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竹石ppt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e74392a21614791611285c.png)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 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 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 手法。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知诗人
竹 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 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 的一首诗。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 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 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 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 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 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 头的颜色作比较 。
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 子的生长人格化,赋予了诗人所 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自 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 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 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轻易言败。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知诗人
竹 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 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 的一首诗。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 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 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 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 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 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 头的颜色作比较 。
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 子的生长人格化,赋予了诗人所 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自 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 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 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轻易言败。
石灰吟竹石PPT课件
![石灰吟竹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ca175a69dc5022abea001f.png)
第17页/共20页
第18页/共20页
[课外作业]
1、搜集以下一些咏物诗,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然后背一 背。 《在狱咏蝉》(骆宾王) 《梅花》(王安石) 《青松》(陈毅) 2、小练笔: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心声。 (所托之物参考:梅、兰、竹、菊、松树、春蚕、蜡烛、粉笔、 橡皮……)
第19页/共20页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15页/共20页
• 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燮为官清廉耿直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仏救灾让老百姓先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兴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大火烧掉
第1页/共20页
[古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 ,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 写了石灰的经历?
文天祥,南宋汉族 杰出的民族英雄,在蒙 古入侵时,他自卖家产, 组织义军抗击,战败被 俘后,以高官厚禄劝降, 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 殉国。留下了千古绝唱 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0页/共20页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 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 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 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 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 写诗《入京》以明志:
第18页/共20页
[课外作业]
1、搜集以下一些咏物诗,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然后背一 背。 《在狱咏蝉》(骆宾王) 《梅花》(王安石) 《青松》(陈毅) 2、小练笔: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心声。 (所托之物参考:梅、兰、竹、菊、松树、春蚕、蜡烛、粉笔、 橡皮……)
第19页/共20页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15页/共20页
• 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燮为官清廉耿直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仏救灾让老百姓先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兴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大火烧掉
第1页/共20页
[古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 ,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 写了石灰的经历?
文天祥,南宋汉族 杰出的民族英雄,在蒙 古入侵时,他自卖家产, 组织义军抗击,战败被 俘后,以高官厚禄劝降, 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 殉国。留下了千古绝唱 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0页/共20页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 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 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 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 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 写诗《入京》以明志: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古诗三首精品教学PPT课件(竹石)课件 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古诗三首精品教学PPT课件(竹石)课件 语文S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f1ce0743323968011c9238.png)
坚定顽强
)
对当时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夏
日宋
绝
李 清
照
句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 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享年七十 二岁。历史上与辛弃疾并称“济南 二安”。早期生活优越,公元1127 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 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 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 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丈夫 赵明诚病死,境遇更是孤苦。所作 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 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 出对中原的怀念。
默默的等待是一场默默的徒劳 若付出必有回报,投入必有结果 那是不是,我还没有投入 是不是付出太少,我默默等待 默默考量自已的信心和爱的程度的做法 是否令我错过适当的机会? 愿你今夜能有一个好梦 如果你在梦中也露出甜美的笑容 那是我托明月清风祝福你 爱上你,毕竟也是淡淡的哀愁
诗句理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 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 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注释
活着的时候,应当 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 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 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 之时,宁可自杀,也不 肯逃回江东。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 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 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 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清)郑燮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比立喻根根扎原得结在实,破像咬岩着青中山。不松口一样。
石灰吟与竹石课件ppt
![石灰吟与竹石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4932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e.png)
人生哲理的启示
竹石同样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诉人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畏艰难险阻,保 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
两首诗的现实意义对比分析
精神境界的差异
面对困境的态度
人生哲理的启示
石灰吟和竹石虽然都展现了不屈不挠 的精神,但在精神境界上存在差异。 石灰吟更强调自我净化和追求内在的 纯洁,而竹石则更注重与自然和谐共 生和顺应自然的态度。
竹石的主题思想
竹子的象征意义
强调内在美
竹石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象征着坚韧不拔、高雅脱俗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美。
竹石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认为人 应该追求内心的纯净和高尚,而不是 只关注外表和物质。
表达自然观
竹石表达了作者的自然观,认为自然 界的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美感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竹石的创作背景
• 竹石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郑燮,他在任县令时,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经常微服私访,深入了解民情。有一次,他来 到一个小山村,看到了一片竹林,竹子在岩石中顽强地生长着,便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在岩石 中生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人生态度。
02
CATALOGUE
05
CATALOGUE
石灰吟与竹石的现实意义
石灰吟的现实意义
坚贞不屈的精神
石灰吟通过描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展现了不屈不挠、坚贞 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 强和勇敢。
自我净化的追求
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 对于自我净化的追求,即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来提升自己 的品质和道德境界。
和情操,而竹石则更注重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竹石同样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诉人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畏艰难险阻,保 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
两首诗的现实意义对比分析
精神境界的差异
面对困境的态度
人生哲理的启示
石灰吟和竹石虽然都展现了不屈不挠 的精神,但在精神境界上存在差异。 石灰吟更强调自我净化和追求内在的 纯洁,而竹石则更注重与自然和谐共 生和顺应自然的态度。
竹石的主题思想
竹子的象征意义
强调内在美
竹石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象征着坚韧不拔、高雅脱俗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美。
竹石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认为人 应该追求内心的纯净和高尚,而不是 只关注外表和物质。
表达自然观
竹石表达了作者的自然观,认为自然 界的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美感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竹石的创作背景
• 竹石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郑燮,他在任县令时,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经常微服私访,深入了解民情。有一次,他来 到一个小山村,看到了一片竹林,竹子在岩石中顽强地生长着,便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在岩石 中生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人生态度。
02
CATALOGUE
05
CATALOGUE
石灰吟与竹石的现实意义
石灰吟的现实意义
坚贞不屈的精神
石灰吟通过描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展现了不屈不挠、坚贞 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 强和勇敢。
自我净化的追求
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 对于自我净化的追求,即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来提升自己 的品质和道德境界。
和情操,而竹石则更注重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PPT18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PPT18](https://img.taocdn.com/s3/m/9ab436ee7f1922791688e8e2.png)
时人对小松忽略了,等到它高耸人云后才 来称赞。这种称赞又有多大意义呢?只有世上 有识材之人,对小松这样将来能“凌云”之木 多加爱护、培育,这样才有意义。故诗人感叹: “时人”目光短浅,不会将小松看作栋梁之材, 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的“不识”,被忽视 掉啊!
主旨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 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者对 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 人目光短浅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暗含了 诗人的身世之慨。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 丹的喜爱之情。
3、手法分析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情”,
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3、手法分析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
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 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 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意象特点:耐寒、 洁白清高、芳香四 溢、报春。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 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手法:主要运用了 衬托和对比。衬托,以 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 示梅之高洁守志。
主旨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 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者对 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 人目光短浅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暗含了 诗人的身世之慨。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 丹的喜爱之情。
3、手法分析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情”,
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3、手法分析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
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 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 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意象特点:耐寒、 洁白清高、芳香四 溢、报春。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 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手法:主要运用了 衬托和对比。衬托,以 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 示梅之高洁守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古诗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47f2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9.png)
záo
下半部分要写平稳、 写端正,“ ”不要多 写一横。
课堂演练
林林同学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用 本节课所学的一句诗勉励他。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作业
➢ 背诵《石灰吟》《竹石》,默写《竹石》。 ➢ 搜集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
“千磨万击”可 以读得慢一些、重一 些,“还坚劲”语调 略微上扬,表现出环 境的恶劣和竹子的坚 韧。最后一句可以读 得舒缓、从容一些, 把顽强自信的态度表 现出来。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
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吟咏对象
表达志向
共同特点
《马诗》
马
《石灰吟》 石灰
远大的抱负,不遇 于时的感慨
竹石
郑燮(1693-1765),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只画兰、 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著有《板桥全集》。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解诗题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竹石 图》所题的诗。
不畏艰难、坚贞不 屈的高尚品质
都是咏物诗, 借助事物, 表达人生志 向
《竹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 托物言志 铮
结构梳理
咬定——青山击——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主题概括
《竹石》中的竹子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 的 写照,诗人借竹子 坚韧 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 不阿、 铁骨铮铮 。
拓展延伸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青松
陈毅
六年级语文下册10 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0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10 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ecb6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b.png)
古诗新译栈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 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磨砺和 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 ,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并保 持坚韧挺拔。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他自己的画作《竹石》之上。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 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
jìng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读书要求:
• 用“/”画出停顿节奏。 • 声情并茂地再读一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请结合注释,猜猜诗句的意思。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竹石
习作公告栏
青青翠翠杆挺拔, 文人墨客最钟情, 一生只开一次花。 (打一植物)
习作公告栏
青青翠翠杆挺拔, 文人墨客最钟情, 一生只开一次花。 (打一植物)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 籍苏州。人称“板桥先生”,为“扬州八怪” 重要代表人物。
漫读好时光
诗开篇第一个字“咬”,突兀奇峭,入手不凡。既形象地写出竹子 在乱岩中扎根的艰辛与不易,又人木三分地刻画出竹子倔强与坚韧的个 性特点。试想一想,一株植物需要怎样的勇气、决绝和力量,才能让自 己牢牢地扎根在坚硬无比的岩石之中。一个“定”字,是目标的坚定、 方向的坚定和意志的坚定。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8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1197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c.png)
咏 菊 〔唐〕黄 巢 待得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业: 试着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18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新课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石灰吟》。这首诗是由明代诗人于谦所写,以石灰为比喻,表达了他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于谦的背景。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将领,他的诗歌作品以雄奇豪迈、气韵苍劲而著称。他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将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形象的古诗。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同时,通过运用独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于谦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新课导入(一)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首先,要了解古诗的体裁和形式,掌握常见的古诗修辞手法,比如对仗、用典等。其次,要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语速。最后,要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思想内涵,通过欣赏其中的意象和意境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新课导入(三)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课后总结 通过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代诗人于谦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比如古诗的体裁、形式、修辞手法、韵律和节奏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欣赏意象和意境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在《石灰吟》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形象,表达了他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我们可以通过感受这些形象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作业: 试着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18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新课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石灰吟》。这首诗是由明代诗人于谦所写,以石灰为比喻,表达了他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于谦的背景。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将领,他的诗歌作品以雄奇豪迈、气韵苍劲而著称。他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将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形象的古诗。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同时,通过运用独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于谦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新课导入(一)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首先,要了解古诗的体裁和形式,掌握常见的古诗修辞手法,比如对仗、用典等。其次,要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语速。最后,要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思想内涵,通过欣赏其中的意象和意境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新课导入(三)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课后总结 通过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代诗人于谦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比如古诗的体裁、形式、修辞手法、韵律和节奏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欣赏意象和意境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在《石灰吟》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形象,表达了他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我们可以通过感受这些形象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二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二](https://img.taocdn.com/s3/m/6d7b8c5376eeaeaad0f33003.png)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 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 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 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 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较 。
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 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竹石》图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 桥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
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
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空旷的沙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 月亮像弯钩一样。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五四制)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d864020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4.png)
古代诗歌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学习目标
古代诗歌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品味诗中“物”与“我”的相通之处,把握咏物诗的特点,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渴望愤懑
深入研读
古代诗歌三首
【释义】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详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大漠”空旷荒凉,“燕山”高拔险峻。“沙如雪”,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既从视觉写出颜色,也从触觉写出寒冷的感觉。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月似钩”,不仅写出月亮的形状,更是写作者的向往。“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向往为国战斗之意。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 ,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清白: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指人的高尚节操
粉骨碎身: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全,全然。
古代诗歌三首
《石灰吟》第一二三句诗人写出了石灰怎样的特点?面对痛苦石灰表现出怎样的态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
《马诗》三、四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诗人借助马的形象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何当”放在诗句开头,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何当”的意思是“何日、何时”三四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可以戴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什么时候可以骄傲的驰骋飞奔?这两句诗,写的是马的想象,也是诗人内心的愿望,即渴望能驰骋飞奔和被人器重。这愿望的背后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借此我们可以推想,当前的马,也许并未有黄金的马饰,并未被器重,也并未有疾驰飞奔的潇洒,而且尚不知自己能够实现愿望的确切年月。第一二句中写出的边塞战场,正是诗中第三、第四句中马所在的环境,暗示出这匹马内心的愿望是获得重用,驰骋疆场,以及能够作为一匹战马而得到赏识,得以佩戴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得以在沙场之上驰骋飞奔。骏马渴望驰骋沙场。渴望有自己能够驰骋的环境,暗示了诗人自己渴望得到重用,渴望一展所长,建功立业,诗人将寄寓着自己情感的马放在边塞战场的环境中,是为了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即能够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人知遇,一展所长。诗人又写出这样的理想暂时不能实现,由此而产生的悲凉、愤懑之情。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学习目标
古代诗歌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品味诗中“物”与“我”的相通之处,把握咏物诗的特点,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渴望愤懑
深入研读
古代诗歌三首
【释义】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详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大漠”空旷荒凉,“燕山”高拔险峻。“沙如雪”,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既从视觉写出颜色,也从触觉写出寒冷的感觉。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月似钩”,不仅写出月亮的形状,更是写作者的向往。“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向往为国战斗之意。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 ,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清白: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指人的高尚节操
粉骨碎身: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全,全然。
古代诗歌三首
《石灰吟》第一二三句诗人写出了石灰怎样的特点?面对痛苦石灰表现出怎样的态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
《马诗》三、四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诗人借助马的形象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何当”放在诗句开头,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何当”的意思是“何日、何时”三四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可以戴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什么时候可以骄傲的驰骋飞奔?这两句诗,写的是马的想象,也是诗人内心的愿望,即渴望能驰骋飞奔和被人器重。这愿望的背后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借此我们可以推想,当前的马,也许并未有黄金的马饰,并未被器重,也并未有疾驰飞奔的潇洒,而且尚不知自己能够实现愿望的确切年月。第一二句中写出的边塞战场,正是诗中第三、第四句中马所在的环境,暗示出这匹马内心的愿望是获得重用,驰骋疆场,以及能够作为一匹战马而得到赏识,得以佩戴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得以在沙场之上驰骋飞奔。骏马渴望驰骋沙场。渴望有自己能够驰骋的环境,暗示了诗人自己渴望得到重用,渴望一展所长,建功立业,诗人将寄寓着自己情感的马放在边塞战场的环境中,是为了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即能够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人知遇,一展所长。诗人又写出这样的理想暂时不能实现,由此而产生的悲凉、愤懑之情。
10.古诗三首之《竹石》《石灰吟》课件(共26张PPT)
![10.古诗三首之《竹石》《石灰吟》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9db5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b.png)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屈不挠 坚贞不屈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
问题探究
探 究 活 动
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诗人借竹石抒发了什么样的志向?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为官时的故事,他在 荒年开仓救灾,后又把饥民的 借条用一把火烧掉,因而被罢 官。从此郑燮以卖画为生,度 过贫寒的一生。我感觉到他非 常清廉耿直,就像这竹子一样, 刚正不阿。
问题探究
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诗人借竹石抒发了什么样的志向?
竹石
探
究 活
竹子坚韧顽强。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托物言志
动
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人的刚正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不阿、铁骨铮铮。 任尔东西南北风。
书写指导
书 写 指 导
络锤凿焚
左右结构
锤
四个横画为中间最 长,两边最短,且注意 四横之间的间隙要匀称。
jìng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夯实基础
知 人 论 世
于谦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唐代诗人, 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 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 有《雁门太守行》等。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 朝大臣、军事家。于谦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中外 威服。著有《于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 年后汇集而成。
任凭。 你。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 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 石缝中。
不屈不挠 坚贞不屈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
问题探究
探 究 活 动
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诗人借竹石抒发了什么样的志向?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为官时的故事,他在 荒年开仓救灾,后又把饥民的 借条用一把火烧掉,因而被罢 官。从此郑燮以卖画为生,度 过贫寒的一生。我感觉到他非 常清廉耿直,就像这竹子一样, 刚正不阿。
问题探究
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诗人借竹石抒发了什么样的志向?
竹石
探
究 活
竹子坚韧顽强。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托物言志
动
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人的刚正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不阿、铁骨铮铮。 任尔东西南北风。
书写指导
书 写 指 导
络锤凿焚
左右结构
锤
四个横画为中间最 长,两边最短,且注意 四横之间的间隙要匀称。
jìng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夯实基础
知 人 论 世
于谦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唐代诗人, 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 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 有《雁门太守行》等。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 朝大臣、军事家。于谦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中外 威服。著有《于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 年后汇集而成。
任凭。 你。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 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 石缝中。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共88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共8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d05d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b.png)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何时将要。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把大漠里的沙子比作雪,不仅从 视觉上写出了沙的颜色,而且从 触觉上写出了战场寒冷的感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此指西 指燕然山。这 北沙漠地带。 里借指边塞。
“月似钩”,把弯弯的月亮比作钩, 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武器营造了一种 悲凉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译文: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白雪, 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对偶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 了边塞战场的景色。用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 显示了战场的清冷悲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征 战沙场报效祖国的愿望。
初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再读古诗,想 象画面,感悟诗情。读诗时,要抓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 似钩”两句,发挥想象,感受诗人创设的辽阔雄浑的意境; 抓住“金络脑”“踏清秋”,体会诗人渴望受到重用,期盼 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马是六畜之一,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 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 效国家的志向。
托物言志 学方法:托物言志是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借助 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表现自己 的某种精神品质。托物言志的“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 点或相似点,这样才能寄意于物 ,达到突出主旨的目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c57a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9.png)
只为把高尚的节操保存在人世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 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 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恐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 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 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 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 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 十二岁。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再次吟诵这首诗 时会想些什么?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 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 他又会怎样吟唱起《石灰吟》呢?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北风吹 明代 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 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 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 (ruí),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 几时!
谢谢观看!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大方激昂 的诗。想想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 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 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产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 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 就容易破碎。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 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 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恐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 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 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 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 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 十二岁。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再次吟诵这首诗 时会想些什么?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 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 他又会怎样吟唱起《石灰吟》呢?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北风吹 明代 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 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 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 (ruí),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 几时!
谢谢观看!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大方激昂 的诗。想想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 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 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产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 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 就容易破碎。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竹石》PPT(完美版)
![《竹石》PPT(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3fe89933d4b14e84246807.png)
《竹石》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学习目标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1.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 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 3.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 难低头的品质。
《竹石》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竹石》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精读课文
《竹石》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湖北教破岩:破裂的岩石,
比喻艰苦的环境。
根须已经扎根在岩石之中。
《竹石》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精读课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折磨,磨难。 坚劲:坚韧、刚劲。
《竹石》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竹石》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写作方法:咏物明志,借物喻人。
《竹石》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精读课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本文中心:
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 面对现实,像岩石一样刚强勇敢。
《竹石》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 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 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 生石灰。
•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 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 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 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 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 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赞颂石灰,体会情怀
•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 《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 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 刻的体会呢?
廉政故事—于谦拒礼
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岁寿辰那天,门 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 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金座钟, 却被拒之门外。太监写下四句话给于谦: “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 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于谦看了, 在下面添上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 最忌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 洁风。”太监见他如此坚决,只好回去了。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 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 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 胜困难,面对现实,像竹子一 样刚强勇敢。
❖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 的特点,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 神,在言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 韧不拔,不畏艰险,实际上是表明 自己不怕打击、刚正不阿、顽强斗 争的精神。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赞颂石灰,体会情怀
•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 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 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他一 定会诵《石灰吟》
三诵------临刑陈词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头)把烈火焚烧(自 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 资料
• 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 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 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 了粉末状的熟石灰。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清白:纯洁、没有污点, 也指高尚的节操。
(即使)身体粉碎 (变成石灰),也不 畏惧(敲打撞击、烈 火焚烧),还要把洁 白干净的(石灰)留 在人间。
托物言志: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有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一盆万 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 青草情义深,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 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 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 万年青,并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 盆万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 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二诵-------为官感悟
石灰吟 于谦
Hale Waihona Puke 赞颂石灰,体会情怀四诵――后世评价
•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 就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 起这首诗,他们心中一定会想起于谦,他 们的心中一定会涌起对他的敬佩之情……
四诵-------后世评价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赞颂
了石灰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清清白 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以及不同流合污、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 到底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石灰吟》作者明代的于谦。诗人用 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 “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 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 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 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 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 感情。
石灰吟
(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返回
《石灰吟》赞颂了石灰坚 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赞颂石灰,体会情怀
•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 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 要写下这首诗?
一诵------少年抒怀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 :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 :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 :任凭。 尔 :那、你。
竹石
【清】郑 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石 (清)郑燮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击出深山,
锤:敲打。 击:撞击。 千、万:形容敲打撞击的次 数极多。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 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猛烈的大火。
焚烧:烧毁、烧到。 若:好像。 等闲:平常。
石 灰 吟
作者简介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 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 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 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 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 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 被诬陷而死。
竹石
清 郑燮
竹 石① 郑 燮(xiè)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尔东 西 南 北 风。
①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 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道诗。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 “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
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 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 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 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 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 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 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 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 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 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 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 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 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赞颂石灰,体会情怀
•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 《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 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 刻的体会呢?
廉政故事—于谦拒礼
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岁寿辰那天,门 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 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金座钟, 却被拒之门外。太监写下四句话给于谦: “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 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于谦看了, 在下面添上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 最忌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 洁风。”太监见他如此坚决,只好回去了。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 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 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 胜困难,面对现实,像竹子一 样刚强勇敢。
❖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 的特点,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 神,在言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 韧不拔,不畏艰险,实际上是表明 自己不怕打击、刚正不阿、顽强斗 争的精神。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赞颂石灰,体会情怀
•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 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 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他一 定会诵《石灰吟》
三诵------临刑陈词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头)把烈火焚烧(自 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 资料
• 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 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 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 了粉末状的熟石灰。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清白:纯洁、没有污点, 也指高尚的节操。
(即使)身体粉碎 (变成石灰),也不 畏惧(敲打撞击、烈 火焚烧),还要把洁 白干净的(石灰)留 在人间。
托物言志: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有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一盆万 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 青草情义深,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 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 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 万年青,并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 盆万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 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二诵-------为官感悟
石灰吟 于谦
Hale Waihona Puke 赞颂石灰,体会情怀四诵――后世评价
•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 就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 起这首诗,他们心中一定会想起于谦,他 们的心中一定会涌起对他的敬佩之情……
四诵-------后世评价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赞颂
了石灰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清清白 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以及不同流合污、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 到底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石灰吟》作者明代的于谦。诗人用 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 “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 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 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 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 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 感情。
石灰吟
(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返回
《石灰吟》赞颂了石灰坚 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赞颂石灰,体会情怀
•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 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 要写下这首诗?
一诵------少年抒怀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 :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 :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 :任凭。 尔 :那、你。
竹石
【清】郑 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石 (清)郑燮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击出深山,
锤:敲打。 击:撞击。 千、万:形容敲打撞击的次 数极多。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 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猛烈的大火。
焚烧:烧毁、烧到。 若:好像。 等闲:平常。
石 灰 吟
作者简介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 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 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 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 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 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 被诬陷而死。
竹石
清 郑燮
竹 石① 郑 燮(xiè)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尔东 西 南 北 风。
①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 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道诗。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 “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
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 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 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 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 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 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 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 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