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 没有解释劳动生产率和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内在关系; 不能解释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如资本)获利的影 响; 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制约了它的有效性。
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方程
约翰·穆勒(John Stuan Mill): 贸易条件: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双方各占
多少。两国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双方 获利的范围。 相互需求强度解释国际交换比例的变动。
分工前两国等量劳动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
国家 A B
X产品 1 1
Y产品 1.5
2
比较优势?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1︰1.5
0
1︰1.6
0.1单位Y
1︰1.7
0.2单位Y
1︰1.8
0.3单位Y
1︰1.9
0.4单位Y
1︰2.0
0.5单位Y
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LAX LYA L A
LBX LYB L B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一、模型基本结构 有八条假设: (5)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 (7)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8)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见公式)。
X aX LAX
X bX LBX
Y aY LYA Y bY LYB
aX bX 且aY bY
aX bX 且aY bY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分工后X的劳动投入 量 分工后Y的劳动投入 量
分工前
X
Y
分工后
X
Y
分工后
X
的净福
利
Y
A国 3 6
aX=1/3 aY=1/6
9
0
1 1 3 0 +2 -1
B国 12 2
bX=1/12 bY=1/2
斯特恩(Robert Stern):1950年数据,33/39个部门 支持检验。
巴拉萨(Balassa): 1950年数据,证实。 格鲁伯(Grubel):1990年数据,美日食品、汽车、钢 铁贸易,证实。 这些经验研究看来完全支持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案例:法国蜡烛工的请愿
第三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评价
0
14
1 1 0 7 -1 +6
世界
2 2 3 7 1 5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
aX / aY bX / bY
aX / aY bX / bY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分工后X的劳动投入 量 分工后Y的劳动投入 量
分工前
X
Y
分工后
LA LAX LYA
X aX
Y aY
LA
bY LB B′
EB
aY L A A′
O
EA B
bX LB
A
aX LA X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三、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PA PXA / PYA aY / aX PB PXB / PYB bY / bX
PA PB
bY LB B′
X1
X2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Y
Y
TB′
PA PW PB
TA′ PA
O
EA′ UA′
EA UA PW
A (a)
TA X
PB EB′
B EB
C′
B′ PW
O
TB
X
(b)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利益均有所提高: 1.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来衡量。 2.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 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 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机会成本不变;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 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EB
aY L A A′
aY bY
aX bX
aX bX
aY bY
O
XY
aX
aY
LA
EA B
bX LB
A
aX LA X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三)国际均衡价格 1.通过总供求曲线的分析。
Y B′
PX/PY
PA PW PB
SX
A′ PB O
PB PW PW PA
源自文库
PA
A
B
XO
OX1=OA
E DX
X1X2=OB
X
Y
分工后的 X
净福利
Y
A国 3 6
aX=1/3 aY=1/6
9
0
1 1 3 0 +2 -1
B国 12 10
bX=1/12 bY=1/10
0
22
1 1 0 2.2 -1 +1.2
世界
2 2 3 2.2 1 0.2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三、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函数表示
X aX LAX Y aY LYA
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家那 样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 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X、Y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 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一、模型基本结构 有八条假设: (1)一种要素:劳动。 (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 (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 流动,且一国的劳动总量一定(见公式)。
比较优势=比较成本?
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1、绝对优势论的基本内容 2、绝对优势论的数学说明 3、绝对优势论的图形说明 4、绝对优势论的评价
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 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又称《国富 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 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 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 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 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 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 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 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 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 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 映。
B国获利 0.5单位Y 0.4单位Y 0.3单位Y 0.2单位Y 0.1单位Y
0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B国获利
1︰1.4
不愿意交易
0.6单位Y
1︰1.5
0
0.5单位Y
1︰1.6
0.1单位Y
0.4单位Y
1︰1.7
0.2单位Y
0.3单位Y
1︰1.8
0.3单位Y
0.2单位Y
1︰1.9
0.4单位Y
A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 后应该生产 X 产品
B国在生产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 后应该生产 Y产品
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绝对成本差 异
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Y Ⅱ
Tw
C
Y0
Ⅰ
A Y1
O X1
(a)
区分生产点和消费点
出口X
Y,
进口X
,
D
,
Y0
B,
D
出口Y
进口Y
,
国际分工前
国际分工后
X
Y
X
Y
产 劳 产 劳 产 劳 产量 劳动 量 动 量 动量 动
A 国 6 2 5 3 15 5 0
0
B国 8 3 7 2 0 0 17.5 5
世界 14 5 12 5 15 5 17.5 5
解释说明: 劳动生产率=产量/劳动 A国 X 6/2=3 Y 5/3 B国 X 8/3 Y 7/2=3.5 显然
封闭条件(1下/ aY ):aX 生PW 产PW /一PA 个1 单位Y的劳动投入 1/ aY
开放条件下:用一个单位Y的劳动投入生产X,再按国际市场 价格交换Y。所得到的Y数量为:
第三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评价
麦克杜格尔(Mac Dougall)对李嘉图的贸易模型进行 了第一次经验检验,使用了1937年英、美两国25个产业的生 产率和出口数据。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和出口间具有正相 关关系。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 ——2×2×1模型
李嘉图模型认为,两国的生产技术的差异就是两国劳动生 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的起因。
X aX LAX
X bX LBX
Y aY LYA Y bY LYB
LAX LYA L A
LBX LYB L B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一)绝对优势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含义
古典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是英 国古典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生产成本 方面提出的贸易理论。
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 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 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著名的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利益)论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利益)论。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名人名言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 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什么。在他使 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出得到最大的价值的时 候,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在这样 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 目标,而这种目标绝对不是他个人所追求的 东西。 ——Adam Smith
C Ⅱ
,
Y1 A,
,
X0 X o
B
Ⅰ
Tw,
,
,
X1 X0
,
X
(b)
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
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 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 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 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 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 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 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 但仍然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 向衰亡)。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A国不交换区域
O X
相互需求方程式
国际需求方程式(equation of international demand): ——相互需求方程式
假定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两国进行专业化分工, 然后交换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等于相互 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
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手的相对需求强 度决定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口的总收入恰好 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成的价格。
0.1单位Y
1︰2.0
0.5单位Y
0
1︰2.1
0.6单位Y
不愿意交易
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少; 反之,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多。
相互需求方程式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B国的国内交换比率1︰2.0
Y
互利
B国不 交换区域
贸易区
A国的国内交换 比率1︰1.5
(一)绝对优势论的基本概念
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 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 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在这 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 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 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 好处。
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的涵义
古典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是英国古 典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生产成本方面 提出的贸易理论。
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 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 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著名的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方程
约翰·穆勒(John Stuan Mill): 贸易条件: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双方各占
多少。两国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双方 获利的范围。 相互需求强度解释国际交换比例的变动。
分工前两国等量劳动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
国家 A B
X产品 1 1
Y产品 1.5
2
比较优势?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1︰1.5
0
1︰1.6
0.1单位Y
1︰1.7
0.2单位Y
1︰1.8
0.3单位Y
1︰1.9
0.4单位Y
1︰2.0
0.5单位Y
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LAX LYA L A
LBX LYB L B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一、模型基本结构 有八条假设: (5)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 (7)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8)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见公式)。
X aX LAX
X bX LBX
Y aY LYA Y bY LYB
aX bX 且aY bY
aX bX 且aY bY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分工后X的劳动投入 量 分工后Y的劳动投入 量
分工前
X
Y
分工后
X
Y
分工后
X
的净福
利
Y
A国 3 6
aX=1/3 aY=1/6
9
0
1 1 3 0 +2 -1
B国 12 2
bX=1/12 bY=1/2
斯特恩(Robert Stern):1950年数据,33/39个部门 支持检验。
巴拉萨(Balassa): 1950年数据,证实。 格鲁伯(Grubel):1990年数据,美日食品、汽车、钢 铁贸易,证实。 这些经验研究看来完全支持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案例:法国蜡烛工的请愿
第三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评价
0
14
1 1 0 7 -1 +6
世界
2 2 3 7 1 5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
aX / aY bX / bY
aX / aY bX / bY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分工后X的劳动投入 量 分工后Y的劳动投入 量
分工前
X
Y
分工后
LA LAX LYA
X aX
Y aY
LA
bY LB B′
EB
aY L A A′
O
EA B
bX LB
A
aX LA X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三、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PA PXA / PYA aY / aX PB PXB / PYB bY / bX
PA PB
bY LB B′
X1
X2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Y
Y
TB′
PA PW PB
TA′ PA
O
EA′ UA′
EA UA PW
A (a)
TA X
PB EB′
B EB
C′
B′ PW
O
TB
X
(b)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利益均有所提高: 1.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来衡量。 2.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 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 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机会成本不变;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 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EB
aY L A A′
aY bY
aX bX
aX bX
aY bY
O
XY
aX
aY
LA
EA B
bX LB
A
aX LA X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三)国际均衡价格 1.通过总供求曲线的分析。
Y B′
PX/PY
PA PW PB
SX
A′ PB O
PB PW PW PA
源自文库
PA
A
B
XO
OX1=OA
E DX
X1X2=OB
X
Y
分工后的 X
净福利
Y
A国 3 6
aX=1/3 aY=1/6
9
0
1 1 3 0 +2 -1
B国 12 10
bX=1/12 bY=1/10
0
22
1 1 0 2.2 -1 +1.2
世界
2 2 3 2.2 1 0.2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三、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函数表示
X aX LAX Y aY LYA
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家那 样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 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X、Y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 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一、模型基本结构 有八条假设: (1)一种要素:劳动。 (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 (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 流动,且一国的劳动总量一定(见公式)。
比较优势=比较成本?
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1、绝对优势论的基本内容 2、绝对优势论的数学说明 3、绝对优势论的图形说明 4、绝对优势论的评价
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 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又称《国富 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 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 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 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 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 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 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 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 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 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 映。
B国获利 0.5单位Y 0.4单位Y 0.3单位Y 0.2单位Y 0.1单位Y
0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B国获利
1︰1.4
不愿意交易
0.6单位Y
1︰1.5
0
0.5单位Y
1︰1.6
0.1单位Y
0.4单位Y
1︰1.7
0.2单位Y
0.3单位Y
1︰1.8
0.3单位Y
0.2单位Y
1︰1.9
0.4单位Y
A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 后应该生产 X 产品
B国在生产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 后应该生产 Y产品
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绝对成本差 异
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Y Ⅱ
Tw
C
Y0
Ⅰ
A Y1
O X1
(a)
区分生产点和消费点
出口X
Y,
进口X
,
D
,
Y0
B,
D
出口Y
进口Y
,
国际分工前
国际分工后
X
Y
X
Y
产 劳 产 劳 产 劳 产量 劳动 量 动 量 动量 动
A 国 6 2 5 3 15 5 0
0
B国 8 3 7 2 0 0 17.5 5
世界 14 5 12 5 15 5 17.5 5
解释说明: 劳动生产率=产量/劳动 A国 X 6/2=3 Y 5/3 B国 X 8/3 Y 7/2=3.5 显然
封闭条件(1下/ aY ):aX 生PW 产PW /一PA 个1 单位Y的劳动投入 1/ aY
开放条件下:用一个单位Y的劳动投入生产X,再按国际市场 价格交换Y。所得到的Y数量为:
第三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评价
麦克杜格尔(Mac Dougall)对李嘉图的贸易模型进行 了第一次经验检验,使用了1937年英、美两国25个产业的生 产率和出口数据。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和出口间具有正相 关关系。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 ——2×2×1模型
李嘉图模型认为,两国的生产技术的差异就是两国劳动生 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的起因。
X aX LAX
X bX LBX
Y aY LYA Y bY LYB
LAX LYA L A
LBX LYB L B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一)绝对优势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含义
古典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是英 国古典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生产成本 方面提出的贸易理论。
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 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 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著名的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利益)论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利益)论。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名人名言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 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什么。在他使 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出得到最大的价值的时 候,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在这样 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 目标,而这种目标绝对不是他个人所追求的 东西。 ——Adam Smith
C Ⅱ
,
Y1 A,
,
X0 X o
B
Ⅰ
Tw,
,
,
X1 X0
,
X
(b)
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
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 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 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 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 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 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 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 但仍然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 向衰亡)。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A国不交换区域
O X
相互需求方程式
国际需求方程式(equation of international demand): ——相互需求方程式
假定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两国进行专业化分工, 然后交换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等于相互 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
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手的相对需求强 度决定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口的总收入恰好 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成的价格。
0.1单位Y
1︰2.0
0.5单位Y
0
1︰2.1
0.6单位Y
不愿意交易
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少; 反之,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多。
相互需求方程式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B国的国内交换比率1︰2.0
Y
互利
B国不 交换区域
贸易区
A国的国内交换 比率1︰1.5
(一)绝对优势论的基本概念
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 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 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在这 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 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 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 好处。
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的涵义
古典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是英国古 典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生产成本方面 提出的贸易理论。
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 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 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著名的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