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考试考试试题共套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考试考试试题共套

中医妇科学试卷一一选择题A型题:1.最早设妇科专着的医着是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脉经 D千金要方E景岳全书2.下列各项,不属导致崩漏最常见病因的是A脾虚 B 肾虚 C血虚 D血瘀 E血热3.妊娠期瘀阻胎元,使用活血化瘀的原则是A治病与安胎并举 B衰其大半而止 C禁止使用 D病去即止 E慎用4.身体无病,月经定期三个月一潮者,称为A居经 B并月 C暗经 D激经 E避年5.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妇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A肾、肝、脾 B肾、脾、心 C肝、脾、胃D肝、脾、心 E肾、脾、肺6.因寒而致痛经,宜选用的止痛药是A香附 B艾叶、吴茱萸 C当归、川芎D丹皮、赤芍 E青皮、川楝子7. 妊娠期间,小腹疼痛,反复发作者,可诊断为A胎动不安 B胞阻 C儿枕痛 D胎漏 E胞转8.孕7个月,腹部急剧增大,胸中满闷,喘逆不安,应诊断为A子悬 B子肿 C 子满 D 子 E子气9.素有滑胎病史的病人,孕后保胎治疗的时间一般需超过既往流产月份的A一周以上 B两周以上 C一月以上 D两月以上E三个月以上10.哪一项是异位妊娠破裂时最主要的症状A 停经史和早孕反应B 不规则阴道出血C 突然发生下腹剧烈疼痛D 休克 E急性贫血11.某妇停经50天,阴道少量出血3天,伴小腹隐痛,腰酸,恶心,纳差,舌淡红,苔白,脉细猾;妊娠试验阳性,应诊断为A胎漏 B胎动不安 C胎死不下 D胎堕难留 E激经12.“属心而络于胞中”的经脉是A冲脉 B胞脉 C任脉 D督脉 E带脉13.下列哪一项不是天癸成熟的条件A肾气旺盛 B脾气健旺 C年已18岁 D精血充实E肾阴充盛14.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由五味药组成,即:A.桂枝、茯苓、丹参、赤芍药、桃仁B.桂枝、茯苓、牡丹皮、红花、桃仁C.桂枝、茯苓、川芎、红花、桃仁D.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药、桃仁E.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药、桃仁15.下列哪一项不是气滞症瘕的主要证候A.腹内触之有块B.积块不坚C.推之可移,或上或下D.时聚时散E.痛处固定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血瘀症瘕:A.小腹触之有块B.积块坚硬C.固定不移D.推揉不散E.痛无定处17.某女,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暗,月经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边瘀点,脉象沉涩;治疗首选方剂为:A.血府逐瘀汤B.少府逐瘀汤C.失笑散D.香棱丸E.桂枝茯苓丸18.婚后夫妇同居3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受孕者,为原发不孕,古名:A.断绪B.断产C.五不女D.全不产E.断乳19.下列除哪项以外,皆为不孕症的发病机理:A.先天肾气不足B.肝肾不足,精血亏少,胞脉失养C.痰湿壅盛,气机不畅,胞脉受阻D.肝气郁结,气血不和,冲任不能相资E.脾气虚弱,冲任不固,无力系胞20.治疗痰湿性不孕的代表方是:A.启宫丸B.开郁二陈汤C.丹溪治湿痰方D.苍附导痰丸E.养精种玉汤21.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应首选:A.内补丸 B.完带汤C.易黄汤 D.肾气丸E.止带方22.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干涩有灼热感,多由下列哪项所致:A.气虚不固 B.肾精滑脱而下C.脾虚湿浊下注 D.阴虚挟湿E.感染湿毒23.阴虚挟湿带下过多的治法是:A.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B.清热利湿,止带C.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D.滋阴益肾,清热祛湿E.清热解毒,除湿止带24.知柏地黄丸用于下列何种异常带下:A.脾虚带下过多 B.肾虚带下过多C.阴虚挟湿带下过多 D.湿毒带下过多E.湿热带下过多25.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臭气,阴部有灼热感应首选:A.完带汤 B.内补丸C.止带方 D.知柏地黄丸E.易黄汤26.下列属于产后三病者是:A产后大便难 B败血冲心 C产后呕吐 D产后血崩27.产后乳少,清稀,面色少华,神疲食少者属:A气虚 B血虚 C气血虚弱 D脾肾不足28. 阴痒的发病与以下何经关系密切:A.足太阳经B.足太阴经C.足厥阴经D.足少阴经E.足少阳经29.脏躁的治疗原则是:A疏肝解郁 B安神养心 C清热降火,养心安神 D甘润滋补,养心益脾B型题:A黄帝内经B金匮要略C妇人大全良方D脉经E景岳全书1. 泰山磐石散出自2. “热入血室”出自A感染邪毒B肝经湿热C脏阴不足D气滞血瘀E痰浊阻滞3.产后发热与产后痉病共同的病因病机是4.妇人脏躁的病因是A桃红四物汤B身痛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D血府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5.活血化瘀的代表方是6.治疗痛经气滞血瘀,应首选二.名词解释1.崩漏2. 异位妊娠3.绝经前后诸证4.儿枕痛5.阴挺三.简答题1. 简述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2.金元时期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对妇人生理作出什麽规律性阐述3.简述肾虚可导致经、带、胎、产、乳中大部分疾病的原因;4.带下病常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分型是什么5. 生化汤的药物组成及作用特点是什么6.产后身痛的辨证论治是什么四.病例分析1.某女,14岁,初中学生,2007年5月21日初诊;主诉: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现病史:14岁处潮后,经乱无期,停闭数月后经来不尽;末次月经1月12日至今4月余不能止血,量多少不一,曾有经来如注,继而淋漓不断,经色鲜红,质略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妇诊及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要求:1诊断中医2辨证3病机分析4治法5方药主方名及处方2、宋某,女,40岁,农民,1997年4月就诊;白带量多,伴周身乏力半年;半年多来,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无特殊气味,伴身疲倦怠,周身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时感两足跗肿,面色晄白,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官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略增厚;白带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B型题:二.名词解释1.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2. 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3.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红面赤、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称为绝经前后诸证;4.产妇分娩后,发生与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产后腹痛”;其中以瘀血引起的,又称“儿枕痛”;瘀血引起的产后腹痛称“儿枕痛”;5.妇女子宫下脱,甚则脱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通称为阴挺;西医分别称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三.简答题1.答: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胞宫、胞脉、胞络受损,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常;2.答:“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借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这成为后世医家主张妇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立论根据;3.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藏精,主生殖,人体的形成、生长发育和生殖均须肾精的化生来实现;精血同源,血是女子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即是月经、胎孕、分娩和哺乳的物质基础,生理性带下也是由肾精所化;因此肾虚在妇科疾病中占重要地位,可导致经、带、胎、产、乳中大部分疾病;4.主要病因是“湿”邪包括外湿与内湿,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临床常见的有五种类型:①脾阳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留注下焦,伤及任带二脉;②肾阳虚损,气化失常,精关不固,精液滑脱而下;③热毒蕴结,损伤任带,约固无力;④湿热下注,流注下焦,伤及任带;⑤阴虚挟湿,损及任带,约固无力;5.生化汤的药物组成是:当归、川芎、炮姜、甘草、桃仁;作用特点是:既能生新补虚,又能化恶露去瘀滞,达到行中有补、化中有生、补虚消瘀,故名生化汤6.1血虚证:治则养血益气,活血通络;选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秦艽、鸡血藤;2风寒湿证:治则养血祛风,散寒除湿;选方独活寄生汤;3血瘀证:治则养血活血,通络止痛;选方:身痛逐瘀汤;4肾虚证:治则补肾通络,温经止痛;选方养荣壮骨汤+熟地、秦艽;四.病例分析题解:1.1诊断:崩漏2辨证:肾阴虚3病机分析:肾气未充,天癸未裕;肾阴虚,冲任失守, 虚火动血,子宫藏泻无度,“肾虚阳搏谓之甭”;4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5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川牛膝2.诊断:带下过多脾虚型;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人参白术山药白芍药苍术陈皮黑荆芥柴胡车前子甘草中医妇科学试卷二一选择题A型题:1.右归丸是治法的代表方A 补肾益气 B滋肾益阴 C温肾填精 D 滋肾填精E补肾扶脾2.治甭三法是A 塞流、澄源、复旧B塞流、澄源、求因C止血、求因、固本 D塞流、澄源、止血E健脾、调肝、补肾3.闭经的治疗目的是A有排卵月经 B月经来潮 C月经周期正常D连续三个月有排卵月经 E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均正常4.痛经的主要病机是A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B 气郁不舒,血行失畅C寒邪内犯,与血相搏 D气血虚弱,是于濡养E肾气亏损,精血不足5.与月经产生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肾B肺 C胆 D脾 E胃6.下列哪项不是直接导致冲任损伤的原因A邪毒感染 B郁怒悲伤 C房劳多产D跌扑闪挫 E寒湿之邪7.月经先后不定期的主要发病机理是A寒凝血瘀,冲任不畅 B气虚统摄无权C水亏火旺,热扰冲任 D瘀阻经脉,血行不畅E气血失于调节,血海蓄溢失常8.下列哪项不是月经后期虚寒的主症A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B小腹空痛,心悸失眠C腰酸无力 D小便清长,大便稀溏E脉沉迟或细弱无力9. 崩漏的治疗原则是A塞流与澄源结合B澄源与复旧结合C塞流与复旧结合D固本与澄源结合E急则治标,缓则治本10. 下列哪项不是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主症A 月经持续8、9日,量少,色红,质稠B 小腹疼痛拒按C咽干口燥 D手足心热 E舌红少苔,脉细数11.清热固经汤适合于下列哪型崩漏A虚热 B实热 C肾阴虚 D 血瘀 E脾虚1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妊娠禁药A峻下剂 B破血剂 C逐瘀剂 D和血剂 E有毒剂13.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调血汤的组成药物A当归、川芎、白芍、生地 B元胡、香附 C黄柏D桃仁、红花、莪术、丹皮 E黄连14.“气血失调”是妇科最常见的发病机理,主要理论依据是A 百病皆生于气 B气为血帅,血为气母C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故也D血病必及气 E气病必及血15.下述哪些证候宜用止带方:A.带下稠黏色黄 B.带下清冷C.带下量多,稀薄 D.带下色白,无臭气E.带下量多,色黄,有臭气,或伴外阴瘙痒16.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兼,臭秽难闻,多由下列哪项所致:A.脾虚湿浊下注 B.肾虚精关不固C.湿热流注下焦 D.气虚不固E.湿毒内侵,伤及任带17.女患者,、结婚3年末孕,月经2-3月一行,量少色淡,面色晦黯,腰酸腿软,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选方A 开郁种玉汤B 养精种玉汤C 启官丸D 毓麟珠E 少腹逐瘀汤18.女患者,结婚7年未孕,月经20天一行,量少色红,无血块,形体消瘦,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五心烦热;治疗首选A 启宫丸B 养精种玉汤C 开郁种玉汤D 少腹逐瘀汤E 毓麟珠19.症瘕久病体质较强者,治疗宜:A.破瘀散结B.理气行滞C.先攻后补D.先补后攻E.攻补兼施20. 女患者,小腹部有积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苔薄润,脉沉弦;治宜:活血散结,破瘀消症行气导滞,活血消症理气化痰,破瘀消症清热利湿,破瘀消症以上都不是21.桂枝茯苓丸治疗血瘀症瘕,其中桂枝的作用在于A 温经散寒B 通经活血 C 养血和营D 温经行气通阳E 温阳行水22.引起产后身痛和产后腹痛的共同病因病机是:A血虚 B血寒 C外感 D痰湿23.治疗气虚阴挺下脱的最佳方剂是:A六君子汤 B圣愈汤 C补中益气汤 D四君子汤24.血虚引起的产后恶露不绝可见:A小腹下坠 B小腹绵绵痛 C小腹作胀 D小腹疼痛拒按25.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而致血虚,可以引起以下疾病,其中哪项是错误的:A产后痉症 B产后腹痛 C产后血晕 D产后排尿异常26.产后发热的治疗,应以……为重:A益气养血 B滋阴清热 C调气血,和营卫 D活血化瘀27.阴疮的主要机理有:A热毒寒凝 B肝肾不足 C肝经湿热 D湿热下注B型题:A傅青主B张锡纯C朱丹溪D张景岳E陈自明1.创制寿胎丸治疗滑胎和预防流产的医家是2.提出“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之说的医家是A子晕B子满C子肿D子痫E子嗽3.可用鲤鱼汤辨证施治4.可用真武汤辨证施治A血府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D身痛逐瘀汤E桃红四物汤5.不孕症瘀滞胞宫型首选方剂是6.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型首选方剂是A完带汤B生化汤C龙胆泻肝汤D温胞饮E知柏地黄汤7.阴痒肝经湿热型首选8.脾虚带下病首选二.名词解释1.恶阻2.痛经3.月经后期4. 产后身痛5症瘕三.简答题1.何谓天癸2.简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3.简述妊娠病常见的发病机理;4. 产后恶露不绝的辨证论治是什么5.脾虚带下的治则方药及组成是什么6.简述不孕症的辨证分型及其治疗原则;四.病例分析1.某女,25岁,职员;2005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行经腹痛3年;现病史: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妇检及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要求:1诊断中医2辨证3病机分析4治法5方药主方名及处方2.某女,月经先期,经量少,色红无块,头晕耳鸣,腰酸腿软,五心烦热,舌质偏红,苔少,脉沉细;结婚4年末孕;要求: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候分析、治疗原则、代表方及组成;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B型题:二.名词解释1.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2.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3.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4.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亦称“产后关节痛”、“产后遍身痛”、“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5.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症瘕;症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属血病;瘕着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属气病;三.简答题1.答:天癸,男女皆有;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天癸来源于先天肾气,靠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2.答:1重在治本以调经,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3.答:1阴血虚,2脾肾虚,3冲气上逆,4气滞;4. 本病辨证应以恶露的量、色、质、味—来辩寒热虚实;恶露:量多、色淡、质稀、无臭气为气虚;量多、色红、或紫、质稠而有臭秽者为血热;量多、色暗、有块者为血瘀;治疗遵循:虚者补之,热者清之,瘀者攻之的原则,分别施治;1气虚证:治则益气养血,固摄冲任;选方补中益气汤+阿胶、艾叶等;2血热证:治则养阴清热止血;选方保阴煎+益母草、贯众;3血瘀证:治则活血化瘀止血;选方生化汤+益母草、炒蒲黄;5.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人参白术山药白芍药苍术陈皮黑荆芥柴胡车前子甘草6.肾虚型:·①肾阳虚:补肾暖宫,养血温冲;②肾阴虚:滋肾益精,养肝调冲;肝郁型:疏肝解郁,养血理脾;痰湿型:燥湿化痰,理气调冲;血瘀型:温经化瘀,活血调经;四.病例分析题解:1诊断:痛经2辨证:气血虚弱3病机分析:气血不足,冲任亦虚,经行之后,血海更虚,子宫、冲任失于濡养,故经期小腹隐痛,喜按;气血两虚血海未满而溢,故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脉细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4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5方药:圣愈汤人参黄芪熟地当归川芎白芍2.答案;中医诊断:不孕症肾阴虚型;西医诊断:原发性不孕;证候分析:略治疗原则:滋肾益精,养肝调冲;代表方:养精种玉汤;组成:当归白芍熟地山芋肉。

中医妇科考试重点总结版

中医妇科考试重点总结版

中医对月经产生的机制:①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于成熟的年龄阶段后,脏腑、天葵、气血、经络协同作用于胞宫的胜利作用。

②脏腑与月经:五脏可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六腑可受盛和传化水谷,脏腑互为表里。

五脏之中,肾藏精、肝藏血、脾生血、心主血、气帅血,在月经产生中各司其职。

肾:月经产生以肾为主导。

肾为天葵之源、冲任之本,气血之根,与胞宫相系与脑髓相通,为五脏阴阳之本。

③天kui与月经:天葵是月经产生的动力,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一种阴精,是“肾主生殖”的精微物质。

对妇女来说,天葵使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旺盛充沛。

冲任相资,冲任又得神经充实,聚脏腑一定之血,依时充满而溢于子宫,使月经按期来源,并具有受孕能力。

④气血与月经:妇人以血为本,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能生血,行血,摄血。

气血均来源于脏腑,气血和调,经侯加常。

⑤经络与月经:a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广聚脏腑之血b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阴c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属肾络脑d任督相通,调节一身阴阳脉气的平衡协调e带脉约束诸经,使经脉气血循行保持常度f在天葵的作用洗,冲、任、督、带脉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产生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状态。

⑥胞宫与月经:胞宫是化生月经和受孕育胎的内生殖器。

其生理由身、天葵、气血、冲任调节,并主司子宫藏泻,胞宫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子宫的周期性出血。

月经病的治疗大法及思路:1)辨病之先后,治病求本,先病经者,当先调经;先病病者,当先治病;2)辨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3)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转化和气血盈亏的变化规律。

经期血室正开,宜和气调血,或引血归经,过寒过热大辛大热之品慎,免耗血动血。

经后学海空虚,宜调补,经后勿滥攻。

经前血海充盈,宜予疏导,经前勿滥补。

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规律。

青春期重治肾,生育期重治肝,绝经后重治脾。

掌握虚实补泻规律。

虚补肾扶脾养血,实疏肝理气活血。

病因:气血虚弱、肾气亏虚、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整理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整理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整理1.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如常者2.弄胎:产程正式发动的前一段时间内,可出现间隔与持续时间不恒定、强度不增加的假阵缩3.临产调护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4.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5.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6.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7.产后三病:痉、郁冒、大便难8.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9.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通利小便月经病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1. 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固阴煎2. 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1)肝郁型-逍遥散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1)气虚型-举元煎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1)肾虚型-归肾丸2)血虚型-滋血汤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2)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3)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1)脾虚证-固本止崩汤2)肾虚证-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3)血热证-虚热证: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逐瘀止血汤九、闭经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十一、经行乳房胀痛1)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2)肝肾亏虚-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十二、经行头痛1)肝火证-羚角钩藤汤2)血瘀证-通窍活血汤3)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十三、经行感冒1)风寒-荆穗四物汤2)风热-桑菊饮3)邪入少阳-小柴胡汤十四、经行身痛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血瘀-趁痛散十五、经行泄泻1)脾虚-参苓白术散2)肾虚-健固汤十六、经行浮肿1)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2)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十七、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顺经汤十八、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右归丸3) 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九、经断复来1)脾虚肝郁证-安老汤2)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阿胶、龟甲3)湿热下注-易黄汤+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4)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黄芪、三七带下病一、带下过多1)脾虚证-完带汤2)肾阳虚-内补丸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二、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2)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妊娠病一、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二、妊娠腹痛1)血虚-当归芍药散2)气滞-逍遥散3)虚寒-胶艾汤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三、异位妊娠:手术为主四、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而无腰酸腹痛下坠者,痛者为胎动不安)1)肾虚-寿胎丸2)血热-保阴煎3)气血虚弱-胎元饮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五、滑胎(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1)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2)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3)肾精亏损-育阴汤4)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5)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六、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1)脾虚-白术散2)肾虚-真武汤3)气滞-天仙藤散七、子淋(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漓涩痛等症)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产后病一、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清魂散或独参汤2)血瘀气逆-夺命散二、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4)血瘀-生化汤三、产后腹痛1)血虚-肠宁汤2)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四、产后身痛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独活寄生汤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4) 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五、产后恶露不绝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2)血热-保阴煎3)血瘀-生化汤六、缺乳1)气血虚弱-通乳散2)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3)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妇科杂病一、癥瘕1)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2)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3)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4)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二、盆腔炎急性盆腔炎1)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2)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慢性盆腔炎1)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2)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3)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4)气虚血瘀-理冲汤三、不孕症1)肾虚:肾气虚证-毓麟珠肾阳虚证-温胞饮或右归丸肾阴虚证-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3)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四、阴痒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五、阴疮1)热毒-龙胆泻肝汤2)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六、子宫脱垂1)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2)肾虚-大补元煎+黄芪妇科方剂:清经熟地地骨皮、丹芍蒿柏与茯苓。

中医妇科学重点(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妇科学重点(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妇科学考试复习要点1.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女性的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特点,研究妇科疾病疹疗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妇科发展的十个历史时期:①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②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妇科学奠基时期:《内经》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③秦、汉时期—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张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设妇科专篇,奠定妇科治疗学基础,有经带胎产杂病分类与辨证论治,并开创了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华佗实施针刺与药物堕胎;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女医”:义姁,淳于衍(汉)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脉学与胚胎学发展:晋《脉经》首见“月经”之名和特殊月经,记载妊娠脉、临产脉;妊娠各期保健要点-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晚婚优育-南齐《褚氏遗书》⑤隋唐五代时期—趋向专科化:唐·咎殷著《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产科专著。

⑥两宋时期—独立分科,产科迅速发展: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专著,内容全面、系统,是妇产科史上的划时代著作,总结了南宋以前40多种医籍,附以家传验方和自己经验而成。

标志着中医妇科学已经形成。

产科专著众多,记载对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

⑦辽夏金元时期—各家学说蜂起: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张子。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形象地描绘了妊娠子宫的形态。

⑧明代—肾主生殖理论深化:万全提出女子不孕有因先天生理缺陷所致者,即螺、纹、鼓、角、脉,称为“五不女”⑨清代、民国时期—中西汇通:清代:妇产科专著:萧赓六《女科经纶》;教科书-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3.妇科常用的治疗大法:((注意固护精血)4.治则:调理脏腑,调理气血,调理奇经,周期疗法。

5.常用治法和方药:1.滋肾补肾:1)滋养肾阴——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调肝汤、一贯煎2)温补肾阳——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温肾健脾——真武汤、健固汤、内补丸3)补益肾气——寿胎丸、归肾丸、补肾固冲丸肾阴阳并补——龟鹿二仙膏、二仙汤补益气血法包括:补气固摄;养血益精。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要求熟记方剂:
1、两地汤方用干地,胶芍玄参地骨皮;月经先期因虚热,清经凉血复滋阴。

完带汤方重健脾,双术参淮草陈皮;柴芍车前黑荆芥,脾虚湿困带下宜。

2、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
解读活血连翘甘,升散退热柴胡根;红花归地桃仁芍,枳壳散结邪瘀分。

3、苍术导痰丸:苍术导痰丸茯苓,陈夏甘枳药南星;生姜苍术和香附,痰湿经少或闭经。

4、膈下逐淤行气滞,台乌香附延胡枳;甘草丹皮芎归芍,逐瘀桃红配灵脂。

10、少腹逐瘀小茴香,芎归桂花与干姜;延胡灵脂蒲黄没,祛寒化瘀效力强。

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个人整理版

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个人整理版

第一章绪言*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1.胞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内生殖器的功能。

形态:未孕的状态下呈前后略扁的倒梨形,壁厚而中空。

功能:排出月经,分泌带液;孕育胎儿,发动分娩,娩出胎儿及附属物。

2.子宫: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子宫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

功能:主行月经,分泌带下,种子育胎,发动分娩,排出恶露。

3.胞宫为什么是奇恒之府?奇恒是异常的意思。

胞宫所以被称为奇恒之府,说明它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脏腑。

因其形态中空似腑,功能藏精似脏,亦藏亦泻,藏泻有时,故说它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它行经、蓄经、育胎、分娩,藏泻分明,各依其时,充分表现了胞宫功能的特殊性。

故为奇恒之府。

4.内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内藏部分,包括阴道,胞宫等。

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外露部分,包括毛际,阴户,玉门。

5.玉门,古称延孔,即阴道口。

6.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青春期开始的标志:月经来潮)7.女性的生理特点包括:月经带下妊娠产褥哺乳8.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三要素:月经周期21-35天,平均28天经期3-7天,多数为3~5天经量30-50ml临床记录1 —0 — 2 —0足早流存9.绝经:女性生命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经一年以上,称绝经。

一般年龄发生在45-55岁。

10.尚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并月;三个月一潮着,称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着,称避年;还有终生不潮而能受孕着,称暗经;受孕初期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激经。

11.【简答】月经产生的机理:肾气盛,天葵至,任通冲盛,督带调约,协调作用于胞宫,使子宫气血满盈,应时而下。

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成熟后,脏腑、天葵、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

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

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分值50分掌握这些重点可以拿到90%以上分值第一单元生理特点女性的生理特点:经、孕、产、乳病理特点: 经、带、胎、产、杂病现存最早的产科专书《经效产宝》宋代最早的产科文献为《胎产书》我国第一部妇科专著《妇人良方大全》宋陈自明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三个月一潮者,称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还有终年不来月经却能受孕者,称为“暗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每年夏天不来月经称为“歇夏”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的年龄阶段,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天癸主宰月经的潮与止月经有四个不同时期的生理节律: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

经间期:周期第14-15天,也称氤氲之时,或称“的候”、“真机”时期,西医称排卵期带下的产生是脏腑、津液、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推算预产期: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释重感:妊娠末期胎头入盆后,孕妇骤然释重,呼吸变得轻松,但可能感到行走不便和尿频。

弄胎: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

见红:接近分娩或分娩已发动时,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和黏液。

阵痛:从有规律的宫缩开始至产门开全的腹部阵发性腹痛,称为阵痛,开始时阵痛间隔约15分钟,逐渐缩短为5-6分钟,最后2-3分钟,这一现象称开口期,分娩正式发动。

恶露:是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先是暗红色的血性恶露,也称红恶露,约持续3-4天干净;后渐变淡红,量由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约7-10天干净;继后渐为不含血色的白恶露,约2-3周干净。

哺乳时间一般以8个月为宜。

第二单元病因病机病机: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胞宫受损与肾、肝、脾三脏有关。

第三单元月经病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1、周朝《列女传》首见“胎教”的记载。

2、内经记载了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骨—虑茹丸。

3、五不女:螺、纹、鼓、角、脉。

是对妇女生理缺陷的论述。

4、亟斋居士著达生篇,论述了临产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

5、阴道:又称产道,意指胎儿分娩时所经之道路。

6、阴道的功能:阴道是防御外邪入侵的关口,是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是阴阳交合的器官,又是娩出婴儿,排出恶露的通道,阴道可反映妇女脏腑、精气津液的盛衰。

7、胞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的功能。

8、子宫: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

9、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10、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闭1年以上,称为绝经。

年龄一般为45~55岁。

11、特殊月经: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为激经,又叫盛胎或垢胎。

12、月经的产生机制: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月经机制。

1、肾气盛是起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的2、天癸至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3、任通冲盛任脉通,太冲脉盛,是月经产生机制的又一重要环节,也是中心环节4、血溢胞宫,月经来潮5、月经产生机制有关的因素:督脉调节,带脉约束;气血是化生月经的物质基础;脏腑为气血之源。

13、天癸: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天癸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

天癸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冲任、胞宫的作用方面。

“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竭,则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和孕育胎儿的重要物质,即在天癸“至”与“竭”的生命过程中,天癸始终存在,并对冲任、胞宫起作用。

中医妇科学重点

中医妇科学重点

中医妇科学重点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2.血热型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5)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6)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2)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3)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4、月颠末多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5、月颠末少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2)贫血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六、经期延长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2)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3)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2)脾性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3)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8、痛经1)肾气吃亏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2)气贫血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断痛-黄芪建中汤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九、闭经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2)气血不足: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10、崩漏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十一、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十二、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十三、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带下病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妊娠病1、怀胎恶阻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二、胎漏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三、胎动不安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四、滑胎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5、子肿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六、XXX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清心汤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七、难产1)气贫血弱:大补气血-XXX难产方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产后病1、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二、产后腹痛1)贫血:补血益气-肠宁汤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三、恶露不绝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四、产后发热。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完美打印版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完美打印版

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经者,常也,有常规也。

阴阳交姌,胎孕乃凝。

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岐,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以女函男有二:一则遇男为妻,遇女为夫;一则可妻而不可夫。

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内经)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

督脉者……此生病……其女子不孕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

阴虚阳搏谓之崩。

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

淋沥不断名为漏,忽然大下谓之崩。

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妊娠五六月间,腹大异常,胸膈胀满,小水不通,遍身浮肿,名曰子满。

头面遍身浮肿,小水短少者,属水气为病,故名曰子肿。

自膝至足肿,小水长者,属湿气为病,故名曰子气。

遍身俱肿,腹胀而喘,在6-7个月时者,名曰子满。

但两脚肿而肤厚者,属湿,名曰皱脚;皮薄者属水,名曰脆脚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德阳升而泉源不竭。

胞宫:是女性特有内生殖器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内生殖器的功能阴道:是防御外邪入侵的关口,是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是阴阳交合的器官,又是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路径,故亦称产道。

阴户:又称四边,最早见于《校注妇人良方求嗣门》。

四边,即前起阴蒂,后至阴唇系带,左右大、小阴唇之间,阴道口外的前后左右,故称之为四边。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女性解剖生理胞宫(子宫/女子胞/胞脏/子脏/子处)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概称,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位置: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带脉以下,前邻膀胱,后为直肠。

形态:形如合钵,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功能:⑴主行月经,分泌带液;⑵孕育胎儿,发动分娩,娩出胎儿及附属物。

特点:定期藏泻,具有周期性、节律性。

胞脉功能:把脏腑阴血下注于子宫,以维持胞宫的生理功能,即行月经和主胞胎。

胞络功能:具有维系子宫位置的功能。

阴道(产道/子肠)首见《诸病源候论》位置: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

与西医解剖学一致。

功能:⑴抵御外邪“自洁”作用;⑵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⑶阴阳交媾的器官;⑷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阴户(四边/产户):女性外阴。

功能:保护生殖脏器,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关口。

玉门:阴道口及处女膜。

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

功能: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合阴阳的出入口;娩出胎儿的关口。

女性生理特点:经带胎产乳。

产生机理: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

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天癸生理作用:使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旺盛畅通;使冲脉广聚脏腑之血下注于胞宫;从而使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开始有节律地定期藏泻。

月经生理定义: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

月经生理现象:初潮:14岁(11-16岁);周期:28-30天(±1周);经期:3-7天;经量:50-80 ml;经色:暗红;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绝经:49.5岁(45-55岁)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特殊月经现象: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月经产生机制: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而产生的生理现象。

中医妇科考试重点

中医妇科考试重点

胞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的功能。

天癸:女男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点程度的时候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见红:接近分娩发动或分娩已发动时,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和黏液。

如果血流两多则应考虑异常。

阵痛:从有规律的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的腹部阵发性疼痛。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约6-8周,此期称为,产褥期。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1.重在治本以调经。

2.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

辨证要点;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的口感结合全身情况,舌脉综合分析辩其虚实。

口淡呕吐留涎者多为脾胃虚弱。

口中淡腻,呕吐痰涎者,多为脾虚痰湿。

口苦呕吐酸水者,多为肝胃不和。

干呕或呕吐血性物者多为气阴两虚。

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经期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月经过少”,亦称“经水涩少,经量过少”。

妊娠腹痛: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

又叫胞阻。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治崩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是治疗崩漏的紧急施。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辩证求因,审因论治,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复旧:即固本善后,血止后调理月经周期为治本之法月经产生的机理: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成熟后,脏腑,天葵,气血,经络协作用于胞宫的现象。

肾为主导,天癸为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与动力,通过冲任聚集脏腑之音血,使血海满盈,并下达于子宫,子宫藏泄有期,则月经按时来潮。

金匮产后三病:大便难,痉病,郁冒. 产后痉病:产褥期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僵直,甚至口闭不开,角弓反张者产后发热: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

1.感染邪毒症—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高热用人参白虎汤。

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橞四物汤。

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考试资料(题库版)

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考试资料(题库版)

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考试资料(题库版)1、单选以上各项,适用于阴道纳药法治疗的妇科病证是()A.子宫肌瘤B.痛经C.阴道炎D.妊娠腹痛E.不孕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1.中药贴敷法适用于用于外阴血肿、溃疡、脓(江南博哥)肿切开,也可用于乳痈或回乳,还应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妇产科术后腹痛、不孕症、癥瘕等疾病。

2.常用于带下病、阴痒、阴道炎、宫颈糜烂或肥大、宫颈原位癌、子宫脱垂等疾病。

2、单选以清热固经汤为代表方的治法是()A.疏通冲任B.清热凉血C.滋阴清热D.凉血固冲E.清泄冲任正确答案:E3、问答题何谓胎元?正确答案: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个方面的含义。

《简明中医辞典》解释为“胎儿在母体内所受的精气”。

胎气、胎儿、胎盘任何一方有问题,均可发生胎漏、胎动不安。

4、单选?女患者,26岁。

于1月前自然分娩一女婴,阴道一直有出血,淋漓不爽,量不多,色紫暗,有血块,伴小腹痛,拒按,舌紫暗,脉弦涩。

其治法是()A.清热凉血止血B.理气止血C.补气摄血D.化瘀止血E.滋阳清热止血正确答案:D5、单选下列关于预产期的日期计算,正确的是()A.末次性生活算起B.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C.末次月经前15天算起D.末次月经第14天算起E.受孕前月排卵期算起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此题考的是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预产期的计算,现代的推算公式是: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

6、单选健脾除湿法的代表方剂是()A.完带汤B.安冲汤C.举元煎D.玉女煎E.八珍汤正确答案:A7、单选女患者,17岁。

13岁初潮,自14岁起,因平时喜冷饮,出现行经腹痛,经期第一天腹痛难忍,阵发性绞痛,得热则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黯黑,有血块,伴四肢厥冷,舌暗,苔白,脉沉紧。

其治法是()A.温经暖富止痛B.理气化瘀止痛C.温经化瘀止痛D.益气养血止痛E.益肾养肝止痛正确答案:C8、单选确诊宫颈癌的首选检查手段是()A.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B.阴道镜检查C.双合诊和阴道窥器检查D.B型超声检查E.宫颈活组织检查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宫颈活组织检查适应证有:宫颈溃疡或有赘生物需明确诊断者;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分级Ⅲ级以上者;有宫颈接触性出血或可疑宫颈癌者;宫颈特异性炎症。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1.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

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2.带下:广义,泛指带脉以下之疾,狭义,指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3.试胎:妊娠89月,腹中痛,痛病如产者。

弄胎:妊娠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

试产:一月前或半月前忽然腹痛如欲产而不产者。

4.月经先期: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者,也称经水先期,经早,月经前期。

月经后期: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者。

5.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月经衍期。

):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或错后7天以上者,先后不定。

也叫经乱,月经衍期。

5.月经过多:每次经行血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者。

6.月经过少:月经周期规律,血量明显减少或时间缩短至1-2天,血量也少甚至点滴即止。

7.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持续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

8.闭经:原发性是指女子年龄超过16岁,无月经来潮。

继发性闭紧是指月经周期建立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之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者。

9.崩漏: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尽者。

其突然大量出血叫崩中,日久淋漓不断叫漏下。

10.痛经: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11.经行吐衄: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和衄血者,并伴随月经周期作止。

12.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目浮肢肿、皮肤蚁走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

13.经断复来:绝经后又出现阴道出血。

14.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15.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至食入即吐。

16.妊娠腹痛:妊娠期间小腹疼痛,反复发作。

又称胞阻。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

17.胎漏: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者。

18.症瘕:妇女下腹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出血者。

中医妇科(学习重点精华版)

中医妇科(学习重点精华版)

(1)(2)(3)(4)崩漏(1)血瘀:虚热:滋阴养血、清热调经。

湿热:清热祛湿、化瘀止血。

气虚:补气健脾、止血调经。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1)(2)(3)(4)(5)痛经(1)(2)(3)(4)(5)(6)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气滞血瘀:寒湿凝滞:阳虚内寒:湿热瘀阻: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血汤。

成药:痛经丸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止痛。

圣愈汤。

成药:八珍丸肝肾虚损:益肾养肝、缓急止痛。

调肝汤/益肾调经汤。

成药:乌鸡白凤丸妇科月经先期、月经过多(1)气虚:益气同冲、摄血调经。

(先期)补屮益气汤/(月经过多)举元煎。

成药:补屮益气丸、归脾丸(2)血热:①阳盛血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先期)清经散/(过多)保阴煎。

成药:崩漏丸%1肝郁血热: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丹梔逍遥散。

成药:逍遥丸%1阴虚内热(先期):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两地汤。

成药: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3)血瘀证(月经过多):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失笑散。

成药:益母草膏、调经活血片月经后期、月经过少(1)血寒(后期):①虚寒: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②实寒:温经散寒调经。

温经汤。

成药:右归丸、艾附暖宫丸(2)血虚:养血益气调经。

(月经后期)大补元煎/(月经过少)滋血汤。

成跖:八珍丸、当归丸(3)肾虚:补肾填精、温肾助阳、养血调经。

(月经过少)归肾丸/(月经后期)温胞饮(4)气滞: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

成药:逍遥丸(5)血瘀(月经过少):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桃仁四物汤。

成药:调经活血片(6)痰湿: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二陈加苇归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逍遥散。

成药:逍遥丸、七制香附丸(2)肾虚: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

成药:乌鸡口风丸经期延长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成药:益母草膏、调经活血两地汤+二至丸。

归脾汤。

成药:知柏地黄丸归脾汤。

成药:归脾丸血热:①实热:清热养阴、凉血止血。

清热固经汤。

成药:固经丸②虚热:养阴清热、止血调经。

中医妇科学重点

中医妇科学重点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言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明清民国时期: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1、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血室。

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3、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故又称产道、子肠。

4、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

5、《诸病源候论》“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6、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

中医妇科复习重点

中医妇科复习重点

妇科复习重点第二章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内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内藏部分,包括阴道和胞宫。

阴道之名最早见于《诸病源侯论》,胞宫最早见于北宋朱肱撰的《活人书卷十九》。

子宫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紫石英》。

内经称子宫为“女子胞”、“子处”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外漏部分,包括毛际、阴户、玉门。

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1、“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2、月经生理表现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月经周期:月经有月节律的周期性,出血的第一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1—35天,平均28天。

经期:月经持续时间;正常经期为3—7天月经的量、色、质:30—50ML为适中,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

月经期表现:胸乳略胀,小腹坠胀,腰微酸,情绪易波动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闭一年以上,称为绝经。

年龄在45—55岁。

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居经(季经):三个月来潮一次避年:一年一行者暗经:终生不潮却能受孕者激经(盛胎、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3、月经产生的机理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成熟后,脏腑、天葵、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1)脏腑与月经肾: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以肾为主导。

肾藏精,主生殖。

肾为天癸之源。

天癸与月经相始终。

肾为冲任之本。

肾为气血之根。

肾与胞宫相系(通过胞脉、胞络和冲任督脉),胞宫司月经。

肾与脑髓相通,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具体请看书去)肝:肝主藏血,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肝血下注冲任,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调节。

中医妇科学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的试题及答案试题一:简答题1. 中医妇科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中医妇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女性生理、病理以及女性相关的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妇科炎症等。

同时,也研究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特点以及对应的保健方法。

2.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

中医妇科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等。

其中,临床观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大量患者的病例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探寻疾病的规律性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获得真实临床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3.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简要说明其中的一个理论。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气血理论、经络理论、脏腑理论等。

其中,经络理论是其中之一。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经络系统,经络贯穿全身,类似于血管和神经系统,不同经络与特定的脏腑器官相连。

在妇科领域,通过调节和平衡经络的运行,可以达到治疗相关妇科疾病的目的。

试题二:论述题请写一篇关于中医妇科学的论述,包括以下内容:1. 中医妇科学的历史渊源和研究意义。

2.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中医妇科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正文开始)中医妇科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和《难经》等。

这些经典中关于女性生理和疾病的论述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究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女性的健康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气血理论、经络理论、脏腑理论等。

其中,气血理论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与气血的调节密切相关,血液的循环与气血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女性的健康状况。

经络理论认为女性的疾病常常与经络的运行失调有关,通过调节经络,可以达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脏腑理论则强调女性各个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文献研究、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等。

中医妇科期末重点整理

中医妇科期末重点整理

妇科上课重点整理P9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后二者合称为子宫附件。

P11子宫韧带包括阔韧带、圆韧带、主韧带、宫底韧带。

P21胞宫的功能是主月经、孕育胎儿。

P26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大题)P31几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包括并月、居经、避年、暗经、激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P32天癸:男女皆有,是促进、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一种阴精。

(名解)一源三岐指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宫。

P34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P35胎盘的功能包括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

P38推算预产期:末次月经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农历日数加14),所得日期即为预产期,如末次月经第一日是公历2010年11月21日,则预产期为2011年8月28日。

P40 骨盆三大平面的最小径线:1、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9cm;2、坐骨棘间径(中骨盆横径):10cm;3、真结合径(入口前后径):11cm。

P43分娩:妊娠满28周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名解)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期间分娩。

(名解)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期间分娩。

(名解)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

(名解)决定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如果只有3个空则填前3个)子宫收缩力(正常宫缩)的特点包括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P48产程分期:(可能大题)第一产程:即宫颈扩张期。

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全。

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个小时。

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个小时,不应超过2个小时;经产妇经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个小时者。

第三产程:即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

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2.带下:广义,泛指带脉以下之疾,狭义,指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3.试胎:妊娠89月,腹中痛,痛病如产者。

弄胎:妊娠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

试产:一月前或半月前忽然腹痛如欲产而不产者。

4.月经先期: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者,也称经水先期,经早,月经前期。

月经后期: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者。

5.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月经衍期。

):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或错后7天以上者,先后不定。

也叫经乱,月经衍期。

5.月经过多:每次经行血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者。

6.月经过少:月经周期规律,血量明显减少或时间缩短至1-2天,血量也少甚至点滴即止。

7.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持续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

8.闭经:原发性是指女子年龄超过16岁,无月经来潮。

继发性闭紧是指月经周期建立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之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者。

9.崩漏: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尽者。

其突然大量出血叫崩中,日久淋漓不断叫漏下。

10.痛经: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11.经行吐衄: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和衄血者,并伴随月经周期作止。

12.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目浮肢肿、皮肤蚁走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

13.经断复来:绝经后又出现阴道出血。

14.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15.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至食入即吐。

16.妊娠腹痛:妊娠期间小腹疼痛,反复发作。

又称胞阻。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

17.胎漏: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者。

18.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出血者。

癥者,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者,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2.特殊的月经现象: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为激经,又叫盛胎或垢胎。

3.治崩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是治疗崩漏的紧急措施。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辩证求因,审因论治,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复旧:即固本善后,血止后调理月经周期为治本之法2.气虚: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

1.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长生。

是肾-天癸-冲任-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肾主藏经,为藏经之脏。

肾在月经产生过程之中起着主导作用。

天癸者,癸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

天癸是月经产生的动力。

在天癸的作用下,冲脉广聚脏腑之气血,任脉所司之精、血趋于旺盛,并下注于子宫,使月经来潮。

脏腑之中,肝、脾、心、肺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子宫逐渐发育,使月经开始来潮,又在肝肾的调节下形成定期藏泄的规律使月经一月一潮,依期而至。

综上所述,肾为主导,天癸为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与动力,通过冲任聚集脏腑之音血,使血海满盈,并下达于子宫,子宫藏泄有期,则月经按时来潮。

4.为什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以治肾虚为本?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将断而至绝经,生殖能力降低甚至消失,此是妇女正常生理衰退变化,但由于个体差异,肾衰天癸竭的过程加剧或加深,与其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如外界刺激等影响,使阴阳失却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出现一系列肾气渐衰的证侯。

本病以肾虚为主,可因偏于阴虚或阳虚或阴阳两虚而出现不同证侯,并可累积心、肝、脾。

7. 产后病三审:先审小腹痛或不痛,以辩有无恶露阻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行不行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5.妊娠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妊娠病的病因有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外感六淫或情志内伤,以及劳役过度,房事不节,跌仆闪挫等。

其发病机理有三:一是孕后阴血下注养胎,易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的生理状态。

二是胎儿逐渐长大,胎体上升,影响气机的升降,形成气滞、气逆、痰郁的病理变化。

三是素体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胎失所养或因先天肾气不足、胞失所系,以至胎元不固。

6.妊娠肿胀的孕期检查:双下肢对称性水肿,临床上以“+”表示其严重程度。

踝部及小腿有明显凹陷性水肿,经休息后不消退者,以“+”表示;水肿延至大腿,以“++”表示;“+++”指水肿延及至外阴和腹部;“++++”指全身性水肿或伴腹水者。

8.子宫脱垂程度的诊断:I度: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重型为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未超出该缘,检查时在阴道口可见到宫颈。

II度:轻型为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为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III度:宫颈及全部脱出至阴道口。

9.带下产生的机理:带下为津液之一种,由肾精所化生,是肾精下润之液。

肾精充盛之后,在肾气和天癸的推动下,由任脉所司,达于胞中,经督脉的温化,带脉的约束,适量溢于阴道和阴户,以润泽阴窍,并有助于阴阳和合,两精相搏。

1.虚热: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阿胶麦冬10.妊娠痫证与妊娠痉证症状的鉴别:痫证症状:水肿、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为先兆子痫的表现,若出现抽搐或伴昏迷则为子痫;痉证症状:新产后或产褥期,产妇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角弓反张,面呈苦笑。

或产后四肢抽搐。

1.子宫的功能: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

2.胞脉功能:受心所主并将阴血下注子宫,以维持子宫正常生理功能。

3.妊娠脉象:六脉平和滑利,按之不绝,尺脉尤甚。

4.月经病治疗原则:治本调经。

5.痛经病机:不通则痛,不荣而痛。

病位:冲任,子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经行腹痛治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6.带下病机理: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湿邪是本病的主因涉及脾肾肝三脏。

治则以健顾任带为主。

7.妊娠病治则:治病与安胎并举。

8.妇人三病:病痉,郁冒,大便难。

9.产后病病因病机: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

10.三审:先审小腹痛或不痛,以辩有无恶露阻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行不行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11.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

12.三冲:冲心,冲肺,冲胃。

13.缺乳的病机:气血化源不足和肝气郁结,乳汁壅阻不行所致。

14.寿胎丸:固肾安胎、佐以益气。

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2.胎漏、胎动不安:治疗以安胎为主。

(1).肾虚: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黯质清稀,或小腹下坠、隐痛、腰痛、膝软、头晕耳鸣,神疲纳差,夜尿频繁,或曾屡次坠胎,眼诓黯黑或有面部黯斑,舌淡或淡黯,苔白,脉沉细滑或尺脉弱。

治法:固肾安胎,佐以益气。

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2).气血虚弱: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空坠、隐痛腰痛、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纳差,肢软乏力,大便不实,舌淡胖,苔白,脉细滑。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胎元饮:人参,当归、杜仲、白芍、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3.带下病:治疗以健固任带主要原则。

(1).脾虚湿困:主症: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若唾,无臭,面色愰白或萎黄,神疲乏力,纳少,腹胀便溏,肢肿。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

(2).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或成脓性,质粘稠,有臭秽或带下色白,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便黄短,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腹作痛。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2.肝郁血热: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炙甘草煨姜薄荷15.缺乳气血亏虚用通乳丹;肝郁气滞用下乳涌泉散。

16.产后身痛:此病多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则以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17.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

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1.不孕症: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

(1).肾阳虚:主症:婚久不孕,月经衍后,量少色淡或闭经。

面色晦暗,腰膝冷痛,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

治法:补肾暖宫,养血温中。

方药:温中汤去附子加熟地。

紫石英、补骨脂、肉桂、核桃仁、鹿角胶、乌附子、当归、山药、小茴香(2).肾阴虚:婚久不孕,月经提前,经量少,色红无血块或月经尙正常,但形体消瘦,腰腿痠软,头昏眼花,耳聋耳鸣。

治法:滋肾益精,养肝调冲。

方药: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链子等。

熟地、山茱萸、当归、白芍。

(3).肝郁:主症:多年不孕,经期先后不定,经行不畅,量少色暗,经来小腹疼痛,经前乳房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理脾。

方药:开郁种玉汤加柴胡:香附、当归、白芍、丹皮、白术、茯苓、花粉。

(3).痰湿:主症:婚后久不受孕,形体肥胖,经行延后,甚或闭经,带下量多,质粘稠,面色晄白,头晕心悸,胸闷泛恶。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调冲。

方药:启宫丸加石菖蒲。

制半夏、苍术、香附、神曲、茯苓、陈皮、川芎。

4.崩漏:(1).血热: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口渴烦热或有发热,小便黄或大便干结。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阿胶、生藕节、陈棕炭、炙龟板、牡蛎粉、甘草。

(2).脾虚: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愰白或饮食不佳。

治法:补气健脾,摄血固冲。

方药: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黒姜。

5闭经:主要病机是冲任气血失调,分为虚实两端,虚者由冲任亏败源断其流,实者由邪气阻隔冲任,经血不通。

治则: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泄而通之。

(1).肝肾虚损: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涩。

治宜补益肝肾,养血通经,方用归肾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茯苓当归杜仲菟丝子(2).气血亏虚: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行延迟,经血量少,色淡,渐至闭经不行,面色萎黄,神疲肢倦,食欲不振,心悸气短,毛发不泽或早白。

治法:补中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白芍、当归、陈皮、黄芪、桂心、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五味子、茯苓、远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