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总复习汇总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必背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必背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幼儿园阶段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对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儿童在学前阶段经历了从感知到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发展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儿童在学前阶段经历了从单词到句子、从简单到复杂的语言发展过程。
语言是儿童沟通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学习的基础。
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语言教育,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儿童情绪发展儿童情绪发展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关键内容。
儿童在学前阶段经历了情绪从单一到复杂、从外部引发到内部调节的发展过程。
情绪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
了解儿童情绪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情绪教育,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四、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儿童在学前阶段经历了从亲属关系到同伴关系、从单纯合作到合作竞争的社会发展过程。
社会发展是儿童与他人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儿童社会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社会教育,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儿童性别认同儿童性别认同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儿童在学前阶段经历了性别角色认同的建立过程。
性别认同是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特征的认知和评价,对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和性别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性别教育,促进儿童性别平等意识的形成。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a.定义认知发展b.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关系c.知觉与认知的关系2.雷亚当斯认知发展理论a.传感期阶段b.运动期阶段c.操作期阶段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a.动态、灵活的思维b.想象力的增强c.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5.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记录法第二部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语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语言的定义与功能b.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a.语音习得b.词汇习得c.语法习得d.语用习得3.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家庭环境b.监督与引导c.学前教育的质量4.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a.听力测试b.表达能力测试c.交流能力测试第三部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1.社会情感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定义社会情感发展b.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与自尊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a.情绪的定义与特点b.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表达能力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感发展的评估方法a.情绪观察法b.行为表现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第四部分: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力发展1.游戏的定义与特点a.游戏的定义b.游戏的分类2.学前儿童的游戏特征a.角色扮演游戏b.互动与合作游戏c.创造性游戏3.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情感发展4.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a.创造力的定义与发展b.创造力的分类5.创造力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b.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学前儿童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意识的形成a.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c.性别角色2.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a.性别角色特征b.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与性别偏好a.性别认知的特征b.性别偏好的形成与变化4.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a.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b.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第六部分: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与干预1.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分类a.智力发展异常b.语言发展异常c.行为发展异常d.情绪发展异常2.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早期识别a.早期发现异常的重要性b.早期发现异常的方法3.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干预措施a.个体化干预计划制定b.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c.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4.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评估与跟踪a.发展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b.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跟踪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游戏与创造力发展、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以及发展异常与干预等内容。
28044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汇总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3、自我意识4、关键期5、转折期和危机期二、简答题1、试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4、简述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5、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6、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情绪。
7、简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1、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谈谈幼儿教师应怎样开展教学工作?2、举例说明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4、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阐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5、举例说明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四、案例分析1、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2、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和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
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
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卓尔的母亲是下岗女工,她很重视对卓尔的教育,在卓尔刚会说话时就教他数数和认字,但让母亲难堪的是: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要卓尔拿两个橘子,卓尔却拿了三个,卓尔的母亲开始担心卓尔的聪明程度。
试问卓尔母亲的担心有道理吗?你能为卓尔的母亲提出哪些建议?4、请判断下面这个幼儿的气质类型并说明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和教育此类幼儿?某幼儿很细心、守纪律,能长时间玩拼图、积木等,很少吭声,更不在班上表现自己,很安静、害羞,见到生人不知所措,喜欢静静一人做事情或玩,老师提出的问题她肯思考,但极少像别的幼儿一样积极回答,偶尔回答问题也很小声,不主动接近老师,只和少数几个邻座的幼儿玩,情绪较稳定,很少见她大哭或大笑,但很敏感别人对她的态度。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 (2)第三章学习的概述 (3)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4)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5)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7)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8)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10)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 (12)备注:除了识记这些内容外,一定要详细完整的看书,能够理解相关概念。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研及的基本内容: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包含两层含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既有基础性,又有实践指导性。
2、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经的四个时期:(1)20世纪20年代以前(初创期);(2)20世纪20-50年代(发展期);(3)20世纪60-70年代(成熟期);(4)20世纪80年代以后(完善期)。
3、教育心理学发展新趋势:关注教与学两方面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研究;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个性化教学研究。
4、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创始人)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由此建立。
5、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6、裴斯泰洛齐创造以直观事物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即“直观教学法”。
7、欧文1816年在苏格兰设立“性格形成新学园”,在新学园中设立“幼儿学校”。
8、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提出活动教育思想,教育以游戏为基础,设计一套教玩具“恩物”。
9、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10、学前教育心理学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独立,其发展源于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教育心理学结构性分化;二是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1. 居里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2.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3.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二、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 婴幼儿的情感表达及其特点
2. 儿童情感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
3. 提供有利于儿童情感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方式
三、儿童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1. 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 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家庭、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儿童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儿童身体发展及相关问题
1. 儿童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
2. 儿童常见的生长发育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
五、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的相互关系
1. 儿童心理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
2. 学前教育在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中的作用
3. 儿童综合发展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关疾病预防
1. 儿童情绪问题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2.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
七、儿童心理评价与干预
1. 儿童心理评价的方法及工具
2. 儿童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及技巧
3. 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及学校配合处理方式
以上是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当然,学前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
(2)蒙宜校利认为,幼儿精神的某种能力在某个时期里对某种环境能敏感地反响和开展,并称之为敏感期。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趋势
研究内室的多元化:研究王段的现代化;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研究内安的外乡化。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幼儿学习心理、幼儿教学心理、幼儿教师心理。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幼儿生亘心理和幼儿教学心理。
(5)新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中存储起来。
29.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观(单项选择)★
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生成模式。
30.学习策略的含义(名词解释)★
★★
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单项选择、简答)★★
(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
学习与教学的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创立与开展(单项选择)★★★
(1)桑代克被称为“教学心理学之父”。
(2)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由此确立。
(3)20世纪初,耋代克构建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比拟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立与开展(单项选择、名词解释、
简答)★★★
(1)卢梭的著作(爱弥尔一论教育)被誉为“儿童文学宪章和儿童权利誓士“
(2)学习的实质:知觉的重新组织。是主体借助于问题情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突然领悟的过程。
24.认知学习理论一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
学前心里学知识归纳总结
学前心里学知识归纳总结学前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对于幼儿教育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关键的知识点和理论需要我们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对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幼儿认知发展在学前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都在不断发展。
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幼儿的认知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左右的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与周围环境互动,表现出简单的认知能力。
2. 前操作阶段:2岁到7岁的幼儿,开始具备符号思维,可以通过语言和图像进行思考。
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感觉为基础,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3. 具体操作阶段:7岁到11岁的幼儿,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运算。
4. 形式操作阶段:11岁开始,幼儿开始具备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抽象的推理和解决复杂问题。
二、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在学前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情绪认知:通过学习,幼儿可以逐渐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比如高兴、生气、难过等,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相联系。
2. 自我认同:幼儿在学前阶段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
3. 社交技能:幼儿需要与父母、老师以及其他同龄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社交技能的培养,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社会支持。
三、幼儿的语言发展语言是幼儿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发展对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交发展至关重要。
1. 言承语接:在学前阶段,幼儿通过模仿和接触他人的语言来逐渐学会并使用语言。
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来进行交流。
2. 语法和句法:随着幼儿的语言发展,他们逐渐掌握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能够组织和运用更加复杂的语言表达。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精选10篇)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精选10篇)在日常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为了更好地配合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同学们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引导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宝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小组结合我校实际,在活动月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一、活动动员阶段1、认真组织各班学生参加活动启动仪式。
为了让全体同学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月的主题、内容、重要性以及意义,我校安排各班心育委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
2、辅导老师召集心理联络员及主要学生干部发动动员。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工作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通知之后,各辅导员根据文件精神,把心理联络员和班级主要干部召集起来,强调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各班根据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注重活动实效,切忌流于形式。
3、各班级召开班会广泛发动。
各班级专门召开班会,由心理委员主持,传达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内容以及重要性,同时商讨活动计划。
二、活动开展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月”期间,我校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总结汇报如下:1、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理念,各班级组织观看了心理健康相关视频讲座,讲座通过案例回放,对学生学习、生活、交际、就业、性格等方面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2、5月15日,我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成功承办了由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办的“扬帆起航,心系奥运,放飞理想”演讲比赛,来自各学院共13名同学参加了最后的决赛,比赛邀请学生处副处长方亨福以及各学院负责心健联老师担任评委。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记忆发展
记忆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记忆 发展分为三个阶 段,包括无意识 记忆、机械记忆 和有意义记忆。
记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记忆容 量逐渐增加,记忆 的时长也逐渐延长。 同时,他们的记忆 提取能力也在逐步 提高。
记忆发展的影响 因素:学前儿童 的记忆发展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年龄、教育、 生活环境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 前操作阶段:2-7岁,以符号、表象为中介来感知世界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进行具体实物操作,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形式操作阶段:11-15岁,进行抽象概念操作,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教育因素:学前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文化背景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学 前 心 理 学 概 述 02.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发 展 03. 学 前 儿 童 认 知 发 展 04. 学 前 儿 童 情 感 与 社 会 性 发 展 05. 学 前 儿 童 个 性 发 展 06.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健 康 与 教 育
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学前心理学是 研究0-6岁儿 童心理发展特 点和规律的科
学
研究对象包括 儿童心理过程、 个性、社会化
等方面
学前心理学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重 要学科,为培养 优秀的幼儿教师 提供理论基础和
实践指导
学前心理学的 研究成果有助 于更好地了解 和促进儿童发
展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了解其心理发展特点。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探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前儿童的深入研究,探究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8044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与教育过程众人的心理现象。
传统教育心理学总是把学生的心理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
现代教育心理学不但重视学的心理活动,而且重视教的心理研究,主张二者并重。
4.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心理学一般围绕学习和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组织独特的知识结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与教育心理四大基本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和技能。
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它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5.教育心理的创建: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科体系由此确立。
6.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在20世纪初,桑代克建构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的《教育人类学》,并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主要有三个途经:一是留学日本的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二是日籍教员来华讲授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三是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教育和发展的学科。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的梳理。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感知觉方面,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
他们对颜色、形状、大小等的感知具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幼儿在早期可能更倾向于关注鲜艳的颜色和较大的物体。
在注意力方面,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持续时间仍然较短。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记忆力方面,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
他们更容易记住直观、形象的事物,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则较难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记忆。
在思维方面,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和直觉行动性的特点。
他们往往通过直接的操作和感知来思考问题,难以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能力。
二、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情绪情感是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易冲动、不稳定、外露等特点。
他们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笑,情绪的转换也比较快。
在早期,幼儿的基本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等逐渐发展。
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他们开始出现复杂的情绪,如羞愧、内疚、自豪等。
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的发展。
幼儿在两三岁左右开始出现自我意识,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
23级《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10分)五、论述题(共1题22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答案自己做)1.作为18世纪的著名思想家,其主张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基础,让幼儿的内在需要和愿望在生活活泼的游戏中得到满足()2.A 福禄贝尔 B 卢梭 C 奥苏贝尔 D 班杜拉3.4.一名教师看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扮鬼脸,不予理睬。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这位教师这样做的依据是()5.A 泛华 B 分化 C 消退 D 强化3. 明明所在的学校每天上午10:00都会做10分钟的课间操,每到这个时间点李老师都会在旁边仔细观察幼儿的做操状况。
李老师,使用的幼儿学习评价的方法是()4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小明擅自离开座位,王老师不予理睬,转而表扬那些坐姿比较好的幼儿,小明也回到座位上做好,王老师用到的是()A 直接强化B 自我强化C 替代性强化D 间隔强化5.幼儿初学会“6”的写法时,很少出现书写方面的错误,但是在学习“9”的写法后,幼儿往往会把“6”写成“9”,这是后继学习“9”的写法对前面所学的“6”的写法产生的( )。
A.正迁移 B. 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6. 敏感期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
A 福禄贝尔B 卢梭C 奥苏贝尔D 蒙台梭利7.敲打、抓,握物等发现物体性质的动作,能够帮助婴儿对物体进行初步的分类,如有的物体硬,有的物体软,有的物体粘,婴儿采用的这种学习方式是()A 理解空间 B因果关系 C使用工具 D 学习图示。
在数学课上学生首先获得加、减、乘法的运算技能,然后这些运算技能又进一步促进其除法运算的学习,这是一种。
()A 水平迁移B 同化性迁移C 具体迁移D 垂直迁移9. 下列哪一心理学派强调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想的生物,并且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反对环境和本能驱动()A 行为主义B 人本主义C 精神分析D 认知学派10.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B.学习习惯的养成C.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D.知觉的重新组织11.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关于动机和工作效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动机越低效率越低B 动机越高效率越高C 动机过高效率,反而会降低地动机D 适中动机效率最高。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doc
选择题()是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B.诱因C.动机D.评价*和标准答案:C()是划分给教师的计划用于幼儿学习的时I'可。
B.教学时问C.投入时间D.学业学习时间***标准答案:A()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B.诱因C.动机D.评价*和标准答案:B()是幼儿以高度成功率完成学习活动所花费的时间。
B.教学时I'可C.投入时间D.学业学习时间***标准答案:D()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B.诱因C.动机D.评价*初标准答案:A()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标准答案:CO是将幼儿学习的成果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
B.标准参照物C.学习前评价D.学习过程评价*"标准答案:A()是人类特有的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与个体的认知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B.握手C.拥抱D.微笑***标准答案:A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皮亚杰*和标准答案:B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班杜拉C.韦納D.阿特金森*枠标准答案:D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
B.负强化C.代币奖励D.惩罚*和标准答案:D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B.维持作用C.驱动作用D.激励初*标准答案:B儿童最初的创造想象是O B.随意的自由联想C.愿望性想象D.情境性想象*杠标准答案:D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杲不同而进行分类,则迁移可以分为()o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一般迁移D. 特殊迁移***标准答案:A贾德的概括说所依据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实验,这个实验被看作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学科。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的梳理。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成熟势力说强调儿童的发展是由生理成熟所决定的。
了解儿童生理成熟的阶段和特点,对于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潜意识和早期经验的影响。
而埃里克森则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3、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主张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调强化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突出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有不同的特点。
5、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共同影响。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的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的发展,以及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2、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和转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3、记忆的发展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4、思维的发展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5、想象的发展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逐渐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儿童出生时就有基本的情绪反应,如哭、笑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丰富和复杂。
2、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3、情绪情感的表达和调节儿童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来表达情绪,并且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对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成熟势力说该理论强调儿童自身的生理成熟对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儿童的发展是按照基因中预先设定的顺序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
例如,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走路、说话等。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早期的经验,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对儿童的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3、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和刺激对儿童行为的塑造作用。
通过强化和惩罚等手段,可以改变儿童的行为模式。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来实现的。
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构建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5、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通过与更有能力的他人互动,逐渐获得更高水平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在逐渐发展和完善。
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不断提高,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周围的事物。
2、注意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和广度在不断发展。
从短暂的、无意注意逐渐向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转变。
3、记忆发展以无意记忆为主,逐渐发展出有意记忆。
形象记忆占优势,随着年龄增长,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4、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等特点。
但在具体的情境中,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情绪的表达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高兴、生气、害怕等。
2、情绪的理解开始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
3、情感的发展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逐渐萌芽和发展。
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姓名、性别等,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定义通过感官或借助其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取得事实材料。
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
优点观察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比较自然和客观性。
对实验条件控制严密,可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便于精确分析。
在自然的情景下,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可以找出实践中的不足,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缺点消极被动的研究环境和可靠性取决会随心理主期待某种行为,很难分清哪些因素是引起行为表现的真正原因。
条件的特殊从而使研究结论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于研究者对各种主观偏差的调控和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观意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章1、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A、加工系统(操作)B、执行控制系统C、预期控制系统(动机)2、发展与学习的关系: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
(拔苗助长是错误的)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3、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4、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 4-5 岁——学习书面语言。
5、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
4岁前 :2—4岁——语音学习、5—5.5岁——掌握数概念6、发展性教学: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7、最近发展区:第三章(基础)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2、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3、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S——0——R。
实验:位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4、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5、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
(即可)马斯洛、罗杰斯6、建构:3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第四章1、幼儿学习: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幼儿学习的基本模式——操作学习。
3、幼儿学习的特点:A、游戏室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B 、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C 、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D 、 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性与促进4、皮亚杰:前运算阶段 布鲁纳:肖像表征阶段5、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辅导性动机、主导性动机6、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大题)A 、奖励和敲入其分地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B 、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C 、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7、发展记住两句话:外部动机起主导,内部动机逐渐发展。
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8、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逆迁移、一般迁移、具体迁移、同化、顺应9、问题解决等于迁移第五章1、游戏的心理特征:A 、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与认知性活动相对应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游戏是一种肯定或正向的意向活动。
(活动动机的内源性、活动目的隐蔽性、活动过程松散性、活动内容虚构性、活动规则变通性、活动主体积极性)B 、游戏是可观察性行为(认知行为、交往行为、宣泄行为)C 、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熟悉同伴、玩具或引发儿童兴趣操作材料、)2、 席勒/斯兵塞 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格罗斯 博伊千介克弗洛伊德 皮亚杰 伯莱恩 怀特剩余精力说 松弛说 生活预备说 生长说 补偿说 同化说 觉醒论 权力——效果论3、儿童的需要:A 、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B 、对新体验的需要(探究体验的需要)C 、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成就性动机对立)D 、对责任感的需要(成就性对应)4、儿童游戏动机:A 、活动性B 、探究性C 、成就性D 、亲和性5、幼儿游戏的特征是象征性游戏,其主要形式是角色游戏。
6、幼儿游戏类型P186的图表7、幼儿游戏指导策(或小的名解)A 、平行游戏法;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往往用于结构游戏与表演游戏。
B 、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但仍然有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不是教师传授游戏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儿童合力展开游戏情节。
关键在于:把握介入游戏的契机。
C 、指导游戏法;适合还未进入角色的儿童。
便于教师对游戏过程的调控,弊端:儿童可能终止游戏。
D 、“真实发言人”;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智力游戏。
目的:促进儿童按照现实生活的客观逻辑展开游戏过程,减少游戏的虚构成分。
A、B和C是一种情景内指导,(基于虚构情景)D是一种情景外的指导,这就是创造的真谛。
A和B是一种间接指导策略,充分运用暗示原理,C和D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充分运用示范和讲解,用于有组织的游戏。
8、A、游戏准备:1)、游戏时间;时间必须充足,每天30—50分钟的自由时间,游戏的时机也很重要,要在幼儿精力充沛和头脑清醒的上午,避免就餐或午睡之前开展。
2)、游戏地点;不要过于空旷或狭窄,表演游戏:空地大一点智力游戏:安静的环境 3)、游戏材料:富有童趣,能满足好奇心。
4)、经验准备:是指儿童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集体性的合作游戏具有较高的游戏水平。
游戏准备工作的核心就是创造条件。
B、游戏观察:不仅提供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而且构成了准备工作和成人介入游戏的桥梁。
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第六章1、怎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性学习2、技能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外化和智力技能(感知、思维)——内化3、技能学习的特点:A、技能学习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B、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4、亚当斯——闭合回路理论;施米特——图式理论5、幼儿动作技能形成四个阶段动作技能的训练A、动作定向 A、动作定向的训练B、动作模仿 B、动作模仿的训练C、动作的整合 C、动作整合的训练D、动作的熟练 D、动作熟练的训练6、儿童动作技能发展表现 A、双手操作技能的发展B、躯体运动的发展(走、跑、跳、平衡、钻爬和攀登)7、、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A、知识经验B、讲解与示范C、练习8、运动教育:莱本9、蒙台梭利:动作教育——又称日常生活教育或肌肉教育,主要训练幼儿基本的动作(身体概念、准备动作)、大肌肉动作(全身运动、团体运动)、小肌肉动作(准备工作、日常生活活动)。
10、智力技能五阶段:11、智力技能的培养表征能力的培养A、表征能力的发展:遵循从程序性表征向陈述性表征发展(质变),幼小儿童的表征主要是程序性表征,只限于支配自己的动作和感知行为,不能用于真正意义的思维。
有两个重要因素:对象征的概括能力的发展/语言的加入。
B、模仿与游戏:幼儿的模仿是表征性的模仿,它和感知性的模仿不同。
幼儿游戏的典型方式是象征游戏。
12、运算: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也是一种智力技能,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一种可逆的动作,具有守恒性和系统性。
13、幼儿智力技能的形成是表征的形成。
14、内化、表征15、模仿和游戏是两大手段。
总之:幼儿的智力技能的发展其实是表征能力的发展。
表征能力的发展就是从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转变。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模仿和游戏。
第七章1、两种理论:特征说: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有机结合而成。
原型说:主要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来表示。
2、概念种类:抽象属性和概括程度——具体概念和抽象、初级和二级、概念形成的途径——前科学和科学3、概念的学习:联结理论和假设理论4、概念学习的方式:A、概念形成(幼儿主要的形成方式):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B、概念同化: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过程。
包括的学习模式——派生下位学习、相关学习5、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A、概念学习的操作化;幼儿的概括特点是内容比较贫乏,多是外部的,不精确,儿童思维活动发展的过程就是外部物质活动内化的过程,针对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动作性,采用操作学习的方式能促进其数概念的发展。
幼儿的思维不仅具有形象性,而且具有直觉行动性,离开一定的形象和动作,其注意就可以转移,思维可能分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操作减缓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B、概念学习的个性化C、概念学习的情绪化6、错误概念,(小题):扩大、缩小、利用变式7、检测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第八章1、社会性、社会化、幼儿的社会性学习、社会性学习2、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由内化的和外化的:社会教化——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因:A、家庭B、学校C、同辈群体D、大众传媒个体内化(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A、观察学习B、认知加工C、角色扮演D、自我强化E、社会合作3、埃里克森:主动性对内疚;获得主动性,获得性别角色。
4、幼儿社会型学习的特点:A、随意性和无意性(教师一定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在无意中伤害孩子)B、长期性和反复性;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的、缓慢过程。
C、实践性;幼儿社会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5、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方法(考过)A、观察学习法B、强化评价法C、体验思考法D、言语传递法E、角色扮演法F、移情训练6、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名称即可)A、综合渗透性原则B、生活随时性原则C、时间参与性原则D、适宜发展性原则E、时代性原则7、道德品质:又称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使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身上的表现。
包括道德认识(基础)、道德情感(动力)、道德意志(坚持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