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即“中国”

合集下载

历史上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

历史上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

历史上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历史上,各国以对某一时期中国事物的具体印象为基础,对中国有过多种称谓,其中不乏偏见与歧视。

当然,这些称谓如今多已弃用,但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却值得后人记取。

震旦Sinian,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

过去曾认为震旦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

其实,震旦纪是五亿七千万年前到十八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在震旦纪之后,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创造了地球上美丽绚烂的生命世界。

丝国Seres,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方及其居民的称谓,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

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作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汉代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曾向世界各国输出大量丝绸。

据记载,古罗马某某国末期的凯撒大帝曾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

契丹Cathe,俄语称中国为“契丹〞。

辽代时期,当时的北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

随着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的名字逐渐表示中国的土地。

陶瓷China,十八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某某)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

欧洲人因此把“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

清国人Chink,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意指“中国人〞,带有贬义。

这是因为中国在清末时是最受人欺负的国家,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因此成了清国奴。

中国风Chinoiserie,十八世纪中期,法语中专指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风格。

当时,很多设计师和工匠大量采用中国题材,如中国服饰、龙、宝塔,结合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出各种新形象。

后来演化为“中国风格〞、“中国工艺品〞,也有“中国的〞、“中国人〞的意思。

西内逊Chinees,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含有贬义,因为那时的中国给人的印象是老弱、保守和落后。

现在,“西内逊〞仅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到中国餐馆里去吃饭〞,二是指“中国人〞。

契丹文化调研方案

契丹文化调研方案

契丹文化调研方案研究背景契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在五代十国时期建立了辽朝,统治了一段较长时间。

契丹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度了解契丹文化,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

研究目的1.通过对契丹文化的调研,了解契丹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探索契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并探究其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关系;3.分析契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并探究其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契丹历史与文化的源流与发展;2.契丹人的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等文化特点;3.契丹艺术、建筑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文化特色;4.契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深度融合。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对契丹历史及文化相关的书籍、论文、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梳理、整理和分析;2.实地调研:前往契丹文化重要的遗址、文化景点等实地考察,获得实物资料,了解当地民俗及文化现状;3.采访调查:对契丹文化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的人员进行深入采访,获取其对契丹文化的理解和看法;4.比较分析:比较契丹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异同点,分析其各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研究意义1.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对契丹文化进行深度探究,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也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2.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契丹文化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其文化特点,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交流合作;3.发挥文化资源价值:通过对契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继承,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文化资源价值,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创新和文化市场的繁荣。

研究预期1.整理契丹文化的相关资料,并撰写相关文献;2.掌握契丹文化的相关知识,提升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3.推广契丹文化,提高公众对文化的认知度和文化素养;4.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1.王振义. 世界文化巨人:辽史. 简体版[M]. 中国友谊出版, 2009.2.吴德原.辽代契丹音乐文化研究[M].中国音乐学院, 2016.3.杜载建.辽代大寺院建筑及宗教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08.4.王剑雄. 骑射与女真/金/元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描写契丹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描写契丹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描写契丹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契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活动始于五胡十六国时期,随后建立了后来的辽朝。

契丹民族拥有辽朝这样一个辉煌的历史,给中国历史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契丹的崛起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他们建立的辽朝,不仅扩张了疆土,并统一了北方,还使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辽朝的政权持续了近两百年,期间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影响力。

契丹社会结构的特点是独特而特殊的。

契丹民族有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以统治者为中心,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多个阶层。

这种社会结构为契丹民族的历史赋予了独特的色彩,并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契丹的文化特点也是其独有的一面。

契丹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契丹文,该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独树一帜。

契丹文的发展对于契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契丹民族还有丰富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文化艺术,为中国古代文化多元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契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的崛起和辉煌给中国历史增添了许多辉煌篇章,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现代社会,对契丹历史的研究和契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们不仅是我们认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和平共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之,契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组成部分,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中。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布局和组织方式,它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描写契丹的文章中,文章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契丹这个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契丹的背景和意义,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是对契丹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的部分。

中国的别称

中国的别称

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国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本国人称说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

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认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以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起源。

契丹族树立的辽朝,武力富强,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大,把持着全部蒙古高原及其四周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披靡。

而当时刚崛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四大名绣】苏绣〖姑苏〗、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逐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色是: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呈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轮回,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办法(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绝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而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马可波罗游记从发现契丹到发现世界[权威资料]

马可波罗游记从发现契丹到发现世界[权威资料]

马可波罗游记从发现契丹到发现世界香港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 Airways)英文第一个单词Cathay,原意是契丹,现在都译成中国。

原来西方是通过发现契丹,而发现了中国的。

契丹―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部族,曾建立中国历史上的辽朝(907~1125),金灭辽,辽朝贵族耶律大石率领其中的一部到西部建立了西辽(1124~1218),疆域横跨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

西辽曾击败突厥人在中亚和西亚建国的塞尔柱伊斯兰帝国,强盛一时,名震欧洲,被突厥语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喀喇契丹(Qara�CKhitay,Khitay即Cathay),1218年亡于成吉思汗东征。

契丹(英文Cathay)一名却不胫而走,被西方当作中国本土的代称。

大蒙古国时期,率先东行的法国教士柏朗嘉宾、鲁布鲁克在游记中都提到契丹(北方中国),还推测契丹就是古代的赛里斯人(丝人)。

但是,真正在契丹生活、游历,并留下令人眼花缭乱记录的是威尼斯人马可波罗(1254~1324)。

《马可波罗游记》重点记述了他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元朝各地风土人情,还包括日本、东南亚、印度等地区的情况。

作为商人,马可波罗的主要兴趣集中在经济、商业、道路走向和地形上。

他记载了北京城(汗八里)棋盘般的整齐街道、宵禁制度、钟鼓楼。

他提到北京市场上南来北往的商人,印度和中亚的贾客,他关注金银、宝石、珍珠、盐、稻米、谷物、大黄、姜、糖、香料,当然也有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丝绸和瓷器。

他说,世界上任何珍稀的物品都能在北京市场上获得,仅每天驮运生丝进城的车就不下千辆。

他诧异地说,“大汗用树皮所造之纸币通行全国”,当金银一样充军饷。

元朝对于交通运输、关津道路、驿站以及物价的管理,以及蛮子(原南宋地区)居民的工艺和经商才能,宏大而美丽的城市与港口,有着舟楫之利的广阔的水域交通系统,都令马可波罗赞叹不已。

虽然该书中有关个人在华经历,不乏吹嘘之词,比如,襄阳献炮,在扬州为总管3年之类,但是,他关于“契丹”风貌的记载,是详实而具体的。

辽国与金国是中国人吗

辽国与金国是中国人吗

辽国与金国是中国人吗
1、辽金以前就受中央政府管理
辽金部族契丹女真,及前身,曾受前朝中央政府管理,他们的地盘也是多次被纳入统一国家管理之下的属地。

话说,这人这地,就是历史中国的一部分。

2、契丹女真自己也承认
契丹女真大方承认民族差别,但认为自己同为华夏炎黄后裔,只是地域造成经济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出现差异。

3、辽金曾统治大半个中国
辽金曾统治大半个中国,地域大于南朝,文化受中原汉地影响。

不论从留下来的遗迹文物,还是从南朝出使官员的记载,均清楚表明。

辽金均以正统中国政权自居,官方文书,都有自称中国的称呼。

4、国际上也承认
就国际影响来说,辽对欧洲影响已经很大,以致“契丹”一音的词,在欧洲长期成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指。

元重新统一天下,也将辽金视为历史中国的一部分,官方编写了正史,并被后人纳入中国正统史书体系。

由上,足以说明辽金为中国历史,辽金后人也是中华人。

契丹族服饰特点

契丹族服饰特点

契丹族服饰特点契丹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辽代(907年-1125年)建立了辽朝。

契丹族的服饰有着独特的特点,展示了他们的文化与身份。

契丹族的服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颜色丰富多彩契丹族的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与鲜艳,主要以红、黄、绿、蓝等鲜明的颜色为主。

在辽代时期,契丹族的贵族和官员穿着的服饰颜色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奢华感。

这些鲜艳的颜色不仅体现了契丹族人民喜欢热闹的性格,也展示了他们的财富和地位。

二、腰带与腰围的重要性契丹族的腰带和腰围在他们的服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契丹族男子的腰带宽度较窄,通常由细布或皮革制成,而女子的腰带则宽度较宽,可以用来装饰。

契丹族人民认为腰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腰带上的花纹和材质也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同时,腰围也是契丹族男子和女子装饰自己的重要手段,他们会选择不同的腰围来搭配自己的服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美感。

三、帽子和头饰的多样性契丹族的帽子和头饰也是他们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契丹族男子通常戴着圆形的帽子,帽子上装饰有丝绸或彩带,以突显男子的威严和力量。

而契丹族女子则戴着独特的头饰,头饰上有丰富的装饰物,如珠子、花朵等,以展现女子的美丽和婀娜多姿。

四、细节装饰的繁复性契丹族的服饰非常注重细节装饰,服饰上常常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花纹和图案通常是由刺绣、绣花、织花等手工艺制成,展示了契丹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同时,这些细节装饰也能够反映出不同阶层和地位的人所穿着的服饰。

契丹族的服饰特点丰富多样,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文化和身份,也反映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契丹族的服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一部分。

契丹族

契丹族

契丹族简介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

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

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

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

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

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

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

西辽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

西辽于金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

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

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

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建立大辽痕德廑可汗死后,唐天祐四年(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可汗,可汗选立转入迭剌部耶律氏家族。

本来按照原始的军事民主制和选汗制,一旦可汗之位转入一个家族,那么这个家族的成年男子都有机会当可汗。

但是阿保机在位时期,羡慕中原王朝文化,希望可以和中原皇帝那样采取终身制,所以到了改选之年拒绝让出汗位。

所以在汗位的诱惑下,阿保机的几位弟弟决定逼迫他进行选举,于是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的三次“诸弟之乱”。

阿保机凭借他的智慧和可敦述律平的辅助,成功地粉碎了他弟弟们发动的一次次叛乱。

内部稳定之后,其他七个部落的首领不服,也希望当可汗。

于是阿保机在述律平的帮助下,引诱七部首领来盐池赴宴,成功杀死七部首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盐池之变”,从而清除了反对势力,统一了契丹八部。

辽神册元年(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国号“大契丹国”,年号神册,阿保机即辽太祖,从此契丹的可汗成为历史。

百万契丹人都去哪儿了?古契丹在中国的哪个地方

百万契丹人都去哪儿了?古契丹在中国的哪个地方

[键入文字]百万契丹人都去哪儿了?古契丹在中国的哪个地方历史上,在公元907—1125 年共218 年间,北方有一个国家,那就是辽国,辽国的民族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契丹人。

916 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年号神册,建国号契丹。

947 年,改国号为大辽。

1124 年,中京决战失败,耶律大石率部西迁。

1125 年,辽国为金所灭。

1132 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

1218 年,西辽政权为蒙古所灭。

辽全盛时,疆域从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北至蒙古国中部的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

在我的老家辽西锦州、葫芦岛、朝阳、阜新等地,如果聊起家族史来,总是问一句:“你们祖先是哪的?”回答都是关内来的移民。

的确,辽西这一代在清朝前少有汉族人居住,现在的汉族人都是外来移民。

梁羽生、金庸笔下,经常描写辽国的契丹人搏击长空英勇善战动人情节。

原来辽国就是笔者生活的这块土地。

在北镇的医巫闾山风景区还有辽国宰相耶律倍年轻时读书处旧址。

辽国在宋代时是北方很强盛的一个国家。

梁羽生、金庸笔下的契丹人个个剽悍勇猛,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确实曾辉煌一时,金戈铁马往来于东北关内,草原中原,长城内外。

但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强盛的民族,自明代以后就集体失踪了,人们再也听不到关于他们的任何消息。

在辽西只能从一些寺庙及出土的石碑上找寻一些关于契丹人的丝足马迹,而辽国历史少有文字记载,又因国破山河碎,历史档案更无从谈起。

契丹人究竟去了那里?他们还有没有后裔?寻找这个失踪的民族,成为一个诱人的历史之谜,也成了当年辽国土地上的东北人茶余饭后关注的话题,有人甚至问自己是不是契丹人的后裔?据史料记载,辽国灭亡的时候拥有数百万之众。

那么,人们不免要追问:百万契丹人哪里去了?史学界只能推测几百万契丹人的命运大致有三种:1。

契丹族的发源地是哪里

契丹族的发源地是哪里

契丹族的发源地是哪里契丹族的发源地是哪里?1.民族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

“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

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

契丹本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锡拉木伦河)。

土河(今赤峰市境内的老哈河)一带。

6世纪前期,契丹族尚处在部落阶段,唐初形成部落联盟,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

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

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权,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势力。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

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

契丹王国强盛,其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

1125年,辽为金所灭,此后契丹逐渐被融合。

契丹是一个进取开放的民族,通过与中原及西方的密切交往,创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化。

契丹人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又仿汉制实行科举,制订成文法典。

建立全体男丁皆人兵籍的兵制,又依本身游牧民族习俗而首创五京制。

共建有5个都城,即上京、中京、东京、南京和西京。

其中首都辽上京和陪都辽中京均建在北方草原契丹本土内(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是著名的草原城市。

契丹人于920年仿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史称大字,后又仿回鹘文创制了契丹小字。

契丹文字的创造标志着契丹族的进步。

契丹人还喜欢绘画,皇太子耶律倍便是契丹国著名的画家,尤其擅画马。

契丹族广建佛寺和佛塔,使辽王朝的文化颇为昌盛。

内蒙古草原东部是契丹族的发祥地,也是其立国后统治的中心区。

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契丹族遗迹遗物,成为草原文明繁荣的象征。

2.艺术契丹是骑马打天下的民族,骑兵部队是其立国之本,契丹骑兵骁勇善战,与宋、西夏战争中经常取胜。

契丹人是中国人吗

契丹人是中国人吗

契丹人是中国人吗
契丹人是中国人。

契丹人即契丹族,契丹族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一带,主要生活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大多与其他民族融合,后代多为达斡尔族和随元朝蒙古军队迁居云南的人民。

契丹是大体位置在今天的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相邻的西部地区。

契丹人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

“契丹”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公元554年编写的《魏书》。

当时的契丹只不过是从鲜卑众多部落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小部落。

在经过几百年的艰难发展后,直到唐朝末期,契丹才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转变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

之后,在契丹传奇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辽国。

中国通史63集概括

中国通史63集概括

《中国通史》第63集主要讲述了契丹的兴起。

契丹,原为中国古代东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的首领,即可汗。

他决心废除旧制,仿效中原王朝建立世袭的君权,以达到最高统治权的集中和长久。

经过九年的努力,阿保机在公元916年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尊号大圣大明天皇帝,一个统一的契丹王朝开始崛起。

阿保机在位期间,不仅注重军事扩张,也重视文化和法律建设。

他创造了契丹大字,并坚持藩汉分治的原则,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契丹原有的旧制被彻底清除,家天下的世袭君权得以巩固。

然而,契丹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

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在位期间,虽然曾取得一些军事胜利,如大败后唐军队,获取幽云十六州等,但也因纵容部下抢掠财物,引发中原民众的强烈抵制,最终无法在中原立足,被迫北撤。

经过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萧太后几代人的努力,先进的中原文化最终在契丹生根发芽。

持续不断的经济联系、政治影响与文化认同,促使各民族间真正融合,契丹也因此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总的来说,这一集通过讲述契丹的兴起和变迁,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以及游牧民族与中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文言批注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文言批注

九月,契丹(中国古族名。

源出东胡,游牧于今辽河上游。

唐末曾建立辽政权,1125年为金灭后,渐与蒙古、女真、汉人等同化。

一部分西迁,建立西辽。

本文中即指辽政权)大举入寇。

时以虏寇(盗贼,敌人。

即辽军)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全盘的计划和策略)。

王钦若,临江人,请幸(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

这里是非常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逃跑甚至迁都)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

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

陈尧叟是阆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帝以(之)问寇准(省略句),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谋划,策划)此二策?”帝曰:“卿姑(姑且)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武将文臣)协和(和睦融洽,团结协作),若大驾亲征(也可作“御驾亲征”,指皇帝亲自出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皇帝用这件事去询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皇帝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

“寇准说:“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斩杀他们,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然后北伐中原罢了!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作,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应当自己逃跑;不这样的话,用奇计来阻挠他们的阴谋,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彼劳我逸,我方自然得到胜算。

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想要驾临楚地、蜀地?如果朝廷所在人心崩溃,敌人乘胜深入腹地,天下还可以再保住吗?帝意乃决,因(于是)问准曰:“今虏骑驰突(奔驰突袭),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朔,北)皆虏境也。

描写契丹风俗的诗句

描写契丹风俗的诗句

描写契丹风俗的诗句
契丹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代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契丹风俗。

以下是一些描写契丹风俗的诗句:
1. “金戈铁马气吞山,契丹儿女英雄胆。

”这句诗表现了契丹民族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强大的力量。

2. “马头琴声传千里,契丹歌舞动人心。

”这句诗描绘了契丹民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文化,以其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而著称。

3. “雪花飘落契丹城,红灯万盏人不寐。

”这句诗表现了契丹古城的壮丽和繁荣,以及人们的欢乐和热情。

4. “高山深谷契丹家,青梅竹马欢娱好。

”这句诗描绘了契丹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强调了他们的纯真、朴实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 “长河落日契丹情,万里草原自由天。

”这句诗表现了契丹民族追求自由、开放和广阔的精神境界,以及他们在草原上的美好生活。

拓展:
除了上述诗句,还有许多描写契丹风俗的作品,如《契丹歌》、《契丹舞》、《契丹妇女》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契丹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也为人们深入了解这个古老民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彪悍的契丹民族
“中国”和瓷器没有半点关系
俄罗斯及前苏联等北方国家,称中国为“契丹”。

因为过去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只有彪悍的契丹民族。

马克波罗在它的那本《马可波罗游记》里介绍中国时,就是用“契丹”这个名字来称呼的。

“中国”和瓷器没有半点关系。

其实就是梵文“支那”音译,最初并无恶义,是聪明爱思考的的意思。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个民族曾扶摇而起搏击长空——契丹。

它所建立的大辽国,横跨了长城内外,也曾经轰轰烈烈的创造了200多年的辉煌历史。

可就是这样一个彪悍民族,却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呢?
如果你看过《杨家将》,一定对这个民族不会陌生。

因为他讲的就是宋军在杨家将的带领下,与契丹族激战沙场的故事。

契丹,它的本意其实是“镔铁”。

从此名字上看,就可看出它的坚固与勇猛。

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很多外来民族都闻风丧胆,不敢与之对抗。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曾雄霸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美丽的传说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意思是黄水,人们把它看作是黄河在远方的女儿。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另一条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

传说中,一位驾着青牛车从黄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从土河骑着白马来的仙人,在两河的交汇处相遇,两人相恋,并结为夫妻,他们便是契丹族的始祖。

历史学家根据这个传说和一些相关史料的考证,对契丹族的起源作了如下解释:他们认为仙女和仙人所代表的分别是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两个原始氏族,一个以白马为图腾,居住在马盂山;一个以青牛为图腾,住在平地松林。

后来两个氏族都迁徙到两河汇聚处的木叶山,他们联姻繁衍,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也有一种说法说白马仙人和青牛仙女生下的八个儿子就发展成了后来的契丹八部。

去向何方
对此,人们提出了三种猜测:
1、契丹人与其他民族在一起交流、融合,渐渐融入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中,慢慢的忘了自己的族源,最终也导致了契丹文化的消逝。

2、在西辽灭亡后,大部分的契丹人就集体迁移到了另一个地区,这个昔日的枭雄被历史慢慢的遗忘了。

L
3、由于战争,契丹人投靠了蒙古。

又因为连年战争,东奔西跑,最后契丹人也被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那么,即使是这样的原因,使得契丹文化消失不见了,应该还是有契丹人的后裔生存着,他们这些人又去了哪里呢?
契丹人的后裔
这样一个民族的消失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大家都知道,契丹民族的灭亡是由于战争的失败,战败使得这个民族支离破碎的,或者战亡。

或者逃到了其他国家,契丹文化渐渐消失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于是,契丹人的后裔就成了人们探究的主要问题。

就在人们寻找契丹人蛛丝马迹的时候,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当地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从此便定居下来。

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活、生活、宗教、语言等多个项目,通过大量证据证明,达斡尔人就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

然后,令我们惊喜的是,在云南那的施甸县,也发现了一个特殊族群,他们统称“本人”。

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宗祠里,我们看到了一块牌匾,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

而耶律这个姓,众所周知。

正是契丹族的姓氏,因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