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整合视角下资本下乡的路径转变
工商资本下乡、要素配置与农业生产效率
二、工商资本下乡的影响
1、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通过引入工商资本,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工商资本下乡也可以为农 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2、对农业市场的影响
工商资本下乡可以促进农业市场的竞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农民生产规 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随着工商资本的进入,可以促进农业市场的竞争,推 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这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 农业的发展。
3、促进农民参与和利益保障。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让农民有更 多的机会参与到工商资本下乡的过程中来。同时,要保障农民的利益,建立健全 土地流转制度和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4、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 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要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年轻 人从事农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使用的化 肥和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工商资本下乡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 的管理手段,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三、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工商资本下乡,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农 业生产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还需要加强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 领域的监管和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企业则需要在投资过程 中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利益诉求,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引入先进技术
工商资本下乡还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这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规 模化生产的效益。
论资本下乡新思路 振兴乡村新力量
论资本下乡新思路振兴乡村新力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乡村振兴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下乡成为了一种新思路,也成为了振兴乡村的新力量。
一、资本下乡的意义资本下乡,即是将一部分城市资本引导至农村地区进行投资,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资本下乡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入资本,可以带动农村生产力的提升,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与此资本下乡也可以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城乡互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资本下乡的意义还在于,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相对滞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资本下乡可以带动产业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升级,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资本下乡的意义还在于,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资本下乡可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让农民群众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
资本下乡,需要创新思路,充分发挥资本的助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
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金融贷款、土地流转等政策手段,吸引城市资本投入农村,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农村产业发展。
要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
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吸引城市资本进入农村,提升农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要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激发农村各类主体的发展活力,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下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探讨
乡村振兴下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探讨【摘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工商资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对于可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工商资本可参与投资,来打造产业共同体,促进互惠共赢目标的实现。
就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的冲击以及乡村的回应进行阐述,就案例开展分析,并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就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提出可行建议,旨在通过工商资本作用的发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工商资本、党委政府以及乡村这三方,是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因素,当前研究主要侧重于工商资本和党委政府,而在乡村视角方面的研究有所不足,在工商资本下乡方面,乡村的态度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对乡村振兴视阈下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开展探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1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的冲击及乡村的回应现如今农业生产中农民收入比重下降,主要依靠二三产业来实现增收。
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农村发展良好,富裕群体主要通过农业之外的产业获得财富,可以说,工业化、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的发展。
工商资本来在带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下有必要优化对于工商资本下乡的回应,提升其现代化进程。
1.1工商资本对乡村带来的冲击。
工商资本下乡的正面效应在于,能够对农村谁来种地、乡村振兴资金缺乏等问题加以解决,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促使农民走向城市。
在工商资本下乡的整体条件下,能够保证经营的规模化与规范化,就现代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向农村引进,土地生产效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在项目发展过程中,资本与农户之间新型合作关系得以建立,这就促进了农民就业,无论是村集体还是农民,都能够有所收益,即便是农民离开了乡村,也能够以资产财产化的方式有所收获,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至城镇,农民具备基本的城镇生活能力,城乡得以融合化发展。
工商资本下乡的模式下,能够促进乡村当中融入现代化的文化与理念,赋予了乡村传统文化内涵以新的生命力,农村法治观念也得以增强,这就有助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格局的顺利构建。
资本下乡:中国农业转型的双重路径
资本下乡:中国农业转型的双重路径
资本下乡是中国农业转型的重要发展路径。
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大力推动下,资本下乡的步伐不断加快,开创了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以统筹兼顾农村发展为特点的农业转型新路径。
一是以农村投资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的重点是着眼于实现资本下乡,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农民自主经营权、经营决策权和收益权改革,广泛推行农村集体资产投融资,实现农村资源、土地和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开发,提高农村投资能力,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促进农村资金闭环。
二是以扶贫为主的社会救治。
积极推行农民工工资托底和职业技能培训扶持政策,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依托农业产业集群,建立扶贫收入分配机制,支持贫困农户实施规范农业经营和改良技术推广,充分鼓励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使贫困人口在实现脱贫的同时获得更多收入。
资本下乡,既是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实施并完善农村投资与社会救护相结合的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新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农业转型的有力举措,必将为构建生态可持续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整合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的路径选择
整合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的路径选择作者:张石俊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5年第7期文/张石俊一、整合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的依据(一)整合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的理论依据农村社会交往是农民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为满足自己需要、促进人类发展而进行改造自然、社会,相互交换成果的社会性实践活动。
农村社会历史是一部农民从事物质生产实践和相互交往实践的历史。
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建立在一定的历史物质和生产力总和基础上,而生产本身以个人交往为前提,人与人之间交往表现在为维持生存而进行社会交往、人与自然交往,建构家庭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等。
马克思认为,人在现实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随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变化。
他在致安年柯夫的信中说:“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
例如:各种特权、行会和公会的制度、中纪的全部规则,曾是唯一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和产生这些制度的先前存在的社会状况的社会关系。
”同样,农村社会资本作为农村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包含着特定的农村社会生产关系。
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实质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实践基础上农村社会各种交往关系的总和,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产物,并随之不断变换其具体内容。
(二)整合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的现实依据我国已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发展阶段,广大农民已经树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信念,但在广大农村,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决定了农村社会相对封闭的格局,各种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囿居在相对封闭狭小的场所中,进而形成了各种初级社会群体,如家庭、家族、邻里等。
农村初级社会关系群体满足了农民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相对完整的传统社会资本功能,它内化为人文观念后就更具有稳定性和迟滞性。
目前我国农村传统社会资本的消极性作用依然不可忽视:一是在农民个体和农村家庭关系层面上,农民自身的传统社会关系网络在社会转型变迁过程中出现消极异化;二是在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层面上,传统社会控制模式下所形成的公共威权意识,明哲自保、固步自封等落后社会人际观念,使农民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的民主法治、平等互惠、规范信任、参与共享、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组织活动的价值观念相悖。
论资本下乡新思路 振兴乡村新力量
论资本下乡新思路振兴乡村新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人口持续减少、老龄化加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村振兴的问题愈发凸显。
而传统的政府扶持和企业投资,已经不能满足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资本下乡成为一个新的思路,引入资本力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振兴问题。
资本下乡,是指引入资本力量到乡村投资创业,鼓励本地人民以及外来投资者投资兴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投资者在项目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及民生领域的发展,实现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首先,资本下乡能够在产业结构上寻求新突破。
传统的农业模式往往仅依赖于土地、人力资源、自然环境等条件,发展农业、畜牧业等传统行业,而难以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也难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资本下乡则能够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引导乡村转型发展新兴产业。
例如,工业和服务业可以为乡村提供各类服务、生产、研发等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教育等产业,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融合。
其次,资本下乡能够带来新的投资激励机制。
资本的流入可以降低乡村企业的融资难度,通过股权众筹、创业投资等新的资本投资方式,能够鼓励更多的人投资创业,创造有战斗力的乡村企业。
例如,让乡村有条件的村民成为公司股东,推动村民共同参与经济发展,扩大经济发展口径,进而使乡村经济活力更加旺盛。
最后,资本下乡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质。
资本下乡能够为乡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便捷的通讯、交通和物流服务,改善乡村文化环境,传承乡村文化和物质文明,让乡民拥有更好的生活保障。
资本下乡的投资者也可以为当地乡民提供技能培训,提高乡民的职业素质,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收益和生活效益,使乡民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因此,资本下乡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思路,该思路可以在带动地方企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产生良好效果。
政府应该深入挖掘乡村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与资本市场密切合作,落实好资本下乡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乡镇企业的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乡镇企业的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王永作国家工业化将带来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各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今,我国乡镇企业已是工业化的一支生力军,因此,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用什么方法积累资本,以及怎么积累比较合理的问题。
如果对这一问题没有充分的理论认识与适度的政策把握,就很可能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进程。
一、工业化过程中资本积累的国际经验资本就是在企业中用于生产的货币,或其他形式的财富。
马克思资本的转换认为,一切资本,皆可分割为生产手段与活的劳动力。
资本的积累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进入工厂、矿山,成为工资劳动力,并使其提供一定量的剩余价值,而积累资本。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一步扩张,在资本构成不变时,劳动力的需要随资本积累而增加;以后由于生产手段的变化,可变资本部分将相对减少。
资本积累的增多,可形成城市化的国际国内市场。
工业化初期资本扩张的方式,虽然各国、各地区各有其特点,尽管它可以在不同背景、不同条件下相互配合,形成各自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不同现实模式,但大多都用英国经验为范示,从仿效到超越英国。
工业化的发源地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既是建设性的,又是破坏性的,范围是广阔的。
表现在:①机器代替人力;②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游离出来,从事工厂、矿山的劳工;③环境污染;④资本进一步集中;⑤工业和商品大大扩展;⑥大多数的居民都不再住在农村,住在新兴的工商业中心城市;⑦由商品经济转入市场经济。
其历程如下。
(1)农业的大规模经营大工业在农村范围内引起的最大革命,马克思认为是剿灭旧社会的堡垒——大量兼业农民,使之从土地上游离出来,形成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这一来农民有一部分被游离(freigesetzt),他们这一部分人以前的荣养资料,也就游离了。
”在工业化之初,农民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纯租地农民。
另一类是除在工厂做工外的工资收入,还有几英亩土地的兼业农民。
然而1760年到1850年的九十年间,七百多万英亩土地被围。
2023国考申论范文欣赏:让资本下乡结出乡村振兴硕果
2023国考申论范文欣赏:让资本下乡结出乡村振兴硕果1500字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在农村发展中,资本的流动性仍然相对较低,很多优质资本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因此,让资本下乡,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让资本下乡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并分析如何促进资本下乡的有效途径。
首先,让资本下乡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资本向农村流动,可以为农村提供必要的生产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
例如,资本可以用于农田水利的建设,提高农田的水利设施和灌溉条件,从而提高农田产量。
此外,资本还可以用于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领域,促进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通过引入资本,可以激发农村的创业热情,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让资本下乡可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资本的流入将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重要支持。
比如,资本可以用于农村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条件;资本可以用于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提高乡村医疗教育水平。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最后,让资本下乡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让资本下乡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通过引入资本,可以打破城乡发展的壁垒,促使城市资本和农村资本的有效融合。
城市资本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而农村资本可以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农村旅游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城乡资本的融合,可以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基于三大视角下探寻资本下乡之路
基于三大视角下探寻资本下乡之路作者:高瀚董雨檬张莞滢陈艳蔡孝妍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4期高瀚董雨檬张莞滢陈艳蔡孝妍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收入差距日渐扩大,更多的农户争先恐后地选择进城务工,农业面临着凋敝的风险,在此境况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针对工商资本下乡进行大力的扶持和宣传,毋庸置疑地的是资本下乡推动了“三农” 的发展,振兴了相对滞后的农业,然而就民间资本下乡动机,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农民自身三个角度而言,资本下乡尚存在诸多漏洞,严格监控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和规范下乡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资本下乡;下乡动机;农业特殊性;关系;引导;规范一、资本下乡动机据调查显示,多数民间资本企业家在资本下乡前主要经营工商企业,而非农业企业,而使他们弃商从农思想的转变也大有原因,因此存在着“动机说” 这一现象。
首先,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推进过程存在政绩冲动的现象,因此针对资本下乡进行大力鼓励宣传和号召,“凡是流入耕地超过 1000 亩的,地方财政每亩补400 元,规模越大,补得越多” 国家的各种支农项目都密集进入工商资本。
政府针对资本下乡企业给予大量财政补贴,以至于出现非常普遍的状况是,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弥补农业经营亏空维持运转。
由于缺乏对资本下乡企业的考核和测评,进入门槛较低,不乏出现企业逐利的思想:单纯套取政府补贴,将取得经营权的林地进行贷款从而获得银行贷款和国家林地补贴等现象大有所在。
上述依据与圈而不种现象正好相吻合,由此资本下乡在意料之中失败了。
而另一种极端现象是,部分民间资本下乡后从事非农项目,他们并非种植粮食作物而是种高价经济作物,甚至发展观光农业,房地产业等,与资本下乡的初衷背道而驰,然而这些不良现象出现时,在当地并没有受到政府的大力管制,相反地一些地区的政府还动用财政资源进行支持。
同时在这种境况下易造成: 资本家借种田为由与地方官员形成资本与权力的勾结,共取所需,从而滋生权利腐败现象。
乡村振兴背景下工商资本与农村生产要素融合机制研究
(二)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国内学者纷纷对乡村振 兴以及其背景下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开展研究,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维度分析理解乡村振兴。廖彩荣、陈美球 (2017)认为,乡村振兴需要坚持顶层设计,科学制定 乡村振兴计划,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乡村“五位一 体”建设,抓住“人“”地“”钱”的关键要素。吴比、张灿 强(2017)基于乡村振兴的实现目标角度提出农村金 融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李志珍 (2018)提出服务乡村振兴的涉农金融机构要明确支 持的功能和定位,通过更加丰富和创新的金融产品 和服务方式推动金融资源向乡村倾斜。张宏斌 (2018)则认为,金融供给主体需要具备识别乡村振 兴内在需求的意识和能力,并着重与乡村振兴的内 在需求相匹配,实现金融要素供给更精准、更有效、更 可持续。 2. 辩证分析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现实效用。乐 观者认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能够强化要素保障,拓 宽原有小农户在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缺 乏的人力、技术和物质资本,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助 推现代农业发展(吕亚荣、王春超,2012),工商企业将 资本、技术、渠道等要素与农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 素融合,能够促进各类要素发挥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收益和市场竞争力(石霞、芦千文,2013)。悲观者认 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存在危害,基于资本的逐利性 和利润最大化期望,工商资本通过支付高额租金流 转入农村土地,势必存在从事“非粮“”非农”经济的倾 向,这将部分破坏农地原有形态,在挤占传统农业生 产 要 素 的 同 时 损 害 了 农 户 的 切 身 利 益(贺 雪 峰 , 2014)。中立者认为在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同 时,政府要从上至下出台相应政策,强化农户的主体
论资本下乡新思路 振兴乡村新力量
论资本下乡新思路振兴乡村新力量一、资本下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资本下乡,顾名思义,就是把城市的资本、科技和管理经验向乡村输送,帮助乡村发展产业、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收入。
资本下乡不仅仅是资金的流入,更重要的是带来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技术支持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和把握。
这些新的元素和思路,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资本下乡在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高乡村的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带动乡村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和服务业,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提高乡村整体经济实力;通过引入新的理念和模式,可以推动乡村的产业发展和创新,为乡村经济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资本下乡还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增加乡村社会的活力和活跃度。
资本下乡不仅仅是资金的输入,更是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
在资本下乡的过程中,需要引入更多的市场化、创新化和国际化的经营思路,培育和发展乡村新型产业,打造乡村新业态,积极拓展乡村新市场,增强乡村的发展活力和持续竞争力。
一方面,资本下乡需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思维定式,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产业,如绿色食品产业、乡村旅游业、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等,培育绿色、有机、健康的产品,拓宽乡村产业的发展路径。
资本下乡需要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的资源和市场,帮助乡村产业与国际市场对接和融合,助力乡村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资本下乡的新思路还需要大力发展乡村新业态,如电商扶贫、共享农庄、农村电商服务站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村电商的发展,拓展乡村新市场,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资本下乡的新力量还能够推动乡村的环境优化和生态改善。
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理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环保水平;通过引进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有助于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
资本下乡的新力量还能够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资本下乡新思路 振兴乡村新力量
论资本下乡新思路振兴乡村新力量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匮乏以及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引入资本,激发乡村的活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资本下乡新思路正在逐渐兴起,成为了振兴乡村的新力量。
一、资本下乡的意义在过去的乡村振兴中,一直存在着资金缺乏,技术不足,市场不畅等问题。
而资本的引入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资本的引入可以带来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资本的大规模涌入可以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资本的引入可以带来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资本的涌入还可以激发出乡村的活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资本下乡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理念中,资本下乡更多的是指政府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进入乡村发展产业。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城乡发展的需要,资本下乡的思路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
目前,资本下乡的新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支持。
通过发放农村微贷款、设立乡村基金等方式,为乡村创业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帮助他们壮大规模,扩大产业。
2.产业扶持:政府可以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鼓励企业和资本向乡村产业领域投资。
对于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领域引入资本,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和创业扶持,吸引更多的资本。
可以加大对乡村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的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3.科技支持:科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而资本的下乡也需要依托科技的支撑。
政府可以鼓励资本向农村科技领域投资,例如支持乡村科技改革、农村互联网+等项目,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进入乡村,提高乡村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农民参与:资本下乡不仅仅是资本投入到乡村,更重要的是要让农民参与到资本引入和产业兴盛中来。
论资本下乡新思路 振兴乡村新力量
论资本下乡新思路振兴乡村新力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和发展。
其中,资本下乡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是带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资本下乡的模式和思路方面,应该注重规避风险,引导资本追求长远布局,同时关注农民群体的利益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资本对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首先,在资本下乡的思路上,应该注重规避风险。
乡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村地区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也和城市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资本下乡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风险,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于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和生产能力,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调查,确保投资项目能够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
其次,在资本下乡的模式上,应该引导资本追求长远布局。
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政府还应该引导投资者基于长远利益,在乡村地区布局和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鼓励投资者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和创新。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创业者和新兴企业的扶持,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产业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示范项目,带动乡村地区的创业创新和发展。
最后,在资本下乡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农民群体的利益和发展需求。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资本下乡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农民群体的利益和需求。
政府和投资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实施各种方式和工具,包括创新金融模式、构建农业合作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等,推动资本注入农村经济的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实惠和机会,增加其创业创新和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生计资本与农户生计策略转换
生计资本与农户生计策略转换作者:周萍戚迪明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10期摘要: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居民生计的可持续性。
抽样调查浙江开化国家公园古田山自然区居民,分析农户的生计策略及其转化效果,运用生计资本评估体系测度保护区居民生计资本状况,采用Logistics回归与多元回归模型检验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及其转移的影响。
结果表明,物质与人力资本的提升会促使纯农型农户向非农型与兼农型转换,自然资本使其更偏向兼农型;物质、人力、金融与自然资本的提升会促进农户收入来源的多样化,而物质、人力、社会、自然的提升会加强农户家庭成员的职业多样化。
因此,要转化保护区生計策略,需要在基础设施、教育培训、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大投入。
关键词:生计资本;生计策略转换;因子分析;古田山保护区;开化国家公园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0-0163-006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0.10.03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arks requires attention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sidents ’livelihoods. A sampl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residents of Gutian Mountain Natural Zone in Kaihua National Park,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farmers and their conversion effects were analyzed. The livelihood capital assessment system is used to measure the livelihood capital status of residents in protected areas, and logistics regress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are used to test the impact of livelihood capital on livelihood strategies and their transf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and human capital will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pure agricultural farmers to non-agricultural and integrated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capital will make them more inclined to integrated agriculture.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human, financial and natural capital will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armers' income sources.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manpower, society, and nature will strengthen the career diversification of farmers' family members. Therefore, to transform the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protected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Key words: livelihood capital; livelihood strategy conversion; factor analysis; Gutian Mountain Reserve; Kaihua National Park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一定破坏。
中国工商资本与农村生产要素结合的模式
村 生产要素结合归纳为不 同的模 式, 有利于针对不同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性提 出改善 工商资本和农村 生 产要素结合的对策 , 有利 于政府实施更有效的政 策措施推动农村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 有利于促进政府 对工 商资 本进入 农 村 的管理 方 式的 改 变 , 进 而推 动 农业 产 业化 的发展 , 促进 农 村 经济增 长和 增加 农村 就
S h i Y a j i e , P u Y i n g y a n
( C ME C C o m t r a n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 , L t d , B e i j i n g 1 0 0 0 5 5 , C h i n a ;
p r o d u c t i o n f a c t o r s . T h e m o d e s i n c l u d e d i r e c t — i n v e s t me n t mo d e( D I M ) , e n t e r p i r s e — e n t e pr r i s e p a r t n e r s h i p mo d e ( E E P M) , c a p i t a l - a s s o c i a t i o n m o d e( C AM ) , mo d e o f c a p i t a l — f i n a n c i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MC F I ) , c a p i t a l — g o v e r n me n t m o d e( C G M) ,a n d s y n t h e s i z e d m o d e( S T M) .O n t h e s t r e n g t h o f c h a r a c t e r s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源整合与转型
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源整合与转型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更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与转型,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源整合与转型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途径。
一、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农村地区资源有限,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的需求。
资源整合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的基础,只有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益。
二、土地资源整合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的碎片化是农业生产的瓶颈。
可以通过土地流转、集体经营等方式,将零散的土地整合成大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推动土地资产化,引入市场机制,让土地成为流动的资本,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三、资金资源整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传统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善,农村金融短缺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引入社会资本,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四、人力资源整合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比较分散,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可以通过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农村留学生返乡创业等方式,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回农村,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人力资源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五、农产品整合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大、信息不畅等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整合农产品的产销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借助互联网和物流技术,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六、农村产业整合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占比过高。
可以通过整合农村产业链,发展农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七、科技资源整合农村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可以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鼓励科技人员在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提高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八、人力资源整合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相对不完善,人力资源利用率低下。
农村要素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
农村要素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农村要素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关键意义。
农村要素市场,涵盖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多个方面。
长期以来,这些要素在农村的配置和流动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其改革至关重要。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土地碎片化经营普遍存在,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要推动土地的合理流转和规模经营,需要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提供土地供求信息、价格评估等服务,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劳动力要素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吸引和留住农村劳动力,一方面要加大农村产业发展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此外,还应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增强农村对劳动力的吸引力。
资本要素在农村的投入相对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普遍存在。
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技术要素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诸多障碍。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推进农村要素市场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
建立健全农村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的信号作用,引导要素的合理配置。
资本两面性视域下“资本下乡”的路径探析
资本两面性视域下“资本下乡”的路径探析
莫佩莹
【期刊名称】《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年(卷),期】2024()1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工商资本涌入乡村,“资本下乡”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
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是“资本下乡”的要素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两面性,其运行特点从原始积累阶段的文明性与野蛮性逐渐演化为有序性和无序性。
资本的有序性指的是资本的扩张严格遵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有效发挥市场优势和政府的管制作用。
而无序性则是放任市场机制的弊端,使得农户的需求和政府的政策服从于企业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市场的逐利性。
针对资本两面性在“资本下乡”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亟需通过鼓励村民接纳资本、提高基层政府审核下乡资本力度、激励工商企业家探索新型的经营模式等,提高村民主体意识、促进优质资本下乡和有序扩张,发挥资本有序性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建设、规避资本无序性对乡村发展的影响,进而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
【总页数】3页(P0013-0015)
【作者】莫佩莹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4.1
【相关文献】
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视域下的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2.资源保存理论视域下教师心理资本的管理路径探析
3.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及解决路径探析
4.社会资本视域下社会工作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路径探析
5.文化资本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资本下乡,如何有效地参与乡村振兴?
资本下乡,如何有效地参与乡村振兴?虽说当下乡村振兴是投资洼地,但由于农村发展受政策影响大、各项制度相对不完善,投资风险难以控制等原因,许多社会资本望而却步,都在犹豫是否要进入。
为此,地道农旅·地道君总结了社会资本进入乡村的三种做法,让资本下乡搞乡村振兴,既能有效盈利,也能轻资产撬动。
一、赋能乡村产业乡村振兴,在于乡村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是形成乡村自身造血能力、内生动力、持续盈利的关键。
但产业的发展单靠村民很难,同时政府还从政策补贴、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下乡搞乡村振兴。
一是捆绑发展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产业布局,想要轻资产发展,就要补足自身不懂如何发展乡村产业的短板,做自身企业擅长的事情,则可绑定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或是引入相关产业类企业进行合作。
二是借势政策把握当前政策热点,发展政策重点支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康养产业小镇、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农产品物流与交易平台领域等项目,为乡村建设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促进生产发展,才能获得地方政府、地方龙头企业和在地农民们的支持,以便快速解决乡村产业发展所涉及的人、钱、地、基础配套等问题。
二、协助乡村管理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社会网络,使得部分乡村的经济发展依附于公司,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资本在乡村治理中的话语权。
但是资本协助乡村管理并不是和村两委一样进行行政管理,而是做资本擅长的乡村经济管理。
进行统一发展一方面要给在地村民提供创业就业、技能、服务、文化思维等多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村民的生产能力和解放村民思想,方便后续的统一行动;另一方面是通过乡村产业发展引领,将村民组织起来,统一乡村生产、管理、营销、品牌等标准,以保障乡村产业转化产品的品质,保持其统一性、安全性。
三、发挥平台作用在城市发展中,社会资本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资源、人脉关系、品牌知名度等“家底”,在下乡搞乡村振兴过程中,更应该发挥其平台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资源向自身企业和乡村汇聚,从而实现企业资源、城市资源和乡村资源的对接、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要素整合视角下资本下乡的路径转变资本下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当前以政府资本支持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实现的是“资本主导的外生型要素整合”。
这一路径促进了农业发展,但也给农民和农村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上的负面效应。
因此要发挥土地在要素整合中的主导作用,转向“土地主导的内生型要素整合”新路径,用土地要素引导资本有序进入乡村,将农民在资本下乡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山东东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案例从实践上证实了这一新路径的可行性。
为此,需要从鼓励和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协调和整合使用农业发展相关项目资金,搭建类似“农超对接”的合作社—企业对接平台等方面推动资本下乡路径转变,实现农业生产要素整合的“土地主导”,加强农民利益保护,实现农业、农民、农村同步发展。
标签:资本下乡;生产要素整合;土地股份合作社一、引言随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向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的节奏逐步加快。
资本投入是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关键之一,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资本来源。
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了农业发展,但也对农村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
资本是农业发展的稀缺资源,部分地方政府或村集体极力促进土地流转,从而造成农地流转价格扭曲,低于其应有价值(李婧、欧良峰,2014)。
同时,村组织成为“资本”的代理人,损害农民合法权益,带来农村利益格局剧烈变动,危害乡村治理(陈靖,2013)。
政府资本在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引导和支持城市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两者相互让渡或分享收益,导致农民利益受损(仝志辉、温铁军,2009)。
资本下乡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需要加强其积极作用,化解其消极影响。
在战略方向上,陈锡文(2010)指出资本下乡和土地流转需要综合考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在具体措施上,温铁军(2005)提出,通过综合合作社建设推动社区内资源积累与外部资本投入相结合;蒋云贵(2013)提出,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作为资本整合的重要内容,从而保证农民权益。
以上研究中具有创建性的认识给笔者很多启示,但是现有讨论主要集中在资本下乡带来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也多是从理论角度进行探讨,缺乏实证数据支持。
笔者认为,山东东平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让我们能够从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资本下乡的有效路径,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有益借鉴。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产要素均衡视角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14CJY044)。
陈涛,男,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硕士生(武汉430079)。
二、生产要素整合与资本下乡路径舒尔茨(1987)强调,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关键是要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实现要素的均衡投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自然生产和社会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土地是生产要素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
不过随着农业市场化发展,资本这一生产要素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获取其他生产要素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分布的基本状况是:农村社区的生产要素禀赋水平较低;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农村的资本、富余劳动力处于长期外流状态;“土地”是农村社区完整拥有的少数要素之一。
因此,引入资本推动农业生产要素整合成为学界共识,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引导和支持作用,但是如何引入资本、实现土地与资本的有效整合成为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
目前资本下乡的主要模式是用工商资本来组织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形成主导产业。
这一模式可以总结为“资本主导的外生型要素整合”路径(见图1),其过程和特点为:第一,要素整合的主导要素是“工商资本”,其核心目标是获得资本收益。
对于延伸到农业产业链条多个环节的资本而言,农业生产环节不是其主要利润来源,而是维持链条正常运转的一环,可以不盈利。
第二,资本从外部进入,在经营产业选择上具有决定权。
土地要素是被动整合到农业生产中的,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个体农民与工商资本投资者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第三,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是在政府资本的引导和支持下完成的,包括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和专项扶持政策。
第四,资本是面向外部的,对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缺少关注,甚至破坏农村社区的社会和权力结构。
图1资本主导的外生型要素整合针对“资本主导的外生型要素整合”路径出现的问题,很多学者提出要强化农民在资本下乡中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长子中,2012)。
从生产要素整合的视角看,对应措施是加强土地在要素整合中的作用,改变要素整合方向,提高农民在要素整合中的主动性。
因此,笔者提出了“土地主导的内生型要素整合”路径(见图2),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入手:第一,让土地成为要素整合的主导要素,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和单位效益作为农业经营的主要目标。
第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产生于农村社区内部,从社区内部资源禀赋角度综合考虑,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尊重农民及其土地权益,让农民主导和参与土地整合与产业经营。
第三,政府资本引导和支持农村社区土地整合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要素质量,从而增加土地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
第四,关注农村社区发展,让农业产业发展的收益留在社区内,促进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增收。
图2土地主导的内生型要素整合实现这一路径的关键是实现农民的组织化,建立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村经济组织。
这一组织能够对内协调农户关系,完成土地整合;对外作为土地要素的所有主体,与政府部门、工商资本投资者联系互动,主导或参与生产要素整合。
现有研究探讨比较多的农村经济组织是专业合作社,它主要是在生产前中后环节为农民提供服务,而在生产要素整合层面的参与较少。
温铁军(2005)提出的综合性农民组织强调农民的资本积累和运作,但是内部金融模式启动慢、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智力和管理支持,推广有一定难度。
比较而言,山东东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运作方式,笔者将从生产要素整合的视角,分析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实现土地主导的要素整合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东平案例分析:内生型要素整合与资本引入东平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于泰安市,西临黄河,东望泰山。
县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洼地和湖泊兼而有之,加之20世纪60年代东平湖建设移民众多,县内不同村庄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环境差别较大。
2012年,针对当地长期存在的农业经营效率普遍较低、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短缺等问题,东平县政府开展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试点工作。
土地股份合作试点实施中,县政府提出指导性原则,由各乡镇和村庄根据自身自然资源、村庄组织和村庄能人等方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实施方式。
县政府提出的指导性原则包括“三不”和“四权”。
“三不”即土地流转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经营权。
“四权”即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放开放活承包土地使用权、稳步扩大农民土地收益权。
截至笔者调查的2014年9月,东平县共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21家,入社农户3240户,入股土地17800亩。
调查期间,笔者走访了多个合作社,选取了安村安大土地股份合作、孟庄村润农土地股份合作社、南堂子村最美乡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周林村瑰青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西沟流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研究个案。
通过与合作社领导人、村民交流,笔者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起、建立、运作和农户参与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案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比较:合作社土地整合情况;产业发展与资本引入情况;农民和集体收益情况。
1.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土地要素整合调查显示,案例中土地股份合作社都较好地实现了土地要素整合。
一方面,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单个经营主体土地经营规模扩大。
根据表1的数据,整合土地绝对数量最少达到了320亩,最多达到了1700亩;整合土地的比例最低达到了村庄耕地总面积的30%,最多的村庄不仅将现有耕地进行了全面整合,还将未利用的山地整合到了开发项目中来(见表1)。
表1合作社土地整合及入股情况整合土地面积及构成农户土地产权及入股集体土地产权及入股安村安大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1041亩,占全村耕地面积82%,其中集体土地82亩。
社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1亩为1股。
集体土地经营权入股,1亩1股。
孟庄村润农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32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50%。
确权确股不确地,人均入股耕地面积为0.529亩。
—南堂子村最美乡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合1200亩土地,包括全村所有的400亩耕地。
按村庄现有人口将入股土地分为1453股,1人1股。
集体土地不计入股份。
周林村瑰青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532亩,占全村耕地面积30%。
社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1亩为1股。
集体土地入股,1亩1股。
西沟流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1700亩,其中村集体山坡地876亩,农户耕地824亩,占农户耕地面积48%。
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1亩为1股。
集体土地经营权入股,1亩1股。
另一方面,土地整合还实现了土地要素质量提升。
调查显示,这五个合作社整合的土地都实现了集中连片,有利于土地的统一规划和利用。
采取多种产业同步发展的安村和西沟流村对连片土地进行集中规划,根据需要实现了产业分区分片发展。
在访谈中,周林村瑰青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强调了土地集中连片对于玫瑰花种植的重要性:有利于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有利于小型机械使用,能够与其他作物隔离,避免了农药飘洒到玫瑰花田产生农药残留。
此外,安村和孟庄村是平原村庄,土地整合后进行了土地整治,不仅平整了土地,还增加了耕地实际使用面积。
综合比较五个案例,他们能有效完成土地要素整合缘于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土地经营权的股份化。
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在土地确权、土地经营权股份化基础上,保证了农民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积极性(见表1)。
除周林村外,其他案例合作社所在村都涉及全村范围内的土地确权和调整。
孟庄村和南堂子村根据现有人口总数采取了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模式,保证了1人1股的土地入股。
安村和西沟流村仍以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确认的土地为基础入股,给不愿意入股的农户调换土地,保证整合土地集中连片。
第二,与土地股份配套的入股分红机制的建立。
管理经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是独立于村“两委”的组织。
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包括股份认定、日常管理、股份分红、合作社监督,有独立的资金管理系统,避免了村庄内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界限模糊的问题。
2.土地要素主导资本引入案例中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产业选择和经营。
基于土地资源特点、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目标,资本引入是合作社、政府和工商资本投入者多方互动的结果,资本的来源及其组合也呈现出多样性(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