3. 挖掘河道:通过挖掘河道,加深河床,扩大河道的宽度,提升了河流的输水能力,减轻了洪涝灾害的危害。
二、干旱灾害及应对干旱灾害是指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土壤干燥、植被枯萎、农田歉收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应对干旱灾害,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1. 整治水土流失:人们加强了水土保持意识,大规模实施防沙治沙工程,修筑沙障、植树造林等,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
2. 提高灌溉效率:通过改良灌溉系统,引入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水分的浪费,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3. 发展节水农业:人们推广了节水农业技术,如水稻田间直播、旱作农业等,减少了农田对水资源的依赖,降低了干旱灾害的农业风险。
三、海啸灾害及应对海啸灾害是指海底地震、海啸波浪等原因导致的洪水侵袭海岸线,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应对海啸灾害,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1. 建设防波堤:人们修建了高大坚固的防波堤,用来阻挡海啸波浪对海岸线的冲击,保护沿海地区的安全。
2. 建设避难设施:人们在沿海地区建设了避难楼、避难山等设施,用来为受灾人员提供安全避难和救援服务。
3. 发展海啸监测系统:人们建立了海啸监测网络,发展了海啸预警技术,减少了海啸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https://img.taocdn.com/s3/m/ab8442f2aef8941ea76e0588.png)
考查寒潮危害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防御寒潮的主要措施, 侧重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和分析能力。第(1)题,可从 等值线数值的总体变化趋势和三大地形区之间的差异两个方 面描述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其形成与距
寒潮源地远近(纬度位置)和地形有关。第(2)题,水与土壤相
比,其热容量大,降温慢,变化幅度小,可减轻冻害危害。
因 素
原 因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 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上 游 ―→ 滥 流失加剧,既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
伐森林
人
为 中 游 ―→ 围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 峰能力减弱 因 湖造田 素 下 游 ―→ 建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占据河道的 建筑物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分洪区的占 用不仅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还无形中使 洪水成灾的可能性及灾害损失增大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及强弱变化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降水的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为 A.人口稀少地区
(
)
( B.经济落后地区
)
C.平原地区
D.高原和盆地地区
解析:第(1)题,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 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 涝的现象。第(2)题,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三、热点探究 今年第6号强热带风暴“杜苏芮”的中心已于2012年6月30
日02时30分前后在广东省珠海市南水镇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
减弱为热带风暴,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但受“杜苏芮” 残余云系的影响,6月30日08时至7月1日08时,南海西北部、 北部湾仍将有5~6级大风,部分海域阵风可达7~8级;广东中 西部沿海、广西中南部、海南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ddc7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0.png)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一、干旱1. 定义干旱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气温高,降雨量少,水分亏缺,地面土壤干燥,植物生长减缓的一种气候现象。
2. 影响(1)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严重的农业干旱灾害,减产或绝产。
(2)造成生态系统的紊乱,引起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
(3)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导致水资源紧缺,生活用水困难等。
3. 防治(1)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强降雨量和蒸发量监测。
(2)加强水资源节约,鼓励采用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科学研究和应用,建立干旱灾害预警系统,实行干旱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二、洪涝1. 定义洪涝是指降水过多或河水泛滥,导致水位上升,引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大量水浸、沙漫、浸渍灾害的一种气象现象。
2. 影响(1)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2)污染饮用水源,影响人民的饮食健康。
(3)破坏农田、道路、铁路、各种基础设施实施设施和建筑物。
3. 防治(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和农村排水系统,加强水文、气象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措施。
(2)加强河道治理和整治,加强堤防的维护和加固。
(3)鼓励设立防洪移民安置区,加强公共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人民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寒潮1. 定义寒潮是指极端低温气泡出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导致气温降低,甚至出现中到重度低温冻害的自然灾害。
2. 影响(1)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破坏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的生产基础,导致人材物损失严重。
(3)对城市和村庄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3. 防治(1)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2)提高农民的应对能力,设计出适应海拔和气候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
(3)加强城市和村庄的供暖设施建设,避免供暖设施故障,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四、台风1. 定义台风是指西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北印度洋等海域中的强热带气旋,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极端天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
②B地区的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 夏 季 ( 7 月到 8 月),俗称 伏 旱”,此时如受台风影响, “ 则可缓解旱情。 B地区旱灾的成因是:
结论
旱灾和洪涝灾害在时间上交替发生,我国的 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海 河流域等地区是主要的旱涝交替地区。
三、旱涝关系
2、空间上的关系:
由上题可知:锋面雨带移动与我国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是:
①异常年份,夏季风势力强时,锋面雨带向北推移速度快, 会造成我国北涝南旱; ②异常年份,夏季风势力弱时,锋面雨带向北推移速度慢, 会造成我国南涝北旱
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自然因素: 气象因素:长时间连续降水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暴雨洪水
水文因素:
汇水速度
>
排水速度
洪水
流域 内的 地面 坡度
流域 内的 土壤 植被
河谷的顺直、通畅 程度、纵向坡度
地形因素:
平原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人文因素:
毁林开荒、湖造田、修筑堤坝、城 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对于洪水的发生、 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思考】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洪水灾害多 发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气候、地 貌和水文等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均有关系。其中 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素。
气候上:在季风环流的影响下,中国大部 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6~9 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可占全年的降水量 的60%-80%,且多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
(1)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 ( 2 )②区: a.春季降水少;b.升温快,蒸发旺盛。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 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少雨 C)均最高。 百分比(或
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 2、我国旱灾多发中心
(1)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旱灾频次达30%以上,请填出它 们的名称:
A 黄淮海 平原
B 长江中下游 平原 C 珠江 流域 D 西南 地区
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 (2)从旱灾的发生季节看,我 国四大旱灾中心有所不同: ①我国受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的A平原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 春 季 ( 3 月到 5 月),称为 “ 春 旱”,成因是:
4.洪涝的防御措施
项目
监测
内
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容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
预报
防 工程 措施 非工 程 措施
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②修建水库 ③修建 分洪区④开挖入海河道 (1)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2)控制乱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3)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的管理体制 (4)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5)加强水利建设和减灾科研的投入
地形上: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形多,平原 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因此容易形成特大 洪涝灾害。
人为原因:人类的不恰当的 经济活动也会增加洪涝灾害的风
险性,如围湖造田,滥伐森林,
阻塞河湖水库,在下游低洼地过 渡开发等,造成排水不畅。
二、干旱灾害
1、干旱: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答案:梅雨过后,锋面雨带北移,此处受副高控制,盛 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蒸发旺盛,形成伏旱。
结论
我国四大旱灾中心的多发季节: ①黄淮海平原以春旱为主;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为盛夏伏旱为主;
③珠江流域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 ④西南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三、旱涝关系
1、时间上的关系: 想一想: 我国黄河流域每年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 春 季,洪 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 夏 季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 7 — 8 月, 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 6 — 7 月。
暴雨洪水、融雪(冰川) 降 水 、 积 水 多 , 蒸 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 发弱、地势低洼、 洪水 排水不畅
很多情况下,两者同时出现。
融雪洪水
冰凌洪水
风暴潮洪水
2.危害:
①对经济:
洪涝灾害对水利设施、农业、交通运输、 城市和工业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 ②对社会:
通过对耕地、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疫病 暴发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③对生态环境:
种类多
气 象 灾 害 的 特 点
范围广 频率高 灾情重 持续时间长 群发性
连锁反应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水淹 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 灾害。
类型 成因 形成 洪水 涝渍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 积 水 内 涝 。 洼 地 积 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 水不能及时排除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 间最长、 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 带来的暴雨。
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 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 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我国暴雨洪水分布的特点
主要集中在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 -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 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
探究活动: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 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 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 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 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 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 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
★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采 取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 改进耕作制度等。 ★兴修水利工程。 ★加强预警机制、加强预报。
我国的旱灾
(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 南和江淮地区,其中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我国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旱灾类 型和灾情特点。 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 几乎很少出现旱灾;
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两大区域旱灾特点及 原因: (2)在我国东部湿润、半湿 润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 为 10%以上,受灾程度 高 , 原因是:
答案: ①自然原因:该区降水量多,但降水的年内、年际变化 大,有着强烈的致灾因子; ②社会经济原因:该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 达,经济密度大,旱灾灾情严重。
结论
我国的旱涝灾害在空间上呈现出交错分布的特点
(3)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①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 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 灾情。 ②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 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 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
探究活动:
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华北地区 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 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 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 生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华北地区人口稠密,人均径流 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
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两大区域旱灾特点及 原因: (1)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 旱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 为 10%以下,受灾程度 低 , 原因是:
答案: ①从自然原因看,虽然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气 候干燥; ②但就社会经济条件看,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 此旱灾并不严重 。
洪
措
施
【知识窗】
课本27页 “个人如何应对水灾”
(洪水前、洪水中、洪水后)
【探究活动】
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洪涝灾 害基本上多发于夏秋季节,尤其是集中 在夏季。 (2)空间分布特点: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为①东部 多,西部少;②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 少;③平原丘陵多,山地高原少。
旱灾:因久晴无 雨或少雨,降水量明 显少于正常年份而导 致的灾害。
2.危害:
一是因为气温高、湿度低、土壤水分不 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使作物正常生长受到抑制, 从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二是因为降水少、蒸发强,地表径流减少, 造成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少、农村人畜饮 水困难,城市和工业用水短缺。 此外,干旱还可能引发饥荒、难民潮以及 火灾、土地退化等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从全球范围看,干旱和与之相伴随的饥荒 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我国因干旱造成 的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损失的一半左右。
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 14次。
资料3: 1972年4月15-22日从辽宁到广东共16个省、
自治区先后出现冰雹、大风、雷雨等灾害。
资料4:台风每年在我国登陆平均8个,台风深入内陆可
造成华北等地的暴雨,暴雨山洪还会引发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元,光铁 道部门每年用于整治险阻工程费用多达10亿元。
(07 山东卷)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 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 严重的地区(写序号) 并说明依据(3分)。
(2)分析②、③两区 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 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 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 及其监测手段(3分)。
3.旱灾的特点: 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持续时 间长,影响范围广。 4.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由气候条件控制 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基本 原因,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 变化不均。 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年,如果遇到特殊的 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