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染色

合集下载

纤维素染色液(Gram甲紫法)

纤维素染色液(Gram甲紫法)

纤维素染色液(Gram 甲紫法)简介:病理的内源性沉着物是色素沉着物的一部分,组织细胞经过一定的病理变化,形成不同形状特点的沉着物质,这种聚合形成的特殊蛋白,经染色后能够显示纤维素蛋白。

纤维素是存在于血液内的纤维蛋白分子聚合形成的特殊蛋白质,又称为纤维蛋白,这种蛋白以弯曲细丝纤维素的形式存在于组织内,大多数呈网状结构,有时会呈粗大的纤维素网,陈旧的可凝集呈无定型的块状。

Leagene 纤维素染色液(Gram 甲紫法)主要由Gram 伊红染色液、甲紫染色液、Gram 碘液组成,是一种简便、廉价的纤维素染色液,染色后纤维素呈蓝色。

组成: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 常规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 入Gram 伊红染色液,染色,稍水洗。

3、 入甲紫染色液,染色,稍水洗。

4、 入Gram 碘液,染色。

5、 倾去Gram ,用吸水纸吸干。

6、 取苯胺和二甲苯等量混合作为分化液,分化。

7、 更换新的二甲苯清洗组织。

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纤维素 蓝色 背景红色注意事项:1、 Gram 伊红染色液染色后,经过水洗时务必使组织上有足够的红色。

2、 苯胺和二甲苯等量混合分化时,注意轻轻摇动,以使组织脱色均匀。

编号 名称DG0078 3×50mlStorage试剂(A): Gram 伊红染色液 50ml RT 避光 试剂(B): 甲紫染色液 50ml RT 避光 试剂(C): Gram 碘液 50ml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1份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3个月有效。

相关:编号名称DC0032 Masson三色染色液DF0111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10%)DH0006 苏木素伊红(HE)染色液IH0305 柠檬酸钠抗原修复液(50×)NR0001 DEPC处理水(0.1%)PW0040 Western blot一抗稀释液TC1243 甘油三脂(TG)检测试剂盒(GPO-PAP单试剂比色法)。

提高纤维素纤维染色的色牢度

提高纤维素纤维染色的色牢度
醛类 缩 聚 物 , 有 诸 多 副作 用 , 具 如 对 织 物 的色 泽 和 手 感 都 有 负 面 影 响 。 因此 , 了改 良牢 度 的 主要 标 除 准 外 , 现代 产 品体 系最 重要 的要 对
1 纤 维 素 纺 织 品 功 能 性
的 市场 需求
如今 , 消费者对各领域所用纺 织品在高温下水洗色 牢度的关 注
离子固色剂可 以防止 或减少在储
藏 、 用 和 日 常 清 洗 过 程 中 未 附 使 着/ 释放 的染 料和 染 料 的水 解 产 被
关键词 : 色, 染 色牢度 , 纤维素纤维
物。表 1 所列为基于染料种类和 所用纺织品的色牢度级别的实例。 产商承受着不可避免的成本压力。 在过去 , 大部分固色剂都是甲
维普资讯
纺织 整 染
提 高 纤 维 素 纤 维 染 色 的 色 牢 度
F ih r A.Sh ne , .M 1 n ah .Rc t , e c ̄ f d J 01 b c l e Zc i me shm r& S h azMo so 公 司/ 国 cw r hd f 德
目前 , 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的 后整理剂大多是阳离子型聚合物 , 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

二烷基二 烯丙基氯 型季铵 多胺类。
图 2 9 ̄ 5C水洗条件 下活性 染料 染 色牢度 (S 0 一0 ) IO 15C 4
类聚铵化合物 ;

甲醛类共 聚物 目前仅 在直接
染料染色的场合 中用来 提高染色
图 3 不 同颜 色 织物 共 同 洗涤 的 水 洗 色牢度 效 果
此 类 产
表 3 Z t a C L 作为提 高耐氯牢度的专用产 品 ) e sl C ( e

纤维素纤维原液着色技术的研究进展解读

纤维素纤维原液着色技术的研究进展解读

纤维素纤维原液着色技术的研究进展纤维素原液着色技术实现了纤维素制品纺和染的一体化生产,解决了染料染色中存在日晒牢度差、色泽不匀等弊病,省略了下游产品的染色环节,减少了水和能源的消耗,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发展的纤维染色技术。

本文阐述和分析了纤维素纤维原液着色技术中着色剂、溶解纤维素纤维的溶剂以及着色剂与纺丝原液相容性基础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超细颜料或超细包覆颜料是纤维素纤维原液着色着色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1 引言纤维素纤维是最主要的纤维品种之—,在纺织、生物医药、交通、建筑和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纤维素纤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据相关文献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纤维素纤维产品的年产量一直以15%-20%的速度增加,估计2009年我国粘胶短纤的产量在130万t左右。

若对这些纤维染色,势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

纤维原液着色技术实现了纤维制品纺和染的一体化生产,该技术起始于1936年英国的卜内门公司,其基本原理是将着色剂先均匀分散到纤维素纺丝原液中,然后直接纺出有色纤维。

与传统的纤维染色方法相比,原液着色技术解决了染料染色中存在的日晒牢度和水洗牢度差、色泽不匀等弊病。

更重要的是,该技术省略了下游产品的染色环节,极大地降低了纤维素色丝的生产成本,减少了水和能源的消耗,不存在因印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解决了印染厂的污水问题。

纤维素原液着色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纺丝溶液中加入着色剂,经过充分的混合、溶解和过滤后,纺制成有色纤维;二是在纺丝原液进入喷丝头之前定量注入着色剂或有色原液,经静态混和器混合后,纺制成有色纤维素。

前者因纺丝管线长,着色剂对设备沾色严重,换色要进行大量的清洗;而后者换色方便,不沾污主要设备,是目前纤维素原液着色的主要方法。

可见,实现纤维素原液着色,除了对设备有要求外,还应当充分了解掺杂着色剂的纺丝原液的性质,研究溶解纤维素用溶剂的性质以及纤维素着色用的着色剂。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分散染料染色是一种常见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如棉、麻、人造纤维等)的染色。

分散染料是一种颗粒微小的有机染料,它们能够在水中形成胶体溶液,通过分散染料颗粒的吸附和扩散,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分散染料染色的原理和过程相对复杂,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原理及染色过程。

首先,分散染料分子是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的,这使得分散染料在水中能够形成胶体颗粒。

在染色过程中,这些颗粒能够通过吸附和扩散的方式,渗透到纤维内部,从而完成染色。

分散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吸附是通过分子间的静电作用、范德华力和氢键等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其次,分散染料在染色过程中需要借助助剂来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其中,分散剂是一种重要的助剂,它能够使分散染料在水中形成胶体颗粒,增加染料的分散性,从而使得染料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此外,还需要加入还原剂和碱性剂来实现染料的还原和固定。

还原剂能够将染料还原成可溶的物质,使其能够渗透到纤维内部;碱性剂则能够调节染色液的pH值,促进染料与纤维的化学反应,从而使染料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

最后,分散染料染色的过程包括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预处理阶段包括浸泡、碱处理、漂白等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纤维表面的杂质和染料,增加纤维的吸收性。

染色阶段是将经过预处理的纤维放入含有分散染料的染色液中进行染色。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染色时间、温度和搅拌速度,以确保染料能够均匀地渗透到纤维内部。

后处理阶段包括漂洗、酸洗、干燥等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多余的染料和助剂,使染色后的纤维具有良好的色牢度和手感。

总之,分散染料染色是一种重要的染色方法,它通过分散染料颗粒的吸附和扩散,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借助助剂来实现染料的分散、还原和固定。

染色过程包括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染色工艺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

写出直接染料浸染纤维素纤维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

写出直接染料浸染纤维素纤维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

写出直接染料浸染纤维素纤维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直接染料浸染纤维素纤维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概述直接染料浸染是一种常见的纤维素纤维染色方法,通过将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直接结合,实现颜色的渗透和固定。

叶片纤维素染色

叶片纤维素染色

叶片纤维素染色引言: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它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纤维素的分布和组成,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染色技术,其中叶片纤维素染色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叶片纤维素染色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原理叶片纤维素染色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染料与纤维素发生化学反应,使纤维素显色。

常用的染料有伊红、甲苯红、苏木精等。

这些染料能与纤维素形成氢键或离子键,从而使纤维素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二、方法1. 前处理:将待染色的叶片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固定剂有醋酸乙酯和福尔马林。

固定剂的选择要根据实验需要和样品特点进行确定。

2. 染色液制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液配方。

一般情况下,将染料溶解于适量的缓冲液中,加入适量的酒精和水,制成染色液。

3. 染色:将固定的叶片放入染色液中,浸泡一定时间,使染料充分渗透进入叶片组织中。

染色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4. 清洗:染色完成后,用缓冲液或蒸馏水洗净叶片,以去除多余的染料。

洗涤时间和次数要根据染色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5. 保存:将染色好的叶片放入适当的保存液中,以避免颜色失真或退色。

三、应用1. 纤维素分布研究:通过叶片纤维素染色,可以观察和分析纤维素在叶片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不同类型和部位的叶片纤维素含量和分布情况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染色可以直观地展示这些差异。

2. 纤维素含量测定:叶片纤维素染色可以结合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技术,对纤维素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这对于研究纤维素合成和代谢的过程非常重要。

3. 病理研究:染色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和分析叶片组织中纤维素的变化,从而揭示植物在病理过程中纤维素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4. 新材料研发:叶片纤维素染色可以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纤维素的染色观察,可以了解纤维素的形态和分布,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

结论:叶片纤维素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可以通过染色技术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叶片组织中纤维素的分布和组成。

siriusred染色原理

siriusred染色原理

siriusred染色原理Sirius Red染色是一种组织学染色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胶原蛋白等纤维素质量和分布情况。

该染色技术利用了Sirius Red染料对特定组织结构的选择性染色性质,使得其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纤维素结构的特征。

在进行Sirius Red染色时,通常需要使用Picro-Sirius Red溶液。

Picro-Sirius Red溶液由Sirius Red F3B染料和皮克酸(Picric Acid)组成。

纤维素是由胶原蛋白(collagen)构成的,而Sirius Red染料对胶原蛋白有较高的选择性染色。

当Sirius Red与胶原蛋白结合时,它会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使得纤维素质量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红色。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将待染组织切片,然后通过酒精和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对其进行脱水和透明化处理。

接下来,将切片浸入Picro-SiriusRed溶液中,使其充分浸渍。

染色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12-24小时。

完成染色后,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染色组织切片。

通过低放大倍数显微镜观察,胶原蛋白纤维显现为红色,而其他非纤维素组织则没有染色或呈淡黄色。

通过高放大倍数显微镜观察,可以获得更加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包括胶原纤维的排列、厚度和密度等。

Sirius Red染色不仅可以用于观察和分析正常组织的胶原纤维结构,还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胶原质量和分布变化。

例如,该染色技术在肝脏纤维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Sirius Red染色,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纤维化区域的形成和程度,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总之,Sirius Red染色利用染料对胶原蛋白的选择性染色性质,可以有效地观察和分析纤维素质量和分布情况。

该染色技术已经在不同领域的组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植物纤维素染色液(氯碘化锌法)

植物纤维素染色液(氯碘化锌法)

植物纤维素染色液(氯碘化锌法)简介: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

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

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

通常与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结合在一起,其结合方式和程度对植物源食品的质地影响很大。

而植物在成熟和后熟时质地的变化则有果胶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

人体消化道内不存在纤维素酶,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膳食纤维。

Leagene 植物纤维素染色液(氯碘化锌法)利用氯碘化锌反应,染色后纤维素呈蓝色,木质素、角质及软木脂呈橙黄色,主要用于新鲜组织切片以及经乙醇、FAA 固定液固定、冰冻干燥的组织切片等样本的染色。

该试剂仅用于科研领域,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自备材料:1、固定液:乙醇、FAA 固定液、冰冻干燥组织切片2、载玻片3、系列乙醇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切片置于载玻片上。

2、立即用入植物纤维素染色液(氯碘化锌法)浸染。

染色结果:含大量纤维素或半纤维素的细胞壁蓝色含大量木质素、角质、软木脂的细胞壁橙黄色注意事项:1、切片脱蜡应尽量干净。

组织固定常采用乙醇、FAA 固定液。

编号名称DP0406Storage 植物纤维素染色液(氯碘化锌法)50mlRT 避光使用说明书1份2、避免使用铬酸固定剂,铬酸盐处理也会妨碍铁的保存。

3、冰冻切片和细胞染色,最好根据具体情况摸索实验条件。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编号名称DC0032Masson三色染色液DA0065台盼蓝染色液(0.4%)DM0007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PW0053Western抗体洗脱液(碱性)TC0699植物总糖和还原糖检测试剂盒(硝基水杨酸法)TC0733乳酸检测试剂盒(乳酸脱氢酶比色法)。

各种组织特殊染色法—纤维素染色法

各种组织特殊染色法—纤维素染色法

各种组织特殊染色法—纤维素染色法纤维素又称纤维蛋白,在正常的状况下,它是血液内的纤维蛋白原分子聚合而形成的一种特别蛋白质。

正常的组织是见不到纤维素的。

但是,当组织受损,血管内皮受到了较为严峻的损害,血管通透性随之上升,则可导致大量纤维蛋白的漏出。

纤维素性炎症就是以纤维素渗出为主[6]的一种抗损害的症状。

在HE感染时于镜下可见到大量红染的纤维素交织呈网状,常可表现为片状红染,质地匀称的物质,常发生玻璃样变。

病变常可发生于某些细菌的感染,如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和肺炎双球菌。

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上皮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灰白色的膜状物称假膜。

[6] 1.MSB 的改良法:(Martius, Scarlet, Blue methocl)(1)试剂的配制a液:马休黄(Martius yellow)0.5g磷钨酸(Phosphoturgstic acid)2.0g95%乙醇 100mlb液:丽春红 0.5g酸性品红 0.5g冰醋酸 1ml蒸馏水 99mlc液:甲基蓝(Methyl blue)0.5g冰醋酸 1ml蒸馏水 99ml(2)操作方法:①切片脱蜡至水。

②1%高锰酸钾氧化切片5分钟,水洗。

③ 2%草酸处理2分钟,水洗。

④天青石蓝液染3分钟。

⑤Mayer氏苏木素染3分钟。

⑥流水冲洗5-10分钟。

⑦ 95%酒精稍洗切片。

⑧ 马休黄液染2分钟。

⑨ 蒸馏水洗。

⑩ b液1%酸性品红染色10分钟。

⑾或1%磷钨酸水溶液处理直至胶原纤维不留下红色。

⑿蒸馏水洗。

⒀1%甲基蓝染色5分钟。

⒁1%醋酸水溶液分化切片。

⒂脱水透亮并封固。

结果:早期纤维素:黄色;中期纤维素:红色;晚期纤维素:蓝色;细胞核灰黑色;胶原纤维蓝色;红血细胞黄色。

背景:黄色。

SARS患者肺部病变可明显显示上述的病理变化。

(3)留意事项:1.该法是渐进式染色法,先要小分子量的黄色。

继用中分子量的红色,再用大分子量的蓝色。

染液中的几种染料可以相互替用。

纤维素纤维的新型染色技术研究进展

纤维素纤维的新型染色技术研究进展

为 了实现 “ 效 、降耗 、节 能、减 污 ”的清 洁 增 生产 目标 ,我 国纺织染 整行 业亟 需开发 一些新 型 、
特 殊 的染色 技术 , 以适 应越 来越严 格 的环保要 求和 贸易壁 垒 。因此 ,人们 相继研 究和 开 发 了一些 新型 环 保的染色 技术 ,如超 临界c , O染色 、超声波染 色 、 微 波染色 、气雾染色 等等。
料 ,具有 吸湿性 强 ,透 气性 好 ,手感柔 软 ,穿着舒
适 ,不易 虫蛀等特 点 。其 中棉织 物 的市 场份额 位 于 所有 面料之 首 ,为3 %。面 料 的热销 也带动 了纤 维 7 素纤 维染色技 术 的发展 。因此 ,人 们对 纤维素 纤维 染色 技术 的研究从未 间断过 。

季 铵 盐 等对 纤 维 素 纤维 改 性 后再 进 行 超 临界c 0 染 色 ,实验证 明:改性织物在 超 临界c 色 中对染料 0染 的吸收 能力 增强 ,上染 率高 多年 。该染色方 法使用超 临 界C , 0 0为
染 色溶剂 ,克 服 了传 统有 水染 色工 艺在 环境和 经济 上 的不足 。超临 界C , 0染色不 用水 ,无 废水 排放 , 染色 结束后 降低 压力 ,C , 0迅速 气化 ,不需要进 行染 后烘 干 ,既缩短 了工 艺流程 ,又节省 了烘 燥所 需 的 能源,是一种 节能减污 的环保型染色工 艺。
般 较低 ,为 了提 高上染 率和 固色率 ,需 加入大 量 中
性 电解质 ,如 食盐和 元 明粉 。这就使 得废 水 中无 机 盐 的浓度 过 高,从而 增加 了治 理染色 废水 的难度 。 ( )染料 一纤维键 的稳定性 问题 和染色过程 中使用 3 的表 面活性 剂等 助剂 也影 响 了织 物 的色牢度 ,造 成 织物的牢度性能不好 。

染整工艺学

染整工艺学
2、纤维截面形态:棉纤维截面呈腰圆形,反射光强度弱,色泽显得暗淡。麻、毛、化纤截面一般近似圆形,得色浅淡,且光亮耀眼。
3、纤维结晶度高,无定形区少,染料难进入,得色较浅淡。
4、纤维内部大分子取向度高,纤维透光多,色泽显得浅淡。
二、 棉纤维与浓碱作用:1、有张力防止收缩并及时洗除碱后,得到丝光棉。2、在无张力时产生碱缩(对针织物尤佳)
纱支越细,密度愈高,经纱上浆率也高,一般织物的上浆率为4%-8%,棉纤维中果酸的含量以及果酸和蜡质在纤维表面的分布状态是形响纤维润湿性的主要因素。
碱退浆工艺条件:
烧碱 5--10g/L
润湿剂 1--2g/L
碱液温度 70--80度
轧余率 110--130%
车速 140m/min
气蒸温度 100--102度
气蒸时间 60--90min
气蒸时应使用饱和蒸汽,堆布高度应离摆布斗1m以上。
5、漂白:1、目的就是要除去色素,赋予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遭受的损害。2、漂白的主要用剂是氧化剂,如次氯酸盐,过氧化氢等。
第二次浸轧碱液时碱液浓度是第一次轧槽用量的70%,以后不必补充,其它一样.
灯心绒的练漂工艺流程:准备---轧碱烘干---割绒---热水去碱或酶退浆---烘干---刷---煮练---漂白
第五章 整理
一.织物整理的目的:
1使织物的布幅整齐划一和尺寸稳定,属于这类整理的有拉幅,机械或化学防缩,防皱和热定形.
染整工艺学
一、纤维素纤维的物理结构与染色效果的关系:
1、有色体的界面数越多,对光的复反射作用越强,有色体的颜色就越淡。对厚薄相同的纺织品来说,纤维越细,纤维根数越多,反射光的界面数就多,色织物的色光发亮,颜色显得浅淡,若将同类型而不同直径的纤维染成同一色,则染料浓度C与纤维直径d的关系有:C1D1=C2D2

衣服染色是干什么的原理

衣服染色是干什么的原理

衣服染色是干什么的原理衣物染色是指在衣物加工过程中将颜色加在纤维素材料上的过程。

染色可以为衣物添加色彩,使其具有装饰性和美感。

衣物染色的原理主要涉及染料的吸附、渗透和固定等过程。

染色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染料。

染料是一种具有色彩效果的化学物质,可以溶解在染料溶液中。

在选择染料时,需要考虑染色效果、耐久性以及对纤维材料的亲和性等因素。

不同类型的染料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纤维材料。

染料分子具有较强的色彩效应,并且能够与纤维素材料发生相互作用。

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染料:直接染料和间接染料。

直接染料分子中通常包含有色基团和亲染基团。

有色基团决定了染料的颜色,而亲染基团则与纤维素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使染料能够吸附于纤维素材料上。

直接染料能够直接与纤维素分子发生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氢键、离子键等方式与纤维素材料建立强弱不一的相互作用力。

这种相互作用力使染料分子能够被纤维素材料吸附,从而实现染色。

间接染料通常是无色的,它们需要在染色过程中经过氧化还原反应才能产生有色基团,然后才能与纤维素材料发生相互作用。

间接染料较直接染料来说染色效果较差,但对于某些特殊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需要与纤维素材料发生渗透作用,即染料分子穿透纤维素的表面并沉积在其内部。

纤维素材料通常具有多孔结构,有利于染料分子的渗透和固定。

染料分子通过扩散机制,从染料溶液中向纤维素材料内部迁移。

渗透过程中,染料分子与纤维素材料表面的作用力相对较弱,而在纤维素材料内部,染料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相对较强。

这种吸引力使得染料分子呈现出有序排列的状态,并将其固定在纤维素材料内。

在染色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染色剂的pH值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pH值的改变可以影响染料分子的带电状态,从而改变与纤维素材料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浓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染料分子在溶液中的扩散速率和与纤维素材料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染色过程中,通常需要控制染料溶液的pH值和离子浓度,以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

纤维素纤维的化学改性与反应性染色

纤维素纤维的化学改性与反应性染色
素 醚 cl一0 H C 2 2 el 一C 2 H Ⅻ 。
进行胺化较多的是通过 卤代烷基胺与纤维素 反应 。例 如 , 氯 乙基 二 乙胺 的盐 酸盐 与纤 维 素 用
纤维 反 应 , 可生 成 二 乙胺 基 乙基 纤 维 素 :e —O cl — l
C 2 H N( HC 2 )o :
维普资讯
成 都 纺 织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un l o ra o f C egu hnd T xl ete i C l g o ee l
第1 9卷 第 3期 (总 第 65期 ) 2002年 7月
文章编 号:18 5 a ( 2o — 0 — 5 1 — 5o mo )3 0 5 0 3 0
化 学改 性
反应 性 染 色 固色率
文献 标识 码 : A
染o
纤 维 素纤 维 在 纺 织 工 业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约 占全 世 界 纤 维 总 量 的 6 % 。 目前 纤 维 素 纤 维 染 5 色方 面 的最 重 要 、 有 潜 力 的 染 料 是 活 性 染 料 。 最 活性染 料 染 色鲜艳 和 耐湿 处理 牢 度 较好 。但 由于 染 料 结构 简单 , 对纤 维 素纤 维 的直 接 性低 , 加上 再 活 性染 料 与纤 维素 纤维 的亲核 反 应需 在 碱性 条件 下 进行 , 致染 料 阴离 子 与纤 维 素 负离 子 因排 斥 更 而 不 易被 染 色 。在 传 统 的染 色 工 艺 中 , 活性 染 料 上 染纤 维 素纤 维 时需 加 入 大 量 的 电 解 质 ( 化 钠 氯 或硫 酸 钠 ) 同时 , , 由于 活性 染 料在 染 色过 程 中有 部 分染 料水 解 , 放 的染 色废 水 含 有 大量 盐 和染 排 料 , 成严 重 的环 境污 染 。 造

[说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染色法

[说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染色法

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是一种纯化的、部分解聚的纤维素,白色、无臭、无味,有多孔微粒组成的结晶粉末。

微晶纤维素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妆品、食品等行业,不同的微粒大小和含水量有不同的特征和应用范围。

制药工业:常用用作吸附剂、助悬剂、稀释剂、崩解剂。

微晶纤维素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主要在口服片剂和胶囊中用作稀释剂和粘合剂,不仅可用于湿法制粒也可用于干法直接压片。

还有一定的润滑和崩解作用,在片剂制备中非常有用。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上可作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膳食纤维素,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添加剂。

(1)保持乳化和泡沫的稳定性(2)保持高温的稳定性(3)提高液体的稳定性(4)营养补充剂和增稠剂(5)其他用途:化妆品:作为拼料,用于多种化妆品、皮肤治疗与护理用品,及清洁洗涤剂的制造。

制法:微晶纤维素可用稀无机酸溶液将α-纤维素控制水解制得,α-纤维素可从含纤维素植物的纤维浆制得。

水解后的纤维素经过滤、提纯、水浆喷雾干燥形成干的。

粒径分布广泛的多孔颗粒。

安全性:本品广泛用在口服制剂和食品中,是相对无毒和无刺激性的物质。

口服不吸收,几乎无潜在毒性。

大量使用可引起轻度腹泻,作为药物制剂辅料无困难。

滥用含纤维素的制剂,如吸入或注射给药,都会导致纤维素肉芽肿。

稳定性:本品为有吸湿性,稳定的物质。

大批量贮存应在阴凉干燥的密闭容器内。

微晶纤维素是一种纯净的纤维素解聚产物。

由天然纤维素制备,是无臭无味的结晶粉末。

产品在医药工业上可用作药物赋形剂和药片崩解剂;在食品工业上可作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膳食纤维素,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添加剂;在涂料工业上利用它的触变性和增稠性可作为水基涂料的增稠剂和乳化剂;在化妆品上它集填料、增稠和乳化作用于一身,对油性物质有很好的乳化能力;在湿法制造人造革生产中作为增粘和填料使用,使人造革表面平滑、厚度均匀。

由此可见,微晶纤维素的用途十分广泛,国内对该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超细食用纤维素,即微晶纤维素,简称MCC,是天然纤维素在酸性介质中水解使分子量降低到一定的范围成为尺寸约10μm左右的颗粒状粉末产品。

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染色方法

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染色方法

专利名称: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染色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广武,吴旭,王钰,丰硕,夏文静,鲁亚静,韩丽,张凯,翟永波
申请号:CN202111419583.8
申请日:20211126
公开号:CN113969510A
公开日:
202201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染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染色方法。

染液通过单纱在线染色设备对纤维素纤维纱线进行上染并卷绕成松式筒纱,再经蒸纱、水浴、后处理、烘干,得到染色筒纱;其中,染液包括阳离子改性剂、渗透剂、植物染料和水。

本发明通过同浴法极大的简化了纤维素纤维纱线改性和植物染料染色的步骤,节约了染色生产成本。

申请人: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鲁泰大道6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淄博启智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任永哲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纤维素染色

纤维素染色

2、直接染料的染色性能
根据直接染料对温度、上染率及盐效应的不同,大致可分 为以下三类:
A类染料匀染性染料:分子结构简单,在染液中聚集程度 小,对纤维的亲和力低,在纤维内扩散速率较高,移染性好 ,容易染得均匀性的色泽。
B类染料盐效应染料:分子结构复杂,对纤维亲和力高, 分子中含有较多水溶性基团,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速率较低 ,移染性较差,如果上染不匀,难以通过移染加以纠正。
1.直接染料的结构特点和染色原理
直接染料的分子结构特点:线性、芳环共平面 性及含有可和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形成氢键的基 团,使直接染料分子之间、直接染料和纤维素分 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较大,对纤维素 纤维有较高的亲和力以及在染液中有较大的聚集 倾向。
直接染料的染色原理:
直接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遵循孔道模型,扩散过程中存 在扩散吸附层,符合弗莱因德利胥型吸附等温线。
其意义:
一是:表示染料还原的难易程度,其绝对值越小,染料 越易被还原,反之,则越难被还原。
二是:作为选择还原剂的重要依据,只有当还原剂的还 原电位大于该染料隐色体电位时,才能使染料还原溶解。
(2)还原速率 表示方法:半还原时间
影响因素:
染料方面:
1)染料的分子结构(主要因素) 2)染料晶型(影响较大) 3)颗粒大小及其分布: 还原条件:





教学
染 色
师生 :: 王刘
雪 燕

目录
• 一、纤维素纤维的结构性能 • 二、直接染料的染色 • 三、冰染料的染色 • 四、还原染料的染色 • 五、硫化染料的染色 • 六、总结
一、纤维素纤维的结构性能
• 纤维素纤维的种类 • 化学结构、物理结构 • 性能 • 所用染料 • 染色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类染料温度效应染料:分子结构也比较复杂,对纤维亲 和力较高,扩散速率较差,移染和匀染性较差,染料分子中 含有水溶性基团较少。
3、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上染的温度效应和盐效应
(1)温度效应 图为三个上染速率不同的直接
染料在60min内对粘胶丝的上染百 分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情况。
n↓(聚集数) T↑
-△Ƴ↓(亲和力)
1. F晶区、非晶区比例,孔道数量,亲水性; 2. D分子结构大,F-D作用力大,D自聚能力大,扩散↓ 3. F-D作用力↑,扩散↓ 4. F表面与内部的D浓度差↑,扩散↑ 5. 染色T↑,溶胀↑,D分子自聚能力↓,扩散↑ 6. 加入助溶剂,使染料分子解聚,溶胀F,扩散↑ 7. 加入促染剂,利于D在F内部扩散充分,染色牢度好。
图3—2 染色温度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染料浓度2%,浴比20:1,食盐2%, 染色时间1h
(2)盐效应
Na+ ↑
• F-D电荷斥力↓
• ∆E ↓
扩散速率↑, 上染百分率↑
• 浓度差产生的能阻↓
• 染液中染料活度↑,平衡吸附量↑,上染百分率↑
• 染料胶粒动电层电位绝对值↓,D溶解度↓,D吸附 密度↑,平衡上染百分率↑
1.直接染料的结构特点和染色原理
直接染料的分子结构特点:线性、芳环共平面 性及含有可和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形成氢键的基 团,使直接染料分子之间、直接染料和纤维素分 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较大,对纤维素 纤维有较高的亲和力以及在染液中有较大的聚集 倾向。
直接染料的染色原理:
直接染料在纤维层,符合弗莱因德利胥型吸附等温线。
纤维首先吸附染液中的水分子发生由表及里的溶胀,形 成足以容纳染料分子扩散所需的孔道,同时染料分子被纤 维表面的分子吸附,并由外向内的扩散到纤维的无定形区 。直接染料的分子结构较大,在纤维内部扩散会受到较大 的机械阻力,以及染料分子与纤维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 力的作用,在孔道内壁不断发生吸附和解吸,随着时间的 推移,吸附和解吸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2)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
1)范德华力 2)氢键力 3)库伦斥力 4)盐效应
(3)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
1)扩散模型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模型为孔道扩散模型
2)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性能及影响因素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性能用扩散系数来表示。 扩散系数除了与染料本身有关外,外界环境对其影 响也较大。
影响染料扩散性能的因素:
色酚打底 脱水 偶合显色 后处理
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 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 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 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
活性染料虽然具有色泽鲜艳、色谱齐全、工艺简单等 优点,但是在色泽浓艳、给色量方面与不溶性偶氮染料相 比还有不足。因此常用活性染料和不溶性偶氮染料共同印 花用于仿蜡防花布中。
1)还原温度(主要因素) 2)还原剂(主要因素)碱的性质及浓度 3)还原时间 4)还原方式:干缸还原、全浴还原
(3)还原中存在的问题:不正常还原现象
1)、过度还原现象 2)、脱卤现象 3)、分子重排现象 4)、水解现象
3、还原染料的染色热力学
(1)吸附等温线
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棉符合弗莱因德利胥型吸附等温 线。
特性:
染料不同,染色性能不同,染色工艺及染色条件不同
谢 谢!
硫化染料染色存在的问题:
1. 脆损 2. 环保问题
发展:
1. 还原剂的选择:生态还原剂(葡萄糖类) 2. 染料改进:环保型染料的生产; 3. 无化学还原剂染色:电化学阴极还原法
六、总 结
纤维素纤维染色的共性:
1. 染料与纤维间作用力(氢键力、范德华力) 2. 盐效应 3. 温度效应 4. 吸附等温线(弗莱因德利胥型) 5. 扩散模型(孔道扩散) 6. 提高染色速率措施,匀染性措施
(2)电化学染色工艺
用电化学染色的织物与保险粉还原染色相比, 在染色温度60℃、还原电位值在-900mV或更低时 会更好。
五、硫化染料的染色
硫化染料是用有机芳香族化合物的胺类或酚类 与硫或多硫化物进行反应而生成的染料,因为分子 中含有硫键(单硫键,双硫键,或多硫键),故称 硫化染料。
硫化染料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染色时需要用 硫化钠(俗称硫化碱)还原成可溶性隐色体钠盐, 此隐色体钠盐对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具有亲和 力,能上染纤维,纤维染色后再经过氧化处理,又 恢复成为不溶状的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
由于还原染料的特性和低水溶性,对阴极表面的接触概 率很低,因而电子从阴极转移到染料分子上需要由所谓的 “介体”———一种在染浴中具有优良溶解性并对纤维亲 和力低的铁盐络合物来做媒介物(电子载体)。
这种铁络合物从阴极表面获得一个电子变成一个Fe2+络 合物,接着在与染料分子接触时,它将这个获得的电子移 交给染料分子,还原染料分子于是被还原成稳色体,成为 可溶于水从而能向纤维移动。介体在向染料分子移交电子 以后回复成氧化的Fe3+络合物并准备从阴极接收下一个电 子。在这种循环过程中介体不会丧失而溶于废水中,而起 到像催化剂运载电子那样的作用。此外,还原的介体在染 液中合适的浓度可以防止隐色体染料分子被空气中的氧再 氧化。
2、直接染料的染色性能
根据直接染料对温度、上染率及盐效应的不同,大致可分 为以下三类:
A类染料匀染性染料:分子结构简单,在染液中聚集程度 小,对纤维的亲和力低,在纤维内扩散速率较高,移染性好 ,容易染得均匀性的色泽。
B类染料盐效应染料:分子结构复杂,对纤维亲和力高, 分子中含有较多水溶性基团,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速率较低 ,移染性较差,如果上染不匀,难以通过移染加以纠正。
四、还原染料的染色
1、还原染料的定义
不含水溶性基团,本身不能直接溶解于水,染 色时需经强还原剂(如保险粉)在碱性溶液中还 原处理后才能上染纤维的染料,称为还原染料。
2、还原染料的还原性能
主要包括还原难易、还原速率、还原剂和隐色体的稳定 性。还原难易可用隐色体电位来衡量。
(1)隐色体电位的定义:将一定浓度的染料用保险粉、 烧碱溶液还原成隐色体,在一定条件下,用氧化剂赤血盐 滴定,染料被氧化开始析出沉淀时所测得铂电极与饱和甘 汞参比电极间的电动势就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电位。





教学
染 色
师生 :: 王刘
雪 燕

目录
• 一、纤维素纤维的结构性能 • 二、直接染料的染色 • 三、冰染料的染色 • 四、还原染料的染色 • 五、硫化染料的染色 • 六、总结
一、纤维素纤维的结构性能
• 纤维素纤维的种类 • 化学结构、物理结构 • 性能 • 所用染料 • 染色原理
二、直接染料的染色
4、染色方法及染色存在问题
染色方法按染料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种。 染色存在问题:白芯现象,匀染性问题,环保 问题。
5、还原染料电化学染色工艺
电化学还原是一种可选择替代保险粉的新型还 原技术。电化学还原染色还包括直接电化学还原染 色和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一般采用间接电化学还 原。
(1)电化学染色原理
其意义:
一是:表示染料还原的难易程度,其绝对值越小,染料 越易被还原,反之,则越难被还原。
二是:作为选择还原剂的重要依据,只有当还原剂的还 原电位大于该染料隐色体电位时,才能使染料还原溶解。
(2)还原速率 表示方法:半还原时间
影响因素:
染料方面:
1)染料的分子结构(主要因素) 2)染料晶型(影响较大) 3)颗粒大小及其分布: 还原条件:
为改进直接染料的湿处理牢度,通常用固色剂对直接 染料染色进行固色后处理,降低染料的水溶性。
三、不溶性偶氮染料的染色
不溶性偶氮染料(冰染料); 由色酚与色基两个染料中间体在纤维上合成染料; 即色酚:酚类化合物,又称打底剂、偶合剂,俗称纳夫妥; 色基:芳胺类化合物,又称显色剂,俗称培司。 由于色基重氮化及显色过程要用到冰,所以又称冰染料。 染色工艺过程:
盐的促染作用
图示 食盐浓度对直接天蓝FF在纤维素纤维上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90℃, 染料0.05g/L
4、直接染料染色存在的问题
直接染料分子上的磺酸基具有较强的水溶性,上染纤 维后,仅仅依靠范德华力和氢键力固着在纤维上,键能较 低,当与水接触时,染料发生解吸而重新溶解在水中,因 而直接染料染色物的湿处理牢度较低,易造成褪色或染色 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