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干扰协调技术专题-李勇
LTE中家庭基站的干扰协调
丧 失 了 网规 、 网优 的控 制权 , 加 剧 了干 扰控 制 和接 更 入 管理 的难 度 。因此 , 要 考虑 采用 更有效 的干扰管 需
异构 网络 的6 个典 型干扰 场景[ 如表 1 2 1 , 所示 。家 庭基 案是 目前业 界广泛关 注 的频率 资源分配 方案 。 不 同的频带 分 配方式 下 ,无 线通信 系 统模 型 中 站 同宏 基站之 间 的干扰称 为 跨层 干扰 ,干 扰场 景如
图2 所示 。 家庭基 站 同家庭 基站 之间 的干扰称 为 同层 存在 的主要 干扰也 不 同。 当家庭 基 站 和 宏基 站 采 用 独立 信 道 配 置 时 , 两 干扰 , 干扰场 景如 图 3 示 。 所
基站干扰 问题 的有效方 法之 一 。文章 主要分析 了家庭 基站和现 有宏蜂 窝基站组 成的异构 网络 的几种 典型 干扰
场号 , 家庭基站 干扰 协调 的基 本原 理进 行 了说 明 , 对 并介 绍 了基 于干扰 协调 原理 的典 型干扰 管理技 术 在 家庭
基站干扰控 制上 的应 用, 最后 对 家庭基站 干扰 管理技 术做 出了展 望。
新 技 术
2 11 数 据 通 信 01 .
Ne ch w Te nol y og
L E巾家庭基站的干扰协调 T
一
牟 勤 纪 晓东 王文博 ( 京邮 电大学无线信号 处理 与网络实验室 北京 1 0 7 ) 北 86 0
摘
一
要 :家庭基 站是近年 来新兴 的 室 内覆 盖技 术 , 以较低 的功 率为 用户提供 高速 率 高带宽的服 务 , 能 是新
LTE系统上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
I I所 需 的负载信息 进行 了标准化[ CC 2 1 照协调 资源 时 , 了保 证边缘 用 户 的数 据传 输 速率 , 常小 区边 。按 为 通 的不 同 ,各种 I I 可 以分 为频 率 协调 和功 率 协调 两 缘 用 户 在相 应 的频带 上 不 对发 射 功 率进 行 限制 , CC 而
大类 , 其典型 方案分别 为 限制物理 资源 块P B(hs 小 区中心用户需 要 限制其发 射功率 。 R P y—
i l eo re lc) c suc ok使用 的软频 率 复 用S R fo r— aR B F fFe St 卜 软频 率 复用 方案较 容 易实施 ,能够 起到 较 述 q e c e s) u ny ue策略『1 限制功率使 用 的“ R 3和 1 4 部分 功率控 好 的干 扰减 轻作用 , 也存 在 明显 的缺点 : 但 由于小 区
发 射功率 的截断 ,导致 接收 功 率谱 密度 不 能 满足 基
站接 收 的要 求 , 因此 必然 造成 B E 上 升 和重传 概 率 LR
的增 加 , 而制 约 了边缘 用 户传输 速率 的提 升 。 从
实 际 上 ,对 于发 射 功率 受 到终 端额 定 功率 截 断
的U 完全 可 以通过使 用较 多 的资 源 、 E, 以较低 的功 率
关键词 :小 区间干扰协调 ; 率协调 ; 频 功率调整 ;T LE
1 引言
来 的宽带 移动通 信 系统对 频谱 效率 提 出 了很 高 的要
出合 理 的干扰 协调机 制 ,以达到 较好 的干 扰减轻 效
提 为 了满 足 日益 增 长 的移 动 数 据业 务 的需 求 , 未 果 、 升边缘 用户 的性能 是本文研 究 的主要 内容 。
LTE干扰专项课件-
子帧配置:3:S:1 特殊子帧配置:3:9:2
TD-LTE:
D(后偏) D(前偏)
D(正常)
U
U
U
U
D D
U
U
D
子帧配置:2:S:2 特殊子帧配置:10:2:2
子帧配置:2:S:2 特殊子帧配置:10:2:2
子帧配置:2:S:2 特殊子帧配置:10:2:2
Antenna port 1
R2
R2
R2
R2
l0
l6 l0
l6
even-numbered slots odd-numbered slots
Antenna port 2
1个RB 占180KHz
分为 12个 子载波
R3
R3
R3
R3
l0
l6 l0
l6
even-numbered slots odd-numbered slots
9
1.3上行干扰指标
不同时隙配比的IoT测量
对于上下行配置2U2D,IoT测量可轮流测量上行子帧2、3、7、8; 对于上下行配置1U3D,IoT测量可轮流测量上行子帧2、7。
10 ms
1ms
DL:UL=2:3
下行
5ms 周期 DL:UL=3:2
上行
DL:UL=4:1
DL:UL=5:5
10ms 周期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每个PRB上的噪声功率为-117dBm,即 N 117dB;m 当PRB上存在信号和不存在信号时干扰功率的计算方式不同,因此需要针 对不同的情形分别进行介绍: 当PRB上不存在信号(PUSCH或PUCCH信号),则I N=总接收功率; 当PRB上存在信号(PUSCH或PUCCH信号),则I N = 总接收功率-信号功 率;
LTE无线网络中的干扰协调技术
LTE无线网络中的干扰协调技术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频谱资源的紧张,无线网络中的频谱资源利用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于LTE无线网络来说,由于其使用的是频分复用技术,因此会存在大量的干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干扰协调技术应运而生。
一、LTE无线网络中的干扰问题在LTE无线网络中,由于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段,必然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扰。
具体来说,干扰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步干扰,另一种是异步干扰。
同步干扰是指来自同一基站传输的信道之间发生的干扰,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基站内部时序同步不达规定水平所引起的。
而异步干扰主要指与不同基站传输信道之间相互抵触招致的干扰。
当信道之间存在干扰的情况时,信号质量就会严重下降,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二、干扰协调技术的分类干扰协调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协作的干扰协调技术,另一类是基于信道质量的干扰协调技术。
基于协作的干扰协调技术主要是通过在不同基站间进行通信协同,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扰。
其中,最常见的技术包括动态频谱共享技术、传输干扰协调技术等。
而基于信道质量的干扰协调技术则是通过监测无线信道的质量情况,根据不同用户之间的信道质量差异来实现干扰协调。
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功率控制、资源块分配优化、信道跟踪技术等。
三、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是干扰协调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实际上,它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各个用户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就可以减少同一频率的用户之间的干扰。
在LTE无线网络中,功率控制技术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基于控制信号的功率控制技术。
在该技术中,传输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过控制信号的变化来实现功率的调节。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功率信息,发送一定的控制信号,通知发送端正确设置发送功率。
第二种是基于调整开关时间的功率控制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信道开关时间的长短来实现功率的调节。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动态调整信道开启的时间,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功率控制的目的。
关于LTE家庭基站干扰协调管理
关于LTE家庭基站干扰协调管理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其存在的干扰场景,之后针对各种干扰场景给出相应的干扰管理策略,以及,对家庭基站干扰协调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家庭基站;干扰协调;管理引言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组织将异构网络技术确定为增强型长期演进标准的关键候选技术之一。
在异构网络中融合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基站,例如: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微微蜂窝基站、毫微蜂窝基站、中继基站和射频单元节点。
在传统的宏蜂窝基站的覆盖区域中部署了多种类型的低功率基站,主要用于解决传统宏蜂窝小区中的“盲区”问题,并大幅度提升系统总容量。
由于LTE_A系统很多时候都要运行在高频段,然而高频信号对墙壁的穿透能力较弱,这对宏基站小区中室内覆盖是个致命的弱点。
家庭基站的引进能够很好地解决室内覆盖问题。
家庭基站HeNB(Home eNodeB),又称为Femtocell,属于毫微蜂窝基站,是一种由购买并安装在室内的小型低功率蜂窝基站,是提高室内语音与数据业务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家庭基站的特点是发射功率小,覆盖范围在10~50 m,主要服务于室内低速移动用户。
用户通过数字用户线路(DSL)或是光纤宽带等把家庭基站通过IP网络连接到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
虽然家庭基站能够很好地解决室内覆盖问题,但是如果家庭基站大范围部署,会导致重复覆盖形成很复杂的干扰,造成系统性能下降。
一、干扰场景(一)干扰场景描述由于LTE系统中引入了新节点HeNB,网络中的干扰情况发生了变化,除了原来宏小区之间的干扰外,还增加了HeNB小区与宏小区、HeNB小区与HeNB小区之间的干扰。
而且TD-LTE系统属于TDD系统,与LTE-FDD系统相比还存在TDD 系统特有的同步问题。
同步问题也可以引起一些类型的干扰。
表1给出了具体的干扰场景分类。
宏小区与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干扰称为跨层干扰。
宏基站和宏小区用户分别简称为MeNB和MUE,毫微微小区中的家庭基站用户简称为HUE。
LTE多系统互调干扰解决方案
LTE多系统互调干扰解决方案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LTE多系统互调干扰问题成为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现有的网络中,由于LTE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共用频段,可能会导致互调干扰,进而降低用户通信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规范措施。
本文将介绍LTE多系统互调干扰的解决方案。
1.频域资源规划在LTE系统中,通过对频谱进行动态管理和分配,可以减少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互调干扰。
首先,需要对不同系统的频段进行合理划分,避免频段交叠。
其次,可以采用跳频技术,即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动态改变频率使用情况,从而降低互调干扰的可能性。
2.功率控制合理的功率控制策略可以减少互调干扰的发生。
LTE系统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功率水平,使得发射功率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同时,可以通过设备间的协调,控制系统之间的功率差异,从而降低互调干扰。
3.空域资源规划通过合理的空域资源规划,可以将相邻系统之间的载波分配得更加均匀,从而减少互调干扰的概率。
可以利用网络规划工具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不同站点的位置和天线方向,使得站点之间的干扰最小化。
4.前向误差校正(FEIC)前向误差校正是一种通过提前对LTE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手段,从而降低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互调干扰。
通过对信号进行数字预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互调干扰带来的负面影响。
5.信号过滤通过在LTE系统中增加过滤器,可以实现对其他系统产生的互调干扰信号的滤波。
这样可以阻止互调干扰信号进入LTE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6.接收端敏感度控制在LTE系统中合理控制接收机的灵敏度,可以减少来自其他系统的信号带来的互调干扰。
通过动态调整接收机的灵敏度级别,可以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互调干扰带来的影响。
总结起来,LTE多系统互调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频域资源规划、功率控制、空域资源规划、前向误差校正、信号过滤和接收端敏感度控制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多系统互调干扰的概率,提高用户通信质量。
LTE关键技术之干扰抑制技术
LTE关键技术之干扰抑制技术1.1小区间干扰(ICI)概念在LTE中,上,下行采用了OFDM(DL)/SC-FDMA(UL)的多址接入技术,采用了正交子载波区分不同的用户,小区内多用户间的干扰基本可以消除。
但是LTE采用同频组网,邻小区结合部分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用户间不可避免存在干扰,称之为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 ICI)。
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采用频率复用来解决ICI,但随之带来的是频谱效率的降低。
如常用的三扇区划分小区用的就是频率复用指数因子为3。
除此之外,频率复用因子还有1、7等。
当复用因子为1的时候,则网内的所有小区用的频率都是一样的,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小区间干扰。
选择较大的复用因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频谱效率变小,比如复用因子为3的时候,频谱效率是1/3,复用因子为7的时候,频谱效率是1/7。
传统的频率复用系数为3的典型频率规划小区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导致无线链路信噪比(SINR)减低,这样LTE的AMC技术就会选择低阶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
●干扰严重时,需频繁的HARQ重传,降低了用户速率。
●同频干扰引起功率控制,使子幁中可使用的PRB减少,用户速率也会减低.1.2LTE干扰抑制技术LTE干扰抑制技术分为以下四种:a)波束赋形天线技术b)干扰随机化技术c)干扰消除技术d)干扰协调技术(1)波束赋形天线技术—波束赋形天线技术是一种下行干扰抑制技术波束赋形天线的波束是指向UE的窄波束,因此只有在相邻小区的波束发生碰撞时才会造成小区间干扰,波束交错是可以有效的回避小区间干扰。
(2)干扰随机化技术干扰随机化就是使干扰信号随机化,这种方法虽然不能降低干扰信号的能量,但是能使干扰信号接近白噪声,又称“干扰白化"。
然后用处理白噪声的方法在UE上类似处理增益的方法抑制干扰。
干扰随机化的方法可分为小区专属加扰(Scrambling)和小区专属交织(IDMA)。
浅谈LTE中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部分频率复用技术
子, N 为接收天线数, c 为瑞利衰落信道下, 调制格式
表 明此 时用 户 不 受 i 小区 中 的干扰 。
为 M 对应 的系 统容 量 。当采 用轮 询调 度 时, 小 区平 均
吞 吐量用 以下 公式 表示 :
=
因此 在 实 际应用 时 , 不 同复 用 集 的干 扰 特 性可 以 用上 述 的 G值表 示 , 频 率 复用 集 的选 择 可 以根据 采 用 不 同复 用集 的干 扰 特性 进行 选 择 , 基 本 原 则为 :
~
昆 专 一
比静态 F F R更好 的性 能 。
三、 可 行性 分析
以下行 为例 , 本文 的仿 真 结果 如下 表 2 所示 :
表 2 资 源 禁 用 量 对 系 统 吞 吐量 T 1 / T 1 r e u s e I / I及 边 缘
用户业务质量的影响( 静态 F F R算法)
超 过一 定 门限值 , 表 明此 时用户 的干 扰特 性 会有 较 大 静 态 复用 集 的一 个 缺 点 是 不 能 充 分 考 虑 业 务 的
、
( 3 ) 用户 处于 i 小 区边 缘 , 且处于 i , j , k三 小 区 的 的 改善 , 采 用 相应 复用集 。 交界处, 使 用 复用 集(
( 1 一 ) I r ( G ) f ( G ) d G
其 中 P为部分 频 率 复用 引 入 的部 分 负载 因子 , 即
( 1 ) 采 用某 一 复用 集 时 的 G值超 过 一定 门限 , 表 上 图中的 P L 值, G ) 为 G值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2 o 1 3 年 第8 期i 福建电脑 ・ 7 5 ・
F F R F F R F F R F FR F i x e d 1 / 3 Re u s e 0 . 5 1 1 1 % P L 2 2 % P L 3 3 % P L 5 0 % P L
LTE系统干扰消除技术的
CATALOGUE 目录•LTE系统概述•干扰消除技术原理•干扰消除技术应用•干扰消除技术性能评估•干扰消除技术未来发展LTE系统背景及发展LTE系统架构与特点LTE系统干扰类型干扰是LTE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主要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两种类型。
内部干扰主要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和阻塞干扰等。
外部干扰主要包括其他运营商的干扰、非法使用频段等。
干扰消除技术分类常规干扰抵消算法主要包括基于波束赋形、基于滤波器设计和基于统计检测等方法。
常规干扰抵消算法原理基于波束赋形的方法利用天线阵列对信号进行空间滤波,通过调整天线权值,使得干扰信号在特定方向上被抑制,同时最大化有用信号的接收功率。
基于滤波器设计的方法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设计合适的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抑制干扰信号的影响。
基于统计检测的方法利用干扰和有用信号的统计特性差异,通过统计检测算法对干扰进行抑制和分离。
联合干扰抵消算法原理联合干扰抵消算法原理基于多个节点或基站的联合信号处理,通过优化信号处理算法和参数,实现多个干扰源的同时抑制,提高系统性能和信号质量。
联合干扰抵消算法通过综合考虑多个节点或基站的信号质量和干扰情况,利用多个节点的协作优势,实现更广泛和更有效的干扰抑制。
联合干扰抵消算法通常采用迭代、优化和统计检测等技术,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多节点联合处理,实现有用信号的增强和干扰的降低。
小区间干扰协调动态小区间干扰协调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静态小区间干扰协调多天线技术03动态功率控制功率控制技术01闭环功率控制02开环功率控制干扰消除性能指标频谱效率干扰消除能力鲁棒性能耗效率评估干扰消除技术的能耗水平,即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最小化设备仿真分析基于理论的数学建模利用理论模型对干扰消除技术的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测试数据与理论模型的吻合程度,评估技术的性能。
基于仿真的实验分析通过搭建仿真环境,模拟实际场景,对干扰消除技术的性能进行实验验证和分析。
LTE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分析
表示小区内部的干扰功率 .
断概率的条件下 随着小区用户分配到的信道数 目越多 小医用户的话务量也不断增加 c 表示信道教 目} c 。
干扰功率 . 表示白噪声功率。 OD F MA的接八方式下 设接收机性雏较好 于载波之间互相正交 且假
小 区内干扰可 以忽略
向上边缘用户 的接收效 果较差 但同时无线资源管理者 必须在服 务区域 内提供全 部的覆盖 并确保一定 的Qo 。 S 基于带宽和功率分配 的无线资源的分配问题.已经威为
了近 年 来 研究 的 热 点 领 域
_ +r功率分配约束条件 _ 子载波分配约束条件
I各个用 户吞吐量约束 条件
将干扰随机化为 白噪声 。干扰消除有两种 方法 一种 是通过移动终端 多天线的空间抑制来消除干扰 .这种方 法比较简单 .另一种是在信道编码 , 交织后将干扰小区的
3 P主导 的 L E采 用 O D GP T F MA接 八 方式 .该 技 术被认 为是最有 潜力 的下一代移 动通信 的下行空 中接 口技 术;OF DM 取代 C DMA的一 大优势 在于它克服 了 C DMA的自我干扰 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由
…
战就是 R M调 度需要解决用户多种多样的Qo R S需求
为未来无线网络的流量需娶集实时与尽力服务于一体。另 外一大挑战就是频率资源 的复用和特 定子载波的功率分 配 成了相邻小区中复用同一子载波的干扰源。传统的僻 浃方法是采用频率复用 .复用因子有特定 的 I 3 4 7 等。未来的移动通信对频率效 率的要求很高 其中就有针 对4 G移动通信提出的提高频率利用率 同频组网的需求
胃技
【 擒 要l
OD F M较好 地解决 了小 内伯道 之间 的自我 千扰 .但仍然 存 在蜂 窝移 动通信 系统小 区问干 扰的 问趣.本 文着 重从资源 调
LTE干扰处理分析
LTE干扰处理分析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4G移动通信系统中。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TE信号的传输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从而影响通信质量和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干扰处理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导致LTE信号干扰的原因。
LTE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的影响。
同频干扰指的是不同LTE基站之间频率资源的冲突,当多个基站在相同频率上工作时,信号会相互干扰。
邻频干扰是指邻近频段的信号对LTE信号的影响,例如邻近的WiFi信号或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
针对同频干扰问题,有几种常见的干扰处理方法。
一种是通过改进天线设计和布局来减小同频干扰。
例如,可以采用不同方向的天线,使得信号在特定方向上干扰最小化。
另一种方法是增加基站的解调复杂度,在接收端使用更加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提高信号的建模和估计能力,从而减小同频干扰。
对于邻频干扰问题,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频谱规划和频谱监测技术。
通过将LTE系统的频段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频段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尽量减小邻频干扰的可能性。
此外,频谱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周围环境中的邻近信号强度和频率使用情况,及时调整LTE系统的工作频段,避免与其他系统的频段产生冲突。
除了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外,LTE信号还可能受到其他干扰的影响,例如多径衰落、多用户干扰和自身信号质量问题。
多径衰落是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历多个路径,抵达接收端时产生干扰。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天线传输技术,例如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以减小多径干扰的影响。
多用户干扰是指当多个用户同时使用LTE系统时,由于资源分配不合理或者用户间距离过近而产生互相干扰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合理的资源调度和功率控制策略,避免用户之间的干扰。
自身信号质量问题是指LTE系统自身的信号质量不佳,例如信号衰减或者过强的干扰。
tdlte系统干扰解决方案
烽火科技TD-LTE系统干扰分析烽火科技李翔周勇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为了把握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2004年底3GPP启动了关于3G演进,即LTE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
随着LTE R8、R9标准的冻结,LTE正日益成为业界的热点。
LTE 系统同时定义了频分双工(Freque ncy Divisio n Dup lexi ng, FDD)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 n Duplexing,两种方式,但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TDD)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LTE FDD支持阵营更加强大, 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LTE TDD 2007年11月,3GPPRAN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
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勺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
在工信部TD-LTE工作组的领导下,规范制定、MTNet测试和6城市试验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随着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成熟、系统能力不断提高, TD-LTE将很快进入商用时代。
众所周知,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影响。
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TD-LTE网络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TD-LTE组网干扰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包括同频组网干扰和异频干扰,外部干扰又包括系统间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
本文将重点分析系统内的同频和异频干扰, 以及系统间与TD-SCDMA^干扰。
1.系统内干扰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 因此频谱效率高。
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
LTE系统与各系统间的干扰协调要求
LTE系统与各系统间的干扰协调要求1.1.1网间干扰协调在TD-LTE频段附近使用的移动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式:(1)GSM1800:1710-1755MHz(上行),1805-1850MHz(下行);(2)CDMA2000: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3)WCDMA: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4)TD-SCDMA:1880-1900MHz(F频段),2010-2025MHz(A频段), 2320-2370MHz(E频段)(5) WLAN: 2400—2483.5MHz;经过分析计算,各系统间的干扰协调要求如下。
1.1.1.1TD-LTE宏站(F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时的干扰协调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建议TD-LTE F频段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GSM/DCS符合3GPP TS 05.05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18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1.8m;GSM/DCS符合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18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TD-LTE线阵和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m。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WLAN符合《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AP、AC设备规范V1.1.0》时,TD-LTE与WLAN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9/2.9m,垂直距离≥0.9/0.5m。
LTe-Hi系统中干扰协调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LTe-Hi系统中干扰协调技术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从2G的模拟和数字的时代走向3G的多媒体和数据时代,再到4G的高速数据和视频时代。
LTe-Hi作为4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部署。
然而,由于LTe-Hi频段的限制和无线信号的传输特性,容易产生干扰,导致信号强度下降、数据传输速率降低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和用户的体验。
因此,对于LTe-Hi系统中干扰的研究和防止干扰的技术研究成为当前无线通信研究的重点之一。
其中,干扰协调技术是解决干扰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LTe-Hi系统中干扰协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干扰定位、干扰监测和干扰消除等方面。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探索实现LTe-Hi系统中干扰协调技术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提高LTe-Hi系统的性能和用户的体验。
三、研究内容1. 基于波束形成的干扰定位技术研究2. 基于功率控制的干扰监测技术研究3. 基于预编码的干扰消除技术研究4. 干扰协调算法的设计和实现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研究LTe-Hi系统中干扰协调技术的理论模型、算法设计和实现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验证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提高LTe-Hi系统的性能和优化用户的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也具有一定的科学与技术价值,在无线通信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七、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查阅相关文献,了解LTe-Hi系统中干扰协调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基于波束形成、功率控制和预编码等技术进行干扰定位、干扰监测和干扰消除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设计。
第四阶段:提出LTe-Hi系统中干扰协调技术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TD-LTE系统内抗干扰技术
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止交子信道 , 在每个
子信道上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S 、 A P K Q M等 )并且各 ,
子载波并行传输。 相比传统的 C M D A以及 F M D A方式传
下面就其中的一些干扰抑制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展开 叙述.最后结合 T —T DL E物理信道的设计实例分析这些技
区 的数 据 分 配 小 区特 定 的交 织 图 案 , 以获 得 干 扰 白化 的效 果 。这 种 可
技 术 也 被 为 交 织 多 址 技 术 (nela igdvs n m l pea c s , itr vn i i ut l c es I e io i DMA)
干 扰 消 除
cneao ) acltn 、干 扰 协 调/ 免 ( t e neC. d ao/ li 避 ie r e O ri tn nf e o ni i ao ac)见表 l vi ne 。 d 。
但是区别于 G M和 C M S D A系统 ,DL E系统采用 T —T OD F M技术作为物理层的调制技术。O D F M的主要思想
干 扰 抑 制技 术 目的
主 要 目的是 将 来 自小 区 间 的 加 扰 技 术 干 扰信 号 在 时 频 域进 行 随机
化 。这 种 随机 化 使 得 终 端在
接 收有 效 信 号 时 可 以将 干扰
际设 计 中 , 一 些 物 理 信 道 , 需 考 虑 到 不 同 的 时 隙 和 不 同 的 用 户 采 对 还
关键词
I 干 扰 随 机化 : J 1 E; 干扰 消 除 ; 扰 协 调/ 免 干 避
1 前 言
由于个人移动通信系统广泛地采用蜂窝组网方案 , 因
LTE的干扰及抗干扰解决方案
LTE的干扰及抗干扰解决方案【摘要】: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LTE及其干扰技术,并指出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ICIC)是目前业界最为重视同时也是相对研究成熟度最高的一种抗干扰技术。
文章主要分析了三种小区干扰协调技术:带优先级的Reuse-1方案、SFR方案(软频率复用)、FFR方案(部分频率复用)。
【关键词】:LTE;干扰;小区干扰协调;频带;吞吐量1. 前言LTE系统中,由于一个小区可以使用整个系统频带,不可避免的有小区间干扰,特别是在小区边缘地带,性能受小区间干扰影响较大,对于运营商来说,无线接入技术和接入网络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频谱利用率和业务QoS保障。
为了达到高的频谱效率,在部署网络时要尽可能使频率复用因子接近1。
为了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需要保证用户,特别是小区边缘用户的QoS。
对于采用OFDM技术的LTE系统来说,由于其物理层技术自身没有小区间干扰抑制的机制,如果采用频率复用因子为1,会导致小区间的干扰水平增大,特别是位于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会受到极大损失。
为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必须有效减轻小区间干扰。
2. LTE及其抗干扰技术LTE是一个基于OFDM技术的系统,OFDM技术的原理是将高速数据分成并行的低速数据,然后在一组正交的子载波上传输。
通过在每个OFDM符号中加入保护时间,只要保护时间大于多径时延,则一个符号的多径分量就不会干扰相邻符号,这样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ISI)。
为了保证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OFDM符号可以在保护时间内发送循环前缀(CP)。
CP是将OFDM符号尾部的信号搬移到头部构成的,这样就可保证每个子载波的完整性,进而保证其正交性,就不会造成子载波间的干扰。
实际系统内由于子载波频率和相位的偏移等因素会造成子信道间的干扰,但是可以在物理层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使这种干扰降到最低。
因此,小区内干扰可以忽略不计,影响系统性能的干扰主要为小区间干扰(ICI)。
lte干扰解决方案
lte干扰解决方案
《LTE干扰解决方案》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无线通信标准,它为
移动设备提供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可靠的连接。
然而,LTE信号也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电磁干扰、射频干扰和天
气干扰等。
要解决这些干扰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对于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可以使用各种滤波器和干扰抑制技术来减少干扰源对LTE信号的影响。
例如,可以使用
低通滤波器来过滤掉高频干扰,或者使用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和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等数
字信号处理器来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干扰抑制。
其次,天气干扰是LTE信号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遇到雷暴、
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LTE信号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中断。
对于天气干扰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信号调制和编码技术来提高LTE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或者在设备和基站之间增加一些天
线和辐射校准技术,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最后,对于LTE信号的干扰问题,还可以通过优化网络规划
和部署来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无线基站的位置、增加天线数量和改善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以有效减少干扰并提高LTE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针对LTE信号的各种干扰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相应
的技术措施和解决方案来解决。
通过滤波器、干扰抑制技术、信号调制和编码技术以及优化网络规划和部署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LTE信号的干扰问题,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小区间干扰协调研究第一章、现状LTE系统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传输技术,各子载波之间是正交的。
相对CDMA系统,LTE系统解决了小区内部的干扰,但作为代价,LTE系统小区之间的干扰比CDMA系统更加严重。
为了降低小区间的干扰,可以采用频率复用的方法。
高的频率复用系数可以有效地抑制小区间干扰,但频谱利用率却大大降低。
然而,未来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对频谱利用率提出很高的要求,在保证频谱利用率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抑制小区间干扰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焦点。
因此,研究如何抑制LTE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正在研究的LTE系统干扰抑制技术包括小区间干扰随机化(ICI Randomization)、小区间干扰消除(ICI Cancellation)和小区间干扰协调(ICI Coordination)。
这三种技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区间的干扰,但干扰协调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和可实现性最高的技术,也是目前各公司和研究组织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干扰协调技术,并通过经典方案展示这些技术在现阶段的运用。
第二章、干扰协调控制原理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原理都是对下行资源管理设置一定的限制,以协调多个小区的动作,避免产生严重的小区间干扰。
这种限制可以是对频率资源调度的限制,即避免干扰小区使用可能造成干扰的频率资源,也可以是对某个频率资源内发射功率的限制,如控制干扰小区在可能造成干扰的频率资源内的发射功率。
这种限制可能是改进接收机的接收载干比(C/I),从而改进服务小区边缘的数据率和覆盖情况。
对频率资源调度的限制,可以看作一种“软频率复用”;对发射功率的限制,可以看作一种“部分功率控制”。
结合小区间实际情况来统一调度频率与功率资源可以认为是“系统调度控制”。
下面将一一介绍这三种基本控制原理。
2.1频率复用2.1.1软频率复用如果将干扰协调和传统频率复用进行对比,则可以将干扰协调看作一种“分数频率复用”(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或“软频率复用”。
干扰协调实际上是通过有限制的频域调度来实现的。
如图所示,按照常理,eNodeB对小区中心的终端采用较低的功率发射,因此可以认为在这些频带上的信号能量能够较好地被限制在小区内部,而不会对相邻小区造成明显干扰。
而对小区边缘的终端,eNodeB需要采用较高的功率发射,因此其信号能量很可能延伸到小区边界,而对相邻小区造成严重的干扰。
软频率复用的原理就是允许小区中心的用户自由使用所有频率资源,相应频带上的eNodeB发射功率较小;而对小区边缘的用户只允许它们按照频率复用规则使用一部分频率资源,相应频带上的eNodeB发射功率较大。
如图2-1所示,可以将整个系统的频率源分为三段,小区1的边缘只使用第一段频率,小区2、4、6的边缘只使用第二频率,小区3、5、7的边缘只使用第三段频率。
这样就相当于对小区中心采用复用为1的频率复用,而对小区边缘采用复用为3的频率复用,其结果是整个系统的复用系数介于1和3之间,通常是一个分数,因此这种频率复用方式称为“分数复用”或“软复用”。
图2-1软频率复用方案2.1.2频率预留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各小区的负载情况以及用户在小区内的分布情况都是随时变化的。
各小区边缘用户可用的频率资源有限,当小区边缘负载超过一定限度后,部分边缘用户将没有可用的频率资源,从而导致边缘用户性能急剧恶化。
为了解决边缘用户性能恶化的问题,我们在做频谱划分时。
每个小区可用的边缘频率可划分为基本的和预留的两个部分。
在为低边缘负载小区分配频率资源块时,优先分配基本的边缘频率资源块,小区的预留边缘频率资源块基本上都是未使用的。
因此,低边缘负载的小区集合可借用的频率资源块数量较多,满足了高边缘负载小区对资源块的需求。
此外,该频率资源块借用算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实现简单的特点。
因为低边缘负载小区只允许将其预留边缘资源块借用出去,当计算低边缘负载小区哪些频率资源块可借出时,只需计算预留频率资源是否空闲即可,从而降低了借用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也很容易于实现。
2.2部分功率控制能够取得与软频率复用类似的干扰协调效果的方法是“部分功率控制”。
即如果一个小区使用和相邻小区不同的频率资源,可以采用全功率发射:如果一个小区使用了和相邻小区重叠的频率资源,则必须限制发射功率。
传统的完全功率控制,只是根据每个UE的需要调整发射功率,直到达到一个期望的SINR值。
但是从抑制小区间干扰、优化系统整体小区边缘性能的角度考虑,这样的策略并不一定适当。
因为如果一个UE使用的频带和相邻小区使用的频带重合,随意地提高该频带的发射功率很可能是“照颐了局部利益,损害了整体利益”。
因此对可能造成小区间干扰的“敏感频带”,应该适当降低期望值”,只进行适度的功控。
这样,虽然单个UE的接收SINR可能受到损失,但整体的系统容量却可以提高。
2.3系统调度控制无论采用频域调度还是功率控制的方式实现小区间干扰协调,都必须基于UE的测量和上报,有可能还需要依赖eNode之间的信息交互。
这些也是是否能有效地实现干扰协调的关键因素。
系统调度控制在通信系统中实现上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形式。
集中式系统调度控制假设通信网络中存在一种网络中心设备,它拥有整个网络的信息。
该中心设备根据整个网络信息,例如所有用户的信道信息以及用户间的相互干扰,统筹地进行子载波和功率的分配。
然而,LTE系统具有扁平化的网络结构,网络中不存在拥有全局信息的中心设备,因此系统中的系统调度控制多采用分布式形式,这也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第三章、干扰协调具体方案根据上述干扰协调基本原理并通过不同的频谱、功率、调度资源分配方法和其他技术支撑,干扰协调技术可以分为静态干扰协调、自适应干扰协调和联合干扰协调。
静态干扰协调是通过软频率复用和部分功率控制的组合来进行小区干扰协调,自适应干扰协调是通过预先设计好小区频谱、功率,然后通过系统算法实时验证是否合理,并及时作出调整。
联合干扰协调则是通过传统的干扰协调与分集技术通过多点协作来实现改善边缘和平均扇区吞吐量的技术。
3.1静态干扰协调方案静态干扰协调指的是小区用户可以使用的频谱资源预先划分好,再按照一定的调度原则分配给各用户使用。
不同的频谱划分与分配方案表现出不同的小区间干扰和系统性能。
目前业内运用较广的是软频率复用技术方案。
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是传统频率复用(Frequency Reuse)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与传统频率复用技术不同的是,在软频率复用技术当中,一个频率在一个小区当中不再定义为用或者不用,而是用发射功率门限的方式定义该频率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系统的等效频率复用因子可以在1到N之间平滑过渡。
3.1.1方案描述软频率复用技术方案是根据用户距离小区基站的距离或用户信干噪比门限将每个小区内的用户分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
SFR方案将3个小区划分为一个小区簇,簇中每个小区边缘分配到的频谱资源数为整个频谱资源的1/3,从而其频率复用因子为3,相邻小区边缘分配到的频谱资源始终是不重叠的。
由于边缘用户到相邻其它小区的基站较近,对其干扰较大,所以这种频谱划分方案的最大优点是降低了相邻小区边缘用户间的同频干扰。
因为小区中心用户对相邻小区的干扰较小,从而没有频谱资源使用上的限制,可以使用整个频谱资源。
其频谱划分与分配如图3-1所示:图3-1软频率复用方案频谱划分为了更好地保证小区边缘用户性能并降低中心用户对相邻小区的干扰,软频率复用方案还对小区用户的发射功率进行了规定,小区簇中第i个小区边缘用户和中心用户时刻/在频率/上的发射功率分别为:P i边(f,t)=P max,f∈F i(1)(2)上述两个公式中,P max表示用户的最大发射功率,α∈(0,l)。
F i为小区第i个边缘用户可用的频谱资源。
方案中各小区在不同频谱上的发射功率如图3-2所示:图3-2软频率复用方案各小区在不同频谱的发射功率从发射功率的设置上可以看出,小区中心用户以较低的功率发射,小区边缘用户以较高的功率发射。
因为中心用户离小区基站较近,信道条件好,以较低的发射功率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性能。
此外,中心用户以较低功率发射,降低了对相邻小区用户的干扰,尤其是对相邻小区边缘用户的干扰。
然而,小区边缘用户离基站较远,信道条件差,只有通过较高的发射功率才能保证其性能。
3.1.2方案总结软频率复用技术方案可以明显地降低用户间的干扰,尤其是边缘用户间的干扰,从而使得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然而,软频率复用技术方案方案有两个显著的缺点,一是小区边缘的频谱利用率较低,限制了小区边缘的性能。
二是小区频谱资源采用固定的划分方式,不能够适应各小区负载的变化,从而难以得到稳定的用户性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案的实际应用。
3.2自适应干扰协调方案针对静态干扰协调因固定的频谱资源分配而无法适应负载变化的问题。
业内提出了动态的自适应干扰协调方案。
自适应干扰协调方案能够根据小区边缘负载的变化及时地调整频谱资源的分配,并采用发送功率等级来控制覆盖率的大小,从而提高对小区负载变化的适应性。
自适应干扰协调方案中,有很多种模式,如图3-3所示举例了4种固定的模式。
如下:1.模式1频率复用因子为1。
2.模式2采用软频率复用,整个频段被分成高功率和低功率两部分,其中较低的功率是较髙功率的1/2。
通过部分功率控制减少系统内干扰,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
3.模式3和2比较相似,也是采用软频率复用,整个频段被分成高功率和低功率两部分,其中较低的功率是较高功率的1/4。
4.模式4频率复用因子为1/3。
在局部形成一个复用因子为1/3软频率复用方案,降低干扰,从而保障用户的业务需求。
图3-3自适应FFR模式基站可以使用设定好的算法标准来决定是否切换至更高级的模式。
自适应干扰协调方案的过程,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每个基站由模式1开始,通过UE上报的反馈信息来跟踪覆盖问题。
2.如果基站处于模式1,检测到问题(比如小区内等待接收数据的用户个数超过了一定门限),那么基站切换到模式2并且发送一个信息给相邻节点表中的成员,令其使用至少模式2。
如果某个邻居已经使用模式2或者更高的等级,那么不需要进行切换。
3.动态建立相邻基站表。
为了简化基站间的信息交互,本章的仿真只完成相邻的三个小区之间的协作,可以省略这一步,默认该表中存储地理位置上相邻的两个小区。
4.基站转换为另一种模式,同时发送一个确认信号给请求的基站,并将新模式信息发给表中邻居。
5.若基站处于模式2(或更高的模式)检测到不再存在覆盖问题(比如,用户信号强度高于运行在该高级别模式所需要的强度),基站发送信息给它的邻居说明它更倾向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