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高等教师岗前培训材料)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教师培训课件学习策略与认知培养

教师培训课件学习策略与认知培养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广优秀经验
将本次课件中介绍的优秀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教师受益。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促 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深入研究与探索
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学习策略与认知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设立专项研究课 题或项目,支持教师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基于学习策略的认知培养方
04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分析学习需求
通过诊断性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知识背景和技能需求。
规划学习资源
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 书目、在线课程等。
设定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 、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结合学生的时间安排和学习习惯,制定个 性化的学习计划。
认知培养与学习策略的结合
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包括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
认知培养与学习策略的结合方式
通过将认知培养和学习策略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记忆策略和组织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力。
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自主学习
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和策略,如自我监控、自 我调节等。
鼓励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 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 沟通能力。
提供学习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 源,如图书馆、在线数据 库等,支持学生的自主学 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第9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学习目标】1.识记知识的心理分类系统;2.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3.掌握教学中常用的认知策略并灵活运用;4.理解教学原则的概念;5.掌握心智技能的实质及形成阶段;6.理解知识、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之间的关系;7.理解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心智技能之间的关系;8.掌握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核心讲义】一、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1.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关系知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知识概念仅指陈述性知识;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和对内调控的一般性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

2.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的实质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

(2)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①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②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它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三种类型。

(3)学习策略的性质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3.心智技能的实质与特点(1)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特点①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②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③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1.认知策略分类(1)注意策略;(2)编码与组织策略;(3)精细加工策略;(4)复述策略。

2.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教资

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教资

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教资心智技能是指人类在认知、情感、学习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它是在个体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受教育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情感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三个方面来阐述心智技能的形成教资。

首先,认知发展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基础。

从婴幼儿期起,人类通过感知、观察、记忆和思考等方式逐渐建立起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引导,提供丰富多样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情感培养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

情感是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基础,对个体的心智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课程或班级活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和同理心。

同时,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示范和榜样,积极关心学生,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

最后,问题解决能力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应对各种挑战和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问题情境和启发性的指导,让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心智技能的形成离不开教育的引导和培养。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熊应) 课件第8章技能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熊应) 课件第8章技能的学习

从出声言语活动向 内部转化开始,到 以内部不出声的言 语自由叙述而结束。
物质活动指运用实物 进行智慧活动;物质 化活动指利用实物的 模象进行智慧活动。
学生运用出声言语对智慧 活动做精确的练习,使智 慧活动不再直接依赖实物。
Page 24
智慧技能的学习
冯忠良的三阶段模型
原型操作阶段 个体依据智慧技能的实践 模式,以外显的操作方式 执行头脑中的活动程序和 计划。
技能不是人类的本能的 行为,而是经过后天练 习获得的 技能有层次性
Page 6
技能概述
动作技能
也叫操作技能,是指一 能
个体在学习与生活中形 成的借助于内部言语在 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 方式。
Page 7
技能概述
Page 8
动作技能的学习
粗大动作技能
运用大肌肉,而且经常 要涉及整个身体的动作。
Page 13
动作技能的学习
Page 14
动作技能的学习
Page 15
动作技能的学习
Page 16
动作技能的学习
Page 17
动作技能的学习
菲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
认知阶段 联系阶段 自动化阶段
学习者要将组成某 种动作技能的活动 方式反映到头脑中 而形成动作表象, 并对自己的任务水 平进行估计,明确 自己能够做得如何。
学习者把组成动作 技能的动作整体逐 一进行分解,并试 图发现它们是如何 构成的,最后尝试 性地完成所学新技 能中的各个动作。
在掌握各个动作后, 个体需要经过大量 的练习才能将动作 技能的学习推进到 自动化阶段。
Page 18
动作技能的学习 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
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要求,在头脑中 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09-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09-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09-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单选题]1.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江南博哥)能都属于()。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应用技能D.学习技能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因此,答案为B。

[单选题]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智力技能也称为心智技能,所谓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因此,答案为A。

[单选题]3.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原型内化。

因此,答案为D。

[单选题]4.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心智技能是在头脑中借助于言语,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它具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潜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等特点。

因此,答案为B。

[单选题]5.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

第七、八章(技能-学习策略)

第七、八章(技能-学习策略)

坚持了一个星期,苦恼:我觉得每天都非常
累,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可是又觉得没有 效果,三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好像哪一科也 没复习好,一会儿时间就过去了。
困惑:制订计划有用吗?我的计划有什么问
题?
案例分析1:小勇的计划
4:30做10道几何难题
5:30背50个英语单词 6:00吃饭 6:30看电视、玩 8:00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 9:00写作业 10:00睡觉
小雷的问题出在哪里?
案例分析4:小伟的计划


4:30做作业的一半 5:20看电视 6:00吃饭 6:30做2道数学题 7:00背10个英语单词 7:30休息10分钟 7:40做2道物理/化学题 8:10背语文 8:40休息10分钟 9:10做另外一半作业 10:00睡觉
而且学生应用已有的分数乘法知识来学习分 数除法的内容。)
例6:学生听物理老师说:“分子在气体中比
在液体中相隔更远,所以气体比液体轻。” 于是想到:“这好像编织疏松毛织物要比用 同样毛线编织密实的衣物来得轻。”
(分析:这是精制。它与教学内容有关,并
且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这一教学内容联 系起来了。)
学习策略的训练
原则 方法
a.主体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e.有效的监控 f.个人自我效能感
(主内特生奸笑)
a.指导教学模式 b.程序化训练模式 c.完形训练模式 d.交互式教学模式 e.合作学习模式 (指称完叫喝)
第八章 学习策略
概述


学习策略的含义、4个特征(P.122)
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 有效学习所必需的; 贯穿学习始终的; 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规则和技能构成。

教育心理学课件大纲讲义第7、8、9章精编随身背缩微版

教育心理学课件大纲讲义第7、8、9章精编随身背缩微版

教育心理学课件大纲讲义第7、8、9章精编随身背缩微版教育心理学课件7、8、9章第七章学习技能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第三,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与能力的关系:1.区别:从性质上说,技能属于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从范围说,技能有特定性,能力具有普遍性。

2.联系: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

二、技能的种类按本身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一)动作技能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1.种类①连续性、非连续性动作技能(调节方式)连续性:需要完成的动作序列比较长,且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外部情景进行不断的调节非连续性:只包括较短序列,是对特殊反应做出特殊反应的活动。

②封闭、开放型动作技能(利用程度)封闭型:指完全依赖肌肉的内部反馈信息指导的开放型:需根据外部刺激的变化来调节自身动作③精细、粗大动作技能(动作幅度大小)精细动作技能:只涉及身体和四肢小肌肉群的运动粗大动作技能:需调整整个身体和大肌肉群的运动2.动作技能特点第一,活动对象具有客观性第二,动作执行具有外显性第三,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二)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种类①一般、专门心智技能(适用范围)一般:在一般的心智活动中形成的,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专门:在某种专门的心智活动中形成的心智技能。

②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由头脑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以支配和调控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技能,也称认知技能。

2.心智技能的特点第一,对象具有观念性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三、技能的作用(一)调节和控制动作(二)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三)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动作技能的学习既是一个身体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心智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心智技能的形成

⼼智活动虽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因⽽不同于外部的实践活动,但它⼜来源于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

⼼智活动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化”⽽实现的。

据此,加⾥培林于1959年提出了的⼼智活动形成的五阶段理论。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加⾥培林学派所划分的阶段,有的可以合并,名称也可以简化,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冯忠良,1992,1998)。

这⼀理论⽬前已对我国的⼤中⼩学的学校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教育产⽣了积极的影响。

下⾯我们就来介绍这⼀理论的主要内容。

⼀、原型定向(⼀)原型的含义要了解原型定向的含义,⾸先必须了解原型的含义。

原型(prototype)也叫“原样”,通常指那些被模拟的某种⾃然现象或过程。

由于⼼智活动具有观念性、内潜性与简缩性的特点,因⽽⼈们对⼼智活动的认识不能像⾃然现象那样直接,这就导致了这⼀概念在⼼理科学中⽤法的不⼀致。

有⼈常把原型当作模式(model),⽽安德森(J.R.Anderson)认为:“原型是关于范畴的最典型的样例的设想。

”事实上,由于⼼智活动⾮常复杂,很难完全认识清楚,因⽽⼼智活动的原型只能是对⼀些敢典型的⼼智活动样例的设想。

在此,我们沿⽤安德森的这⼀提法,将原型定义为⼼智活动的“原样”,即外化了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的⼼智活动⽅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原型定向及其作⽤原型定向就是了解⼼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智活动⽅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次序和动作的执⾏要求),从⽽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向。

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

这⼀阶段相当于加⾥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但为了突出本阶段“原型”的特殊重要性,我们认为⽤“原型定向”较为恰当。

原型定向是⼼智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个阶段。

⾸先,⼼智技能是⼀种合法则的活动⽅式,要求主体能独⽴作出。

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

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心理活动的成分(P4)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3、心理学的创立: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P3)认知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深情绪情感体验。

5、心理的实质(P5)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脑的机能在于反映客观事物并在头脑中形成主观映像;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被动的,往往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即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6、意识的重要性(P7)任何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就是人有意识。

意识的特征:能动性、目的性、自我意识。

7、什么是教育心理学?(P12,15)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对人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教育过程是有教育者、被教育者共同努力、相互促进才能完成的双向活动。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双边、双主体)教育心理学的创立者: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特点:高、专。

8、心理学和教学活动的联系(P1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应该包括以下环节: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教学评价。

(明确的教学目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行为目标(这指的是行为,而不仅是知识观念);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任务分析: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心理成分一一加以分解并显示出来,以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具体到实际中就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即学生的培养规格,如:胜任素质。

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测量工具,评定学生受教育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等因素的水平,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出发点。

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课件

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课件

智慧技能的学习
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 辨别技能的学习 概念的学习 规则的学习 影响概念与规则学习的条件
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
智慧技能可分为五个亚类
辨别 具体概念 定义性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则
辨别技能的学习
辨别是指对刺激物的不同物理特征作出不同反应的能 力
有很大的概括性,灵活性和模糊性,不可能经过短 期训练,产生广泛迁移的效果。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
认知策略的教学(III)
认知策略学习的促进
强化学生有关知识背景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动机 辨识运用学习策略的条件,提高反省认知水平,促
进策略学习的迁移 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提供一套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 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认知策略指导
概念的学习(I)
作为陈述性知识 的概念和命题学 习重在理解和记

作为智慧技 能的概念和 命题重在应

概念和命题既可以作为陈述性知识学习,也可 以作为智慧技能学习。
概念的学习(II)
概念及其分类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维果茨基) 难下定义概念与易下定义概念(赫尔斯S. H. Hulse) 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D. P. Ausubel) 具体概念与下定义概念
概念的构成成份
概念例子 概念名称 概念定义 概念属性
概念的学习(III)
概念的认知功能
使人们可以对复杂的现实世界作简单化的、概括的 或分类的反应。由于概念使环境简化和标准化,因 而促进了接受学习、解决问题和人与人之间的经验 交流。
概念的学习(IV)
概念习得的过程
概念形成
反例(否定例证):一切不包含概念本质特征的事 物叫概念的反例。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内容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内容

技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技能具有三个典型的特征:一、技能与知识经验是相互联系的。

二、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三、技能是一种接近自动化、完善化的、复杂的动作系统。

技能的学习分为:动作技能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技能,是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技能。

智慧技能的主要特征: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指导、示范、练习、反馈刻意练习:练习者要抱有改进其作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这种练习并不是快乐有趣的,而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如何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1.提高练习者对动作技能形成的期望与动机 2.将动作示范和有效的指导结合起来3.将练习和反馈结合起来安德森的智慧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1.认知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加里培林认为智慧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心智动作的形成过程按以下五个阶段进行:1. 活动的定向阶段2. 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4.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 内部言语阶段冯忠良的智慧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即是外化了的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或“物质化”了的操作活动程序。

在原型定向阶段,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是确定所学智慧技能的实践模式,其次是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原型操作是智慧技能形成的核心阶段,是依据智慧技能的实践模式或操作程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在此阶段,还应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有利学生智慧技能的掌握和内化。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来促进学生辨别技能的提高:1. 扩大有关特征2. 对比3. 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4. 强化或反馈规则学习的教育含义有两点:1. 提高智慧技能2. 调节合理行为认知策略是个体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认知领域的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认知领域的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认知领域的学习导言高等教育中的学习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了解学习的认知领域对于教育者和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中涉及的认知领域的学习内容,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

认知领域的学习认知领域的学习主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和知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认知领域的学习方面,其中包括了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要素。

1.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学生处理信息并进行思考的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感知、思维和解决问题等。

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帮助教育者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策略,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

注意力注意力是学习的起点。

学生需要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忽略其他干扰因素。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有趣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材料、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提供适当的反馈来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

记忆记忆是学习的关键环节。

学生需要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信息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恢复和应用。

教育者可以通过重复、组织和联系不同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学习内容。

感知感知是学生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认知。

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和理解学习材料。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如图像、声音和实际的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和解决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高级认知活动。

学生需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各种挑战。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特定方法和技巧。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习策略:•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使用记忆技巧,如构建联想、制作笔记等。

•运用自我监控和评估策略,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进程。

•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讨论学习内容。

教师培训课件学习策略与认知能力培养

教师培训课件学习策略与认知能力培养
监视策略
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 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任职行动、策略的效果。
调节策略
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 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总结性评价
通过测试、作业、案例分析等方 式,评估教师培训效果,检验课
件质量和实用性。
评价标准
课件内容是否符合教师培训需求 ,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 用性;课件形式是否新颖、生动 、有趣;课件使用是否方便、快
捷、有效等。
课件优化与改进建议
更新课件内容
根据教育发展新趋势和教 师新需求,及时更新课件 内容,保持课件的时效性 和前瞻性。
教师培训课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明 显的提升作用,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个性化学习策略培养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根据 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 策略培养方案。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 进一步探究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培养 的神经机制。
智能化教学辅助系统研发
未来的研究可以致力于开发智能化教 学辅助系统,为教师提供更为便捷、 高效的教学策略支持。
跨文化背景下的研究
可以进一步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教师培训课件对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 培养的影响及其适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内容和设计。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学习策略培养效果
通过教师培训课件的学习,学生能够 有效掌握多种学习策略,如记忆、理 解、应用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 习成绩。

第八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高等教师岗前培训材料)

第八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高等教师岗前培训材料)

第八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评价目标】1.识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心智技能、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等术语。

2。

理解学习策略的内涵,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3.了解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心智技能的实质.4。

运用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第一节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关系一、知识的含义及分类(一)知识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认知心理学家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三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一类为程序性知识,另一类为策略性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是可以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

这类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称为记忆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目的主要在于获得语义,即所谓的语义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需要借助言语进行,其学习结果可用言语描述,加涅把它叫作言语信息。

这类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三)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与实践操作密切联系,具有动态的性质。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

根据使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指向性不同,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可称之为心智技能,主要用来加工外存的信息.另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可称为认知策略,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四)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

第八讲 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第八讲 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概括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策略。 概括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策略 。 以下是 布朗( 布朗(A.L.Brown)和戴 )和戴(Day,1983)提出 提出 的概括策略和作摘要策略: 的概括策略和作摘要策略: (1)删掉多余:删去已涉及过的重复内 )删掉多余: 容。 (2)略去枝节:省略不那么重要的资料。 )略去枝节:省略不那么重要的资料。 (3)代以上位:以上位概念代替下位概 )代以上位: 以总的行动名称代替一系列动作。 念;以总的行动名称代替一系列动作。 (4)择其要义:找出主题句。 )择其要义:找出主题句。 (5)自述要义:构想出一个主题句。 )自述要义:构想出一个主题句。
如果
Hale Waihona Puke ,那么程序性知识可分为两类: 程序性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 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这称之为智慧技能, 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这称之为智慧技能,主要用 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来加工外在的信息;另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 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它称之为认知策略, 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它称之为认知策略,主要用来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一、知识及其分类
(一)知识观 1、传统知识观:知识是事物属性与关系的 、传统知识观: 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主要以表象、 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主要以表象、 观念、概念、规则等心理形式存在着。 观念、概念、规则等心理形式存在着。 2、广义知识观:把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 、广义知识观: 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贮存于个体内的是个体的知识; 贮存于个体内的是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 之外的即为人类的知识。 之外的即为人类的知识。广义知识包括陈述 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评价目标】1.识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心智技能、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等术语。

2.理解学习策略的内涵,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3.了解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心智技能的实质。

4.运用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第一节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关系一、知识的含义及分类(一)知识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认知心理学家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三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一类为程序性知识,另一类为策略性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是可以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

这类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称为记忆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目的主要在于获得语义,即所谓的语义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需要借助言语进行,其学习结果可用言语描述,加涅把它叫作言语信息。

这类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三)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与实践操作密切联系,具有动态的性质。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

根据使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指向性不同,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可称之为心智技能,主要用来加工外存的信息。

另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可称为认知策略,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四)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

它不仅包含认知策略,也包含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元认知策略。

二、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关系的讨论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的区别在于对内调控和对外办事。

梅耶认为,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和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区别在于特殊技能和一般方法。

狭义的知识概念仅指陈述性知识;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和对内调控的一般性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知识)。

程序性知识不等同于心智技能。

把程序性知识视作心智技能,易导致知识与技能的混淆。

程序性知识只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至于会不会做、做得熟练不熟练,则必须由心智技能来解决。

认知策略可界定为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用来调节自身内部学习、记忆与思维活动的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可界定为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用来解决客观世界中具体问题的认知活动。

第二节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一、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发展(一)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

它体现着学习者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体现着个体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

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元认知策略同认知策略一样,也是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基础或前提条件。

适当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不仅依赖于学习材料和课题的性质,也依赖于个体在不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策略的意识。

元认知策略决定了个体能否对自己所采用的不同策略的适当性进行评价,从而避免机械的、盲目的行动。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起发挥作用。

一个人没有使用或没有掌握良好的认知策略,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计划、监视和调节。

元认知策略帮助人们估计学习程度、决定如何学习;认知策略则帮助人们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认知策略是学习内容必不可少的工具,元认知策略则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有效而灵活的运用。

3.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更多学习的分析思维。

个体不断学会成为自我教学的独立学习者,取决于逐渐获得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

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就认知领域而言,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

(二)学习策略可以促进心智技能的发展根据自动化(自动与受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两个维度对程序性知识进行探索,具体阐述如下。

1.从自动化维度看有些程序性知识可以达到高度自动化程度。

这些程序性知识支配人的行为时,知识就转化成了自动化的技能。

有些程序性知识难以自动化,需要受意识控制。

这些方法和步骤支配人的认知活动,在提高了人的认知活动效率时,就转化成了对内调控的策略。

2.从特殊性维度看可以把程序性知识分为专门领域的和非专门领域的。

专门领域的方法和步骤只适用于某一具体的学科领域,它能保证解题成功,可称为强方法。

非专门领域的方法和步骤一旦被人掌握,就能在跨学科的情境中应用,它不能保证解题成功,可称为弱方法。

从对外与对内、特殊与一般、自动与受控的角度来分析程序性知识的不同特性,通过学习策略,可以把知识转化为心智技能。

二、学习策略的内涵(一)学习策略的三种说法众多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给出学习策略的解释,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规则系统;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或步骤;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活动。

从规则系统到学习活动都不同程度地揭示学习策略的本质,综合起来,学习策略应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陈琦、刘儒德,2003)。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关于学习策略的构成,奈斯比特等认为,学习策略由以下因素构成:1.提问;2.计划;3.调控;4.审核;5.矫正;6.自检。

温斯坦(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括:1.认知信息加工策略;2.积极学习策略;3.辅助性策略;4.元认知策略。

构成学习策略的应该是两种相互作用的成分(Dansereau,1985):1.基本策略,被用来直接操作课本材料,包括获得和存储信息的策略,提取和利用这些存储信息的策略;2.辅助性策略,被用来维持合适的进行学习的心理状态,包括计划和时间安排、专心管理以及监视与诊断三种策略。

辅助性策略帮助儿童产生和维持某种内在状态,以使儿童有效完成基本策略。

(三)三大学习策略获得普遍认可的是的分类法(Mckeachieetal,1990),把学习策略分为: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其他人的支持。

1.认知策略许多心理学家强调认知策略是跨学科的一般能力或一般策略,并提出了四种一般性认知策略。

(1)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在各种情境中,问题表面意义常常导致错误或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运用原理解决问题比只根据表面事实解决问题的效果好得多。

(2)承认局部目标的策略成功的问题解决者不想一步登天,而是采用逐步登山的办法,把问题中的许多小目标连成一串。

(3)灵活探索策略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不受一种思想方法的局限,能将语词问题转化为图解问题,能采用类比法等。

(4)将部分综合成整体的策略强调与任务有关的具体认知策略。

部分心理学家将认知策略仅限于解决创造性问题中的思维策略,但大多心理学家将认知策略扩展到一切认知过程,它既包括思维过程中的策略,也包括一般认知过程中的策略(如,选择性注意策略、信息的编码与提取策略、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三种。

(1)计划策略成功的学生并不只是听课、做笔记和等待教师布置作业。

他们往往是一个积极的、有计划的学习者。

(2)监控策略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3)调节策略它与监控策略有关,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并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3.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的实质是指从事认知活动的主体努力监控和调节认知情境,从而使认知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一种策略。

表8-1 资源管理策略(一)自我调节学习1.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平时教师就要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谈话、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经常采用个别启发与集体行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1)重视培养情绪识别能力对人的情绪、情感有所识别,知道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相对应的面部表情,让学生识别到什么会引起各种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识别是建立在学生道德情感基础之上的。

比如,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玩翻盖乐中正确率高、速度快是一件光荣的事,从而产生自豪感;让学生知道在交往中被同伴多次拒绝,就会成为孤独的人,因而沮丧内疚。

情绪、情感过程包括表达和控制两个方面。

表达就是把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别人感受,而控制则是当情绪、情感的不当表达会影响他人利益时,个体能暂时抑制冲动。

(2)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对学生的行为有巨大的推动、调节作用。

学生通过体验,对事物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后,就会产生“主动、积极”的态度,对他人也会产生“吸引力”。

(3)促进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实践是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最好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创设较多的机会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师的教学1.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学习策略知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策略,并能实践中慢慢体会和掌握学习策略。

2.促进认知策略的积累认知策略的讲解虽然是必要的。

但是,必须和学生元认知亲身体验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元认知知识。

促进学生认知策略的积累有几种有效方法,见表8-2。

表8-2 学生策略积累的方法这种监控能力是在学习策略知识和策略运用体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监控能力又能促进知识和体验的进一步积累。

常用的几种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叙述依据法。

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每得到一个结果(或思考一步)都要求他们说出自己思考的依据或理由。

(2)启发提问法。

指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促使他们有效地运用所学到的学习策略。

启发的前提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策略知识。

例如,让学生记一系列画片,如书、帽子、铅笔等。

要求学生自己设法记住这些画片,然后告诉教师有哪些画。

结果表明,不同的学生使用了不同的策略,记忆效果也不同。

总结起来,至少有如下几种策略很有效:浏览、复述、预期、分段复习预期、系列联想法等。

(3)自我提醒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