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 集体备课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1.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作用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
2.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及其与距离的关系、理想气体模型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热运动。
b.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分子间作用力: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如引力、斥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阐述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解释为什么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加快。
4.热力学第一定律: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5.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分子热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充满好奇。但由于年龄和认知特点,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理论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逐步拓展到新知识。
3.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指导。
5.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分子热运动 集体备课
练习作业
课后习题:1、2、3、4题
具
体
内
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早上没吃饭,然后去早餐店买了一个包子拿到教室里吃,结果其他同学进屋后会有什么反应?(满屋的包子味。)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包子味会充满整个教室呢?
下面我们看一张图片,这是什么?(香水)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打开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水味,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完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就能够解释刚才所叙述的这两个现象。今天我们学习第十六章《热和能》的第一节内容——“分子热运动”。
三、新课的讲解:
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自己预习一下课本上的内容。(题:什么是分子?(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我们都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直径大约为 ,所以任何一个物体中的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那么这也就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一个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生:将红墨水滴入装有水的水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
演示实验3:将密度比水大的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观察实验现象。
由于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只能通过视频资料来观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液体之间同样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时间会长一些。那么我们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的物体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既然气态和液态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固态可不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一定可以)能举一个例子吗?(……)
九年物理学科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2011-11-7
第10次备课
主讲人
参加人
内容
一、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教案:分子的热运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是物质的一个基本性质。
2. 理解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理解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4. 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的热运动的概念及相关基本知识。
2. 温度与分子的热运动的关系。
3. 点燃烧杯中的乙醇。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
2. 桌面实验。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提问师生热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问题一:你们知道物质的性质是如何确定的吗?问题二:你们了解分子的热运动吗?问题三:你们了解温度与分子的热运动之间的关系吗?2. 理论讲解:通过电子白板或黑板,讲解分子的热运动的概念和与温度的关系。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的快慢取决于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温度是反映物质内部分子热运动强弱程度的物理量,与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有关。
3. 实例演示:将一烧杯中注入乙醇,用火柴点燃,观察分子的热运动现象。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乙醇倒入烧杯中。
2) 用火柴点燃烧杯中的乙醇。
3) 观察点燃后烧杯中的乙醇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实验原理:乙醇受热后,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乙醇分子之间的引力减弱,导致乙醇挥发。
4.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实验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物质的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分子的热运动是物质的一个基本性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掌握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加深了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分子热运动与物质的性质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热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分子热运动,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物质的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引力减小,使物质呈现稀疏状态,如固体变为液体、液体变为气体。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1 分子热运动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分子热运动的课程,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并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瓶、热水、冷水、玻璃棒、放大镜。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热水和冷水中分子的运动情况,引发他们对分子热运动的兴趣。
2. 讲解:向孩子们解释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讲解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如无规则运动、速度与温度的关系等。
3.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并用记录表记录下来。
4.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讨论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原因。
6. 拓展:让孩子们运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关于分子热运动的游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原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堂课的效果,观察孩子们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
同时,我会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他们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物理分子热运动备课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受的事实。
***: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问题讨论、转换、类比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孟寨一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力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由于分子的微观模式较抽象,因此对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较难理解。
学校
孟寨一中
备课年级
九年级
备课学科
物理
主持人
主备人
记录人
活动地点
办公室
活动时间
9.2
参加人员
九年级物理教师
备课内容
《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过程现象2:用手很难将铁块压缩;推测:。
现象3:金属断裂可以通过高温焊接;推测:3、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等胶水干了以后就很难直接把邮票完整地从领土上摘下来,这是为什么?小结: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课堂小结,反思整合:请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完成下列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
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简单归纳一下。
<四>当堂达标,反馈提升: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2.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3.如图15-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C.分子有一定大小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D.亲戚远来香注意引力和斥力并存5.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教学过程6.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7.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课后练习练习1: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练习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第13-14章 内能、内能的利用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主备教师:石军清审核教师:张成才、刘云德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扩散现象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具准备:烧杯、热水、凉水、墨水、胶头滴管等学习过程:一、走进课堂我们已经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又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请你思考并讨论: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那么你是否有较好的方法来认识分子的运动情况呢?二、探究发现(一)扩散现象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2. 在课本图--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此实验说明了什么?3. 在课本图—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几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什么?4. 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1mm。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运动,所以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扩散..。
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⑪分子在不停地;⑫分子之间存在。
练习1. 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多选)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练习2. 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_____。
(二)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阅读课本中间部分,并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猜想:设计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本质区别及特性;2.了解分子的运动状态;3.学会用KMT理论解释分子热运动的规律;4.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实验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KMT理论解释分子热运动规律;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各自特性及本质区别。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通过引入问题,如“为什么水能变成冰块,又能变成水汽;为什么气体、液体、固体的特性不同?”来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
第二步:小组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种物质体系(如水,气体等),通过实验探究,搜集能够说明物质状态的数据,如密度、分子运动状态等。
第三步:总结规律老师组织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步:KMT理论讲解老师通过KMT理论来解释分子热运动规律。
第五步:举例分析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如气压计,瓶子密闭等,来进一步说明KMT 理论。
第六步:实验操作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操作,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子热运动规律的认识:实验一:固体的热膨胀;实验二: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三:气体的扩散。
第七步:案例讲解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来进一步说明分子热运动的重要性。
第八步:概括总结老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概括,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主探究、讨论问题的能力;2.实验操作技能;3.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1.与生活相联系,比如气压计、汽车制动等的实际应用;2.资料挖掘,探究物质的状态变化规律。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分子的热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
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
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
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
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一、扩散运动1、演示实验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2、概念: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二、布朗运动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一、课程背景作为物理学科的一门重要内容,热力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热力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分子热运动是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关键。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及实验操作,帮助高中学生全面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能的表现形式。
2.了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宏观性质的影响。
3.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3.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性质(如体积、压强等)的影响4.实验操作:热胀冷缩实验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清晰准确地描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规律;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出规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讨论交流法六、教学过程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导入:通过插入一段描述粒子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探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并在互动中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讲授: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其中包括分子热运动对物质的内能的贡献、与温度的关系等。
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导入:通过将温度计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来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讲授:讲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是温度的表现形式,温度的高低是由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所决定的。
3.分子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导入:通过实验操作,呈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是由什么引起的。
讲授:通过讲解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体积、压强等。
4.实验探究: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的观察,探究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热水和冷水两个水槽,分别将向钢质棒直接加热后,浸入冷水。
2.调整热水和冷水的温度,使两个水槽的水温分别为60°C和10°C。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状态和特点。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以及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是分子运动的规律和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教学重点是分子的运动状态和特点。
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分子热运动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分子模型、热源等。
第一步,通过分子模型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分子的运动状态。
第二步,进行分子热运动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第三步,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和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活动重难点是分子运动的规律和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拓展延伸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实际应用,如制冷剂的工作原理等,并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分子模型的引入:在教学开始时,我使用了分子模型来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结构和运动状态,为后续的实验观察打下基础。
2. 实验观察:我安排了分子热运动实验,让学生在不同的温度下观察分子的运动情况。
这个实验是教学的核心部分,通过观察和记录分子的运动状态,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分子运动的规律和温度的影响。
3.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和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将实验现象转化为理论知识。
1. 分子模型的引入:分子模型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概念和运动状态。
通过观察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分子的结构和运动方式,从而为后续的实验观察打下基础。
2. 实验观察: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关键,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分子运动的规律和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分子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4. 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子动理论的实际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红墨水、热水、冰块等。
2. 教学课件:分子热运动的动画、实验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分子热运动的科研论文、生活实例等。
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候的变化,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
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冰块中的扩散速度,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4.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蒸馏等,讲解分子动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研究的兴趣。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比冰块更容易使饮料冷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13.1 分子热运动》教案内容象的饿本质到底是什么?(可用蒸发为例进行说明)二、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的运动(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及时间分配(2)扩散现象(diffusion)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图1师: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演示实验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图2开始时 10日后 20日后 30日后图2 图3(1)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2所示。
抽掉玻璃板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2)如图3所示,将CuSO4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
观察现象。
①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④扩散现象的实例ⅰ: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ⅱ:花开时,花香满园;ⅲ: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ⅳ: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讲解学生理解教师提问学生举例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及时间分配师: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演示实验如图4所示,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扩散快慢的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的快,说明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
冷水温度低,扩散进行的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的慢。
(3)热运动(thermal movement)图4由于分之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热运动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分子热运动的微观图像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湿衣服变干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热运动的实验观察,如布朗运动实验、气体扩散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强调分子动理论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子热运动概念和分子动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能力和结论。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的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其与温度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夏天冰淇淋融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子热运动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引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斥力使得分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分子间碰撞是随机、非弹性碰撞,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布朗运动、蒸发等。
4. 随堂练习:(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画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示意图。
(3)解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半导体、超导体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七、作业设计1. 复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思考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1 分子热运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分析和推理,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理解科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策略:通过实验和观察,结合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等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生活现象到分子热运动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讨一个既神奇又普遍的现象——分子热运动。
在座的各位,我相信都曾经感受过花香四溢的美妙,或是在晾晒衣物后,感受到它们逐渐变得干爽的过程。
但大家是否想过,这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科学奥秘呢?当我们在春天的公园里漫步,四周的花香仿佛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花香为何能够飘散得如此之远?当我们晾晒衣物时,又为何会逐渐变干呢?其实,这一切都与分子热运动息息相关。
分子,作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一直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正是因为分子的这种热运动,使得花香分子能够不断地扩散到空气中,让我们在远处也能感受到那份芬芳。
同样地,当衣物被晾晒时,水分子也会因为热运动而逐渐从衣物中逃逸,使衣物逐渐变干。
通过这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
大家将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科学的奥秘。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同揭开分子热运动的神秘面纱吧!新课教学: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更深入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的运动,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和观察来间接地感受和理解它。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案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简单地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学生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 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 学生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提出问题和进行推理分析。
3. 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教学难点:1. 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分析,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观点。
2. 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并且对物质的构成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分子、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但在推理分析和问题解决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构成和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用一个小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比如:在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手里拿着冰淇淋。
请问,如果把一块冰淇淋不断地融化,最后会得到什么?这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他们可能会提到冰淇淋由水构成,融化后会变成液体状态的水。
3. 随机选择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引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概念。
教师解释说,冰淇淋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融化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力减弱,从而形成液体状态的水。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范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扩散现象的研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通过对生活中扩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扩散现象及其表明的分子热运动。
(3)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通过宏观现象推断微观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静止的水和一杯正在沸腾的水,提问学生:“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变化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的热运动。
2、新课讲授(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教师讲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分子运动的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扩散现象实验一:气体的扩散教师在讲台上打开一瓶香水,让学生观察香水气味在教室里的扩散情况。
提问学生:“你们能闻到香水的气味吗?为什么能闻到?”引导学生思考气味扩散的原因。
实验二:液体的扩散在一个量筒中倒入一半清水,再用长颈漏斗慢慢注入一半硫酸铜溶液,观察两种液体的界面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案设计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教材,设计的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及其本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本质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热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本质。
2. 理论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规律及其成因。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分子热运动的问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2.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本质和实验操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深入研究分子热运动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这一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因此,我会在理论讲解环节中,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子热运动的直观理解。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现象,从而加深对分子热运动规律的理解。
分子热运动的本质和实验操作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1、2、3、4题
板书设计: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
现象
3.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
斥力
集体备课研讨反思
该课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分析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通过分组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从丰富多彩的课堂实验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具体收获如下: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重点难点
重点:扩散现象。
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现象:滴入热水中的红墨水迅速扩散,是整杯水都变红,而冷水中的红墨水扩散的很慢。这个现象说明: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思考:物体内部分子不停地运动,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说明了什么呢?
九年物理学科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2011-11-7
第10次备课
主讲人
参加人
内容
一、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观察视频实验:观察铅的分子力。
通过观察实验,我们发现由于分子间是存在引力的,所以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又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作用,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就好比弹簧之间的弹力,当弹簧处于原长时,相当于两个分子恰好处于平衡状态,这个时候的距离为r,分子之间的引力等于斥力;当压缩弹簧时,弹力的方向是向外的,相当于挤压两个分子,这个时候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r,斥力起主要作用,斥力大于引力,所以对外表现为斥力;当拉伸弹簧是,弹力的方向是向内的,相当于拉伸分子,这个之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引力起主要作用,引力大于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而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10r时,这个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生:将红墨水滴入装有水的水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
演示实验3:将密度比水大的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观察实验现象。
由于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只能通过视频资料来观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液体之间同样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时间会长一些。那么我们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的物体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既然气态和液态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固态可不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一定可以)能举一个例子吗?(……)
1、通过探究实验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启发了学生的思考,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训练;
2、列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事例,如骑自行车上学时为什么速度不能太快?从五楼走廊上掉下去的拖把为什么会把下面的人砸伤?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虽然自行车和人的质量不变,但速度增大时人和车的动能增大)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
实验现象:处于上方充满空气的集气瓶颜色逐渐变深,处于下方充满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颜色逐渐变浅,最后两瓶气体颜色基本一样。
实验中我们发现二氧化氮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空气中,那么空气分子是否也进入了二氧化氮中呢?(进入了)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即扩散现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气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的,那么液体之间是否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可以)谁能举个例子?
讲授法、科学探究教学法、演示实验法。
练习作业
课后习题:1、2、3、4题
具
体
内
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早上没吃饭,然后去早餐店买了一个包子拿到教室里吃,结果其他同学进屋后会有什么反应?(满屋的包子味。)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包子味会充满整个教室呢?
下面我们看一张图片,这是什么?(香水)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打开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水味,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完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就能够解释刚才所叙述的这两个现象。今天我们学习第十六章《热和能》的第一节内容——“分子热运动”。
三、新课的讲解:
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自己预习一下课本上的内容。(自学)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首先,请同学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分子?(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我们都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直径大约为 ,所以任何一个物体中的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那么这也就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一个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撒现象,而且气体的扩散速度最快,固体的扩散速度最慢。那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温度)那么请同学们设计出一个实验。
探究: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演示实验)
生:红墨水、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一杯,用胶头滴管将相同滴数的红墨水分别滴入到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实验想象。
3、实验装置和器材的改进,既有利于当堂理解,也为学生课后自己设计探究实验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如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时,可以选择用质量不同而形状相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来,观察沙坑被砸的凹陷深度;也可以取同一枝笔从一张纸的不同高度处松开手落下来,观察纸张被刺穿的情况从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给学生展示:原来自己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同一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课堂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由学生总结)
四、课堂练习
(1).下列事物中,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A.衣箱里的卫生球,时间长了会变小
B.教室里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C.冬天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白茫茫
D.夏天,水坑里有许多小虫乱动,毫无规律
(2).下面说法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的是 (A)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酒精瓶被打碎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精味
C.用盐腌蛋一段时间后,蛋变咸了
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3)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也不能相互吸住,原因是(C)
A.两块玻璃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
B.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4、不足之处:本节课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两个实验都分组实验的话,时间相对紧张。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教学中反映出学生对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单纯靠学生列举事例巩固所学知识,还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实验探究、看动画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单能从物理角度看待问题,还能从爱护我们的环境、增强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人们的素质角度出发看待问题。例如:高楼抛物砸伤人事件,让学生引发了有些人素质太差没有公德意识的感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提醒别人注意;在实验中对于学生好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并把他们的方法上台告诉其他学生。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之堂”。
具
体
内
容
同学们都知道肯定有,但是一时还想不出来例子,那么老师提醒一下,现在还有同学家里烧炉子吗?烧煤的炉子?(有)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过堆放煤的那个墙角会有什么变化呢?(啊!变黑)只不过要想墙变黑,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的,需要长时间的堆放,也许是一年两年,所以说,固体之间也是存在扩散现象的,而且扩散的时间会更长一些。比如:将表面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紧地压在一起,五年后,它们彼此进入对方仅仅1毫米。
2、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1:将少量的香水喷洒在教室里,请同学们注意有什么感觉?
师:同学们,你能感觉到的现象是什么?
生:闻到香味。
师:那么你认为闻到香味的原因是什么?
生:香水分子跑到空气中,进入鼻子里,所以能够闻到香味。
师:那么以上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演示实验2:一瓶二氧化氮和一瓶空气,将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扣在二氧化氮容器瓶上,抽掉中间的玻璃板,观察并简述实验现象。(视频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