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髓应用解剖

合集下载

脊椎病因治疗学

脊椎病因治疗学

(一)脊椎病因治疗学(一)(2009-02-27 14:20:36)转载标签:保健脊椎病因治疗学椎动脉颈椎胸椎腰椎窦椎结构特点健康第二章应用解剖及生理基础第一节脊柱的生理力学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脊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椎旁各关节,韧带及肌肉紧密连接而成,内容脊髓。

成人整个脊柱从正面观为一直线,从侧面观分为四个弯曲,经部向前凸,胸部向后凸,腰部向前凸,骶部向后凸。

这些弯曲是适应人体直立行走的姿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初生儿脊椎是向后凸成弧形的,随着可以抬头及起坐,颈部前凸即逐渐出现,胸部后凸也显得明显,等到学会行走后,颈部和要不向前的弯曲才显著发展型成。

脊柱的功能为:支持体重,传递重力:保护脊椎和神经根;参与行程胸腔、腹腔即骨盆腔;支持和附着四肢与躯干联系的肌肉和筋膜。

脊柱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即左右旋转的运动功能,在脊柱运动时,椎间盘的髓核成为杠杆作用的支点。

由于生理弯曲存在,胸椎椎间盘髓核在中央,而颈及腰椎髓核偏后。

其髓核前方的纤维环比后侧强而厚,前纵韧带亦较后纵韧带强而有力,当仰头,伸腰时,椎间盘后方受挤压,髓核向前移动,反之,低头、弯腰时,髓核向后推挤。

如用力过度,后纵韧带核后方纤维环易发生损伤破裂而使髓核发生突出,尤其在椎间盘已有退变的基础上更易发生椎间盘突出。

由于脊椎各段的后关节面排列方向不同,其旋转轴心亦各异。

后关节面颈椎近似水平面,胸椎呈冠状面,而腰椎呈矢状面。

同时由于各段椎间盘中髓核位置不同,在脊柱运动时颈部和腰部旋转的轴心位于椎管后部与椎板联合处,胸部的旋转轴心在椎间盘中心。

整条脊柱中以颈、腰段活动度较大,故较易受伤,胸椎因有肋骨、胸廓的支持,受伤的机会相对较少,但人们用双臂劳动,肩胛区软组织损伤则相对较多。

当老年颈、胸椎椎间盘退变而引起椎间失稳时,肩胛区软组织慢性劳损即加剧,下颈、上胸段脊椎失稳而易发生脊椎错位,继而引起内脏功能障碍。

颈椎处于负担较大重量的头颅与活动较少的胸椎之间,活动度大又要支持头部平衡,故易劳损,尤以下位颈椎为多见。

脊柱、脊髓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

• 4.按部位分类: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骨 折或脱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为椎体、 椎弓、椎板、横突、棘突骨折等。
• 5.颈椎骨折脱位类型。颈3-7可发生椎体压 缩骨折;颈椎脱位由于一侧或二侧小关节 交锁所致;寰椎可发生爆裂性骨折 (Jefferson骨折);枢椎可发生凿状突骨折 及伸展型绞刑者骨折(Hangman's骨折)。 以及C1-2的脱位等。
• (4)脊髓后部损伤。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 深感觉、位置觉丧失,而痛温觉和运动功 能完全正常。
• (三)特殊检查 • 1.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 照斜位。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 2.CT检查:有利于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 椎间盘和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
• 3.MRI核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 极有价值。
• (二)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脊髓损伤 程度,但及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保证脊 髓功能恢复的首要问题。 • 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脊柱正常轴线,恢复 椎管内径,直接或间接地解除骨折块或脱 位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稳定脊柱(通过 内固定加植骨融合)
• 其手术方法有: •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①在胸腰段常用哈灵顿棒(Harringron Rod),或鲁凯棒加钢丝(Luque Rod and wire);另外有Dick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等 方法。 • ②在颈椎常用钢丝棘突内固定加植骨融合。 •
×
五、治疗
• (一)单纯脊柱骨折 • 1.胸腰段骨折轻度椎体压缩。稳定型。患 者可平卧硬板床,腰部垫高。数日后即可 背伸肌锻炼。经功能疗法可使压缩椎体自 行复位,恢复原状。3-4周后可下床活动。
• 2.胸腰段重度压缩超过50%。应予以闭合复 位。①可用两桌法过伸复位。②可用双踝 悬吊法复位(图3-73)。复位后同样上石膏 背心固定3个月。

脊柱的解剖实验报告(3篇)

脊柱的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脊柱的解剖结构,掌握脊柱各部分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熟悉脊柱的生理弯曲及其对人体的意义。

3. 掌握脊柱关节的解剖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人体脊柱标本、解剖图谱、解剖模型。

2. 实验设备:解剖台、手术刀、解剖剪、解剖镊、放大镜、解剖镜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1)观察脊柱的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

(2)观察脊柱的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3)观察脊柱的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2. 观察脊柱的骨性结构(1)椎骨:观察椎骨的组成,包括椎体和椎弓,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关节突等。

(2)椎间盘:观察椎间盘的构成,包括髓核、纤维环、上下的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

3. 观察脊柱的关节结构(1)椎间关节:观察相邻上下关节突构成的下关节突在下一脊柱的上关节突的后方,以保持脊柱的稳定,不向前滑。

(2)椎弓峡部:同一脊柱的上下关节突之间,椎弓板由椎弓根向后内方延续,并与中线联合成棘突。

4. 观察脊柱的韧带结构(1)前纵韧带:正常不显影。

(2)后纵韧带:节段性位于椎弓板之间,横断面呈V”字形,正常厚度为3-5mm。

(3)棘上韧带:连接棘突,起固定作用。

(4)棘间韧带:连接相邻棘突,起固定作用。

(5)横突间韧带:连接相邻横突,起固定作用。

5. 观察脊柱的神经结构(1)椎管:椎体后方,纵行半透明区。

(2)椎间孔:相邻椎弓根、椎体、关节突和椎间盘之间,颈椎在斜位清楚,胸腰椎在侧位清楚。

6. 观察脊柱的运动机制(1)颈椎:可进行屈、伸、旋转等运动。

(2)胸椎:可进行屈、伸等运动。

(3)腰椎:可进行屈、伸、旋转等运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脊柱的骨性结构: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关节突等构成脊柱的骨性支架,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脊髓疾病(21)

脊髓疾病(21)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概述
脊髓解剖(外部结构)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 的延伸部分,上端在枕 骨大孔处于延髓相连 (以C1为界),下端至 L1下缘形成圆锥。全长 42-52cm,占椎管总长的2\3.
脊髓解剖
脊神经共31对,颈8,胸12, 腰5,骶5,尾神经1对, 脊髓也分31节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二.共同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前角或前根损害 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无感觉障碍。 锥体束损害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前角和锥体束兼有损害 出现上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的混合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后角或后根损害 节段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
觉障碍。 后索损害 病变以下同侧深感觉缺失及触觉减
脊髓压迫症
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 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颤动, 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
脊髓压迫症
(二)感觉障碍; 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 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
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 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一.脊髓节段的临床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高颈段C1~4 四肢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全 部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 四肢及面部无汗。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膈神经:腹式呼吸消失,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核 后颅窝 延髓下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颈膨大C5~T2 上肢为下运动 神经元瘫痪,下肢为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各种感觉 缺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 消失,可有肩或上肢根性痛,括 约肌功能障碍,Horner征。 反射改变有助定位。

12脊柱区深层结构局部解剖学

12脊柱区深层结构局部解剖学
境界
✓ 上界自枕外隆
凸和上项线
✓ 两侧界为自斜
方肌前缘、三 角肌后缘上份、 腋后襞与胸壁 交界处、腋后 线的连线
✓ 下界为自髂嵴
后份、髂后上 棘至尾骨尖的 连线
(二)层次结构
浅层结构
✓ 皮肤 ✓ 浅筋膜 ✓ 皮神经:脊神经后支
深筋膜 项筋膜 nuchal fascia 胸腰筋膜 thoracolumbar fascia
第三层
✓ 竖脊肌 ✓ 腹横肌后部
第四层
✓ 枕下肌(头大、小直肌,
头上、下斜肌)
✓ 横突棘肌 ✓ 横突间肌 ✓ 肋提肌
腰神经
骨纤维管:前壁-乳突副突间沟 骨纤维孔:上外侧界-横突间韧带内侧缘
后壁-上关节突副突韧带 下界-下位椎骨横突上缘
上壁-乳突 内侧界-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外侧缘
下壁-副突
肌层第一层: 斜方肌、源自阔肌、腹外斜肌 第二层:肩胛提肌、菱形肌、上下后锯
肌、腹内斜肌 第三层:夹肌、竖脊肌、腹横肌 第四层: 枕下肌(头大、小直肌,头上、
下斜肌) 横突棘肌(半棘肌、多裂肌、回
旋肌) 横突间肌
第一层
✓ 斜方肌 ✓ 背阔肌 ✓ 腹外斜肌后部
第二层
✓ 夹肌 ✓ 肩胛提肌 ✓ 上后锯肌 ✓ 菱形肌 ✓ 下后锯肌 ✓ 腹内斜肌后部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讲解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讲解

椎内静脉丛 椎外静脉丛
(二)、椎内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后纵窦 前纵窦
腰椎静脉丛
(冠状面观)
腰椎静脉丛
(纵剖面观)
五、脊柱与脊髓断层解剖
关于脊柱、脊髓断层解 剖可参阅胸、腹各层面 解剖不在重复。 根据脊柱和脊髓的形态 学点说明如下:
腰下段横断层面
123
禁忌证: 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或极度疲劳、酒醉、神志不清者。 ❖有传染性疾病。如肝炎、肺结核等。 有严重高血压、心、脑、肾等各器官严重衰竭者。 有出血倾向或患血液病者。 有骨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以及严重骨质疏松者。 妊娠三个月以上的孕妇。 局部皮肤外伤出血或皮肤病的患者。如湿疹、牛皮癣等。 脊椎先天发育不全、畸形者。 久病、年老体弱者。 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者。
寰枢关节是寰椎与枢椎之间的两个车轴
关节和两个磨动关节。
上位颈椎
后面观
颈椎整体观
隆椎
钩突

钩突



钩椎关节囊
维持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有:
关节囊、寰枢前膜、寰
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 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 等。
环枕前膜
前纵韧带
环枕后膜 椎动脉
项韧带
椎动脉行程
椎动脉 第六颈椎孔
覆膜与前纵韧带
2、椎管的分区:
根据椎管的形状
和椎管内容物的配布是 相关的,一般将椎管分 为两部分即中央椎管和 神经根管。
(1)、中央椎管由 脊髓及其被膜所占位置。
(2)、神经根管
是指椎管外侧
部脊神经根所占部 位,临床上又称侧 隐窝。其前壁椎体 和椎间盘后外侧, 后壁为上关节突、 黄韧带,外侧壁为 椎弓根和椎间孔。

脊髓疾病(1)

脊髓疾病(1)

临床表现
脊髓受压症状 :
运动障碍:早期有脊髓休克阶段(病变以下肢体 呈弛缓性瘫痪),一般约2周后才逐渐过渡到痉 挛性瘫痪;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的平面对病灶定位常有较 大参考价值。 反射异常:病灶部位的反射弧受损,该节段内的 正常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助于定位诊断。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腰穿+压颈试验:脑脊液蛋白增高,椎管 梗阻等 影像学检查:X片、MRI、造影等
椎静脉丛没有瓣膜,血流方向常 随胸膜腔压力的变动而改变(如 举重、屏气和咳嗽)可成为感染 和恶性肿瘤转入颅的潜在道路。
四、脊髓反射
1、伸反射 2、屈曲反射 3、断联休克
五、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重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运动障碍
1、前角和前根损害 2、锥体束损害 3、前角和锥体束兼有的损害
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压迫症:急性硬脊膜外脓肿,脊柱 结核或转移性肿瘤。 急性脊髓血管病:脊髓出血。 视神经脊髓炎
治疗
抗炎:强的松、地塞米松 脱水:脊髓炎早期脊髓水肿肿胀,可适 量应用脱水剂 。 改善血液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改善神经营养代谢机能 防治并发症 :肺部感染 、褥疮、尿潴 留及泌尿道感染 、便秘、肢体挛缩畸形
脊髓疾病
福建医大附一医院神经内科 李智文
一、脊髓的解剖
颈髓节段较相应颈椎高1个椎骨, 上段胸髓较相应胸椎高2个椎骨,下 段胸髓较胸椎高3个椎骨,腰髓则相 当于第10-12胸椎、骶髓相当于第 12胸椎和第1腰椎水平。
脊髓自上而下共有31对脊神 经,其中颈段8对,胸段12对,腰 段5对,骶段5对,尾段1对。脊髓 有2个膨大,颈膨大由C5-T2支 配上肢,腰膨大L1-S2支配下肢 以N,马尾由腰2-尾节共10对神 经根组成。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起着支撑身体、保护脊髓、连接头部和四肢的作用。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将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结构提供帮助。

1. 脊柱的结构与功能:脊柱由一系列骨骼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部分。

它们连接成一个柔韧的整体,能够承受身体负重并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脊柱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和周围神经,同时提供支撑和运动功能。

2. 椎骨的解释:椎骨是脊柱的基本组成单位。

它们呈环形结构,骨质较硬且有弹性。

每个椎骨都有一个圆孔,通过这些圆孔形成的脊柱管内有脊髓通过。

椎骨之间由关节连接,形成了整个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3. 椎间盘的解释: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骨的软骨结构,位于椎骨之间。

它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凝胶样核心组成。

椎间盘具有减震、缓冲和吸收压力的功能,对脊柱的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4. 脊髓和脊神经的解释:脊髓是脊柱内的主要神经组织,是神经冲动的传递中心。

它起始于脑干并延伸到腰段,将神经信号传递到不同的身体部位。

脊髓之间有31对脊神经从脊髓出来,分布到全身各处,负责感觉和运动的控制。

5. 脊柱的生理曲度:脊柱在正常情况下具有四个生理曲度,分别是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

这些曲度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减少重力对脊柱的压力,同时提供灵活性和吸震功能。

6. 脊柱的常见问题:由于生活方式、姿势不良、过度使用等因素,脊柱常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例如,脊椎侧弯(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脊柱退行性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疼痛、运动受限和神经问题等。

7. 保护脊柱的方法:为了维护健康的脊柱,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并进行适当的保护。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进行适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定期进行体检,注意体重控制也非常重要。

8. 脊柱的扩展应用:解剖学中关于脊柱的知识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工程师在设计高楼大厦时,需要考虑到脊柱的结构和力学原理,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简述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简述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是解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来说,准确地掌握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脊髓节段与椎骨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相关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完善我们对此知识点的认识。

一、脊髓节段与椎骨的解剖结构脊髓节段是指人体脊髓的不同部分在解剖上的划分。

人体脊髓共分为颈段、胸段、腰段、骶段和尾段五个部分。

而椎骨是构成脊柱的骨骼单位,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等组成,分别对应脊髓的不同部分。

1. 颈段脊髓与颈椎:颈段脊髓位于颈椎部位,共有8个节段,分别记作C1-C8。

脊髓的颈段主要负责上肢的运动和感觉,颈椎一共有7块,所以对应的是C1-C7。

2. 胸段脊髓与胸椎:胸段脊髓位于胸椎部位,共有12个节段,分别记作T1-T12。

胸段脊髓主要负责躯干的感觉和运动。

胸椎有12块,所以对应T1-T12。

3. 腰段脊髓与腰椎:腰段脊髓位于腰椎部位,共有5个节段,分别记作L1-L5。

腰段脊髓主要负责下肢的感觉和运动。

腰椎有5块,所以对应L1-L5。

4. 骶段和尾段脊髓与骶椎和尾椎:骶段和尾段脊髓位于骶椎和尾椎部位,分别记作S1-S5和Co1-Co4。

骶段和尾段脊髓主要负责会阴部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

骶椎有5块,对应S1-S5;尾椎有4块,对应Co1-Co4。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生理功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传导和调节神经冲动。

而椎骨则是支撑脊柱,保护脊髓不受外部的损害。

脊髓节段与椎骨之间的对应关系直接影响着神经冲动的传导和脊髓受损的位置。

1. 上肢的运动和感觉:颈段脊髓主要负责上肢的运动和感觉,其与颈椎的对应关系决定着颈段脊髓的功能状态。

2. 躯干的感觉和运动:胸段脊髓主要负责躯干的感觉和运动,其与胸椎的对应关系影响着躯干的神经活动状态。

3. 下肢的感觉和运动:腰段脊髓主要负责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其与腰椎的对应关系影响着下肢的神经冲动传导。

脊柱解剖新概念(一)

脊柱解剖新概念(一)

脊柱解剖新概念(一)脊柱解剖新概念简介•脊柱解剖新是指对人体脊柱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旨在深化我们对脊柱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理解,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解剖学知识。

•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保护脊髓、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持身体姿势的重要作用。

对脊柱的解剖学知识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临床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剖学内容•脊柱骨骼结构:详细介绍脊柱的构成和各个部分的命名及特点,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等。

•脊柱关节结构:介绍脊柱上下相邻椎骨之间的关节结构,包括椎间关节、椎弓根关节和椎体关节等,以及这些关节的解剖特点和功能。

•脊柱韧带及肌肉:对脊柱周围的韧带和肌肉进行解剖学描述,包括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韧带、多肌筋膜等,以及这些结构的作用和对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脊柱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描述脊柱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情况,包括脊柱动脉的分支、神经根的走行和分布等。

•脊柱发育和变异:介绍脊柱的发育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变异情况,如脊柱裂、脊柱侧弯、脊椎畸形等,帮助了解这些疾病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脊柱手术解剖:对进行脊柱手术的医生和学生,提供脊柱手术解剖的详细知识,包括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和手术风险的相关解剖学基础。

应用价值•提高临床医学工作者对脊柱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为进行脊柱手术的医生提供解剖学知识基础,降低手术风险。

•为脊柱相关学科的教学提供新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促进脊柱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推动脊柱健康的维护和康复工作。

以上是对“脊柱解剖新”的简要概述,这一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带来更多关于脊柱结构和功能的全面认识,为临床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脊柱解剖

脊柱解剖

颈 椎 病
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 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 相应症状和体征。
颈 椎 病
临床表现
1 神经根型颈椎病 2 脊髓型颈椎病 3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4 椎动脉型颈椎病
腰椎管狭窄
• CT诊断要点: ①椎管中央前后径:颈椎管<10mm, 腰椎管<12mm (相对狭窄)或10mm (绝对狭窄); ②腰椎椎弓根间径≤16mm,腰椎椎管 横断面积≤1.45cm2; ③侧隐窝前后径≤2mm。
C4 前弓
横 突 孔
C7
齿 突 C2
齿突凹 C1
后弓
第七颈椎(隆椎)
第7颈椎棘突不分叉且特长,在颈部皮下,容易扪到, 故又名隆椎。
• Carotid tubercle: 颈动脉结节: anterior tubercle of transverse process of C6 • Vertebra prominens 隆椎 (C7):contains long and nonbifid spinous process, it is visible with neck flexed, used as clinical landmark in counting cervical and thoracic spinous processes
真肋——1~7对; 假肋——8~10对; 浮肋——11~12对; 肋弓——第8~10对 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 位肋软骨连接形成的 结构。
肋颈 肋体 肋头
肋角
肋结节
肋沟
肋弓
3.胸骨
• 胸骨是位于胸前壁正中 的扁骨,形似短剑,分 柄、体、剑突三部 。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 前突,两侧平对第 2 肋, 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向后平对第 4 胸椎下缘。

脊柱超详细解剖高清图文版

脊柱超详细解剖高清图文版

脊柱的损伤及病变在骨科中属于很常见的问题,熟悉脊柱的解剖是每个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在了解解剖的基础上,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脊柱的相关解剖知识,值得学习借鉴!应用解剖(一)基本概述1.综述:人类幼年时椎骨共有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随年龄增长5块骶椎合成一块骶骨, 4块尾椎合成一块尾骨。

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2.功能支持人体传导负荷运动维持稳定保护脊髓的功能六个自由度的灵活运动3.解剖位置冠状面 (额状面) –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分-正中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横断面 (水平面或轴面) –将身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

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二)椎骨的基本形态及结构生理弯曲:颈椎前凸20°- 40°胸椎后凸20°- 40°腰椎前凸30°- 50°骶骨后凸倾斜骨组织类型:A.皮质骨:坚硬,主要位于骨的表面提供骨的强度,良好的固定点哈佛氏系统B.松质骨:较软,大部分位于骨的内部提供强度和细胞储存的场所骨小梁,海绵状或蜂窝状脊椎结构关节突脊椎峡部间盘终板软骨终板骨性终板骨突环椎弓根切迹椎间孔,神经根出口(三)各段椎骨的特征1.颈椎根据解剖形态的差异,颈椎被分为上颈椎 (C1~2) 下颈椎 (C3~7)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A.上颈椎:颈枕关节——无间盘寰椎 (C1)——与颅骨 (C0) 和枢椎 (C2)形成关节寰枢关节——无间盘枢椎 (C2)——与C1和C3形成关节寰椎:呈环状,无椎体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寰枢关节:在寰枕连接部,大部分运动功能为前屈—后伸和侧屈在寰枢关节,近50%的头部旋转运动发生于此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关节囊、寰枢前膜、寰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

脊髓疾病——讲义

脊髓疾病——讲义
(1)髓内病变:根痛少见,症状常为双侧性。感觉障碍自病变节 段开始呈下行性发展,常为分离性感觉障碍,有马鞍回避;节 段性肌肉瘫痪与萎缩明显,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早且严重。 (2)髓外硬膜内病变: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出现早,在较长时 间内可为唯一的临床表现,是神经鞘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3)髓外硬膜外病变:可有神经根刺激症状,但更多见局部脊膜 刺激症状。感觉障碍亦呈上行性发展,括约肌障碍出现较晚, 受压节段肌萎缩不明显。
浅感觉区
9
感觉( )纤维束
脊髓白质
纤维束
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运动( )纤维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Barne前外侧束 红核脊髓束
短(
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纤维束 固有束
躯体运动 肌张力 视听反射
深感觉 浅感觉 脊髓反射
10
脊髓灰质自主神经中枢 病损部位
33
慢性脊髓压迫症呈缓慢进行性发展,通常 表现三期:(1)根痛期:神经根痛及脊膜刺 激症状;(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 切综合征;(3)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 横贯性损害。三期的表现并非绝对孤立, 常可相互重叠。
1· 神经根症状 2· 感觉障碍 3· 运动障碍
表现为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
肿瘤压迫示意图(1):
29
肿瘤压迫示意图(2):
30
肿瘤压迫示意图(3):
31
肿瘤压迫示意图(4):
32
2· 发病机制
病情程 度的相 关因素
①是否有代偿
②脊髓受压的速度:急性、慢性
③病变发生的部位:髓内还是髓外
3.
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症病情进展迅速,脊髓功能可 于数小时至数日内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 贯性损害,常有脊髓休克;

(推荐医学)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推荐医学)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三角形、三叶状。
(3)、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内、外关系)。
(4)、胸腰榫穴关节。
32
腰椎上面观
棘突 乳突 横突 上关节突 椎孔 椎体
33
腰椎侧面观
上关节突 乳突 横突 棘突
下关节突
34
腰椎后面观
乳突 上关节突 副突 横突 椎弓板 棘突 下关节突
35
腰段椎管的形状
从上而下为卵圆形----三角形---三叶形
前根 前支 脊神经节
60
脊髓 节段 与椎 骨的 相互 对应 关系
脊髓颈段 脊髓胸段
脊髓腰段 脊髓骶尾段
61
脊髓的被膜
由浅入深
依此为硬 脊膜、蛛 网膜、软 脊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62
脊 髓 的 被 膜
齿状韧带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63


64
硬脊膜

前根`

后根

软脊膜


蛛网膜
65
(二)、各段脊柱的形态结构特征
前纵韧带
46
椎体间连结
脊柱后面观
椎体 椎间盘 后纵韧带
47
椎弓间连结
黄韧带
48
椎弓板 黄韧带 前纵韧带
49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50
棘间韧带
51
棘间韧带
52
二、椎管和椎间孔的形态学特征
(一)、椎管:
1、椎管由各椎骨的椎孔借骨连结结
构相连而成。上经枕骨大孔通颅腔,下经 骶管通向骶管裂孔。椎管前壁是椎体、椎 间盘、后纵韧带后面;后壁为椎板、黄韧 带并靠邻关节突间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 和椎间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脊柱胸段
3、脊柱腰段
腰骶段椎间孔(管)
三、脊神经
1、脊神经与脊髓的关系 2、脊神经根
脊神
经有前、 后根相 连,前 根均较 后根为 大。
后根
脊神经节 前根
(2)、脊神经与脊髓被膜的关系
脊膜套袖
神经外膜
脊神经与硬脊膜的关系
硬脊膜
前 根 窦椎神 经
脊神经---窦椎神经
窦椎神经
窦椎神经
腰椎上面观
棘突
乳突
横突
上关节突
椎孔
椎体
腰椎侧面观
上关节突
乳突
横突 棘突 下关节突
腰椎后面观
乳突 上关节突
副突
横突
椎弓板
棘突 下关节突
腰段椎管的形状
从上而下为卵圆形----三角形---三叶形
L1
L3
L5
4、骶骨与尾骨(前面观)
上关节突

骶骨尖 尾骨
骶骨与尾骨(后面观)
上关节突 骶管
骶角 尾骨角
1、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约1/4,颈、腰段最厚。
(三)、脊柱---椎骨间连接
髓核
纤维环
椎间盘结构
髓核
棘突
纤维环
椎间盘 :
1、软骨终板 (Endplat of Cartilage) 2、纤维环 3、髓核
2、关节突关节
颈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2)、胸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 (3)、腰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失状位。
覆膜
后纵韧带
(1)
翼状韧带
覆膜深部
(2)
齿状尖韧带 翼状韧带
(3)
(4)
张口位形态
枕骨大孔
颈椎上段矢状面
环枕前膜
覆膜 ? ?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2、胸椎
棘突 椎孔 横突
椎体
胸椎

侧面观

胸椎与肋骨的连结
胸椎节段整体
侧面观
3、腰椎
(1)、椎体大、棘突呈板状向后平伸。
(2)、椎孔从上位椎骨向下呈卵圆状、 三角形、三叶状。 (3)、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内、外关系)。 (4)、胸腰榫穴关节。
窦椎神经
腰神经后支的特殊行程
四、静脉
椎静脉系的静脉结构特征
是壁薄、无瓣、吻合很多。 可分为椎外静脉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椎内 静脉丛。
(一)、椎外静脉丛
椎内静脉丛
椎基静脉
椎外静脉丛
(二)、椎内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后纵窦 前纵窦
腰椎静脉丛
(冠状面观)
腰椎静脉丛
(纵剖面观)
五、脊柱与脊髓断层解剖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脊 髓 的 被 膜
齿状韧带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硬脊膜
脊 髓 的 被 膜
前根`
后根
软脊膜 蛛网膜
(二)、各段脊柱的形态结构特征
1、脊柱颈段
椎间孔
椎间孔
位于上下椎 骨的椎弓根 之间。其中 颈椎部与腰 椎部椎间孔 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
颈段椎间孔
前内侧壁为钩椎关节 后外侧壁为椎间突关节 上、下为椎弓根 形成一骨性管道
(1)、
3、韧带
(1)、前纵韧带 (2)、后纵韧带
(3)、黄韧带 (4)、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
(5)、横突间韧带
覆膜
后纵韧带
前纵韧带
椎体间连结
椎体
椎间盘 后纵韧带 脊柱后面观
椎弓间连结
黄韧带
椎弓板 黄韧带
前纵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棘间韧带
棘间韧带
二、椎管和椎间孔的形态学特征
(一)、椎管:
脊柱、脊髓 应用解剖
一、脊柱
(一)、椎骨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椎弓板 横突 棘突
上关节突
椎上切迹
横突肋凹
椎下切迹 下关节突
棘突
峡部
峡部
椎骨矢状面
骨皮质
骨松质
(二)、各段椎骨的特征
1、颈椎:
(1)、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 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 (2)、钩椎关节(Luschka’s 关节) (3)、 UTAC---即Unco、Transero、Articular complex 称钩突、横突、关节突复合体。
寰枢关节是寰椎与枢椎之间的两个车轴
关节和两个磨动关节。
上位颈椎
后面观
颈椎整体观
隆椎
钩突
钩 椎 关 节
钩突
钩椎关节囊
维持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有:
关节囊、寰枢前膜、寰
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 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 等。
环枕前膜
前纵韧带
环枕后膜
椎动脉
椎动脉行程
项韧带 椎动脉
第六颈椎孔
覆膜与前纵韧带
1、椎管由各椎骨的椎孔借骨连结结
构相连而成。上经枕骨大孔通颅腔,下经 骶管通向骶管裂孔。椎管前壁是椎体、椎 间盘、后纵韧带后面;后壁为椎板、黄韧 带并靠邻关节突间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 和椎间孔。
2、椎管的分区: 根据椎管的形状
和椎管内容物的配布是 相关的,一般将椎管分 为两部分即中央椎管和 神经根管。 (1)、中央椎管由 脊髓及其被膜所占位置。
颈椎上面观
棘突 椎孔 上关节面 横突孔 钩突 椎体
颈椎前面观
上关节突
钩突 下关节突 椎体
颈椎左侧面观
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 棘突
环椎、枢椎
(1)
上面观
前面观
环椎、枢椎
(2)
下面观
后面观
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和枕骨
髁关节面构成椭圆状滑膜关节,有松弛 的关节囊,能作互相垂直的两个轴上的 运动。
容纳脊髓及
其被膜、神 经、血管、 脂肪结缔组 织等
马 尾 与 终 丝
颈膨大
脊 髓 的 节 段
腰骶膨大
脊髓、脊神经与脊髓节段
后根 脊神经 后支
前根
前支 脊神经节
脊髓 节段 与椎 骨的 相互 对应 关系
脊髓颈段 脊髓胸段
脊髓腰段 脊髓骶尾段
脊髓的被膜 由浅入深
依此为硬 脊膜、蛛 网膜、软 脊膜。
关于脊柱、脊髓断层解 剖可参阅胸、腹各层面 解剖不在重复。 根据脊柱和脊髓的形态 学点说明如下:
腰下段横断层面
1 23
(2)、神经根管
是指椎管外侧
部脊神经根所占部 位,临床上又称侧 隐窝。其前壁椎体 和椎间盘后外侧, 后壁为上关节突、 黄韧带,外侧壁为 椎弓根和椎间孔。
腰段神经根管与下述结构的关系
a.腰段椎管侧隐窝明显。
b.盘黄间隙即椎间盘 与黄韧带之间的间隙。
c.上关节突旁沟。
d.椎弓根下沟。
3、椎管内容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