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读《爱和自由》有感心得范文
《爱和自由》阅读心得(优秀6篇)
《爱和自由》阅读心得(优秀6篇)《爱和自由》阅读心得篇1世界上除了生命,什么最重要?金钱?权力?地位?都不是,它是自由。
没有了自由,就像一只被束缚在铁笼子里的小鸟,惶惶不可终日,只能徒劳地等死,任人摆布。
周末,我和同窗袁嘉宁去同学马阳家玩,做了一些作业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在马阳家“闹腾”开了。
我们先玩起了“跳格子”,马阳在地上画了十个格子我们开心地跳来跳去。
后来,我们又想出了新招,找来马阳的跳球(把脚踩在两端,可以蹦来蹦去),看谁能跳到最后。
我们玩得很尽兴,这时,马阳的妈妈突然喊了一声:“快来看,有一只松鼠!”天哪,有一只松鼠!从来没有见过松鼠的我立刻扔下跳球去看松鼠。
“哎呀,跑了!”顺着马阳妈妈手指着的方向,只见一只老鼠般大小、小而矫健的身影一闪而过。
“真的是松鼠吗?不会是老鼠吧?”我半信半疑地问马阳的妈妈。
她说“是松鼠”,又叫马阳把门关了,这样松鼠就跑不出去了。
“抓松鼠!抓松鼠!”我们大声喊叫着。
马阳的舅舅闻声赶来,“在哪儿呢?”他问。
马阳的弟弟指给他看。
他知道后,马上挽起手腕,扑了过去,小松鼠似乎是受不了这么多人的惊吓,蜷缩在角落里,一眨眼的工夫,一只毛茸茸的小东西就到了他手上,并把它关进了笼子。
我们围起来一看,兴奋了,真的是松鼠!只见这只可爱的小东西浑身棕灰色,有两条显而易见的黑色条纹,小小的耳朵几乎看不见,小爪子牢牢抓着笼子,正害怕地浑身发抖,盯着我们看呢!马阳扔进去一些牛肉干。
小东西先愣愣地看着我们,并不吃,后来因为实在是饿了,用前爪捧着牛肉干,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全身蠕动了起来,从后面看,就仿佛是一团肉球在滚动,真可爱。
就这样单纯地望着小松鼠,竟也会感到无上的快乐。
我们逗它玩,不停地给它吃东西,可是小松鼠并不快乐。
它不停碰撞着笼子,挣扎着,一分一秒都不歇息地跑来跑去,妄想跑出这个笼子。
后来,它累了,总算安静了下来。
它望着我的时候,眼神很迷惘。
我惶恐地望着它,它过于安静的眼里写的是要挣脱吗?很扭曲,很矛盾。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6篇)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6篇)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学专业是金融学,我的专业和我现任工作没有一点联系。
而我对幼儿教育也不是很了解,知道的只是简单的,很浅的传统教育方式。
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方式都不太了解的我,现在有机会尝试西方的幼儿教育。
爱和自由,起初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是很理解。
爱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大多数人认为的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就是爱。
而自由,是由自己作主;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不受限制和约束。
蒙特梭利说:“儿童只要依靠爱和自在,才能失掉成长的全部能量,以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幼儿园里,其成长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
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充满爱和自由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孩子的潜能上得以发挥。
在6岁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在自由中,他就变得自律与顺从。
在中国,遗憾的是,大部门家长却不懂得这些,他们做了些什么呢?一方面,他们总在孩子没感觉的时间强制孩子。
另一方面,他们在孩子有感觉的时间没有把相应的词语同孩子内涵的感觉配上对。
孙老师的《爱和自由》让我了解到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来到这世界,他(她)们是伴随着内在的一种东西来到这世界,蒙特俊利把这称为“精神胚胎”。
孩子的思想是很简单的,成人要是和他们说话太多或者复杂的时候,孩子的思维就会被成人弄的混乱,用简单的话去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很乱。
成人有太多的“专制”和“越权”,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大人的安排,可不知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成人常常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经历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孙老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读过这本书的我有所收获,能更宽容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孙瑞雪作品《爱和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孙瑞雪作品《爱和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孙瑞雪作品《爱和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瑞雪作品《爱和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孙瑞雪作品《爱和自由》的读后感1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好多年前读过一次,但已经渐渐忘记,这次重新拜读再加上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思考,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
一、正常的儿童总在“思考”,而且儿童思维需要时间,因此正常的儿童是沉静而安详的,甚至显得“傻呆呆”的,这是他进入了“沉思”状态。
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结合书中描述“正常儿童”的其他论述,着实反传统。
传统中人们眼中的孩子尤其是聪明孩子应该是“活泼机灵”的。
面对陷入沉思的孩子,很多成人会打断他,叫他的名字,企图将其“唤醒”,抱怨其“反应迟钝”。
如此一来,反倒宽心了。
二、儿童只对能够成长自己的工作感兴趣,而对纯粹的玩具没有兴趣。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孩子会舍弃“高档”玩具,而选择沙、水、小盒子和小瓶子的原因吧。
文中有个孩子希希自小喜欢形体富于变化,玩法多样的玩具,如小熊换衣、磁铁拼图、立体造型组、磁铁钓鱼组、积木等,对毛绒玩具、电动玩具却反应平平。
有次妈妈出差没有给希希买毛绒玩具,而是买了个“魔板”,希希很喜欢,反复摆弄,在变化中寻求快乐和成就感。
儿童是最明白自己的,他会根据内在成长的需要选择玩具,成就工作。
三、完成一项工作后,孩子会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观察和思考,大人需要保持沉默,不要急于提醒孩子“归位”。
的确如此,结合我园的魔力猴操作,我想孩子应该也是需要一点时间来思考和回味刚才的操作的。
四、“儿童认识成人不以成人的语言和表情来衡量和判断,儿童用心灵感受,虚假的信息儿童用心灵马上能感觉出来。
”五、国际上,幼儿教育观念在本世纪初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包括非洲的一些国家不再用口授形式给儿童进行“教育”,儿童不断通过行动来构建自己。
《爱与自由》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爱与自由》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爱与自由》读书范文篇1《爱和自由》最近开始看第四遍了。
这个时候再读这首泰戈尔的诗又有了新的感触。
相见恨晚。
记得刚遇见《爱和自由》的时候,一度有强烈的想法--要买上几十本,送给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新爸新妈。
也许,我们都会“从中学会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千万个孩子因此书健康、愉悦地成长”。
很仔细地读。
每读一遍,总是“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
想想自己初为人母时的种种所作所为,就有想坐时光机回去揍自己一顿的冲动。
没文化,真可怕;懵懵懂懂就做父母,更是可怕。
什么是真正的爱?母鸡也会爱小鸡。
什么是自由?很多时候,我们自已的成长还停留在七八岁而浑不自知。
以前也买过很多育儿书,感觉大都注重的是教育细节的操作性;而《爱和自由》直指教育的本质,深入浅出,让人看清什么是真正的爱。
书中,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对孩子满满的爱,读着读着,内心便柔软起来;读着读着,眼前便清晰起来。
希望本文《爱和自由》能帮到你。
《爱与自由》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爱和自由》最近开始看第四遍了。
这个时候再读这首泰戈尔的诗又有了新的感触。
相见恨晚。
记得刚遇见《爱和自由》的时候,一度有强烈的想法--要买上几十本,送给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新爸新妈。
也许,我们都会“从中学会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千万个孩子因此书健康、愉悦地成长”。
很仔细地读。
每读一遍,总是“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
想想自己初为人母时的种种所作所为,就有想坐时光机回去揍自己一顿的冲动。
没文化,真可怕;懵懵懂懂就做父母,更是可怕。
什么是真正的爱?母鸡也会爱小鸡。
什么是自由?很多时候,我们自已的成长还停留在七八岁而浑不自知。
以前也买过很多育儿书,感觉大都注重的是教育细节的操作性;而《爱和自由》直指教育的本质,深入浅出,让人看清什么是真正的爱。
书中,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对孩子满满的爱,读着读着,内心便柔软起来;读着读着,眼前便清晰起来。
希望本文《爱和自由》读书笔记能帮到你。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10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的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到《爱和自由》第三章,创造力哪里,心理学界有一个共识:个性等于创造力,有个性的人对世界的感受是独特的,思维状态是独特的。
又结合到上周参加的心理学绘画疗法咨询师培训,搜集了一些孩子画的树,没有一幅是一样的,看到有些孩子的画中规中矩、有些色彩鲜艳、有些富有想象力......每个孩子对树的感知、印象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个性也是独特的。
反思目前我们“通俗”的育人目标,“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我们,听话就不好,反过来说,不听话就一定不好吗?人有四种天生气质,忧郁型、乐天型、激进型、冷静型,也许这个孩子天生气质就是冷静型,而我们成人却要求他成为乐天型,孩子就会想尽方法和你内耗,没有到达我们要求的乐天型气质,就被冠上了“不听话”,或“有问题”的孩子,想想冰山的下面,我们应该找找每一个我们所谓的“问题孩子”形成的原因。
孩子在强势的父母或老师的压力下,努力地向着成人的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过多的情绪堆积在心里,形成心理问题。
本来是很有个性和想象力的一个孩子,在被一次一次地“打压”和“纠正想法”之后,就顺着常规的、群众的思路走下去了,因为那样,大家才会说他是“好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他改变自己原有的个性特质,他本身的天赋在这个过程中被淹没了......做为老师,做为家长,我们任重道远......“当给儿童自由时”是《爱和自由》这本书自序的第一句话,看完全书后,回头再看这句话有很多感想。
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根底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择。
相信这样孩子就可以全面开展,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
爱和自由读后感(11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11篇)爱和自由读后感(11篇)爱和自由读后感1这不仅仅是一本给父母看的书.这也是一本给所有成年人看的书.它通过揭示儿童成长的秘密,帮助我们真正了解孩子,也真正了解自己.你会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曾有过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以隐秘而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你的人生,尽管它们可能早就淹没在你记忆深处甚至已被遗忘,但它们仍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你的人生方向,就像水面下的冰山,即使肉眼看不到,却决定着整座冰山的走势.单就儿童教育方面来看,它完全颠覆了大多数中国人的育儿观念,震撼力之强仿佛一条90吨的巨鲸从父母们面前游过,让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作为一个母亲,早在女儿出生前我就阅读了市面上大部分育儿书籍,平心而论,这些书都各有出色之处.然而,只有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才被深深地触动,像一个习惯了黑暗的盲人第一次看到光明.心中充满狂喜的同时,亦有隐隐的几乎不可察觉的忧虑.有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怕单凭我一人之力无法承担被揭开的真相.然而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父母接受并亲身实施了这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果说其他的育儿书是教育之树的一段树干或一枝一叶,这本书则是树的整个根系,它探索的是人类心灵的最高领域――幸福.本书作者孙瑞雪女士是中国第一个蒙特梭利(注)幼儿园的创办者,本书正是她结合了蒙特梭利理论和中国实践的成果.蒙特梭利理论在创建至今半个多世纪里早已被全世界的无数实践者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然而中国却是在近几年才刚刚开始普及蒙特梭利的教育成果.孙瑞雪女士和她的学生们勇敢地做了在幼儿教育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成功地迈出蒙特梭利中国化的第一步.正如书名所写,本书致力于诠释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爱和自由,书中用精辟的理论和大量实例深入说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纠正了成人对于爱和自由的一些错误理解.而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更是被提高到对中国人来说史无前例的高度,凡是我们对孩子有所期待的.,无论是纪律、独立、智慧、道德,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给他们怎样的爱和自由.成人可能觉得爱是简单的,只要发自内心就可以.但这只是我们主观的误区,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建构过程,就无法给予孩子他们需要的爱.中国有句俗话,“打是亲,骂是爱”.认为打骂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体现父母的爱.然而作者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一个经常受到训斥或打骂的孩子,在心智发展上同正常孩子有极大的差别,压力和恐惧使他们对外在事物过于敏感,过分强化对某一事物的感觉,影响到内在心智的发展.其中一些孩子乍看起来反应很快,甚至可能常有人夸他们聪明.然而真实情况是他们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他们看似敏捷的反应并没经过他们自己的思维,而是大人不断强加给他某种刺激形成的简单条件反射,就好像生物学家做的“一吹哨子,狗就吃饭”试验一样.这种表面看上去聪明的孩子其实根本没有创造力,他们调动全部身心用来学会的只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生存条件.这一弊病往往在他们长大后才暴露出来,到那时成人可能会说,“好聪明的孩子,就是不好好学习.”然而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他们的思维被人为割断后,注意力和意志力早已无法再集中到学习或任何一件需要持续努力的事情上.对爱的另一个错误理解与打骂正好形成截然相反却殊途同归的两极.那就是过分“呵护”,它完全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在这种“呵护”下,父母总是怕孩子弄脏或遇到危险,为了父母本身的便利,他们不准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打滚或拿任何易碎的物品,他们的嘴巴永远在喋喋不休“不行”二字.被剥夺了自己成长的经验后,孩子们最终要么变得不知天高地厚,自己瞎闯,不懂得保护自己;要么变得懒惰和胆小,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到了此时,成人们又开始指责孩子的这些缺点,却不知这正是他们自己种下的恶果.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儿童必须通过生活自立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的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不受干扰的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这本书我已读了三年,每一次阅读都让我有一些新的发现.我感谢它,因为没有它,我和我的女儿可能仍在蒙昧的黑暗中挣扎.假如你不愿自己或孩子永远被禁锢在简单狭小粗陋的世界里;假如你希望自己或孩子的未来能够不为外界所惑,体会发自内心的幸福,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每个成年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爱和自由读后感2走上爱如是二楼就是手工区,我一眼看到一位宝贝正用几张白纸在制作小书册!她的工作状态是那样的平稳,不因我的出现有任何变化,看着她,有种宁静的感觉从心底升起,是的,她的投入让我觉得宁静。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6篇
《爱和自由》范文6篇《爱和自由》范文6篇《爱和自由》范文1读完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感受颇多。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只是心灵上的震撼,更是思想上的吸引,我认为这是一本可以改变老师、改变家长,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
当今的社会,我们关注教育、重视教育,但教育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爱。
要真正懂得爱孩子,并非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真正关注孩子生命内在的开展,而不仅是技能的驯化;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仅是物质的替代;真正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而非流水线上的作品;真正让孩子创造自我并创造世界……这才是教育!爱到底是什么呢?“爱是忍受,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受,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这是看《爱和自由》最初打动我的地方,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在心头。
作为老师,从事幼儿教育六年来,自认为是位充满活力,爱心丰盈的老师,但是看完这本《爱和自由》,我突然领悟到我们的爱或许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虐”。
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不可以,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潜力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成果,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费事,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我们的安排,孩子总是问为什么非要听大人的话,而我们的理由往往就是:“因为我爱你们。
”但是这样恰恰违犯了孩子开展的成长规律。
幼儿老师最担忧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发惹事故,哪怕是小擦伤也好,也会让我们觉得无法向家长交代。
因此我们处处留意,时时留意,这个不许,那个不让,始终让孩子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
我们整天对宝贝们说:“孩子们不能这个样子,不能碰那个东西,它会划伤你的手,你们就听老师的吧,老师是为你们好,老师爱你们。
”我相信,这是大多数老师都在做的事情。
看完《爱和自由》,作为80后老师必需要改变自己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安康成长的孩子。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爱和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和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1这是本文作者孙瑞雪老师特别钟爱的一首诗,《爱和自由》始终贯穿着爱和自由如何平衡的关系,学会爱孩子、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并不是溺爱、纵容、没有规则,给孩子“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用爱的情感唤醒孩子成长积极性;以自由空间确立孩子创造热情和自我意识;以规则形成孩子的社会秩序和内在智慧,用平等的关系引导未来社会的和谐和文明。
彤彤出生后,妈妈在家休了一年产假,没有离开过一天,等要上班时,想孩子肯定受不了一天没有见到妈妈,没想到他竟然适应的很好,没有所谓的分离焦虑症,当时不是很明白,怎么跟大多数孩子不一样,是不是晚熟呀,看了此书才明白孩子在爱的环境下成长,安全感一旦建立,就不太会对新环境产生恐惧,这一点在他刚入园时也得到了体现。
很多人都认为彤彤是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但更是个开不起玩笑的小孩,开始好好的,只要一逗,就翻脸,就会恼,发脾气,甚至还会哭。
但是周围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是这样的,无论怎样逗,都笑嘻嘻不在乎。
所以经常会有人私下跟妈妈说,这孩子遗传谁呀,你们两个性格都挺好的,怎么他的脾气这么大,妈妈也大惑不解。
看了这本《爱和自由》后恍然大悟,第五章不同品质的心理和智力中专门讲了这种状况,原因是妈妈对彤彤说到做到,也要求爷爷、奶奶言出必行,欺骗孩子会造成他对你的不信任,彤彤一直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自然不经逗。
大多数成人跟孩子交往的一贯方式就是逗,但是他们大都不知道青少年“恶作剧”大多是源于儿童时期的“逗”。
彤彤上幼儿园选择的是蒙氏班,那时妈妈对蒙氏理念还是模模糊糊,选择是因为蒙氏班是小班制,孩子少,老师多,孩子可以得到好的照顾。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参考5篇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参考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应急预案、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爱和自由》读书心得参考5篇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心得体会反映了我们对生活和事件的思考和理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爱和自由》读书心得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6篇
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演讲发言、汇报材料、对照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speeche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erence material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6篇通过真实的心得体会,读者能够与作者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收获,它们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的点滴,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和自由》读后感(21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21篇)《爱和自由》读后感篇1读书只是一种提升自我的开头。
当我拿起孙瑞雪老师写的《爱和自由》的时候,我觉得抓住和把握一个儿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这本书中有几句话给我很大启示。
“人的成长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
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仆人。
”不难看出,孩子的智力进展和心理进展都是很重要的。
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或关怀孩子时就要实行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孩子。
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需要我们老师通过更多的主动关怀、真诚的爱、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样才情愿和你沟通。
我通过这本书,让我明白对孩子生活上的悉心照料当然重要,但是对孩子心理的关注更为重要,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以后才可能理解孩子。
孩子的内心世界真的很奇异,不要简洁地以成人的目光去看待他,不要以成人的行为准则去规范约束孩子。
其次我们要给孩子自由。
首先是行动的自由,吃喝拉撒睡、触摸、嬉戏等方面的自由。
有了这样最基本的自由,幼儿才能随之产生的思维。
在完全获得这样的自主之后,孩子的“自由”上升到更高层次,即行为的自由,自己做确定、做选择,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简洁地说,行动的自由,导致思维的自由,最终导致行为的自由、自主。
当然这种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蒙特梭利说过——自由是建立在肯定规章上的自由。
并不是什么都依着他,不约束不管教,这个度就需要我们老师、家长来把握。
最终当孩子消失问题时,我们作为家长、老师要准时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消失了问题,我们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去理解,爱孩子!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爱,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爱真理。
凡事包涵,凡事信任,凡事希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我们给什么他们就会接受什么,真的是这样,所以我就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做才是给孩子真正的爱!我想这也是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带给我的教育真谛吧!让我们都学会观看、学会等待。
爱和自由的读书心得(范文)八篇
爱和自由的读书心得(范文)八篇爱和自由的读书心得〔通用范文〕【篇一】自由,是什么?每个人都在追求自由,"爱'和"自由'的定义是一样,没有明确的答案。
自由的定义在不同的领域又有不同。
简约地说,在心理学上,自由就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做事。
而这本书里,自由可以说是一种尊敬。
我们应当尊敬孩子的生活方式,不要给孩子强加太多的规章和限制,也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书中有一段是关于孙老师的儿子(辛辛)的。
孙老师有一个伙伴来她家玩。
伙伴想逗他,于是他要饼干吃,辛辛不吃。
伙伴假装说:"你不给我,我就抢了哦!'然后做出抢的动作。
辛辛一下子哭了起来。
这时,伙伴对孙老师说:"你的儿子还是蒙氏幼儿园的呢!这不行,这样就哭了,我家儿子就不哭,由于他知道这是和他闹着玩的。
'孙小姐说:"我的孩子在蒙氏幼儿园没有接触过这个,所以他无法理解,蒙氏幼儿园的理念也不提倡家长做这样的事情来引导他,这对他没有好处。
' 成年人给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和语言,孩子都在汲取,父母、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事情和语言都应当是积极的,由于孩子没有技能区分真假事物的好坏,无论好坏他都会汲取。
我们的老师应当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敏感时期都予以关注和指导。
当孩子们"进展自己'时,我们应当尊敬他们的思维。
假如我们不尊敬孩子,他们就会失去独特的思维技能。
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可以深思很长时间,他可以想到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假如钟声从远处传来,那么他会感到这种感觉加深了,就像诗一样。
蒙特梭利说,一个好的蒙特梭利老师,她的突出之处在于,当孩子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口钟,可以加深这种美妙的感觉。
当一个孩子在0岁到6岁之间形成了健全的品行时,内善就成为了他的自然驱动,他一生都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
人类的制造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
假如他在六岁之前很好地成长,他就更简单进入更高状态的思想、情感和人类科学理论境界。
2021年《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2021年《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爱和自由》读后感1《爱和自由》一书里表达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如果你爱孩子,让他的精神愉快,你给了他们美好,儿童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金色的未来。
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
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周围的环境都是这样教的:普通的“教”的本质了,让孩子把注意力转向什么,然后“教”什么。
但注意力不是感觉,更不是深入的感觉。
孩子小的时候看到的和大的时候看到的不一样,如果我们总是指引她看我们看到的事,那孩子大时可能就看不到小时候能看到的事物了。
在身边经常听到有的家长抱怨:“我一拿起书,没几分钟孩子就跑开了!”或者“我觉得这本书孩子会喜欢,可是一拿到孩子面前,孩子就说,我不要看。
”这个时候我通常会问一句,“孩子不要看书的时候,在做什么呢?”家长的回答一般就是“他就是喜欢玩!”于是我回答:“那你就和他一心一意的玩呗。
为什么一定要他这个时候和你看书呢?”当儿童有感觉的时候,将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对上,不要打扰,破坏他的感觉和观察。
此时,词语捕捉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清晰的属他的对象。
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最初不是源于感觉。
《爱和自由》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先要给孩子更多的爱,更多的自由,才会培养出更加独立的孩子。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感觉________于内部,也就是说,儿童不是一个空瓶子,不需要大人往瓶子里“灌”什么东西。
可能很多家长不认可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孩子必须要“教”,孩子就是个空瓶子,就是一张白纸,你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
这只是我们的传统填鸭式教育。
儿童对所有东西的热爱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是一种熏陶,我们不强迫,但是我们不能不让她接触,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从她的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感知到的,在我们读给儿童听故事的时候,不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吗,不是听觉的一种享受吗?我们更多一定要关注的是孩子的每个敏感期,要学会尊重孩子。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精选6篇)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精选6篇)《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1过去,相较友好地对待周围的朋友亲人,对待曾经的爱人却是相当苛刻。
比如,恋爱的时候会拿一些小事儿去衡量是不是真的爱我?有没有足够爱我?若干年后会不会一直这么爱我的?为这些傻问题去自我纠结或纠结他人。
用老公自己的原话说:“不堪回首,那段身心俱疲的日子。
”我会把他气得不知所措,而被气走的他,最终又不得不捧回一束花来哄我。
他问我:“告诉我怎么做你才会开心呢?”而现实状况是“有时真不知该怎么办好,不照你说的做不对,照你说的做还是不对。
”而这种状态在婚后一直持续了近两年,当然纠结的问题不再是具体的字面上讨论的爱与不爱,是衍化到生活中爱的行动多和寡,爱的觉悟高与低。
过去,我甚至都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无形中对身边亲密的人施加过太多压力和不愉快,在此说声抱歉。
后来,意识到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我曾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缺陷,或是情商不足或是脾气不佳。
直到现在,读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我隐约从这本书中找到可能导致以上情形的原因。
小时候,2-5岁间我是在外婆那养,后面是和奶奶一起长大的,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导致既便是成年后的自己,也会有缺少爱、安全感相对匮乏的感觉。
所以在恋爱期间以及婚姻的头两年,我就像一个“老孩子”,在丈夫这里弥补着已逝去的“金色童年”。
好在我丈夫的心理状态发展的很好,面对过去我的无理取闹,他都无条件的顺从,回馈地是满满的爱和包容。
作者的观点是,一个人会因意识上的问题造成一生的不幸。
如果女孩在童年没有得到父亲的肯定和夸赞,长大后可能在婚姻上比较失败,原因是她会依恋一个男性,是依恋不是爱,她会想方设法地得到这个人的肯定,没完没了的纠缠爱和不爱她的问题,此时她需要的不是爱,还没有上升到爱,而仅仅是一个肯定。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精选16篇)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一、《爱和自由》简介本书以爱和自由为的立足点,强调爱孩子要有科学的方法,即充分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爱、自由、选择。
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
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
这可能就意味你其实是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
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收到爱的礼物。
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二、《爱和自由》读书心得(精选1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心得呢?但是读书心得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和自由》读书心得(精选1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1读完《爱和自由》这本书,内心都激荡着震撼和深深的思考,并伴随着些许悲哀和无奈。
悲哀在于,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和发展,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是办不到的。
爱是土壤、是根基。
《爱和自由》中,爱的定义为“给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
可是这种爱又何尝不是相互的呢,儿童身上也具有爱的能量,儿童在敏感期中那种对周围事物不可抑制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他对所处环境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爱,也是智力发展的需求。
同时成年人也是儿童爱的对象,他从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敬的。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爱和自由》读后感1看完这本书,会让你觉得心头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那样,真的,很沉重。
书的作者是一位长期从事蒙氏教育的工作者,她的理念、她的思想,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让你,尤其是为人母的你、为人师的你感慨万分。
到底,我们都对孩子做了什么!我们真的是在爱孩子吗?或许,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我们更爱的是我们自己?说到爱孩子,我们的爸爸妈妈们或许都会拍着胸脯肯定自己,但是如果是问给孩子自由了吗?很多爸爸妈妈们都不敢出声了。
我们老师呢?对孩子,我们又给了他们足够的自由吗?答案是:没有。
在我们传统的思维里,自由代表的就是放纵,就是不闻不问。
所以,我们挂着“爱”的旗号,包办了孩子的一切。
怕孩子摔疼,我们始终牵着他们的手不肯放开;怕孩子弄脏,嫌他们慢,我们坚持喂饭、帮他们穿衣、穿鞋袜;为了孩子“好”,我们帮他们做好了所有的选择,吃什么、穿什么、看什么、玩什么,而且还帮他们安排好了时间。
孩子们什么都不用考虑,按着我们为他们安排好的路线一步一步的走着,如果偏离了这条路线,就是不听话……天啊!多么可怕,这就是我们给孩子的爱么?我非常庆幸自己看了这本书,因为我从中明白了孩子他一生下来就蕴涵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那我们要给予孩子的是什么呢?是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爱,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您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
而这些必须建立在你对孩子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
有很多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一无所知,他总是从自己的成长经验或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知从孩子的利益出发。
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出色,比如说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等等,最重要的是孩子快乐无比。
还有一点想说的是让孩子从爱走向独立。
因为孩子是靠爱而走向成长、走向独立、走向充满幸福的人生。
爱是孩子独立的前提,独立是孩子被爱的结果。
最新《爱和自由》读书感悟范文五篇
最新《爱和自由》读书感悟范文五篇陈惠1147《爱和自由》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先要给孩子更多的爱,更多的自由,才会培养出更加独立的孩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爱和自由》读书心得5篇,方便大家学习。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1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蒙氏理论的书,拿到书后才一翻,就马上被吸引住了,一边看一边打心眼里认同,合上书本,内心充满了接触到真理的激动。
都说只有切身感受的事物才会特别认同,现在却已经想不起来到底是书里哪些案例和说法触动了自己,只知道一边翻阅一边忍不住幻想:如果自己从小能在“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成长是多么的幸福,甚至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书上的文字腾印到父母的脑子里,告诉他们当年那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怎样伤害和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总之,由此“爱和自由”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心里,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作为老师的神圣使命感再次升华,看着孩子的脸,在心里对她们说我也要“让我的爱象阳光一样包围着你们,而又给你们光辉灿烂的自由。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不求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是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书中是这样的定义“爱”的。
“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止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
在爱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曾经,我也认同一个家庭里的孩子至少要怕一个人,要有个人“镇”得住他;认同孩子小的时候讲不通道理的时候,至于道理,长大了就会懂了;认同一个凌厉的眼色使过去,孩子就噤若寒蝉的“威严”……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的,我们从小按着“乖孩子”的模式去听话、不惹事、好好学习、不贪玩,就是好孩子。
我们从来没有或者有过却没有答案去问自己: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眼前这些就是我想要的吗?我们的身体已经成熟,我们的心智却停滞不前,面对纷扰的社会,我们内心的惶恐不安远远大于自尊自信,这就是传统教育带来的后果。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爱和》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爱和》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教学中教师眼里要有一面欣赏性的镜子,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就用凹透镜看,那么就会多一些宽容、理解;当孩子有了进步时,就用凸透镜看,那么就会有更多欣赏、信任。
让我们持续一份平常心,去尊重,去等待,把期盼的目光放的远一些,再远一些,用一个细微的眼神,一声轻轻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去带给孩子更多的惊喜、笑容、感动、幸福和无限的生机。
我们要用智慧的眼睛去欣赏学生,摒弃用分数衡量孩子存在价值的做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使我们的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天。
爱,是什么?无数人试图答复这个问题,每个心灵对爱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用语言说清,爱是生命的秘密。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那更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但是对“ ”的定义和“爱”一样,是没有确切答案的,翻了翻字典,的定义在不一样的领域又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在心理学上,是按照自我的意愿做事。
就是人能够按照自我的意愿决定自我的行为。
在我看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能够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最高境界了,好向往!在这本书中的能够说是一种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样貌,不给孩子太多的规那么和束缚,不把自我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可说实话,应对孩子,有时我却很难把握“ ”和“原那么”的尺度。
我相信也也是困扰很多父母的问题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尺度不好把握,话扯远了,谈谈我对这本书里感受最深的二点吧。
一、《爱和》里表达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我很多观念强加到自我的孩子身上,把自我的很多遗憾和未曾实现的梦想寄托在自我的孩子身上,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我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真的能理解孙老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读过这本书的父母就应都有所收获,能更宽容应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读《爱和自由》有感心得范文#《爱和自由》读书心得1#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叫做《爱和自由》,让我感触颇多。
这本书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的最新版本,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
在这里,希望推荐给广大家长朋友们,希望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启迪。
《爱和自由》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
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
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
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然后,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又困扰着他们,学校学习压力的增大,各种兴趣爱好班的层出不穷,使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到底是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呢?还是应该让他们提前接受良好的教育?作者的真知来自于实践。
她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儿童的自我割裂开来,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幸福很远。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2#《爱和自由》书中有一段是关于孙老师的儿子的。
孙老师有一个朋友来她家玩。
朋友想逗他,于是他要饼干吃,辛辛不吃。
朋友假装说:“你不给我,我就抢了哦!”然后做出抢的动作。
辛辛一下子哭了起来。
这时,朋友对孙老师说:“你的儿子还是蒙氏幼儿园的呢!这不行,这样就哭了,我家儿子就不哭,因为他知道这是和他闹着玩的。
”孙小姐说:“我的孩子在蒙氏幼儿园没有接触过这个,所以他无法理解,蒙氏幼儿园的`理念也不提倡家长做这样的事情来引导他,这对他没有好处。
”成年人给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和语言,孩子都在吸收,父母、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事情和语言都应该是积极的,因为孩子没有能力区分真假事物的好坏,无论好坏他都会吸收。
我们的老师应该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敏感时期都给予关注和指导。
当孩子们“发展自己”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思维。
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他们就会失去独特的思维能力。
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可以沉思很长时间,他可以想到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钟声从远处传来,那么他会感到这种感觉加深了,就像诗一样。
蒙特梭利说,一个好的蒙特梭利老师,她的突出之处在于,当孩子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口钟,可以加深这种美好的感觉。
当一个孩子在0岁到6岁之间形成了健全的品格时,内善就成为了他的自然驱动,他一生都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
人类的创造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
如果他在六岁之前很好地成长,他就更容易进入更高状态的思想、情感和人类科学理论境界。
如果我们被某些东西所限制,那我们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
童年,尤其是从0岁到6岁,与成年人相比是人生的另一极。
就像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一样。
7不是6的延续。
事实上,在六岁之前所奠定的是一生的基础,而不是为某种文化,某种学校,或某种知识的转变所做的准备。
在爱和自由中长大的孩子是聪明、自信和快乐的。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3#《爱和自由》是孙瑞雪的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
它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
她曾经说过“在爱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代替: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务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本书将蒙氏思想中的一些关键要素,如精神胚胎,孩子的工作,感觉练习,敏感期,智力的形成等作了通俗化的介绍,并用相应的事例做了说明,虽然有些事例似是而非,但增强了可读性。
“当给儿童自由时……”,这句话真的很好地概括了全书的立意。
作者所谓的“爱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主角还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对象。
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爱,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自由。
但无论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词,这种施予和授予的关系没有变,孩子是被动的,是从属地位的。
这意味着,成人有权力决定给什么样的爱,给什么样的自由。
给什么,怎样给,取决于成人认为怎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这种施舍的“爱和自由”是功利主义的,并且会因社会的压力而不断修正、变化,最终就是妥协和放弃。
读完这本书,我们可能会记住一些叮嘱,会改善你的一些行为,给孩子“爱和自由”。
但如果内心深处,可能还是把这些作为望子成龙的手段,而不是从本质上放弃功利的想法,充分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生命,有权利做自己的决定,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这些改良能坚持多久呢?当升学的压力和诱惑摆在你面前,能给孩子多少真正的选择自由呢?原来爱和自由真的可以并存,而且非常重要。
爱和自由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的更有趣,学的更加自信,学的更加开心。
作为教师,让孩子学的开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在痛苦中学习还不如不学。
现在起,我该试着让孩子在自由中学会自我学习,在我的爱中幸福的过完每一天。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4#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透过超多的实例来论述自我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我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但是,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
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
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我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专制”和“越权”,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成人的安排,可不知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因此我很珍赏书名中的自由二字,从前我也是片面的认为自由就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其发展,它怎样会和纪律及最高境界的自律相匹配,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自我?但透过亲身的和孩子们生活在一齐我很有感触。
首先,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必须要改变自我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
其次,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倾听和交流是很好的桥梁,是拉近我们和孩子距离的弹力带。
成人是孩子的榜样,老生常谈到”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就是镜子反照着成人的言行举止,因此,我深感自我肩上职责的重大。
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
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快乐、有效率的多?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体恤,要学会相信,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5#近些天,翻阅了孙瑞雪的书《爱和自由》,让我明白了,爱孩子就要给他充分的自由,当然,这样的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的。
《爱与自由》的一个最具有颠覆性教育观念就是蒙特梭利“精神坯胎”论,所谓的“精神坯胎”是说,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一瞬间,内在就有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的发展,指导儿童该去抓什么,摸什么……这种观点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
基于这种观点,儿童的成长不需要大人灌输什么新内容,而只需要为儿童创造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如果仔细思考一下我们掌握语言的过程,就不难看出,环境对儿童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一般三岁前,儿童就能基本掌握本土语言,在这个过程无需大人为孩子专设课程,儿童便能在周围充斥的语言声音中自行掌握语言,可见,儿童是自我发展的。
而这种自我发展基于感觉之上,从感觉中发展并由感觉伴随着。
我很赞赏这本书的观点:“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在心理成长之上的。
”这个与中国大陆“知识至上”的教育观念似乎完全相悖,“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给孩子灌输知识,这就是我国教育的现状,殊不知这种完全违背儿童内在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正在吞噬着孩子的心智。
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也是说,当孩子的行为超越纪律的范畴时,我们应该是有权利说“不”的,但这个“不”要怎么说,以什么方式去引导,去告诉孩子呢。
在蒙错理念中,一切都要为了心灵让步。
比告诉孩子对错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灵不受到伤害。
孩子是通过感觉来认知这个世界的,通过感知而发现宇宙的定律,或许我们简简单单一个字眼,就会伤害到这幼小柔嫩的花朵。
蒙氏的教育理念强调孩子自我教育,家长和老师只是观察者,引导者,能够让孩子在自由中自己找到纪律和约束,心甘情愿的遵循规则。
这个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网上现在蒙氏的教具炒的很热,家长们热衷于送孩子们上数学班,音乐班,大大小小的教学机构都高悬蒙氏的金字招牌。
转也赶过潮流去上过几期早教课,当时我并不是很了解什么是蒙氏,当然现在也不是很了解。
对当时的我而言,蒙氏教育就是眼花缭乱的教具。
我觉的现在中国的早教机构已经把蒙氏教育当成是万能的,已经有些脱离了爱和自由的原则。
我们带孩子去早教班的时候征得他们的同意了吗,当他们不愿意的时候我们遵从他们的意愿了吗?我想答案是没有。
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反省,我们带孩子上早教班是什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自由中找到本我,还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绘画能力。
2021读《爱和自由》有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