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清二 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2章.docx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2章.docx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姓名 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一、知识小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___________ _______2、 ____________3、___________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_______2、.3、。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

2、。

3、。

直角△的性质:1、在直角△中,两个锐角。

2、直角△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3、勾股定理:直角△平方和等于的平方。

关系式:。

证明的基本图形4、在直角△中,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5、在直角△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度。

直角△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直角△。

2、有两个角的三角形是直角△。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较短两边的等于最长边的,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4、如果一个三角形中,较长边的等于这条边的,则这个三角形为Rt△,其中较长边所对的角是。

C基本图形:尽可能多的结论:相等角互余角:三角形形状:结论:几个重要性质:角平分线性质: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_____上。

中垂线性质:1、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断点的距离相等。

CA D BB 45°DA D BA C2、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 _________上。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除了SAS、 ASA 、 AAS 、SSS 还有 HL (斜边、直角边)(1)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比为___________(2)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比为__________(3)边长为 a 的等边三角形的高为,面积为 _____________(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a、 b 是直角边, c 是斜边) _____________二、例题精讲例1( 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顶角为。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2.2___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2.2___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复习旧知 1 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x2-4=0。

2 若将方程先移项,得:x2=4。你能直接得到该 方程的解吗?其解是什么?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讲解新课 1.了解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将方程:x2-4=0,先移项,得:x2=4。 因此,x=± 2即,x1=2,x2=-2。 这种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开平方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例2 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 x2+6x=1 (2) x2=6+5x

配方的步骤:
若-4c+b2≥0,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或开平方法解出方程的根。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小结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公式成立的条件) 2.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的概念: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左边配成 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为一个非负数,然后用 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 做配方法。
(1)x2+8x+ 16 =(x+ 4 )2 (2)x2-12x+ 36 =(x-6 )2 (3)x2 +
25 5 5x+ =(x + 4 2

2. 初步掌握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144=0; 2)x2-3=0; 3)x2+16=0; 4)x2=0。
例1 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 3x2-48=0 (2) (2x-3)2=7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合作学习 1) 想一想:你能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x2-10x=16吗? 2) 你能将方程转化x2-10x=-16为(x+a)2=b的形式 吗? 3) 请与同伴尝试解这个方程。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注意点+经典例题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注意点+经典例题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1图形の轴对称[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の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の对称轴.2.有の轴对称图形の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3.折叠后重合の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の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图形轴对称の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の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の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の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の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の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の区别][线段の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の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の直线,叫做这条线段の垂直平分线.(2)线段の垂直平分线上の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の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の点在这条线段の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の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の所有点の集合.2.2 等腰三角形+2.3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4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1. 有两条边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の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の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の夹角叫做底角.[等腰三角形の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の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の顶角平分线、底边上の中线、底边上の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特别の:(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の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对应相等.[等腰三角形の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の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特别の:(1)有一边上の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互相重合の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有两边上の角平分线对应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有两边上の中线对应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有两边上の高线对应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の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の性质]★等边三角形の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の判定方法]★(1)三条边都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の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5 逆命题和逆定理[逆命题和逆定理]命题: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の判断の句子叫做命题。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复习课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复习课

DCBA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助学稿主编人:华王林 主审人:张金飞班级 学号 姓名§第二章复习课(1)一、复习目标1. 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是 图形,顶角 是它的对称轴.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和 互相重合.4.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等于 度.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 ,记作 .两条直角边 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 .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3)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 的平方和等于 的平方,如果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两条直角边和斜边,那么关系式: . (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为30,则它所 .反之,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则这条直角边 . 7.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个角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 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 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9.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 上. 二、课前预习1.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 1.5,2,3B. 7,24,25C. 6,8,10D. 9,12,15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则它的底角的度数为 .3.已知在Rt △ABC 和Rt △DEF 中,∠C=∠F=Rt ∠,AB=DE,请你补充一个条件: 使Rt △ABC ≌Rt △DEF.(写出所有的情形) 4.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其边上的高为 ㎝.5.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中,AB=AC,AD 平分∠BAC,问三角形DBC 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 由.EDCA OD CBADC B AO DCBA三、课内导学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上一点,则∠ABE 与∠ACE 的大 小关系是什么?试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AC=BD,∠A=∠B=90° ,试说明AD=BC.3.一架长25dm 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离墙底端7dm ,如果梯子的顶端 沿墙下滑4dm ,那么梯足将滑动多少dm ?四、当堂训练1.如图,在△ABC 中,∠A=360,AB=AC=8,已知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E ⊥AB 于D,则∠C= ,AD= .2.如图,已知∠OAB=∠OBC=∠OCB=900,AB=BC=CD=1,OA=2,则OD= .3.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长与斜边长分别为8㎝和10㎝,则斜边上 的高等于 ㎝.4.如图,在△ABC 中,∠C=290,D 为AC 上一点,且AB=AD,DB=DC,求∠A 的度数.BCEDBAFEDCBA5.如图,点D,E 在三角形ABC 的边BC 上,若AD=AE,BD=CE,则AB=AC,请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AB=AC,∠B=∠C,则BD=CD.请说明理由.7.如图,点A,E,F,D 在同一直线上,且AE=DF,BF ⊥AD,CE ⊥AD,垂足分别为F,E,且BF=CE,判断AB 是否平行于DC,请说明理由.五、学后反思1.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你还有疑难吗?2.解决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可总结? 六、课后作业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0,则底角为 度. 2.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则斜边为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其中一条边为3,则另两条边分别为 .4.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为 .5.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和高线分别为6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6.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两个内角分别是200,800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B.两个内角分别是1200,350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D.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0.7.下列图形:(1)线段,(2)角,(3)圆,(4)等腰三角形,(5)等边三角形,(6)直角三角形,其中 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5个B.4个C.3个D.2个8.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40,则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为( )A.480B.420C.520D.580DCBAF EDCBA 9.在三角形ABC 中,∠A:∠B:∠C=1:2:3,则AB:BC 的值为( )10.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B=AC,∠C=300,AB ⊥求BC 的长.11.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BE ⊥AC,CD ⊥AB,CD 交BE 于点F,且CF=AB,则有CE=BE.请说明理 由.12.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 它落在斜边AB 上,点C 与点E 重合,求CD 的长.EADBC。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2章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2章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第2章单元检测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案属于对称图形的是( A )A. B. C. D.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正确的是( C )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D.直角都相等3.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B )A.3,4,6 B.15,20,25 C.5,12,15 D.10,16,254.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是3和6,则它的周长是( B )A.12 B.15 C.12或15 D.15或185.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40°,则它的顶角为( C )A.40° B.100° C.40°或100° D.无法确定6.如图,在Rt△ABC中,∠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若BC=4 cm,BD=5 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C )A.5 cm B.4 cm C.3 cm D.2 cm,第6题图) ,第7题图),第8题图)7.如图,∠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 C )A.6 B.12 C.32 D.648.如图①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B=13 cm,BC=5 cm,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折痕为BD(如图②),则DC的长为( A )A.103cm B.83cm C.52cm D. 5 cm9.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1个小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图案如图所示,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9,小正方形的面积为9,若用x,y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y),请观察图案,指出以下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D )A.x2+y2=49 B.x-y=3C.2xy+9=49 D.x+y=1310.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连结CE交AD于点F,连结BD交CE于点G,连结BE.下列结论:①CE=BD;②△A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ADB=∠AEB;④S四边形BCDE=12BD·CE;⑤BC 2+DE 2=BE 2+CD 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第10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第16题图)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的逆命题是__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__,这个逆命题是__真__命题.12.在△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若∠B=60°,则∠BAD=.13.在Rt △ABC 中,AB =5,BC =3,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__2.5或2. 14.如图,在△ABC 中,CD ⊥AB 于点D ,E 是AC 的中点.若AD =6,DE =5,则CD 的长等于__8__. 15.如图,BD ,CE 分别是△ABC 两个外角的角平分线,DE 过点A 且DE∥BC.若DE =14,BC =7,则△ABC 的周长为__21__.16.如图,已知D 为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DB =DA ,BF =AB ,∠1=∠2,则∠BFD=__30°__. 点拨:证△BCD ≌△ACD 得∠BCD =30°,再证△BFD≌△BCD 得∠BFD =∠BCD =30° 三、解答题(共66分)17.(7分)如图,在Rt △ABC 中,∠B =90°,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连结MN ,与AC ,BC 分别交于点D ,E ,连结AE.(1)求∠ADE 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2)当AB =3,AC =5时,求△ABE 的周长.解:(1)由题意可知MN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ADE =90°(2)由勾股定理可求BC =4,∵MN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AE =CE ,∴△ABE 的周长=AB +(AE +BE )=AB +BC =718.(8分)如图,AD =BC ,AC =BD.求证:△EAB 是等腰三角形.证明:易证△ABD≌△BAC (SSS ),∴∠ABD =∠BAC ,∴AE =BE ,即△EAB 是等腰三角形19.(8分)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C =30°,AB ⊥AD ,AD =2,求BC 的长.解:BC =620.(8分)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边上一点,且BA =BD ,∠DAC =12∠B,∠C =50°,求∠BAC的度数.解:设∠DAC =x °,则∠B =2x °,∠BDA =∠C +∠DAC =50°+x °.∵BD =BA ,∴∠BAD =∠BDA =50°+x °.∵∠B +∠BAD +∠BDA =180°,∴2x +50+x +50+x =180,解得x =20,∴∠BAD =∠BDA =70°,∠BAC =∠BAD +∠DAC =90°21.(8分)如图,AD ⊥BC 于点D ,∠B =∠DAC,点E 在BC 上,△EAC 是以EC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B =4,AE =3.(1)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ABC 的面积.解:(1)△ABC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AD⊥BC ,∴∠DAC +∠C =90°,∵∠B =∠DAC ,∴∠B +∠C =90°,∴△ABC 是直角三角形 (2)S △ABC =622.(8分)一牧童在A 处牧马,牧童的家在B 处,A ,B 处距河岸的距离分别是AC =500 m ,BD =700 m ,且C ,D 两地间的距离也为500 m ,天黑前牧童从点A 将马牵到河边去饮水,再赶回家,为了使所走的路程最短.(1)牧童应将马赶到河边的什么地点?请你在图中画出来; (2)问:他至少要走多少路?解:(1)如图①,作点A关于河岸的对称点A′,连结BA′交河岸于点P,则PB+PA=PB+PA′=BA′最短,故牧童应将马赶到河边的点P处(2)如图②,过点A′作A′B′⊥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B′,∴B′A′=CD=500 m,B′D=A′C =AC=500 m.在Rt△BB′A′中,BB′=BD+DB′=1200 m,A′B′=500 m,∴BA′=12002+5002=1300(m),即他至少要走1300 m路23.(9分)如图,△ABC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连结AD,BE,分别交CE和AC于点G,H,连结GH.(1)请说出AD=BE的理由;(2)试说出△BCH≌△ACG的理由;(3)试猜想△CGH是什么特殊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解:(1)∵△ABC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AC=BC,EC=DC,∠ACB=∠ECD=60°,∴∠AC D=∠BCE,∴△ACD≌△BCE(SAS),∴AD=BE(2)∵△ACD≌△BCE,∴∠CBH=∠CAG.∵∠ACB=∠ECD=60°,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CB=∠ECD=∠ACG=60°.又∵AC=BC,∴△BCH≌△ACG(ASA) (3)△CGH是等边三角形,理由:∵△ACG≌△BCH,∴CG=CH,又∵∠ACG=60°,∴△CGH是等边三角形24.(10分)(1)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CD边上,高线AG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求∠EAF的度数;(2)如图②,在Rt△BAD中,∠BAD=90°,AB=AD,点M,N是BD边上的任意两点,且∠MAN=45°.将△AB M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H位置,连结NH,试判断MN,ND,D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易证Rt△ABE≌Rt△AGE(HL),Rt△AGF≌Rt△ADF(HL),∴∠BAE=∠GAE,∠DAF=∠GAF,∵∠BAD=90°,∠EAF=12∠BAD=45°(2)MN2=ND2+DH2.理由:可证△AMN≌△AHN(SAS),∴MN=HN.∵∠BAD=90°,AB=AD,∴∠AB D=∠ADB=45°,∴∠HDN=∠HDA+∠ADB=∠ABD+∠A DB=90°,∴HN2=ND2+DH2.∴MN2=ND2+DH2。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单元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单元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单元知识点总结
1.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认识三角形
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但每个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

如: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6.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三角形互余。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7.探索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c为斜边的长,则a2+ b2=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测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测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 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低碳、节水、节能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6°,BD 是AC 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 ) A .18°B .24°C .30°D .36°(第2题) (第4题) (第8题)3.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C =9,BC =12,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 A.365B.1225C.94D.3344.如图,已知∠C =∠D =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 △ABC ≌Rt △ABD ,以下给出的条件合适的是( ) A .AC =ADB .BC =ADC .∠ABC =∠ABD D .∠BAC =∠BAD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 .20°B .120°C .20°或120°D .36°6.在△ABC 中,AB 2=(a +b )2,AC 2=(a -b )2,BC 2=4ab ,且a >b >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 =90°B .∠B =90°C.∠C=90°D.△ABC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条边上的中线长是() A.5 B.6 C.6.5 D.128.如图,在△ABC中,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CAD=20°,则∠ACE的度数是()A.20°B.35°C.40°D.70°9.如图,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从左往右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等于()A.3 B.4 C.5 D.6(第9题)(第10题)10.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BC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结AE和CD,AE分别交CD,BD于点M,P,CD交BE于点Q,连结PQ,BM,下面结论:①△ABE≌△DBC;②∠DMA=60°;③△BPQ为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请写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13.已知实数x,y满足(x-4)2+(y-8)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14.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式(c2-a2-b2)2+|a-b|=0,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____.15.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16.如图,由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一个大正方形,连结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到△ABC ,则△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________.17.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网格内一个空白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________种.18.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AC =50°,∠BAC 的平分线与AB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沿EF 折叠后,点C 与点O 重合,则∠OEC 的度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19,20题每题6分,21,22,23题每题8分,24题10分,共46分)19.已知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1)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2)该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再进行“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20.如图,点E,F在△ABC的边BC上.若AE=AF,BE=CF,则AB=AC,并说明理由.(第20题)21.如图,AB∥CD,EG,FG分别是∠BEF和∠DFE的平分线.求证:△EGF 是直角三角形.(第21题)22.如图,∠ABC的平分线BF与△ABC中∠ACB的邻补角的平分线CF相交于点F,过F作DF∥BC,交AB于D,交AC于E,则:(1)图中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为什么?(2)BD,DE,CE之间存在着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第22题)23.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交AB于E,F在AC上,BD=DF.求证:(1)CF=EB;(2)AB=AF+2EB.(第23题)24.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DBC中,∠BDC=90°,BF平分∠DBC,与CD相交于点F,延长BD到A,使DA=DF,连结AC.(1)求证:△FBD≌△ACD;(2)如图,延长BF交AC于点E,且BE⊥AC,求证:CE=12BF.(3)在(2)的条件下,H是BC边的中点,连结DH,与BE相交于点G.试探索CE,GE,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第24题)答案一、1.D 2.A3.A 点拨:利用等积法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15,设点C 到AB 的距离是x ,可列方程12×9×12=12×15x ,解之即可. 4.A 5.C6.C 点拨:由题意可得,AB 2=AC 2+BC 2,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AB 所对的角为直角,所以∠C =90°. 7.C8.B 点拨:因为△ABC 是等腰三角形,AD 是其底边上的中线,所以AD 也是底边上的高线,所以∠ACB =90°-∠CAD =70°.又因为CE 是∠ACB 的平分线,所以∠ACE =12∠ACB =35°.9.B 点拨:本题不能直接求出S 1,S 2,S 3,S 4,但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和勾股定理求出S 1+S 2+S 3+S 4.根据“AAS ”很容易证明△ABC ≌△CDE ,所以AB =CD .又因为CD 2+DE 2=CE 2,AB 2=S 3,CE 2=3,DE 2=S 4,所以S 3+S 4=3.同理可得S 1+S 2=1,所以S 1+S 2+S 3+S 4=1+3=4.10.D 点拨:∵△ABD ,△BCE 为等边三角形,∴AB =DB ,∠ABD =∠CBE =60°,BE =BC ,∴∠ABE =∠DBC ,∠PBQ =60°. 在△ABE 和△DBC 中,⎩⎨⎧AB =DB ,∠ABE =∠DBC ,BE =BC ,∴△ABE ≌△DBC (SAS ). ∴①正确. ∵△ABE ≌△DBC , ∴∠BAE =∠BDC .∵∠BDC +∠BCD =∠ABD =60°,∴∠DMA =∠BAE +∠BCD =∠BDC +∠BCD =60°. ∴②正确.易证△ABP ≌△DBQ (ASA), ∴BP =BQ .又∵∠DBQ =60°, ∴△BPQ 为等边三角形. ∴③正确.二、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12.75°或15° 13.20 14.等腰直角三角形15.3 点拨:△OPE ≌△OPF ,△OP A ≌△OPB ,△AEP ≌△BFP ,所以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16.322 点拨:在网格中求三角形的高,应借助三角形的面积求解.以AC ,AB ,BC 为斜边的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1,1,12,因此△ABC 的面积为2×2-1-1-12=32.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C 的长为2,因此BC 边上的高为322. 17.318.100° 点拨:连结OB ,OC .易得△AOB ≌△AOC (SAS). ∴∠ACO =∠ABO .又∵OD 垂直平分AB ,∴OB =OA , ∴∠ABO =∠BAO =12∠BAC =25°. ∴∠ACO =25°.在△ABC 中,∵∠BAC =50°,AB =AC , ∴∠ACB =12×(180°-50°)=65°. ∴∠ECO =∠ACB -∠ACO =40°. 由折叠可知,OE =EC . ∴∠EOC =∠ECO =40°. ∴∠OEC =100°.三、19.解:(1)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真命题.已知:如图,在△ABC 中,BE ⊥AC 于E ,CD ⊥AB 于D ,且CD =BE . 求证:AB =AC .证明:∵BE ⊥AC ,CD ⊥AB , ∴∠BEA =∠CDA =90°, 又∵∠A =∠A ,BE =CD , ∴△ABE ≌△ACD ,∴AB =AC .(第19题)20.解:∵AE =AF ,∴∠AEF =∠AFE .∵BE =CF ,∴BE +EF =CF +EF ,∴BF=CE .在△ACE 和△ABF 中,⎩⎨⎧AE =AF ,∠AEC =∠AFB ,CE =BF ,∴△ACE ≌△ABF (SAS), ∴AB =AC .21.证明:∵AB ∥CD ,∴∠BEF +∠DFE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G ,FG 分别是∠BEF 和∠DFE 的平分线, ∴∠GEF =12∠BEF ,∠GFE =12∠DFE ,∴∠GEF +∠GFE =12(∠BEF +∠DFE )=12×180°=90°, ∴△EGF 是直角三角形. 22.解:(1)△BDF 和△CEF .∵BF 平分∠ABC , ∴∠ABF =∠FBC ,∵DF ∥BC ,∴∠FBC =∠DFB , ∴∠DFB =∠DBF ,∴DB =DF , ∴△BDF 是等腰三角形. 同理,△CEF 也是等腰三角形.(2)BD =DE +CE .由(1)知△CEF 是等腰三角形,且EC =EF ,∵BD =DF =DE +EF ,∴BD =DE +CE .点拨:“平行线+角平分线”是等腰三角形中常见的基本图形之一,应注意在其他图形中的发掘与应用.23.证明:(1)∵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C ⊥AC ,∴DE =DC .又∵BD =DF ,∴Rt △CDF ≌Rt △EDB (HL). ∴CF =EB .(2)由(1)可知DE =DC ,又∵AD =AD , ∴Rt △ADC ≌Rt △ADE .∴AC =AE .∴AB =AE +BE =AC +EB =AF +CF +EB =AF +2EB .点拨:(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点D 到AC 的距离,即CD =DE ,再根据Rt △CDF ≌Rt △EDB ,得CF =EB .(2)利用(1)中结论证明Rt △ADC ≌R t △ADE ,∴AC =AE ,再将线段AB 进行转化.24.(1)证明:∵△B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DC =90°,∴BD =CD ,∠BDC =∠CDA =90°. 在△FBD 和△ACD 中,⎩⎨⎧BD =CD ,∠BDF =∠CDA ,DF =DA ,∴△FBD ≌△ACD (SAS). (2)证明:∵BE ⊥AC , ∴∠BEA =∠BEC =90°.∵BF 平分∠DBC ,∴∠ABE =∠CBE , 又∵BE =BE ,∴△ABE ≌△CBE (ASA), ∴AE =CE .∴CE =12AC . 由(1)知△FBD ≌△ACD , ∴BF =AC ,∴CE =12BF . (3)解:BG 2=GE 2+CE 2.证明:连结CG,∵H是BC边的中点,BD=CD,∴DH垂直平分BC,∴BG=CG(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BE⊥AC,∴CG2=GE2+CE2,∴BG2=GE2+CE2.点拨:本题综合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11。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复习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复习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定义:
( isosceles triangle ) . 如 图 所 示 , AB = AC , △ABC就是等腰三角形.
A

顶 角
等腰三角形中,
腰 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
另一边叫做底边,
B
底角 底角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C
底边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5cm 的中线的长为______
2、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50° ∠CDA=80°,则∠A=_____ ∠B=_____ 40°
D B C
练一练:
3、在Rt△ABC中,BD是斜边AC上的中线,∠A=30. (1)∠C=______∠ABD=_____ 60° 30° ∠BDC=______ ∠CBD=_____ 60° 60° (2) △BDC是什么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 此时BC与AC有什么关系?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
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
a b c
2 2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这个定理可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1.请完成以下未完成的勾股数:
17 24 (1)8、15、_______;(2)10、26、_____.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的长为3,另一边的长为5
,求它的周长。
解:分两种情况: (1)当腰长为3时,有3+3>5符合要求, ∴此时三角形的周长为3×2+5=11;
(2)当腰长为5时,有3+5>5符合要求,
∴此时三角形的周长为5×2+3=13.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单元卷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单元卷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单元卷八年级(上)第二章练卷一、选择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B)22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线段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为40º,则它的底角为()C)70º4、△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ab=c+2bc,则△ABC是()D)等腰直角三角形5、已知ΔABC的三边分别是3cm。

4cm。

5cm,则ΔABC的面积是()A)6c㎡6、在△ABC中,∠A:∠B:∠C=1:2:3,CD⊥AB于D,AB=a,则DB等于()C)a/37、如图所示,△ABC中,AB=AC,过AC上一点作DE⊥AC,EF⊥BC,若∠BDE=140°,则∠DEF=()B)60°8、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6,AC=9,AD⊥BC 于D,M为AD上任一点,则MC2-MB2等于()B)359、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C)4510、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

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等于C)6二、填空题11、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5cm,它的周长是8cm.12、Rt△ABC的斜边AB的长为10cm,则AB边上的中线长为5cm.13、在Rt△ABC中,∠C=90º,∠A=30º,BC=2cm,则AB=4cm。

14、等边三角形两条高线相交所成的钝角为120度。

15、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平分线AF和CE相交于点D,且∠B=70º,则求∠ADE的度数。

1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AC=4,BC=3,E和F分别是斜边AB上的两点,且AF=AC,BE=BC,则求∠ECF的度数。

浙教版数学八上课件周周清2.6-2.8

浙教版数学八上课件周周清2.6-2.8
A.1B.2C.3D.4
6.下列各选项中,能说明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的 是( D)
7.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
为DE,则CD的长为( ) C
15 A. 4 cm
25 B. 4 cm
7 C.4 cm
D.无法确定
8.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 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 △EDF的面积为( B )
17.(8分)如图所示,AC⊥BC,AD⊥BD,AD=BC,CE⊥AB, DF⊥AB,垂足分别是E,F.求证:CE=DF.
证明:在 Rt△ABC 和 Rt△BAD 中,∵AABD==BBAC,, ∴Rt△ABC≌Rt△BAD, ∴AC=BD,∠CAB=∠DBA.
在△ACE 和△BDF 中, ∠CAB=∠DBA,
16.(8分)如图,已知△ABC中,∠ACB=90°,AC=BC, BE⊥CE,垂足为E,AD⊥CE,垂足为D.
(1)判断直线BE与AD的位置关系是平__行__;BE与AD之间的距离是线 段_E__D_的长;
(2)若AD=6cm,BE=2cm,求BE与AD之间的距离及AB的长.
解:∵AC=BC, BE⊥CE,AD⊥CE,∠ACB=90°,∴∠CAD+∠DCA=90°,∠BCE+ ∠DCA=90°,∴∠CAD=∠BCE, ∴△CBE≌△ACD(AAS),∴BE 与 AD 之 间的距离 ED=6-2=4(cm). 又∵AC=BC= 40(cm), ∴AB= 80(cm)
1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 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 ∠ABC+∠DFE=_9_0_°_.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测试题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测试题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测试题及答案2.1 图形的轴对称一、选择题1. 如图是一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黑球放在如图的位置,经白球撞击后沿箭头方向运动,经桌边反弹最后进入球洞的序号是( )A. ①B. ②C. ⑤D. ⑥(第1题图)(第2题图)2. 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在上面打3个洞,则纸片展开后是A. B. C. D.3. 如图,直线表示一条河,点, 表示两个村庄,计划在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向两个村庄供水.在下面四种铺设管道的方案中,所需管道最短的方案是(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A. B.(第3题图)C. D.4. 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纸片,点,分别在边, 上,将沿着折叠压平,与重合,若,则A. B. C. D.(第4题图)(第5题图)5. 如图,四边形 ABCD中, 分别是上的点,当的周长最小时, 的度数为A. B. C. D.6.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的一角斜折过去,使顶点落在处,为折痕,如果为的平分线,则A. B. C. D.(第6题图)(第7题图)7. 如图,四边形中, , ,在 , 上分别找一点,,使的周长最小,此时的度数为( )A. B. C. D.8. 如图,三角形是在的正方形网格中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那么图中与三角形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第8题图)A. 个B. 个C. 个D. 个二、填空题9.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在轴上找一点,使最小,则点坐标为.(第9题图)(第10题图)10. 如图,有一个英语单词,四个字母都关于直线对称,请在图上补全字母,写出这个单词所指的物品是 .11. 如图,在正三角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三角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三角形涂黑一个,使整个被涂黑的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种.(第11题图)(第12题图)12. 如图,是的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垂足,是上任意一点,且,,则的周长的最小值为.13.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那样折叠后,,两点落在点,处,若得,则的度数为.(第13题图)14. 如图,正方形的面积是2,,,分别是,,上的动点,的最小值等于.(第14题图)(第15题图)15. 将沿着平行于的直线折叠,点落到点,若,,则的度数为.16. 象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马的行棋规则是“马走日”,即马每步走日字格的对角点,又称“马踩八方”,如图1中的马走一步可以有8种不同的选择,走向8个日字格的对角点.在图2中的象棋棋盘中,每个小正方形方格的边长都是1.(1)若图2中马必须先走到直线上,再走到“将”的位置,(把每个棋子看作是在正方形方格顶点上的点),则马走的路径之和最短是.(2)若图2中对马的行走路线不作限制,且使马走到“将”的位置走过的路径之和最短,共有种不同的方法.(第16题图)三、解答题17. 如图,需要在高速公路旁边修建一个飞机场,使飞机场到,两个城市的距离之和最小,请作出机场的位置.(第17题图)18. 课本中,把长与宽之比为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请思考解决下列问题:Ⅰ.将一张标准纸对折,如图①,所得的矩形纸片是标准纸.请给予证明.(第18题图①)Ⅱ.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沿过点的直线折叠,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为(如图②甲);第二步:沿过点的直线折叠,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为(如图②乙).此时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第三步:沿直线折叠(如图②丙),此时点恰好与点重合.请你研究,矩形纸片是否是一张标准纸?请说明理由.(第18题图②)Ⅲ. 不难发现,将一张标准纸如图③一次又一次对折后,所得的矩形纸片都是标准纸.现有一张标准纸,,,问第 5次对折后所得的标准纸的周长是多少?探索并直接写出第次对折后所得的标准纸的周长.(第18题图③)19. 如图,是一个台球桌面,有黑白两球分别置于, 两点的位置上,试问怎样撞击白球,经桌面 , 连续反弹后,能准确击中黑球?(第19题图)20. 如图,点为内一点,分别在与上找点 , ,使的周长最小.(第20题图)21. 如图,的顶点在直线上,且.Ⅰ. 作出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且使点的对称点为点;Ⅱ. 在(1)的条件下,与的位置关系是;Ⅲ. 在(1)(2)的条件下,连接,如果,求的度数.(第21题图)参考答案一、1. A 2. D 3. D 4. A 5. B 6. B 7. B 8. D二、9. 10.书 11. 3 12. 13. 14. 15.16. ;6三、17. 解:如答图.(第17题答图)18. 解:(1)是标准纸.理由如下:矩形是标准纸,.由对折的含义知:,.矩形纸片也是标准纸.(2)是标准纸.理由如下:设,由图形折叠可知:,.由图形折叠可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中,,,矩形纸片是一张标准纸.(3)第次对折后所得的标准纸的周长为:,第次对折所得的标准纸的周长为:.19. 如答图.(第19题答图)20. 如答图.(第20题答图)21. (1)如答图1.(第21题答图)(2)平行(3)如答图2,由(1)可知,与关于直线对称,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即.因为,所以.所以.由(2)可知,,所以.所以.所以.因为,所以,即为等边三角形.所以.2.2 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6 B.18 C.20 D.16或202.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2,周长为5,那么它的腰长为()A. 3B.2C.1.5D.2或1.53. 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少的是()A.等腰三角形 B.长方形 C.正方形 D.圆4.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 ,则腰长为()A.2cm B.8cm C.2cm或8cm D.以上都不对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3,各边长均为自然数,这样的三角形有()A.0个 B.1个 C.2个 D.3个二、填空题6.如图,在△ABC中,AB=AC.(1)若 1=2,BD=3 cm,则BC= cm;(2)若BD=CD, 1=30°,则 BAC= .(3)若AD⊥BC, B=C,CD=4 cm,则BC= cm.(第6题图)7.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8,则它的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 cm,且|AC-BC|=2 cm,则腰AC的长为 .9.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边AC上,且AD=DB=BC,若△ABD的周长比△ABC的周长少3 cm,则可以计算线段CD的长为 cm.(第9题图)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成15和11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三、解答题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底边的3倍,周长为35 cm ,求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12.已知:如图,AD 平分 BAC ,AB=AC ,请你说明△DBC 是等腰三角形.(第12题图)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一腰长是方程组的解,求这个三角形的各边长。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清二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清二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清二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下图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且有2条对称轴的是(D)2.(2021·包头)假定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 cm,其中一边长为2 cm,那么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A.2 cm B.4 cm C.6 cm D.8 cm3.由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A∶∠B∶∠C=5∶12∶13 B.∠A∶∠B∶∠C=2∶3∶5C.∠A∶∠B∶∠C=1∶2∶3 D.∠A-∠B=∠C4.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以下结论中:①∠BAD=∠CAD;②AD上恣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③BD=CD;④假定点P在直线AD上,那么PB=PC.其中正确的选项是(D)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恰落在AC边上的点E处,假定∠A=26°,那么∠CDE的度数为(A) A.71°B.64°C.80°D.45°,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6.如图,在△ABC中,点P是线段AC上一动点,假定AB=AC=5,BC=6,那么BP的最小值为(A)A.4.8 B.5 C.4 D.247.如图,在△ABC中,∠ACB=90°,M是AB的中点,E,F区分是AC,BC延伸线上的点,且CE=CF=12AB,那么∠EMF的度数为(D)A.30°B.35°C.40°D.45°8.(2021•武汉)如图,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那么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D)A.4个B.5个C.6个D.7个,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点B′处,点A 的对应点为A′,且B′C =3,那么AM 的长是(B)A .1.5B .2C .2.25D .2.510.如图,在△ABC 中,AB =AC ,∠A =20°,D ,E 区分为AC ,AB 上的点,∠DBC =60°,∠ECB =50°,那么∠BDE 的度数为(D)A .15°B .20°C .25°D .30°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8°,那么其底角的度数为54°或72°.12.命题〝和为180°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的逆命题是假定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的和为180°,此逆命题是真命题.(填〝真〞或〝假〞)13.如图,将一根长为20 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 cm ,高为12 cm 的圆柱形水杯中,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7cm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14.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6,AF ⊥BC 于点F ,BE ⊥AC 于点E ,且点D 是AB 的中点,△DEF 的周长是13,那么AB =10.15.如图,在△ABC 中,AB =AC ,∠A =120°,BC =9 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M ,交AB 于点D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N ,交AC 于点E ,那么MN 的长为3 cm .16.如图,∠BAD =∠DAC =9°,AD ⊥AE ,且AB +AC =BE ,那么∠B =48°.三、解答题(共72分)17.(8分)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BD ,CE 区分为∠ABC ,∠ACB 的平分线,且∠DBC =∠F ,求证:EC ∥DF.证明:∵AB =AC ,∴∠ABC =∠ACB.∵BD ,CE 区分平分∠ABC ,∠ACB ,∴∠ECB =12∠ACB ,∠DBC =12∠ABC ,∴∠ECB =∠DBC.又∵∠DBC =∠F ,∴∠ECB =∠F ,∴EC ∥DF.(8分)如图,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港口O 动身,甲轮船向南偏东45°方向飞行,乙轮船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向南偏西45°方向飞行,2小时后两艘轮船之间的距离为50海里,问甲轮船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海里?解:依据题意,知∠AOB =90°,OA =2×15=30(海里),AB =50海里,由勾股定理,得OB =AB 2-OA 2=502-302=40(海里),∴甲轮船每小时飞行40÷2=20(海里).19.(8分)如图,点P 是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BC 上一点,过点P 作BC 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Q ,交CA 的延伸线于点R ,请猜想AR 与AQ 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解:AR =AQ ,证明如下:∵△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B =∠C.又∵PR ⊥BC ,∴∠RPC =90°,∴∠C +∠R =90°,∠B +∠BQP =90°,∴∠BQP =∠R.∵∠BQP =∠AQR ,∴∠AQR =∠R ,∴AR =AQ.20.(8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是BC 上一点,DE ⊥AB 于点E ,FD ⊥BC 于点D ,G 是FC 的中点,连结GD.求证:GD ⊥DE.证明:∵AB =AC ,∴∠B =∠C.∵DE ⊥AB ,FD ⊥BC ,∴∠BDE +∠B =90°,∠CFD +∠C =90°,∴∠BDE =∠CFD.∵点G 是FC 的中点,∴GD =GF ,∴∠FDG =∠DFG ,∴∠BDE =∠FDG.∵∠BDE +∠EDF =90°,∴∠FDG +∠EDF =90°,即∠EDG =90°,∴GD ⊥DE.21.(8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CE ⊥AE 于点E ,CE =12BC ,点E 在△ABC 外.求证:∠ACE =∠B.证明:过点A 作AF ⊥BC 于点F ,∵AB =AC ,∴BF =CF =12BC.∵CE =12BC ,∴BF =CE.∵CE ⊥AE ,∴∠AFB =∠AEC =90°.在Rt △ABF 和Rt △ACE 中,∵⎩⎨⎧AB =AC ,BF =CE ,∴Rt △ABF ≌Rt △ACE(HL),∴∠ACE =∠B.22.(10分)如图,点D ,E 区分在AC ,AB 上,BD ,CE 相交于点O ,∠OBC =∠OCB =12∠A.求证:BE =CD. 证明:延伸CE 至点F 使CF =BD ,连结BF.∵BC =CB ,CF =BD ,∠OCB =∠OBC ,∴△BCF ≌△CBD ,∴BF =CD.∵∠BEF =∠EOB +∠EBO =∠OBC +∠OCB +∠EBO =∠A +∠EBO ,∠BFE =∠BDC =∠A +∠EBO ,∴∠BFE =∠BEF ,∴BE =BF ,∴BE =CD.(10分)(2021·义乌月考)如图,△ABC 中,AC =BC ,∠ACB =120°,点D 在AB 边上运动(点D 不与点A ,B 重合),连结CD.作∠CDE =30°,DE 交AC 于点E.(1)当DE ∥BC 时,判别△ACD 的外形;(2)在点D 的运动进程中,△ECD 的外形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假定可以,央求出∠AED 的度数;假定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解:(1)△ACD 是直角三角形.∵DE ∥BC ,∠CDE =30°,∴∠BCD =∠CDE =30°.又∵ACB =120°,∴∠ACD =120°-30°=90°,∴△ACD 是直角三角形.(2)△ECD 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①当EC =DE 时,那么∠ECD =∠CDE =30°.∴∠AED =∠ECD +∠CDE =60°;②当CD =DE 时,那么∠ECD =∠CED.∵∠ECD +∠CED +∠CDE =180°,∴∠CED =180°-∠CDE 2=180°-30°2=75°,∴∠AED =180°-∠CED =105°;③当EC =CD 时,那么∠CED =∠CDE =30°,∴∠ACD =180°-∠CED -∠CDE =180°-30°-30°=120°.∵∠ACB =120°,∴此时,点D 与点B 重合,不合题意.综上所述,△ECD 可以是等腰三角形,此时∠AED 的度数为60°或105°.24.(12分)操作:如图①,△ABC 是等边三角形,△BDC 是顶角∠BDC =120°的等腰三角形,以点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请解答:(1)角的两边区分交AB,AC边于M,N两点,连结MN,试探求线段BM,MN,N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假定角的两边区分交AB,CA的延伸线于M,N两点,连结MN,(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解:∵△BCD为等腰三角形,且∠BDC=120°,∴BD=CD,∠CBD=∠BCD=30°.又∵△ABC为等边三角形,∴∠ABD=∠ACD=60°+30°=90°.(1)MN=BM+CN,理由如下:如图①,延伸NC到点E,使CE=BM,连结DE,∵∠ECD=180°-∠ACD=90°,∴∠ABD=∠ECD.又∵BD=CD,BM=CE,∴△BDM≌△CDE(SAS),∴∠CDE=∠BDM,DE=DM,∴∠NDE=∠NDC+∠CDE=∠NDC+∠BDM =∠BDC-∠MDN=120°-60°=60°=∠MDN,∴△DMN≌△DEN(SAS),∴MN=NE=CE+CN=BM+CN.(2)不成立,理由如下:如图②,在CA上取一点E,使CE=BM,连结DE,∵BD=CD,∠MBD=∠ACD,BM=CE,∴△MBD≌△ECD(SAS),∴DM=DE,∠MDB=∠EDC.∵∠MDN=∠MDB+∠BDN=∠CDE+∠BDN=60°,∴∠EDN=60°=∠MDN.又∵ND=ND,∴△NMD≌△NED(SAS),∴NE=MN,∴MN=CN-CE=CN-BM,∴(1)中的结论不成立,MN=CN-BM.。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2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2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等腰三角形 2.2
课前热身
1.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 可以构成
三角形的是( B )
A.2,2,5 B.3,3,5 C.1,2,1 D.4,9,4
画一画
已知线段a, b(如图). 用直尺和圆 规作三角形ABC, 使AB=AC=b, BC=a.
a
b
观察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和顶角。
B
A
D C
等腰三角形

底边
顶角
△ABC △ABD
AB和AC BC AD和BD AB
∠A ∠ADB
等腰三角形
什么特点使等腰三角形 成为美丽的图形
? ??
折一折
3. 在上图的基础上, 画出它的顶角平分线AD, 然后沿着AD所在的直线把△ABC对折, 你发现了什么? 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A
1. 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2. 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
对称轴
BD
C
例2. 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 是AB,AC上的点,且AD=AE. AP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D,E关于AP对称吗?DE与 B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解:点D,E关于AP对称,
DE∥BC.
因为AP是∠BAC的平分线,且AB=AC,
A
3
3
5
B
C
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isosceles triangle)
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腰AB, AC源自底边 BC顶角 ∠A
底角 ∠B , ∠C
A
顶角


底角
底角
B 底边 C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二章单元测试(答案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二章单元测试(答案版)

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

——高斯第二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在Rt△ABC中,∠A=∠B=1:2且b>c有下列判断(1)∠C=900(2)a2+b2=c2(3)c= 2a(4)a2+c2=b2其中正确的是( A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图,AD是ΔABC的中线,∠ADC=60∘,把Δ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落在点E 的位置,如果BC=6,那么线段BE的长度为( A )A. 3B. 2√3C. 3√2D. 43.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边长为6,点A.C分别在轴、轴的正半轴上,点D在OA上,且D点的坐标为(2,0),P是OB上一动点,则PA+PD的最小值为( A )A. 2B.C. 4D. 64、对于命题“如果a>b>0,那么a2>b2.”用反证法证明,应假设(D)A、a2>b2B、a2<b2C、a2≥b2D、a2≤b25、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正方形顶点A、B在围成的正方体中的距离是(C)A、0B、1C、D、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图,如果AB∥CD,AB∥EF,那么CD∥EF”,证明的第一个步骤是(C)A.假定CD∥EFB.已知AB∥EFC.假定CD不平行于EFD.假定AB不平行于EF7、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M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 C )A、2B、C、D、8、在△ABC中,∠B=90°,若BC=a,AC=b,AB=c,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C )A、a2+b2=c2B、b2+c2=a2C、a2+c2=b2D、c2﹣a2=b2二、填空题1.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cm,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将△ADE沿直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且点A′在△ABC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3cm。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数的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

数学上,实数定义为与数轴上的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

数学上,实数定义为与数轴上的实数,点相对应的数。

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但仅仅以列举的方式不能描述实数的整体。

实数和虚数共同构成复数。

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或代数数和超越数两类。

实数集通常用黑正体字母R表示。

R表示n维实数空间。

实数是不可数的。

实数是实数理论的核心研究对象。

实数有什么范围在实数范围内,是指对于全体实数都成立,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和负实数,不只是大于等于0,还包括负实数。

整数和小数的集合也是实数,实数的定义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

而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小数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均能化为分数。

所以小数即为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加上整数,即为整数-分数-无理数,也就是有理数-无理数,即实数。

实数的性质1.基本运算:实数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平方等,对非负数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

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

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交换律:a+b=b+a,ab=ba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2.实数的相反数:实数的相反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意义相同。

实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它们的和为零,我们就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清二 (新版)浙教版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清二 (新版)浙教版

检测内容:第2章 特殊三角形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且有2条对称轴的是(D )2.(2017·包头)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 cm ,其中一边长为2 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A .2 cmB .4 cmC .6 cmD .8 cm3.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 .∠A ∶∠B ∶∠C =5∶12∶13 B .∠A ∶∠B ∶∠C=2∶3∶5 C .∠A ∶∠B ∶∠C =1∶2∶3D .∠A -∠B=∠C4.如图,△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下列结论中:①∠BAD =∠CAD ;②AD 上任意一点到AB ,AC 的距离相等;③BD=CD ;④若点P 在直线AD 上,则PB =PC.其中正确的是(D)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5.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D 在AB 边上,将△CBD 沿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 处,若∠A=26°,则∠CDE 的度数为(A)A .71°B .64°C .80°D .45°,第4题图) ,第5题图),第6题图) ,第7题图)6.如图,在△ABC 中,点P 是线段AC 上一动点,若AB =AC =5,BC =6,则BP 的最小值为(A)A .4.8B .5C .4D .247.如图,在△ABC 中,∠ACB =90°,M 是AB 的中点,E ,F 分别是AC ,BC 延长线上的点,且CE =CF =12AB ,则∠EMF 的度数为(D)A .30°B .35°C .40°D .45°8.(2017•武汉)如图,在Rt △ABC 中,∠C =90°,以△ABC 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 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D)A .4个B .5个C .6个D .7个,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点B′处,点A的对应点为A′,且B′C=3,则AM的长是(B)A.1.5 B.2 C.2.25 D.2.510.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20°,D,E分别为AC,AB上的点,∠DBC =60°,∠ECB=50°,则∠BDE的度数为(D)A.15°B.20°C.25°D.3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8°,则其底角的度数为54°或72°.12.命题“和为180°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的逆命题是若两个角互补,则它们的和为180°,此逆命题是真命题.(填“真”或“假”)13.如图,将一根长为20 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 cm,高为12 cm的圆柱形水杯中,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7cm.,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14.如图,在△ABC中,AB=AC,BC=6,AF⊥BC于点F,BE⊥AC于点E,且点D是AB 的中点,△DEF的周长是13,则AB=10.15.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9 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E,则MN的长为3 cm.16.如图,∠BAD=∠DAC=9°,AD⊥AE,且AB+AC=BE,则∠B=48°.三、解答题(共72分)17.(8分)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且∠DBC=∠F,求证:EC∥DF.证明:∵AB=AC ,∴∠ABC =∠ACB.∵BD,CE 分别平分∠ABC,∠ACB ,∴∠ECB =12∠ACB,∠DBC =12∠ABC,∴∠ECB =∠DBC.又∵∠DBC=∠F,∴∠ECB =∠F,∴EC ∥DF.(8分)如图,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港口O 出发,甲轮船向南偏东45°方向航行,乙轮船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向南偏西45°方向航行,2小时后两艘轮船之间的距离为50海里,问甲轮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解:根据题意,知∠AOB=90°,OA =2×15=30(海里),AB =50海里,由勾股定理,得OB =AB 2-OA 2=502-302=40(海里),∴甲轮船每小时航行40÷2=20(海里).19.(8分)如图,点P 是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BC 上一点,过点P 作BC 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Q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R ,请猜想AR 与AQ 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解:AR =AQ ,证明如下:∵△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B =∠C.又∵PR⊥BC,∴∠RPC =90°,∴∠C +∠R=90°,∠B +∠BQP=90°,∴∠BQP =∠R.∵∠BQP=∠AQR,∴∠AQR =∠R,∴AR =AQ.20.(8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是BC 上一点,DE ⊥AB 于点E ,FD ⊥BC 于点D ,G 是FC 的中点,连结GD.求证:GD⊥DE.证明:∵AB=AC ,∴∠B =∠C.∵DE⊥AB,FD ⊥BC ,∴∠BDE +∠B=90°,∠CFD +∠C =90°,∴∠BDE =∠CFD.∵点G 是FC 的中点,∴GD =GF ,∴∠FDG =∠DFG,∴∠BDE =∠FDG.∵∠BDE+∠EDF=90°,∴∠FDG +∠EDF=90°,即∠EDG=90°,∴GD ⊥DE.21.(8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CE ⊥AE 于点E ,CE =12BC ,点E 在△ABC 外.求证:∠ACE=∠B.证明:过点A 作AF⊥BC 于点F ,∵AB =AC ,∴BF =CF =12BC.∵CE=12BC ,∴BF =CE.∵CE⊥AE,∴∠AFB =∠AEC=90°.在Rt △ABF 和Rt △ACE 中,∵⎩⎪⎨⎪⎧AB =AC ,BF =CE ,∴Rt △ABF≌Rt △ACE(HL),∴∠ACE =∠B.22.(10分)如图,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BD ,CE 相交于点O ,∠OBC =∠OCB=12∠A.求证:BE =CD.证明:延长CE 至点F 使CF =BD ,连结BF.∵BC=CB ,CF =BD ,∠OCB =∠OBC,∴△BCF ≌△CBD ,∴BF =CD.∵∠BEF=∠EOB+∠EBO=∠OBC+∠OCB+∠EBO=∠A+∠EBO,∠BFE =∠BDC=∠A+∠EBO,∴∠BFE =∠BEF,∴BE =BF ,∴BE =CD.(10分)(2017·义乌月考)如图,△ABC 中,AC =BC ,∠ACB =120°,点D 在AB 边上运动(点D 不与点A ,B 重合),连结CD.作∠CDE=30°,DE 交AC 于点E.(1)当DE∥BC 时,判断△ACD 的形状;(2)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ECD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AED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解:(1)△ACD 是直角三角形.∵DE∥BC,∠CDE =30°,∴∠BCD =∠CDE=30°.又∵ACB =120°,∴∠ACD =120°-30°=90°,∴△ACD 是直角三角形.(2)△ECD 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①当EC =DE 时,则∠ECD=∠CDE=30°.∴∠AED =∠ECD+∠CDE=60°;②当CD =DE 时,则∠ECD=∠CED.∵∠ECD+∠CED+∠CDE =180°,∴∠CED =180°-∠CDE 2=180°-30°2=75°,∴∠AED =180°-∠CED=105°;③当EC =CD 时,则∠CED=∠CDE=30°,∴∠ACD =180°-∠CED-∠CDE=180°-30°-30°=120°.∵∠ACB =120°,∴此时,点D 与点B 重合,不合题意.综上所述,△ECD 可以是等腰三角形,此时∠AED 的度数为60°或105°.24.(12分)操作:如图①,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BDC 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点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请解答:(1)角的两边分别交AB ,AC 边于M ,N 两点,连结MN ,试探究线段BM ,MN ,N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角的两边分别交AB ,CA 的延长线于M ,N 两点,连结MN ,(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解:∵△BCD 为等腰三角形,且∠BDC=120°,∴BD =CD ,∠CBD =∠BCD=30°.又∵△ABC 为等边三角形,∴∠ABD =∠ACD =60°+30°=90°.(1)MN=BM+CN,理由如下:如图①,延长NC到点E,使CE=BM,连结DE,∵∠ECD=180°-∠ACD=90°,∴∠ABD=∠ECD.又∵BD=CD,BM=CE,∴△BDM≌△CDE(SAS),∴∠CDE=∠BDM,DE=DM,∴∠NDE=∠NDC+∠CDE=∠NDC+∠BDM=∠BDC-∠MDN=120°-60°=60°=∠MDN,∴△DMN≌△DEN(SAS),∴MN=NE=CE+CN=BM+CN.(2)不成立,理由如下:如图②,在CA上取一点E,使CE=BM,连结DE,∵BD=CD,∠MBD=∠ACD,BM=CE,∴△MBD≌△ECD(SAS),∴DM=DE,∠MDB=∠EDC.∵∠MDN=∠MDB +∠BDN=∠CDE+∠BDN=60°,∴∠EDN=60°=∠MDN.又∵ND=ND,∴△NMD≌△NED(SAS),∴NE=MN,∴MN=CN-CE=CN-BM,∴(1)中的结论不成立,MN=CN-BM.。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相接所组成的图形.二、三角形的分类:1。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定义,区别).2。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

应用:知两条确定第三条范围;知三条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知四条及以上3。

三角形的外角:由三角形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他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教材P7做一做)。

四、几条重要的线1。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中点;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且相交于一点;等量关系式∠1=∠2=二分之一∠α;2。

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且相交于一点;等量关系式AP=BP=二分之一AB 。

等积三角形;周长差三角形3。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段。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相交于一点。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分别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三条高在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处相交于一点.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的外部,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相交于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内容:第2章 特殊三角形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且有2条对称轴的是(D )2.(xx·包头)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 cm ,其中一边长为2 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A .2 cmB .4 cmC .6 cmD .8 cm3.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 .∠A ∶∠B ∶∠C =5∶12∶13 B .∠A ∶∠B ∶∠C=2∶3∶5C .∠A ∶∠B ∶∠C =1∶2∶3D .∠A -∠B=∠C4.如图,△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下列结论中:①∠BAD =∠CAD ;②AD 上任意一点到AB ,AC 的距离相等;③BD=CD ;④若点P 在直线AD 上,则PB =PC.其中正确的是(D)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5.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D 在AB 边上,将△CBD 沿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 处,若∠A=26°,则∠CDE 的度数为(A)A .71°B .64°C .80°D .45°,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6.如图,在△ABC 中,点P 是线段AC 上一动点,若AB =AC =5,BC =6,则BP 的最小值为(A)A .4.8B .5C .4D .247.如图,在△ABC 中,∠ACB =90°,M 是AB 的中点,E ,F 分别是AC ,BC 延长线上的点,且CE =CF =12AB ,则∠EMF 的度数为(D) A .30° B .35° C .40° D .45°8.(xx•武汉)如图,在Rt △ABC 中,∠C =90°,以△ABC 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 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D)A.4个B.5个C.6个D.7个,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CD 边上的点B′处,点A的对应点为A′,且B′C=3,则AM的长是(B)A.1.5 B.2 C.2.25 D.2.510.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20°,D,E分别为AC,AB上的点,∠DBC=60°,∠ECB=50°,则∠BDE的度数为(D)A.15°B.20°C.25°D.3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8°,则其底角的度数为54°或72°.12.命题“和为180°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的逆命题是若两个角互补,则它们的和为180°,此逆命题是真命题.(填“真”或“假”)13.如图,将一根长为20 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 cm,高为12 cm的圆柱形水杯中,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7cm.,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14.如图,在△ABC中,AB=AC,BC=6,AF⊥BC于点F,BE⊥AC于点E,且点D 是AB的中点,△DEF的周长是13,则AB=10.15.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9 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M,交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E,则MN的长为3 cm.16.如图,∠BAD=∠DAC=9°,AD⊥AE,且AB+AC=BE,则∠B=48°.三、解答题(共72分)17.(8分)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BD,CE分别为∠ABC,∠ACB 的平分线,且∠DBC=∠F,求证:EC∥DF.证明:∵AB=AC,∴∠ABC=∠ACB.∵BD,CE分别平分∠ABC,∠ACB,∴∠ECB=12∠ACB,∠DBC=12∠ABC,∴∠ECB=∠DBC.又∵∠DBC=∠F,∴∠ECB=∠F,∴EC∥DF.(8分)如图,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港口O出发,甲轮船向南偏东45°方向航行,乙轮船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向南偏西45°方向航行,2小时后两艘轮船之间的距离为50海里,问甲轮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解:根据题意,知∠AOB=90°,OA=2×15=30(海里),AB=50海里,由勾股定理,得OB=AB2-OA2=502-302=40(海里),∴甲轮船每小时航行40÷2=20(海里).19.(8分)如图,点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一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Q,交CA的延长线于点R,请猜想AR与AQ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解:AR=AQ,证明如下:∵△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C.又∵PR⊥BC,∴∠RPC=90°,∴∠C+∠R=90°,∠B+∠BQP=90°,∴∠BQP=∠R.∵∠BQP=∠AQR,∴∠AQR=∠R,∴AR=AQ.20.(8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是BC 上一点,DE ⊥AB 于点E ,FD ⊥BC 于点D ,G 是FC 的中点,连结GD.求证:GD⊥DE.证明:∵AB=AC ,∴∠B =∠C.∵DE⊥AB,FD ⊥BC ,∴∠BDE +∠B=90°,∠CFD +∠C=90°,∴∠BDE =∠CFD.∵点G 是FC 的中点,∴GD =GF ,∴∠FDG =∠DFG,∴∠BDE =∠FDG.∵∠BDE+∠EDF=90°,∴∠FDG +∠EDF=90°,即∠EDG=90°,∴GD ⊥DE.21.(8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CE ⊥AE 于点E ,CE =12BC ,点E 在△ABC 外.求证:∠ACE=∠B.证明:过点A 作AF⊥BC 于点F ,∵AB =AC ,∴BF =CF =12BC.∵CE=12BC ,∴BF =CE.∵CE⊥AE,∴∠AFB =∠AEC=90°.在Rt △ABF 和Rt △ACE 中,∵⎩⎨⎧AB =AC ,BF =CE ,∴Rt △ABF ≌Rt △ACE(HL),∴∠ACE =∠B.22.(10分)如图,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BD ,CE 相交于点O ,∠OBC =∠OCB =12∠A.求证:BE =CD.证明:延长CE 至点F 使CF =BD ,连结BF.∵BC=CB ,CF =BD ,∠OCB =∠OBC,∴△BCF ≌△CBD ,∴BF =CD.∵∠BEF=∠EOB+∠EBO=∠OBC+∠OCB+∠EBO=∠A+∠EBO,∠BFE=∠BDC=∠A+∠EBO,∴∠BFE=∠BEF,∴BE=BF,∴BE=CD.(10分)(xx·义乌月考)如图,△ABC中,AC=BC,∠ACB=120°,点D在AB边上运动(点D不与点A,B重合),连结CD.作∠CDE=30°,DE交AC于点E.(1)当DE∥BC时,判断△ACD的形状;(2)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ECD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AED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解:(1)△ACD是直角三角形.∵DE∥BC,∠CDE=30°,∴∠BCD=∠CDE=30°.又∵ACB=120°,∴∠ACD=120°-30°=90°,∴△ACD是直角三角形.(2)△ECD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①当EC=DE时,则∠ECD=∠CDE=30°.∴∠AED=∠ECD+∠CDE=60°;②当CD=DE时,则∠ECD=∠CED.∵∠ECD+∠CED+∠CDE=180°,∴∠CED=180°-∠CDE2=180°-30°2=75°,∴∠AED=180°-∠CED=105°;③当EC=CD时,则∠CED=∠CDE=30°,∴∠ACD=180°-∠CED-∠CDE=180°-30°-30°=120°.∵∠ACB=120°,∴此时,点D与点B重合,不合题意.综上所述,△ECD可以是等腰三角形,此时∠AED的度数为60°或105°.24.(12分)操作:如图①,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点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请解答:(1)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结MN,试探究线段BM,MN,N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角的两边分别交AB,CA的延长线于M,N两点,连结MN,(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解:∵△BCD为等腰三角形,且∠BDC=120°,∴BD=CD,∠CBD=∠BCD=30°.又∵△ABC为等边三角形,∴∠ABD=∠ACD=60°+30°=90°.(1)MN=BM+CN,理由如下:如图①,延长NC到点E,使CE=BM,连结DE,∵∠ECD=180°-∠ACD=90°,∴∠ABD=∠ECD.又∵BD=CD,BM=CE,∴△BDM≌△CDE(SAS),∴∠CDE=∠BDM,DE=DM,∴∠NDE=∠NDC+∠CDE=∠NDC+∠BDM =∠BDC-∠MDN=120°-60°=60°=∠MDN,∴△DMN≌△DEN(SAS),∴MN=NE =CE+CN=BM+CN.(2)不成立,理由如下:如图②,在CA上取一点E,使CE=BM,连结DE,∵BD=CD,∠MBD=∠ACD,BM=CE,∴△MBD≌△ECD(SAS),∴DM=DE,∠MDB=∠EDC.∵∠MDN=∠MDB+∠BDN=∠CDE+∠BDN=60°,∴∠EDN=60°=∠MDN.又∵ND=ND,∴△NMD≌△NED(SAS),∴NE=MN,∴MN=CN-CE=CN-BM,∴(1)中的结论不成立,MN=CN-BM.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