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指导:常见的昆虫分类

合集下载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External structure of insects (cont’d)
Head Antennae can be
highly variable
Mosquito antennae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昆虫口器的常见类型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Proboscis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剌吸式口器
口器的各部分呈针状 上唇:内凹形成食物道 下唇:形成喙
上唇、上颚、下颚和舌合抱口针管适合吸取液体食物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依据
© 1996 C. Riley Nelson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Holometabolous Ecdysis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原变态
原变态 此类变态仅见于有翅亚纲的蜉蝣目昆虫, 它由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亚成虫期,这个 时期较短,呈静休状态。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复变态hyper-metamorphosis 是更为复杂化的全变态,除具有 全变态的特征外,其主要特征是幼虫各龄之间因习性的不同在外部形 态上也具有极大的差别。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几种变态类型的比较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原 变 态:卵—稚虫—亚成虫—成虫 完 全 变 态:卵—幼虫——蛹——成虫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动物学实验七昆虫分类依据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昆虫活动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昆虫活动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昆虫活动观察昆虫活动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的描述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昆虫,发现不同昆虫的特征和习性,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学生能够明确昆虫和人类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昆虫活动,了解昆虫的特征、习性和分类。

难点: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总结和归纳,能够准确的描述昆虫的生活和习性。

三、教学准备昆虫标本、显微镜、昆虫专题绘本、昆虫分类表等。

四、教学过程1.介绍昆虫教师先简单介绍昆虫的分类特征和种类,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有六条腿,有翅膀,蜕皮等。

2.观察昆虫标本教师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昆虫标本,并与学生一起探究昆虫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3.观察昆虫活动教师将昆虫放在透明的容器中,并让学生观察昆虫的不同行为、习性等,并记录下来。

4.讨论和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比较观察的结果,找出不同昆虫之间的共同特点和区别,并归纳总结出昆虫的生活习性。

5.绘制昆虫图册让学生自行绘制昆虫的图册,并标注昆虫的名称和习性。

6.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为同学们讲述昆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保护昆虫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积极性,是否能够正确的描述昆虫的习性和特点等,同时从学生的昆虫图册中能够了解到学生们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采用共同讨论、小组讨论、自主绘图、小测验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六、教学延伸可以邀请专业的爱好者或者科研人员来为学生们讲解昆虫的分类系统和生活习性,加深学生们对昆虫的了解;学生们可以利用自然素材和废旧物品,创造出各种小型的昆虫生态环境箱、昆虫模型等,拓宽学生们对昆虫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昆虫分类学实验教学教案

昆虫分类学实验教学教案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 生了解昆虫的分类方 法和原理,培养实验 设计与观察能力,并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 沟通能力。通过这些 实践目标,希望学生 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昆 虫分类学的重要性和 应用价值。
昆虫分类学实验教学目标
了解分类方 法和原理
掌握昆虫分类的 基本方法和原理
提高团队合 作能力
通过合作完成实 验,提升团队协
提升了观察 和描述的能

认识到细节对分 类的重要性
昆虫分类学实验成果展示
01 学生实验报告
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02 昆虫分类图鉴
展示学生对不同昆虫的分类
03 实验观察记录
收集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数据
展望昆虫分类学实验的发展方向
引入DNA分析技术
提升昆虫分类的准确性 探索昆虫亲缘关系
拓展实验内容
作技巧
培养实验设 计能力
学会设计和执行 昆虫分类实验
● 02
第2章 昆虫分类学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在进行昆虫分类学实 验前,必须准备好昆 虫标本和标本盒、显 微镜和显微相机、昆 虫分类图鉴、实验记 录表和笔记本等材料, 确保实验进行顺利。
实验环境准备
实验室的准 备和布置
确保实验环境整 洁和安全
实验的时间 安排和计划
保障实验进行有 条不紊
实验过程中 的安全措施
如何防止实验中 的意外发生
学生知识预备
学生对昆虫 特征和分类 方法的预习
了解昆虫的形态 特征和分类依据
学生的团队 分工和合作
训练
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意识和沟通
能力
学生对实验 流程和注意 事项的了解
掌握实验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细节
实验教学人员培训
教师对昆虫 分类学知识 的深入了解

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

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

28.长翅目Mecoptera:蝎蛉,头延伸呈喙状,口器咀嚼式,两对翅大小及脉纹都相似,翅面有微毛;有些种类雄性生殖器膨大,状如蝎尾。
29.毛翅目Trichoptera:石蛾,体形极象鳞翅目蛾类,但口器为咀嚼式,上颚退化;翅上无鳞片而具细长,翅脉接近模式脉序。
30.鳞翅目Lepidoptera:观察蝴蝶、小地老虎,身体及翅面被有鳞粉,口器虹吸式,翅上有由鳞片组成的花纹。前胸小,背面有2小形领片;中胸很大,生有一对肩板。
23.鞘翅目Coleoptera:观察金龟甲,体壁坚硬,前翅加厚,成鞘翅,后翅膜质,折叠藏于前翅下,口器咀嚼式,触角鳃叶状,没有单眼。
24.拈翅目Strepsiptera:拈翅虫,雄虫只有一对后翅,脉纹放射状,前翅变为平衡棒,雌虫头胸部愈合坚硬,腹部囊状,短。寄生于同翅目、直翅目等昆虫体上。
3.双尾目Diplura :铗尾虫或双尾虫,无翅和复眼,触角线状或念珠状,尾须发达呈钳状或线状,口器内藏式。
4.缨尾目Thysanura:观察衣鱼或石蛃,体长而末端尖削,触角细长而分节多,体被鳞片,口器咀嚼式外露,腹末还有三条细条的分节尾丝。腹部腹面(特别是末几节)存在有成对的刺突或泡囊。
20.缨翅目Thysanoptera:观察蓟马,体小,细长,头略带后口式;口器圆锥形,锉吸式,触角线状,翅狭长,边缘有很多长而整齐的缨状缘毛,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
21.半翅目Hemiptera:观察蝽象,体壁坚硬而略扁;口器刺吸式,着生在头的前边,前翅半鞘翅。
22.同翅目Homoptera:观察蝉,体形和口器似半翅目,但区别在于同翅目的口器着生在头的后边,前翅质地均一。
2. 取油葫芦观察,触角比体长,雌性产卵器矛状,听器在前足胫节基部两侧,鼓膜外露,称为“开式”鼓膜,足跗节3节,代表螽斯亚目Tettigoniodea和蟋蟀科Gryllidae的特征。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昆虫纲的分类方法;2、认识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3、掌握常见目其代表科的重要识别特征和种类代表。

二、实验器具及材料(1)器具:体视显微镜、解剖针、表面皿等(2)标本: 1.大蟋蟀 2.海南土白蚁 3.稻蛛缘蝽 4.菜缢管蚜 5.蚧类 6.榕母管蓟马7.黄守瓜8.大黑鳃金龟 9.茄二十八星瓢虫 10.菜粉蝶11.小菜蛾12.斜纹夜蛾 13.瓜绢螟14.美洲斑潜蝇15.瓜实蝇16.叶蜂类17. 荔枝瘤瘿螨三、实验内容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2)种类代表。

四、实验观察和记录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①昆虫形态学:外部形态特征②昆虫生物学:生活史及行为习性③昆虫生理学:内部结构及生理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天敌: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等害虫: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螨类(蛛形纲)标本名称主要形态特征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蜻蜓目体中型至巨型;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中胸与后胸紧密结合并向前倾斜;膜翅;有翅痣和翅节。

螳螂目体小型至巨型,头三角形,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向两侧突出,口器咀嚼式;前胸明显延长,中胸和后胸短,前足捕捉足,中足和后足行走足,前翅覆翅,后翅膜翅。

脉翅目形似蜻蜓,体微型至大型,柔软;触角丝状或念珠状,部分棒状、锯齿状或栉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翅膜质,无翅结,部分有翅痣。

直翅目1 体小型至中大型;头部下口式;触角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中后胸愈合;足有跳跃足、开掘足等变化;前翅复翅,后翅膜翅;常有发音器和听器;产卵器发达。

等翅目2 体小型至中型,柔软;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体多型,长翅型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有翅成虫婚飞后,翅脱落,余下部分为翅鳞。

实验二昆虫分类

实验二昆虫分类
通称蓟马。体长一般为0.5~7 mm,体黄褐、 苍白或黑色,有的若虫红色。触角6~9节。口 器锉吸式。翅2对,膜质,狭长形而翅脉少, 翅缘密生缨毛。足跗节端部生一可突出的端泡, 故又称泡脚目。大多植食性。
1.蓟马科 Thripidae
园林花卉上重要的有花蓟马等。
成 虫
隐 藏 于 花 朵 状
蓟马危害大花蕙兰状
虱、柑橘木虱、蒲桃木虱等。
危 害 状
梧桐木虱的危害状与若虫
5.粉虱科 Aleyrodidae
容易与介虫混淆。常见的有温室白粉虱、黑刺粉虱等均危害 多种园林植物。

若 虫

成虫
温室白粉虱的生活史
6.蚜总科 Aphidoidea
小型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型。 触角丝状,腹部有一对管状突起称“腹管”, 末节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尾片和尾板
6.粉蝶科 Pieridae 中型,多为白色,黄色或橙色,并带有黑色或红色, 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触角锤状, ,幼虫绿或 黄色,圆筒形,多皱纹,表面有许多绒毛或毛瘤,如 菜粉蝶等。
幼 虫
成虫
菜粉蝶
7.蛱蝶科 Nhymphalidae
中至大型,翅上具各种鲜艳的色斑,前足退化,前 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幼虫体色深,体表多具有成 对棘刺。
鳞翅目包括蝶类和蛾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是昆虫纲 中的第二大目。体小至大型,翅展3~265mm。口器虹吸式,喙 由下颚的外颚叶形成,不用时卷曲于头下。翅一般2对,前后翅 均为膜质,翅面覆盖鳞片。幼虫
多足型,俗称毛毛虫。具有3对 胸足。一般有2~5对腹足。腹足 端部常具趾钩。幼虫体表常具
各种外被物。蛹主要为被蛹。
雀纹天蛾 天蛾幼虫
5.夜蛾科 Noctuidae

昆虫分类实验教案

昆虫分类实验教案

教案 No______教案附页第 1 页教案 No______教案附页第页教案 No______教案附页第页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昆虫分类》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昆虫分类》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昆虫分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昆虫的主要分类特征;3. 能够将常见昆虫进行简单分类;4. 培养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昆虫的主要分类特征;3. 常见昆虫的分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昆虫的一些特点和昆虫分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昆虫分类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教师讲解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并介绍昆虫的主要分类特征,如身体结构、触角类型、翅膀形态等。

步骤三:实例展示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步骤四: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昆虫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行为等进行分类。

步骤五: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昆虫及其分类结果,并让其他同学对其分类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适时总结昆虫分类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2. 评价学生对昆虫分类基本概念和主要分类特征的掌握情况;3. 评价学生在小组探究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 评价学生对常见昆虫的分类准确性。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去校园或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并尝试将观察到的昆虫进行分类;2. 邀请专业人士或昆虫爱好者来学校进行昆虫分类的讲解和示范。

以上是《昆虫分类》的教学设计,通过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引发学生对昆虫分类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综合实践课昆虫教学设计(3篇)

综合实践课昆虫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强。

昆虫作为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不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对象。

综合实践课昆虫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交流等过程中,提高生物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殖发育、生活习性等。

- 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如昆虫纲、鳞翅目、鞘翅目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昆虫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 昆虫的身体结构:头、胸、腹三部分,以及足、触角等附属器官。

- 昆虫的生殖发育: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昆虫的生活习性:食性、栖息地、活动规律等。

2. 昆虫的分类:- 昆虫纲概述。

- 鳞翅目:蝴蝶、蛾等。

- 鞘翅目:甲虫等。

3. 昆虫实验探究:- 昆虫标本制作。

- 昆虫行为观察。

- 昆虫生态调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昆虫的多样性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昆虫基本特征学习:-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 昆虫分类学习:- 引导学生运用昆虫分类的方法,对昆虫进行分类。

4. 昆虫实验探究:- 昆虫标本制作:学生分组进行昆虫标本的制作,了解标本制作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 昆虫行为观察:学生分组观察昆虫的行为,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昆虫的行为特点。

- 昆虫生态调查:学生分组进行昆虫生态调查,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成果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实验探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分类实验报告昆虫重要的目与分类特征一、实验目的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2、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3、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二、实验原理1、意义:将客观事物分门别类,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2、依据: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各部位的不同特征,主要有: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地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

3、方法:遵循1999年修订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4版)。

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属名+种名+亚种名组成,是“三名法”。

命名分类单元遵循“优先律”,即为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4、分类检索表:检索表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分类阶元的鉴定。

编制时采用对比分析和抽象归纳的方法,要求选取各阶元重要、突出、明显、稳定的特征。

常见形式有:双项式、单项式、包孕式等。

基本原则为将标本特征不断“一分为二”、尽量选取绝对特征、两组的数量特征不能重叠、不使用含糊词句。

三、动物与器材1、实验材料:昆虫永久装片2、实验器材:显微镜、体视镜四、方法与步骤依次逐个观察各装片,结合资料图解,观察思考各类装片的形态差异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仅举一对,作为例子六、实验结果蝼蛄前足为开掘足,各节均粗短有力,适应挖掘;其胫节扁平强大,端部4个发达的齿;跗节有3节,较小。

螳螂前足为捕捉足,能有效挟持猎物;其基节长而大;股节发达,腹面有凹槽,两侧缘具刺;胫节腹面亦呈凹槽状,两侧缘具刺。

弯折时嵌合在股节凹槽内。

两种昆虫前足不同的形态分别与它们挖掘、捕猎的功能相适应,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相互联系。

对以下昆虫分类到目:蚊子、蚱蜢、蟑螂、菜粉蝶、黄蜂、蜻蜓、螳螂、蝉、金龟子、体虱昆虫分类检索表(目)(1)无翅或极退化---------------------------------(2)有翅-----------------------------------------(3)(2)刺吸式口器-----------------------------------虱目——体虱(3)有一对翅-------------------------------------(4)有两对翅-------------------------------------(5)(4)刺吸式口器-----------------------------------双翅目——蚊子(5)前翅为膜质-----------------------------------(6)前翅为革质-----------------------------------(8)前翅为鞘质,且为咀嚼式口器-------------------鞘翅目——金龟子(6)翅为鳞翅-------------------------------------鳞翅目——菜粉蝶翅不为鳞翅,刺吸式口器-----------------------同翅目——蝉翅不为鳞翅,咀嚼式口器-----------------------(7)(7)休息时翅膀平置在身体两侧---------------------蜻蜓目——蜻蜓休息时,翅膀收于背后-------------------------膜翅目——黄蜂(8)第一对足为捕捉足-----------------------------螳螂目——螳螂第三对足为跳跃足-----------------------------直翅目——蚱蜢三对足均为步行足-----------------------------蜚蠊目——蟑螂篇二:昆虫采集、分类实验报告格式浙江农林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2010-2011-2)常见昆虫采集、分类识别与标本制作姓名沈杰学号201118020220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地信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一、实验目的昆虫种类众多,形态多样,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15《昆虫》(教案)

小学科学15《昆虫》(教案)

小学科学15《昆虫》(教案)昆虫是地球上一类独特的生物群体,它们以其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特征而引人注目。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授学生对昆虫的认识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并引导他们学习保护昆虫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了解常见的昆虫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昆虫图片或昆虫标本。

2. 昆虫分类的相关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回顾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昆虫是属于哪一类动物呢?它们有什么特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学习昆虫的基本特征(20分钟)利用图片或昆虫标本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引导他们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如身体分段、节肢、触角等。

帮助学生总结出昆虫的基本特征,并通过示意图或板书记录下来。

3. 学习昆虫的分类(30分钟)介绍昆虫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科、目、科、属和种。

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将不同种类的昆虫分类,并解释每个分类的特征和意义。

4. 学习常见的昆虫种类及其生活习性(50分钟)选择几种常见的昆虫,如蜜蜂、蝴蝶、蚂蚁等,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内容。

可以结合图片、简短的视频或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 昆虫的生态环境与保护(25分钟)向学生解释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醒他们昆虫数量下降会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昆虫的意义,并讨论如何保护昆虫的方法,如减少使用农药、保护昆虫栖息地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讨论。

6. 总结与拓展(1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一个小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昆虫特征和分类方法,将几张昆虫图片进行分类。

然后展示并讨论正确答案。

四、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昆虫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五昆虫分类观察(A)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及分科观察

实验五昆虫分类观察(A)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及分科观察

实验五昆虫分类观察(A)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及分科观察一、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的特点;亚目区别及所属主要科的形态特。

二、实验备品及材料1.备品:双目实体解剖镜、扩大镜、镊子、解剖针、蜡盘、培养皿等。

2.材料:蝗科、螽蟖科、蟋蟀科、蝼蛄科、蝽科、缘蝽科、猎蝽科、盲蝽科、木虱粉虱科、蚧壳虫、蚜虫、蓟马等标本。

三、实验内容㈠直翅目及分科观察㈡半翅目及分科观察㈢同翅目及分科观察㈣缨翅目观察㈤等翅目及分科观察㈥昆虫检索表的编制与运用四、实验方法与步骤㈠直翅目及主要科特征观察:观察蝗虫蝼蛄、螽蟖、蟋蟀标本,注意它们的触角类型、口器类型、前胸背板的形状、前翅类型、后翅翅形、足的类型、跗节数目、产卵器的形状、听器的有无及位置、尾须的长短等。

并将这些类型进行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其同点,比较其差异。

直翅目分科检索表1.触角较身体短,第一腹节两侧具听器;雌虫产卵呈瓣状(蝗亚目) (2)触角较身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的基部;雌虫的产卵器长,呈予状或剑状;或触角短,产卵器退化(螽蟖亚目) (4)2.前胸背板向右极度延伸,有时超过腹部末端,前中足跗节2节,后足附节3节………………………………………………………………………………………菱蝗科前胸背板正常,各节的跗节均为3节 (3)3.触角短于前足腿节;腹部第1节两侧无听器………………………………短角蝗科触角长于前足腿节;腹部第1节两侧有听器……………………………………蝗科4.跗节4节,如具有产卵器时,则产卵瓣为剑状 (5)跗节3节或少于3节 (6)5.产卵器显著,前足胫节常具听器………………………………………………螽斯科产卵器不显著,—般不具听器,如具听器时,则跗节纵扁…………………蟋螽科6.前足胫节正常产卵器呈矛状……………………………………………………蟋蟀科前足胫节膨大,适于掘土 (7)7.各足跗节均为3节,后足腿不适于跳跃………………………………………蝼蛄科前、中足跗节3节,后足跗节1节,后足腿节膨大,适于跳跃……………蚤蝼科㈡半翅目及分科观察取蝽类标本,观察半翅目昆虫的特征,头式、喙的分节、触角类型、复眼及单眼的位置和形状;前翅革质部分分区膜质翅脉特征、臭腺孔的有无、位置及形状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动物分类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动物分类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常见动物分类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包括鸟类、鱼类、昆虫等;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动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常见动物的分类;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PPT等;2. 素材准备:常见动物的图片、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可用一张图片或几张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动物,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进行感性认识。

2.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有哪些分类吗?”,引导学生思考。

第一步:认识常见的动物分类1. 教师向学生介绍鸟类、鱼类、昆虫等常见的动物分类,给予简单的定义和特点。

2. 分别使用图片展示不同动物分类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步:根据特征进行分类1. 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动物分类特征,自己找一些动物进行分类,并给出理由。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完成任务。

第三步:整理与总结1. 学生代表小组将所完成的任务结果向全班进行汇报,让其他学生参与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不同动物分类的特征,并做一定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五、课堂延伸:1. 学生自由阅读与动物分类相关的书籍或资料,拓宽知识面。

2. 学生进行动物分类实践活动,能够观察、分类、记录身边的动物。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常见动物的分类,学会了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观察、记录所见到的动物,并进行分类;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分类的小作文,描述自己是如何进行动物分类的,可以画图或添加图片。

八、板书设计:常见动物分类鸟类鱼类昆虫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分析、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常见动物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昆虫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昆虫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昆虫引言大自然中的昆虫群体是一个广阔而神奇的领域,而孩子们对昆虫往往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通过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昆虫,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特性、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这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索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教案将引导小学生开展昆虫观察和探索的活动,旨在让他们全面了解昆虫的生活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描述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功能;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索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昆虫标本(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几种常见、易观察的昆虫标本);•放大镜、显微镜;•昆虫园地(设立一个昆虫观察的小区域,提供昆虫的食物和合适数量的植物);•小组合作的记录本和素描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昆虫的名称游戏(10分钟)在开始教学之前,让学生们玩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来复习和熟悉一些常见的昆虫名称。

教师可以将一些昆虫名称写在小纸条上,然后让学生抽取纸条并尽快说出昆虫的名称。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对昆虫名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观察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0分钟)•引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昆虫,比如蝴蝶、蜜蜂、蚂蚁等,并问学生这些生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昆虫标本进行观察。

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来仔细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并记录他们所观察到的特征和结构。

•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昆虫根据翅膀的形状、体形、口器等特征进行初步分类。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对昆虫的分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昆虫的生活习性观察(30分钟)•团队合作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昆虫园地中观察昆虫的活动。

每个小组应选取一个昆虫,观察其食性、行动规律、交配等行为。

•观察记录:每个小组应制定一份记录表,记录所选择昆虫的特征、行为和习性。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应及时记录并相互交流分享。

科学观察发现昆虫世界教案

科学观察发现昆虫世界教案

科学观察发现昆虫世界教案引言: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持和调节作用。

通过科学观察昆虫世界,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习性、生命周期以及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观察的方式,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态特点,并通过观察发现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分类、特点和生命周期。

2. 学会使用科学工具进行昆虫观察,包括放大镜、显微镜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发现探索昆虫世界。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昆虫标本、显微镜、放大镜、幻灯片或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观察日志、放大镜、铅笔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可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或标本,向学生介绍昆虫的基本特点,如昆虫的外骨骼、六条腿等。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昆虫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步骤二:分类与观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昆虫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口器的类型、翅膀的特点等。

并请学生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标本或图片。

2. 学生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例如昆虫的触角、翅膀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观察提示,如观察昆虫的眼睛形状、身体表面的纹理等,并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步骤三:生命周期观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通过幻灯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昆虫的生命周期变化。

2. 学生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昆虫,通过观察或阅读资料,记录该昆虫的生命周期变化。

学生可以绘制生命周期的图表或使用观察日志记录每个阶段的特征和持续时间。

步骤四:观察发现与记录1. 学生分组进行昆虫观察实验,可以选择校园中常见的昆虫或自带昆虫标本进行观察。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并集中注意力观察昆虫的行为、食性、生活习性等方面。

学生可以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解释或假设。

3. 学生可采用图表、绘画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撰写简短的观察报告。

部编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昆虫

部编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昆虫

部编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
昆虫
本文档旨在介绍部编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题为观察昆虫。

该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观察昆虫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通过观察昆虫,学生可以培养对生物的兴趣,提高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在该单元中,学生将研究以下内容:
1. 昆虫的形态特征:学生将研究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特点,例如昆虫的头、胸、腹部,以及昆虫的触角、翅膀等。

2. 昆虫的生活性:学生将观察昆虫的生活性,如昆虫的食性、活动时间和栖息地等。

3. 昆虫的分类:学生将了解昆虫的分类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昆虫分类信息。

4. 昆虫的重要性:学生将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如传粉、分解和食物链中的地位。

为了达到这些研究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外出观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等地观察昆虫。


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食物来源、栖息地和活动规律。

2. 显微镜观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如昆虫的触角、翅膀和体毛等。

3. 录制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相机或手机录制观察昆
虫的视频或照片,并在课后进行观察记录和讨论。

4. 分组研究: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不同的昆虫进行研究,
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总之,部编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目标是通过观察昆虫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并让学生对昆虫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小学生物课堂活动教案:动手观察昆虫》

《小学生物课堂活动教案:动手观察昆虫》

《小学生物课堂活动教案:动手观察昆虫》一、引言在小学生的生物课堂中,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的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小学生的生物课堂活动教案——动手观察昆虫。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形、生活环境和行为特征,帮助学生对昆虫进行深入了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并绘制昆虫的简单素描;3. 学会运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特征;4. 进行昆虫的栖息环境观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准备1. 昆虫标本或者图片;2. 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3. 绘画纸、颜色笔和铅笔;4. 数据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用一个关于昆虫的有趣小故事或者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激发他们观察昆虫的欲望。

2. 学习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教师通过昆虫标本或者图片,向学生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例如昆虫具有六只腿、有翅膀等,并简单介绍昆虫的分类。

3. 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将准备好的昆虫标本或者图片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仔细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例如昆虫的头部、身体、触角等,并请学生用铅笔在绘画纸上简单绘制昆虫的素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昆虫外形特征的理解。

4. 运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特征每组学生分别拿起一个显微镜和玻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昆虫标本或者昆虫的一小块身体部位放在玻片上,然后将显微镜对准昆虫标本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细节特征,例如昆虫的触角、眼睛等。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并注意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5. 进行昆虫的栖息环境观察将学生分组,在校园或者学校附近的室外场地进行昆虫的栖息环境观察。

学生需要观察昆虫栖息的地方、昆虫的食物来源以及昆虫之间的互动行为。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在回到教室后进行讨论。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观察昆虫的过程和所得到的观察结果,并激发学生对观察昆虫更多问题和现象的思考。

科学探索认识昆虫教案

科学探索认识昆虫教案

科学探索认识昆虫教案教案标题:科学探索认识昆虫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保护意识;3. 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案时长:2个课时教案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引入昆虫的话题,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昆虫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昆虫(10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 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如六足、有触角、有外骨骼等。

3. 昆虫的分类(15分钟)- 介绍昆虫的分类方法,如按翅膀的有无、口器的形状等。

-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昆虫进行观察,并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4. 昆虫的生态(10分钟)- 介绍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传粉、食物链中的角色等。

- 讨论:让学生思考昆虫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昆虫的理由。

第二课时:1. 外出观察昆虫(15分钟)-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昆虫观察活动。

- 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昆虫种类、特征和生存环境等。

2. 实验设计(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关于昆虫的实验问题,如昆虫对不同食物的偏好。

-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并列出所需材料和步骤。

3. 实验进行(15分钟)-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4. 总结与展示(5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观察到的昆虫和实验结果。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昆虫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教学资源:1. 昆虫图片或实物2. 分组活动所需的昆虫样本3. 观察记录表格4. 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教学评估:1. 学生观察记录表格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昆虫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2. 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评估,评估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学生对昆虫保护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昆虫分类研究,了解更多昆虫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螽斯科:螽斯科昆虫,即我们
讲的蝈蝈和纺织娘。•它们触角呈 丝状,长过身体。雄虫靠前翅摩 擦发音,少数类群雌虫也可发音。 听器位于前足胫节的基部。产卵 器为刀状或剑状,尾须短。
一、直翅目
3.蝼蛄科:是一类重要的地下 害虫,为害作物和蔬菜的根部。
触角短,前足特化为开掘足, 后足腿节不发达,不能跳跃。前翅 短,雄虫发音的发音器不发达。听 器与螽斯科一样也是位于前足胫节 基部。产卵器很短,不露出体外。 有一对很长的尾须。
六、鳞翅目
3.天蚕蛾科:本科昆虫身体都非常大,色彩鲜艳。触角双栉齿 状。口器不发达。多数种类后翅具飘带,两对翅中央常有透明 的窗斑。幼虫形态丑陋,身体上生有很多枝刺或延长的突起。
六、鳞翅目
4.夜蛾科:夜蛾是些中大形的蛾子。身体粗壮,多呈暗灰色,翅面上 斑纹丰富。夜蛾的喙很发达,能吸取果汁,在后胸两侧各具有一只鼓 膜听器。夜蛾幼虫身体粗壮,多数身上只具有原生刚毛,绝大多数为 植食性。
一、直翅目
4.蟋蟀科: 蟋蟀科昆虫又 叫蛐蛐,触角细长,超出身体。 后足为跳跃足。雄虫具发达的 发音器。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 部。产卵器细长,呈矛状,有 一对很长的尾须。
二、半翅目
半翅目的昆虫人们习惯地叫做”蝽象“,是一些小型至大型的昆虫,口器 为刺吸式,分节的喙由头的腹面前端伸出,弯向下方。前翅为半鞘质,可 分为爪片、革片和膜片三个部分;后翅为膜质,很多种类在胸部腹面后足 基节旁具臭腺开口,能挥发臭液,因此蝽象又被叫做"臭屁虫"。属不完全 变态,本目常见的科有:
5.叶甲科:叶甲科昆虫,也叫金花虫,是些小型或中型的甲虫。它们的身 体有的是卵圆形,有的是长形。触角丝状,11节,长不超出身体的一半。叶 甲的成虫和幼虫都是植食性,如榆兰金花虫,就是园林植物上的一种大害虫。
五、鞘翅目
6. 瓢甲科:瓢虫科的昆虫,身体小至中型。•体背隆起呈半球形或半卵形。 头小,一部分隐藏在前胸背板下。触角呈锤状。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大多数捕 食蚜虫、介壳虫等害虫。
蜈蚣、蚰蜒、蝗虫、螽斯、天蛾、椿象
一、直翅目
1.蝗科
蝗科昆虫,即我们平常见到的蚂蚱、蝗 虫。
身体粗壮,触角短,除极少数种类外, 均不超出体长。蝗虫前胸背板发达,呈 马鞍形,盖住中胸,常具有两对翅。雄 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而发音。听器 位于第一腹节两侧。产卵器粗壮,卵产 在地下。
一、直翅目
四、缨翅目
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身体微小。复眼发达,触 角较长,6-10节。口器为左右不对称的锉吸式口 器,前后翅均为缨翅。
变态类型是介于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之间的过 渐变态。
本目常见的为蓟马科,它们翅细长,末端尖锐,前 翅仅具两条纵脉。有些种类无翅。雌虫腹部末端 圆锥形,生有锯状的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 向下弯曲。成虫喜欢访花,很多种类是园林植物 的重要害虫。
三、同翅目
5. 粉虱科,是一些小型的昆虫。虫体及 翅面上覆有一层白色蜡粉,触角7节。•翅 脉简单,前翅仅3条,后翅仅一条翅脉。• 粉虱科为过渐变态,若虫营固定生活。 本科为植食性昆虫,很多是花卉、蔬菜 上的大害虫,如温室白粉虱。
三、同翅目
6.木虱科 本科昆虫体小型,能飞善跳。触角细长,
共有10节,其端部具两条长短不一的刚毛。 口器由前胸腹面伸出,前翅比后翅坚实, 其上只有纵脉而无横脉。腹部末端无产卵 器。成虫、若虫常将蜡质分泌物覆于身体 之上。许多种类是园林植物上的重要害虫。
六、鳞翅目 5.刺蛾科:本科昆虫身体中等大小,体上密布厚厚的鳞片,口器退化。
翅面宽大,静止时呈屋脊状置于身体背面。幼虫蛞蝓形,少数种类体 上光滑无毛,但大多数种类体上生有枝刺和毒毛,刺人剧毒。幼虫化 蛹在光滑、坚硬的石灰质茧中。刺蛾科多是林业上的重要害虫,如青 刺蛾、黄刺蛾等。
七、双翅目
双翅目包括蚊类、虻类和蝇类昆虫,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只有一对 膜质的前翅,而后翅特化为细小的平衡棒。口器为刺吸式,刮吸式或 者吮吸式。属完全变态。
二、半翅目
3.盲蝽科:昆虫是一种小型至中型的虫子,触角为4节,没有单 眼。前翅在革片上经常多出一个楔片,膜质部分常具翅室。本 科也多是一些植食性种类,如绿盲蝽、三点盲蝽等是常见的重 要害虫。
二、半翅目
4.猎蝽科:又叫食虫蝽,是一些中大型 的蝽类,头部在复眼后方缢缩,3节的喙 向腹面弧状弯曲,端部放置在前胸腹面 的一条纵沟中,这是识别猎蝽的主要依 据。猎蝽没有臭腺,以捕食虫子为生, 有时它可以捕食比本身大得多的昆虫。
八、膜翅目
膜翅目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蜂子和蚂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 有两对膜质的翅,口器为咀嚼式。腹部第一腹节并入后胸,叫并 胸腹节。第二腹节缩小成“腰”称作腹柄。雌虫具针状的产卵器, 有的种类具有刺螫能力,属完全变态类型,幼虫无足或多足,蛹为 离蛹。
八、膜翅目
1、叶蜂科:叶蜂身体粗短,前胸背板后缘深深的凹入。前翅有一个较粗的 翅痣,雌虫具有锯状的产卵器。叶蜂幼虫很象鳞翅目的幼虫,但腹足6~8对, 无趾钩,如蔷薇叶蜂。
五、鞘翅目
4.天牛科:天牛科昆虫,是中至大型的甲虫,身体狭长。•触角长,通常 超出身体,11-12节,鞭状。复眼呈肾状,围绕触角基部。天牛幼虫又 叫"哈虫",身体呈乳白或者黄色。胸足消失,胸腹节两面都有称作步 泡突的骨化区,司运动功能。多数天牛幼虫营钻蛀木材生活,是林业 上的大害虫。
五、鞘翅目
六,翅呈三角形,后翅外 缘波状,并常有一条尾状的飘带。凤蝶幼虫光滑无毛,前胸前缘伸 出的这个黄色器官叫“臭丫腺“,这是凤蝶幼虫的特征。主要为害 芸香科、樟科、伞形科等园林植物的叶片。
六、鳞翅目
2.蛱蝶科:蛱蝶科也是中、大型的美丽蝴蝶,具有各种鲜艳的色 斑。飞翔迅速而且活泼。本科蝴蝶的主要特征是它们的前足退化,很 短小。常缩起,休息时四翅不停扇动;幼虫 :颜色深,头部常有角状 突起,体上常有成对的棘刺;蛹为悬蛹。
五、鞘翅目
3.叩头甲科:叩头甲科昆虫,是小至大型的 昆虫,前胸很发达,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一强 大的突起向后延伸于中胸腹板的深凹窝之中, 能够弹跳。握住腹部,它可以做叩头的动作。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前胸背板后侧角明显后突。
幼虫身体光滑、坚硬,大多呈黄色,在地下 取食植物根茎,通称金针虫,是植物的重要地 下害虫之一,如沟金针虫。
三、同翅目 3.蚜科:本科昆虫因能够分泌蜜汁•俗称蜜虫。蚜科是些小形
的昆虫。触角长,通常为6节,触角第3节至第6节上常具有圆 形或者环形的感觉圈。多数蚜虫腹部具一对腹管,腹部末端 的突起部分叫尾片。蚜虫是园林植物上的常见害虫。
三、同翅目
4.蚧科:蚧科昆虫的雌虫身体圆形。 体壁高度硬化而形成介壳。体背面不分节。 本科昆虫固定取食,如:朝鲜球坚蚧, 日本龟蜡蚧等。
五、鞘翅目
1.金龟甲科:金龟甲昆虫,身体小至大型。触角鳃片状,• 前足为开掘足,胫节外侧有齿。金龟子的幼虫叫“蛴螬”, 在地下生活。金龟子按食性可分为两大类群:粪食性金龟子, 俗称“屎克螂”和植食性金龟。很多植食性金龟是园林植物 上的大害虫,如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金龟子等。
五、鞘翅目
2.吉丁甲科:吉丁甲科昆虫,很象叩头甲,大多数具有美丽的金属 光泽,身体流线型。前胸和中胸紧密相接,不能弹跳。前胸背板 后侧角不向后突。幼虫体扁,以钻蛀枝干为食,它的幼虫俗称 “扁头哈虫”,如金缘吉丁虫等。
二、半翅目
1.蝽科:昆虫身体小至大型,触角为5节,少数为4节, 常具有2枚单眼,中胸小盾片很大,超出爪片的长度, 具有臭腺。本科大多数是植食性的害虫,例如斑须蝽、 黄斑蝽等。
二、半翅目
2.缘蝽科:昆虫中至大型,身体多数狭长, 两侧缘略平行。触角和喙管均为4节。小盾片 小,短于爪片的长度,•前翅膜质区具有5条以 上的纵脉。后足的腿节常常粗大,胸部没有臭 腺。为植食性昆虫,如为害棉槐等多种植物的 粗腿缘蝽等。
五、鞘翅目
鞘翅目昆虫也就是甲虫,是些微小至大型的昆虫。它们的前翅高 度角质化,坚硬,没有翅脉,叫鞘翅,后翅膜质,静止时折叠于 前翅之下。口器咀嚼式,属完全变态类型。
幼虫寡足型,或无足型。 蛹多为裸蛹。
本目昆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含有25万多种甲虫,其食性 也很复杂:有肉食性、植食性、腐食性、粪食性等等。
八、膜翅目
2.姬蜂科:姬蜂是小至大形,身体细长的蜂子。它们的触角呈丝 状,前翅有明显的翅痣,翅面在小翅室下面有一条叫做第二回脉的 横脉,幼虫为其它昆虫的寄生蜂。
八、膜翅目
3.茧蜂科:本科昆虫身体 为小形,与姬蜂科非常相 象,但前翅没有第二回脉。 幼虫也是其它昆虫的寄生 蜂。
八、膜翅目
4.赤眼蜂科:身体微小,不足1毫 米。触角膝状,两复眼多为红色, 两对翅的翅脉退化,翅面上有排 列成行的纤毛。幼虫在其它昆虫 的卵中生活,是一种可以人工大 量繁殖,并广泛的应用于农林生 产防治多种害虫的寄生蜂。
二、半翅目
5.网蝽科:昆虫是些小型的蝽类,身体 扁平。触角4节,第3节特长,没有单眼。本 科最大的特点是前胸背板向前,向两侧延伸, 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与前翅一样, 全部呈网状花纹状。为植食性昆虫,如梨网 蝽。
三、同翅目
同翅目为小型至大型的昆虫,属不完全变态。口器刺吸式,其基 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类: 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 无翅。
五、鞘翅目
7.象甲科:本科是些小至大型的甲虫,它们的头部延长成喙状,因而 习惯上叫它们象鼻虫。口器位于喙的前端,触角大多呈膝状弯曲。象 甲幼虫体胖,白色。头部发达,但无足,在植物体内营寄生生活。
六、鳞翅目
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 着小鳞片。口器为虹吸式,取食吮吸花蜜。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 蛹,属完全变态类型。 鳞翅目是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全世界 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园林植物有关的有2个亚目。
本目昆虫包括蝉、叶蝉、蜡蝉、蚜虫、介壳虫、木虱、粉虱等。
三、同翅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