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中人文精神培养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
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级目的。
人文精神的获得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它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本文就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语文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
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中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探讨1、人文精神的内涵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第一,强调人在万事万物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把人作为万物的尺度。
第二,追求完人理想和精神文化品格。
第三,当代人文精神重视弘扬价值观念、提高文化意识和人格修养。
浅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论文)
•••••••••••••••••浅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论文)浅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强调所有学生都应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强调学生应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尤其着重指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现在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学生普遍存在自私狭隘,缺乏爱心,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
究其原因,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和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品性教育。
针对这种现状,我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切实落实“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而不仅仅是培养几位考试能手,这就要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应当着力加强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思想文化和情感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思想熏陶,情感陶冶和人格塑造。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较强的社会生活能力。
二、重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老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老师成了学生行为的楷模和标准。
老师也压制有悖于自己人格标准的行为思想,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自由发展、权利与尊严得不到尊重。
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体,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获得发展。
这就要把师生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交流和相处。
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才能得到尊重,所有学生才能平等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三、让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在实践中构建、强化学生的价值观。
学生的人格塑造不能简单依靠口头说教,而要让学生到开放的生活世界中去感受,去体验,去锻炼是非辨别力,道德选择力和思想批判力。
选取学生生活中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的、让学生迷惘的、有悖于学生价值观的日常现象和表现高尚品质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去讨论、去辩驳。
“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论文
“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论文“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论文教育的外延无非是两种。
一种是科学教育,科学给人智慧;一种是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点燃的是良知。
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关爱。
总之,它给人的是热情。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一种理性认识,主要指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价值观念、实践准则和评价体系。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断融合、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而每一次新的融合,就出现科技与人文双重繁荣的社会景象。
然而,人类在进入近代工业文明社会后,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及其广泛运用,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和发展空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激发了人的主体积极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理性主义科学观导致了科学主义乃至唯科学主义的倾向,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规范广泛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使人文社会科学倡导的价值导向和伦理准则受到淡化与削弱,由此在某些方面产生真理与德行的分离、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人文与科技的分离,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背离,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复杂,矛盾尖锐,问题日趋严重。
反映在学校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关系问题上,“成绩至上”往往被认为是惟一的价值法则,这种情况下,学生知识增长是以情感的失落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的,表现为部分学生精神家园迷失、人文关怀淡薄、行为方式失范,还产生校园暴力、网上犯罪等现象,这些不仅反映了校园科学精神的不足,也证明了人文精神的失落。
现代科学所依靠的科学精神已日益异化为工具理性,“科学的两面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重建学生的价值理性、呼唤人文关怀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太少了,因此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
一、关爱学生,从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内容提要:新课标强调了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这就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而且要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有人文思想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
在语文教育中传授一定量的人文知识,并使之内化为人文精神,为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扎实的人文基础,刻不容缓。
在我国,当今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重在以人自身为价值取向,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重在品德修养、道德情操、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树立起追求完满人格的价值观。
语文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充满了求知渴望的有待塑造的活生生的人。
语文教学本身特有的人文特征逐渐的被淡化。
缘此现在语文课程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的内容。
而据此编写的新一轮语文教材的选材对此也有了充分的体现。
如何抓住教学内容所体现的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人文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我们的学生有独特个性、有创造能力、能尊重他人的有知识、有修养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迫切任务。
一、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1、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们所提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强调个性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尊严和个人的价值。
语文教学就其教学内容来说,不管是阅读鉴赏还是写作训练的教学,它始终关注着人自身。
它审视过去,面对现在,想象未来。
它在语文课堂上,搭起历史、现在、将来的舞台,让人粉墨登场,尽情的表演,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亮相。
它直逼心灵,拷问灵魂,从而使语文教学具有阅尽千古人生,品味多彩生活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感受个性的张扬,体察人生的价值,展示人的尊严,语文教学也就有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并构成其最主要内容。
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本文探讨了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引言部分介绍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人文精神的定义和价值,以及人文精神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接着从人文精神对写作教学的启发、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尊重个体价值、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指出人文精神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写作教育的根本任务,写作教学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引导。
通过培养人文精神,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增强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在写作中展现出更高的水平和深度。
【关键词】关键词:写作教学、人文精神、培养、启发、情感表达、思想表达、个体价值、人文素养、审美情趣、批判性思维、重要性、根本任务、人文关怀、引导。
1. 引言1.1 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写作教学作为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通过写作教学,学生可以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写作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因此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写作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写作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和全面的写作训练。
1.2 人文精神的定义和价值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在生活和思维中表现出来的对人文价值观念的尊重和关注,是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传承。
人文精神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强调人类情感、品德和道德的提升。
在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价值不可忽视。
人文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会更加关注人类文化传统和艺术创作,懂得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育人,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朝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翻开中学教材可看出教材在鳞选上是沙里淘金,字字珠玑,篇篇珍品,是按学生的成长发展进程次递上升,有诗歌、古文、散文、小说、戏剧;古今中外大师的作品以及在真、善、美方面有特色的文章,无不囊括。
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千百年来文明的成果及人生境界。
关键词:语文;精神;培养在中国传统的教学中,语文课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而中学语文,是人生学习阶段特别重要的一门学科。
人生的学习,有限时学习和终生学习。
限时学习,一般是从小学、中学、大学近16年的时间。
22_23岁大学毕业到社会谋生、其品质如何,对社会有利或是有害,取决于在学校受到的培养深浅,育人树人的效果是好是差。
而这16年的学习,中学阶段是其关键,而中学语文教学是其关键之关键!众所周知,一个12—13岁的小孩,上完小学,仅仅是启蒙、脱盲,他的心智未开,还需进一步开发,培育、打造,中学正好承担了这一承先启后的重任。
现将我的教育体会谈谈我对中学语文教育的认识,并请教于方家。
一、语文教学中的“真”选进中学教学中的文章,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
如教材中选鲁迅的《友邦惊诧论》、《祝福》等,使师生一同感受到鲁迅对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请愿的血腥场面;一同感受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这艺术的真实,有着憾人心魄的力量,当我上这两篇课文时,我预先必须吃透文章的含意,与作者一同愤怒,一同流泪。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流动的血脉、激情、爱憎;多年来。
我坚持使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力求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沉浸到作品的氛围中去,在教学相长的同时,能使学生安心,从容、活泼、严肃、庄重、摒弃邪恶的东西,朝着真理正义之路前行。
教师要懂得如何对待学生。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是一句空话。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把自己融人到学生的集体活动之中,善于发现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为他们修枝剪叶,打预防针,使他们在各种诱惑面前,能辩别真伪,具备相应的抵抗力。
浅析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析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一门语言性科目,语文教学不仅涵盖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贯穿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人性、文化、思想、艺术等方面,更是一种心态和时代观念。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人文精神的培养呢?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文本深层次的内涵,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掘学生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度,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美好的情感,这也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二、注重文化教育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文化、历史背景和人文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通过文化教育,让学生爱上中华文化,感受到语言和文化的交融,进而培养出高度的人文精神。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更加丰富的人文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用电影、音乐、图片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PBL(问题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实践、体验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四、注重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名家作品以及其他优秀的文化作品,锤炼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还能够对于人文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进一步培养出高度的人文素质。
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其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波段式的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知识结构和注重学生的参与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的人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人文精神指的是对人文价值的关注和强调。
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性、感情、价值观等因素,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本文将从学生受教育的角度,浅析人文精神在写作教学中的培养。
一、涵养人文情怀在写作教学中,涵养人文情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文情怀是写作的灵魂所在。
人文情怀体现了人们的情感、感情、理想和精神追求,让写作更加引人入胜。
如何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呢?首先,让学生多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去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其次,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感受、思考周围的人和事,使他们更加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理,更好地理解人性。
再次,要培养学生发掘自己独特的人文情感和情怀的能力,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情出发,写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二、培养人文素养在写作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同样非常重要。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对于人文艺术、人文科学、人文思想等领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提高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认识、理解和欣赏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现并探索人文创造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文艺术,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
其次,让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精神,发现人文科学对社会和时代的贡献。
再次,让学生了解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创造力和人文价值的认知。
三、弘扬人文精神在写作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同样非常关键。
弘扬人文精神是指倡导公正、自由、博爱、包容、勇气等人文价值观,传递人文情感,探究人性命题。
通过弘扬人文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践行人文价值观,注重个人的人性和社会的人文品质,激发学生的公正、自由、博爱、包容等品质。
其次,让学生体验人文情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人、温馨等现象,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灵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5篇范文)
语文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5篇范文)第一篇:语文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摘要: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
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级目的。
人文精神的获得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它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语文写作教学人文精神培养建国以后至现在,我国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人文教育的遗漏。
以语文教育为例,关于语文教育性质的观点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工具说、人文说和二重说(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虽然现在大多数语文工作者认可和接受了二重说,并且国家把语文的双重性质明确地写进了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可真正主宰语文教育实践的仍是工具论观点,并在应试教育的牵引下,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使本该充满人性美、情趣美,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机械的应试训练。
人文教育的遗漏带来的是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匮乏,而这异化了的教育已经出现了不祥的表征:一些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传统道德滑坡,理想信念冷漠,生存能力、耐挫能力下降,创造能力丧失,人格畸形发展,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并且一批批考入高校或走向工作岗位,这将给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造成怎样的伤害,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摆在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面前迫切而又严峻的话题。
笔者想从写作教学的角度,谈一下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极其丰富复杂、深厚广阔的。
90年代,有识之士提出了“重建”、“高扬”人文精神的口号,展开了什么是“人文精神”的讨论:有人说:“各种形态的人文思想科学地概括在一起,升华就成为一种精神——人文精神。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文精神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现代教育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
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蕴涵人文精神,这使语文教学自然而然地具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优势。
语文在课堂中,也在生活中,因此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语文教学和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让人文精神照耀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均衡、全面地发展1.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的人文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育使得学生没有自由,没有自我,缺乏个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
在课堂上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学习观点,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进步。
2.关照每一个学生,创建有爱课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没有完全相似的两个人。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
在课堂上不不仅关注“尖子生”“优等生”,更要关爱那些“后进生”“学困生”,用爱心关照每一个学生,用爱感化学生,让处于“弱势”的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有信息在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激起他们的进取信心;让原本有“优势”的学生也帮助带动他们,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帮助他人,学会关爱,具有爱心。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自由的人文环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所以我们不能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学生在下面像观众一样听或者记录。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问题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
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让人文精神在生活化的语文中开花,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要保持鲜活生命力,语文课程要使人文精神薪火相传,只有不断从变化的生活活水中汲取养料。
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实施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实施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并提倡人文性这一观点,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达成共识。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个中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都是无比丰富、无比生动的。
这也就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丰富性、生动性。
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呢?本人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过去在“语文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的教学观念的片面指导下,语文教育建立起了一种唯理性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刻板、教条、贫乏、单一,限制学生个性发展,从而致使学生走向模式化,导致学生缺乏思想和主见,更不用说关注人生、张扬个性,培养人文精神。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是主体的人,有他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有他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主体意识,要相信并尊重他们。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能力、思考方式、欣赏习惯和人文背景。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需求,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进而尊重学生的人格。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着教师的智慧,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
他一定会推已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是幼稚的、偏激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
如果有些想法的确不着边际,老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给学生讲明为什么不好;如果想法有新意有创造性,老师应给予鼓励和赞许。
人文精神就是要引导学生有良知,要有同情和怜悯,要培养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
不做那些不成熟的事,对得起自己和别人。
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既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又提高了教学的品味。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和体现人文精神古人曰:“文以载道”。
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知识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不仅仅是技巧和功底的问题,更需要有一种深入人心的人文精神来支撑和贯穿。
本文将从积极的敬业精神、富有同理心的态度以及走向世界的开放性思维三个方面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首先,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积极的敬业精神的培养。
写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而且往往需要在长期的坚持中才能取得进步。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对写作的热爱和执着,使他们能够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敬业精神不仅仅意味着勤奋与努力,更关乎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进一步展现人文精神。
其次,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还需要富有同理心的态度来支撑。
同理心是人们理解他人情感和思维的能力,是人文关怀和人际交往的基础。
在写作过程中,同理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倾听他人的声音,捕捉到社会和个人的真实问题,从而在作品中反映出人文的温暖和关怀。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要努力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解他人的感受和表达需求,使得自己的文字能够融入更多的人文元素。
只有通过关注社会和他人,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反映出人类对于爱与关怀的共同追求。
最后,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需要具备开放性思维的支持。
开放性思维是一种包容和接纳不同观点和多样性的态度,使自己能够真正接触到不同文化和不同领域的信息。
在全球化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很多问题没有一个定论,需要学生不断去探索和发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观念和边界,开阔视野,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者进行文化交流和知识交流。
通过对世界的开放和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得到提升,人文精神也会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得到锤炼和升华。
综上所述,在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敬业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坚持和努力实现自我的提高;同时,要富有同理心的态度,关注他人的需求,真正理解并反映人类的共同追求;最后,要具备开放性思维,开阔视野,与世界进行交流和互动。
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写作教学在教育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写作教学强调的是表达技巧和语法知识,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然而,人文精神是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人文精神以及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它。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所有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核心,是广泛而复杂的概念。
它包含了很多不同方面的内容,例如个人的价值观、社会伦理和道德标准以及文化认同。
总的来说,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生活意义、价值、尊严、达成目标和梦想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思考的品质。
在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不仅仅是关于写作的思想,也是关于人和社会的思想。
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涵盖良好的价值观、伦理标准、社会责任感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为什么需要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写作教学不仅需要关注技术和技巧,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建立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并有助于实现孩子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在今天的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有三个方面的好处:1.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人文精神重视人的感受和情感,并通过情感体验来解决问题。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例如,在写小说或创作散文时,学生需要借助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表达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观点。
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自己和别人的情感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人性的复杂性。
2.提高学生的伦理素质人文精神重视伦理和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
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伦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学习关于品德、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思想。
写作有助于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从而成为更加负责任的人。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思考的主题不仅仅是针对事实而言。
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伦理标准等更加深入的问题。
这有助于学生提高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表达意见时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分析问题。
科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实践探索论文
科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实践探索论文科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实践探索论文《科学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关于课程理念指出: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相融合的目标体系。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含有强烈的人文指向,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所以,科学新课标强调了科学学科教学对人文精神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下边笔者就浙教版的科学新教材,谈一下在教学过程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的学习方式中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转变“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会改变学生原有的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忽视发现与探究、缺少兴趣与激情的传统接受型学习方式,转变为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的发现型学习方式。
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凸现出观察、发现、探究、研究、交流、讨论、归纳等认识活动。
在这样的认知活动中,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的感受便得到了丰富,随之而来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决心和毅力,越来越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也越来也有细心严谨的态度,越来越有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发挥科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以教材为主线的课程资源,进行人文精神教育1.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在实验探究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教材部分内容以“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动手实践”等具有发现学习特征的形式呈现,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思想,强调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究、互动与合作。
政治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刍议论文_作文2000字_议论文作文_
政治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刍议论文从中国的传统意义上来讲,所谓人文精神,实质上就是儒家教化天下的思想,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极为重要。
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對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在初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但是,在目前的初治教学中,还暴露出种种教学问题,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过分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忽视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
这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现代的新课程改革之间的矛盾和偏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正视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一、初治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欠缺的原因分析在目前的初治教学中,还存在着人文精神培养欠缺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1、政治教师认识不到位初治教师对人文精神认识不到位是导致人文精神培养在初治教学中缺失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的很多初治课堂,尤其是边远山区,很多政治教师对人文精神认识不够到位,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就让思想政治的课程开设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原因在于很多政治教师水平有限,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培养对学生发展的实际意义,对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此外,有些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不够关心,漠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这些,都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国家素质教育要求的。
2、未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质,认知能力、综合素质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学活动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是指人性和教养,是融于生命生活的一种态度、信念和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
它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建立在人性化、人文主义倡导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思想和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基础上的,它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高科技时代不断融入人类所有文化精神(包括科学精神、伦理精神、艺术精神)而逐渐形成。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当代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人文精神,它最基本的本质是摒弃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而把人看作天地万物间的高于一切的最高价值来尊重,肯定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弄清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还必须先明确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现在人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包含着三个层面的意义。
一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二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三要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本。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其中最高层次的当属自我实现这一维度。
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
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
人文精神乃人所派生、反过来又影响人。
人的一切社会属性都与人文精神有密切的关联。
人的社会属性包括德性、理性、创造性、经济物利性、阶
层性、情爱性、超越性等因素。
人文精神与社会和谐之间可以说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关系。
人类有了精神追求,就会更加重视和珍惜身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就要以和为贵;同样,人类为了社会和谐,就会对人的本身,尤其是人的精神,充满了好奇,就要努力地对人的本身以及整个社会进行不懈的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中国社会已经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正在朝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步迈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意识到要以“人文精神”作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方针,并作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文学科课程的任务,还应贯彻在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每—门学科都与社会、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应该意识到基础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即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的教育是生命观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的目的不是专一培养学者,而是通过学习熏陶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的情感更加健康、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具备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高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公民意识,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的创建当中去。
教学活动中培养人文精神并不是简单地用语言说教,要注意深
入挖掘教学内容,利用课程所独有的生动形象的榜样教育功能。
教师始终保持激情,要善于从课本中提炼出有利于学生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内容,并从课外搜寻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素材,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达到对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
教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不但讲清所学知识,而且要具体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习题,解决具体问题;其次,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同伴榜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获得效能信息。
学校的广播站每天在学生入学时和放学时,可以播放经典事迹,伴着经典的音韵踏上回家的路。
这些跌宕起伏的经典乐章,点燃学生的激情,让他们精神亢奋,受到经典故事的熏陶。
课外活动也可以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校园里笑声朗朗,书声琅琅,师生共同邀游在文学的海洋里。
教学活动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一般的本专业的知识,更要注意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文化品位。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老师确立一种信任,甚至是崇拜教师。
拥有深厚广博知识的老师更加能突显人文精神,而且要对中国文化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其旨趣有切身的理解;要能够包容异见,“和而不同”,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活动情境,加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培养学生科学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去伪存真,在纷繁的现象中去寻找到事实和真相。
最后,让学生通过学习去分析现实社会现象的原因。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为基础,奠定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力。
特别是创造力,是学生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之一。
培养人文精神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学生的一味表扬,而不去批评和指正学生的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具有强化作用。
教师更应该在学生犯错时培养人文精神,指出学生的错误带来的利害关系,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和行为。
批评与表扬,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对学生作业,测验等进行评价时,不仅应打分数,评语等级,还应该加上有针对的评语,这样效果会更好。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学生直接的失败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体验到成功。
这样做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很多人都是希望看到一次一次的成功,在成功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去探究和学习的动力。
而相反,如果学生经常体验到一次一次的直接的失败经验时,学习的动力就更加减少了。
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更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成学江,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结构[j]
[2]陈长华,历史教育应张扬人文素养大旗[j]
[3]李军,素质教育改革更应注重人文精神[j]
[4]洪新儿,浅谈历史课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体现[j]
[5]曾国强,教育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