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全套)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奇妙的科学现象2. 《生物世界》:探索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认识动植物生物与环境3. 《我们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体的奥秘健康生活4. 《力和运动》:学习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探索物体运动的规律。
力和运动的关系简单机械5. 《光和影》:研究光现象,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镜子和影子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 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重点:科学思维培养,生物多样性,健康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作业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3. 例题: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4. 练习: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 目录:各章节及重点内容3. 课堂笔记:记录关键知识点、示例和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科学探究方法有哪些?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是什么?请列举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答案:科学探究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等。
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如:心脏(输送血液)、肺(呼吸)、胃(消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这是科学学习的基石,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基本步骤。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天气与气候
04
天气的变化
总结词
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详细描述
天气变化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 影响。例如,暴雨、暴雪、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 房屋倒塌、交通瘫痪、农作物受损等。因此,了解天气变 化的原因和规律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总结词
天气变化的类型
详细描述
天气变化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 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气压、湿度、气 温和地形等。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预测天气变化。
总结词
书写工具的种类与特点
详细描述
介绍铅笔、钢笔、圆珠笔等书写 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总结词
书写工具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详细描述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正确 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速度等
。
总结词
书写习惯的培养
详细描述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书写工 具,以保持书写的流畅和整洁。
纸的制造过程
总结词
纸的原料与制造过程
种子发芽
种子吸收水分和氧气,胚根突破种皮 ,开始发芽。
植物的生长过程
01
02
03
萌芽阶段
种子发芽后,植物进入萌 芽阶段,此时植物开始长 出根、茎、叶等器官。
生殖生长阶段
随着植物的生长,会进入 生殖生长阶段,此时植物 开始开花、结果、繁殖。
成熟阶段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 ,会进入成熟阶段,此时 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基本稳 定。
详细描述
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中,学生 将学习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通过分 类,学生可以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为一 类,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共性和特征。通 过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 和特点,进一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详细讲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介绍健康生活习惯。
2.第二章《动物和植物》: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生命周期。
3.第三章《天气和季节》:探究天气变化的原因,四季的特点及自然现象。
4.第四章《水和空气》:学习水的性质,循环过程以及空气的重要性。
5.第五章《力和运动》: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力的作用以及物体的运动。
二、教学目标2.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3.培养学生对天气、季节变化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4.让学生了解水、空气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初步认识,激发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第二章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第四章水的循环过程,第五章简单机械原理。
2.教学重点:第一章人体器官功能,第三章天气变化,第五章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画图工具,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结合教材内容,用PPT课件、实物模型进行详细讲解。
3.例题讲解:针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4.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
5.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各章节,关键词。
2.重要知识点,图表。
3.教学难点,重点。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2)简述青蛙的生命周期。
(3)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4)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2.答案:(1)按时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4)推、拉、挤、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视频,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针对性讲解和练习设计。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特别是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科学与生活: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观察和描述、分类和比较。
2. 动物与植物:认识各种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3. 空气与水:空气的组成、作用及保护;水的三态变化、用途及保护。
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5. 电与磁:简单电路的组成、电流的作用;磁铁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类和比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运用;实验操作技巧。
2. 教学重点:科学知识点的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讲解科学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梳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
2. 图文并茂:运用图表、流程图、示意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科学现象和原理。
3. 重点突出: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列举空气和水的用途,谈谈如何保护它们。
(3)制作一个简单电路,观察电流的作用。
2. 答案:见教材和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站和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科学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教科版三年级上全册科学优质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全册科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骨骼、肌肉、皮肤等的基本功能。
2. 《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变态发育。
3. 《天气与气候》: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了解气候的形成。
4. 《电与磁》:探索电与磁的基本性质,了解简单电路和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4. 激发学生对电与磁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电与磁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重点:人体结构,天气与气候的认识,简单电路和磁铁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天气现象的挂图,简单电路和磁铁实验器材。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3. 示范:展示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4. 练习: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概念、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人体结构,并注明主要组成部分。
描述一种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原因。
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头、颈、躯干、四肢等。
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以蝴蝶为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天气变化原因:如气温、湿度、气压等。
简单电路原理: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经过用电器,使其工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拓宽知识面。
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气象台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3上全册课件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科学3上全册课件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植物、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基本知识。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适应性特点、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天气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图片、天气现象演示器材。
学具:学生用植物观察记录表、动物观察记录表、天气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动物和天气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植物、动物和天气的变化。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 动物的的生活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方式3. 天气的变化天气现象天气预报气象常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描述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其特征、生活习性及适应环境的方式。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记录表。
(2)动物观察记录表。
(3)天气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植物、动物和天气方面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实施3.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在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针对植物的生长过程,重点应放在光合作用这一生命活动中,解释清楚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索身边的科学问题2. 动物与植物认识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奥秘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现象5. 磁铁与电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的基本概念与电路二、教学目标1. 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 掌握空气与水的性质,提高环保意识。
4. 理解声音与光的传播原理,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能力。
5. 了解磁铁与电的基本概念,为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的基本概念与电路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空气与水的性质声音与光的传播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磁铁、电路元件等演示实验器材:声音传播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等2. 学具:动植物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身边的科学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6. 知识巩固: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框架2. 板书形式:采用图示、表格、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收集有关空气和水的资料,讨论它们的性质。
2. 答案:动植物特点描述准确,语言表达清晰。
资料收集全面,能正确阐述空气和水的性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科学小实验,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2. 《植物的生长》: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物的营养需求;3. 《动物的生活》: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类,适应环境的能力;4. 《空气与水》:认识空气和水的性质,循环过程,人类对它们的影响;5. 《力与运动》:学习力的概念,物体运动状态,简单机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物体运动状态的认识;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分类,空气与水的性质,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小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等),简单机械模型;2. 学具:学生实验包,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穿插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6.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章节;2. 重点知识;3. 例题及解题步骤;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你身边的科学现象;(2)简述植物的生长过程;(3)画出你所熟悉的动物,并注明其分类;(4)解释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种子发芽,植物吸收阳光、水分和养分,逐渐生长;(3)略;(4)空气具有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能支持燃烧和呼吸;水具有流动、溶解、蒸发的特性,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小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2. 奇妙的天气3. 植物园里的秘密4. 动物世界5. 我们生活的地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2. 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提高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5.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地球的环境问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讨论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2. 新课导入: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相关知识点。
例如:介绍人体的器官和功能,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例如:讲解动植物的特点,举例说明地球环境问题的危害等。
4. 随堂练习: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制作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观察天气变化等。
六、板书设计1. 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课件2. 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人体器官图,并标注功能。
(2)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3)制作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4)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写成短文。
2. 答案:(1)人体器官图及功能。
(2)一周天气情况记录。
(3)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走进科学》: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等。
2.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等。
3. 《动物的生活》: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等。
4. 《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
5. 《水的奥秘》:水的性质,水循环,水资源保护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分类,天气与气候的关系,水循环过程。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基本知识,环保意识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用书,实验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培养动手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2. 内容:分章节列出重点知识,用图表、关键词等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2)列举三种动物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3)描述水循环过程。
2. 答案:(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动物分类如下:①按照生活环境分类: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空中飞行动物;②按照体温分类:恒温动物、变温动物;③按照食性分类: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3)水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让试管中的冰温度越来越高吗?
结冰的试管
装有热水的烧杯
• 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
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
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 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
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
的体积。
1.将结冰的试管一直浸
入热水中,持续观察。
2.热水温度较高,不要
【点击观看实验视频】
触摸,注意安全。
山顶和山脚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是一样。
课堂小结
五、路路利用实验探究了水沸腾时发生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测量水温的操作是否正确? 正确的在□中打“√”,不正确
的打“✕”。
×
×
×
√
气泡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都有_______产生。
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变化特点
坑中的水较多,
未蒸发完,就
形成了水洼。
水洼 ▷
煮食物时,水烧开经历了
水→水蒸气→白气
煮食物
的过程。
白气是水蒸气吗?
是
煮食物
不是
白气是水蒸气吗?
是
不是
白气是烧开
水时喷出来的热
看不见
?
的水蒸气遇到冷
摸不着
的空气,而液化
无色
水蒸气
无味
成的小小的水珠,
浮在空中,折射
太阳光,落在我
因为水蒸气微粒太
们眼中,就成了
现出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在同样
多的水中溶解的份数的不同,从而显示食盐和小苏
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水中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天气与气候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适应、天气与气候的成因等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天气与气候的教具模型、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播放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分组讨论天气与气候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气候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命周期。
通过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通过实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并绘制相应的插图。
进行天气与气候的观察和记录,分析不同天气现象的成因。
4.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开花结果2.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生活习性适应环境3. 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气候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绘制插图。
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并进行分析。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成因。
2. 答案: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和插图。
动物生活习性的分析和插图。
天气变化的分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观察活动,深入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适应。
开展天气与气候的实地考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气候现象。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水的奥秘空气的力量声音的世界光的奇迹2. 植物与环境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繁殖植物与季节3. 动物与自然动物的特征动物的适应性动物的繁殖动物与季节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气候太阳系星空探索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的规范操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量筒等)。
教学模型(如地球仪、植物结构模型等)。
2. 学具: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标本等)。
画图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2. 内容:章节及重点内容。
关键概念和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填空题:填入适当的概念或现象。
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问答题:回答问题,并解释原理。
2. 答案:教师根据作业题目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应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
固定形状 不流动 固体
我发现: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研讨
三、研讨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一层白白的?
我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研讨
三、研讨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不加食盐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加食盐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9℃
我发现: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
小结 三、研讨小结:我们的发现
2
4
6
8
探索
水沸腾时的现象记录
水沸腾时的 水沸腾时
水沸腾时
水沸腾时
温度
水中的现象 水面的现象 水面之上的现象
100℃ 气泡产生 气泡破裂 热气产生
研讨
三、研讨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杯底会产生气泡。 小气泡逐渐变成大气泡上升到水面。 水面上看见热气。
研讨
三、研讨
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水在沸腾时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探索 学生活动手册
我的课堂活动记录
探索
实验要求及活动手册
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 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 记;
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
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 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研讨
三、研讨2: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高度3.7m,初始温度27℃
冰:高度4.1cm,温度0℃
我发现: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研讨
三、研讨3:冰还是水吗?
水
无固定形状 会流动 液体
无色 无味 透明
探索
【探索二】
1.讨论: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 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用上以下实验材料,我们可以怎么做 这个实验? 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 记号笔
探索 温馨提示:
a.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 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 b.冰在融化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 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 c.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记号,对 比两次位置的变化。 d.及时完成活动手册。
问题3: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请同学们在课外自主探究。
第一单元 水
第4课时 冰融化了
导入
【聚焦】
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
探索
【探索一】
1.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 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 如果给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探索 实验要求(实验提前做)
实验一:观察两杯水一段时间后的水位变化
温馨提示:
两杯水的水量相同 起始水位做好标记 同时放在同一位置
探索 实验要求(实验提前做)
实验二:观察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研讨
三、研讨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 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一天一夜后
研讨
我们的发现
一天一夜后
人人 动手
及时 记录
轻声 交流
探索 实验步骤
温度计插入试管塞 的小孔中,保持在 水的中间位置不变。
为了便于观察开始结 冰时的温度,需要经 常性的把试管拿出来 观察是否开始结冰。
研讨
三、研讨1: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水
刚
开
水(液态)0℃或0℃以下 冰(固态)
始 结 冰
的
温
度
我发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
我发现:没有盖料薄膜的杯 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 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 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 拦住了。
研讨
三、研讨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 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一天一夜后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研讨
三、研讨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探索
实验活动注意事项
1.有序地进行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 温度的变化;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 的各种现象。
2.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 到烧杯壁;
3.加热后的烧杯、三角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内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
探索
加热过程中水温的变化
时间
0
温度计 的示数
水的 变化
探索
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 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 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探索
酒精灯使用提示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研讨
三、研讨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第一单元 水
第3课时 水结冰了
导入
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 温度会如何变化?
谁能解释?
导入
一、聚焦
冬天屋檐下的冰
冬天水面的冰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探索
二、探索
讨论: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如果一直让水的 温度下降,会出 现什么情况?
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拓展
四、拓展
水蒸气与我
们的生活有什 么关系呢?
第一单元 水
第2课时 水沸腾了现什么情况?
探索 二、探索
温度计 烧杯 石棉网 三脚架 酒精灯
实验组装和仪器名称
探索
仪器的作用
温度计:测量温度 烧 杯:装水 石棉网:均匀受热 三脚架:支撑 酒精灯:加热
第一单元 水
第1课时 水到哪里去了
导入 水有哪些特点?
导入
一、聚焦
水还有其 他形态吗?
探索 二、探索
讨论:水到哪里去了?
谁能解释?
探索
二、探索 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探索
二、探索
讨论:白汽是水蒸气吗?
提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不是水蒸气。 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 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 气而是雾状的小水滴。
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 体状态。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拓展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
水吗?
问题1: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冰
激
问题:2:我们有什么办法凌 能把冰取出来?
冰 雕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