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特点类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题型解题技巧1看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渐进性(激进、快慢)等方面。

从时间角度概况特点常见语句有“历史悠久”(题干中出现很早的时间或者朝代)“分阶段...”、“逐步...”(题干中出现多个阶段性时间)“具有持续性”、“持续时间长”(题干中出现持续性时间)“出现在...之后”(在题干中或者教材史实中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之后)等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多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所描述的史实或事件不具有共性,这个时候可以按阶段进行概括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①开始:早晚起源早或起步晚,发展:渐进发展-不断完善-曲折发展-构建体系-持续时间长短-前后是否具有继承性)②频率快慢(逐渐/渐进/突变)③是否悠久(来源)2. 看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一般句式为“...从...到...”、“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等3.看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现实需要、阶级利益、服务于xx(如国家工业化建设)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目的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目的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4. 看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比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5. 看过程:(过程曲折艰难)“历史事物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往往能够明显地体现出其自身出现的新特点,如果题干中多次出现政府或者国家某些鼓励措施,可以概况为“政府或者国家推动...”,如果题干中有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相关内容,可以概况为“根据...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与时俱进”等6. 看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常见的答案关键词有“措施全面”、“措施具体”、“以...措施为主”、“内容广泛”、“注重...”、“以...为核心\中心\重心\重点”、“向...倾斜”“特别重视...”、“服务于...”等。

【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特点类题目】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2015年4月14日打印】

【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特点类题目】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2015年4月14日打印】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指导-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设问呈现: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如根据材料总结法家思想的特点。

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如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答题模版: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f 5 s f!")u 9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初中历史试题中开始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历史开放性试题具有设问开放、评价方式多元以及题目综合性强等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开放性思维能力。

同学们要解答好历史开放性试题,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也要注意在平时的考试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力,总结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技巧。

一、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1.设问开放。

设问开放是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类试题的材料不仅会包含答题所必需的信息,还会包含一些干扰性的信息,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挖掘自己所需要的解题信息进行答题。

解答历史开放性试题需要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学会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阐述观点。

比如,在学习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后,我们在做练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历史教训?”“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这部屈辱史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回答时需要我们在对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紧扣题意进行阐述。

2.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元化是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第二大特点。

这个特点和开放性试题的设问开放这一特点是相对应的。

传统的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答案往往是固定的、单一的,教师在评分的时候需要“踩点”给分。

历史开放性试题的设问是开放性的,不同的考生在回答同样的问题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只要学生给出的答案论述合理且理由充分、语言流畅、能够体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都可以算作是“正确答案”。

3.题目综合性强。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考查角度较多、题目综合性强,多考查与教材知识相结合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会延伸思考,即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初中历史选择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选择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选择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所给材料)和“题肢”(四个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

一、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

(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例题:1.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涵义是指( D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B.兴起了一批思想家、艺术家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二、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例题2.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B )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 人工取火御寒C. 过着群居生活D. 使用打制石器(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②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三排序型选择题。

历史如何多角度答题方法

历史如何多角度答题方法

历史如何多角度答题方法历史如何多角度答题方法1、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2、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3、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4、比较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5、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25分专题专项训练之六特点类试题解法与技巧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25分专题专项训练之六特点类试题解法与技巧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25分专题专项训练之六特点类试题解法与技巧一、特点类试题在全国1、2、3卷出现次数及所占分值二、特点类试题定义理解及考查能力要求1、定义:通过阅读所给定历史文献、图表、漫画等史料,在提取史料信息的基础上,对某历史事物或人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本质属性或区别。

一般含有以下词语:概括其主要特点、特征等。

特点=背景特点(原因、目的)+过程特点(时间、阶级、措施、变化、性质)+结果特点2、能力要求:考查学生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特点类试题的解法与技巧1、第一,读分值---根据分值确定答几点如4分答2点;6分答3点;7分答3点;8分答4点;9分答3点;10分答5点。

2、第二,读问题---找出问题的状语、谓语、定语、宾语A 、找状语确定答案的来源。

B 、找谓语确定答案的思路。

如“概括”,即运用全面、准确、客观、简洁的语言描述历史现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史料的概括能力。

C 、找定语确定答案的时空。

如“过渡时期”、“新时期”,诸如此类的时间定语,就确定了答题的时空角度。

D 、找宾语确定答案的类型。

如“特点”,就可确定此题为特点类试题,即对某历史事物或人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本质属性或区别。

3、第三,读出处确定答题的时空主题。

如“摘编自×××主编《简明清史》、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4、第四,读材料确定答题的要点层次。

运用分值划分段落层次,如“9分划3个层次”等;关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重要的信息层次;找主题句、找关键词等。

5、第五,写答案确定书写要规范整洁。

卷面书写要做到:精准化、要点化 (点要多、面要宽、话要短)整洁化、层次化。

四、特点类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41、(2018全国2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第一,明确题目结构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

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时间、地点、空间、人物、设问角度。

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

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从近四年历史高考选择题看,题干中含有限定语的题目至少占了1/3。

因此,抓住限定语,无疑是正确作答的一个前提。

第三,推敲备选项。

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

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4篇)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4篇)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历史的答题技巧①选择题:历史选择题通常为最佳选择题,应注意总结归纳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不同表述风格和习惯;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宜在含义截然相反或十分相似的两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

②综合题:读题时要注意标出重点和关键点,提炼出所有有效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考生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要做到“五化”,即书写工整化、层次段落化、表述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和重点重复化。

高考历史答题注意事项1、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历史选择题答题妙招1.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2.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3.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4.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5.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6.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7.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二)2、善于利用材料。

历史材料题其实有时候只要把那段很长的材料分点概括出来就可以拿到满分了。

而在往年高考中直接在题目所给材料中摘录答案的也大有所在。

3、术语运用准确,不罗嗦。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三)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历史特点类答题方法

历史特点类答题方法

历史特点类答题方法答题模板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解题方法:答题模板一: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

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5)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7)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归纳同学们,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有什么?历史考试中有很多题目需要仔细分析,看看历史有什么答题技巧吧。

中考历史探究类试题特点及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探究类试题特点及解题技巧

例题解析:
本题通过一些文字材料设臵了情境,在问题设 计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根据具体 的材料设计了适当的开放性问题。如(2)、 (3)两问。注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答时,要求学生要有发散性思维,但也不能随 心所欲,要结合教材寻找知识的落脚点,找准分 析问题的角度,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一般言之 有理即给分。因此,此题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 逻辑性。
例3(201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第16题 )
【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答案:(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 织。自1986年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身为关 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贸总协定)的谈判历经15年,“黑发人谈成了白 (任答两点给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发人”。2001年中国终于成为其正式成员。 ⑵既然谈判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世贸组 织?(4分) 【对话与合作的时代】 答案:(3)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在其框架内寻 2010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铜版纸反 求解决;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双 倾销反补贴案税令,美海关将从税令公布之日起 赢。(言之有理即可,2分) 开始对华输美铜版纸产品征反倾销反补贴税。 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 应该如何应对摩擦与分歧?请写出你的建议。(2 分)
一、分析探究类试题的特点:
3、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这类试题要 求学生从问题的具体情境出发,通过阅读 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自己 独立思考从而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 独立思考还要有发散思维能力,能从不同 角度,不同层次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此 类试题特别能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 思维。

历史特点类习题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123

历史特点类习题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123

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史实注意 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
结合题目要求对筛选出的史实 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答题思路
归纳特点要点
阅读题目明确要 求
提取关键信息如 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等
分析材料找出与 题目相关的信息
归纳特点总结要 点形成答案
03
历史特点类习题的 解题技巧
提取关键词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提取关键词:从题目中提取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结合所学知识:将提取的关键词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寻找答案 组织答案:根据提取的关键词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
经济类特点题
题型:描述某一时期或地区的经济特点 应对策略:分析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 答题思路:从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题技巧: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文化类特点题
题型:描述某一 历史时期的文化 特点
应对策略:了解 该时期的文化背 景、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等
答题思路:从文 化背景、代表人 物、代表作品等 方面进行分析
解题技巧:注意 结合具体历史事 件和时代背景进 行阐述
社会类特点题
题型:描述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等 应对策略:结合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解题技巧: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历史特点类习题的 答题思路和解题技 巧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历史特点类习题的解题技 巧 历史特点类习题的练习与 巩固
历史特点类习题的答题思 路
历史特点类习题的常见类 型及应对策略
01
添加章节标题

历史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准确分析历史文献中的史实和观点

历史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准确分析历史文献中的史实和观点

历史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准确分析历史文献中的史实和观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通过对过去事件的研究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高考历史试题中,常常涉及对历史文献中的史实和观点的分析。

正确理解和准确分析历史文献中的史实和观点对于答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技巧,帮助考生准确分析历史文献,提高解题能力。

一、全面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历史文献之前,首先要对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进行全面了解。

这包括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历史背景等信息。

只有了解了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中的内容,并正确判断史实和观点。

二、辨别文献来源和性质在对历史文献进行分析时,要首先辨别文献的来源和性质。

历史文献可以分为正史、野史、编年体史书、史料集等不同类型。

正史是在历史官方记载基础上编撰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史书,而野史则是通过民间传承或个人记载所形成的历史文献。

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献,我们需要给予不同的重视和对待。

三、分析文献中史实的可信度在解读历史文献时,我们需要分析文献中史实的可信度。

有些历史文献可能存在夸大、虚构或者主观偏见等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比较多个文献来源,结合背景知识以及其他证据,对其中的史实进行辨别和核实。

只有通过准确判断史实的可信度,才能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四、挖掘文献中的观点和思想在分析历史文献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中的史实,还要注意挖掘文献中的观点和思想。

历史文献往往承载着作者的价值观和立场,通过分析其中的观点和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的内涵。

五、运用比较方法进行分析历史文献分析中,比较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技巧。

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文献中的观点和史实,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并根据自身的分析判断偏向。

比较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做出准确的分析。

六、注重语言细节在解析历史文献时,我们需要注重语言细节的分析。

历史文献往往使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其中的语言特点对于准确理解文献内容至关重要。

+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这类题型的设计通常会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提炼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篇将对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并列举真题及解析。

类型及解题思路1.背景分析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面临严峻的形势,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为此,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合理调整城乡关系,调整税收政策,改革财政体制等。

这些措施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并说明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对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形势与政策。

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城乡关系、调整税收政策以及改革财政体制等,这些措施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过程分析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等。

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了解事件的详细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理解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在此时期中,各种自然观相继涌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种对立且互补的观点: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自然观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自然观。

近代科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具有确定性和秩序性的,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和改造;而传统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是具有神秘性和不可认识性的,人类只能被动地接受自然的支配。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大全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大全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大全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一、选择题解题技巧“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

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二、非选择题解题的“五步法”。

①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②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③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④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⑤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三、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3篇)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3篇)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历史的答题技巧①选择题:历史选择题通常为最佳选择题,应注意总结归纳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不同表述风格和习惯;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宜在含义截然相反或十分相似的两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

②综合题:读题时要注意标出重点和关键点,提炼出所有有效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考生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要做到“五化”,即书写工整化、层次段落化、表述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和重点重复化。

高考历史答题注意事项1、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历史选择题答题妙招1.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2.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3.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4.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5.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6.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7.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二)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高考历史材料题特点类的解题方法 (6)

高考历史材料题特点类的解题方法 (6)

高考历史材料题特点类的解题方法 (6)高考历史材料题的特点是强调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独特性或突出性。

因此,解答这类试题需要依托材料信息,紧扣特点。

首先应该准确、迅速地分析材料,抓住关键信息。

例如,材料中多次出现的相似关键词,以及带有强调性的词汇或副词都可以成为特点的线索。

从时间、空间、内容和过程等角度挖掘历史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可以用变化类的语言进行表述。

在概括特点时,需要注意对关键词合并同类型,概括为一类。

特点的语言不需要非得写“什么性”,按材料信息正常表述即可。

对于政策或制度,需要注意是否需要同之前的政策或制度相对比得出特点,实施者是否突出某一阶级、群体,是否体现了某种思想,是否有相关的机构和相应的法律保障,以及主要的措施是什么。

在概括相关措施的特点时,切记不可以分别写出材料的具体措施,而是要掌握措施的整体特点。

第一步:审清设问。

本题要求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确定答案数量为12分,特点和作用各6分,特点答4点较稳妥。

第二步:解读材料。

分层次,划关键。

注意强调性词汇。

立足对大豆的种植和利用两个方面分析特点。

第三步:答案布局。

参考答案: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大豆是中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

2.大豆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制成多种药物。

3.大豆是优良的经济作物,可以加工成多种食品和工业原料。

4.大豆是重要的农作物,可以改善土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步:审清设问。

本题要求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确定答案数量为8分,4点。

第二步:解读材料。

分层次,划关键。

注意强调性词汇。

对材料信息进行合并同类项。

第三步:答案布局。

参考答案: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1.实行按劳分配,弱化计划经济下的“铁饭碗”思想。

2.引入奖励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实行市场调节,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基础。

4.推行企业自主经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指导-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设问呈现: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如根据材料总结法家思想的特点。

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如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答题模版: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

如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属政府与叛乱势力的内战,后由于德国干涉而发展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的影响直至今天,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因此该会议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

范例运用:[例]材料1: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材料2: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

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材料3: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

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后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

(1)依据材料2,分析英国政府为解决材料1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3,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解析]第一步,审清设问。

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措施”及其“特点”,问题主体是“解决材料1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有两个限制性条件,即回答依据(材料2)、采取措施的力量(英国政府)。

第(2)问要求回答的是“特点”,问题主体是发达国家福利制度,限制性条件是回答依据(材料3)、时间(二战后)。

第二步,套用“答题模板”。

材料2、3都重点介绍了英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第(1)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答题模板,从做法上总结(自愿原则);第(2)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答题模板,主要从依据、涉及面方面总结。

第三步,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以自愿为主”“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答案](1)措施:推行社会保障措施。

特点:以自愿为主。

(2)特点: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保障的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尝试运用:1.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论语》曰:“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材料2: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合计课时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1)依据材料1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2)与材料1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你怎样评价?解析:第一步,审清设问。

第(1)问要求据材料1回答“核心内容”和“特点”;第(2)问要求在比较材料1、2的基础上,总结材料2中课程内容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

第二步,套用“答题模板”。

根据材料,结合答题模板,第(1)问的“特点”应从目的、内容两方面思考,第(2)问的“特点”根据课程内容总结。

第三步,提取材料中的信息。

第(1)问由材料1中的“学而优则仕”和“男儿欲遂平生志”可知读书人的“平生志”是做官;由“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所读之书主要为“六经”(儒家经典)。

第(2)问中材料2与材料1的对比主要是课程内容上的比较,材料1中课程内容为“六经”,而材料2中,除经学外,还有多门社会与自然方面的课程,可见课程内容有同有异。

答案:(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

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3: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简析材料1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2中的观点。

(3)概述材料3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含义”,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作答。

第(2)问要求回答的是对观点的“论证”,可从两个方面(1840年前、1840年后)回答。

第(3)问要求回答的是“主要观点”“不同影响”,“主要观点”据材料3分析概括,“不同影响”据所学知识阐述。

第(4)问要求回答的是“主要特点”,回答依据是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知识主体是“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根据答题模板,主要从相关准备、领导力量、是否顺利等方面总结特点。

从三则材料中可以得出西方侵略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这一特点,其余的特点要根据所学知识总结。

答案:(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

“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

(3)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产生;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掀起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逐渐走向近代化。

经济、军事近代化虽以失败告终,但促进了中国教育体制、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4)主要特点:在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起步;地主阶级最初担负着近代化的重任;缺乏资本积累;过程艰难曲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心;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1875年法国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2:目前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形成的和人民革命胜利的成果。

改变这种政党制度实质上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政治制度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制度与西方的民主政治的最大区别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

(1)依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特点”,问题主体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答案来源是材料1和所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