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射频实验报告_

合集下载

射频技术实验报告(二)

射频技术实验报告(二)

射频技术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射频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射频技术实验的相关内容,包括射频信号的产生与调制、射频传输链路、射频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射频功率放大与调节以及射频特性测量等。

正文内容:1. 射频信号的产生与调制- 频率合成器的原理及应用- 调频与调幅调制技术- 射频信号的频谱分析和带宽控制- 射频信号发射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 射频信号发射效果的实验评估2. 射频传输链路- 高频信号传输的损耗和衰减特性- 射频传输线的参数选取与优化- 天线的特性和选用- 多径传播与时延扩展- 非线性失真对射频传输的影响及抑制方法3. 射频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射频干扰源的分类与特点- 射频干扰的传播机制及抑制方法- 调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射频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频率分集与空间分集技术在射频通信中的应用4. 射频功率放大与调节-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和原理- 各类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各类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射频功率调节技术与动态功率控制策略-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及补偿方法5. 射频特性测量- 射频信号的频率和相位测量- 射频信号的幅度和功率测量- 射频信号的谐波与杂散分析- 射频系统的带宽测量与波形分析- 射频特性测量仪器的选用和操作技巧总结:通过本次射频技术实验,我们对射频信号的产生与调制、射频传输链路、射频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射频功率放大与调节以及射频特性测量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实验内容为我们今后在射频通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射频6 实验报告(中山学院)

射频6 实验报告(中山学院)
1.画出实验装置图,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测量过程和原始数据。
2.依据实验数据提取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和方向性参数。
3.对定向耦合器的测量参数和出厂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4.比较基于频谱分析仪和定向耦合器的扫频测试系统和基于微带传输线的驻波测试系统,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完成实验报告。
测量\组
1
2
3
平均
成绩
教师签名
批改时间
年月日
测量平均耦合度db121311方向性db111310四结论与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学着用频谱分析仪器测量定向耦合器的参数一步一步和组内同学共同努力之下找到好看的波形也去学习利用频谱分析仪和定向耦合器构成新的扫频测试系统测量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等参数找出适合的数进行计算颇有收获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Biblioteka 射频技术实验实验名称
实验6定向耦合器
班级
12电信B班
实验时间
2015年5月16日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内容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学会用频谱分析仪器测量定向耦合器的参数。
2.学习利用频谱分析仪和定向耦合器构成新的扫频测试系统。
二、实验原理简介
耦合度及其测量
方向性及其测量
三、实验内容和数据记录
3.按图2-6-5连接实验模块。测量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输出幅度L1,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为L0-L1。
4.按图2-6-6将定向耦合器倒接,测量幅度为L2,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为C=L1-L2。此时实验连接已形成回波损耗测试系统。按实验原理部分所述对其进行校准,然后尝试进行一次测量(如测量某电路输入阻抗的频率特性)。
实验仪器及设备

射频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射频专题实验报告(一)匹配网络的设计与仿真实验目的1.掌握阻抗匹配、共轭匹配的原理2.掌握集总元件L型阻抗抗匹配网络的匹配机理3.掌握并(串)联单支节调配器、λ/4阻抗变换器匹配机理4.了解ADS软件的主要功能特点5.掌握Smith原图的构成及在阻抗匹配中的应用6.了解微带线的基本结构基本阻抗匹配理论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取决于U s、R s和R L。

在信号源给定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取决于负载电阻与信号源内阻之比k 。

当R L=R s时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此时为阻抗匹配状态。

无论负载电阻大于还是小于信号源内阻,都不可能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且两个电阻值偏差越大,输出功率越小。

匹配包括:共轭匹配,阻抗匹配,并(串)联单支节调配器。

练习1.设计L 型阻抗匹配网络,使Zs=(46-j ×124) Ohm 信号源与ZL=(20+j ×100) Ohm 的负载匹配,频率为2400MHz.仿真电路图2. 设计微带单枝短截线线匹配电路,使MAX2660的输出阻抗ZS=(126-j*459)Ohm与ZL=50Ohm的负载匹配,频率为900MHz.微带线板材参数:相对介电常数:2.65相对磁导率:1.0导电率:1.0e20损耗角正切:1e-4基板厚度:1.5mm导带金属厚度:0.01mm仿真电路图仿真结果思考题1.常用的微波/射频EDA仿真软件有哪些?2.ADS, Ansoft Designer,Ansoft HFSS,Microwave Office, CST MICROWAVE STUDIO2.用ADS软件进行匹配电路设计和仿真的主要步骤有哪些?放置元件,连接电路图,参数设定,计算仿真。

3.给出两种典型微波匹配网络,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L型阻抗匹配网络,π型阻抗匹配网络在RF理论中,微波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包括天线,雷达等),不管是无源电路还是有源电路,都必须考虑他们的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问题。

射频实验一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一 匹配网络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 掌握阻抗匹配、共轭匹配的原理2. 掌握集总元件L 型阻抗抗匹配网络的匹配机理3. 掌握并(串)联单支节调配器、λ/4阻抗变换器匹配机理4. 了解ADS 软件的主要功能特点5. 掌握Smith 原图的构成及在阻抗匹配中的应用6. 了解微带线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原理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取决于U s 、R s 和R L 。

在信号源给定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取决于负载电阻与信号源内阻之比k 。

当R L =R s 时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此时为阻抗匹配状态。

无论负载电阻大于还是小于信号源内阻,都不可能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且两个电阻值偏差越大,输出功率越小。

1.共轭匹配222()s o L L s L U P I R R R R ==+2,s L s i sU R kR P R ==2(1)o ikP P k =+时,源输出功率最大,称作共轭匹配。

此时需在负载和信号源之间加一个阻抗变换网络 ,将负载阻抗变换为信号源阻抗的共轭。

2.阻抗匹配λ/4阻抗变换器三、用T 型匹配网络设计阻抗匹配网络要求:源阻抗(480-j 732) Ohm ,频率400MHz ,负载Z L =(20+j ×100) Ohm 1.原理图2.采用T 型匹配网络匹配过程*gZ =L Z ≠3.匹配结果4.相应的电路5.仿真结果四、设计微带单枝短截线匹配电路要求:源阻抗(480-j732) Ohm,频率400MHz,负载Z L=(69+j×81) Ohm 微带线板材参数:相对介电常数:2.65相对磁导率:1.0导电率:1.0e20损耗角正切:1e-4基板厚度:1.5mm导带金属厚度:0.01mm 1.原理图2.匹配网络3.仿真结果4.仿真结果。

射频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报告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12/13 学年第1学期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李永红日期: 2012 年10月28日实验一滤波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本的低通和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低通和高通滤波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1) 滤波器的相关原理。

(2)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设备Microwave Office软件四、理论分析滤波器的种类:(1) 按通带特性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及带阻四种。

(2) 按频率响应分为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及椭圆函数等。

(3) 按使用原件又可分为L-C性和传输线型。

五、软件仿真设计一个衰减为3dB,截止频率为75MHz的[切比雪夫型1dB 纹波LC 低通滤波器(Zo=50ohm),并且要求该滤波器在100MHz至少有20dB 的衰减。

图1-1切比雪夫型1dB 纹波LC低通滤波器电路图图1-2 模拟仿真结果六、结果分析经过仿真,得到了两种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到了结果。

红色的曲线为低通滤波器,蓝色的为带通滤波器,两种滤波器的特性可以鲜明地在图上看出差别。

低通滤波器在低频区域,是通带,通带非常的平缓,纹波较低,但是截至段不是很陡。

带通滤波器具有较好的陡峭特性,但是相对而言,通带比较窄而且纹波较大。

实验二放大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射频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射频放大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2) 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设备Microwave Office软件四、理论分析射频晶体管放大器常用器件为BJT、FET、MMIC。

放大器电路的设计主要是输入/输出匹配网络。

输入匹配网络可按低噪声或高增益设计,输出匹配网络要考虑尽可能高的增益。

五、软件仿真设计一900MHz放大器。

其中电源为12VDC,输出入阻抗为50Ω。

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报告

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报告

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报告
1. 实验介绍
本次实验旨在介绍射频识别(RFID)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
其在物品识别和追踪方面的应用。

2.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搜集所需的RFID设备和标签,并确保读写器与
计算机连接正常。

2. 设置实验环境:将读写器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确保标签与
读写器之间有恰当的距离。

3. 标签编码:将需要识别的物品附上RFID标签,并对标签进
行编码。

4. 识别物品:将被标签编码的物品放置在读写器的工作范围内,观察识别结果。

5. 追踪物品:在物品移动时,通过读取标签信息来追踪其位置
和状态。

6. 结果记录:记录每个被识别和追踪的物品的信息,包括时间、位置和状态。

3.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记录和观察,射频识别技术在物品识别和追踪方面表
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读取标签信息,可以方便地获取物
品的位置和状态,从而提高物品追踪的效率。

4. 结论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品识别和追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过实验验证,可以看出该技术具有准确性高、效率高的特点,为物
品管理和追踪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
(请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参考文献)
以上为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报告的简要内容,详细实验数据和分析可见附录。

射频技术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技术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3. 学习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技术;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射频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其频率范围一般在300MHz到30GHz之间。

射频技术在通信、雷达、遥感、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主要研究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传输和接收技术。

1. 调制: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组合的过程,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本实验采用模拟调制中的调幅(AM)调制。

2. 解调: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将调制后的信号恢复成原始信息信号。

本实验采用调幅信号的解调方法。

3. 传输:射频信号的传输主要通过天线实现,本实验使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

4. 接收:接收过程包括天线接收、信号放大、解调、滤波等步骤,本实验使用超外差式接收机进行接收。

三、实验内容1. 调制电路搭建:搭建一个调幅调制电路,输入信号为音频信号,载波信号为射频信号。

2. 解调电路搭建:搭建一个调幅解调电路,输入信号为调制后的射频信号。

3. 信号传输:使用同轴电缆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4. 接收电路搭建:搭建一个超外差式接收机,对传输过来的射频信号进行接收。

5.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采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搭建调制电路:将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音频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射频信号作为载波信号,通过调制电路实现调幅调制。

2. 搭建解调电路: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作为解调电路的输入信号,通过解调电路恢复出原始音频信号。

3. 信号传输: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接收端。

4. 搭建接收电路:搭建一个超外差式接收机,对传输过来的射频信号进行接收。

5. 数据采集与分析: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解调信号、传输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波形,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电路输出信号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电路输出信号,可以看到调制后的射频信号波形,符合调幅调制的要求。

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报告(一)

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报告(一)

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电波通过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来进行物体的识别和数据传输。

本实验旨在探究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性能表现。

本文将分为5个大点进行阐述。

一、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1. 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2. 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部分3. 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的结构与功能4. 射频识别系统中读写器的作用和特点5. 射频识别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对比二、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1. 物流行业中的应用2. 零售业中的应用3. 公共交通领域中的应用4. 防伪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5. 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三、射频识别技术的性能指标与优势1. 读取距离的影响因素2. 读写速度的优化方法3. 标签的存储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4. 抗干扰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考虑5. 能量供应与使用寿命的关系四、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1.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前景2. 射频识别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的结合3. 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4. 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5. 射频识别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五、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总结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零售、公共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性能指标及其发展趋势。

通过实验的数据和实际应用案例,了解到射频识别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安全管理、改善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然而,射频识别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进一步推动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技术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和无线电广播的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无线电、卫星通信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一:射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在射频实验中,射频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产生射频信号。

我们首先学习了射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操作。

通过调节频率、幅度和波形等参数,我们成功地产生了不同频率的射频信号,并观察到了其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实验二: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试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射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放大射频信号的功率。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款射频功率放大器,并测试了其性能。

通过调节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我们测量了输出信号的功率,并绘制了功率-频率和功率-幅度的曲线图。

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功率放大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和功率放大效果。

实验三:射频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射频滤波器是射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滤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保证系统的性能。

我们在实验中学习了射频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并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了滤波器的设计与验证。

通过调整滤波器的参数,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特定频率范围的滤波效果,并对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实验四:射频天线的性能测试射频天线是射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款射频天线,并测试了其性能。

通过调节天线的位置和方向,我们测量了信号的接收强度,并评估了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

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天线具有较好的接收性能和方向选择性。

实验五: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是射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进行传输。

我们在实验中学习了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应用效果。

通过调节调制信号的参数,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不同调制方式的射频信号传输,并观察到了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射频测量实验报告总结

射频测量实验报告总结

射频测量实验报告总结引言射频测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雷达等领域的技术,通过对射频信号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信号的频率、功率、相位等参数,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射频测量仪器,实验测量射频信号的功率、频率和相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射频信号功率测量、频率测量与调谐、相位测量。

射频信号功率测量在这一部分,我们使用了功率传感器测量射频信号的功率。

首先,我们将信号源连接到功率传感器的输入端,然后将功率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连接。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依次改变了信号源的功率,同时记录了示波器显示的功率数值。

通过对比示波器显示结果和实际设置的功率值,我们发现示波器测量结果较为准确,且误差较小。

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发现,射频信号的功率与示波器测量结果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将示波器测量到的功率与实际功率进行校准。

频率测量与调谐在这一部分,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对射频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和调谐。

首先,我们将信号源连接到频谱分析仪的输入端,然后通过频率测量和调整频率的方式,获取射频信号的频率。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频谱分析仪的频率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当频率不稳定时,我们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的调谐功能,来调整信号源的频率,使其保持稳定并与期望频率相匹配。

相位测量在这一部分,我们使用了矢量信号分析仪对射频信号的相位进行测量。

首先,我们将信号源连接到矢量信号分析仪的输入端,然后通过相位测量功能来获取射频信号的相位信息。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矢量信号分析仪的相位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当信号相位发生变化时,矢量信号分析仪能够及时检测到并显示相位变化的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射频信号的功率测量较为准确,示波器测量结果与实际设置值的误差较小。

2. 频率测量与调谐功能确保了射频信号的频率稳定性。

3. 矢量信号分析仪能够准确测量射频信号的相位,并能够检测到相位变化。

射频实验报告结论

射频实验报告结论

射频实验报告结论射频实验报告结论射频实验是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传输和接收等过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无线通信技术。

在本次射频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调制技术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调制技术,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相位调制(PM)。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的调制技术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不同的。

首先,调幅技术在传输过程中对信号的幅度进行调整,使得信号的能量集中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

这种调制技术适用于音频信号的传输,但在传输距离较远时容易受到干扰的影响。

其次,调频技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来传输信息。

相比于调幅技术,调频技术在传输过程中对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更强,适用于长距离的无线通信。

但是,调频技术对带宽的要求较高,需要更宽的频率范围来传输相同的信息。

最后,相位调制技术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来传输信息。

相位调制技术对噪声的抑制能力较强,适用于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信号的传输。

然而,相位调制技术对传输距离和带宽的要求都较高。

综上所述,不同的调制技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制技术。

2. 信号接收中的噪声问题在实验中,我们还研究了信号接收中的噪声问题。

噪声是指在信号传输和接收过程中引入的随机干扰信号,会对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接收信号时,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噪声。

其中,热噪声是由于接收器自身的热运动引起的,是一种统计性的噪声,可以通过增加接收器的信噪比来减小其影响。

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噪声,如亚稳噪声、亚稳噪声和外界干扰噪声等。

其次,我们发现信号接收中的噪声会对信号的解调和恢复造成困扰。

噪声会使得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解调过程中的错误和失真。

为了减小噪声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噪声抑制技术,如滤波、增益控制和误码纠正等。

射频技术实验报告

射频技术实验报告

传输线理论一:试验目的1.了解基本传输线、微带线及史密斯圆的特性。

2.学习微带线的设计方法。

3.利用实验模块进行测量,以掌握微带线的特性。

二、实验内容1、完成开路传输线的S11的测量,记录数据;并与示波器观察的结果比较。

2、完成短路传输线的S11的测量,记录数据;并与示波器观察的结果比较。

3、完成50Ω微带传输线的S11、S21的测量,记录数据;并与示波器观察的结果比较。

三、实验设备1、ZY12RFSys32BB1射频训练系统:1台。

2、实验模块:传输线模块1个。

3、示波器(20MHz,双踪,X-Y模式):1台。

4、50ΩBNC连接线(浅色、长线):2条。

5、1MΩBNC连接线(黑色):2条。

6、50Ω匹配负载:4个。

四、实验步骤1、开路P1端口的S11测量P1端口S11与频率曲线图如下:2、短路P2端口的S11测量:P2端口S11与频率曲线图如下:3、传输的测量:P3端口S11与频率曲线图如(2).传输P3、P4端口的S21测量:P4端口S21与频率曲线图如下:五、实验总结1、开路:开路对应全反射状态,此时的反射S11最大,理想情况下等于零dB。

2、短路:短路对应全反射状态,此时的反射S11最大,理想情况下等于零dB。

3、传输:模块的传输是匹配状态下的微带传输,此时的反射S11最小;传输S21最大,理想情况下等于零dB。

但实际上由于仪器本身的误差,大多数情况下不为0dB。

微带天线一:试验目的1、了解天线的基本原理。

2、学习微带天线的设计方法。

3、利用实验模块进行实际测量,以掌握微带天线的特性二、实验内容1、微带天线S11测量。

2、根据距离不同和方向不同,测量微带天线用作发射和接收时的S21值。

三、实验设备1、射频训练系统主机:一台2、示波器:一台3、实验模块:微带天线模块2个4、50ΩBNC连接线(浅色长线):2条5、50Ω匹配负载:3个6、1MΩBNC连接线(黑色):2条四、实验步骤1、圆形微带贴片天线的S11测量:S11与频率曲线图如下:2、圆形微带贴片天线的S21测量:S21与频率曲线图如下:五、实验总结微带天线是在带有导体接地板的介质基片上贴加导体箔片而成的天线。

射频实验四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四实验报告

实验四射频微波滤波器的设计仿真与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低通原型滤波器的结构;2.掌握最平坦和等波纹型低通滤波器原型频率响应特性;3.了解频率变换法设计滤波器的原理及设计步骤;4.了解利用微带线设计低通、带通滤波器的原理方法;5.掌握用ADS进行微波滤波器优化仿真的方法与步骤。

二、滤波器原理2.1滤波器的技术指标滤波器的技术指标有:中心频率,通带最大衰减,阻带最小衰减,通带带宽,插入损耗、群时延,带内纹波,回波损耗、驻波比。

2.2插入衰减法设计滤波器插损法是一种系统的综合方法,可高度地控制整个通带和阻带内的幅度和相位特性,可以计算出满足应用需求的最好响应。

如要求插损小,可用二项式响应;而切比雪夫响应能满足锐截止的需要;若可牺牲衰减率的话,则能用线性相位滤波器设计法获得好的相位响应。

插损法使滤波器性能提高的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增加滤波器的阶数,滤波器的阶数等于元件的个数。

2.3集总元件低通滤波器原型最平坦响应滤波器设计切比雪夫滤波器设计 :2.4滤波器的设计步骤(1)由衰减特性综合出低通原型;(2)再进行频率变换,变换成所设计的滤波器类型;(3)计算滤波器电路元件值(集总元件);(4)微波结构实现电路元件,并用微波微波仿真软件进行优化仿真。

三、集总参数滤波器3.1 设计一LC切比雪夫型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75MHz,通带内衰减为3dB,波纹为1dB,频率大于100 MHz,衰减大于20 dB,Z0=50Ω。

原理图:仿真波形:四、微波滤波器的实现微波频率下的集总元件滤波器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集总元件如电感或电容仅有有限值可供选择,且在微波频率下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寄生频率效应;第二,滤波器中各元件间的距离不可忽略。

4.1 设计最平坦响应低通滤波器,通带内波纹系数小于2,截至频率4GHz,8GHz 处插入损耗必须大于15dB,阻抗50 。

原理图:由于电路工作频率高,不宜采用集总元件,需转换为分布参数元件。

最新射频实验一实验报告

最新射频实验一实验报告

最新射频实验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射频(RF)信号的基本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射频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射频调制解调技术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方法。

实验设备:1. 射频信号发生器2. 射频功率放大器3. 射频信号接收器4. 调制解调器5. 频谱分析仪6. 天线7. 相关电缆和连接器实验步骤:1. 搭建射频通信系统:连接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调制解调器和接收器,确保所有设备通过正确的电缆和连接器相连。

2. 配置信号发生器:设置所需的频率、幅度和调制方式(如AM、FM或PM)。

3. 调整功率放大器:确保放大器提供适当的输出功率,以模拟不同的传输条件。

4. 调制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将模拟或数字信息加载到射频载波上。

5. 发射信号:开启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发射调制后的射频信号。

6. 接收并解调信号:使用接收器捕获发射的信号,并通过解调器恢复原始信息。

7. 信号分析: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和记录信号的频谱特性,包括中心频率、带宽和功率谱密度等。

8. 记录数据:记录所有相关的实验数据,包括频率响应、信号质量、误码率等。

9. 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射频系统的性能,并讨论可能的改进方向。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基本的射频通信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参数,我们观察到了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频谱分析仪的结果显示,信号的中心频率稳定,带宽符合预期。

在接收端,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相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射频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对其性能有了直观的认识。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系统设计和参数调整,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射频通信。

未来的工作可以集中在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系统的整体效率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射频实验是电子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实验之一。

射频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雷达、无线电波传播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射频实验的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帮助读者了解射频实验的基本知识以及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正文内容1.射频实验简介1.1实验目的1.2实验器材和仪器1.3实验流程2.设计射频信号发生器2.1原理介绍2.2设计要求2.3设计步骤2.3.1选择合适的振荡器2.3.2构建放大器电路2.3.3连接滤波器和调谐器2.4实验结果与分析3.射频放大器设计与制作3.1常见射频放大器结构3.2设计要求3.3设计步骤3.3.1选择放大器类型3.3.2计算放大器参数3.3.3进行电路布局和绘制PCB3.4实验结果与分析4.射频滤波器设计与实现4.1原理介绍4.2设计要求4.3设计步骤4.3.1选择滤波器类型4.3.2计算滤波器参数4.3.3绘制电路图和制作滤波器4.4实验结果与分析5.射频天线设计与测试5.1常见天线类型5.2天线设计要求5.3设计步骤5.3.1选择适合的天线类型5.3.2计算天线参数5.3.3放置和调试天线5.4实验结果与分析总结射频实验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射频技术,并在实践中掌握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本文以射频信号发生器、射频放大器、射频滤波器和射频天线为主线,对射频实验进行了详细阐述。

每个部分都包括实验目的、器材、原理、设计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内容,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射频实验的过程和原理,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分析。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在射频领域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并为将来的研究或工作奠定基础。

最新射频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射频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射频技术实验报告射频技术实验报告篇一“三项教育”心得体会(广电系统)一、用“三项学习教育”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近些年来,我局新闻宣传、事业建设、内部、社会管理、广告服务、发射播出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动我县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但同时必须看到部分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缺乏系统的学习,对错综复杂的形势缺乏政治上的鉴别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因此,我们要用“三项学习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认真领会“三项学习教育”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工作者。

为适应广电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与时俱进,进一步促进广电事业健康发展,必须用“三项学习教育”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做到立场坚定、心明眼亮、守土有责,必须打牢理论路线根基、政策法规纪律根基、群众观点根基、知识根基和业务根基,着力“自我加压学习创新提高素质”,尤其要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

必须“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自律公约,建章立制,规范自己的行为,引导大家大力弘扬忠于党和人民、坚持政治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职业精神,切实遵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的职业道德,肩负起新时期党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做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工作者。

三、自我加压,学习创新,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办公室是综合部门,既要协调方方面面,又要服务上下左右,具有整体性强、影响大的特点,要使办公室发挥窗口树好形象,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学习“三项学习教育”,认真领会“三项学习教育”的精神。

在思想上忠于广电事业,不折不扣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国家政策,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行动上要服从领导,对领导和各项决定应认真地贯彻执行,不得自行其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办事,勤勤恳恳工作;在工作上要任劳任怨,勤奋好学,不论是撰写材料、文件收发、打印装订,还是协调办事、接待来访,甚至添茶倒水、打扫卫生等都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做好。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射频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射频技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射频实验。

本实验报告将对我们进行的射频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一:射频信号的产生与调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射频信号,并通过调制电路将其调制成所需的信号波形。

我们首先了解了射频信号的特点和产生方式,然后学习了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调制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成功地生成了调幅、调频和调相信号,并观察了它们在频谱上的特点。

实验二:射频信号的传输与接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原理。

我们使用了射频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天线将射频信号传输到远处,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接收到的信号波形。

我们还学习了射频信号的传输损耗和传输距离的关系,并进行了一些实验验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射频信号的传输过程。

实验三:射频信号的放大与滤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放大和滤波技术。

我们使用了射频放大器和滤波器,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我们了解了射频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放大电路结构,以及滤波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射频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后的波形和频谱特点,并对不同放大倍数和滤波器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实验四:射频信号的解调与检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解调和检测技术。

我们使用了解调器和检波器,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基带信号。

我们了解了解调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解调方式,以及检波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特点,并对不同解调方式和检波器性能进行了比较和评估。

实验五:射频信号的测量与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测量和分析技术。

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和网络分析仪,对射频信号的频谱和传输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我们了解了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常见的测量参数,以及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常见的测量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射频电路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一选频回路一、实验内容:1.测试发放的滤波器实验板的通带。

记录在不同频率的输入下输出信号的幅度,并绘出幅频响应曲线。

2.设计带宽为5MHz,中心频率为39MHz,特征阻抗为50欧姆的5阶带通滤波器。

3.在ADS软件上对设计出的带通滤波器进行仿真。

二、实验结果:(一)低通滤波器数据记录及幅频响应曲线低通滤波器幅频响应曲线(二)带通滤波器数据记录及幅频响应曲线频率/MHz 0 0.5 1 1.5 2 2.5 3 3.5 4幅度/mV 0.4 0.4 0.4 0.4 0.4 0.4 0.4 0.006 0.006 频率/MHz 4.5 5 5.2 5.4 5.6 5.8 6 6.2 6.4 幅度/mV 0.006 0.0008 1.2 1.6 2.2 3 7.2 11.4 19.8 频率/MHz 6.6 6.8 7 7.2 7.4 7.6 7.8 8 8.2 幅度/mV 36.4 58 60 52.8 49.6 50 52.8 57.6 66.4 频率/MHz 8.4 8.6 8.8 9 9.2 9.4 9.6 9.8 10幅度/mV 78.4 96 124 166 232 344 440 444 340 频率/MHz 10.2 10.4 10.6 10.8 11 11.2 11.4 11.6 11.8 幅度/mV 360 348 360 400 464 528 512 452 392频率/MHz 12 12.4 12.6 12.8 13 13.2 13.4 13.6 13.8 幅度/mV 340 288 290 276 218 148 94.4 64 44.8 频率/MHz 14 14.2 14.4 14.6 14.8 15. 15.2 15.4 15.6 幅度/mV 32.4 24 18.4 14.4 11.2 9 7.4 6 2.6 频率/MHz 15.8 16 16.2 16.4 16.6 16.8 17 17.5 18幅度/mV 2.2 2 1.4 1.2 1 1 1 0.006 0.004 频率/MHz 18.5 19 19.5 20幅度/mV 0.006 0.004 0.006 0.004带通滤波器幅频响应曲线三、仿真实验(一)设计步骤1.先设计带宽为5MHz,特征阻抗为50Ω,带宽为39MHz的LPF。

2.根据中心频率F计算变换为带通滤波器后的各个元器件的值3.在ADS上搭建电路进行仿真(二)设计电路图(三)仿真结果四、总结及心得体会:在本次实验中,通过观察低通与带通滤波器中幅度随频率变化的情况,我们了解了低通与带通滤波器的特性,并通过仿真熟悉了滤波器的设计。

五、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通过滤波器过渡带的状况来判断插片的质量,我们可以在过渡带出现时,将频率的变化值间隔取小一点,以便观察。

实验二混频器实验一、实验内容1.连接混频器实验板,将混频器设置为下变频模式。

2.用射频连接线将信号加至实验电路板,观测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以及中频输出的波形,记录并分析。

3.观测中频输出未经过滤波电路和经过滤波电路的输出信号,分别记录信号的波形并进行分析。

4.保持本振不变,改变射频信号的功率,测量得出混频器的1dB压缩点二、实验记录1.记录信号源产生的信号波形。

信号源产生波形如图2.用示波器在测量点3、测量点4和测量点分别5观测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的波形,记录并分析。

测量点3如图测量点4如图测量点5如图分析:从测量点3到测量点4再到测量点5依次失真。

3.用示波器在测量点5和输出2端分别观测未经过滤波电路和经过滤波电路的输出信号,分别记录信号的波形并进行分析。

CH1为未经过滤波的信号即测量点2的信号,CH2为经过滤波的信号即测量点5的信号分析:测量点5的输出波形为本振信号夹杂着中频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后,会滤除中频信号,恢复为原信号,即为测量点2的波形。

4. 改变射频信号的功率,在产生射频信号的信号源输出端和输出3端分别测量射频输入信号的幅度V RF 和中频放大输出信号的幅度V IF ,分析计算混频VRF/mV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VIF/mV 40 76 110.4 142 170 214 242 264 284 VRF/mV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VIF/mV 298 316 320 328 332 336 340 340 V IF 理论2= V RF 2*0.1187+413.25由于10lgP IF 理论-10 lgP IF 实际=1dB 125.4131187.0*lg 10lg 10lg 102222=+==实际实际理论实际理论IF RF IF IF IF IF V V V V PP解得1dB 压缩点在V IF 实际=284mV 和V IF 实际=298mV 之间 于是估计1dB 压缩点在V IF 实际=291mV 处5. 改变射频信号的频率,在测量点4 和输出端2分别记录下不同的射频频率及其对应滤波后的中频信号频率,绘出中频频率随射频频率变化的曲线。

RF/MHz 15 15.5 16 16.5 17 17.5 18 18.5 19 19.5 20 IF/MHz 5 5.49 5.99 6.49 6.99 7.52 8 8.47 9 9.52 Lowamplitude中频频率随射频频率变化如图所示三、思考题1.一般情况下,环行变频器的射频口输入信号都要求信号的频率值10RF f MHz ,而中频输出信号的频率值却可以从最高频率延伸到直流,请结合实验原理说明是什么原因?答:因为射频端信号的频率范围远远大于中频端。

2.混频器产生干扰的原因有哪些?答:①信号与本振组合频率干扰(噪音干扰)信号频率和本振频率的各次谐波之间、干扰信号与本振信号之间、干扰信号与信号之间以及干扰信号之间,经非线性器件相互作用会产生很多的频率分量。

在接收机中,当其中某些频率等于或接近于中频时,就能够须利地通过中频放大器,经解调后,在输出级引起串音、噪音和各种干扰,影响有用信号的正常接收。

②外来干扰与本振的组合频率干扰外来干扰与本振电压产生的组合频率干扰称为寄生通道干扰。

③交叉调制干扰(交调干扰)当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两种调幅波均加至混频器输入端时,由于混频器非线性作用,使干扰信号的包络转移到中频信号上。

交叉调制的产生与干扰台的频率无关,任何频率较强的干扰信号加到混频器的输入端,都有可能形成交叉调制干扰。

④互调干扰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混频器输入端,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两干扰信号与本振信号相互混频,产生的组合频率分量若接近于中频,它就能须利地通过中频放大器,经检波器检波后产生干扰。

⑤包络失真与阻塞干扰因此对差中频进行选频并抑制产生的有害谐波分量,对影响混频的两种干扰(镜像干扰、中频干扰)抑制,尽量减少谐波分量的产生,对镜像频率实行再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每一种干扰均有对应的数学关系。

3.混频器克服干扰的措施有哪些?答:对于抑制寄生频率的方法有:(1)使用理想乘法器(或平方律器件)(2)采用平衡电路结构(3)采用线性时变工作状态对于外来信号的干扰,必须通过提高射频前端电路的选择性来加以抑制,包括设置前级滤波器和镜像频率滤波器等。

同时,也要提高混频器各个端口间的隔离度,方法有:采用平衡结构或环形晶体管设计的混频器;端口匹配时,使本端口的信号正常传输,对另外两个端口的信号短路。

四、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通过在本实验中观测混频器各个测量点的波形,更进一步认识了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三:FM 发信机系统实验下图所示为38GHz 点对点的无线通信接收机前端方框图。

已知:38GHz 波导插入损耗B L d 0.11=;LNA 增益B G PLNA d 20=;噪声系数B NF LNA d 5.3=;三阶互调截点B IIP LNA d 153=;38GHz 带通滤波器:插入损耗B L d 42=;I 混频:变频损耗B L M d 7=,噪声系数B NF M d 7=,三阶互调截点dBmIIP M 103=;1.8GHz 中频放大器:增益B G PIF d 13=,噪声系数B NF IF d 5.2=,三阶互调截点dBm IIP IF 253=。

计算此接收机前端总增益、噪声系数及输入三阶互调截点功率电平。

本振解:接收机前端总增益:G p =-L 1+GP LNA -L 2-L M +GP IF =-1+20-4-7+13=21dB噪声系数:1171 2.513.5 3.82020*13M IF LNA PLNA PLNA PIF F dB NF NF NF G G G ----=++=++= 输入三阶互调截点功率电平:dBm dBm mW LAN mW dBm dBm mW M mWdBm IIP L IIP IIP IIP IIP GP IIP IIP IIP L IIP IIP IIP L IIP IIP IIP IIP B A B C LAN B D C D E M D IF E 064.5064.61313064.62475.03946.2410062.31133131946.2497.1397.9432397.9937.9323.3161995.01013/1313123.316253)()()()()()()()()()()()()(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