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山西面食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 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因其悠久的历史,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变迁,面食不断地发展, 使山西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并且拥有了种类繁多的各色面食以及不同于别处的风味和特色, 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1]之盛誉。

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山西面食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尴尬,没能在山西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没能树立起王者地位。一些以山西面食为龙头产品的优秀餐饮企业更多的是在省内打天下,还没有一家可以走出山西,更谈不上走向世界。

本文通过研究山西面食创新与发展的问题,目的是希望早日看到中国一绝、世界闻名的山西精美面点能够整合社会优势资源,从传统延续、习惯生产,切换提高到大步走出山西,引领全国面业,演绎高档、营养、保健、口味、艺术的产业化大道上来。无论从面宴到快捷便当的半成品外卖,均应该进行系统创新、改良、开发和科研,并带动山西农作物区域的生产与相关产业链并进,使其真正能够把传统古老的面食,做成山西的一张金色名片,塑造成山西除煤以外的又一灵魂。

2 山西面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山西面食的特点

山西面食发轫于民间,成长于民家。

山西因有它独特的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使它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形态,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面食也有着自己的特色[2]。山西面食独特的食物结构、烹调技艺以至饮食风尚,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大范围属“北方型”,但与毗邻的河北、陕西、内蒙、河南诸省区相比,既有相通的民族性,又有其独特的地区性。

2.1.1 以小杂粮为主

山西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造成了粮食生产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大致南部以小麦为主;中部和东南部以谷子、玉米、高粱等杂粮为主;北部以莜麦、荞麦、大豆为主。历史上山西便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山西通志》记载,山西谷属有黍、稷、粱、麦(冬小麦、春小麦、荞麦)等谷类,豆属有黑、绿、黄、豌、豇、扁、小豆等豆类。

2.1.2 粗粮细作,细粮精作

山西面食的制作要求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即使家常便饭,也非常讲究烹饪技术,善于粗粮细作,细粮精作。民间经常食用的面食就有五六十种,已经达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尤其是杂粮面食产品,堪称山西面食一绝。

例如,山西晋中地区著名的家常面食红面擦尖,选用山西特产的红高粱面和白面加水和成团,用传统的擦尖床擦丝,煮熟佐以蔬菜和各种荤素哨子,口感粗中有细,辅以新鲜蔬菜,营养丰富,风靡山西的包皮面,将白面与粗粮面合二为一,解决了粗粮面的涩粘和难以入口,形成山西面食一道特色饮食。

山西面食的细粮精作,体现在面食的不同花样上,比如翡翠剔尖,剔尖是山西的一种传统花样面食,另外还是山西的“四大面食”之一。翡翠剔尖是在山西“四大面食”之一的剔尖的传统做法上进行改良和创新,采用蔬菜汁和面,既好看又可以增添营养,多用于高档宴会,口感极佳。除此之外还有长寿一根面,抿蝌蚪,栲栳栳等各种面食。

2.1.3 品种丰富

山西面食的品种,就目前有据可查的资料来看,已经达到一千多种。包括有蒸制类面食、煮制类面食、煎烤类面食、炸制类面食、菜饭合一面食等。即使在普通农家中,每天食用面食的话,如果刻意追求质量,也可以做到一个月都不重样。这种以不同材料和成的面团,在农家妇女手里,经擀、削、拨、抿、擦、压、搓、漏、拉等各种手段,再加上不同的浇头,就能魔术般地变幻出姿态各异,色、香、味俱佳的面食来。如刀削面、拉面、刀拨面、剔尖等。

除此之外,食用山西面食有三大讲究:一讲浇头、二讲菜码、三讲小料[3]。浇头有炸酱、打卤、蘸料、汤料等。菜码很多,山珍海味、土产小菜等可以随意而定。小料则因季节而异,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除了特殊风味的山西醋,还有辣椒油、

芝麻酱、绿豆芽、韭菜花等。正因为如此,山西面食受到众多中外游客的称赞,各种史籍上也多有记载。

2.1.4 面食结构独特

由于长期以来,山西面食无明显主副食区分,重数量,轻质量,再加上山西多旱少雨,气温低,不适合种植蔬菜。因此,在普通人家的食俗中,菜饭合一或汤饭合一成为百姓的主要选择,如晋北的谷垒、晋中的拨烂子、晋东南的和子饭等。从而形成独特的山西面食结构。

2.2 山西面食发展的影响因素

山西地区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面食文化,和这里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4]。

2.2.1 自然地理因素

山西地处我国大陆东部中纬度内陆地带,是内陆高原山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北部边缘,四周有山脉环绕,难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它地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地区为山区,气候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干燥多风,干旱少雨,正适合小麦的生长,南部形成了山西重要的小麦产区。另外,境内多山的自然条件又导致了气候具有显著垂直变化的特点,这些条件又适宜耐旱的五谷杂粮的生长。所以,除小麦以外,还有荞麦、莜麦、稷黍等世界上最珍贵最具保筵作用的粮食作物。众多的特色五谷品种为山西人民提供了制作面食的丰富原料,而众多的特色面粉:小麦粉、高粱面、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杂豆面、黍米面……构成了山西这个由杂粮王国到面食王国的血脉渊源。

2.2.2 人文历史因素

山西地处近寒之地,冬天由于气候寒冷,饮食方面适宜温热,面食恰好符合这一要求,而且食用方便。它集主食、副食于一碗,边吃边添加,各随其便,不必拘泥于饮食的礼仪,吃饭也不费时,农忙的时候以馍或浇面为主食,农闲的时候则以汤面为主食,很是节约。久而久之,面食便在山西扎根,并在人们不断的努力探索之下花样百出,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特殊的食俗文化。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粮食品种最全的地域,并产生了很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风俗,奠定了它成为面食之乡的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的面食不仅名扬四海,还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