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四种方法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及数学建模之浅见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及数学建模之浅见一、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解法一:由式子可得,可得方程两边都除以2即可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
已知直线与y轴交于A、 B两点,设其中一点为A,一点为B,函数y=kx+b的图像与x轴交于A、 B两点,由二次函数的关系式:y=kx+b得: x=k(k=0)则直线方程为y=kx+b或y=-kx+b(k=0) 2。
若点P(a,b)=(a,b), (a,b)是点P在第一象限内的坐标,那么y=kx+b=(x^2+1)kx+b=(x^2+1)kx+2bx=(x^2+1)(b^2+3)+5b+8,b=-3(b=-3)解法三:由公式可得,利用y=kx+b可以直接求出y=k^2dx+b=k^2dx+b-3x-3x+6b-6b-3,当b=3时, x=1则k=-1(k=-1)二、数学建模浅见最近,我听了姜老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姜老师介绍说,现代教育已经是信息教育了,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的能力。
这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析问题的数学素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
我觉得,数学建模就是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化,然后再将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即数学结论)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
我认为,数学建模可以有很多形式,如:对问题作出描述、给出一个解答、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等。
我也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 1。
在坐车过程中你会观察到什么样的情况? 2。
城市中大楼不断增多的原因是什么?3。
在网络游戏中,你怎样才能取胜? 4。
有多少白痴竟然干过抢劫银行的勾当! 5。
有多少人喜欢写科幻小说?。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四种方法详解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四种方法详解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形式,其解析式可以通过四种方法求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种方法。
方法一:配方法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配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对于形如$f(x) = ax^2 + bx + c$的二次函数,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将其转化为$(px+q)^2$形式,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
1. 将二次项与常数项系数乘以2,即将原函数表示为$f(x) = a(x^2 + \frac{b}{a}x) + c$;2. 将中间项$\frac{b}{a}x$除以2,并在括号外面加上一个平方项和一个负号,即表示为$f(x) = a(x^2 + \frac{b}{a}x +(\frac{b}{2a})^2 - (\frac{b}{2a})^2) + c$;3. 将括号内部的三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转化,即表示为$f(x) = a((x+\frac{b}{2a})^2 - (\frac{b}{2a})^2) + c$;4. 化简后得到$f(x) = a(x+\frac{b}{2a})^2 - \frac{b^2}{4a} + c$。
其中,$(x+\frac{b}{2a})^2$是一个完全平方项,可以展开得到$x^2 + bx + \frac{b^2}{4a^2}$。
所以上述表达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f(x) = ax^2 + bx + c = a(x+\frac{b}{2a})^2 - \frac{b^2}{4a} + c$这就是二次函数的配方法解析式。
方法二:因式分解法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对于形如$f(x) = ax^2 + bx + c$的二次函数,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对其解析式进行求解。
1.如果二次函数可以因式分解为$(x-x_1)(x-x_2)$的形式,其中$x_1$和$x_2$是函数的根,则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形式为$f(x)=a(x-x_1)(x-x_2)$;2.将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进行因式分解,即将二次项系数a与常数项c进行合适的分解,得到$(x-x_1)(x-x_2)$的形式。
十种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

十种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一〉三点式。
1, 已知抛物线y=ax 2+bx+c 经过A (3,0),B (32,0),C (0,-3)三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已知抛物线y=a(x-1)2+4 , 经过点A (2,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二〉顶点式。
1, 已知抛物线y=x 2-2ax+a 2+b 顶点为A (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已知抛物线 y=4(x+a)2-2a 的顶点为(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三〉交点式。
1, 已知抛物线与 x 轴两个交点分别为(3,0),(5,0),求抛物线y=(x-a)(x-b)的解析式。
2, 已知抛物线线与 x 轴两个交点(4,0),(1,0)求抛物线y=21a(x-2a)(x-b)的解析式。
〈四〉定点式。
1, 在直角坐标系中,不论a 取何值,抛物线2225212-+-+-=a x a x y 经过x 轴上一定点Q ,直线2)2(+-=x a y 经过点Q,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抛物线y= x 2 +(2m-1)x-2m 与x 轴的一定交点经过直线y=mx+m+4,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 抛物线y=ax 2+ax-2过直线y=mx-2m+2上的定点A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五〉平移式。
1, 把抛物线y= -2x 2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y=a( x-h)2 +k,求此抛物线解析式。
2, 抛物线32-+-=x x y 向上平移,使抛物线经过点C(0,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六〉距离式。
1, 抛物线y=ax 2+4ax+1(a ﹥0)与x 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已知抛物线y=m x 2+3mx-4m(m ﹥0)与 x 轴交于A 、B 两点,与 轴交于C 点,且AB=BC,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七〉对称轴式。
1、 抛物线y=x 2-2x+(m 2-4m+4)与x 轴有两个交点,这两点间的距离等于抛物线顶点到y 轴距离的2倍,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五种常见类型

因此AM+OM的最小值为4 2 .
返回
方法2 利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A(1,
-4),且过点B(3,0),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A(1,-4),
∴设y=a(x-1)2-4.
x2+4x. 解得a=- .
解:把A(-2,-4),O(0,0),B(2,0)三
故y=(x-1)2-4,即y=x2-2x-3.
点的坐标代入y=ax +bx+c, 方法1 利用一般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由函数的基本形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
当x=0时,y=-1;
4 a- 2 b+ c= - 4, a = - 1 , 即y=-x2+4x-3.
解法三:∵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0), 解法二:设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a(x+2)2+4,将点(1,0)的坐标代入得0=a(1+2)2+4,解得a=- .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2,
OM的最小值. 由函数的基本形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解法二:设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a(x+2)2+4,将点(1,0)的坐标代入得0=a(1+2)2+4,解得a=- .
返回
2.一个二次函数,当自变量x=-1时,函数值y=2; 当x=0时,y=-1;当x=1时,y=-2.那么这个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y_=__x_2-__2_x_-__1____.
返回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 物线y=ax2+bx+c经过A(-2, -4),O(0,0),B(2,0)三点.
组,得 (2)将抛物线C1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使所得的抛物线C2经过坐标原点.如图,所求抛物线C2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x(x+4),即y=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一、利用顶点坐标求解析式。
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其顶点坐标为(-b/2a, c-b^2/4a)。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顶点坐标来求解析式。
例如,如果已知
顶点坐标为(2, 3),则可以列出方程组:
a2^2+b2+c=3。
a2+b=0。
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利用描点法求解析式。
描点法是通过已知的函数图像上的点来求解析式的一种方法。
如果已知二次函数上的两个点的坐标分别为(x1, y1)和(x2, y2),
则可以列出方程组:
ax1^2+bx1+c=y1。
ax2^2+bx2+c=y2。
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三、利用配方法求解析式。
对于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bx+c,我们可以利用配方法将其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例如,对于函数y=x^2+2x+1,我们可以将其写成(y+1)=(x+1)^2的形式,从而得到解析式y=(x+1)^2-1。
四、利用判别式求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判别式Δ=b^2-4ac可以用来判断二次函数的解的情况。
当Δ>0时,函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函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函数没有实数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判别式来求解析式。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利用导数、利用函数的对称性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灵活地求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求法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求法一次函数是形如y=ax+b的函数,其中a和b为常数,且a≠0。
而二次函数是形如y=ax^2+bx+c的函数,其中a,b和c为常数,且a≠0。
解析式是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公式,可以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为以下几种求法:1.根据已知的顶点和过顶点的直线方程求解。
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是y=a(x-h)^2+k,其中(h,k)为顶点的坐标。
如果已知顶点的坐标和过该顶点的一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将方程代入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确定a的值。
这样就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已知的两个点求解。
如果已知二次函数过两个点,可以利用这两个点的坐标,构建并解方程组。
假设已知点的坐标分别是(x1,y1)和(x2,y2),代入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得到两个方程,然后解方程组求解出a,b和c。
这样就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根据已知的轴对称性质求解。
二次函数的图像一般是一个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
如果已知抛物线的轴对称轴和顶点的坐标,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根据轴对称性质,可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4.根据已知的根求解。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其根的关系密切,如果已知二次函数的根,可以根据根的性质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设二次函数的根为x1和x2,则根据因式定理,二次函数可表示为y=a(x-x1)(x-x2)的形式。
将已知的根代入该式,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 根据已知的导数求解。
二次函数的导数是一次函数,可以根据已知的导数求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设二次函数的导数为y'=2ax+b,将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进行比较,可以得到a和b的值。
然后,代入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以上是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优劣势。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和已知条件来决定。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四种方法详解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四种方法详解二次函数是指形如y=ax^2+bx+c的函数,其中a、b、c为常数。
常见的四种方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包括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和完成平方法。
1.配方法:配方法适用于二次函数的系数不为1时,即a≠1的情况。
步骤:a) 将二次函数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即通过将ax^2+bx+c中的b项分拆成两个相等的项得到。
例如:y=x^2+6x+5可以写成y=(x+3)^2-4b)化简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化简得到y=x^2+6x+5=(x+3)^2-4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适用于二次函数可以被因式分解的情况,即可以找到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形式。
步骤:a) 将二次函数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即通过将ax^2+bx+c中的b项分拆成两个相等的项得到。
例如:y=x^2+6x+5可以写成y=(x+1)(x+5)。
b)化简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化简得到y=x^2+6x+5=(x+1)(x+5)。
3.求根公式法:求根公式法适用于二次函数的解存在有理根的情况。
步骤:a) 根据二次函数的系数a、b、c,计算出二次函数的判别式Δ=b^2-4ac。
b)根据判别式Δ的数值,判断方程的解的情况:-如果Δ>0,则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如果Δ=0,则有两个相等的实根(重根);-如果Δ<0,则没有实根,但可能有两个虚根。
c)根据求根公式x=(-b±√Δ)/(2a),求出实根或复根。
4.完成平方法:完成平方法适用于二次函数的系数为1时,即a=1的情况。
步骤:a)将二次函数进行配方,将其转化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例如:y=x^2+6x+___,需要找到一个数来补全。
根据(b/2)^2的性质,可以将6/2=3得到的平方数补全,即y=x^2+6x+9b)化简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化简得到y=x^2+6x+9=(x+3)^2通过以上四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二次函数形式,选择适合的方式来求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几种解析式求法

四、尝试练习
3、如图;有一个抛物线形的隧道桥拱,这个桥拱的最大 高度为3.6m,跨度为7.2m.一辆卡车车高3米,宽1.6米, 它能否通过隧道?
解:由图知:AB=7.2米,OP=3.6米,,∴A(-3.6,0),
B(3.6,0),P(0,3.6)。
又∵P(0,3.6)在图像上,
当x=OC=0.8时,
二、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
1、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数形结合等。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 常用思想: 转化思想 : 解方程或方程组
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最终形式:
无论采用哪一种解析式求解,最后 结果最好化为一般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应用举例
例1、已知二次函数 求其解析式。
解法一: 一般式 设解析式为 ∵顶点C(1,4), ∴对称轴 x=1. ∵A(-1,0)与 B关于 x=1对称, ∴B(3,0)。 ∵A(-1,0)、B(3,0)和 C(1,4)在抛物线上, ∴ 即:
解:设所求的解析式为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1,0) ∴ ∴ 又∵点(0,1)在图像上, ∴ ∴ a = -1 ∴ 即:
四、尝试练习
3、如图;有一个抛物线形的隧道桥拱,这个桥拱的最大 高度为3.6m,跨度为7.2m.一辆卡车车高3米,宽1.6米, 它能否通过隧道? 分析:卡车能否通过,只要看卡 车在隧道正中间时,其车高3米是否 超过其位置的拱高。 即当x= OC=1.6÷2=0.8米时, 过C点作CD⊥AB交抛物线于D点, 若y=CD≥3米,则卡车可以通过。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及求法
一、二次函数常用的几种解析式的确定
1、一般式
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四种方法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四种方法一、根据函数的顶点坐标和开口方向求解析式方法: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y = ax^2 + bx + c,已知顶点坐标为 (h, k)。
1.根据开口方向求a的取值:-若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则a>0;-若二次函数开口向下,则a<0。
2.根据已知点求解a、b、c的值:将已知顶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方程 k = ah^2 + bh + c。
由此,可得到关系式:- 若 a = 0,则b ≠ 0,方程为 kh + c = k;- 若a ≠ 0,则方程为 ah^2 + bh + c = k。
解方程组,得到a、b、c的值。
3.根据a、b、c的值写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将求得的 a、b、c 的值带入解析式 y = ax^2 + bx + c,即得到最终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二、根据已知的三个点求解析式方法:设已知的三个点为(x₁,y₁),(x₂,y₂),(x₃,y₃)。
1.求解a的值:通过使用待定系数法,假设解析式为 y = ax^2 + bx + c,将三个点代入解析式得到一个方程组:{a(x₁)² + bx₁ + c = y₁{a(x₂)² + bx₂ + c = y₂{a(x₃)² + bx₃ + c = y₃解方程组,得到a的值。
2.求解b、c的值:将求得的a的值带入上述方程组中,并解方程组,得到b、c的值。
3.写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将求得的 a、b、c 的值带入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y = ax^2 + bx + c,即得到最终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三、根据已知的顶点坐标和另一点求解析式方法:设已知的顶点坐标为(h,k),另一点坐标为(x,y)。
1.求解a的值:代入已知顶点坐标 (h, k),得到方程 k = ah^2 + bh + c。
再代入另一点坐标 (x, y),得到方程 y = ax^2 + bx + c。
消去c,并利用两个方程,可以解得a的值。
谈谈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求法

谈谈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求法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较多,现就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几种求法,谈谈几点看法。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有很多种,但常见的也就以下几种。
(一)三点式即已知抛物线的三点坐标,求其解析式例如:一抛物线经过点(-1,-1)(0,2)(1,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解法如下: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²+bx+c,只需把上述三点代入y=ax²+bx+c即可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²+bx+c,把点(-1,-1)(0,2)(1,1)代入得 a-b+c=-1 a=2c=-2 b=1a+b+c=1 ,解得 c=-2即所求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²+x-2(二)顶点式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经过配方可得y=a(x-h)²+k的形式。
例: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为(-1,-2)且经过点(1,10),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解法如下:解:设所求抛物线为y=a (x+1)²-2, 再把(1,10)代入上式求得c=3.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1)²-2 即 y=3x ²+6x+1(三)交点式我们知道二次函数y=ax ²+bx+c 与x 轴的两交点的横坐标亦即是方程ax ²+bx+c=0的两个根,利用这种关系,也能够求出一些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某二次函数与x 轴的两交点为(3,0)(1,0)且经过点(0,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 (x-3)(x-1),把(0,3) 代人上式得a=1, ∴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x-3)(x-1), 即y=x ²-4x+3(四)平移法例:平移二次函数y=2x ²的图像是它经过点(-1,1)(2,3)两点,求这时函数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我们知道,平移二次函数的图像时,a 的值是不变的,所以,只要确定b 、c 的值就能够了。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一、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时,通常设解析式为一般式c bx ax y ++=2,然后解三元方程组求解;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 (0,3)、B (1,3)、C (-1,1)三点,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已知抛物线过A (1,0)和B (4,0)两点,交y 轴于C 点且BC =5,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和抛物线上另一点时,通常设解析式为顶点式()k h x a y +-=2求解。
3.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6),且经过点(2,-8),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4.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3),且经过点P (2,0)点,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三、(选学)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的坐标时,通常设解析式为交点式))((21x x x x a y --=。
5. 的图象经过A (-1,0),B (3,0),函数有最小值-8,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B6. 已知x =1时,函数有最大值5,且图形经过点(0,-3),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7. 抛物线c bx x y ++=22与x 轴交于(2,0)、(-3,0),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8. 若抛物线c bx ax y ++=2的顶点坐标为(1,3),且与22x y =的开口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9. 抛物线c bx x y ++=22与x 轴交于(-1,0)、(3,0),则b =,c =.10. 若抛物线与x 轴交于(2,0)、(3,0),与y 轴交于(0,-4),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C11. 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与x 轴交于(2,0)、(4,0),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3,求函数的解析式。
练习1、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对称轴为x=3,最小值为-2,,且过(0,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2、 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开口向下,并且经过A (0,1)和M (2,-3)两点。
十种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

十种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1. 使用配方法:当二次函数无法直接因式分解时,可以使用配方法来求解。
假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先将常数项c移到等式的另一边,得到y=ax^2+bx=-c。
然后再在x^2的系数a前面添加一个实数k,使得ax^2+bx=-c可以表示为(ax^2+bx+k^2)-k^2=-c。
然后将等式两边进行平移,即得到(ax^2+bx+k^2)=k^2-c。
这样,原本的二次函数就可以表示为一个完全平方的形式加上一个常数。
然后可以通过完全平方公式来求解。
2.利用零点的性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表示为y=a(x-x1)(x-x2),其中x1和x2分别是二次函数的两个零点。
通过求解方程a(x-x1)(x-x2)=0,即可得到这两个零点的值。
3. 利用判别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方程的判别式Δ=b^2-4ac可以判断方程的解的情况。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但有两个共轭的复数根。
4.利用顶点的性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表示为y=a(x-h)^2+k,其中(h,k)是二次函数的顶点的坐标。
通过将方程和y=k相等,然后通过解方程(x-h)^2=(k-k)/a,可以得到x的值。
然后将x的值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得到y的值。
5. 利用对称性: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表示为y=ax^2+bx+c。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的方程为x=-b/2a。
通过将x=-b/2a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得到对称轴上的y的值。
6. 利用平方差公式:对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x-p)^2-q,其中p 和q分别是二次函数的顶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通过展开平方得到y=x^2-2px+p^2-q,然后将原始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展开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相等,即可得到p和q的值。
7.利用导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导数为一次函数,通过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极值点,即顶点。
十种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

十种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一、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形式二次函数解析式一般形式为:f(x) = ax² + bx + c ,其中 a、b、c 是给定的实数,且a ≠ 0。
二、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常见方法1.完全平方解法:将二次函数解析式表示为完全平方形式,进而求得其最简形式。
2.因式分解法:将二次函数解析式进行因式分解,得到对应的零点和轴对称线方程。
3.配凑法:变形后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可以通过配凑使其变为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用完全平方解法求解。
4.直接开方法:将二次函数解析式表示为开方形式,求出其零点和轴对称线方程另一种方法。
5.图像法:通过绘制函数图像的方法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和图像的开口方向。
6.列出方程法:通过已知条件列出关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程,进而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
7.求导法:通过对二次函数解析式进行求导,可以得到对应的切线方程,知道切线方程后可以求解出二次函数解析式。
8. 借助计算机软件:使用计算机软件如Mathematica、MATLAB等,在计算机中输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其解析式。
9.使用求根公式:二次函数解析式可以通过求根公式求解,即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求解。
10.公式推导: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利用一些数学推导方法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
三、各种方法的详细解释1.完全平方解法: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将二次函数解析式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性质,求得其最简形式。
2.因式分解法:将二次函数解析式进行因式分解,得到对应的零点和轴对称线方程。
根据因式分解的结果可以知道解析式的特征。
3.配凑法:变形后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可以通过配凑使其变为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用完全平方解法求解。
配凑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方便求解的二次函数形式。
4.直接开方法:将二次函数解析式表示为开方形式,通过解方程求出开方后的值,进而求得零点和轴对称线方程。
5.图像法:在坐标系中通过绘制函数图像的方法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和图像的开口方向。
二次函数求解析式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最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2)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3)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点式;(4)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
与X轴交点的情况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
(x1,0), (x2,0);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b/2a,0)。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二次函数解释式的求法:就一般式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而言,其中含有三个待定的系数a ,b ,c.求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时,必须要有三个独立的定量条件,来建立关于a ,b ,c 的方程,联立求解,再把求出的a ,b ,c 的值反代回原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1.巧取交点式法:知识归纳:二次函数交点式:y=a(x-x1)(x-x2) (a≠0)x1,x2分别是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
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用交点式比较简便。
①典型例题一:告诉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和第三个点,可求出函数的交点式。
例: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2和1 ,且通过点(2,8),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点拨:解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x-1),∵过点(2,8),∴8=a(2+2)(2-1)。
解得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x-1),即y=2x2+2x-4。
②典型例题二:告诉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和对称轴,可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求解。
例: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3,-2),并且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点拨:在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距离和顶点坐标的情况下,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由顶点坐标为(3,-2)的条件,易知其对称轴为x=3,再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5,0)。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四种方法详解

求二次函数分析式的四种基本方法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娴熟地求出二次函数的分析式是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重要保证。
二次函数的分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1、一般式: y=ax 2 +bx+c (a ≠ 0) 。
2、极点式: y=a(x - h) 2 +k (a≠0) ,此中点 (h,k) 为极点,对称轴为 x=h 。
3、交点式: y=a(x - x 1 )(x - x 2 ) (a ≠ 0) ,此中 x 1 ,x 2 是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4. 对称点式: y=a(x - x 1 )(x - x 2 )+m (a ≠0)求二次函数的分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但要依据不一样条件,设出适合的分析式: 1、若给出抛物线上随意三点,往常可设一般式。
2、若给出抛物线的极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往常可设极点式。
3、若给出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或对称轴或与 x 轴的交点距离,往常可设交点式。
4. 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两个对称点( x 1 、m)(x 2 、m), 则设成: y=a(x - x 1 )(x - x 2 )+m (a≠ 0) ,再将另一个坐标代入式子中,求出 a 的值,再化成一般形式即可。
研究问题,典例指津:例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 5), (0, 4) 和 (1,1)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分析式.剖析:因为题目给出的是抛物线上随意三点,可设一般式 y=ax 2 +bx+c (a ≠ 0) 。
解:设这个二次函数的分析式为y=ax 2 +bx+c (a≠ 0)a b c5a 2依题意得:c 4 解这个方程组得:b 3a b c 1c4∴这个二次函数的分析式为y=2x 2 +3x - 4。
例 、已知抛物线 y ax 2bx c 的极点坐标为 (4, 1) ,与y 轴交于点 (0,3) ,求这条抛物线2的分析式。
分 析 : 此 题 给 出 抛 物 线 yax 2bx c 的 顶 点 坐 标 为 (4, 1) ,最好抛开题目给出的y ax 2bx c ,从头设极点式y=a(x - h) 2+k (a ≠ 0) ,此中点 (h,k)为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四种基本方法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熟练地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重要保证。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1、一般式:y=ax 2+bx+c (a ≠0)。
2、顶点式:y=a(x -h)2+k (a ≠0),其中点(h,k)为顶点,对称轴为x=h 。
3、交点式:y=a(x -x 1)(x -x 2) (a ≠0),其中x 1,x 2是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4.对称点式: y=a(x -x 1)(x -x 2)+m (a ≠0)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但要根据不同条件,设出恰当的解析式:
1、若给出抛物线上任意三点,通常可设一般式。
2、若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通常可设顶点式。
3、若给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或对称轴或与x 轴的交点距离,通常可设交点式。
4.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两个对称点(x 1、m)(x 2、m),则设成: y=a(x -x 1)(x -x 2)+m (a ≠0),再将另一个坐标代入式子中,求出a 的值,再化成一般形式即可。
探究问题,典例指津: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0(),5,1(---和)1,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由于题目给出的是抛物线上任意三点,可设一般式y=ax 2
+bx+c (a ≠0)。
解:设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 2+bx+c (a ≠0) 依题意得:⎪⎩⎪⎨⎧=++-=-=+-145c b a c c b a 解这个方程组得:⎪⎩
⎪⎨⎧-===432c b a
∴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 2
+3x -4。
例2、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的顶点坐标为)1,4(-,与y 轴交于点)3,0(,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此题给出抛物线c bx ax y ++=2的顶点坐标为)1,4(-,最好抛开题目给出的c bx ax y ++=2,重新设顶点式y=a(x -h)2+k (a ≠0),其中点(h,k)为顶点。
解:依题意,设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 -4)2
-1 (a ≠0)
又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3,0(。
∴a(0-4)2-1=3 ∴a=
4
1 ∴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41(x -4)2-1,即y=41x 2-2x+3。
例3、如图,已知两点A (-8,0),(2,0),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C (0、4)。
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A 、B 两点实际上是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所以可设交点式y=a(x -x 1)(x -x) (a ≠0),
其中x
1,x 2是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2
解:依题意,设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8)(x -2)
例4、 已知函数y=x 2+kx -3(k>0),图象的顶点为C 并与x 轴相交于两点A 、B 且AB=4
(1)求实数k 的值;(2)若P 为上述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除点C 外),求使S △ABC =S △ABP 成立的点P 的坐标。
变式练习,创新发现
1、已知抛物线过A (-2,0)、B (1,0)、C (0,2)三点。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2(,与y 轴交于点)5,0(,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3、已知二次函数
y ax bx c =++2的图象的顶点为(1,-9
2),且经过点(-2,0),求该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4、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3,且函数有最大值为2,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是(-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已知二次函数y ax bx c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________。
6、已知:抛物线在x 轴上所截线段为4,顶点坐标为(2,4),求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7、已知二次函数y m x mx m m =-++-()()()123212≠的最大值是零,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8. 已知某抛物线是由抛物线y=x 2-x-2经过平移而得到的,且该抛物线经过点A (1,1),B (2,4),求其函数关系式。
9、已知四点A (1,2),B (0,6),C (-2,20),D (-1,12),试问是否存在一个二次函数,使它的图象同时经过这四个点?如果存在,请求出它的关系式;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