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监控假说
克拉申认为,与习得和学习分别相联系,人的头脑中 有两个独立的语言系统,一是潜意识的系统,一是有意 识的系统。交际中使用的输出的话语是由潜意识的习得 系统引起或“驱动”的。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有意识的系 统语言知识和规则,并不能使学习者表达得更为流利。 有意识的系统在言语行为中只有一项功能,即只能作为 一个监督者、一个编辑,起监控(monitor)的作用,对 输出的言语形式进行检查和控制。克拉申强调这种监控 只是很小的纠正,是微调,是为了让说话显得更加完善 。这种监控对交际不是很重要。
习惯形成理论用于语言学习 在一语习得中,儿童模仿成人话语,努力使 用语言,获得相应的奖励或指正,并借此建构 型式和习惯的知识,进而构成了他们所学的语 言。二语习得类似。刺激—反应联系构成了第 二语言习惯,模仿和强化是重要手段。
(二)偏误
偏误(error)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
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 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它不同于失误( mistake),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第二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一节 普遍语法假说
一、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简称LAD)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 表现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 制”。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待定的参 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 “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第二部分是评价语言 信息的能力,它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 言参数的定值。
第四节 对比分析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习惯
习惯 特定刺激诱发特定反应形成某种习惯(habit)。
习惯有两个特征:①可观察性;②自动化。
习惯的形成 Watson的古典行为主义认为,刺激诱发(
elicit)反应。刺激的发生达到足量的频率, 反应就形成惯例并转化为无意识行为。 Skinner的中期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反应比刺 激重要。反应发生后,若有一个特定行为强 化它,就可能促进习惯的形成。学习一种习 惯,可以通过模仿或强化。
行为主义对偏误产生原因的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旧习惯会对学习新习惯
产生干扰(interference)。干扰来源于顺抑制( proactive inhibition:指先前的学习妨碍或抑制新 知识的学习)。当两种语言用不同形式表达同一 意思时,学习者将其第一语言的认知机制迁移到 第二语言中,就会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出现偏误。
第二节 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一、主要观点
该假说由科德于1967年提出,他认为Baidu Nhomakorabea二语言 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有其自己的内在大纲( builtin syllabus),而学习者的种种偏误正是这种内 在大纲的反映。这就是说,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服从 教师的教学安排、接受所教的语言知识,而是跟儿 童习得母语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顺序。
大脑中先天的语言功能体系(普遍语法),因此儿童 能极其自然地、本能地学会第一语言。但人过了青春 发育期以后,左右脑分工,这时大脑中的推理思维功 能体系有了发展,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时就不再是先 天的语言功能体系起作用,而是大脑中的推理思维功 能体系在起作用,是一种像学习数学、物理那样的有 意识的学习。
四、输入假说
克拉申认为这是第二语言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假说, 是用来回答人们是怎样习得语言这个问题的。这一假说 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对 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习得语言知识。
第二、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 克拉申用“i+1”来表示。
第三节 输入假说
一、习得与学习假说
克拉申认为习得是首要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 而学习实际上是辅助性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无法成为 目的语习得的基础,也不能用来自然地表达思想,在交际 中流利地运用第二语言只能靠习得。
二、自然顺序假说
克拉申赞同科德的内在大纲假说,认为人们习得语言 规则有一个可以预测的共同顺序:有的先习得,有的后习 得。
二、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观点一: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仍起作用,人们
对所接触到的第二语言的语言参数值可以再定值 。学习的初期往往采用第一语言的参数值,所以 初期体现第一语言规则及偏误。接触到更多的第 二语言之后,逐渐把第一语言的参数值进行调整 或重建。
观点二: 语言参数不能二次定值。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利用
总结以上五个假说,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 的实现,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习得者必须听 懂可理解的输入,二是习得者在情感上必须对输入 采取开放、接受的态度。可理解的输入是不可缺少 的,但仅仅有它还不够,还需要降低屏蔽效应。可 理解的输入加上低屏蔽效应、低焦虑环境,就一定 能习得第二语言。这是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 的基本原则。
二、实验研究
许多学者对英语语素习得顺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 果表明,不同母语背景、不同年龄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的学习者,有非常相似的英语语素习得顺序。这一顺序 反映在克拉申于1982年列出的九项英语语素习得“自然 顺序”表中,他认为从第一组到第四组的习得顺序是固 定不变的,每组内的项目顺序可能有一些差异:
第三,克拉申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 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说” 获得的,“说”常常是没有必要的,过早地说甚至是 有害的。
五、情感过滤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也称屏蔽效应假说。第二语言学习者 输入的语言信息有时并没有被吸收,即使最容易的、已 经理解了的输入也不总是被吸收。人类头脑中这种对语 言的堵塞现象,是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了过滤作用 ,称为“情感过滤”(the affective filter)。而造成这种 过滤或屏障的主要是一些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力,对 所学语言的态度,自信心,是否紧张焦虑,是否处于防 卫状态,怕出丑,甚至精神和身体状况不佳都能产生屏 蔽效应,挡住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