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菌的遗传分析
细菌的遗传分析
两个位点间的时间约为1分钟,约相当于20%的重组值。
-
已知中断杂交实验该两个基因相距1分钟, 从而得出: 1分钟图距 ≈ 20% 重组值
(中断杂交作图)
(重组作图)
4 Ecoli染色体全长:90分钟;含有:3.6X106bp 20X90 ≈ 1800 cM
课上练习P181第12题
12题解: 据题意 Hfr gal+lac+(A)X F-gal-lac-(B)→F-gal+早,多;lac晚,少. F+ gal+lac+(C)X F-gal-lac-(B)→F+lac+早,多;无gal+ 从AXB中知: gal和lac位于F因子插入位点两侧,gal原点最近。 从CXB中知: C菌株是F因子从细菌染色体上错误切割下来,且 带有细菌lac+的菌株F`lac。 将菌株A与B混合培养一段时间(不到90分钟)后,取混 合液接种在lac-EMB上。紫红色菌落带有分解lac的基因。 将该菌落的细菌又与F-lac-strrB杂交。如该细菌是Flac+ strrB,则无重组子产生。 如该细菌F`lac+ strrB, 则有较多重组子产生。
第六节 细菌的转化与转导作图
一 细菌的转化 受体菌自然或在人工技术作用下直接摄取来 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 的基因组中,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因转 移过程,称为转化。
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称转化子 (transformant)。
转化过程
⑤非转化子
⑤转化子, 获得供体基因
两个基因进入受体菌的先后;
lac-(乳糖不发酵)ade-(腺嘌呤缺陷型) 完全培养基 (无腺嘌呤、加链霉素)
6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PPT课件
(1)F-×F+
杂交时,F+的性纤毛在二者间形成接合管→F+中 的F质粒在O点处切开,以O为先导,F拖后,按 滚环复制的方式拷贝并转移到F-中→产生两个 F+→F+的染色体几乎没有进入F-→两种细菌的染 色体未发生重组。 O F F质粒
染 色 体
F质粒
接合
F+ F-
(2)Hfr× F-
杂交时,Hfr细菌的性纤毛在二者间形成接合 管→结合态的F质粒在O点处切开,形成两端- 一端为O点,一端为基因F→以O为先导,F拖后, 按滚环复制方式向F-转移→进入F-的Hfr菌染 色体上的基因与F-染色体间发生交换重组→重 组频率高于游离态1000倍,因此称高频重组菌 株。
·
这种通过不同时间分别阻断细菌的有性接合, 从而确定细菌染色体上的基因距离的方法,称 细菌阻断交配基因作图法。
3、重组方式
接合时,供体染色体片段(外基因子)进 入受体细胞→同受体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内基因子)进行配对→形成部分二倍体 →发生交换重组: 单交换→产生不平衡的线性染色体 双交换→有活性的重组体和线性片段(在 细胞分裂中丢失。
第六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重组
第一节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分析 噬菌体的遗传基础和和遗传分析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分析
一、细菌的遗传基础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裸露的DNA分子 DNA呈环状 单倍体,基因单个存 在
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DNA呈线状 二倍体,常染色体上基因成 对
(一)细菌细胞
整合过程 O F F质粒
主染色体
整合过程 O F F质粒 O F
a bHfr细菌 d
e
根据F因子,细菌分为: 雌性细菌(受体细菌,F-)-不含F因子,表面无性 纤毛。
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18
五、细菌的遗传作图
(一)细菌的遗传重组 原核生物的遗传重组实质上是指受体中插入来自供体的遗传性不同 的DNA片段,并把这种DNA片段或它的复本整合为受体基因组的一部分。 受体的遗传重组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 1、接合 供体细菌的DNA通过接合管进入受体细菌,实现基因重组。 2、转化 游离的细菌DNA片段被不同的细菌细胞(受体)吸收. 3、转导 一种细菌的DNA片段经过温和的或有缺陷的噬菌体传递给另一种细菌
2
霉菌菌落
3
大肠杆菌
4
二、细菌的突变型
(一)营养缺陷型 生理特性的突变包括: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的营养缺陷型。 (二)抗药突变型 抗性突变包括:抗药性或抗感染性。
5
三、细菌有性杂交
1964年Ledeberg和Tatum用大肠杆菌K,证明细菌有性杂交存在。 (一)大肠杆菌杂交试验
A bio-(生物素) met-(甲硫氨酸) thr+(苏) leu+(亮) thi+(VB1) B bio+(生物素) met+(甲硫氨酸) thr-(苏) leu-(亮) thi-(VB1) A、B都为营养缺陷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h+r × hr+
子代噬菌体基因型 h+r hr+ h+r+ hr 含B/B2培养基上噬菌斑 大半透明 小透明 小半透明 大透明 交换值=重组型噬菌体数/总噬菌斑数×100%= h+r++hr/总×100% =小半透明+大透明/总×100% (二)连锁图 T2快速溶菌突变型有多种,如ra、rb、rc都形成大噬菌斑,用不同类 型快速溶菌突变型与宿主范围突变型杂交,结果如下: 杂交组合 h+r hr+ h+r+ hr 重组值 h-r图距 h+ra×hr+ 34.0% 42% 12% 12% 24% 24 h+rb×hr+ 32.0% 56% 5.9% 6.4% 12.3% 12.3 h+rc×hr+ 39.0% 59% 0.7% 0.9% 1.6% 1.6 按图距h、ra、rb、rc有4种排列
05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分类: (1) 插入序列(IS) 最简单的或序列较短的转座子(长度 <2kbp),仅携带自身转座所需酶及蛋白的 基因。 存在于多种细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中。
13
14
(2)转座子或复合转座子
序列长度一般超过2kbp,除携带与转 座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其他特殊功能 的基因(耐药性基因、重金属抗性基因、 肠毒素基因和其他结构基因等)。
聚乙二醇 原生质体融合
47
小结: 细菌-细菌
转化:供-受(直接) 接合:供-受(性菌毛) 转导:供-受(噬菌体) 原生质体融合:原-原(PEG)
噬菌体-细菌 溶原性转换(前噬菌体)
48
第四节 基因突变
概念 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
改变,是DNA序列的永久性变化。(不考虑 细菌表型是否有可察觉的改变)
整合后的细菌有可能提高转移染色体基因的频率,
故称高频重组株(Hfr)。
33
Hfr接合F-菌→F- 菌→F-菌(很难获完整F质粒)
质粒
切开
Hfr与F-菌的接合
34
从Hfr菌中染色体上脱离下来的F质粒有时会携 带相邻的染色体基因或DNA片段,称为F’质粒 (该菌被称为F’菌)。
F+菌、Hfr、F’菌都有性菌毛,均可通过接 合方式进行基因的转移。
22
基因重组: 被转移的基因在受体菌胞质中能自行复制
与表达,或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 ——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特性。
23
重组:
同源重组:发生在紧密相关的DNA之间。 非同源重组:发生在无关的DNA之间。
24
1.转化 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 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细菌的遗传分析
Fig 17.8 A summary of the classic Lederberg and Tatum experiment.
© 2003 John Wiley and Sons Publishers
2、F因子的特性
三种大肠杆菌: F+: 携带F因子质粒 F-: 没有F因子 Hfr: F 因子整合在染色体上 (1)低频重组:F+ х F- = F+ , F+ 重组通过质粒转移、复制 进行。 重组频率为10-6左右。
© 2003 John Wiley and Sons Publishers
重组作图(recombination mapping)
Hfr lac + ade + str
r
s
X F-
lac - ade - str
重组作图:
Hfr lac+ ade+
没有发
生交换 F两个基因都交 换到受体上 F交换发生在 两个基因之 间 Flacade+ lac+ ade+ lacade-
Fig 17.4 The U-tube experiment.
© 2003 John Wiley and Sons Publishers
3、细菌杂交(遗传分析的重要方法)
(1)F因子的发现
E.coli 不同缺陷型菌株A,B分 别具有Strs ,Strr两种基因型 。
实验:
A Strs
B Strr
© 2003 John Wiley and Sons Publishers
中断杂交的实验结果
基因 thr+ leu+ Azis Tons lac+ gal+ 转入时间 8 8.5 9 11 18 25
细菌的遗传分析
与受体染色体上同源序列配对,交换整合 到受体菌中,成为受体染色体的一部分
F因子及其在杂交中的行为
• F+品系称为低频重组(low frequency recombination,Lfr):F因子转移频率很高, 但两者染色体之间重组频率很低,大约是每百 万个细胞发生一次重组。
• Hfr品系称为高频重组( 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Hfr):因为Hfr细胞与F-细胞 接合后可以将供体染色体的一部分或全部传递 给受体F-,当供体和受体的等位基因带有不同 标记时,在她们之间就可以发生重组,重组频 率可达到0.01以上。
这是因为F因子在细菌染色体上有许多插入位点而且其
插入取向不同而形成的。用这些不同Hfr菌株进行中断
杂交实验,则它们的转移起点、基因转移顺序以及转 移方向都不相同。(P153图6-9)
• 三、重组作图
• 如果2个基因间的转移时间<2min则用中断杂交作图不
可靠,应采用传统的重组作图法。
●杂交
Hfr lac+ade + ×F-lac- adelac +乳糖不发酵 ade-胸嘌呤缺陷型 用完全培养基但不加腺嘌呤,可选出F-ade+的菌落 ●由于lac+ ade-近,两者相继进入时间相距很短,难以 准确界定,所以只能根据产物确定。
• 其它突变类型的筛选、鉴定:
– 对于其它的突变类型(如温度敏感型),也可以通过 培养条件的选择培养来筛选与鉴定。
• 选择培养法一次可鉴定、筛选一种突变型,但 要检测分离含有多种突变型的混和菌株,仅采 用选择培养法要进行多次试验才能够达到目的、 效率太低。
• 为高效检测、分离混和群体中不同突变型,黎 德伯格夫妇设计了影印培养法。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遗传(heredity):使微生物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子代与亲代生物学的性状基本相同,且代代相传。
●变异(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有利于物种的进化。
●基因型(genotype):细菌的遗传物质。
●表型(phenotype):基因表现出的各种性状。
●遗传性变异: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故又称基因型变异。
常发生于个别的细菌,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异发生后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非遗传性变异: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表型变异。
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出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复原,表型变异不能遗传。
第一节细菌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两条互相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功能——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复制——半保留复制特点——复制中易发生错误—基因突变蛋白合成——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DNA-RNA-蛋白质)●基因与基因的转录结构基因——编码结构蛋白质基因结构非结构基因——编码功能蛋白质基因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第二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染色体(chromosome)①一条环状双螺旋DNA长链,按一定构型反复回旋形成松散的网状结构;②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裹;③约含有5000个基因;二、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1、质粒的特征:①质粒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②质粒DNA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③质粒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④质粒的转移性。
⑤质粒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
2、质粒的分类(1)根据质粒能否通过细菌的接合作用进行传递①接合性质粒②非接合性质粒(2)根据质粒在细菌内拷贝数多少①严紧型质粒②松弛型质粒(3)根据相容性①相容性——几种质粒同时共存于同一菌体内②不相容性——不能同时共存*可借此对质粒进行分组、分群。
细菌的遗传分析
Question
• 我们已知在F+×F-杂交中,几乎所有F-细菌变 为F+, F+×F-→F+;
• 而在Hfr ×F-杂交中,尽管出现高频重组,但F- 细菌很少转变为F+细菌。这个问题使遗传学家感 到迷惑不解。?
中断杂交实验 (Interrupted-mating experiment)
Wollman 和 Jacob进行中断杂交实验:
细菌的遗传分析
概述
• 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等均属于原核生物(prokaryotes)。 • 主要特征:没有核膜,其核基因组是由一个裸露的环状
DNA分子构成,称为拟核。细胞内没有以膜为基础的 细胞器,也不进行典型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繁殖能力强,分布广, 世代周期短,个体数量多,在正常条件下,完成一个世 代仅20 min, 较容易诱变和筛选各类型突变。 • 细菌不仅是许多病毒的宿主细胞,而且有自身的遗传特 性,又易于培养建立纯系,长期保存,成为遗传学研究 的常用实验材料。
Hfr : thr+ Leu+ azir tonr Lac+ gal+ strs ×
F- :thr- Leu- azis tons Lac- gal- strr
azi:叠氮化钠; ton:噬菌体T1; str:链霉素; Lac:乳糖; gal:半乳糖
结果发现Hfr的未选择性标记基
因进入F-所需时间: • 9分钟时:
细菌的细胞结构:简单 (原核生物) • 基本结构: 细胞壁 (cell wall),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拟核 ( nucleoid ),核糖体 (ribosome), 细胞质 (cytoplasm),内含物等;
• 特殊结构: 一定条件下具有的结构 e.g. 荚膜 (capsule) 和鞭毛 (flagella)
细菌的遗传分析
(六)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呈环状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转移顺序的差异是由于各Hfr之间转移的原点(O)和转移的方向不同所致。
该实验说明F因子和细菌DNA都是环状的,F因子插入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转移原点和转移方向。
*
(六)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呈环状
*
三、性导(sexduction) (一)F’因子 整合到细菌中的F因子也可以重新离开染色体,成为独立的环。这个过程是整合的逆过程,称为环出(looping out)。 F因子在环出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准确无误的,往往连同部分染色体片段一同离开。 部分染色体DNA与F DNA的杂合环称为F’因子。
*
(四)细菌的交换过程
这样,重组后的F-细菌不再是部分二倍体,而是单倍体,得到的重组体的类型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相反的重组体是不能存活的(例如有++,没有――)。
*
(五)用中断杂交技术作连锁图
Wollman和Jacob用中断杂交实验了解接合过程中基因转移的顺序和时间,从而绘制出连锁图。
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称为中断杂交技术。
*
(一)杂交实验
1946年,Leaderberg和Tatum发现E.coli可以通过接合交换遗传物质。选用两个不同营养缺陷型的E.coli菌株,A和B。A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甲硫氨酸(met)和生物素(bio) ,B菌株需要在基本营养培养基上补充苏氨酸(thr)和亮氨酸(leu)才能生长。采用多营养缺陷型是为了防止回复突变干扰试验结果。
*
黎德伯格和塔特姆接合试验
*
黎德伯格和塔特姆接合试验
A和B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若将A和B在完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几个小时以后再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就能长出一些原养型(met+bio+thr+leu+)的菌落。细菌的野生型又称为原养型。
细菌的遗传分析
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及筛选
有关的几个概念
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 : 凡能满足某一菌种野生型菌株营养要求的最低成分的组合 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 : 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者半天然 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营养丰富,全面,一般可在基本培 养基中加入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 配制而成。
F’因子携带染色体的节段大小
从一个标准基因到半个细菌染色 体。
F’因子使细菌带有某些突出的特点:
F’因子转移基因比率极高,如同F+因子转移 比率; F’因子的自然整合率极高,并且整合在一定 的座位上。因为携带有与细菌染色体一样的同 源区段;而正常F因子可在不同座位整合。
菌细胞与F因子
F´因子– 整合到染色体上的F因子,在切除中带 有部分染色体片段,是带有部分染色体的附件体 F+菌株(Lfr菌株) : 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 供遗传物质,F因子转移频率很高,染色体不转 移 F-菌株: 不带有F因子的菌株,受体,接受遗传物 质 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 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细菌结合时部分或全部染色 体传递给受体
有关的几个概念
一、基因和基因产物的符号 1) 基因型:3个字母,小写,斜体,右上字 母表示野生/突变、抗性/敏感性
gal (基因型 可以利用半乳糖 野生型) gal 、 gal (基因型 半乳糖突变型)
2) 表型:3个字母,正体,第一字母大写, + Gal Gal 、Gal
-
+
有关的几个概念
Amp 表型为氨苄青霉素抗性 AmpS 表型为氨苄青霉素敏感 3) 特定的突变型以它们被分离的前后顺 序编号来表示(编号正写):gal K32 4) 一个操纵子有多个结构基因:在基因座 名称后用正写大写字母表示: Lac Z、Lac Y、 Lac A (结构基因) Lac Z、Lac Y、 Lac A (基因产物)
细菌的遗传研究PPT课件
20
第20页/共66页
遗传物质的转移是单向的
• Hayes做的实验:
• 原理:高剂量的链霉素处理菌株,并不杀死细菌,只是阻 止细菌细胞分裂,因此处理后的菌不会形成菌落。
• 处理A+未处理的B—有菌落 • 未处理的A+处理B—无菌落 • 表明:两菌株在杂交中的作用不同,一个是供体A,另一
• 共转化作图的依据:测定两基因共同转化的频率来指示基因间的相对距离。
12
第12页/共66页
*(三)、共同转化与遗传图谱绘制
13
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
第13页/共66页
14
二、接合
(一)、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 (二)、F因子及其在杂交中的行为 *(三)、中断杂交试验作图
第14页/共66页
(一)、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
型是 lac+。部分二倍体F′lac+/lac-不稳定,F′因子可能丢 失,产生lac-单倍体;
2)在F′和染色体间重组产生稳定的lac+。
40
第40页/共66页
三、性导与F因子
• 由性导产生的部分二倍体的作用:
1)确定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 2)每个F′因子携带不同的大肠杆菌的基因,包括全部染色
体基因,因此,并发性导是建立遗传图的另一手段,即两 个位点必须密切相连才能处在同一个F′因子上。这样通过 两个位点间重组频率的计算就可以获得每个片段的连锁群。
第46页/共66页
五、转导
1、烈性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 3、转导
47
第47页/共66页
1、烈性噬菌体
48
第48页/共66页
1、烈性噬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6
2
二、接合(conjugation)
• 在原核生物中,两个细胞在相互接触过程中, 遗传物质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的现象 称为接合。 输出遗传物质的个体称为供体(donor), 又称为“雄性”。接受外源遗传物质的个体称 为受体(receptor),又称为雌性。 E.coli(大肠杆菌)是遗传学研究中应用最 为广泛的细菌。野生型的E.coli可以在只含有盐 类和葡萄糖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
2020/4/16
4
黎德伯格和塔特姆接合试验
2020/4/16
5
黎德伯格和塔特姆接合试验
• A和B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若将 A和B在完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几个小时以 后再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就能长出一些 原养型(met+bio+thr+leu+)的菌落。细菌 的野生型又称为原养型。
• 这种原养型菌落的出现是由于营养上的互 补,还是由于两种不同类型细胞直接接触 而交换了遗传物质的结果呢?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细菌与细菌之间的遗传物质的交流 (拟有性过程)有四种不同的方式:
一、转化 二、接合(杂交) 三、性导 四、转导
2020/4/16
1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 细菌通过细胞膜摄取周围环境中DNA片 段,并通过重组将其整合到自身染色体 中的过程,称为转化。
当外源DNA进入宿主后,使宿主产 生新的表现型时就能测知转化的发生。
2020/4/16
10
F 因子的存在状态
2020/4/16
11
(二)F因子
• F因子处于自主状态时,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 的染色体而独立复制(每个F+细胞只有一个F 因子)。据研究,F因子至少包含有15个基因, 其中有的基因控制F(或性)伞毛(F pillus) 的形成,F伞毛是F+细胞表面伸出的一种长附 属物。F+与F+之间互不理睬,但F+和F-一旦 相互接触,F伞毛就变成了两个细胞之间原生 质的通道,叫做结合管(conjugation tube)。 F+细胞中的F因子由结合管向F-传递,使F-变 成F+。
2020/4/16
17
细菌的交换过程
2020/4/16
18
(四)细菌的交换过程
• 外基因子和内基因子可以发生交换而产 生基因重组。部分二倍体中,若发生单
数交换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单交换使环 状的内基因子打开成为线性DNA,这种 细胞是不能成活的。发生偶数次交换才 能产生可遗传的重组体(recombinant) 和一个片断(fragment)。片断以后为 酶所降解。
2020/4/16
12
F 因子及 其在杂交 中的行为
2020/4/16
13
(三)高频重组
• 高频重组菌株(Hfr)与F-杂交时,重 组频率很高,而F-很少转变为F+。
• 后来发现, Hfr中F因子整合到细菌染 色体上了。
2020/4/16
14
(三)高频重组
• 在Hfr中,F因子的复制是与宿主染色 体同步进行的。当Hfr×F-时,Hfr细 胞可以把部分甚至全部染色体传递给F -受体,而且当供体和受体带有不同的 标记基因时,相互之间的重组频率很 高,故而被称为Hfr(High frequence recombination)。
2020/4/16
6
U型管试验
• 1950年, Davis设计了 一种U型管试 验。
• 试验说明: 两个菌株间 的直接接触 是原养型细 菌出现的必 要条件。
2020/4/16
7
(二)F因子
• 1952年,Hages通过实验证明,在结合过程中, 遗传物质的转移是单向的。一个菌株(如A菌 株)是供体,而另一菌株(如B菌株)是受体。
2020/4/16
19
(四)细菌的交换过程
• 这样,重组后的F-细菌不再是部分二 倍体,而是单倍体,得到的重组体的 类型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相反的 重组体是不能存活的(例如有++, 没有――)。
2020/4/16
20
(五)用中断杂交技术作连锁图
• Wollman和Jacob用中断杂交实验了解 接合过程中基因转移的顺序和时间, 从而绘制出连锁图。
946年,Leaderberg和Tatum发现E.coli 可以通过接合交换遗传物质。选用两个不 同营养缺陷型的E.coli菌株,A和B。A菌株 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甲硫氨酸(met) 和生物素(bio) ,B菌株需要在基本营养 培养基上补充苏氨酸(thr)和亮氨酸(leu) 才能生长。采用多营养缺陷型是为了防止 回复突变干扰试验结果。
• 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 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称为中断杂 交技术。
2020/4/16
21
(五)用中断杂交技术作连锁图
• 杂交组合为:
Hfr thr+leu+azirtonrlac+gal+strs
×
F- thr-leu-azistonslac-gai-strr
它既能以自主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又能 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内。F小环与主染色体大 环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就可以插入到宿主染色体 中。F因子整合到E.coli染色体上以后,该菌 株就成为高频重组株(High frequence recombination ,Hfr),以Hfr表示。
2020/4/16
9
F因子
• A菌株之所以能成为供体,是因为它含有一个 性因子(sex factor)又称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简称F因子。 携带F因子的菌株称为供体菌或雄性,用F+ 表示。没有F因子的菌体称为受体菌或雌性, 用F-表示。
2020/4/16
8
(二)F因子
• F因子是一个小型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是染 色体外遗传物质,是质粒的一种,在分类学上 属于附加体(episome)。
2020/4/16
15
(三) 高频重组
2020/4/16
16
(四)细菌的交换过程
当Hfr菌的部分染色体进入F-后,F-细 胞中就有一段DNA具有2份拷贝,被称为部 分二倍体(partial diploid)或部分合子 (mero zygote)。新转入的DNA片断称 为供体外基因子(exogenote),而受体 的染色体称为受体内基因子 (endoge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