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菌的遗传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6
17
细菌的交换过程
2020/4/16
18
(四)细菌的交换过程
• 外基因子和内基因子可以发生交换而产 生基因重组。部分二倍体中,若发生单
数交换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单交换使环 状的内基因子打开成为线性DNA,这种 细胞是不能成活的。发生偶数次交换才 能产生可遗传的重组体(recombinant) 和一个片断(fragment)。片断以后为 酶所降解。
关于转化,将在遗传的分子基础中讲 解。
2020/4/16
2
二、接合(conjugation)
• 在原核生物中,两个细胞在相互接触过程中, 遗传物质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的现象 称为接合。 输出遗传物质的个体称为供体(donor), 又称为“雄性”。接受外源遗传物质的个体称 为受体(receptor),又称为雌性。 E.coli(大肠杆菌)是遗传学研究中应用最 为广泛的细菌。野生型的E.coli可以在只含有盐 类和葡萄糖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细菌与细菌之间的遗传物质的交流 (拟有性过程)有四种不同的方式:
一、转化 二、接合(杂交) 三、性导 四、转导
2020/4/16
1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 细菌通过细胞膜摄取周围环境中DNA片 段,并通过重组将其整合到自身染色体 中的过程,称为转化。
当外源DNA进入宿主后,使宿主产 生新的表现型时就能测知转化的发生。
2020/4/16
4
黎德伯格和塔特姆接合试验
2020/4/16
5
黎德伯格和塔特姆接合试验
• A和B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若将 A和B在完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几个小时以 后再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就能长出一些 原养型(met+bio+thr+leu+)的菌落。细菌 的野生型又称为原养型。
• 这种原养型菌落的出现是由于营养上的互 补,还是由于两种不同类型细胞直接接触 而交换了遗传物质的结果呢?
• A菌株之所以能成为供体,是因为它含有一个 性因子(sex factor)又称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简称F因子。 携带F因子的菌株称为供体菌或雄性,用F+ 表示。没有F因子的菌体称为受体菌或雌性, 用F-表示。
2020/4/16
8
(二)F因子
• F因子是一个小型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是染 色体外遗传物质,是质粒的一种,在分类学上 属于附加体(episome)。
2020/4/16
19
(四)细菌的交换过程
• 这样,重组后的F-细菌不再是部分二 倍体,而是单倍体,得到的重组体的 类型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相反的 重组体是不能存活的(例如有++, 没有――)。
2020/4/16
20
(五)用中断杂交技术作连锁图
• Wollman和Jacob用中断杂交实验了解 接合过程中基因转移的顺序和时间, 从而绘制出连锁图。
2020/4/16
15
(三) 高频重组
2020/4/16
16
(四)细菌的交换过程
当Hfr菌的部分染色体进入F-后,F-细 胞中就有一段DNA具有2份拷贝,被称为部 分二倍体(partial diploid)或部分合子 (mero zygote)。新转入的DNA片断称 为供体外基因子(exogenote),而受体 的染色体称为受体内基因子 (endogenote)。
2020/4/16
12
F 因子及 其在杂交 中的行为
2020/4/16
13
(三)高频重组
• 高频重组菌株(Hfr)与F-杂交时,重 组频率很高,而F-很少转变为F+。
• 后来发现, Hfr中F因子整合到细菌染 色体上了。
2020/4/16
14
(三)高频重组
• 在Hfr中,F因子的复制是与宿主染色 体同步进行的。当Hfr×F-时,Hfr细 胞可以把部分甚至全部染色体传递给F -受体,而且当供体和受体带有不同的 标记基因时,相互之间的重组频率很 高,故而被称为Hfr(High frequence recombination)。
• 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 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称为中断杂 交技术。
2020/4/16
21
(五)用中断杂交技术作连锁图
• 杂交组合为:
Hfr thr+leu+azirtonrlac+gal+strs
×
F- thr-leu-azistonslac-gai-strr
2020/4/16
10
F 因子的存在状态
2020/4/16
11
(二)F因子
• F因子处于自主状态时,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 的染色体而独立复制(每个F+细胞只有一个F 因子)。据研究,F因子至少包含有15个基因, 其中有的基因控制F(或性)伞毛(F pillus) 的形成,F伞毛是F+细胞表面伸出的一种长附 属物。F+与F+之间互不理睬,但F+和F-一旦 相互接触,F伞毛就变成了两个细胞之间原生 质的通道,叫做结合管(conjugation tube)。 F+细胞中的F因子由结合管向F-传递,使F-变 成F+。
ຫໍສະໝຸດ Baidu
2020/4/16
3
(一)杂交实验
• 1946年,Leaderberg和Tatum发现E.coli 可以通过接合交换遗传物质。选用两个不 同营养缺陷型的E.coli菌株,A和B。A菌株 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甲硫氨酸(met) 和生物素(bio) ,B菌株需要在基本营养 培养基上补充苏氨酸(thr)和亮氨酸(leu) 才能生长。采用多营养缺陷型是为了防止 回复突变干扰试验结果。
它既能以自主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又能 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内。F小环与主染色体大 环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就可以插入到宿主染色体 中。F因子整合到E.coli染色体上以后,该菌 株就成为高频重组株(High frequence recombination ,Hfr),以Hfr表示。
2020/4/16
9
F因子
2020/4/16
6
U型管试验
• 1950年, Davis设计了 一种U型管试 验。
• 试验说明: 两个菌株间 的直接接触 是原养型细 菌出现的必 要条件。
2020/4/16
7
(二)F因子
• 1952年,Hages通过实验证明,在结合过程中, 遗传物质的转移是单向的。一个菌株(如A菌 株)是供体,而另一菌株(如B菌株)是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