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1.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D【解析】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③台风、⑤寒潮;②滑坡属于地质灾害;④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台风C.泥石流D.干旱【答案】C【解析】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一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二是由于其地形,气候,植被等原因,成为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b。

B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加固长江,黄河大堤;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防护林工程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或治理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也是为了保护沿海地区免遭台风,海浪等的影响。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和分布及防灾减灾措施。

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9分)材料一:2013年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11日在波兰华沙召开,为期两周的华沙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依然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核心议题是落实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据2014年3月14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近些年来,祁连山雪线正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随着冰雪资源不断减少,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危机。

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原因有()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②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③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④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⑤过度砍伐森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答案】C【解析】冰川面积缩减,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有关,①对。

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与冰川融化关系不大,②错。

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温度升高,③对。

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与冰川融化加快无关,④错。

过度砍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全球变暖,⑤对。

所以C对。

【考点】雪线,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2.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答案】A【解析】冰川面积大幅度减少,特别是向阳的方向,是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的结果。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答案】C【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冰川融水是当地的主要水源。

如果冰川面积减少,导致冰川融化量减少,会加剧西北地区的干旱。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近20年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雪线正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上升。

下列措施中,对缓解其山顶冰雪融化可行的是①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②改善能源结构,利用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④实行人工造雪,增加储冰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雪线上升的原因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不能缓解气温升高,①错。

高考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对策》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对策》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对策》练习题含答案[2023·福建连城一中月考]观测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海冰面积大量减少。

且研究发现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变暖速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极地放大效应”,然而“极地放大效应”在南极却不明显。

据此完成1~2题。

1.相对南极大陆,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南极地区地面辐射更强,地面热量散失得更多B.南极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增温不明显C.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多,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变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2.“极地放大效应”带来的影响可能有()A.全球水循环更新速度加快B.北冰洋航道通航时间缩短C.北极地区极光现象明显增多D.欧洲和北美洲极端天气增多[2023·山西运城月考]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即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受大气降水(固态、液态水)、气温及风等因素变化的影响。

下图示意2011~2016年祁连山中段北坡“七一冰川”26个测杆点月平均冰川物质平衡随海拔的梯度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七一冰川”月平均冰川物质为最大正平衡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9月4.形成“七一冰川”1月平均冰川物质平衡状态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少B.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雪天气多C.积雪表面反照率低,消融加剧D.受风吹雪影响,降雪积累少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会导致()A.林线下降B.降水增多C.雪线下降D.冰川萎缩[2023·湖南卷]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

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

据此完成6~8题。

6.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A.金属及金属制品B.化工制品C.机械制造产品D.电子产品7.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A.环境成本高B.人力成本高C.营销成本高D.研发成本高8.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①扩大国际市场②提高创新能力③强化产业升级④承接产业转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更快的原因。

最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

最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质时期的大冰气候,气温呈现()A. 下降 B上升C 不变 D变化不定2 19世纪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A. 波动下降 B波动上升 C 变化平稳 D变化不定3不属于雪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A. 气温 B降水量 C地形 D 植被读右图“我国某地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

完成13—14题。

4.该地为我国的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南部沿海地区5.乙时期内,在我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①华北地区——暴雨②北方地区——寒潮③东南沿海地区——台风④黄河中、下游地区——干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7、甲、乙时期内,该地区出现的农时活动分别是()A.、小麦收割和晚稻插秧 B、小麦播种和早稻收割C、早稻收割和小麦收割D、早稻收割和小麦播种8、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是()A.全球变暖、噪声污染B海洋污染、生态破坏C酸雨危害、臭氧层的破坏D电磁污染、白色污染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的全面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

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气温变暖原因的解释是靠不住的。

报告的主要作者,担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所所长的约翰•华莱士说:“我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温的短期变动的。

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

(大部分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

”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个结果而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这些气象学家说,从1975年到1990年间,北半球冬季气温(特别是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等地)上升了0.3摄氏度。

他们认为,这一气温上升有三分之一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

1-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012·陕西师大附中高三10月考试)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

据此完成1~2题。

1.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

对于减排,有的国家或组织持消极的态度,而有的持积极的态度,参与行动意愿高。

下列国家或者组织对减排持消极态度的是() A.欧洲西部的国家B.岛国C.俄罗斯D.“高山国家”(如尼泊尔等)2.2009年联合国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二氧化碳能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答案:1.C 2.B解析:第1题,俄罗斯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候变暖后,气温升高,有利于俄罗斯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因此俄罗斯对减排持消极态度。

第2题,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后,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气温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读“中国的气温变化(虚线)与挪威雪线高度变化(实线)比较图”,回答3~4题。

3.公元1700年以后,中国气温变化趋势为()A.逐年上升B.逐年下降C.波动下降D.波动上升4.近3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上升C.降水量增加D.太阳辐射增强答案:3.D 4.A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的曲线判断,公元1700年以后,中国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第4题,据图分析,近3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上升,这主要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6分)材料一: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三江平原地区矿产、城市、交通分布图。

材料三:三江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单位:°C)及年平均降水量(单位:mm)变化趋势图。

(1)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结合所学知识,从气候、土壤层简析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

(4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可采取哪些措施减缓三江平原天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2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4分)(4)根据材料三,分析三江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6分)【答案】(1)、(4分)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2分下层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2分(2)、(2分)退耕还沼、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补充湿地生态用水;严格控制工农业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湿地生物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水平;答2点2分(3)、(4分)煤炭、铁、金、石墨等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良好和协作条件较好等(4)、(6分)有利影响: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三江平原地区的积温升高(2分)、无霜期延长,有利于农作物单产的提高(或农作物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分)不利影响: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2分)【解析】(1)从气候分析,三江源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表水难以蒸发排泄;从土壤分析,下层有冻土层,水分难以下渗,所以导致积水,形成沼泽。

(2)沼泽地因开垦耕地,导致沼泽地面积减少,因此要退耕还沼、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防治湿地破坏;补充湿地生态用水,防治湿地退化;严格控制工农业污染物排放,防治湿地污染;合理利用湿地生物资源,防治破坏生物资源;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水平。

(3)从资源分析,煤炭、铁、金、石墨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所需原料和能源丰富;从水源分析,该地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从交通分析,有铁路分布,交通便利;从基础条件分析,该地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良好和协作条件较好。

最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答案

最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答案

高中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时期气候指距今22亿年之前的气候B.地质时期曾反复出现三次大冰期气候.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以冰期为主 D.地质时期的气温波动幅度为5到10度2、中原古代游牧民族由于气候变化对中原侵扰频繁,该时期可能是:A.大冰期 B.间冰期.寒冷时期 D.温暖时期3、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仅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B.全球变暖,除了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外,人类活动也加剧了此现象.人类对全球变暖问题束手无策D.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都是有害的读“最近100年海平面的变化图”,判断4~5题。

4、根据图中“海平面上升曲线”,近100年世界气温:A.呈直线上升趋势 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变化不大 D.总体上有下降趋势5、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能利用技术和能利用效率,采用新能,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下图是“中国近50年增温速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中国近50年增温明显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华东地区D.东北地区7、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8、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B.陆地面积增加.海平面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 D.臭氧层“空洞”扩大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9~11题。

9、该地近几十年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10、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太阳活动的周年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11、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12、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世界沿海地带造成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海岸侵蚀加强 B.土地盐碱化加剧.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 D.高纬度降水减少下图显示了2001年至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足迹”。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含答案)专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一)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长速率的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1、1951~2002年,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2、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地球上并非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升高。

图中能反映出该道理的地区为()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很容易判断出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气温升高最明显。

第2题,由图可知,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在1951~2002年气温出现了下降,这充分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意味着全球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升高。

答案1---2、A B(二)图1、图2分别表明了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

读图回答1~2题。

1.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A.整体向南迁移B.整体向东迁移C.波动向西北迁移D.波动向东南迁移2.近50年来,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A.天山雪线上升B.黄河汛期延长C.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D.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解析:1.C 2.A第1题,读图1和图2可以发现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故选C。

第2题,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向西北迁移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可知天山雪线上升,故选A。

(三)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读下图,回答1--2题。

1、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测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测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图中阴影局部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散布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该自然资源是指()A.湿地B.油田C.冰川D.煤田2.该自然资源主要散布在()A.盆地和湖泊周围B.沿海与大陆架上C.大陆边缘与岛屿D.高纬区和平地域3.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增加的主要缘由是()A.全球变暖,气温降低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D.地壳不动摇,多地震1~3.解析第1题,图中资源散布在南极洲,北冰洋周围及大陆外部的平地地域,该自然资源应是冰川。

第2题,冰川主要散布在高纬度地域和平地地域。

第3题,由于全球变暖,气温降低,冰川面积正在逐渐增加。

答案 1.C2.D3.A以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径流量和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第4题。

4.上图中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进程,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的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能够是由于() A.水土流失日益严重B.随经济开展,用水量逐年添加C.全球气候变暖D.流域内植树种草,植被掩盖率提高解析普通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时,河流最大径流量与气候最大降水量的时间差会延长,而该处状况恰恰相反,说明该处植被掩盖率失掉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D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于4月14日喷发,火山灰在7000~10000米的空中构成了火山灰云团。

读图回答5~6题。

5.以下关于冰岛火山喷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B.形成北极地域冰盖大面积消融,构成洪水C.将加弱小气的吸收作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D.火山喷发后外地昼夜温差变小6.该岛屿拥有丰厚的()A.地热资源B.石油资源C.海水资源D.人力资源5~6.解析第5题,冰岛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A项错误;冰岛火山喷发会使大气中的悬浮物质增多,这些悬浮物质会削弱白昼的太阳辐射,使平均气温降低,故不会形成北极地域冰盖大面积消融,也不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故B、C项错误;悬浮物质的增多削弱了白昼的太阳辐射,也增强了夜晚的大气逆辐射,受此影响该地的昼夜温差会变小,故D项正确。

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1.下图是某地理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后我国局部地区陆地轮廓预测示意图。

回答下题。

【1】下列人类行为最可能导致该地理现象出现的是A.过度开垦B.资源调配C.填海造陆D.乱砍滥伐【答案】D【解析】该地理现象为海平面上升,由全球变暖引起,而引起全球变暖的人类行为是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故选D。

【2】该地理现象导致我国东部消失的陆地说明海平面上升约为A.50m B.100m C.150m D.200m【答案】D【解析】被淹没的地区主要是我国三大平原,而三大平原的平均海拔为东北平原200m以下,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在50m以下,故选D。

2.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四个地区的气温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两者趋势相同,为正相关的关系。

正比需要呈一定的线性数量关系,而图中只能显示趋势相同。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CO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2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答案】A【解析】图中四地温度发生波动,但是四个地区代表了不同的纬度位置、海拔高度、海陆位置,波动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说明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3.蒸发量指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气中的量。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近100多年,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全球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

据此回答1~2题。

1.因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2排放量.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污染税费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因蒸发强烈,将变得更加干旱;南北温差不会变大,但冬季0℃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将北移。

第2题,为减少2排放量,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利用技术和能利用效率,积极采用新能。

天然气属于含碳的化石燃料,燃烧后也要排放2。

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不会减小2浓度。

【答案】 1. 2.B(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B.日地距离缩短.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解析】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使格陵兰冰川融化量增大,冰原面积不断缩小。

第4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使海水增加,海平面上升。

【答案】 3.D 4.A5.(2012•广东会考)下图反映了近 2 万年海平面高度变化。

由此可推断,地表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时期大约距今( )A.17 千年前后B.11 千年前后.5 千年前后D.2 千年前后【解析】海平面下降,是因为水分存留在了陆地上。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1.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A.逐步变暖B.逐步变冷C.先冷后暖D.先暖后冷【答案】D【解析】由图中可看出,海岸线的位置先向陆地推进,即海平面上升,说明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海岸线又向海洋后退,即海平面下降,说明是由于气候变冷所致,故D正确。

【考点】气候变化对海岸线的影响2.芬瑟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如图所示)。

岛上分布的沙漠在世界最古老沙漠中面积最大,现在仍然保留着3万年前的风貌;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芬瑟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作用而形成的B.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C.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而形成D.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答案】A【解析】全球变暖,降水变率会增大,而不一定会是降水量减少,B错;芬瑟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C错;芬瑟岛形成历史悠久,属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无关,D错;用排除法,可选A。

【2】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到此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④沿岸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芬瑟岛的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区,雨林种子可传播到此;雨林区,降水多,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故植物根系埋藏较浅,且向水平方向延伸;芬瑟岛处于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南信风,为其带来丰沛的降水;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考点】该题考查沙漠和热带雨林成因。

3.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右图为未来土地利用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总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气候变暖【答案】D【解析】注意图中冰川面积的变化数值自中心向四周扩大,看清楚1972与2011年面积变化曲线的差异。

根据图示判断冰川面积在减小,风力对冰川的侵蚀作用很小;地壳抬升,海拔升高,温度会降低,冰川变化融化减少;冰川所处位置气温低于0℃,没有流水搬运作用;所以冰川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大,故选项D正确。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答案】C【解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即该流域冰川面积进一步缩小,那么也就是说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升高,蒸发会加剧,所以干旱程度加剧。

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A.逐步变暖B.逐步变冷C.先冷后暖D.先暖后冷【答案】D【解析】由图中可看出,海岸线的位置先向陆地推进,即海平面上升,说明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海岸线又向海洋后退,即海平面下降,说明是由于气候变冷所致,故D正确。

【考点】气候变化对海岸线的影响3.下图中甲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图”,乙是“该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预测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结合两图信息,该地区所处大陆可能是南美大陆B.甲图中自然带可以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C.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D.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我国西北地区将更加干旱【答案】D【解析】结合两图信息,该地区所处大陆可能是北美大陆;甲图中自然带可以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雪线将上升;我国西北地区将更加干旱。

中图版高中地理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4分)1.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全部灭绝的地质年代是()A.太古代末期 B.元古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2.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2)从①到②是()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少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上升3.以下行为,造成温室效应增强的是()A.围湖造田 B.砍伐森林 C.污水排放D.退耕还草4.大气中臭氧总量减少的人为原因是()A.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氟氯烃化合物含量增加C.硫氧化物增多 D.太阳活动增强5.据统计,2019—2009年冬季,我国的平均气温为-2.6°C,较常年偏高1.7°C,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A.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提高 B.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加C.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 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6.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合理开发水能D.积极植树造林(2)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7.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8.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受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心的国家()A.中国B.印度C.印度尼西亚D.南非9.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是()A.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热 B.“厄尔尼诺现象”的周期性暴发C.硫氧化物、氢氧化物等气体的大量排放 D.人类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10.据2019年3月14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些年来,祁连山雪线正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随着冰雪资源不断减少,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危机。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1.近年来,北极地区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道权益的竞争。

北极航道是连接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的重要通道,包括绕过西伯利亚北部的东北航道和绕过加拿大北部的西北部航道。

近年来,北极地区逐渐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的原因是()A.北极地区是连接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航道的必经之地B.北极航道的开通能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C.全球变暖,冰川消融,使北极航道成为现实D.北极航道能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北极地区是连接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航道的重要通到,不是必经之地,A错。

北极航道的开通不能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B错。

全球变暖,冰川消融,使北极航道成为现实,C 对。

争夺的原因与北极航道能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无关,D错。

【考点】北极航线开通的意义及竞争的原因。

2.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m2)。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答案】A【解析】观察图中2011年与1972年冰川面积相比,冰川面积在缩小,说明冰川在大量融化,而影响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变化,可知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地壳抬升、流水搬运与冰川面积变化无关,B、C错误;风力侵蚀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D错。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答案】C【解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隐含了冰川面积还在缩小,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错;西北地区河流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融化水量减少,绿洲面积和流域面积减小,B、D错误;冰川面积在缩小,地面发射率减小,地面增温,干旱程度加剧,所以选C项。

【考点】影响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冰川面积变化对地表环境的影响3.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022高考地理专项练习1-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2高考地理专项练习1-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2高考地理专项练习1-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说明,野象喜爱生活在温顺潮湿的森林环境里。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1~3题。

1.据图能够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2.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3.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阻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差不多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答案:1.B 2.D 3.C解析:第1题,由图中图例可得出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

第2题,公元前500年前,野象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说明当时黄河流域气温较现在要高,降水要多。

第3题,由于温室效应的作用现代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因此与变化趋势不吻合,该历史时期温度在降低导致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南移。

(2011·哈尔滨市六中期末考试)下图表示的是受到不同海平面升高阻碍的孟加拉国土地。

读图,回答4~5题。

4.导致海平面上升的要紧缘故有()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的破坏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C.气候趋于温顺潮湿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大答案:4.D 5.B解析:第4题,燃烧矿物燃料、毁林都使二氧化碳相对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第5题,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

(2011·泉州模拟)“仙女木”是冰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显现在北欧的冰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冰冷事件。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试卷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试卷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试卷选择题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读a,b,c三幅图,回答小题。

【小题1】20世纪60年代后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②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③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④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③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二氧化碳被称为保温气体,是因为影响全球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②积极开发氟利昂的代用品以及研制新型制冷系统,是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③对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是①海面上升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③腐蚀建筑物④皮肤癌发病率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综合题读“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问题:1漫长的地质时期,气候总体状况表现为冰川广布的______期和相对温暖的______期的交替。

2最近几十万年以来,每当冰期出现,冰川从___纬度向___纬度,从高山向____推进,气候明显变____;间冰期冰川后退,气候变____。

3最近一次冰期发生距今____万年到距今____万年之间。

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____中。

读图,回答问题:1科学家研究认为,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______气体导致的______效应有关。

2图中表明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与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是______。

据图回答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与温室气体含量有什么关系?读“世界各大洲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1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自然灾害(以寒潮为例)
一、选择题
(2011年广州市天河区高三综合测试)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
C.北非D.中亚
解析:第1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结合图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

第2题,澳大利亚、北非和西亚三个地区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但全球温度升高3℃后,前两者出现粮食减产,而中亚属于温带沙漠气候区,在全球温度升高3℃后,其增加幅度没有西亚大。

答案:1.B 2.B
(2011年江西吉安模拟)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物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A.海平面上升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D.冰雪覆盖扩大
4.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解析:第3题,从图中中心事象(X)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与各个选项联系加以分析,不难得出中心事象(X)为海平面上升这一正确结论。

第4题,由上题结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应该是通过控制大气中的CO2含量,以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3.A 4.D
5.读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处为末次间冰期
B.图中C处为现代间冰期
C.图中B处为末次冰期
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间冰期解析:选A。

冰期时气候寒冷,间冰期气候相
对温暖,从曲线的波状变化看出,A处气温高,应
为温暖的间冰期;C处气温较低为末次冰期;B处
气温最高,为现代间冰期,D处气温较低,是下一
次冰期。

右图为中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年
均出现次数的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6~7题。

6.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寒潮
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干旱
D.干旱、寒潮
7.甲地受这种气象灾害影响极少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盆地②受盛行风影响小③距离海洋较远
④纬度较低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这种气象灾害多出现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在长江以南也有分布,且由图可看出,这种气象灾害的出现
次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由此可判断可能是寒潮和沙尘暴。

第7题,图中甲地为四川盆地,周围山脉阻挡了反气旋控制下的偏北风。

答案:6.B7.A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8~10题。

8.
A.寒潮、酸雨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寒潮
9.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B.地形
C.纬度位置D.降水丰沛
10.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有()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解析:第8题,甲环境问题最主要发生在山西,因此代表的是水土流失;新疆因降水量少,水土流失并不严重,丙问题最主要发生在新疆,因此它可能代表的是土地荒漠化。

第9题,乙类地理现象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山西、新疆等省区,而广东和四川极少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广东、四川的纬度较低,离寒潮的源地较远,故受到的影响小。

第10题,丁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广东、四川,而降水量极少的新疆没有发生,故该问题代表的是酸雨。

它是由于人类大量地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导致的,因此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优化燃料消费结构,进而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答案:8.C9.C10.B
11.天津市为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了结构多样化的城郊农业。

某乡镇农业持续发展三类措施为:①采用喷灌、滴灌;
施行间作、套种;冬季发展大棚农业。

②多用农家肥,少用化肥;生物治虫,少用农药;发展沼气,少用矿物燃料。

③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选用优良品种,集约化生产;开拓销售渠道。

若在本市推广上述某些措施,能减少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
A.洪涝、盐碱、虫灾
B.暴雨、寒潮、地震
C.旱灾(虫灾)、寒潮(冻害)
D.盐碱、虫灾、泥石流
解析:选C。

解题思路为先考虑天津有哪些自然灾害,如洪涝、盐碱、虫灾、旱灾、寒潮、地震等,再考虑上述措施可以减少哪些自然灾害。

二、综合题
12.读下面“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

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由图可知,大气中CO2增多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球变暖,气象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降水将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我国东南沿海______________灾害的强度、频率会增加。

(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气候变暖与碳元素的关系。

第(1)题,结构图的填写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推理分析。

第(2)题,大气中的CO2的增多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其原因有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排放CO2增多,也有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植被使吸收CO2的功能减弱。

第(3)题,考查了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第(4)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光合作用沉积作用全球生态系统破坏影响人类健康
(2)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植被
(3)增加蒸发加强台风(热带气旋)
(4)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加强全球的合作;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等。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8月7日,第8号台风“莫拉克”横扫台湾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以下是某一年按热带气旋发生次数统计出来的八个海域(未按顺序排列)的发生频率:①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②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③孟加拉湾、④澳大利亚西北海域、⑤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⑥南印度洋热带洋面、⑦阿拉伯海、⑧澳大利亚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1)说出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居前三位的海域。

(2)据所学知识分析,热带气旋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有何差异?
(3)为减少热带气旋袭击带来的损失,从科技、宣传和工程建设等方面考虑,需要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哪些?
答案:(1)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

(2)发达国家财产损失大,人员伤亡少;发展中国家财产损失小,人员伤亡多。

(3)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监测,制定和操练防灾方案;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意识;运用工程和生物措施提高防灾能力;合理规划,减少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强度,控制经济发展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