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 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记]《政治学原理》教案
教材:《政治学原理》,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1999年5月出版。
参考书:
1、《政治科学原理》,施雪华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3月出版;
2、《政治学》,梁木生编著,武汉出版社,第一版,2002年3月出版;
3、《政治学概论》,姜安、赵连章、刘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1年1月出版;
4、《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
5、《政治学》,吴志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1年6月出版。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政治的概念,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2、理解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1、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理解
(1)把政治等同于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代表人物凯尔森。
(3)把政治视为“权术”、“统治术”。认为政治是为争夺权力和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韩非。
(4)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孙中山、麦肯齐。
(5)把政治解释为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理解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是政治权力的根本问题,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定义: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活动及其规律。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根据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大致可归纳为六类:
(1) 政治学基本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
(四)、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2)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较具影响的政治学说派别:
(1)儒家政治思想;(2)法家政治思想;(3)道家政治思想。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1)古希腊、古罗马的伦理政治观;(2)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3)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观;(4)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学繁荣阶段的政治观;
(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西方近代政治的发展和变革阶段的政治观;
(6)19世纪后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的政治观。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究方法。
一般研究方法: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
(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5)经济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的社会价值(意义)
(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思考题:
1、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2、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要点。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范围有哪些?
4、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是怎样的?
5、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
6、什么是政治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7、学习和研究政治学有什么意义?
8、试述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免费考研网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一、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2、理解国体、政体的概念。
3、掌握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发展阶段的制约,一方面受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
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是国家产生之前的人类社会制度,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以氏族为核心,原始公社制度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几种形式。
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国家并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政治形态,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了:主人与奴隶的分化;富人与穷人的分化;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居民的杂居;阶级冲突的尖锐化。
当氏族制度已经无力面对这种种变化时,就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来缓和冲突,并使冲突保持在一定的“秩序”的范围之内。这种力量就是国家。
国家的产生,主要有三种具体形式:雅典形式,罗马形式和德意志形式。
国家同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第一,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居民,氏族组织则以血缘关系划分居;第二,公共权力的设立。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政治论;(2)社会契约论;(3)暴力论。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一)、阶级
1、阶级的概念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阶级的形成和阶级类型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在奴隶社会,奴隶与奴隶主是两大基本阶级;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大基本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大基本阶级;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着阶级,但社会主义社会是阶级消亡的过程。
3、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
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的联系与区别。
阶级关系是人们之间的最本质、最基本的社会联系。人们的各种社会联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有着很大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这个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它说明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第三,国家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是它具有政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