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通讯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实验报告
(自动化15级)
实验名称:串行通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
2.掌握双机通讯的接口电路设计及程序设计。
二、实验设备
1. PC机;
2.单片机最小系统教学实验模块;
3. 数码管显示模块
三、实验容
1.双机通信
由两套单片机试验装置(两个实验小组)共同完成该实验。我们U1为甲机,U2为乙机。甲机发送本机(学生本人)学号后8位给乙机,乙机接收该8位数据,并显示在8位数码管上。电路如图1所示。
要求串行通信方式为方式1,波特率为2400bit/s,不加倍,单片机外部晶振频率为11.0592M。
图1 双机通信原理示意图
附加要求:乙机接收完毕后,将本机(乙机)的学号后8位发送回甲机,甲机显示在数码管上。
2.单片机与PC机通信
单片机向PC机发送数据。单片机向PC机重复发送本机(学生本人)学号,发送波特率为1200,采用方式1,单片机外部晶振频率为11.0592M。
四、实验原理
4.1 串行通讯的方式
在串行通讯中,有两种基本的通讯方式:异步通讯,同步通讯。
异步串行通讯规定了字符数据的传送格式,既每个数据以相同的帧格式发送。每个帧信息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本实验主要学习异步通讯的实现方法。
在异步通讯中,每一个字符要用起始位和停止位作为字符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以至占用了时间。所以在数据块传送时,为了提高通讯速度,常去掉这些标志,而采用同步通讯。同步通讯不像异步通讯那样,靠起始位在每个字符数据开始时发送和接受同步。而是通过同步字符在每个数据块传送开始时使收/发双方同步。
按照通讯方式,又可将数据传输线路分成三种: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1)单工方式
在单工方式下,通讯线的一端联接发送器,另一端联接接收器,它们形成单向联接,只允许数据按照一个固定的方向传送。
(2)半双工方式
在半双工方式下,系统中的每个通讯设备都由一个发送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通过收发开关接到通讯线路上,如图33-1所示。在这种方式中,数据能从A站送到B站,也能从B站传送到A站,但是不能同时在二个方向上传送,即每次只能一个站发送,另一个站接收。
图2 半双工通讯方式
图33-1中的收发开关并不是实际的物理开关,而是由软件控制的电子开关,由通讯线两端的半双工通讯协议进行功能切换。
(3)全双工(Full—duplex)方式
虽然半双工方式比单工方式灵活,但它的效率依然较低。从发送方式切换到接收方式所需的时间一般大约为数毫秒,这么长的时间延迟在对时间较敏感的交互式应用(例如远程检测监视控制系统)中是无法容忍的。重复线路切换所引起的延迟积累,正是半双工通信协议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半双工的这种缺点是可以避免的,而且方法很简单,即采用信道划分技术。在图33-2
的全双工连接中,不是交替发送和接收,而是可同时发送和接收。全双工通讯系统的每一端都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数据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
图3 全双工通讯方式
4.2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
在静态数码管显示实验中,我们熟悉了单片机串口工作方式0;单片机串口还具有有3种工作方式。如下表所示:
这3种工作方式,均用于串行异步通讯。在异步串行通讯的一个字节的传送中,必须包括了起始位(0)和停止位(1)。除此之外,方式1具有8位(1个字节)的数据位(低位在先),方式2、3则除这8位之外,还具有一个可编程的第9位,这个第9位编程通常被编程为奇偶校验位。我们将在下一个实验中用到它。
串口工作方式在特殊寄存器SCON中设置。
其中的SM0和SM1位确定了串口工作方式。要使通讯双方能够通讯成功,必须具有相同的串口工作模式;REN为允许接收位,本实验中因为双方都要进行接收,因此REN也都应设为1。TB8和RB8这里暂不涉及。利用以下语句来设置SCON:
MOV SCON, #50H
4.3 波特率的设置
在异步串口通讯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串口波特率的设置。波特率是指串口通讯中每秒传送的位数,单位为BPS,它反映了串行口通讯的速度;同时,通讯双方的速度必须一致,才能够顺利进行通讯。
在串口工作方式1、3中,传送波特率都是可变的。单片机部通过定时器T1来提供发送与接收缓存器的部移位时钟。也就是说,要确定串行通讯的波特率,必须对T1进行相关设置。51单片机系统对此时T1的设置有以下固定的规定:
(1)必须工作在定时器状态;
(2)必须工作在“8位自动重载”工作模式;
这必须在特殊寄存器TMOD中进行设置。关于TMOD的详细容,我们在实验十七已经讲过。可以利用以下语句来设置TMOD:
MOV TMOD, #20H
除了对TMOD的设置外,还必须设置定时器T1的定时值,也就是保存在TH1中的8位重载值。这直接影响到波特率的大小:
它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的SMOD为特殊寄存器PCON的最高位。当它置1时,可以将波特率增大1倍。
在双机通讯中,只要双方的波特率一致就能够完成通讯了;但是,在标准的异步通讯协议中,只有几种波特是适用的。例如1200bps,2400bps,4800bps,9600bps……等等。
而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晶振频率都能够得到准确的上述波特率。比如采用12MHz晶振,代入公式进行运算,就无法得到4800bps的准确波特率(TH1必须为小数了)。在这种情况下,过去人们都使用软件补偿的方法,尽量得到准确的波特率;而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通讯专用的晶振,例如3.6864MHz、11.0592MHz……的晶振,都能够直接得到准确的波特率。因此在进行本实验时,必须使用通讯专用晶振(如果使用仿真器,则设置为使用仿真头的外接晶振,并将11.0592M的晶振插入仿真头。
当波特率已经确定,就可以反向推导出TH1的取自大小,例如,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要求波特率为4800bps,在晶振采用11.0592MHz的情况下,推出TH1=0F4H。
五、实验步骤
1.参考图1并进行电路设计,画出电路图,并用导线正确连接两套装置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实验模块,并连接最小系统模块与数码管显示模块。
2.照实验要求编写程序流程图,然后编写程序,对编写的程序进行仿真调试,直至通讯成功。
六、实验报告
1.在该实验中,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在什么工作方式下?说明该工作方式的特点。
工作在工作方式1。8位数据通讯,波特率可变。
2.波特率是什么?怎样设置单片机串口通讯的波特率?如果实验要求通讯波特率为4800bps,怎样修改程序?
特率是指串口通讯中每秒传送的位数,单位为BPS,它反映了串行口通讯的速度。
单片机部通过定时器T1来提供发送与接收缓存器的部移位时钟。必须工作在定时器状态;
必须工作在“8位自动重载”工作模式。
3.详细说明本次实验采用的通讯协议。
甲机发送本机(学生本人)学号后8位给乙机,乙机接收该8位数据,并显示在8位数码管上。乙机接收完毕后,将本机(乙机)的学号后8位发送回甲机,甲机显示在数码管上。
4.给针对实验要求编写本机的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并给予适当注释,并说明合作单片机(合作同学)。
这里有两个程序,一个是先接受,一个是先发送。
#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void init(void);
void send(void);
void delay(unsigned in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