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前四篇(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试题1、名著阅读(2分)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5分)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以上语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姓名是什么?其中“他”是指谁?从语段内容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3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四、《红星照耀中国》共12篇,附篇目: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五、阅读下列材料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六、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七、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八、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练习题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红星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造旧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1936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章节概括-名著概括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章节概括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 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 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 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一天午夜, 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当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 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 并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 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 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
因为情况有变, 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
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 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
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 最后顺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
在那里,斯诺见到了该地的贫民会主席刘龙火,刘龙火热情款待了他, 给他找了一位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前往安塞, 并给了他苏区的纸币以便使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为了躲避白匪, 斯诺在破晓时提前出发, 路上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一位在政治保卫局工作姓姚的青年。
姚带领斯诺到了安塞。
在见到安塞赤卫队队长后, 斯诺才知道原来一群白匪跟随着斯诺过来,但被赤卫队的人包围攻击,并被俘获了几个人。
而这时,一位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向斯诺打招呼,他就是红军指挥员——周恩来。
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了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 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
斯诺心里对这旅程有所保留,可是, 结果他花了更多的时间。
斯诺还回顾了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早年求学经历、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发动国民革命、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广州公社、转入地下活动,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色新根据地。
红星照耀中国1-6章练习汇编(含答案)
第4节通过红色大门1、我搭乘载重6吨的到达洛川。
2、陕西长期以来盛产闻名,最好的土地都种上了。
3、西北的主要粮食作物严重短缺。
4、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树林里走出来,他就是平民会的主席。
他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种吓人的气派。
5、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我以为苏维埃主席就在那里。
6、我受到了严密检查,目的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
7、刘龙火数了共值的苏区纸币,我拿和刘龙火交换。
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答案第一节答案:1、长征、12 、陕北2、毛泽东、253、林彪、一军团第二节答案:1、红色中国预防针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西北2、淋巴腺鼠疫3、西安府西方平安陕西4、洛川洛川5、长城黄河6、苏维埃活动的地方7、杨虎城8、张学良9、邵力子张学良陕西 10、邵力子第三节答案1、收到了一份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写的一封介绍信到西安府磨家旅馆去2、王牧师董建武3、青帮杜月笙国民党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学良5、治疗伤寒蒋介石国际联盟6、热河张学良张学良欧洲考察7、治愈了吸毒恶习 8、沈阳 9、吸毒恶习 10、他要把毕生的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11、冀东魁儡政权华北脱离南方 12、张学良整整两个师 13、盟友敌人 14、张学良我是向你借飞机到红区去的张少帅的私人座机延安 15、张学良周恩来张学良统一战线 16、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通知对方张学良政治训练 17、王曲镇张学良抗日政治训练少帅 18、东北军政治委员 19、卡车卡车卡车 20、如果有一个外国人,丢在前线不回来,他的美国飞行员可能嘴快说出来 21、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 5万元邓发 22、邓发共产党黄埔军校红军第四节答案:1、道奇卡车2、鸦片鸦片3、小米、麦子和玉米4、刘龙火5、安塞毛泽东6、洋鬼子不可思议7、一元钱一元国民党的钱《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练习及答案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第一节遭遇白匪追逐1、白匪指的是,赤匪指的是。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四、《红星照耀中国》共12篇,附篇目: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五、阅读下列材料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六、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七、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八、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八上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及答案(一)彭德怀过去既有这样一种斗争历史,我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
结果我却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不好,这是在长征途上有一个星期硬着头皮吃没有煮过的麦粒和野草,又吃带有毒性的食物和几天颗粒未进的结果。
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
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
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
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
他吃的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
宁夏产瓜,种类很多,彭德怀很爱吃。
可是,好吃惯了的作者却发现彭德怀在吃瓜方面并不是什么对手。
但是在彭德怀参谋部里的一位医生前面只好低头认输,他的吃瓜能力已为他博得了“韩吃瓜的”这样一个美名。
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
“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
他象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
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
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谁?他记录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所见所闻?2、结合选文,谈谈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3、书中还描述了其他的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二)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红星照耀中国前三章阅读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前三章阅读笔记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有关的问题,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当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并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
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
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
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最后顺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
在那里,斯诺见到了该地的贫民会主席刘龙火,刘龙火热情款待了他,给他找了一位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前往安塞,并给了他苏区的纸币以便使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为了躲避白匪,斯诺在破晓时出发,路上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一位在政治保卫局工作的姓姚的青年。
姚带着他到了安塞。
在见到安塞赤卫队队长后,斯诺才知道原来一群白匪跟随着斯诺过来,但被赤卫队的人包围攻击,并被俘获了几个人。
而这时,一位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向斯诺打招呼,他就是红军指挥员——周恩来。
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了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
斯诺还回顾了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早年求学经历、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发动国民革命、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广州公社、转入地下活动,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色新根据地。
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的人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一)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一)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
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
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
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
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
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
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做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
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
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
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
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
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陕西两省的分界线。
当时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东南部。
这个区域同中国诞生地的最初疆界差不多相符,真可谓历史的巧合。
数千年前,中国人当初就是在这一带形成统一的民族的。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文用了《》这个书名。
2、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又非常的兴奋?3、联系原著,谈谈斯诺是带着哪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前往“红色中国”的。
(至少三个)(二)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提纲
斯诺交给毛泽东一大串有关他个人的问题要他回答,为了纠正种种不真实的传 说 ,毛 泽 东 决 定 将 他 的 生 平 梗 概 告 诉 斯 诺 。毛 泽 东 于 一 八 九 三 年 出 生 于 湖 南 湘 潭 一 个 农 民 家 庭 里 ,父 亲 原 是 贫 农 ,后 来 逐 渐 积 累 财 富 成 了 富 农 。毛 泽 东 八 岁 那 年 开 始 在 本 地 一 个 小 学 堂 读 书 ,一 直 读 到 十 三 岁 。由 于 老 师 态 度 粗 暴 ,他 十 岁 的 时 候 曾 经 逃 过 学 , 体验到了抗议行动的效果。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斯 诺 在 中 国 的 七 年 间 ,关 于 中 国 红 军 、苏 维 埃 和 共 产 主 义 运 动 ,人 们 提 出 过 很 多 很 多 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以当 1936 年 6 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 进入红区、打破持续 9 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 决定这次冒险。 【人物形象】斯诺: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 去西安的慢车
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最后顺利到 达 延 安 附 近 的 一 个 村 落 ,正 式 进 入 了 红 色 大 门 。在 那 里 ,斯 诺 见 到 了 该 地 的 贫 民 会 主 席 刘 龙 火 ,刘 龙 火 热 情 款 待 了 他 ,给 他 找 了 一 位 年 轻 的 向 导 和 一 个 骡 夫 前 往 安 塞 ,并 给了他苏区的纸币以便使用。
斯诺观看了红军剧社的演出。节目有三小时,有短剧、舞蹈、歌唱、哑剧,共同的 地 方 主 要 是 两 个 中 心 主 题 :抗 日 和 革 命 。这 些 表 演 一 点 也 不 精 致 ,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都 很 简 单 ,但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书籍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着全中国。
阅读此书,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1.熟读斯诺对革命伟人的报道,了解他们的思想经历及性格特征;2.了解长征始末;3.了解红军的生活、军队制度与政策等内容;4.学习革命精神,学会在当今社会加以运用。
第一二篇@初中生家长章节简介作品的第一章节,首先提出了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究竟是怎样的人等问题,意图深入了解红色中国),在去西安的慢车上,作者与老人和青年探讨红军的相关话题,在到达西安之后拜访了国民党的重要人物(杨虎城、邵力子等,交代了张学良的革命经历),交代了西安的局势,见到了鼎鼎大名的邓发(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
),终于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
第二章作者写在去保安路上的见闻,通过与普通农民的谈话写出“红匪”和“白匪”的区别,记叙了第一次遇见大名鼎鼎的红军指挥员周恩来并与其交谈的经历,了解到周恩来的一些生平经历,从李长林口中得知贺龙二三事,了解陕北当时的一些风貌。
重点章节:1.汉代青铜(张学良的革命经历,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
)2.造反者(重点读作者对周恩来的印象与评价及周恩来人个人经历。
)3.贺龙二三事(贺龙的革命经历及人物特性。
)阅读练习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含答案)《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第2周第三篇在保安1.当时陕北的红⾊⾸都在( )A.延安B.⽡窑堡C.保安D.西安2.长征路上,与⽑泽东⼀起遍尝各种叶⼦,希望寻出烟叶代替品的⼈是( )A.周恩来B.王明C.博古D.李德3.在论⽂中估计“南京每杀⼀个红军战⼠,就花中国⼈民⼋万元钱”的⼈是( )A.徐特⽴B.章乃器C.邵⼒⼦D.宋庆龄4.红军⼤学校长林彪被冯⽟祥将军⾼度称赞的战术是()A.闪电战B.⿇雀战C.阵地战D.短促突击战5.为红军剧社写剧本最多的两位作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名)。
6红军⼤学的“独⼀⽆⼆”表现在哪些地⽅?7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我同⼀个邀我前去看红军剧社演出的年轻⼲部出发时,⼈们已经纷纷朝着那个⽤古庙临时改建的露天剧场奔去了。
那天是星期六,距⽇落还有两三个⼩时,保安似乎已经倾城⽽出。
学员、骡夫、妇⼥、被服⼯⼚和鞋袜⼯⼚的⼥⼯、合作社职⼯、苏区邮局职⼯、⼠兵⽊⼯、拖⼉带⼥的村民,⼤家都向河边那块⼤草地涌过去,演员们就在那⾥演出。
很难想象有⽐这更加民主的场合了。
不远的⽹球场上甚⾄还有⼏头⽺在啃草。
不售门票,没有包厢,也⽆雅座。
我看到中央委员会书记洛甫、红军⼤学校长林彪财政⼈民委员林伯渠、政府主席⽑泽东以及其他⼲部和他们的妻⼦都分散在观众中间像旁⼈⼀样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
演出⼀开始就再也没有⼈去怎么注意他们了台上挂着⼀块红⾊的绸制⼤幕布,上⾯有“⼈民抗⽇剧社”⼏个⼤字,还有拉丁化的⽉新⽂字拼⾳,红军⼤⼒提倡拉了化来促进群众教育。
节⽬有三个⼩时,有短剧、舞唱、哑剧⼀可以说是⼀种杂耍表演,共同的地⽅主要是两个中⼼主题:抗⽇和⾰命。
节⽬满了明显的宣传,⼀点也不精致,道具都很简单,但是优点是从锣⿎铙线和假嗓歌唱中解放出来,采⽤活的题材⽽不像腐朽的中国京剧那种没有意义的历史故事。
最后,演出⽣⽓勃勃,幽默风趣,演员和观众打成⼀⽚,这就弥补了⼀部分细膩精美的不⾜。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一)及答案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一)及答案《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一)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
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
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
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
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
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
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做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
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
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
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
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
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陕西两省的分界线。
当时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东南部。
这个区域同中国产生地的最初疆界差未几符合,真可谓历史的巧合。
数千年前,中国人起初就是在这一带形成统一的民族的。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文用了《》这个书名。
2、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感觉身上不惬意但是又非常的兴奋?3、联系原著,谈谈斯诺是带着哪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前往“红色中国”的。
《红星照耀中国》1-12章导读练习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1-12章导读练习及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前言、第一篇练习题一、填空题:1、本书作者是__________,他出生于_________,一九二八年,在中国大____陷于低潮的时候,他来到了________。
在中国期间,他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____________,是首先把________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2、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____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从________出发,经过_______,进入__________,他首先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展长时间的对话,然后到达________,最后折回_________,然后顺利到了___________。
3、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出版,这时候斯诺正在上海这个被帝国包围的孤岛,当时上海租界当局对中日战争宣告中立,要公开出版发行这本书是不可能的,在继续进展____的国民党统治区,是更不必说了,但是得到斯诺本人的同意,漂泊在上海租界的一群抗日救亡人士,以____________的名义,以____________这个书名,作为掩护,在上海出版。
4、斯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的一天午夜登上了去西安府的火车,他心情很兴奋,因为他要到__________________。
但他感到身体有点不舒适,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西安接待他的人是____________,真名叫_____________。
5、斯诺到西安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在西安的大官还有全国剿匪总部副司令____________和陕西省_____________。
作为全国剿匪总部副司令,一九三一年九月,____侵略中国时,他在北京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执行了__________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失去了_____________。
(完整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在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新初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与练习汇总(附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美)埃德加·斯诺一、简要内容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的不朽名著,这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作品。
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长达4个多月的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
刚刚30岁的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
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他达到了目的。
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附答案
【答案】2.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红》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以“发现新大陆”作比,通过一 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 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
帽子。在长征途中,D.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多时候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A.统帅都常赤脚走路,哪个战士还会抱怨生活与战斗的条件艰苦呢?
B.他视战士为弟兄,善于交流,跟他们打成一片,这句读来有画面感。 C.从侧面表现了他不拘小节、平易近人、善于听取意见的性格与品质。 D.他如此爱护部下,部下一定也爱戴他,怪不得他带的队伍战斗力强。 【答案】1.C
4/5
⑴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
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3 分)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⑵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 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4 分)
⑵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 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 纪实作品。他深入一线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 点。
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
2022《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四篇
2022《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四篇《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主要讲述了一群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的故事。
作者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世界,展现出他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
本书深刻描绘了志愿军战士的拼搏精神,他们无私牺牲、艰苦奋斗的形象感染了读者。
其中一些战士的感人事迹,如雷锋式的奉献、愿打愿挨、背水一战的无畏精神,都让人深受震撼。
这些英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也启示了我们要向这些英雄学习,勇敢面对困难,永不言败。
在书中,作者还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中国战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面,让读者仿佛置身战场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士们的壮烈和牺牲。
通过这些场景描写,读者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和战士的伟大英勇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感的作品。
通过对志愿军战士的人物形象和战斗场面的生动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地领略到中国战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和崇高,这无疑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人们的英雄情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作者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塑造,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不朽的英雄画卷。
展现了一群普通战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勇敢地投身战斗,全力保卫了祖国的英雄事迹。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英雄形象的深刻理解和塑造。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那些为了祖国英勇战斗的志愿军战士。
他们之中有的失去了生命,有的失去了亲人,但他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都是为了民族的尊严和荣耀。
在这些英雄的事迹中,我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情感。
他们无惧生死,无私牺牲,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永恒的赞歌,成为了亿万中华儿女心中的英雄。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英雄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这种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的文化基因,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激励着我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
——《红星照耀中国》前四篇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1.1928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埃德加·斯诺到了。
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中国的周边邻国,并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
此后,在大学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
这是斯诺在1936年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1937年他整理资料写作《》的地方,在他逝世后,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也安葬在此。
1941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
后又有4次来访中国,直至1972年2月15日与世长辞。
2.1936年6月,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由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边区。
首先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和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到达与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宁夏南部的县。
最后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并由保安顺利到了西安。
后回北平将许多通讯报道汇编成《》一书。
3.关于党内路线斗争的叙述和分析,是在《西行漫记》第十一篇中的《》。
4.《》就中国在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的基本的因素或原因的研究,是颇有价值的。
即共产党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分析那些促成的事实,预测这一次抗战的性质,而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起见,__________上,上,上的各种绝对必要。
而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即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他们的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以说,这是《》这本书的总结。
5.斯诺到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将军,但他拒绝讨论政治问题。
斯诺便去找陕西省主席邵力子。
邵力子说:“现在陕北没有多少战斗,红军正在转移到宁夏和甘肃去。
他们似乎要跟外蒙古取得联系。
”邵力子对抗日问题没有透露出半点预感来,但斯诺已从邵力子那里证实了自己在北平就已得到的消息:。
6. “即使为了王一个人,也值得我到西安府一行。
”
“他是我完全意想不到的一个人。
”
“他成了一种秘密的非正式的使节。
”
他曾游说张学良等文武官员,使他们了解和支持共产党成立“”的建议。
“大家都叫他王牧师。
”
——文中所说的王牧师,他的真名叫什么?
7.“这个人的行动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底下,一点也不失轻巧矫健。
”他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
他有红色中国最好的马。
他告诉我由谁护送我去红区,我一路怎么走,我在红色中国怎么生活,并且向我保证在那里会受到热烈欢迎。
——文中的他名字叫什么?
8.斯诺走过那个把“红”与“白”两区分开的狭长地带,在一个黄土村落里,第一次与一个“赤匪”一道吃饭。
他是当地贫民会主席。
一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
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
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
”他给我安排了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
——他的名字是。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9.我遇见的第一个红军战士,他在政治保卫局里工作。
他有一匹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是在陕北战争中从张学良军队中俘获的。
他姓,22岁,当红军已经6年了。
自告奋勇护送我去。
10.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他的名字是。
11.他担任南京方面的湖南省主席。
他是“反革命将领中最残暴野蛮的一个。
他杀了不知有多少人——肯定有好几万。
”毛泽东的前妻中国名教授的女儿就被他杀害。
——他的名字是。
12.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传说他能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
他的口才很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
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其红二方面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
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达到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请问他的名字叫什么?
13.在《红军旅伴》中,“老狗”、“老表”、“铁老虎”等几个少年红军旅伴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他们都知道“红军帮助穷人”,“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是抗日的”,“红军对人民很好,不抢不打”,“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其中“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
这句话是出自谁的口?
第三篇在保安
14.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
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
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他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红辣椒》是他最爱唱的歌。
请问他的名字叫什么?
15.他是一个工场主的儿子,没读完中学就进了黄埔军校学习。
毕业后不久,被提拔为上尉。
刚20岁,就成了国民党张发奎领导下的著名的第四军里的一个上校。
他为了邀请斯诺给他的学员讲《英美对华政策》,特地安排了一次“”。
他不到三十岁就博得了红军内外人士的尊重。
他以“”创始者著称。
请问他的名字叫什么?
16.斯诺在参观红军大学后不久就看红军剧社的演出,这个剧社名字叫“”,社长是危拱之女士。
表演的两个中心主题是:。
看到的节目有:第一个短剧叫《侵略》,第二个节目是《丰收舞》。
作者认为独特而好玩的节目则是《》。
红军的剧本和歌曲都是自己写的。
有些短剧是成仿吾写的,另外一些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写的。
他们都参加了红军。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17.毛泽东在表兄的介绍下,十六岁第一次到家五十里以外的学堂学习,学到了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他的表兄送给他两本书,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其中一本是梁启超编的《》。
当时他以为他的表兄很进步,而他的表兄后来却变成了反革命,变成了一个豪绅,在大革命中参加了反动派。
18.毛泽东于1912年进学校,1918年毕业。
其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
“并逐渐地团结了一批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核心,后来成立了一个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学会——。
”在校期间养成了读报的习惯。
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
后来在北京大学读书馆毛泽东遇见且爱上了中国名教授杨昌济的女儿。
19.在湖南师范学校的最后一年的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
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可怜,“但是,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
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
我看到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
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
20.1920年冬天,毛泽东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
在工作中开始受到马克思主
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的指引。
当他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共产主义书籍,其中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心中。
这三本书是:《》、《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毛泽东已成为了一个主义者了。
参考答案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1.上海北平燕京《西行漫记》
2.北平陕甘宁保安毛泽东预旺《红星照耀中国》
3.《那个外国智囊团》
4.《西行漫记》对日抗战政治经济军事农民大众革命《西行漫记》
5.杨虎城陕北方面的战斗已暂时停止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董健吾
7.邓发
8.刘龙火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9.姚百家坪
10.周恩来
11.杨开慧何键
12.贺龙
13.“老狗”
第三篇在保安
14.毛泽东
15.面条宴短促突击战林彪
16.人民抗日剧社抗日和革命统一战线舞丁玲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17.《新民丛报》
18.湖南师范新民学会杨开慧
19.千树万树梨花开
20.《共产党宣言》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