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调研
导读
顾炎武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角度评论分封制
和郡县制的利弊。画线部分顾炎武认为“其专在下”在于地 方权力过大,“其专在上”在于君主专制。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原因 • 1.经济根源:
• • • • • • • • •
•
封建农业经济产生发展的需要 小农经济:统一、安定;自然灾害;水利工程 地主阶级:集权维护政治、经济利益 2.社会根源: 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3.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韩非子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讲史料 史料一 重矣。 (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
史料二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
政,此宰相职也。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导读
史料一反映出宰相位高权重,预示着皇权与相权
四、基础知识扫描
(二)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1.西汉: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 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2.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确立并完善了 三省六部 的管理体制,三省长官都 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1.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 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2.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 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 利于加强皇权。
•(2)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 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 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 权是管理方式。 •(3)二者之间的联系:
•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 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的矛盾突出。史料二体现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实质是分 散宰相权力。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四、基础知识扫描
(三)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1)废丞相:明太祖下令罢除 丞相 职位,使六部直接,
隶属于皇帝,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
1.明朝 (2)设内阁:明成祖设立内阁 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 理机构。虽然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还受到司礼监太监的 牵制。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答案 职责(1)劝谏皇帝,匡正过失 (2)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
(3)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
(4)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四、基础知识扫描 五、课堂探究
五、课堂探究
•(二)消极作用 •①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 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 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 到压制和打击。 •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 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五、课堂探究 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练史料 史料 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 “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二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 一、把握一条基本线索 古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不断 加强,皇帝的权力不断延伸。权力高度集 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从汉至元 逐步发展完善,明清时期空前强化并达到 顶峰。
二、理解基本历史概念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 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 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 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 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讲史料 史料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 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①维护、推动、 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
被削弱,国家内部就会出现割据混战,严重危及国家统一。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二 五、课堂探究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 治理黄河,无不②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 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 的统治机构,做到了“③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 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④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 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明代内阁与宰相制度的区别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职责 任免
对皇权影响
考点二
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 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一定程度制约皇权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不能制约皇权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讲史料 史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事无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而天下无所制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三、构建知识网络
易错提醒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国家大权,主要
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 从决策 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都具有独断性。皇帝拥有至高无上 的地位。
“中央集权”则是从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来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
区别于地方自治的一种国家体制,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地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讲史料 史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
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①“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②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中央集权加强
地方实行 行省制度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
元朝 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 行管理
考点一 主干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史料三 西周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导读
(1)图片背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历经多次变
革,呈现出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四、基础知识扫描
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发展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①郡:中央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行政长 郡县 官为郡守 。 制度 ②县: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行政长官称县令或 县长。 郡守、县令向丞相汇报工作
四、基础知识扫描
(二) 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时期 西汉
概况 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
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
• 4.地理原因:
五、课堂探究 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史料二 秦朝中央官制结构图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2)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3)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 (4)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史料二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
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明神宗实录》 导读 史料表明阁臣仅限顾问,不具宰相之权,一旦威胁 到君权,还会招来灾祸,从本质上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 (一)积极作用 • ①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防止 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国侵略;有利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②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 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③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 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文化传播)。 • ④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 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 广阔范围内的传播。
五、课堂探究
史料二 寓封建 ( 注:即分封 ) 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
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
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
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
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导读
史料一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指出了周秦创制的影响。
①画线部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是指西周 实行分封制。②画线部分“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 局”是指秦实行郡县制。两者的差别在于西周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史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取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
大臣相见,无论宦夺 (宦官)不得参,即取旨诸臣 (军机大臣 )
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导读 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也使决策具有随意性、封闭性。
史料表明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1) 雍正帝 时设立,初时办理西北军务,后演 2.清朝——设 立军机处 变为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只能 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2)影响: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办事效率,
加强了 君主专制制度。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讲史料 史料一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
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 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导读 史料说明官员拘泥规则,缺乏参政主动性、灵活变通 性,体现了君主专制造成体制僵化的弊端。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2)图示内容:图①西周分封制;图②秦朝郡县制,郡县官
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图③汉朝郡
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 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图④元朝行省制,行省属于中央派 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练史料 (2014· 江苏高考,节选 )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 统治。阅读下面史料: 史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 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 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 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 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 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 职官一》 探究:据史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
员,则封印 “ 皇帝之玺 ” ;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
“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
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
相传,称“传国玺”。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五、课堂探究
探究:根据史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
方分权相对应,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四、基础知识扫描
一、君主专制形成发展过程 (一)秦朝君主专制的确立 1.背景:秦朝结束分裂,成为统一的 中央集权 的封建王朝。
①皇帝制度:秦王自称“始皇帝”, 2.君主专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制的确立 ②中央官制:设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丞相之 下设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