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技术及护理新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护理新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护理新进展摘要:在急性胰腺炎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所占比重为20%-30%左右,其本身具有起病急、并发症多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全肠胃外营养(TPN)已经获得广泛推广与应用,并且也获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长时间TPN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会变得愈发明显,其中就包括胆汁淤积、代谢紊乱以及肠道细菌位移等等。
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既能起到良好的营养支持作用,还有利于快速恢复肠蠕动功能,加快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有效恢复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基于此,本文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护理进展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正逐步呈上升趋势增长。
此外,SAP还是一种全身消耗性危重病症,主要是由胰酶激活后所导致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进而引发急性化学性炎症,患者常表现为代谢紊乱、营养障碍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等等,持续病情恶化,还可能会造成多脏器功能障碍,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这主要是受到营养不良、肠道功能衰竭以及机体高代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预防等等,同时也包含营养支持。
科学有效地营养支持,既有利于尽快恢复脏器功能,也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加快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维持全身脏器功能等等。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代谢特点(一)脂代谢异常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初期患病阶段,机体将会长期处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状态,脂肪动员持续增加,血浆中的甘油三酯与胆固醇水平,将逐步呈上升趋势增长。
经相关研究发现[1],SAP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将会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却会低于正常对照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SAP患者存在着脂代谢紊乱的情况。
(二)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初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糖代谢异常,另外,胰腺的急性炎症,还会造成局部组织的微循环障碍,引发胰腺组织水肿或是缺血坏死等,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从而使血糖持续升高,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胰腺坏死或酮症酸中毒等情况,对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产生严重影响,造成血糖不断升高,糖代谢的异常程度,主要是受到SAP严重程度的影响。
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新进展 华医网继续教育
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新进展华医网继续教育一、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上)1、晚期肿瘤患者中约有()出现厌食、恶病质D、70%2、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后果是()E、以上均包括3、营养干预的五阶梯治疗原则中,第三阶梯是()C、TEN4、世界范围内,营养风险发生率约为()C、41%5、在我国,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接受了适宜营养治疗者占比约()B、1/36、对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营养治疗时,起始能量一般为()A、20~25 kal/(kg.d)二、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下)1、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是()E、以上均包括2、胃肠功能正常的肿瘤患者接受肠内营养的首选途径是()C、ONS3、胃肠道肿瘤患者,无论术前营养状况如何,推荐术前应用免疫营养治疗()C、5~7天4、高营养风险患者应该在术后()开始EN支持B、24h内5、免疫营养素中的脂肪酸主要是指()D、ω-3不饱和脂肪酸6、对于有酗酒史、长期摄入不足、严重呕吐、重度营养不良的围手术期患者制定的营养方案中,维生素应按照()倍于常规剂量补充A、27、化疗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时,患者体重丢失()应开始营养治疗B、5%三、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与发展1、有创胃造口适应证包括()。
D、以上都对2、多数鼻-胃-肠喂养管尾部呈()形,便于给其他药物治疗。
B、Y3、()多导丝置管法被引进临床。
A、2002年4、以下导管最软的是()。
A、硅氧烷导管5、90年代中期引进了PEG和PEJ技术,其并发症为()。
D、穿刺点感染四、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1、肠内营养间歇性重力输注的速率为()ml/hA、4502、肠内营养制剂开盖后即使冷藏,超过()小时不可使用C、243、肠内营养一次性输注每次只能输注()ml左右D、2004、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即小于()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B、305、肠内营养输注护理的措施,错误的是()C、输注浓度从高到低6、肠内营养持续胃肠泵输注的适应证是()C、危重空肠造口7、肠内营养间歇性重力输注,每次输注()mlB、250~5008、肠内营养一次性输注的适应证是()A、置鼻胃管或胃造口9、肠内营养开放输注系统()小时更换1次,密闭系统()小时更换1次,一定要避免肠内营养制剂的污染D、5;4810、经肠内营养管路给药时,所有药物注射完后,仍需()ml无菌注射用水冲管A、15。
2024年度2024全新肠内营养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
胃肠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不同 ,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024/3/23
6
营养需求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需求计算
通过NRS2002等评分工具对患者进行 营养风险筛查,确定是否存在营养不 良风险。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 、疾病状况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能 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 养素的需求量。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人体测量学指标(如身高、体重 、BMI等)、生化指标(如白蛋白、 前白蛋白等)及临床表现等综合评估 患者的营养状况。
2024/3/23
7
PART 02
肠内营养制剂类型及特点
REPORTING
2024/3/23
8
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01
02
03
04
氨基酸或多肽类
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适合 消化功能受损的患者。
实施效果评估
患者营养状况改善,肠道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21
案例四:肿瘤患者围术期肠内营养优化策略
患者情况介绍
营养优化策略
实施效果评估
肿瘤患者,即将进行手术治疗,伴有 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 。
在围术期给予肿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根据患者 的肿瘤类型、分期和手术方式,制定 个性化的肠内营养配方和给予途径。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教育和心理 支持,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依从性 和耐受性。
葡萄糖
提供能量来源,维持身体正常 代谢。
脂肪
提供必需脂肪酸,参与细胞构 成和代谢。
矿物质和维生素
补充日常所需,维持身体正常 生理功能。
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与护理研究新进展-62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625-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与护理研究新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护理研究进展
1、营养不良在重症患者中常见,有报道发生率高达()
A、5%
B、15%
C、25%
D、40%[正确答案]
E、70%
2、关于老年危重症病人的营养监测指标,叙述有误的是()
A、对于病危卧床老年病人而言,BMI是最重要的指标[正确答案]
B、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产生,其半衰期较长(约21d),受肝脏功能及体液因素影响,其对并发症及死亡等预测较为理想
C、白蛋白半衰期较短(约1.9d),测定其血浆中的浓度对于营养状况的评估拥有更高的敏感性
D、皮褶厚度主要反映皮下脂肪厚度,是衡量老年病人营养状态的良好指标
E、指标皆不能独立的反映老年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情况
3、严重烧伤的胃肠屏障功能损害十分严重,烧伤后()内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能够更快地达到正氮平衡
A、6小时[正确答案]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36小时
4、关于老年危重症病人的机体代谢特点,叙述有误的是()
A、代谢下降,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胰岛素功能下降
B、易出现能量、蛋白质及血糖代谢紊乱。
肠内营养在外科中的应用及最新护理进展
将配制 的或即用 的肠 内营养剂置于注射器 中,~O 5 1 分钟 内
缓慢注入喂养管 内。
62 间歇 重力 滴 注 .
肠 内营养 的可行 性主要取决于小肠是 否具 有能 吸收经 胃
肠提供 的各种营养素的功能 。所 以, 当原发病或 因治疗与诊 断
瑞 高是专为高代谢病人设计 的,而瑞素是为代谢正常或轻 、 中
官以及肠源性感染 的深入认 识[ 肠 内营养在外科 中的应用 价 1 】 , 值进一 步受到重视 。有关资料显示 , 目前肠外营养在美 国大医 院内的应用率已降到 1 %以下。 美国接受肠内营养与肠外 营养的 人数比例大约为 1 :, 01 欧洲大约为 2 :, 中国却 为 1 03 . 1在 5 :r 22 。该 数据一方 面表 明肠 内营养在 中国的应用有待发展 , 另一方 面也 提示今后肠 内营养在 国内被广泛推广应用将成为必然 。现将肠
度 营养不 良 病人设计的。
5 肠内营养的投给途径 主要有 口服 , 经鼻 胃置管 、 鼻十二指肠 / 空肠置管 , 胃造 口、
内营养在外科中的应用及最新护理进展作 以综述 , 以供参考。
1肠 内营养的优点 简便 、 安全 、 经济( 其费用仅为肠外营养 的 13 [ 高效 , /)] 1 、 营
基本 同连续输注 ,但必须在 1~6 2 1 小时 内连续注入 ,第 2 天仍于该时间应用 。此法多适用于家庭肠 内营养 的病人 。 采用何种方法投给决定于肠 内营养 的性质 、 喂养管 的类型
一
9 — 7
的需要而不能或不愿经 口进食或摄食量不能满足需要 时 , 胃 如 肠功能允许 而又可耐受时, 应首先考虑肠 内营养田 。 3 肠 内营养在外科中的应用 许 多学者认为 , 对外科病人实施 营养 支持 , 内途径 较肠 肠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研究进展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5-20T14:01:11.43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作者:韩军萍王云马红霞[导读] 危重症患者由于机体遭受创伤、感染、休克等严重打击,易产生严重的代谢紊乱韩军萍王云马红霞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康复医学科甘肃兰州 730070危重症患者由于机体遭受创伤、感染、休克等严重打击,易产生严重的代谢紊乱,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达40%[[[]康焰.临床重症医学教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2-214.]],是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合理的临床营养支持已成为提高重症患者疗效的重要措施。
2016年美国重症学会(SCCM)颁布的《重症患者喂养指南》、2018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更新的《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均提出[[[]李伦超.2018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重症营养治疗指南(摘译)[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11):723-728]],建议在危重症患者进入ICU的24-48h内启动肠内营养(EN)。
有关研究[[[]马君芳.我院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及护理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162-164]-[[]刘梦琳.急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27):5696-5697]]表明,通过建立并实施规范化的营养管理流程,发挥营养支持小组(NST)在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可提高喂养达标率及减少并发症。
本文将从肠内营养概论、肠内营养规范化实施干预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提供参考。
1肠内营养概论1.1肠内营养的目的和重要性在重症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关键是保护和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的灌注和氧合[[[]周华等.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1):925-926]]。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加 强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进展
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 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如PDCA循环等,不断完善 和优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依从性,鼓励其参与肠内 营养治疗质量控制工作。
06
结论
共识主要观点总结
介绍了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探讨了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和建议
阐述了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实 施方案
维持血糖稳定
避免因应激性高血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 乱。
减轻炎症反应
通过减少肠道细菌易位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 低脓毒症发生率。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特殊策略
早期肠内营养
在入院24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 能。
免疫肠内营养
在肠内营养配方中添加谷氨酰胺、精氨酸、鱼油等免疫调节成分 ,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患者疾病类型、严重程度以及病 程长短。
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监测指标,如 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信 息。
肠内营养治疗开始时间、途径及 速度。
肠内营养治疗剂的选择及调整方 案。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质量控制策略
建立完善的肠内营养治疗操作规范及流程,包括患者 评估、治疗方案制定、实施及监测。
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平衡,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展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展【摘要】肠内营养已经在重症患者中广泛使用。
临床中在认可肠内营养重要性和优势的同时,要了解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现象的原因,结合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轻患者胃肠道不耐受现象,保障重症患者及时通过肠内营养得到充足的能量,最终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
本文就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估及预防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加强医护人员为患者安全有效实施肠内营养,降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增强肠内营养喂养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症;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研究进展肠内营养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而肠内喂养不耐受是其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临床问题,其发生率高达30.5%~75%,其中约38%的患者表现为持续不耐受,24.5%的患者不耐受缓解后复又出现,易造成患者达不到目标喂养量,住院时间延长,增加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死亡率[1]。
ICU护士在肠内营养的实施与监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的预防与科学的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本文就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估、及预防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地实施肠内营养,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增强其肠内喂养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目前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国内外研究普遍应用的是2012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2]提出的定义:①经过72h的肠内营养喂养,不能完成患者的能量需求目标;②或肠内营养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如呕吐/反流、腹泻、腹胀、误吸和胃残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 GRV)≥500 ml/24h;③或因临床原因需停止肠内营养。
符合以上3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则诊断为喂养不耐受。
其他文献大致基于患者每日能量需求目标、胃肠道症状和胃残余量三方面对喂养不耐受进行定义,但各研究人员在胃残余量临界值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异,GRV的测量时间间隔也无统一标准。
肝移植术后护理新进展
肝移植术后护理新进展摘要:肝移植是治疗末期肝病的一种常用方法,患者行肝移植术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肠道功能是肝移植患者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继发于严重感染、脓毒血症、极度衰竭等,其病理变化会危害肠道正常功能和调节机制,严重程度甚至会危及生命。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功能的恢复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如果患者处于危重状态时,肠道保护屏障会被破坏,肠内菌落失去平衡,进而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因此本文对于肝移植术后的护理进展进行性格的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参照。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肠道功能;护理;并发症1前言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
肝移植前后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和压力以及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身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加上移植肝脏在手术过程中经历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肝移植功能尚未完成恢复,营养代谢不能正常,营养不良更严重,增加感染率和死亡率,影响肝移植的结果。
因此,肝移植后合理的代谢和营养支持对于肝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是重要的。
肝移植后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和肠内外营养。
优选的营养支持方法是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行为对于减少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患者的肠道细菌移位和术后感染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进展总结如下。
2.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2.1肠内营养实施肠内营养的方法包括鼻胃管和鼻十二指肠管,以及鼻空肠管与胃造口术和空肠造口管等。
其中螺旋鼻肠管被广泛使用。
蒋毅等人使用胃空肠造口管在胃壁上切开一个小孔,并通过幽门和十二指肠将一根直径为3毫米的细管放入空肠。
2.2使用鼻饲的人不能喂养肠内营养的原则,最初滴入5%葡萄糖溶液或者是生理盐水,然后过渡到肠内营养,从小到大并且使用从低浓度到高的浓度;可以选择饮用水→液体→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
2.3肠内营养素的选择早期肠内营养可选自低脂其自身易消化并且无渣的肠内营养液,如百普素。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进展探索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进展探索摘要: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于患者病情恢复有着重要影响,想要保障患者在术后的短期内得到更好的恢复,应制定科学的营养护理模式。
医学界在该领域的探究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护理方法和相关方法的效果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本文主要针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和相关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胃癌患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胃癌;术后康复;营养支持胃癌患者术前经常出现食欲减退、消耗增加、摄入不足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导致患者的营养状况变差,从而引发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对患者的康复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1]。
患者术后由于胃肠减压和禁食出现身体平衡失调以及营养缺乏的症状,身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在术后对患者的肠内提供营养支持十分重要,这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保障患者肠道结构功能,使其更好地吸收营养成分,提高患者的身体康复水平。
一、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十分关键,这是患者身体得以快速康复的重要前提条件。
很多患者术后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身体压力可以通过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舒缓,但是心理压力无法通过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此时需要通过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2]。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向患者解释术后肠内影响康复的重要性,并就肠内营养护理的优点以及护理的意义进行说明。
与此同时,也需要将护理的操作方法和需要患者注意的内容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开展,使患者能够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安抚。
此外,心理护理过程中还可以带领患者观看肠内营养的病人,使患者对肠内营养护理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二、鼻肠管的护理首先,将鼻肠管妥善固定在患者鼻腔,同时将擦管深度准确记录,并在鼻腔处使用标记笔进行标注。
例如,选择3M胶贴作为固定装置,将其裁为长7. 5cm 和宽2.5cm,作为鼻贴使用。
使用时将其粘贴在患者鼻尖部1/3处,同时将剩下的2/3长度剪成两条,裁剪位置为中间部分。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摘要:在临床上,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发作时往往会导致病人体内高分解代谢,伴随代谢功能紊乱,还会由于全身炎性反应而损害到机体多脏器功能,进而致使病人出现糖耐量降低、糖异生增加、糖利用率低下等问题,甚至出现低蛋白血症和负氮平衡,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最终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逐步广泛应用到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大量临床实践也证明:目前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除了采用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外,还需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措施,以从根本上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促进病人的康复。
基于此,本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一线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进展1.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而言,肠道细菌移位、炎性因子反应、胰酶自身消化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均是引发该疾病的关键因素。
目前临床证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肠道菌群移位会引发肠源性感染,并损害到肠黏膜屏障功能。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会对肠道菌群进行阻隔,使之难以突破黏膜移位进入到肠外组织。
当患上重症急性胰腺炎时,人体中的肠壁血液灌注会减少,损害肠道运动功能,致使细菌大量生长,引发肠黏膜缺血再灌注,造成其通透性增高,降低人体免疫力,在这些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将会致使肠道内的毒素和菌群通过淋巴系统、血液循环、胆道与胰胆管逆行感染、直接进入腹腔等途径而出现移位情况,对已经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刺激,进而出现过量的炎性因子,再次损害到胰腺等脏器,造成胰腺组织二次感染,造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1]。
2.肠内营养支持的相关理论依据2.1肠道屏蔽在当代临床医学中,肠道屏蔽涉及到机械屏蔽、免疫屏蔽、生物屏蔽三类。
提高综合icu早期肠内营养的工作计划
提高综合icu早期肠内营养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的
提高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率,改善病人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二、工作措施
1. 加强医护人员对早期肠内营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大家的知识面。
2. 优化临床营养流程,制定标准的肠内营养启动时间、速度增加策略、监测方案等,规范操作。
3. 营养师根据病情评估患者营养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方案。
4. 加强营养监测,观察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营养支持效果。
5. 鼓励开展临床研究,评价本单位肠内营养应用效果。
三、质量控制措施
1. 监测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率。
2. 监测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3. 定期复盘病例,分析肠内营养过程中的问题并改进。
四、预期目标
1.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率达到60%以上。
2. 降低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和预后。
肠内营养指南2023培训内容
肠内营养指南2023培训内容第一章: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1.1 为什么肠内营养对健康至关重要?
1.2 肠内营养与身体免疫系统的关系
1.3 肠内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第二章:肠内营养的基本原理
2.1 肠内营养的定义和分类
2.2 肠内营养的吸收机制
2.3 肠内营养的代谢途径
第三章: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1 哪些疾病适合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3.2 哪些情况下禁止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第四章:肠内营养的评估与营养需求
4.1 如何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状态?
4.2 肠内营养的能量和营养素需求量是多少?
第五章:肠内营养的管理与监测
5.1 肠内营养的管路选择与插管技术
5.2 如何进行肠内营养的日常管理与监测?
第六章: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风险管理
6.1 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6.2 如何降低肠内营养治疗的风险?
第七章:肠内营养的团队管理与协作
7.1 肠内营养的多学科团队成员及其职责
7.2 如何实现肠内营养的团队协作与沟通?
第八章:肠内营养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8.1 肠内营养技术的新进展
8.2 肠内营养在个体化医疗中的应用前景
结语:肠内营养的使命与责任
通过本培训,我们希望能够使每位医护人员更加了解肠内营养的重要性,掌握肠内营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提升肠内营养的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共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肠内营养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不同渗透压营养液对肠内营养患者的耐受性影响和护理策略研究进展
不同渗透压营养液对肠内营养患者的耐受性影响和护理策略研究进展不同渗透压肠内营养制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发生各种不耐受的情况,以下就不同渗透压肠内营养制剂,从疾病相关因素、患者治疗方式和肠内营养的实施三个方面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临床肠内营养渗透压控制提供参考。
标签:肠内营养;不耐受;渗透压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现象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在目前的文献中并未对喂养不耐受的概念提出确切定义,李宁等[1-3]将实施肠内营养后出现胃残余量增多、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可作为判断患者发生不耐受的表现。
而我国常用标准定为12 hGA V>1200 ml、呕吐、腹胀、腹部绞痛和腹泻等症状。
本文对于胃肠道术后肠内营养制剂的渗透压改变对于胃肠道耐受性的影响及发展情况等作一综述。
1胃肠道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对于胃肠道手术后患者来说,由于其疾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相当一部分病例会出现胃肠道不耐受情况,如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无法按照原计划达到目标喂养剂量,无法达到营养治疗目的。
如果长期存在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会直接影响肠道正常生理结构功能,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肠道菌群易位,从而并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最终导致MODS发生。
胃肠道耐受性评估已作为评价肠内营养治疗及危重疾病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研究证明导致胃肠道术后EN不耐受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营养制剂渗透压不同影响胃肠道耐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肠内营养制剂的渗透压过高。
据统计大部分肠内营养制剂的渗透压在250~550 mOsm/L,约占53%,属于低渗溶液。
低渗透压制剂肠内营养液适用于液体摄入受限的高代谢性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患者。
EN液渗透浓度过高,高渗压物质刺激消化道腺体及肌肉强烈活动,短期内快速大量输入EN液,使肠道内吸收大量液体,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4]。
一般标准配方营养液的渗透浓度为225~330 mmol /L。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指南共识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指南共识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提高危重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治疗理念的更新和肠内营养技术的进步,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也不断发展。
基于最新研究证据,我们就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提出以下共识意见:
一、肠内营养适应证
危重患者出现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或无法达到营养目标时,应考虑肠内营养。
具体适应证包括:急性胰腺炎、短肠综合征、重症监护患者等。
二、肠内营养方式的选择
鼻肠饲料优先于胃肠饲料。
持续肠内营养优于间断肠内营养。
应根据病情选择最适宜的肠内营养方式。
三、肠内营养的启动、进展和转换
肠内营养的启动应严格评估患者的肠功能。
肠内营养的推进应缓慢增加至目标速度。
在肠外营养基础上逐步减少,平稳转换至肠内营养。
四、肠内营养相关感染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用终末灭菌的肠内营养制剂,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并监测患者感染指标。
五、肠内营养不耐受的评估和处理
定期监测患者胃残留量、腹泻次数等,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必要时补充谷氨酰胺等肠黏膜营养素。
六、转归评估
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发症等,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继续肠内营养或转为其他营养方式。
我们呼吁,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应遵循本共识意见,以提高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水平。
我们也将根据新证据不断更新和完善本共识意见。
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最新护理进展
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最新护理进展因有创机械通气而引发的肠内营养误吸是指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由于患者体内胸内压增高使得其腹内压也伴之升高,肠内压与腹内压的增高直接减缓了人体胃肠道的正常蠕动,进而使得胃部大量潴留发生误吸或反流。
而肠内营养误吸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其生存质量又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重者往往会出现窒息或是死亡。
由程安琪,夏欣华等人的报道可知[1],因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出现误吸或是反流的发生率达56.7%。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安全。
因此,进一步探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因有创机械通气而引发的营养误吸十分必要。
1 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现状近年来,随着肠内营养的广泛应用,加之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出现,使得在有创机械通气下的肠内营养供给也越发增多。
尤其是在ICU、儿科以及呼吸内科等科室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率更高,国内外医疗研究人员对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研究也与日俱增,大量研究表明[2],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率,而我国对有关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护理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 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判定标准临床上将患者在进食(有时也在非进食)期将不定量的固、液体食物吞咽入人体声门以下的症状称之为误吸。
误吸的判定标准要严格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进行判断[3],具体为:患者出现明显的气促,自患者口鼻溢出大量胃内容物包含液体、固体;经检查患者血氧饱和度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心率明显加快;同时,患者肺部暇音明显增多,患者气道有吸出的胃内容物等。
而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即是患者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误吸的状况称为有创机械通气营养误吸。
3 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原因临床研究表明,导致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因素有很多,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给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后,患者卧位不当引起的误吸。
进行有创通气的患者如长时间采用同一个姿势如仰卧位或者平卧位时以及患者仰卧位时其床头的角度过低均易导致患者进食时食物返流以及误吸[4]。
肠内营养技术和护理新进展
肠内营养技术和护理新进展
第24页
机械性并发症预防
管道堵塞 导管细、时间长、浓度高、冲洗不充分、药品碾磨不细
➢ 每次喂养前后以温水或生理盐水冲吸交替进行 ➢ 连续滴注时4~6h冲洗一次 ➢ NaHCO3、尿激酶冲管溶解蛋白及纤维凝块 ➢ 喂养泵应用
肠内营养技术和护理新进展
第25页
肠内营养管饲预防堵管护理办法
肠内营养技术和p护il理o新t s进t展udy. Nutr Hosp,;25(5):806-9.
第3页
EN vs. PN ----- 缩短住院时间
早期EN较PN显著缩短住院时间1.2天 (p=0.004)
肠内营养技术和护理新进展
并发症直接影响住院时间。EN相对于PN可降低下述疾病 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外科或术后、脓毒血症、肿瘤、胰腺炎
使用肠内营养泵恒温下以稳定、匀速输入稳定浓度营养液。
逐步增加输注液量,维持速度大于50ml/L。
尽可能使用液体状药品,使用固体药品时要充分研磨或溶解,注意配伍禁 忌,分开注射。
连续饲食时,最少每隔4h用30m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药品及饲管输入前 后应以10~30ml温水冲洗饲管,以降低堵管和药品腐蚀管壁危险。
鼻饲器材改进
二、恒温营养泵应用 滴注时用恒温营养泵连续喂养,依据患者适应性调整输入速度,控制营养液温度37~40℃
发生天数(d/42d)
40
36
P<0.0006
35
30
25
20
15
8
10
5
0
胃胀
32
P<0.0003
4
P<0.0001 12 1
输注泵组(n=50) 重力输注组(n=50)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标准解读
三、操作要点
4喂养管的维护 4.1经鼻喂养管 4.1.1宜采用弹性胶布固定喂养管。 4.1.2应每天检查管道及其固定装置是否在位、管道是否通畅、喂养管
固定处皮肤和黏膜受压情况。 长期置管时,应每隔 4~6 w 更换导管至另一侧鼻腔。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 护理》标准解读
重症汇医报学人科
时间:2021年10月
在中华护理学会领导下,同济大 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组织国内相 关领域的专家反复研讨,共同制 定《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团体标准,并于2021年2月1日由 中华护理学会正式发布,标准编 号:T/CNAS 19-2020。
制定背景
腹泻
无 3~5 次稀便 稀便>5 次/d,且量 稀便 5次/d,且量>
/d, 量<500 500~ 1500ml
1500ml
ml
注:0~2分:继续肠内营养,维持原速度,对症治疗3~4分:继续肠内营养,减慢 速度,2 h 后重新评估≥5 分:暂停肠内营养,重新评估或更换输入途径
二、基本要求
3、为进一步保障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要求肠 内营养应使用专用输液架,并粘贴肠内营养标 识,严格与输液管路区分。
营养治疗是维护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 病人康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
• 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 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 • 促进伤口愈合; • 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 • 降低死亡率,缩短病程。
二、基本要求
肠内营养的途径
•口服 •鼻胃管 •鼻十二指肠管/空肠管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J) •术中胃/空肠造口术 •胃、肠造瘘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是
鼻胃管饲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肠内营养管饲的各种器械
胃管
橡胶胃管 不抗酸易腐蚀
塑料胃管 聚氯乙烯,PVC
硅胶胃管 质地轻管壁薄 弹性好无异味 柔软易曲 对机体刺激性小 管道通明便于观察 3-5周更换
管道柔软易曲
长期放臵管道变硬 可能含有致癌物
易损坏弹性差
管壁厚管腔小 有异味质量重
规范肠内营养的实施
浓度由低到高
速度由慢到快,用泵控制(50 ml / h ~100 ml / h) 逐渐增加输注液量,维持速度大于50ml/L。
尽量使用液体状药物,使用固体药物时要充分研磨或溶解,注意配伍禁忌 ,分开注射。
连续饲食时,至少每隔4h用30m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药物及饲管输入前 后应以10~30ml温水冲洗饲管,以减少堵管和药物腐蚀管壁的危险。
肠内营养管饲预防堵管的护理措施
早期肠内营养(EEN)
一项 Meta分 析纳入了 6个RCT, 研究24h 内给予患 者早期肠 内营养 (EEN) 相对于 24h后开 始EN,对 患者临床 结局的影 响
Doig GS, et al.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provided within 24 h of injury or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tensive Care Med,2009;35:2018–27
EN vs. PN ----- 缩短住院时间
早期EN较PN显著缩短住院时间1.2天 (p=0.004)
并发症直接影响住院时间。EN相对于PN可减少下述疾病 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外科或术后、脓毒血症、肿瘤、胰腺炎
Hegazi R, et al. Early jejunal feeding initi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1,35(1):91-6. Erratum in: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1,;35(2):276.
预防性护理程序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 用研究
程序共分12个步骤,依次为:医嘱管饲→营养小组会评估→选择营养配方→选择置管途 径及装置→选择输注方式→制订操作流程及处理预案→按医嘱输注营养液→床边监 护、交接班→病人及家属宣教→营养指标监测及评估→营养支持进展问题,医师、护 士、营养师后勤反馈,达到循环管理。
EN联用PN
相比于单一的PN或EN,两者的吸收方式不同,机体可通过多种方式摄取营养,尽早 摆脱营养不良的状态。 一般应用于危重症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方面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目前两者联用在外科临床中的价值还未得到完全的体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肠内营养,护理是关键
EN不同于PN,PN的患者没有选择权,医生医嘱多少量,患者接受多少;而肠内营 养患者有选择权,当不能耐受时可以拒绝,而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增加用量, 应推广现代,规范,正确的管饲技术和日常护理
鼻饲器材的改进
一、鼻肠营养专用管的使用
普通胃管口径较粗,质地较硬。相对而言鼻肠营养专用管较细且柔软,对鼻咽部及口咽 部刺激性小。
鼻饲器材的改进
二、恒温营养泵的应用 滴注时用恒温营养泵持续喂养,根据患者适应性调节输入速度,控制营养液温度37~40℃
40 35
P<0.0006
36
P<0.0003
32
EN vs. PN-----减少20%的医疗费用
EN的医疗费用仅
是PN的1/7
EN减少医疗 总费用的20%
降低医疗费用,EN是首选
Lobato Dias Consoli M, et al. Early postoperative oral feeding impacts positivel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nic resection: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Nutr Hosp,2010;25(5):806-9.
肠内营养的开始输入
无须稀释 EN 制剂 稳定的患者 24-72 小时内达到目标 稳定患者以 50-60ml / h 开始,每 4-6 h 增加 10-25ml / h 如出现不耐受表现, 喂养速度降低到耐受为止
最初 24 小时内,每 2-3 小时进行胃内负压吸引
胃潴留的诊断 喂养管喂养,胃残留量超过 200ml PEG 喂养,胃残留量超过 100ml
EEN可显著降低外科患者的死亡率
Lewis SJ, et al.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within 24 h of intestinal surgery versus later commencement of feed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Gastrointest Surg,2009;13(3):569-75.
机械性并发症预防
管道堵塞
导管细、时间长、浓度高、冲洗不充分、药物碾磨不细
每次喂养前后以温水或生理盐水冲吸交替进行 持续滴注时4~6h冲洗一次 NaHCO3、尿激酶冲管溶解蛋白及纤维凝块 喂养泵的应用
肠内营养管饲预防堵管的护理措施
使用肠内营养泵恒温下以稳定、匀速输入稳定浓度的营养液。
置管方法的改进
一、屏气法插胃管:
方法:
当胃管通过咽部时, 嘱患者屏气至少10 s,当胃管达 30~ 40cm 时, 嘱患者停止屏气并 深呼吸,继续将胃管插至预测长度, 证实在胃内后,嘱患者平静呼吸,固定胃管。
置管方法的改进
二、口含维生素C 片插胃管 方法: 在插胃管之前 1 min,口腔含化 1 片维生素 C
每周更换
导丝胃管 聚氨酯 细、软、易曲 生物相容性好 耐胃酸腐蚀 管壁薄但很结实 价格较贵 90-180天更换
每周更换
管 饲 方 式
1
一次投给
2 重力滴注
3 营养泵持续泵入
5-10min内, 20-250ml, 每日2-6次 禁止用力推注
经输注管与 胃管连接缓慢滴入 20-250ml, 每日2-6次
肠内营养技术及护理新进展
EN enteral nutrition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
1. 全面、均衡,更符合生理,操作简便; 2. 维护胃肠道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和胃肠激素分泌,保护肠屏障,防止细菌移位, 促进肠黏膜修复;
3. 有利于改善肝胆功能,没有TPN长期应用导致的肝脏功能障碍;
4. 有利免疫调控 5. 经济又安全;
发生天数(d/42d)
30 25 20 15 10 5 0
P<0.0001
输 注 泵 组 (n=50) 重 力 输 注 组 (n=50)
12
P<0.0002
8 4 1 5
P<0.0003
3
0
0
胃胀
恶心
反流
呕吐
腹泻
Shang E, Geiger N, Sturm JW et al Pump-assisted versus gravity-controlled enteral nutrition in long-term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atients: a prospective
早期肠内营养(EEN)
是指术后24H内即给病人实施肠内营养,以期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病人的免 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回复,减少肠内细菌 和内毒素移位,防治SIRS和MODS。
理论基础:研究发现上消化道切除后的病人刚手术结束时小肠绝对静止,3.8H后出 现不规则运动,16.4H后出现典型的胃肠运动复合波,43H后肠鸣音恢复。
6. 较PN更易控制血糖
EN vs. PN-----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对于PN
早期EN显著降低重症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达30% (95% CI -57% to -3%) 早期EN显著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达8% (p=0.001)
Lobato Dias Consoli M, et al. Early postoperative oral feeding impacts positivel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nic resection: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Nutr Hosp,2010;25(5):806-9.
肠内营养,护理是关键
国内外文献资料回顾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多见, 有报道腹胀、腹泻发生达46%。误吸、返流的发生 率有11.5%。
出现并发症后,不敢再用肠内营养。
护理上增加了一些相关器械护理工作。
增 加 了 护 士 负 担
常见并发症分类
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秘等 代谢性并发症:电解质紊乱、非酮性高血糖、肝功能损害等 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胃肠营养液及输注系统污染问题 机械性并发症:堵管 精神性并发症:各种不适感、饥饿感、悲观感等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 PEG
指在纤维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口,将营养管置入胃腔 优点: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适用:昏迷、食道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的管饲喂养途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