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知识讲解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问题导入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教材31页例题)过程讲解1.探究找7的倍数的方法方法一列乘法算式找倍数。
用7和一个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与上面5个数中的哪一个数相等,这个数就是7的倍数。
如:1×7—7,2X 7=14,11×7=77,所以7,14和77是7的倍数。
方法二想除法找倍数。
用上面这几个数分别除以7,哪个数与7的商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这个数就是7的倍数。
如:7÷7=1,14÷7=2,17÷7=2……3,25÷7=3……4,77÷7=11,所以7,14和77是7的倍数。
2.正确解答7、14和77是7的倍数。
3.明确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观察7的倍数,可以发现,7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7的最小倍数是7,没有最大的倍数。
4.按照上面的方法,找7的其他倍数用相乘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
用7分别和自然数1,2,3,4,5,6,…相乘,所得的积都是7的倍数,即1×7=7,2×7=14,3×7=21.…所以7,14,21,28,35,42,49,…都是7的倍数。
5.7的倍数的表示方法方法一列举法。
①方法说明:写7的所有倍数时,从7本身写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写出几个后,其他7的倍数用省略号代替。
每两个倍数之间用逗母隔开,不再列举时,也写一个逗号,然后写一个三个点的省略号。
②具体表示方法。
7的倍数:7,14,21,28.…方法二集合表示法。
①方法说明:画一个椭圆,在椭圆上方写上“7的倍数”,表示7的倍数的集合。
把7的倍数写在椭圆里,方法与列举法相同②具体表示方法。
归纳总结1.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非0自然数)和任意一个自然数(0除外)相乘,所得的积都是这个数的倍数。
2.判断一些数是不是某个数的倍数的方法:(l)列乘法算式,用积判断。
(2)列除法算式,用是否有余数来判断。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等。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倍数与因数这一单元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因数与倍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并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一课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和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一)认识倍数和因数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进一步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数倍数或因数,这一点学生往往搞不清,为了使学生明白倍数和因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举了生活中的兄弟关系,母女关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从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数,又把学生举的一个3的倍数的例子有目的地写在黑板上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说出3的倍数还有哪些。
学生在举例子时说出来的数是无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找出3的倍数,促使学生去关注思想方法,并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 》课件
18的因数有1,18, 2,9,3,6。
列举法 18的因数有1、2、3、6、9、18。
18的因数 1、2、3、6、
9、18
练一练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30除以几没有余数
30÷1=30 30÷2=15 30÷3=10 30÷5=6
30的因数有1,30,2, 15,3,10,5,6。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9.蓝蓝从一个装有40颗棋子的盒中拿棋子。要求不 能一次拿完,且每次拿的颗数相同,最后正好 拿完。蓝蓝共有几种拿法?每次各拿几颗?
40的因数有1,2,4,5,8,10,20,40,共8个。 8-1=7(种) 答:蓝蓝共有7种拿法,每次各拿1颗,2颗,4颗, 5颗,8颗,10颗或20颗。
2的倍数有哪些?
参照找因数的方法,说 说找倍数的方法。
2的倍数有哪些? 【方法一】 根据倍数的意义和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2与非0自然数的积
2×1=2 2×2=4 2×3=6 ……
2的倍数有2,4, 6……
2的倍数有哪些?
【方法二】 根据乘除法的关系:
除以2商整数无余数
2÷2=1 4÷2=2 6÷2=3 ……
2的倍数有2,4, 6……
列举法 2的倍数有2、4、6…… 2的倍数
2、4、6……
练一练 3的倍数有哪些?5呢?
3与非0自然数的积 3×1=3 3×2=6 3×3=9 ……
5与非0自然数的积
5×1=5 5×2=10 5×3=15 ……
3的倍数有3、6、9……
5的倍数有5、10、15……
在上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9=3×3
小兔子过河。
这里面3的倍数有6、 9、15、18、24。
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
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一、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
1. 因数。
- 定义:整数a除以整数b(b≠0)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b是a 的因数。
例如,12÷1 = 12,12÷2 = 6,12÷3 = 4,12÷4 = 3,12÷6 = 2,12÷12 = 1,所以1、2、3、4、6、12是12的因数。
- 找因数的方法:- 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
比如找18的因数,1×18 = 18,2×9 = 18,3×6 = 18,所以18的因数有1、2、3、6、9、18。
2. 倍数。
- 定义: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
例如,12÷1 = 12,12是1的倍数;12÷2 = 6,12是2的倍数;12÷3 = 4,12是3的倍数等。
- 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s。
例如,找3的倍数,3×1 = 3,3×2 = 6,3×3 = 9,3×4 = 12·s,所以3、6、9、12·s是3的倍数。
二、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1. 因数的特征。
-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例如,6的因数有1、2、3、6,共4个。
-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比如12,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12。
2. 倍数的特征。
-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如,5的倍数有5、10、15、20·s,有无数个。
-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如7的最小倍数是7。
三、2、3、5的倍数特征。
1. 2的倍数特征。
-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例如,10、12、14、16、18等都是2的倍数。
2. 3的倍数特征。
-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点一、因数的概念与性质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因数指的是能够整除某个数的数,而倍数是指某个数的整数倍。
因数和倍数在数学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因数的定义因数是能够整除某个数的数。
例如,4是12的因数,因为12 ÷ 4 = 3,能够整除。
同时,12也是自身的因数,因为12 ÷ 12 = 1,也能够整除。
1.2 因数的性质(1)每个数都至少有两个因数,即1和它本身。
例如,5的因数是1和5,因为5 ÷ 1 = 5 和 5 ÷ 5 = 1。
(2)除数一定是它的因数,因为如果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8 ÷ 2 = 4,所以2是8的因数。
(3)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增大。
例如,12的因数是1、2、3、4、6和12,而不是无限的。
二、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对于数学运算和解题非常有帮助。
2.1 最大公因数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指的是能够同时整除这些数的最大正整数。
例如,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因为它们的公因数有1、2、4,但没有更大的公因数。
2.2 最小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指的是能够同时被这些数整除的最小正整数。
例如,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为它们的公倍数有12、24,但没有更小的公倍数。
三、因数与倍数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因数和倍数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会被使用到,下面举几个实际问题来说明其应用。
3.1 判断因数通过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两个数之间的整除关系以及其特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偶数的因数,来确定该数是否为偶数。
3.2 求最大公因数当我们需要求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可以利用因数的性质,列出所有可能的因数,并找出其中的最大值。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因数和倍数这个超有趣的数学概念哈。
咱们先说说因数。
想象一下,因数就像是一群小伙伴,它们手拉手就能组成一个数。
比如说6这个数,1和6是一对小伙伴,因为1乘以6等于6;2和3也是一对小伙伴,2乘以3也等于6。
那这1、2、3、6呢,就都是6的因数啦。
就好像6是一个小团队,1、2、3、6这些小伙伴凑一块儿就能把这个小团队组建起来。
再来说说倍数。
倍数就像是这个小团队的分身术。
还拿6来说,6乘以1等于6,那6就是6的1倍;6乘以2等于12,这时候12就是6的2倍;6乘以3等于18,18就是6的3倍,以此类推。
这就好像6这个小团队,一变二、二变三,变出了好多和自己有关的数,这些数就是6的倍数。
那因数和倍数有啥关系呢?因数就像是盖房子的小砖头,倍数就是用这些小砖头盖起来的大房子。
一个数的因数数量是有限的,就像一个小团队的小伙伴数量有限。
可是一个数的倍数那可就无限多啦,就像小团队的分身可以有无数个一样。
而且呀,为了方便咱们找因数和倍数,还有一些小窍门呢。
找因数的时候,就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
找倍数就简单啦,用这个数去乘以1、2、3、4……一直乘下去就得到好多倍数啦。
怎么样,因数和倍数是不是还挺好玩的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倍数与因数》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倍数与因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找出某个数的因数和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试除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用乘法表找出它的倍数。
2.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索因数与倍数的规律,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兴趣,培养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持久兴趣。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尝试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讨论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增加实验操作的互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同时,将实验操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难点:学生可能对质数与合数的判断有困难,尤其是较大的数。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质数与合数的判断方法,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
(4)解决涉及倍数与因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举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将其转化为寻找因数、倍数等数学问题,并提供解决策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与总结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授课类型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与最大公倍数和最小公因数相关实际问题星级★★★★考点图解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因数和倍数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
因数与倍数是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
(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
(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 1、2、3、……分别乘这个数)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
知识点二:质数和合数1按照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非 0 自然数分成三类①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的②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
在所有的质数中,是唯一的一个偶数。
③除了两个因数还有的数叫作合数。
(合数至少有个因数)最小的合数是。
按照是否是 2 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两类。
最小的偶数是 .2. ,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3. ,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用符号[ ,]表示。
两个数的公倍数也是的。
8、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
举例:3×5=15,15 是合数。
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
举例:[6,8]=24,(6,8)=2,24 是 2 的倍数。
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①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是较小的数,是较大的数。
举例:15 和 5,[15,5]=15,(15,5)=5②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 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举例:[3,7]=21,(3,7)=1④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
知识点三: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1.质因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这个因数就是它的。
2. 数叫作偶数,叫作奇数。
相邻偶数(奇数)相差 2。
知识点四:2 、5、3的倍数的特征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3 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数字的和一定是 3 的。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案
本题是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巩固与综合运用。第1项结论是5,第2项结论是13和2,第3项结论是36或92。
先解决第1个问题,交流一下你是如何思考的,可以从每盒瓶数是不是90的因数考虑,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6、5、3都是90的因数,能正好装完。8不是90的因数,不能正好装完。第2问是引导思考90还有哪些因数,同时,还要注意联系一下生活的实际,如每盒里装2瓶、9瓶、10瓶都是比较合理的,但每盒里装90瓶就不太合理了。
八、全课小结
先让学生找15的因数和倍数,集体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5的最大因数是几,15最小的倍数是几。
可以让学生先列出9的倍数(54以内):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数:1、2、3、6、9、18、27、54。然后再回答问题。有4种可能:9、18、27、54。
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练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内容
练习
教
学
目
标
1、练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第1题
二、第2题
三、第3题
四、第4题
五、第5题
六、第6题
七、猜数游戏
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发现规律:“3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
要求: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认真做好记录。
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10质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质数又叫做素数,公因数又叫做公约数)一、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列举法方法1、先分别写各自的(倍数),再找它们的(公倍数),然后在公倍数里找它 们的(最小公数)。
方法2: 先找较大数的(倍数),再找其中哪些是(较小)的倍数,最后找它们 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是分解质因数后,找出二个数相同的(质因数) ,及二个数各自 独有的(质因数),然后把二个数相同的(质因数,只取一个。
)和二个数各自 独有的(质因数),全部乘进去,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862、60 禾口 42的最小公倍数=2X 3 X 2X 5X 7=420。
3、短除法。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用这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数 1)为止。
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4、特殊方法(观察法)1)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其中(较大)的数。
2)两个数是互质数的(互质数就是两个数只有公因数 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个数的(乘积)。
2 1为 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 2X 3X 3X 4=72(商)连乘起来,就得到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二、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列举法先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后找出二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分解质因数法。
用分解质因数方法找二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分解质因数后,找出相同的(质因数),把相同的(质因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短除法。
用短除法求二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用这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
然后把最后所有的(除数)连乘,就得到了二个数最大公因数。
例题9:用短除法求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2 16 24 .2 8 12 .2 4 62 3最后所有的除数有2、2、2.所以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2^2X2=84、观察法1)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其中(较小)的数。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五年级数学学习中,因数和倍数是重要的概念。
因数和倍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数的性质和运算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因数和倍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展开讲述,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概念。
一、因数的定义和性质1. 因数的概念因数是指能够整除给定数的数,也可以说是能够被给定数整除的数。
例如,6的因数有1、2、3和6。
2. 因数的性质(1)因数是可以整除给定数的数,所以任何一个数都是它自己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因为一个数的因数不可能超过它自己的数值。
(3)一个数的因数可以有多个,也可以只有一个。
例如,2和3都是6的因数,而7只有1和7两个因数。
二、倍数的定义和性质1. 倍数的概念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也可以说是某个数的整数倍。
例如,12是6的倍数,因为12可以被6整除。
2. 倍数的性质(1)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可以无限地增加。
(2)一个数的倍数必须是这个数的整数倍,即倍数必须是这个数乘以一个整数得到的结果。
(3)一个数一定是它自己的倍数,例如,6是6的倍数。
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1. 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一个数的因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而一个数的倍数不一定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例如,6是12的因数,而12的倍数有1、2、3、4、6、12。
2.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最大的因数,最小公倍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最小的倍数。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在数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例如求分数的最简形式、求解方程等。
四、因数和倍数的应用1. 因数和倍数在约分中的应用当我们要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时,需要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并将分子和分母都除以最大公因数,从而得到最简形式的分数。
2. 因数和倍数在解方程中的应用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找到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从而确定方程的解的范围。
例如,对于方程2x=10,我们可以通过找到10的倍数来确定x的值。
五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因数与倍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因数与倍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
2.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概念和实例。
3. 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因数与倍数现象。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举例、计算,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总结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4.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理解。
5.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6.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8.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精神。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解决、讨论分享等环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七、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引入因数与倍数概念,讲解相关定义,举例说明。
2. 第二课时:练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详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因数和倍数的定义2.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3. 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4. 因数和倍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分配礼物,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设计图案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因数和倍数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 利用数轴、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3.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讲解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3. 讲解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列举、归纳、概括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因数与倍数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因数与倍数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 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第二课时:探索因数与倍数的规律1. 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 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 发现因数与倍数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应用因数与倍数解决问题1. 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课时:巩固练习1. 巩固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探索并发现因数与倍数的规律。
2. 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
3. 采用列举、归纳、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完整版)小学五级数学因数与倍数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知识点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接下来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因数与倍数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知识点**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c都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数与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不同的该概念,但又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根据因数的意义,有序地写出两个乘积是此数的所有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每个因数就是该数的因能数。
(2)列除法算式:用此数除以大于1等于1而小于等它本身的整数,所得的商是整数而无余数,这些除数和商都是该数的因数。
4.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之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3.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4.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5.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质数和合数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是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树枝”图式分解法;(2)短除法分解。
**练习题**一、按从小到在的顺序写出5和13的倍数各5个。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课件
2.表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2)集合法。 3.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其中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选一选。
(1)下列各数中,不是16的倍数的是( B )。
A. 16
B. 24
C. 80
30,36…
28,35…
36,45… 44,55…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1.猜数游戏。(教材P8第7题) 它是42的因数, 又是7的倍数。
它也是2和3的 倍数。
它可能是7,14, 21,42中的一个。
我知道了, 它是__4_2__。
2 学校展开“大课间”活动,要把同学们分成人数相等的 若干组,要求每组4~12人。五(1)班共有36人,可以 怎样分组?
20的因数
4的倍数
1,2,4, 5,10,20
4,8,12, 16,20,24
有因数3的数
3,6,9,12, 15,18,21,24
1×20=20 2×10=20 4×5=20
1×4=4 3×4=12 5×4=20
2×4=8 4×4=16 6×4=24
1×3=3 3×3=9 5×3=15 7×3=21
分析:在4~12中,36的因数有4,6,9,12。
解答:每组4人,可以分36÷4=9(组) 每组6人,可以分36÷6=6(组) 每组9人,可以分36÷9=4(组) 每组12人,可以分36÷12=3(组)
你知道吗?
完全数
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
等于除了它本身以外的全部因数之和的数,叫作完全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优秀教案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一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二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三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四
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生1:15个。
生2:24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2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用的是除法,用2÷2=1,4÷2=2 6÷2=3……依次除下去。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
师:为什么?(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吗?
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即时练习
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组织交流。
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
反思提炼
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巩固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找因数找质数以及数的奇偶性
二. 教学目标:
1、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3、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三. 教学过程:
(一)找因数
用12个小正方形能拼成几种长方形?
1、
12=1×12
1和12是12的因数
2、
12=2×6
2和6是12的因数
3、
12=3×4
3和4是12的因数
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12。
巩固练习:
1、填空
24= 1×24 = 2×(12)=(3)×(8)=(4)×(6)24的全部因数(1、24、2、12、3、8、4、6 )
2、分别找出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
9
18
2
4
7
6
1
3
21
18的全部因数( 1、18、2、9、3、6)
21的全部因数( 1、21、3、7、),( 1、3 )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3、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使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边长是整厘米数。
16的全部因数( 1、16、2、8、4)
4、说一说因数的个数
答:1的因数只有1
19的因数有1和19
32的因数有1、32、2、16、4、8
4的因数有1、4、2
11的因数有1和11
5、非零整数a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小倍数是( a )。
6、15既是60的因数,也是90的因数。
(√)
7、一个整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
8、2×3×5×11=330,你能从这个式子中知道330除了有因数1以外,还有哪些因数么?
答:330除了有因数1外,还有因数2、3、5、11、6、10、22、15、33、55、30、66、110、165、330
(二)质数与合数
1、找质数
小正方形个数(n)
拼成长方形种数
n的因数
2
一种
1、2
3
一种
1、3
4
两种
1、2、4
5
一种
1、5
6
两种
1、2、3、6 7
一种
1、7
8
两种
1、2、4、8
9
两种
1、3、9
10
两种
1、2、5、10
11
一种
1、11
12
三种
1、2、3、4、6、12
这些正方形的个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
能拼成一种长方形的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
而拼成两种以上长方形的数它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的因数,所以根据这点不同我们将它们分类:
①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②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用集合图来表示:
2、哥德巴赫猜想
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质数的和。
如:12=5+7,20=7+13
练习:
1、①10以内不是偶数的合数是( 9 ),不是奇数的质数是( 2 ),②在1~9这九个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质数是( 2 )和( 3 ),相临的两个合数是( 8 )和( 9 )
2、1~20的自然数中,有8个质数,12个合数(×)
3、把下面各数分别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
(1) 9=( 2 )+( 7 )
(2) 20=( 13 )+( 7 )=( 17 )+( 3 )
(3) 34=( 3 )+( 31 )=( 5 )+( 29 )
= ( 11 )+( 23 )=( 17 )+( 17 )
4、一个质数只有( 2 )个因数,一个合数至少有( 3 )个因数。
5、在自然数中有一个数,它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特殊的数是( 2 ),在自然数中有一个数,它有因数3,又是个质数,这个数是( 3 ),两个质数相乘的积是15,这两个质数是(
3 )和( 5 ),
6、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4,这三个数中,是质数的有( 7 ),是合数的有( 8 )和( 9 ),
7、自然数中最小的合数乘最小的质数,积是( 8 ),
8、质数中最小的一个奇数乘质数中最小的一个偶数,积是( 6 )。
(三)数的奇偶性
1、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
(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北岸还是南岸,为什么?
(2)有人说小船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他的说法对么,为什么?
列表来找规律:
摆渡次数
船所在的位置
1
北岸
2
南岸
3
北岸
4
南岸
画图来找规律: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观察到: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北岸;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南岸。
所以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北岸。
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南岸。
2、观察图中各数有什么特点?
算一算:
(1)从圆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
(2)从正方形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
(3)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偶数。
(4)任意写出两个奇数,它们的和是偶数。
得出结论: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5)分别从圆和正方形中各取出一个数相加,和是奇数。
(6)任意写出一个偶数、一个奇数,和是奇数。
得出结论:
偶数+奇数=奇数
练习:
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 b )。
a. 一定是奇数
b. 一定是偶数
c. 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2、如果用△表示奇数,□表示偶数,那么,下面( d )表示奇数。
a. △+△
b. □+□
c. △×□
d. △×△
e. △+△+□
3、比偶数大1的数( a )
a. 一定是奇数
b. 一定是偶数
c. 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4、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 a )
a. 一定是奇数
b. 一定是偶数
c. 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5、歌德巴赫猜想就是:“一个足够大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请你在()里填上质数,使等式成立。
12=( 5 )+( 7 )
20=( 2 )+( 7 )+( 11 )
18=( 5 )+( 13 )
30=( 2 )+( 5 )+( 23 )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填空
1、按要求把下面各数填在括号里。
81、32、150、24、27、45、102、35、70、120
(1)2的倍数(
);
(2)有因数5的数有(
);
(3)有因数3的数有(
);
(4)奇数有(
);
(5)同时是2、5倍数的数有(
);
(6)同时是2、3倍数的数有(
);
(7)同时是2、3、5倍数的数有(
);
2、在非零的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24,这个数是(),这个数最小的倍数是(
)。
二、判断
1、两个自然数的乘积一定是合数。
(
)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偶数总是比奇数大1。
(
)
3、5的因数有无数个。
(
)
4、最小的合数是4。
(
)
5、20以内的质数有8个。
(
)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杯口朝(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