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核心概念体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四条: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它们分别从课程价值、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四个维度表述,每一条理念均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体现了地理课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纲的思路。
第一条理念:“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它体现了地理课程的价值所在。
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了“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在这条统领性的理念中,或显或隐地关照着这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明示了人地协调观索养;“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暗示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品格”可以解释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地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具备这些素养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即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这一条理念落脚到“观念”“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关键词上,并结合地理课程内容,进一步将“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作为这些关键词的具体内涵,体现了地理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性。
第二条理念:“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地理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概要
如何选择和表达地理课程中的 核心概念
——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寒冷少雪(实事性知识) (2)术语是概念吗?(这是我们常见的概念表达方式。术
语可以用来指代概念,但是术语本身带给我们对概念的理解是 有限的)
(3)定义是概念吗?(仅有定义是不够的) 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定义)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东;(方向)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空间姿态)
人民教育出版社 韦志榕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核心概念
例1 数学课标中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
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 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 识。课标解读中认为这些概念“涉及的是学生在数 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 意识、思想、能力等。”(不仅仅是“知识” )
区域地理领域 核心概念
初中地理:
自然地理领域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人文地理领域 核心概念
归纳筛选
高中地理: 地理环境 地理过程 整体性与差异性 区域 地方 景观 人地关系 因地制宜
……
表达
(1)事实是概念吗?(我们很少注意事实与概念的不同)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概念性知识) 北京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凉干燥、冬季
地理课程中核心概念选择的考量
第一,来自地理学界的观点。 《自然地理学原理》(郭永胜等,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科学出版社)认为: “自然地理学是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把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 各个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组成要 素及其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和地域自然分异规律,以及 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从这个定义出发,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过程、人地关系,应该 被认为是其核心概念。 《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英]萨拉 L 霍洛韦等编 黄润华 等译,商务印书馆)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确定为“空间”“时间”“地方”“尺 度”“社会结构”“自然系统”“景观与环境”等7个。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1.本文概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地理的核心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地理核心能力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和应用。
本文首先概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和地理价值四个方面。
随后,文章分析了这些核心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中。
本文还探讨了在评价和评估中如何评价学生的核心地理素养。
本文提出了中学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能力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旨在为中学地理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地理核心竞争力概述地理空间的概念是指个人对地理现象、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感知。
它是地理学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框架。
具体而言,它包括:空间定位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和表达地理位置,理解经纬度、地图投影、比例尺等基本地图语言,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查询和分析空间数据。
空间格局认知:能够分析地理要素在空间中的分布特征、格局和成因,了解区域分化、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的规律。
空间联系和过程分析:能够洞察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如扩散、迁移、叠加,以及这些过程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认知强调在特定的空间尺度上对某一区域的自然特征、文化现象、发展条件和挑战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评价。
主要包括:区域特征识别:识别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人类地理特征(人口、经济、文化、城市、交通等)及其内在联系。
区域异同比较:比较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了解区域分化规律、区域类型分类及其在全球、国家、地方等多个尺度上的表现。
区域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关注区域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社会发展挑战,评估区域发展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探索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路径。
地理实用性是指应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观测、调查、实验、模拟和规划等各种实践活动。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
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图等方面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
识图不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
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4.人地观念地理科学的研究主线即为人地关系,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是形成人的生命发展及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观念,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行为以及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人口膨胀和粮食危机等,地理学习的核心即为协调人地关系,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做的便是让现代公民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所以人地观念必然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每一个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定义(是什么),二是从地理学科角度表明它的重要性(为什么),三是从地理课程角度表明它的育人价值(有什么用)。
下面我们将对四个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一一解读。
(一)人地协调观1.人地协调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要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地理环境既包括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境,如经济、文化、社会等。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地理教育探讨的中心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人地关系一方面由地理环境决定,另一方面由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决定。
地理环境及其变化决定人类生存和人地关系的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决定人类生存和人地关系的性质。
当两者相互作用到一定阶段时,人地关系也就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人地协调观”语境下,我们更强调其观念历史变化的层面。
在古代,自然力占统治地位,人类臣服于自然,形成崇拜和畏惧自然的观念;在近代,自然界占主导地位,人类适应自然,形成地理环境决定论;在现代,人类的因素占主导地位,人统治自然,形成人类中心主义;在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尊重自然,形成人地协调观念。
目前,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对于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色、开放、共享,其中在“绿色”发展中,明确提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等等。
由此可见,我国已将人地协调发展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2.对“人地协调观”的解读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以及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三个重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高中地理必修一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框架,包括课程大纲、重要概念和核心内容。
课程大纲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坐标与测量、地图的绘制与应用等。
2.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理坐标与时区等。
3.地球上的生命与环境:生物圈与生命分布、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等。
4.人口与城市:人口与人口问题、城市与城市问题等。
5.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重要概念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掌握,这些概念是理解地理学的基础,下面列举了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地理坐标:用来表示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坐标系。
•地图:地球表面的缩影,用来表达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
•生物圈:地球上支持生命存在的范围,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
•生态环境: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包括生物种类、生境和生态关系。
•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人的总数。
•城市:人口数量较多,居民以非农业劳动为主,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集聚的地区。
核心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与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与结构;–掌握地球的坐标与测量方法;–学会制作地图和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2.宇宙中的地球:–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自转、公转的意义;–掌握地球坐标与时区的计算方法;–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影响。
3.地球上的生命与环境:–了解生物圈的构成和特点;–掌握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的基本原理;–了解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和变化。
4.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相关概念和指标;–掌握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的关系;–了解城市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点。
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_张家辉
些 国 家 或 地 区 地 理课 程 标
。
地理 过程 分析 能 力
,
”
等
。
这 种 构 建 准 的 研 制 提 供 了 参 照 和 启 迪
0
1
香港课 程发展议会 于
中
一
方式 打 破 了 地 理 素 养 的 系 统 划 分 探 寻 的 结 果 为 地 理 教 2
方面
,
例如 若 将
,
“
过 程解 释
“
”
作为
“
一
个 重 要 的 主 题 内 它 带 来 什 么 影 响
”
一
?
怎 样 使 它有 利 于 人类 和
一
自
然 环 境?
”
容 则 它在 地理核 心概 念 中 对 应 过程 这
理 关键 能 力 中 对 应
概 念 在 地这
,
一
系 列 问题 的 提 出 也为
。
,
。
地 理素 养 是 指 学 习 者 经 过 地 理 学 习 后 能 够 用 地 理 由 上 可 知 探 明 地 理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体 系 既 是 我 国
,
视 角 观 察 地 理 事 象 且 用 地 理 能 力 解 决 地 理 问 题 的 内 在 地 理 课 程 改 革 推 进 的 需 求 也 是 相 关 研 究 亟 待 加 强 的 需
-
诉求
。
地理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是
、
一
个整 合的 概 念 它涵 盖 了
、 、
台 湾蔡清 田 等学 者 于
2
年年 底完 成 了 《 K
12ຫໍສະໝຸດ 各 教 地 理 知 识 地 理 能 力 地 理 方 法 地 理 思 想 地 理 品 质 等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它涵盖了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地理情感和地理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地理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过地理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形成的一种综合素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知识: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联系和变化。
2. 地理技能:具备观察、分析、综合、评价等地理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地理思维:培养地理空间思维、地理系统思维、地理历史思维和地理人文思维等。
4. 地理情感:对地理事物产生兴趣、热爱和责任感,关注地理环境变化,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
5. 地理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尊重自然、关爱环境。
二、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的途径和方法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1)注重地理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将地理知识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地理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地理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教学方法的运用(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教学评价的实施(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环境意识、地理信息素养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体验。
本文将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1.知识与概念:中学生应具备地理基础知识和概念,包括地球的结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等。
他们应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地理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等知识。
2.空间思维与地理信息能力:中学生应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获取、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进行信息表达和解读。
3.环境意识:中学生应培养环境意识,认识到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了解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4.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学生应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国家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动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例如,使用地图软件、地理模拟软件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理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3.项目学习: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调查,让他们自主制定调查计划、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向别人进行展示和汇报。
4.跨学科整合:将地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通过研究历史地理变迁,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实践和体验地理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介绍:
1. 空间意识: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研究,培养了对于地球空间结构的敏感性。
他们能够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各种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学生在地理学科研究过程中,接触并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
他们学会使用地图、卫星影像等工具,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3. 环境意识:地理学科的研究使学生们对于环境问题产生了关注和意识。
他们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并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因素在社会发展中
的重要性。
他们意识到地理条件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思考如何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科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思维、系统思维和综合思维等。
他们能够通过空间分析、
系统分析和综合分析,深入理解地理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
应用地理知识,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科学素养。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
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以“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为主题的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人地观念、空间观念、探究能力、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提高地理综合素养。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对地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但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可能存在理解不深、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四大要素,包括人地观念、空间观念、探究能力、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自然、人文现象;(3)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4)能够运用地图、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结合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学的魅力,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关注地理现象,主动探索地理知识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关注环境保护;(3)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了解我国地理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4)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尊重不同文化,增强国际合作意识;(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道德素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技能以及地理情感四个方面。
一、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地理素养的基础,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理事实和地理原理等内容。
初中地理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他们能够了解地球的构成、地貌特征、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地理思维地理思维是指学生通过研究地理知识,培养和发展地理思考、地理分析和地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系统思维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综合分析。
三、地理技能地理技能是指学生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掌握并运用地图阅读、地理观测、地理调查等技能。
初中地理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和地理报告等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四、地理情感地理情感是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尊重和情感认同等方面的素质。
初中地理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关心、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欣赏、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关注,培养良好的地理价值观和地理情感。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全面推进地理教育改革,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地理问题和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地理人才。
总之,中学地理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四个方面。
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
参考文献:- (待添加)。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解读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解读罗平县旧屋基民族中学李稳林1.2016 年9 月,教育部编制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要素;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加强核心素养体系建设,使核心素养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经历了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的过程,所以,教师的追求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上,而应通过学习知识,达到锻炼能力、提升素养的目的。
3.2014 年教育部所印发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当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
目前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地理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其主要是针对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想以及地理实践力。
4.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应具备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
2018年1月,教育部审査通过了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新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学科核心素养。
5.2014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2016年 9 月,《全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并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 3 个方面,综合指标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 6 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 18 个基本要点。
2018 年1 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列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当前,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关键性以及如何培养等问题已成为地理教育工作关注的热点。
地理核心概念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概念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体现任芳(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地理学科核心概念在地理学科思想的表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理课程教学中也具有统摄作用。
核心概念是构成教材的基本骨架,地理教材的编写必须包含核心概念,蕴藏核心思想。
地理学科主要有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区位、区域、景观这六大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地理教材。
高中地理以区域发展地理为主,重在探究区域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准确把握地理教材的核心概念也就是掌握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构建了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地理核心概念地理教材核心概念高中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1地理核心概念的界定1.1核心概念与地理核心概念对于核心概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给出过很多解释,赫德认为核心概念是组成科学课程的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
埃里克森认为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主干知识,包括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具有持久和迁移的价值,能够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
戴伊认为,核心概念是某学科领域的中心,能够广泛应用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费德恩等人认为核心概念是在学生忘记非本质的,孤立的信息后仍具备的学科思维与能力,并能将这种思维和能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国内的刘恩山认为核心概念具有统摄和整合学科教学内容的作用;胡玉华认为核心概念与一般概念的区别就在于其能超越、统摄一般概念和具体的事实性知识,并能揭示学科本质和知识间联系;王萍认为核心概念建构在一般概念、规律与原理之上,属于上位知识,能够在归纳推理、提炼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核心概念是一个学科基本思想、观念的精髓,体现学科的本质,是构成一个学科的基本骨架。
因此,地理核心概念是反映地理学基本思想、地理学观念的精髓,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基本骨架。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及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及教学策略地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尤其是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以说其属于“以人为本”的学科。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同时,其知识体系结构也比较复杂。
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地理概念作为一条贯穿整个地理知识的线索,是学生深度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正确掌握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优化,使其在课堂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高中地理“核心概念”的主要含义“核心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是体现地理理念和核心思想的重要概念。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以“核心概念”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正确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科素质的提升。
“核心概念”是布鲁纳从认知结构说、有意义学习说、建构主义学习说等诸多思想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将“核心概念”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科思考能力。
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将教学核心理念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增加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教师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的中心目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核心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一个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理念教育的价值(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地理学素质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在于强调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之中适应社会化,从而能够促进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能够不断提升其和讯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符合了时代和个人的需要,它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中学地理教育是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其基本思想,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淡化学科知识体系,将培养学生地理只是中作为教学发展的目标。
中国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和目标
六、地理教学几个素材的处理
二、地球球体的证据: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词的引 用即可了解古人观察的仔细,也让学生学会观 察) 3.数学知识圆及切线解释
六、地理教学几个素材的处理
三、自转公转知识与天文星象关系和中国罗盘 的发展史 1.四象与四季 2.十二地支和二十四山方位与月份、二十四 节气。 3.牵星术与经纬网和郑和航海技术。
三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四传统的中国的家乡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意义五现代知识体系如何与传统知识结合六地理教学几个素材的处理一在地理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一在地理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中国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 内容和目标
六、地理教学几个素材的处理
四、中国地图史简介和当今世界地图。 马王堆实物地图详细版及制图分析 航海图及南方沿海更路簿、航海针图
六、地理教学几个素材的处理
五、中国位置的优越性 1.评价地理位置优越性的指标探讨。 2.各项指标的定性定量指标。 3.中国综合优越性及体现。 4.中国位置的不足在哪里。
三、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中国培养的优秀学生,不出国就认为没学到最 高深的知识
与中国各项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完全符合
到了国外,就说出对自己国家大不敬的话。
这与国家培养我们。
这和叛国者、忘了祖宗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四、传统的、中国的、家乡的知识对于学 生的意义
,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
会参与三个方面。
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核心概念筛选、释义与特征
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核心概念筛选、释义与特征一、本文概述随着地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核心概念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地理核心概念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精髓,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核心概念筛选、释义与特征,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理核心概念的定义和重要性,阐述了其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筛选出了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关键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释义和解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核心概念的特征,包括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核心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明确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为提升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地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地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二、地理核心概念的筛选在中学地理课程中,核心概念的筛选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核心概念的选择不仅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地理学的整体理解。
在筛选地理核心概念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标准。
核心概念应该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
这意味着所选择的概念应该能够反映地理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知识,同时能够适应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学生。
通过选择这样的概念,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核心概念应该与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所选概念应该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满足其学习需求的概念。
核心概念应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因此所选概念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地理问题。
通过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概念,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空间相互作用
全国各地的人口、资源和信息等分布并不均匀, 为了发展,人们需要对其进行交换,从而出现了人 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产生了空间相互作用。 对空间相互作用的洞察,有利于学生理解区际联系 和形成合作意识。初、高中地理教材中编写了大量 的空间相互作用的内容。所以 例子:工业集聚,人口迁移
湘教版高一必修一
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华北平原的地方性分异,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 : 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 地方性分异还发生在更小的尺度上。
诸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别是最小的 小尺度地域分异
(六)地理过程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地理学家看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要介绍所观察的地 理事物的空间变化。如果离开了地理学事件随时间 演化的过程分析,就只能把地学变成一门静态的、 表象的甚至是僵死的学科。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处于 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基本的地理过程包括气候过程、 地貌过程、水文过程和人口过程。高中地理课程就 含有大量的地理过程内容。 例子:沙漠化,城市化,人口迁移,全球气候变暖
(九)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 究的永恒话题。我国地理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对人地 关系的理解和 自然环境”这 一 问题。可以说,人 地关系是 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近百年来,我国 地理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尤 其是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 将人地关系思想作为一 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因而,人地关系应当作为地理 核心概念之一。 例子:自然灾害,环境破坏
中国东中西区域差异
(五)尺度
尺度是指地理事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度量,即空间 范围大小和时间间隔长短,又可指观察和研究地理 事象时所采用的空间和时间单位。我国地理教科书 中也蕴含着尺度划分、尺度关联和尺度效应等思想 内容。所以,,,
湘教版高一必修一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较大 尺度上分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 律,垂直分异规律 如果你从海南岛出发,经琼州海峡,陆路旅行 高一必修一 到黑龙江漠河,你可以看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如果你从北京向西一直走到乌鲁木齐,依次会 看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二)分布
分布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层展开的空间范围 和位置排列状态,以及它们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上的区域分异。现行地理课程中罗列了许多关于地 理空间分布的要求,涉及说出地理事象的分布地区 或状况、归纳地理事象的分布特点、解释地理事象 的分布规律、分析地理事象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等类型,引导学生分析空间分布实况、察觉空间分 布格局、揭示空间分布规律。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 务。因此,,,
(四)区域
区域是按某些准则界定的地方,是研习和开发 环境时便于处理的单位。区域在时空上都是动态的。 把地球表层的区域作为研究客体,并以区域地理作 为主要研究内容。,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古老、 最核心的部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以区域地理 为主,包括区域划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域 发展等内容。高中阶段的也包括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内容。
以中国为例: 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
最北端:位于东八区,北纬 53 度 33 分,黑龙江省的 (漠河县)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位于东八区,北纬3度52分,南沙群岛的曾 母暗沙 最西端:位于东五区,东经 73 度 40 分的西至点在帕 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位于东九区,东经 135 度 2 分 30 秒,位于黑 龙江主航道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
(八)地理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 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有地形、气候、水文、 土壤、植被等要素组成,人文地理环境由经济、聚 落、植被等要素组成。这是地理学综合性特点的体 现,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一定的地理环境形 成特定的地理景观,学生在认识地理景观时要从地 理环境入手。
以上9个地理核心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区域因尺度而确定。认识人和地方的位置是理解本 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改变 分析的尺度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描述地理位置。不同 的地理过程发生的区域和范围并不相同,自然地理 过程的周期长短不一。某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各 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该地或区域的特征。区 域差异与空间相互作用相联系。通过这些关系,我 们可以觉察到,这九个地理核心概念多处于地理概 念体系的 “高层”,但并未全部处于 “最顶层”。 本研究所提出的地理核心概念,并非强调这些地理 核心概念一定要处于地理概念体系的 “最顶层”, 而是关注这些概念的 “核心”地位,即这些核心概 念所起到的对其他地理概念的统领作用和对地理知 识的重要联结作用。
例子 火山的分布
人口的分布
气候的分布
(三)地方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 征。认识地方的自然特征和人对环境的和行为是理 解人和地方的相互关系的基础。地方不仅具有其客 观属性,而且存在主观属性,如地方认识,地方依 恋。培养学生形成地方感,是地理教学任务之一。 因此,,
例子:南方,北方
中学地理核心概念体系
(一)位置
位置是某一事物与周围的空间关系的总和,具 有不可重复性和相对性。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 位置。位置不同,充填其内的内容及其组织就不同。 位置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影响地理活 动的发展。学生是从学习地图,经纬网来认识世界。 位置应当作为地理核心概念之一。
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