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
过氧化氢安全生产中注意事项
![过氧化氢安全生产中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34fa3eff7ec4afe05a1df2b.png)
2019年06月测人员一定要有效的运用色谱检测技术来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和防腐剂的含量进行准确的测定,以此来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食品企业的相关安全检测人员还可以通过相气相色谱的检测技术来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检测,虽然这种检测方式只能准确检测出一些农产品的含量多少,但是这种方法却更加的方便简单,不需要较多的检测流程就可以完成检测工作。
最后还有一种离子色谱检测技术,这种化学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对一些食品的成分含量进行准确的安全检测,更可以对一些药品的成分含量进行检测。
总的来说,近些年来我国的色谱检测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高度重视。
3.3光谱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除了上述两种化学检测技术之外,光谱检测技术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食品安全的化学检测方法。
简单的来说,相关食品安全的检测人员使用的光谱检测技术大多是通过一些荧光来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检测。
这种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可以准确的对食品中的独立成分和含量进行良好的安全性检测。
除了这种光谱检测技术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近红外光谱也经常得到食品检测人员的广泛使用。
这种方法是通过一些可见光的电波来对食品进行安全性检测,这种检测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环保无污染,而且它不会与食品中的一些物质成分发生反应并产生影响,所以这种近红外光谱的检测技术经常用于生活中的粮食安全检测过程中。
最后还有一种等离子安全检测技术,通过发射等离子的方式来进行食品安全检测,以此来准确检测出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3]。
4结语综上所述,与其他多种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对比,运用化学技术来进行食品安全检测不仅能够确保我国食品质量的安全性,更可以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食品厂家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完全忽略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实体卡问题,不对食品进行及时的安全性检测、加入过量的添加剂和防腐剂以及没有使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来进行食品的安全检测,进而导致许多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出现较大的问题。
双氧水使用环节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双氧水使用环节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03b0d1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d.png)
双氧水使用环节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涉及双氧水使用环节包括:一是作为氧化剂在脱硫、废水处理方面的使用;二是作为氧化剂、过氧化剂,在精细化工生产工艺中的应用;三是发生在双氧水装卸环节;四是发生在双氧水储存环节。
事故暴露出双氧水在存在铁离子等金属离子的环境中分解放热爆炸的风险、双氧水作为强氧化剂反应失控的风险以及与易燃易爆化学品混存的风险。
本文就双氧水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和防控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要充分认识双氧水遇金属离子分解爆炸的风险。
笔者曾检查过3家硫铁矿精制企业,均采用双氧水法硫酸尾气脱硫技术,但3家企业对采用的新技术都缺少设计与相应的变更,对双氧水存在的风险认识不够。
1家企业在双氧水卸车与混配时采用聚丙烯缓冲罐,罐顶有一个观察孔盖板使用铁较链。
另2家企业采用铁质卸车泵,而泵的进出口短管也是采用锈迹斑斑的铁管,卸车再套上橡塑软管。
3家企业现场地面飞散着铁矿残渣,企业均未意识到一旦铁渣落入罐内或管内的风险,也没有意识一旦铁较链掉入双氧水罐中,或铁质泵与进出口管道落入铁渣或将铁锈带入双氧水储罐后,铁离子引发双氧水分解爆炸的风险。
(二)要充分认识双氧水作为强氧化剂反应失控的风险。
笔者曾在山东省某地区调研了几家生产有机过氧化物的企业,都是采用双氧水作为过氧化剂,其生产工艺与上述案例中的广东这家企业不同,氧化反应釜采用碱液(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打底,先加入双氧水,再滴加有机物进行过氧化反应。
其风险在于,双氧水显碱性时极不稳定,且采用的氧化反应釜还是铁质内搪瓷,如果温度控制不合理或搪瓷破损,必将引发反应失控或腐蚀产生的铁离子引发双氧水分解爆炸。
而该工艺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也都是四级或五级,但评估报告中采用双氧水可能为低累积度的条件,将反应风险定级在一级或二级,且不管这样定级是否合理,就固有的风险来看,这样工艺所带来的风险是很难接受的。
在笔者的询问下,企业承认在一年前氧化釜曾发生过爆炸,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害。
过氧化氢SDS (MSDS)
![过氧化氢SDS (MSDS)](https://img.taocdn.com/s3/m/7994670dcf84b9d528ea7ad6.png)
第 7页 共 9页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列入,将该物质划为 第 5 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列入。 《易制毒化学品目录》:未列入。 《易制爆化学品目录》:未列入。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
安全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 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 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 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物理化学危险:受热或遇有机物易分解放出氧气。当加热到 100℃上时,开始 急剧分解。遇铬酸、高锰酸钾、金属粉末等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 应,甚至爆炸。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 故。
不适,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 食 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如果感觉不适,立即呼叫中
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携气式呼吸防护器。 -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对症治疗。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受热或遇有机物易分解放出氧气。当加热到 100℃上时,开始急 剧分解。遇铬酸、高锰酸钾、金属粉末等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甚至爆炸。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雾状水、干粉、砂土。 特殊灭火方法及保护消防人员特殊的防护装备:灭火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
防毒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 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
过氧化氢安全操作规程
![过氧化氢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2bc0f5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3.png)
过氧化氢安全操作规程一、目的本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在使用过氧化氢(H2O2)时,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适用范围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过氧化氢的工作场所,包括实验室、工业生产现场等。
三、定义1. 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的无色液体,常用作消毒、漂白剂和氧化剂。
2. 安全操作规程:指规定了过氧化氢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操作步骤的文件。
四、安全措施1. 个人防护a.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以防止过氧化氢溅到皮肤或眼睛。
b. 避免直接吸入过氧化氢气体,应佩戴适当的口罩或呼吸器。
c. 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以减少过氧化氢气体的浓度。
2. 设备安全a. 定期检查过氧化氢存储设备和输送设备的完整性和密封性,确保无泄漏现象。
b. 避免过氧化氢接触易燃物和可燃物,存储和使用过程中要与其他化学品隔离。
c.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并报告相关人员。
3. 废物处理a. 废弃的过氧化氢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理。
b. 废弃液体应妥善密封,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五、操作步骤1. 预先准备a. 确保操作区域整洁,无杂物和易燃物。
b. 检查过氧化氢存储设备和输送设备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2. 操作前检查a. 检查个人防护装备是否齐全和有效。
b. 检查过氧化氢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3. 操作过程a. 按照操作要求,取用适量的过氧化氢。
b. 避免过氧化氢接触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c. 操作过程中保持通风良好,避免过氧化氢气体积聚。
4. 操作后处理a. 关闭过氧化氢存储设备和输送设备,确保密封。
b. 清理操作区域,将废物按照规定分类和处理。
六、事故应急处理1. 发生泄漏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a. 迅速撤离事故现场,确保人员安全。
b. 切勿使用明火进行扑灭,应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扑灭火源。
c. 如泄漏液体较大,应采取措施防止扩散,如用沙土、干燥石灰等吸收剂进行吸附。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模版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665a3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9.png)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模版引言: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各种应用领域,如工业生产、医学和卫生等。
然而,过氧化氢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正确使用和处理,可能会引发事故和伤害。
因此,正确的安全操作和了解过氧化氢的潜在危害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和危害,并提供一个____字的模板供参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过氧化氢的使用风险。
一、过氧化氢的基本信息1. 化学名:过氧化氢2. 化学式:H2O23. 分子量:34.01 g/mol4. 外观:无色液体,带有特殊气味5. 溶解性:易溶于水6. 稳定性:不稳定,在高温、阳光和金属的存在下容易分解释放氧气二、过氧化氢的用途1. 医学:作为消毒剂和漂白剂,用于伤口消毒和牙齿美白等2. 化工:用于有机合成、纸浆和纺织工业等3. 环保:用于废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三、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1. 仅限专业人士操作:过氧化氢是一种危险品,只有经过相关培训和具备相应技能的专业人士才能操作。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使用过氧化氢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3.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可能导致灼伤和刺激。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治疗。
4. 避免长时间暴露金属:过氧化氢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放热和爆炸,因此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金属表面。
5. 避免阳光暴晒:过氧化氢容易受到阳光的影响而分解释放氧气,因此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阳光直射。
6. 禁止混合其他化学物质:严禁将过氧化氢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以免产生剧烈反应和危险。
四、过氧化氢的危害及应急措施1. 毒性:过氧化氢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或摄入过量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等。
如出现中毒症状,应尽快移至通风处并就医治疗。
2. 刺激性:过氧化氢具有刺激性,可能导致眼睛和皮肤发炎。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治疗。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c4a8eb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1.png)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质,广泛应用于医疗、环境清洁、食品加工等领域。
然而,过氧化氢也有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从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和危害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过氧化氢。
一、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1. 储存:过氧化氢应储存在避光、低温、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可燃物、酸、还原剂等。
储罐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容器。
储存过程中避免过氧化氢与金属接触,以防爆炸。
2. 搬运:搬运过程中需穿戴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以避免接触到过氧化氢。
搬运过程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摇晃、碰撞和直射阳光。
若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清理,如使用吸附剂或稀释剂将其完全吸收。
3. 使用:在使用过氧化氢时,应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其浓度。
使用前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如安全眼镜、手套和面罩。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过氧化氢气体。
使用后及时清洗使用工具和容器,尽量避免漏洞和残留。
4. 防火防爆:过氧化氢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支持燃烧,因此在储存、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爆。
禁止与易燃物质共同存放或接触,避免过氧化氢降解产生氧气堆积,引发火灾。
避免使用易燃的容器和管道,禁止过氧化氢与有机物、金属粉末等接触。
5. 废弃:废弃的过氧化氢应经过稀释和安全处理后,再进行排放或处置。
不可将过氧化氢直接倾倒到下水道或环境中,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过氧化氢的危害1. 毒性: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性,可造成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呼吸道不适症状,侵入眼睛可引起眼疼、刺痛、眼红等,侵入皮肤可引起红肿、刺痛等。
长期接触过氧化氢可能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化学性肺炎和皮肤过敏等。
2. 燃爆性:过氧化氢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支持燃烧。
高浓度过氧化氢容易在遇到火源、摩擦、金属粉末等条件下发生爆炸。
爆炸产生的压力和火焰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伤害。
过氧化氢使用应急预案范文
![过氧化氢使用应急预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088b3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2.png)
一、应急预案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4.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5. 企业实际情况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生产、储存、使用过氧化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事故风险分析1. 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遇有机物、还原剂、金属粉末等易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火灾或爆炸。
2. 过氧化氢泄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 过氧化氢与水反应产生氧气,氧气浓度过高可能引发窒息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企业主要负责人- 副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2. 应急救援组- 组长:安全生产部部长- 副组长:安全管理人员- 成员:消防队员、医护人员、应急物资保障人员等3. 信息联络组- 组长:办公室负责人- 成员:各部门联络员4. 后勤保障组- 组长:后勤保障部部长- 成员:物资保障人员、车辆保障人员等五、应急处置程序1. 初步报警- 发现过氧化氢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组、信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开展工作。
3. 现场处置- 火灾事故:立即启动消防系统,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同时,疏散现场人员,防止火势蔓延。
- 泄漏事故:立即关闭泄漏点,隔离泄漏区域,设置警示标志;使用砂土、石灰等吸附泄漏物,防止污染扩散。
- 爆炸事故:立即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使用防爆器材进行现场勘查,确定爆炸原因。
4. 医疗救护- 现场救援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并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
5. 环境监测- 应急救援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6. 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过氧化氢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操作
![过氧化氢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4e72af80d0d233d4b14e69eb.png)
安全工程文章编号:1002-1124(2002)02-0045-02过氧化氢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操作杨 洁 宋丽娟 杨吉芳(黑化集团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 161041)摘 要:本文介绍过氧化氢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发生着火、爆炸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过氧化氢;特性;操作中图分类号:O611162 文献标识码:ADangerous Properties and Safe Operation of H 2O 2Yang Jie Shon g Lijuan Yang Ji f an g(Heihua Group Co.Ltd Qiqihar 161041)Abstract:To s tate dangerous and harmful properties and the reason of firing and explosion,in order to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measurement and safe operation,then avoid having the accidentKeywords:H 2O 2;Properties;Operation收稿日期:2002-01-10作者简介:杨洁,女,助理工程师。
1 前言鉴于历年来国内的双氧水生产厂家,时有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掌握过氧化氢的有害、危险特性,加强安全操作,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过氧化氢(H 2O 2)俗称双氧水,纯过氧化氢是淡黄色粘稠液体,在-0189e 凝聚成白色晶状固体,于150e 沸腾。
过氧化氢的稀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腐蚀性,对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H 2O 2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可氧化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和大多数无机化合物,它也可作为一个弱还原剂起作用,过氧化氢的稀溶液比较稳定,但受热、见光及有少量重金属离子存在或在碱性介质中,H 2O 2的分解速度将大大加快。
双氧水安全管理制度
![双氧水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481789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a.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双氧水(化学名称:过氧化氢)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双氧水使用、储存、运输、处置等环节的人员。
第二章双氧水的基本知识第三条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对人体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第四条双氧水的理化性质:- 化学式:H₂O₂- 相对分子质量:34.01- 熔点:-0.43℃- 沸点:150.2℃-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有机溶剂第三章安全使用要求第五条使用双氧水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操作人员了解双氧水的性质、危害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第六条双氧水的储存:- 储存容器应使用耐腐蚀、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并贴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 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 储存温度应控制在0℃至35℃之间。
第七条双氧水的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防止泄漏。
- 运输车辆应配备应急处理设施,如沙子、水等。
- 运输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第八条双氧水的使用:-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 使用双氧水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 使用后的双氧水应立即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九条发生双氧水泄漏、火灾等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隔离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 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援,必要时拨打报警电话。
- 对受影响区域进行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 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并送往医院治疗。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范文(二篇)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23a4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2.png)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范文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
它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如医疗、化工、环保等。
然而,过氧化氢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危害。
在进行任何与过氧化氢有关的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完整。
首先,过氧化氢是一种易燃的物质,其浓度超过10%时具有爆炸的危险。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避免接触明火、火花等明火源。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远离易燃易爆物质,确保周围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其次,过氧化氢在高浓度下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和气体。
因此,在使用过氧化氢时应选择与其接触的材料,如容器、管道等,要具备较强的耐腐蚀性能。
同时,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具,以避免过氧化氢溅到皮肤上引起灼伤。
另外,过氧化氢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氧气和水蒸气,这些气体在密闭环境中积聚,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因此,在存储和使用过氧化氢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气体能及时排出,防止积聚达到爆炸极限。
另外,过氧化氢还可以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与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更危险的化合物,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存在一定的危害。
总之,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较高氧化能力和危险性的化学物质。
在进行任何与过氧化氢有关的操作时,必须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程和操作流程,确保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避免接触明火和其他易燃易爆物质,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同时,还需加强对过氧化氢的储存、处理和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其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只有在安全操作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过氧化氢的应用价值。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范文(二)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
在正确使用和操作的情况下,它可以发挥很多重要的用途,例如作为清洁消毒剂和漂白剂。
然而,由于其危险性,安全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以及其潜在的危害。
双氧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及有害因素分析
![双氧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及有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9aca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3.png)
双氧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及有害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1-10-26T07:09:11.028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6月16期作者:孙国维[导读] 双氧水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绿色化工、食品、医药、造纸、纺织等工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孙国维扬州惠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市 225000【摘要】双氧水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绿色化工、食品、医药、造纸、纺织等工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因双氧水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促使人们对双氧水生产技术的研究日益重视。
本文介绍了我国常用的双氧水生产工艺,对双氧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及有害因素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今后双氧水生产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双氧水;生产技术;应用;研究进展0.引言因为双氧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在化工生产中的需求越来越大。
双氧水生产工艺主要有电解法、异丙醇氧化法和蒽醌法。
双氧水生产中常用蒽醌法。
双氧水的生产涉及到国家严格管制的化学工艺(过氧化工艺)。
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氢气、重芳烃、蒽醌、磷酸三辛酯、磷酸等有害物质。
双氧水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双氧水生产过程涉及到的危险、危害物质、品种多、数量大。
双氧水生产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火灾和爆炸,另外,还有毒害、腐蚀等危险因素。
1.双氧水生产工艺简介双氧水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硫酸盐电解、异丙醇氧化、氢氧合成和蒽醌。
硫酸盐电解法是20世纪初期工业化的,通过电解硫酸盐或硫酸氢盐生成双氧水,硫酸盐或硫酸氢盐循环使用。
这一过程在20世纪初开始工业化,20世纪上半叶这种工艺生产的双氧水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
此工艺不使用有机物质,产品质量高,基本不含有机物。
与此同时,该工艺还具有生产效率高、流程短等优点。
我国早先的双氧水装置多采用此工艺。
但是,电解工艺能耗大、设备生产能力低,随着技术的进步,硫酸盐电解法逐步被淘汰。
异丙醇法是在双氧水或其它过氧化物存在下,用空气或氧气氧化异丙醇的产物。
过氧化氢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过氧化氢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f0b2a3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4d.png)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1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本方法制取过氧化氢是以2-乙基蒽醌(EAO)为载体,重芳烃(AR)及磷酸三辛酯(TOP)为混合溶剂,配制成具有一定组成的工作液,将其与氢气一起通入一装有催化剂的氢化床内,EAQ于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与氢进行氢化反应,生成相应的氢蒽醌(HEAQ),所得溶液称氢化液。
氢化液再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其中的氢蒽醌恢复成原来的蒽醌,同时生成过氧化氢,所得溶液称为氧化液。
利用过氧化氢在水和工作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及工作液与水的密度差,用纯水萃取氧化液中的过氧化氢,得到过氧化氢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此水溶液经净化处理即可得到过氧化氢产品。
经水萃取后的工作液(称萃余液),经过后处理工序 K2CO3溶液干燥脱水分解H2O2和沉降分离碱,再经白土床内的活性氧化铝吸附除碱和再生降解物后得到工作液,然后再循环使用。
2 过氧化氢产品及原料的危险性2.1 过氧化氢纯净的过氧化氢,在任何浓度下都很稳定,工业生产的过氧化氢的正常分解速度极慢,每年损失低于1%,但与重金属及其盐类、灰尘、碱性物质及粗糙的容器表面接触,或受光、热作用时,可加速分解,并放出大量的氧气和热量。
分解反应速度与温度、pH值及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随着温度、pH值的提高及杂质含量的增加,分解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每升高10℃,分解速度约提高1.3倍,分解时进一步促使温度升高和分解速度加快,对生产安全构成威胁。
过氧化氢稳定性受pH值的影响很大,中性溶液最稳定,当pH值低(呈酸性)时,对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当pH值高(呈碱性)时,稳定性急剧恶化,分解捷度明显加快。
当和含碱(如K2CO3、NaOH等)成分的物质及重金属接触时,则迅速分解。
虽然通常在过氧化氢产品中都加有稳定剂,但当污染严重时,对上述的分解也无济于事。
当H2O2与可燃性液体、蒸气或气体接触时,如果此时的H2O2浓度过高,可导致燃烧,甚至爆炸。
因此,H2O2贮槽的上部空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为H2O2上部漂浮的芳烃是可燃性液体和气体的混合,一旦H2O2分解或有明火,就会引起爆炸。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三篇)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15742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00.png)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无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1.4067(25℃)。
熔点-0.41℃。
沸点150.2℃。
溶于水、醇、乙醚,不溶于石油醚。
极不稳定,遇热、光、粗糙表面、重金属及其他杂质会引起分解,同时放出氧和热。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在有酸存在下较稳定,有腐蚀性。
二、危险性⒈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⒉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反复接触蒸气引起慢性呼吸道刺激、部分或全部肺萎陷,反复接触蒸气或溶液可引起皮肤和毛发变白、接触性皮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暂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三、工业产品规格国家标准《过氧化氢》(GB1616—88)规定,过氧化氢主要有27-35%、35-50%和大于50%的3种规格。
四、主要用途在化学工业方面,用于制造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乙酸、亚氯酸钠、过氧化硫脲等无机或有机过氧化物的;生产金属盐类或其它化合物以除去铁及其它重金属;电镀液中以除去无机杂质,提高镀件质量。
在医药方面,主要用作杀菌剂。
近年来,广泛用于纸塑无菌包装材料在包装前杀菌之用。
在其他方面,用于工业污水、污泥处理,是生态业理想的污染控制剂;用作羊毛、生丝、皮毛、羽毛等的漂白剂。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bb94ee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9.png)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性能。
它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包括医疗卫生、水处理、食品加工、化学合成等。
然而,由于其高度反应性和危险性,正确的操作和储存过氧化氢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和潜在危害。
首先,安全操作是使用和处理过氧化氢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安全操作的指南: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操作过氧化氢时,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护目镜、防护手套和实验室外套。
这样可以保护您的眼睛和皮肤免受过氧化氢的损害。
2. 避免与有机物和可燃物混合: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有机物和可燃物反应。
因此,在使用过氧化氢之前,必须确保操作区域没有可燃物和易燃危险物。
3. 避免热、摩擦和冲击:过氧化氢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暴露在高温、摩擦或冲击下会引发爆炸。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过氧化氢接触火源、高温表面或与其他物体发生摩擦。
4. 正确储存:过氧化氢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它应远离可燃物和有机物,并与酸性物质和还原剂分开存放。
同时,过氧化氢的储存容器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以防止泄漏和爆炸。
5. 正确处理泄漏:如果发生过氧化氢泄漏,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切勿用火扑灭泄漏物,而是可以使用吸收剂将其吸收,并确保妥善处理和处置泄漏物。
除了以上的安全操作,了解过氧化氢的危害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过氧化氢的潜在危害:1. 分解产物的危险性:过氧化氢分解时会产生氧和水,同时也可能产生自由基。
这些分解产物具有高度反应性,可以损害生物分子和环境。
2. 腐蚀性: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它可以损害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等人体组织,造成化学灼伤和刺激。
3. 毒性: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以对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
它可以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组织损伤和毒性效应。
4. 爆炸性:过氧化氢是一种易爆炸的化学品。
当过氧化氢浓度超过其可燃极限时,它可以与空气形成可燃的气体混合物,一旦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7545cdc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e.png)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氧化性。
它在许多工业和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因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而在许多化学过程中被用作氧化剂。
然而,过氧化氢也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首先,要注意过氧化氢的存储和处理。
过氧化氢应存放在封闭、耐腐蚀和标有警示标志的容器中,远离可燃物、易燃物和有机物质。
存储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远离火源。
处理过氧化氢液体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其次,要注意过氧化氢的使用过程。
在操作过氧化氢时,必须注意避免与易燃物接触,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当操作浓度较高的过氧化氢时,要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以排除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
此外,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添加其他化学物质或进行不当操作。
过氧化氢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物理危害和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方面,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
高浓度的过氧化氢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能,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此外,过氧化氢还具有腐蚀性,能够破坏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等组织,导致化学灼伤。
化学危害方面,过氧化氢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氢和氧气等有毒气体。
一氧化氢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燃性,能够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等严重后果。
同时,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物氧气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引起中毒反应。
为了防止过氧化氢的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存储和处理过氧化氢时,应遵循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容器、良好通风和适当防护装备的使用。
2.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浓度和温度,以避免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有毒气体和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3. 操作过氧化氢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以减少皮肤和眼睛接触的风险。
4. 严禁与易燃物和有机物混合使用过氧化氢,以防止火灾或爆炸的发生。
5. 在发生泄漏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如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通知相关部门和进行必要的清理和修复工作。
过氧化氢安全操作规程
![过氧化氢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cc6da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9.png)
过氧化氢安全操作规程引言概述: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但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较高危险性的化学品。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和操作,制定过氧化氢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操作规程的角度,详细介绍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要点。
一、操作人员要求1.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培训,了解其性质、危险性和应急处理措施。
1.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1.3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操作技能,并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二、设备要求2.1 过氧化氢的存储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保持密闭、防火、防爆。
2.2 过氧化氢的输送设备必须定期检查,确保无泄漏和损坏。
2.3 过氧化氢的使用设备必须经过检验合格,确保安全可靠。
三、操作环境要求3.1 过氧化氢操作场所必须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
3.2 操作环境必须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确保操作安全。
3.3 操作环境必须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影响操作。
四、操作流程要求4.1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过氧化氢与其它化学品混合使用。
4.2 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金属容器接触过氧化氢,以免产生危险反应。
4.3 操作结束后,必须及时清洗设备和场地,避免残留物引发安全隐患。
五、应急处理要求5.1 如果发生过氧化氢泄漏,操作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现场,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2 如果发生过氧化氢泄漏导致火灾,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启动灭火器进行扑救。
5.3 如果操作人员接触过氧化氢导致中毒或灼伤,必须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送医院就诊。
结论: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正确的安全操作规程能够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严格遵守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规程是每位操作人员的责任,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愿每位操作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守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过氧化氢安全操作规程
![过氧化氢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869216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f.png)
过氧化氢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工业等领域。
为确保过氧化氢的安全使用,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过氧化氢的场所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实验室、工业生产单位等。
三、安全操作要求1. 储存要求a. 过氧化氢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b. 储存区域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并设置相应的防火设施。
c. 储存过氧化氢的容器应符合相关标准,密封性良好,防止泄漏。
d. 储存区域应定期清理,避免杂物积存。
2. 运输要求a. 过氧化氢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振动和碰撞。
b. 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防滑垫、防火器等。
c. 运输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过氧化氢容器的密封性,确保无泄漏。
3. 使用要求a. 使用过氧化氢前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b. 使用过氧化氢时应遵循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c. 使用过氧化氢的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积聚过量气体。
d. 使用过氧化氢的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e. 使用过氧化氢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危险反应。
4. 废弃物处理a. 废弃的过氧化氢容器应进行安全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b. 废弃的过氧化氢溶液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应急措施a. 发生泄漏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隔离、通风、报警等。
b. 发生人员伤害时应及时提供急救,并报告相关部门。
四、培训和教育1. 所有使用过氧化氢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了解过氧化氢的性质、危害和安全操作要求。
2.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五、监督和检查1.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使用过氧化氢的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和统计制度,定期分析和评估安全风险,改进安全管理措施。
双氧水安全使用及贮运
![双氧水安全使用及贮运](https://img.taocdn.com/s3/m/1e7057e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5.png)
过氧化氢的安全使用、储存和运输介绍(1)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主要用于造纸、纺织、印染、医药、食品、国防、电镀、电子、有机化工、环保及城市卫生等领域。
特别是在环保方面的应用,由于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是其他处理方法无法比拟的。
因此,双氧水项目及其产品被业内人士誉为新型环保事业之一“绿色工程”和“新世纪环保的珍品”。
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加强,双氧水的应用领域将更广泛,消费量将大大增加。
但是,由于双氧水所特有的性质,若生产操作、使用及贮运不当,将会产生较大的危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至于安全生产方面,各专业生产厂家都制订了严格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按规程操作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因此,本文仅介绍过氧化氢的特性以及安全使用、储存和运输的措施,供以氧水贮运和使用的客户参考。
过氧化氢的性质(2)1.一般性质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纯品分子式为H2O2,分子量34.02,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其水溶液呈弱酸性;能溶于醇和醚等。
27.5%工业产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密度约为1.1g/cm3(20℃)。
本品无毒,对皮肤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是一种强氧化剂,漂白、防腐和杀菌作用强,碱性介质中作用更强。
2.毒性双氧水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无毒的,但对皮肤、眼睛的粘膜有刺激作用,当浓度较低时,会产生漂白和燃烧的感觉;浓度高或长时间接触时,可使表皮起泡或严重损伤眼睛;其蒸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可刺激肺部,甚至导致器官严重损伤。
3.稳定性双氧水不稳定,可被催化分解,分解时放热,同时产生氧气,其稳定性随溶液稀释而增加。
其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46.94kcal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价价值、杂质和光等。
(1)温度过氧化氢在低温和低浓度下相对稳定,但当加热到高于153℃时,便会发生猛烈的爆炸性分解。
(2)pH价价值介质的pH值对过氧化氢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双氧水较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则很不稳定,能快速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氢的安全操作及危害别名:双氧水
分子式:H
2O 2
分子量:34
CAS:7722-84-1
危险类别:第5.1类
化学类别:无机氧化物
一、物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1.4067(25℃)。
熔点-0.41℃。
沸点150.2℃。
溶于水、醇、乙醚,不溶于石油醚。
极不稳定,遇热、光、粗糙表面、重金属及其他杂质会引起分解,同时放出氧和热。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在有酸存在下较稳定,有腐蚀性。
二、危险性
⒈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
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⒉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反复接触蒸气引起慢性呼吸道刺激、部分或全部肺萎陷,反复接触蒸气或溶液可引起皮肤和毛发变白、接触性皮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暂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三、工业产品规格
国家标准《过氧化氢》(GB1616—88)规定,过氧化氢主要有27-35%、35-50%和大于50%的3种规格。
四、主要用途
在化学工业方面,用于制造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乙酸、亚氯酸钠、过氧化硫脲等无机或有机过氧化物的;生产金属盐类或其它化合物以除去铁及其它重金属;电镀液中以除去无机杂质,提高镀件质量。
在医药方面,主要用作杀菌剂。
近年来,广泛用于纸塑无菌包装材料在包装前杀菌之用。
在其他方面,用于工业污水、污泥处理,是生态业理想的污染控制剂;用作羊毛、生丝、皮毛、羽毛等的漂白剂。
五、安全操作指南
⒈包装
大包装应用塑料桶(罐),容器上部应有减压阀或通气口,容器内至少有10%余量,每桶(罐)净重不超过50公斤。
试剂包装应用塑料瓶,再单个装入塑料袋内,合装在钙塑箱内。
设计的桶、罐、箱,须包装试验合格,并经铁路局批准。
包装容器的桶身上应加贴化学品安全标签,标签的编写应符合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9-1999)。
⒉运输
运输时应添加足够的稳定剂。
限用全钢棚车,按规定办理运输,试剂包装(含量小于40%)可以按零担办理,含量不低于3%的双氧水,可按普通货物条件运输。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含量不低于40%的双氧水,运输时须经铁路局批准。
运输时单独装运,严禁
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手续证件齐全,符合国家标准或法律法规对安全的要求;运输和押送人员应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的培训,要了解所运载危险品的性质、危害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⒊储存
保持容器密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食品容器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预防容器发生物理损害、摩擦或打击,定期检查容器漏洞。
⒋使用
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能力,可将微生物杀灭,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
但是,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
空气消毒可用1%过氧化氢喷雾,20-30ml/m3,喷雾后关闭门窗30分钟。
过氧化氢的配兑稀释程序应是先在容器中加注清水,然后加注过氧化氢溶液,配兑现场严禁火种、热、烟和禁忌物,加强通风,以免引起爆炸或快速分解。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身体防护:①避免吸入、食入,要戴口罩和护目镜,要戴橡皮胶手套,以免损伤皮肤,穿防护服;②消毒所用衣物应当单独清
洗;③消毒过程中禁止饮食和吸烟,工作完毕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六、应急处置
⒈火灾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注意尽量从远处灭火。
⒉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消除火花、着火源或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如果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进入水体、水源、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泵将泄漏物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⒊急救
食入:禁止催吐,如果患者意识清醒,用大量水清洗口腔和嘴唇,然后立即
送医院治疗。
饮足量温水。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立即请眼科医生诊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服(包括鞋子、袜子),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大面积灼伤时,住院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七、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过滤式放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