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和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教版四数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主要是解决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分化与概念的运用,在概念的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智能。

以下五句话,是本单元有效教学的很好做法。

一、在操作探究中形成概念本单元的概念主要有:什么叫三角形?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

1.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画一画中探究三角形的概念。

让学生自主画一画任意三角形,讨论交流得出所画的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线段。

然后再讨论交流以下二个问题(1)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2)什么叫三角形?学生通过预习,通过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2.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画一画中探究三角形的高作高,已经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过,这个不是问题。

但是重点要放在作钝角三角形的高(这是作高的教学难点)。

理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关系。

作完高后,再让学生交流讨论,什么叫三角形的高?3.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做一做中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前,让学生做一做三角形框架和平行四边形框架,课堂上,教学生对角拉一拉自己所作两个框架,从而在探究中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

4.课前,让学生剪一剪P82安排的三组纸条,在课堂上摆一摆,在摆一摆的过程中探究得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5.让学生分组探究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教师课前用A4纸编印好不同大小,不同位置(变式图形)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若干个,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通过预习与分类的探究,能够将三角形分为三类,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分类?从而形成按角分类的三类三角形。

(有的老师让学生先量一量各个三角形的角,然后再分类。

这样做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四上已学过锐角、直角、钝角,学生凭眼睛基本上可以判断锐角、直角、钝角了。

2020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单元教学反思

2020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单元教学反思

1.我选择了教材上的教学情境,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大胆调用了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掌握。

2.在课堂上我做到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本课中的天平形象直观,使学生易于理解,进而建立等量关系的概念。

2.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和“做”的较多。

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接受外部所授予的知识,而是主动建构。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1.利用天平这个直观教具,形象地说明了等式的含义,天平保持平衡时,天平两边和等式两边之间的关系,为列方程打下了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放手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学生自己列出的三个方程,使他们感受到了方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1.采用天平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发现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活动中得到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2.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注意由具体到抽象,通过天平的操作使学生理解算理。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3.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促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

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有滋有味,使我能很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1.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集体备课教案
8.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学生回忆
为新知识铺垫
二、教学新课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练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180O
180O-140O-25O=15O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简单应用题的解答和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策略来简化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探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主动运用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策略。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准备问题解决的工具,如画图板、列举表格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如问题卡片、讨论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问题案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

3分数与除法⏹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提示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广泛意义及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一个内容单位“1”是一个物体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可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

这样就把除法计算与分数联系了起来。

第二个内容单位“1”是一些物体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把许多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理解计算结果要困难一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依据除法的知识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信息,大胆创新,勇于发现,并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口算练习导入25÷5=42÷2=32÷8=63÷7=77÷11=52÷4=34÷4=1÷6=师:1除以6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生:……2.揭示课题。

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除法是经常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的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口算,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

进而提出当1÷6得不到一个准确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渗透了合情推理的思维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方法对三角形进行正确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三角形纸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三角尺、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问:“你们对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可以根据角的大小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平移》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平移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的概念,学会平移的表示方法,以及掌握图形平移的性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移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于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平移的概念,知道平移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图形平移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平移的概念,图形平移的性质。

2.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3.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总结的过程,自主地掌握平移的知识。

2.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平移卡片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电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想对这些现象进行怎样的操作?2. 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平移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平移的概念。

然后通过具体的图形平移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的过程。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取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操作,并记录平移的过程。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平移工具,进行实时的操作和观察。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优秀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优秀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优秀7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篇一教学内容:P50例2及“练一练”,练习八第5-8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教学难点: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y求长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宽=长)2.初探: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摘录信息:长方形正方形学生摘录信息后列式解答。

16x14+14x14(16+14)x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依据是什么?列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交流共享1.出示例题。

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

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了?怎么求?(3)列式解题。

苏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学习目标总览教案与反思

苏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学习目标总览教案与反思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单元学习目标总览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画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里的数学信息,借助图画直观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列表和画图都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其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正确理解题意,帮助分析数量之间的联系,形成解题思路。

由于列表和画图的整理形式与方法不同,把它们分开编排有利于教学。

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每一种方法,体会其思想,学会其技能,体验其应用价值,逐渐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第一学段的教科书里,曾经出现过直条图、线段图以及其他形式的示意图,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在着重教学画图策略的时候,如果能适当联系列表整理的策略,会使画图的效果更好。

像这样使解决问题的策略趋于多元化、综合化,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使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直观示意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2.使学生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感受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课时分配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教学建议1.精心选择实际问题,画图表示题意,学习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

2.通过画图解决多种问题,形成画图策略。

3.抓住培养策略的时机,在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想不到解题方法的时候,不要为他们解释题意和提示算法,而要鼓励他们通过画图整理数学信息、理解问题、探索思路、寻找解法。

在解答问题以后,不能满足于结果是否正确,而要引导学生体会画图整理信息对解决问题起了什么作用,从而对这些整理活动产生好感,并愿意在以后的解题中自觉运用。

【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是《三角形》。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近日教学了四年级三角形一节的知识,认为有很多知识点位可以进行探究教学,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

但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影响探究结果的不当的.甚至错误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一、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巧妙地设计丰富的、适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活动,烘托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节课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索,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的开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在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拉三角形和四边形,有“手感”的比较初步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

二、重视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

所以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都非常注重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出示课题后,我就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个个踊跃发言:三角形的意义是什么?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三角形有什么作用?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等问题。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也使他们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方向,由干这些问题是由学生提出,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个个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以凝激思的良好效果。

三、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

这节课中,讨论三角形的意义,拉四边形和三角形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怎样使长方形物体更坚固,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

第五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第五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学会通过角的度量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角度大小、计算角度等。
举例解释: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对齐、读数等步骤,确保测量角度的准确性。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类型的角度,如直角是90度,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等。
-设计实际情境题目,如比较两个角的度数大小,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对于角的分类,难点在于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实际图形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门的开合、钟表指针的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点在于如何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当需要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内角和时,学生需要理解并运用分割法或补角法等技巧。教师应提供多个案例,指导学生分析和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尝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点。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和复习环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与,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上多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注意:以上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确保实用性及符合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操作量角器,提高对角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图,学会如何画线段图,并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以及如何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线段图的作用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线段图的概念,学会如何画线段图。

2.让学生掌握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以及如何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2.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图的概念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线段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准备线段图的模板,以便学生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线段图的概念。

例如:“小明和小华一共摘了30个桃子,小明摘了18个,小华摘了多少个?”让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来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出题,用线段图来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并用线段图来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图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吗?能否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线段图的概念和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用线段图来解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第二课时将继续深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能够识别和命名三角形。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边的概念等,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三角形的事物接触较多,但如何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边的概念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三角形的定义、命名等。

然后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分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如三角形标志、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等,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纸,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练习题,如识别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等。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学习目标总览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学习目标总览教案与反思

第5单元三角形单元学习目标总览错误!未指定书签。

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为: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的教学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课标中所规定的“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落实目标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180°(36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3.联系实际生活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错误!未指定书签。

课时分配1三角形的特性2课时2三角形的分类1课时3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时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第五单元——《抽屉原理》教案

第五单元——《抽屉原理》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抽屉原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一数学概念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屉原理的应用。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
首先,抽屉原理的抽象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我意识到,通过实物演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更好地将抽象概念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抽屉原理。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设计此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采用一些激励措施,如表扬积极发言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抽屉原理的基本概念。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是指如果有n个抽屉和n+1个或更多的物品,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个物品。它是基本的数学原理,有助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分配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有10本书要放入9个书架,如何保证至少有一个书架上至少有2本书?这个案例展示了抽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抽屉原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品分配不均的情况?”比如,如果你有7颗糖果,要平均分给3个朋友,该如何分配?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抽屉原理的奥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问题、概率问题以及应用题等。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问题分析不够深入,策略选择不够恰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问题、概率问题以及应用题等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或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买水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1)

第五单元三角形一、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第一阶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理解,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实行的,通过这个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点,提升学生观察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难点1、三角形根据不同的角度实行分类。

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学生对数学的转化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理解”的教学目标。

因为本册对三角形理解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理解三角形。

所以,在实行本单元的教学,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实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水平。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主要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能应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培养学生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对点的坐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时,可能还存在着对问题理解不深,解决方法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知道相遇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遇问题的理解和解法。

2.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坐标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相遇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遇问题?为什么会产生相遇问题?如何解决相遇问题?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相遇问题的解法。

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掌握解题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给定点的移动路线,并计算出相遇点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相遇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和反思.doc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和反思.doc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教学冃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咼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iFfli咼。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难点:会在二角形内三条边上111咼。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瞧,这是正在建设屮的会展中心,你在图上发现三角形了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请学生在不同物体上描岀两个三角形。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

生: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画出的圣诞树的形状、自行车身上……3.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三角形的意义:1、画一画。

看起来三角形对丁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同学们对三角形己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用信封当中的纸)2、展示、总结三角形的概念。

师:这是刚才同学们画的,我们一块儿來看看对不对(选大小角度不同的三角形展示,教师巡视中如有画错的,请同学帮忙指正。

如果没有,教师出示两个画错的........... 边与边搭过或没搭上的,请同学帮忙指正)师:错在哪里?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的了,你能是着为三有?两种说法都可以吗?为什么你说围成而不说组成?你能画出一个是三条线段组成而不是三角形的图形吗?有没有组成一个三角形,那是因为它没有用起来对不对?组成的图形有很多很多(用纸画)。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 l、2、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你在图上发现三角形了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请学生在不同物体上描出两个三角形。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

生: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画出的圣诞树的形状、自行车身上……3.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一)三角形的意义:1、画一画。

看起来三角形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同学们对三角形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用信封当中的纸)2、展示、总结三角形的概念。

师:这是刚才同学们画的,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对不对(选大小角度不同的三角形展示,教师巡视中如有画错的,请同学帮忙指正。

如果没有,教师出示两个画错的-----------边与边搭过或没搭上的,请同学帮忙指正)师:错在哪里?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的了,你能是着为三角形下个定义吗?谁能帮他完善?(区分组成和围成的区别。

你有什么想法没有?两种说法都可以吗?为什么你说围成而不说组成?你能画出一个是三条线段组成而不是三角形的图形吗?有没有组成一个三角形,那是因为它没有围起来对不对?组成的图形有很多很多(用纸画)。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学生可能说的不严密,教师指着画错的三角形启发更正,如果还不行,教师:我们看数学家是怎样为三角形下定义的)师板书三角形的定义。

3、找出三角形的特征(边、角和顶点)。

教师指正收上来的角度、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这些角度、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呢?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高)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验解疑,探索特性下面我们比比谁的力气大。

师:请我们班的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一个大男生,一个小女生)每人一个图形,师:分别是什么图形?你们两个同时拉动两个框架,看谁能在不损坏框架的基础上拉动(读成重音)这个图形,使它很容易的变形。

师举女同学手宣布胜利,师:看来还是女生实力强啊!这位女同学很容易获胜了,是她力气大吗?你为什么没拉动?你的力气比她小吗?(问大个男同学)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而三角形不会变形)对,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板书:稳定性)师:三角形的稳定性被广泛的运用到生产生活中,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看过的几幅图片运用了什么知识?我们再看,(出示实物图)这是一把旧椅子,摇晃的很厉害。

扔掉可惜,该怎样加固它呢?倚门的墩布。

刚用到的四边形框架挺漂亮,老师想做一个相框,可他太容易变形了,老师刚才匆忙中只找到一个这么长的硬板儿和两小块双面胶,谁能帮老师想办法使它固定呢?你用了什么知识解决这一问题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出示篱笆图,哪个比较牢固,你能帮他做决定吗?为什么?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第二课时:三角形的特征二教学内容P80~81页的例3、教学目标:1、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重点:⑴、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三角板、三角形教具、平行四边形教具、纸条、学具袋(纸条、白纸、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刚才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出了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了三角形的定义,现在小明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出示图片:这是小明家、校、商店、邮局的位置图,你们能看出这张图与以上我们所学知识有什么关联吗?(各段路围成三角形)哪两个三角形呢?(生指)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可以到达?对上路中路围成的三角形来说,走上路就是走?走中路就是走三角形的什么?(第三条边)三角形的今天小明刚巧要做卫生,想快点到学校,他走哪条路最近?(中路)师:为什么?(两条边的和比第三条边长)师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师:还有别的想法吗?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师:那同学们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这样的三条线段也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可以做个实验试试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4张纸条,每张纸条都分成了3段,每段都量好了不同的长度,同时每段代表一条边,请同学们从信封中拿出纸条来看一看,师分别介绍(实物投影显示):这张纸条上的3段长度分别是10、6、7,10、6、7分别代表3条边的长度为10cm,6cm,7cm,看是不是每张纸条中都有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呢?你们试着围一围,思考:(投影出示)是不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的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呢?1、动手试一试,每完成一个实验就把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及结论填在实验记录单上要求: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填在报告单上:(什么样的3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本组得不出结论的,也可以与其他小组共同商量。

2、合作探究3、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师启发:是什么样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呢?(师指投影下的线段提示)只要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其余任意两条边的和肯定大于第三边,肯定能围成三角形。

4、回归图形,验证巩固A、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规律,你能用这一规律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近的原因吗?B、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判断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了,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比比谁反应快。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规则是:我请五位同学来演小棒,这五位同学当中的三位同学任意组合,看能不能拼成三角形认为能拼成三角形的迅速起立,看谁的反应快。

(你能判断的这么快,是怎样做的?两条短边的和与第三条边比较来判断)三、巩固练习:P82做一做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一教学内容:书上P83-P84例4、例5、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二、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新课:出示图片,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

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按角分的情况: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教师板书: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

(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四)作业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二教学内容:书上P83-P84例4、例5、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二、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新课:出示图片,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

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按边分的情况:(1)学生: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3)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4)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三、巩固练习:1.判断题.(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四)作业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分)斜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五、教学反思:第五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内容:书上P85例5教学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教学用具:每个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