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的起源及基础知识概述

合集下载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研究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与标准,是实验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文将从计量基本概念、计量的意义、计量方法和计量标准等角度,详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

一、计量基本概念计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装置,将物理量的数值与单位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活动。

在计量中,物理量是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基本属性,单位是为了表达物理量数值和测量结果的标准的衡量规范。

二、计量的意义计量在科学、工程和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计量,可以准确地描述和表达物理现象,可以为科学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可以为工程技术提供可行的设计方案,可以为贸易交流提供统一的计量标准。

三、计量方法计量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测量步骤,获得物理量的数值的过程。

常见的计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比较测量法等。

其中,直接测量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读数的方式,获得物理量的数值;间接测量法是通过物理原理和数学关系,将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已知的物理量进行测量;比较测量法是通过将所要测量的物理量与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确定其数值。

四、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指用于量化物理量数值的一套一致的规范和方法。

计量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多个层次。

国际标准由国际计量组织制定和管理,用于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计量的统一与一致;国家标准由各国计量机构制定和管理,用于在国内建立统一的计量体系;行业标准是根据具体的行业需求,由相关单位或组织制定和管理的标准。

五、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进行计量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标准器、测量仪器和实验装置等。

标准器是一种已知准确度的计量器具,用于校准其他计量器具;测量仪器是用于对物理量进行测量和记录的工具,如千分尺、量杯等;实验装置是用于进行科学实验和工程测试的设备,如天平、显微镜等。

六、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无法完全与真实值一致,会存在误差。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三. 计量组织机构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按区域划分,在省级计 量院(所)设立了七个国家计量测试中心。 分别是东北(沈阳)、西北(西安)、华北 (北京)、西南(成都)、中南(武汉)、 华东(上海)、华南(广州)。 省级计量院(所)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总局深圳 计量检定站):国家总局设立的唯一一个综 合计量检定站,唯一一个授权对境外开展计 量检定的法定计量机构。

三. 计量组织机构
量值溯源的方式 用实物标准进行检定或校准 发放标准物质 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计量保证方案(MAP)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溯源图) 将国家基准到工作计量器具间的量值关系用图表 的方式反映出来 内容包括:测量设备或基、标准的名称;测量范 围;准确度等级、测量不确定读或最大允许误差; 比较方法或手段。

二. 计量学的研究领域
计量学的研究对象: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可靠的活 动。 传统的十大计量:几何量、温度、力 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离 辐射、光学、声学、化学。 计量新领域:生物、医学、环保、信 息、航天、软件等。

二. 计量学的研究领域
计量的特点 准确性:基本特点,计量技术工作的核心。以误差、 不确定度为考核指标,反映计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 程度。 一致性:本质特性,以统一计量单位为基础。在重 复性条件下或复现性条件下测量结果在给定区间内 一致。 溯源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技术保证。任何一个测 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 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法制性:来自于计量的社会性。对国计民生有明显 影响,涉及公众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或需要特殊信任 的领域,必须由政府主导建立法制保障。

三. 计量组织机构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及其机构 1955年10月成立,总部设在巴黎。我国于1985年 2月加入。 设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CIML)和国际法制计量局 (BIML)。BIML设秘书处和18个技术委员会(TC)。 主要任务:制定计量器具及其使用的法律、法规 和检定规程;确定法制计量的一般原则;规定计 量器具应具有的计量特性及质量,并推荐各国采 用等。 OIML国际建议:真对某种计量器具由国际法制计 量大会正式批准公布的推荐性技术法规,其内容 包括计量要求、技术要求、法制管理要求,以及 检测方法、所用设备和检测报告格式的要求等。 成员国有义务执行国际建议。

计量基本知识

计量基本知识

计量第一部分计量基本知识:一、计量管理概论:1、计量的一般概念及其发展概况:计量发展的历史是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进行大量的比较,这种用比较方法来确定事物“量”的大小的过程,就是早期“测量”的概念。

测量既然是一个“比较”过程,必然需要一个比较物作为测量的“标准”。

最初作为比较的标准也是任意的,它会因人、因事、因时而改变。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成果有了剩余,开始出现了物物交换,出现了商品和商品流通。

商品的流通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经济利益又使人们在交换中“斤斤计较”,这就要求对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地点,经不同的人的测量结果必须一致,这就是早期的“计量”概念。

计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计量属于测量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为使被测量的单位量值在允许范围内溯源到基本单位的测量。

起初的测量方法是原始的,单位是任意的。

当商品交换、分配形成社会活动的时候,就需要测量的统一,即在一定的准确度内对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达到其测量结果的一致。

为此,就要求以法定的形式建立统一的单位制,复现出基准、标准,并以这种基准、标准来检定测量计量器具,保证量值准确可靠,这就出现了“计量”。

因此,计量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它涉及整个测量领域”,或者说“是以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它对整个测量领域起指导、监督、保证和仲裁作用。

”计量应包括计量学、计量经济、计量法制、计量组织和计量管理等内容。

2、计量学的分类:计量学是计量的基础,它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统一和准确的科学。

计量学包括的专业很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我国目前大体上按专业分为十大类,即几何量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电子计量、时间频率计量、电离辐射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标准物质计量。

3、计量工作的特点:(1)统一性:统一性是计量工作的本质特征,它主要反映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中国计量单位的由来

中国计量单位的由来

中国计量单位的由来
中国计量单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周时期。

在中国古代,人们根据实际生活和生产需要,逐渐形成了一套计量系统,用于衡量长度、重量、容量等物理量。

以下是一些中国计量单位的由来:
1.尺:尺是中国古代的长度计量单位,最早起源于商代。

尺的长度最初是以人体的部位作为参考,例如人的臂长、肘
到手指的距离等。

后来,尺的长度逐渐固定化,成为一个标
准的长度单位。

2.斤:斤是中国古代的重量计量单位,也起源于商代。


早的斤是以谷物的重量作为参考,后来逐渐发展为用金属制
成的标准重量。

3.升:升是中国古代的容量计量单位,起源可以追溯到周
代。

最早的升是以人们常见的容器,如瓮、壶等的容量作为
参考。

4.石:石是中国古代的容量和重量计量单位。

最早的石是
以用于盛放谷物的石磨或石臼的容量作为参考,后来也用于
衡量重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量单位逐渐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计量体系。

现代中国采用国际单位制(SI)作为主要的计量标准,但传统的计量单位仍然在一些场合中使用,并在文化和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计量历史文化简略

计量历史文化简略

计量历史⽂化简略计量历史⽂化简略⼀、计量的起源计量来源于测量。

⼈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进⾏⼤量的测量活动。

测量的⽬的最终是为了社会应⽤,因⽽,在⼀定条件下对同⼀量的测量结果应该⼀致,这就需要严于⼀般测量的计量活动。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它属于测量,源于测量,⽽⼜严于⼀般测量,是测量的⼀种特定形式。

⼆、计量的发展计量在中国已有近五千的历史。

国际上通常把计量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典计量阶段、经典计量阶段、现代计量阶段。

(⼀)古典计量阶段(中国古代计量)度量衡的发展⼤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类从利⽤⼯具到制造⼯具,包含着对事物轻重、多少、⼤⼩、长短、软硬等的思考过程,逐渐产⽣了形与量的概念。

在⾃然界漫长的⽣活中,⼈们学会了⽤感觉器官⽿听、眼观、⼿量来进⾏测量。

早期的“计量基准”,⼤多是来⾃⼈体的某⼀部分,或其它天然物如动物丝⽑、植物果实或动物等。

如,布⼿知尺:《孔⼦家语》中记载“布⼿知尺、布指知⼨,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迈步定亩:汉《⼩尔雅》中记载“跬,⼀举⾜也,倍跬为步”;⼿捧成升:《⼩尔雅》记载“⼀⼿之盛谓之溢,两⼿谓之掬,掬,以⼀升也。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为度,称以出”。

禹在治理⽔患、划分九州的过程中,就以⾃⼰的⾝长和体重作为长度和质量的标准,治⽔时还制作了准绳为测量⼯具。

这种制度的建⽴,意味着中国计量有了⾃⼰的起步。

商朝,度量衡的应⽤更加普及。

出⼟的商代⾻尺,是⽬前中国所见最早的测长⼯具。

尺⾯上有相当于“⼨”、“分”的刻度表⽰,在世界上最早使⽤了⼗进制。

商代象⽛尺周朝在⼴泛应⽤度量衡的同时,还强化了其政治含义,使其成了统治象征。

据《礼记·明堂位》记载,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天下⼤服”。

春秋战国是我国计量发展的繁荣时期。

春秋时期的⼀些诸侯国分别建⽴了各⾃的量制,现今收集到的这⼀时期量器⽐较丰富。

在国,孝公⼗⼋年(前344),商鞅借鉴齐国量制,监制了标准铜⽅升,“⼀度量、平权衡、正钧⽯”,推⾏统⼀的度量衡制。

计量基础及法规

计量基础及法规

量值传递的基本方法:
量值传递
定义法(绝对法) 直接传递 直接比对法 直接测量法 比较法 间接测量法 间接传递 间接比对法 过渡法(用传递标准)
2、量值溯源 即指计量器具及其测得的量值都能在允许范围内 追溯到国家基准,是从工作用计量器具到计量标准直 至国家基准自上而下地进行量值追溯。
六、计量的基本法规
练习二
计算下列数据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375+0.0745+39.54
13.9*0.0112*1.97
五 、量值传递
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是计量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们 是计量领域中互逆的两个过程。是统一量值、提供计量保 证的基本途径。 1、量值传递 所谓量值传递是指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 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值通过各等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 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对象的准确和一致。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 数单位
三、允许差
一、准确度和误差
准确度: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误差: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之差
二、精密度和偏差
精密度:在同一实验中,每次测得的结果与他们的平均值接近的程 度 偏差:测得的结果与平均值之差
三、环境设备
企业应有规章制度、环境设施来保证测量设备、试验设备等能正常 使用并满足工作要求。例如温度、湿度、防尘、噪声、振动、电源、 静电、电磁干扰等因素。如建立有标准的实验室,其设施和环境条件 应满足校准工作的要求
用“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舍去过多的数字
当尾数≤4时,则舍去 当尾数≥6时,则入 尾数为5时,若5前面为偶数则舍去;为奇数则入;当5后面还有不 是零的任何数时,无论5前面是偶还是奇,都入

计量发展历程讲解稿

计量发展历程讲解稿

计量发展历程讲解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计量发展历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计量发展历程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各种简单的工具来测量物品的长度、重量等属性。

这些简单的计量工具对于人们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计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量学的研究逐渐深入,计量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在古代,许多文明古国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例如,古埃及人发明了用于测量土地面积的计量工具,并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计量系统。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也提出了一些计量问题,并进行了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量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到了18世纪,人们开始对计量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当时,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首次提出了误差理论,奠定了现代计量学的基础。

19世纪,计量学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不仅深化了理论研究,还涌现出许多重要的计量学家。

20世纪是计量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增加,计量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为了确保国际贸易的公平和准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国际计量系统。

这一系统通过制定统一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推动了国际贸易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到了现代,计量学已经成为一门高度专业化且广泛应用的学科。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还是经济贸易领域,计量学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计量学的研究和实践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促进。

总结一下,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完善。

从古代的简单工具到现代的国际计量系统,计量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望未来计量学能够继续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更精确和可靠的支持。

计量法2

计量法2

计量目的: 是以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 量。它对整个测量领域起指导、监督、保 证和仲裁作用”。
计量的特点:
统一性 准确性 溯源性 法制性

二、计量法的产生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加强计量工作,加强 计量的管理和法制监督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计量 工作。计量法随之而产生。 《计量法》的概念:计量法是调整计量关 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是国家管理计量工作的 基本法。



《计量法》第四章 计量监督 含4条
(1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需要 设置计量监督员。 (20)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需要 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 定。 (21) 处理因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 国家 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数据为 准。 (22)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其 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应由省级以上人民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考核合格。
四、《计量法》的内容解读
我国的《计量法》共6章35条
立法宗旨 适用范围 法定的计量单位 计量基准 、计量标准 、计量器的检定 计量纠纷处理及法律责任
《计量法》第一章 总则 含4条



(1)为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计量单位统 一和量值准确。 (2)建立计量基准、标准器具;进行检定、 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 (3)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4)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 管理。
外贸当中需要计量的事例很多。例如,过去我国出口 苹果,只凭观察外表或直接品尝,而没有采取计量手段。 有的外商便借以刁难,随意削价。其实,对苹果的成熟度 的计量很简单,只要定出与成熟度相应的硬度值,用普通 的硬度计测一下就可以了。再如,我国出口原油,过去由 于港口缺乏准确可靠的计量设备,往往采取宁可多装些油 而避免索赔的作法,甚至出现多给了油,却被船主以超重 为由提出索赔的憾事。当前我国原油的年产量已突破1.4亿 吨,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原油出口。一般港口对原油的计 量精度约为0.5%。若将精度提高,那怕只提高0.1%或更少, 一年便可少损失大量的原油,不仅可获得明显伪经济效益, 而且也体现了我国的计量水平。 最近人们一直关注的MH370失联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之所以能够成功 地拦截“飞毛腿”导弹,准确的计量测试是重要的原因之 一。

1、计量基础概念

1、计量基础概念

(三) 计量的特点 1.准确性 2.统一性 3.溯源性 4.法制性
计量的重要性:
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为了探讨、研究、分析、掌握 和利用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所有事物的基础都是 “量”,体现形式仍然是“量”。为了准确地获得这 些量值,只有通过计量。 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充分地依靠了计量, 同时也促进了计量本身的发展。以蒸汽机的广泛 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的产生 和应用为基本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核能及化 工等的应用和发展导致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计量与国防、科技、工业生产、人民的日常生活 均密切相关。他涉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计量基础概念
一、概述
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 计量,过去在我国称为度量衡,只 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逐 渐以“计量”取代“度量衡”这一称谓。 沿用了两千多年的度量衡,其原始 含义为长度、容积、重量的计量, 主要器具为尺、斗、秤。
计量的发展简史 计量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原始、 经典和现代三个阶段。 原始阶段:以经验和权利为主,大多利用 人、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计量基础。 经典阶段:以宏观现象与人工实物为科学 基础的阶段。例如:18世纪开始使用的 “铂铱合金米原器”、“铂铱合金千克原 器”、“太阳公转周期确定的时间单位 秒”。 现代阶段: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由宏观实 物基准过渡到微观量子基准。
(1)强制检定具有以下特点:
①用户使用的计量器具由质量技术 监督局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②由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指 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 ③用户与检定机构间的关系固定, 用户只能定点送检; ④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计量检定 机构依据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确定。
(2)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范围
c. 常见的称呼方式

计量发展历程讲解稿

计量发展历程讲解稿

计量发展历程讲解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计量发展历程。

计量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古至今,计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我将带大家回顾一下计量的发展历程。

计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计量的民族之一。

他们使用天平来测量黄金和其他贵重物品的重量,这被认为是计量的起源。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测量和计数方面也有很多贡献。

他们发明了一种称为“标尺”的工具,用于测量直线距离。

古代文明的计量技术不仅在贸易和建筑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实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中世纪的欧洲,计量发展相对停滞。

到了16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量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实验科学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计量学的进一步发展。

1637年,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在其著作《几何学》中提出了坐标系和坐标表示法,使得测量变得更加准确和精确。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各国的计量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95年,法兰西共和国建立了国家计量系统,并采用公制单位进行计量。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测量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准确的温度计,并对热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19世纪后半叶,计量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1875年,国际计量组织(BIPM)成立,致力于统一国际计量标准和检定程序。

在20世纪,计量工作继续取得重大突破。

20世纪60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量工作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1983年,国际单位制(SI)正式确立,取代了原先的公制单位制。

21世纪,计量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计量在贸易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国之间的贸易和合作都要依靠准确的计量结果。

计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计量在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计量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缩影。

装备计量基础知识讲座

装备计量基础知识讲座
装备计量基础知识讲座
讲解分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计量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二、计量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及计量的特点、 作用 三、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四、重要的基本概念 —量值传递和量值溯 源;检定和校准;测量标准 五、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的相关基础知识
一、计量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一)计量的起源
(二)计量的发展历程
五、基本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误差的基本概念及种类
按其特性可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两大类。
随机误差:指的是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
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
次测量所的结果的平均值与真值之差。 误差=测量结果-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测量结果-总体均值)+(总体均值-真值)
质量 体积 级差 面积
三、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3.2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国际单位制倍数单位词头(20个)
表示的因数 词头名称 符号
106 103 102 101 10-1 10-2 10-3 10-6
兆 千 百 十 分 厘 毫 微
M k h da d c m
三、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3.3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规则
• 计量就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简单的说, 计量就是通过统一测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手段、测量标 准等措施,使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测量得到的结果达到准 确一致的目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计量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及计量的特点、作用
(一)计量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二)计量的特点 (三)计量的作用与意义
二、计量的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及计量的特点、作用
●已修 正 结 果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科学、工程、商业等各个领域。

作为衡量和度量事物的方式,计量对于确保质量、公正交易以及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包括计量的定义、计量单位、计量误差以及计量器具等内容。

一、计量的定义计量是通过比较、计算和测量来确定事物量值的过程。

它既可以是定量描述,也可以是定性描述。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性质、品质、规格等信息,从而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用来具体表示和量度事物的量值的标准。

国际计量单位制(SI制)是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它包括七个基本单位:米(m,长度单位)、千克(kg,质量单位)、秒(s,时间单位)、安培(A,电流单位)、开尔文(K,温度单位)、摩尔(mol,物质的量单位)和坎德拉(cd,发光强度单位)。

除了基本单位外,还存在一系列导出单位,用于衡量其他物理量,例如力的单位牛顿(N)、能量的单位焦耳(J)等。

三、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所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任何计量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或测量方法本身的固有特性而引起的误差。

它可能具有常值偏差或者与测量值大小相关的偏差。

系统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整体上偏向某个方向。

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无法精确控制的因素引起的误差,它是指在重复测量中所得结果的随机波动。

随机误差是由于人为操作不精确、环境变化、仪器故障等引起的。

为了减小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或者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方法来进行计量。

四、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进行计量活动所使用的工具,它们有着各自特定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

常见的计量器具包括尺子、天平、温度计、血压计等。

在使用计量器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合适的仪器,根据测量需要选用量程和精度适当的计量器具;其次是正确使用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来进行测量,不随意调整仪器参数;最后是保养和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计量的起源及基础知识概述

计量的起源及基础知识概述

计量的起源及基础知识概述计量的起源以年代为序的关于标准和精密计量技术发展与成就的介绍。

3000 B.C.中东建立的第一个城市国家。

Sumerians人将度量衡用在交易中。

它们是基于古希伯来金币,大约是8.36 g (129谷或0.29盎司) 。

2575 B.C.金字塔 (Cheops)2575 B.C.保存下来的有关长度的标准,Gudea塑像腿的长度就是英尺,他是4000年前Lagash城的行政长官。

它被分成16部分,共26.45 cm 长(10.41 英寸长)。

埃及的建筑工人只有简单的铅垂线、木制方尺和标尺,但他们的测量可精确到毫米。

Gizeh金字塔的尺寸,是由上千的工人完成的,并自夸边缘的差别不超过平均长度的0.05%- 也就是在横跨755英尺的区间内,只有4.5英寸的偏差。

古代人发明了稳健而又精确的方法,对四种量进行测量: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或质量,这种情况他们并没有细分。

他们使用时间测量大的长度和面积。

例如,耗费许多小时的旅程或月亮。

一群牛一天耕地的数量称为一英亩,一犁沟的长度称为一浪。

许多古代的度量起源于身体各部位,或者是随处可得的材料。

我们现在在测量长度时还谈到英尺和一手之宽。

其他基于身体各部位的度量就不太明显了。

英寸从前是基于大拇指最后一个关节的长度。

英寻是在手臂张开后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码是从在右手臂张开后,从鼻尖到手指尖的距离。

用这些做为度量的问题每个人的身体在尺寸上都有差异。

早先为克服这个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根据某些标准定义长度,例如,从国王的鼻尖到他张开手臂的手指尖距离。

最早对长度所保存的标准是一个Gudea塑像腿的长度,大约4000年前他是Lagash的行政长官。

2600 B.C.日规的初始形状出现在中国。

2500 B.C.Moenjo-Daro,被认为是第一座"城市"位于在目前的巴基斯坦卡拉奇300公里以北的地方从Moenjo-Daro挖掘出测量仪器证明了精密和精度的重要。

计量起源

计量起源

计量基础知识--概述计量在我国已有近5千年的历史。

过去,计量在我国称为"度量衡",其原义是关于长度、容量和质量的测量,其主要的计量器具是尺、斗、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它的概念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充实,远远超出"度量衡"的范畴。

计量原本是物理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现已发展形成一门研究测量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学科--计量学。

一、计量学及其分类(一)计量学的定义及研究的内容根据 JJG 1001-91通用计量名词及定义,计量学是有关测量知识领域的一门学科。

然而它又不同于其它学科,具有双重属性,既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

作为自然属性,它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不是某种社会制度的产物,也不因某种社会制度的消亡而消亡;而作为社会属性,它又属于上层建筑,伴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与社会制度紧紧相连,不能脱离社会制度而单独存在。

计量学研究的内容包括:(l)计量单位及其基准、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使用;(2)量值传递、计量原理、计量方法、计量不确定度以及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3)计量人员进行计量的能力;(4)计量法制和管理;(5)有关计量的一切理论和实际问题。

此外,计量学也研究物理常量、常数和标准物质、材料特性的准确测定。

可以预料,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学的内容还会更加丰富。

(二)计量学的分类计量学包括的专业很多,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我国按专业把计量学划分为几何量、温度、力学、电磁学、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光学、声学、化学(含标准物'质)等10大类。

就学科而言,根据任务性质,计量学又可分为法制计量学、普通计量学、技术计量学、质量计量学、理论计量学等。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根据应用领域将计量学分为工业计量学、商业计量学、天文计量学、医用计量学等。

当然,上述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在实际研究和具体计量中,往往并不、也没有必要去严格区分。

计量的发展历史

计量的发展历史

---------------------------------------------------------------最新资料推荐------------------------------------------------------计量的发展历史第二章计量的基础知识1/ 32第一节世界计量的发展阶段一、古典阶段二、经典阶段三、现代阶段---------------------------------------------------------------最新资料推荐------------------------------------------------------ 一、古典阶段1、社会背景:农牧业和手工业时代 2、特点:古典阶段是以权力和经验为主的初级阶段,没有或者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作为最高依据的计量基准,多用人体的某一部分、动物的丝毛或某种能力、植物果实、乐器以及物品等。

案例: a) 我国古代的“布手知尺”、“掬手为升”等;b) 英国的“码”,是英王亨利一世将其手臂向前平伸,从其鼻尖到指尖的距离;英尺是查理曼大帝的脚长;英亩是二牛同扼,一日翻耕土地之面积,等等。

3/ 32二、经典阶段1、社会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2 、标志: 1875 年“米制公约”的签定,可认为是经典阶段的开始;3 、特点:计量基准已开始摆脱利用人体、自然物体等的原始状态,进入了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阶段。

但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的计量基准都是在经典理论指导下的宏观器具或现象。

典型案例:米制公约的确立。

---------------------------------------------------------------最新资料推荐------------------------------------------------------ 1775年,法国创立了一种新的计量单位制,它以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定名为“米突”;以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重量(质量)作为重量(质量)单位,定名为“千克”;以米的十分之一长度的立方作为容量的单位,定名为“立特”。

公共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概述

《计量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它在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的度量衡到现代的高精度计量标准,计量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本文将对计量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计量的定义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它包括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

计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便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比较和应用。

2. 计量的对象计量的对象包括物理量、化学量、工程量等各种量值。

常见的计量对象有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压力等。

这些量值的准确测量对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贸易往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国际单位制(SI)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计量单位体系,它包括七个基本单位:米(长度)、千克(质量)、秒(时间)、安培(电流)、开尔文(热力学温度)、摩尔(物质的量)、坎德拉(发光强度)。

此外,还有许多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用于表示其他物理量。

三、核心理论1.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它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包括对测量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和合成,以确定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

2. 误差理论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误差理论主要研究误差的来源、性质、分类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通过对误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量值传递与溯源量值传递是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检定、校准等方式传递给下一级计量标准,直至工作计量器具的活动。

量值溯源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的起源以年代为序的关于标准和精密计量技术发展与成就的介绍。

3000 B.C.中东建立的第一个城市国家。

Sumerians人将度量衡用在交易中。

它们是基于古希伯来金币,大约是8.36 g (129谷或0.29盎司) 。

2575 B.C.金字塔 (Cheops)2575 B.C.保存下来的有关长度的标准,Gudea塑像腿的长度就是英尺,他是4000年前Lagash城的行政长官。

它被分成16部分,共26.45 cm长(10.41 英寸长)。

埃及的建筑工人只有简单的铅垂线、木制方尺和标尺,但他们的测量可精确到毫米。

Gizeh金字塔的尺寸,是由上千的工人完成的,并自夸边缘的差别不超过平均长度的0.05%- 也就是在横跨755英尺的区间内,只有4.5英寸的偏差。

古代人发明了稳健而又精确的方法,对四种量进行测量: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或质量,这种情况他们并没有细分。

他们使用时间测量大的长度和面积。

例如,耗费许多小时的旅程或月亮。

一群牛一天耕地的数量称为一英亩,一犁沟的长度称为一浪。

许多古代的度量起源于身体各部位,或者是随处可得的材料。

我们现在在测量长度时还谈到英尺和一手之宽。

其他基于身体各部位的度量就不太明显了。

英寸从前是基于大拇指最后一个关节的长度。

英寻是在手臂张开后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码是从在右手臂张开后,从鼻尖到手指尖的距离。

用这些做为度量的问题每个人的身体在尺寸上都有差异。

早先为克服这个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根据某些标准定义长度,例如,从国王的鼻尖到他张开手臂的手指尖距离。

最早对长度所保存的标准是一个Gudea塑像腿的长度,大约4000年前他是Lagash的行政长官。

2600 B.C.日规的初始形状出现在中国。

2500 B.C.Moenjo-Daro,被认为是第一座"城市"位于在目前的巴基斯坦卡拉奇300公里以北的地方从Moenjo-Daro挖掘出测量仪器证明了精密和精度的重要。

重量,一般由黑硅石表达,就象硬的燧石状岩石,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切割。

尽管标尺有些破碎,但其上精确地以.264英寸进行间隔。

石制鹅重量标准,发现于Mesopotamia。

重量经常用产品来衡量,例如用谷物做为比较。

因为这些重量可有所不同,重量的标准系统被发明。

早期的重量标准具备令人惊异的精确性,并挖掘出石制的睡鹅形状的重量标准。

1950 B.C.最早知道的测长的标准是一个重的铜条,挖掘自Euphrates河的Nippur。

这个铜条被分成4个大的单元每个单元又分成16个小单元,很象英尺和英寸。

448-432 B.C.巴台农神庙,雅典卫城214 B.C.中国开始修建长城80-72 B.C.修建罗马大剧场埃及人的测量手指一个手指的宽度手掌4个手指手5个手指肘肘到手指的长度28指宽,20.6 in罗马人的测量英尺将一英尺的长度变成12份,称为英寸步长5英尺, 1000个就成为罗马的里在古代的时间测量系统中,白天和夜晚各分成12小时。

这样对于使用日规是方便的,公元前2600年中国人就以古老的方式采用类似的方法。

因为日光的明暗随季节有所不同,中国的小时长度也有所变化。

当水钟开始在日规使用大约一千年后,两种测量方法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水钟的工作是基于水从一个容器里通过一个小孔以稳定的速度流到另外一个容器。

另外一个容器的水量以某种标尺表明, - 用最简单的方式标记水面。

随着水面指示的移动,显示了时间以小时进行流逝。

当小时的长度以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时,需要为每个月配置不同的水钟。

古代人以各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如对每个月有不同的标记面标准。

在那种情况下,水钟与当时仍在使用的日规保持一致。

后来,抛弃了随季节调整水钟的方法,日规被用来在全年显示同样的小时长度。

在8世纪,中国人开始将水钟配上摆轮。

摆轮是一个棘爪使得一个轮只能移动一定的长度然后就停止。

连续运动被分离的"滴答"声所取代。

在14世纪开始,摆轮的概念在欧洲被应用,并被用来采用用细绳或链条悬挂的重物来减缓运动。

运动通过齿轮的转化钟表指针的运动。

机械式钟表采用摆轮和重锤,使得性能得到提高,并放在全欧洲的塔楼上使用。

1215 A.D.John国王被英国贵族强迫签订打算宪章。

在其他条款中,标准的测量系统被推出。

1350 A.D.英格兰国王Edward一世颁布规定:三谷大麦,饱满而又干燥,头尾相连,代表了一英寸,这种有歧义的"标准"数百年后还在发挥作用,直到19世纪。

1590 A.D.荷兰眼镜制造商Hans Janssen先生和他的儿子将两个镜片放在一个管子的两头,用来检查微小的物体。

这标志着第一台组合显微镜的产生。

1592 A.D.Galileo先生将一管气体放到一个充满彩色液体的容器内,制造出第一个原始的温度计。

1602 A.D.Richard More先生,一个充满学者风度的伦敦木匠,在他的一本书中,描述了大量的木匠用尺子的模型,同时,他还在书中批评了标准化的缺乏。

1631 A.D.Pierre Vernier先生推出了关于精密测量的发明,现在称为游标尺。

1637 A.D.Hartford城人,CT Settlement先生重新安排了每个殖民地都要服从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这样就能够建立连续的标准。

8年以后,随着有额外的地区加入到殖民地,又重新对各地区进行了评测,这样它们就可以相互比较并达到平等。

一笔12便士的罚款在1647年制定,为的是任何没有经过城镇管理员认定标准验证商品的出售。

城镇管理员需要明确,签章前用的标尺是用当季的木头制造,如果有折断或破坏,如重量、码数或测量长度,就会视为有缺陷。

1641 A.D.英国天文学家Gascoigne先生发明了叉线,开始了将望远显微镜从单纯的观察装置转化为精密测量仪器1648 A.D.William Gascoigne第一次将螺旋应用到测量仪器1660 A.D.意大利发明酒精温度计1670 A.D.Gabriel Mouton先生,里昂St. Paul教堂的主教,推出了一套完整的十进制称重和测量系统,测量第一次将物理原形做为基准而不是个体的人。

该十进制系统是公制的基础。

1683 A.D.荷兰仪器制造商Antony van Leeuwenhoek制造世界上第一台高性能精密显微镜。

在17世纪前,几乎不可能在任何东西上进行精密测量。

尽管长度和重量可以一定的精度进行测量,化学家还没有认识到天平的作用,最初天平是被化验者所使用。

时间只能测量大的间隔。

温度和液压根本还不能测量。

Galileo先生改变了这一切。

在1581年,当他只有16岁时,发现钟摆的周期只受其长度的控制。

这一发现导致了在17世纪末带摆的钟成为商品。

在1586年,Galileo先生发明了静压平衡原理。

在1600年,他推出了第一台测量温度的仪器。

经过改造成为可行的温度计,并被德国物理学家GabrielFahrenheit在1714改造成为具备现代特色的温度计。

是Galileo先生建议Evangelista Torricelli进行研究,并发明了气压计。

Galileo先生发明的望远镜鼓励了其他人创造宇宙望远镜,从而导致了微分螺纹的需求,望远镜用于研究使得游标的应用变得广泛,用来精确测量角度。

1742 A.D.瑞典天文学家Anders Celsius设计了温度计并带上他的名字,并在随后在许多国家用作公制系统的一部分。

1775 A.D.英国发明家Jesse Ramsden发明了循环切割机。

Ramsden在伦敦的车间生产高精度六分仪,测微仪和天平。

他的精密经纬仪被用在连接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三角图形测量方面。

1780 A.D.工业革命的开始双卡尺腿用来测量内径,上面的部分测量外径双卡尺家具木工的工具,完成车床加工产品直径测量伐木测径器一个巡回伐木标尺制造者,William Greenlief,专为伐木工人设计测量设备。

轮式测量,测量圆木的尺寸,每一圈5英尺。

测径器以英寸测量圆木的直径。

尺上的标记标出从坎倒的树木上获得多少木材。

测径器以立方英尺定义弯曲原木的体积。

行车被铁匠用作测量木头边缘1791 A.D.在法国提出了公制测量标准系统1792 A.D.Jean-Babtiste Delambre和Pierre Mechain开始测量子午线的弧度,从Dunkirk到Barcelona,并导致了测量标准系统的建立。

1805 A.D."贵族大臣"测微仪,具有1/10,000英寸的分辨率,来自于Henry Maudslay的发明。

1820 A.D.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度量衡的"帝国标准",基于码和磅在1670年早期,Jean Picard对地球子午线长度进行了评估,并建议测量基于子午线。

那种测量,一个测量单元被称为米,是极点到赤道长度的千万分之一。

重量的基本单位,称为克,也建立的基准。

是基于一定体积的纯水在给定温度的重量。

重量和测量在大于和小于克或米时,就要同十进制系统相关联。

排除其自身的优势,国家在抛弃传统的公制系统的测量方法时却是缓慢的。

即使在法国,是该系统的发源地,改变也并不是很早作出。

在1875年,公制系统被充分建立,为建立国际标准局的度量衡标准打下基础。

国际标准局认为科学的测量在长度是基于地球长度和重量基于纯水的情况下是不能精确测量的。

取而代之的是,该局改变了这些测量方法,并以标准的铂-铱条长度和标准的铂-铱重量。

1833 A.D.Joseph Brown先生成立Brown & Sharpe公司1843 A.D.Stanley量仪公司成立Lucian Sharpe以学徒身份加入到Joseph Brown的公司1848 A.D.来自法国的专利,"un calibre ?vis et ?vernier circulaire" (外径千分尺)利用螺旋推进细小的移动。

结合以分度头标尺,这一原则成为测量微小距离的精确方法。

法国人Jean Palmier是第一个在1848年将这种观念应用于螺旋规的实践(后来称为测微仪)。

17世纪铁匠造的方尺,一般是手工锻造的工具。

叶片和和舌簧是在接缝处是用榔头敲击而成,而分度是由Joseph Whitworth先生此时开发的测量系统完成。

在最初的Whitworth 生产车间,测微仪分度标尺代表了一英寸的一万分之一。

螺旋有以英制有20个螺纹,轮分度为500份。

500乘以20,使得分辨率为万分之一英寸。

1851 A.D.Brown & Sharpe向市场推出游标卡尺1867 A.D.Davis水平仪。

可调气泡水准器、测锤和倾斜仪在1867年获取了有关专利,专为木匠和加工工人开发的1868 A.D.Brown & Sharpe大批量生产千分尺(世界第一)1875 A.D.可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的机械式三坐标测量机由Brown & Sharpe公司在1875年专为Herreshoff公司制造,该公司是全球最有名的船舶与竞赛快艇制造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