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成语看大学生生命教育意义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个成语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摘要: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分别提出“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的道德要求。时光荏苒,这种宝贵的传统美德经历了朝代更迭和岁月沧桑的无数次检验和洗礼,至今仍被视为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瑰宝”。在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成仁取义”这一宝贵思想在现代高校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中仍然值得辩证的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而将之发扬光大。在高校人生价值观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和明德教育等方面,“成仁取义”美德需要科学辩证地解析和灵活变通地应用,以传统美德不断加强巩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文化阵地。
关键词:成仁取义;传统美德;高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176-02
一、引言
成仁取义,在《中华成语大辞典》中解释如下:[褒贬]褒义[释义]成:完功,成就。取:取得。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溯及源头,杀身成仁的典故出自《论语》:“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舍生取义的典故出自《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儒家学派的两位至圣先师分别用不同的语言表述仁德和道义,但是两个成语有机统一的表达了同一的高尚思想和道德标准。要求人们在仁德和道义面前要坚定立场,分清舍与得。现代高校德育工
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囊括了大学生灵魂塑造、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和道德水平提升等多方面要求和标准。然而,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成仁取义”等传统美德思想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加以灵活变通和实际应用,在大学生中的思想教育往往会得到出人意料的收获和效果。
二、论“成仁”在德育工作中的结合与应用
“仁”的思想在孔子的论著中有多方面、多角度的诠释和举例,也反映了在生产力落后和政治环境复杂的形势下孔子的政治信仰
和人生追求。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有杀身以成仁”的道德标准,充分的实现了古代大教育家高瞻远瞩的思想精髓和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如果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可在辅导员德育工作中找到以下两方面的结合点。
1.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以下简称16号文件)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明确提出了“德育”在“育人”培养环节中的重要性。
“仁”的道德要求相对而言并不像“圣”的思想境界那般高深,对于大多数现代人而言,只是包含了“温、良、恭、俭、让”等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仁”的思想内涵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和类同。因此,古典美德“成仁”思想教育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仅不冲
突,反而是很有利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
大学辅导员或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给大学生第一次见面的讲话或者第一次开班会的发言,在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中具有深刻的影响。思政教师在自我介绍时首先需要表明自己的工作职责是开展德育工作,并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来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来自不同生源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来大学的就读原因、生涯规划和追求目标往往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而这时辅导员就迫切需要点明德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和关键性作用,这将决定大学生群体的哲学观、世界观和思想道德的价值取向。
16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可见“仁德”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和具体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将传统仁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密切结合,在大学生的生涯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2.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无求生以害人”和“有杀身以成仁”的价值观念明确的告诫大学生成为“志士仁人”必须坚持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因此,爱国
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重大而紧迫的重点战略任务。在高校军训、军事理论教育、党史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环节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已经接受十几年基础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健康发展的机遇。
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曾经赋诗《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有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在民族危难的时刻,无数志士仁人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如今的和平年代,实事求是分析,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年轻一代的思想渗透一直持续,不少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甚至对于一些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乐此不疲。
如果辅导员将“杀身成仁”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为民族兴盛不惜牺牲生命的慷慨精神,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体凝聚力,不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将会增强大学生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魄。
3.加强“向善”的理性教育
向善培养学生(孩子)一颗善良之心。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是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人。”心地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
大学生在集体生活过程之中,加强“向善”的理性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有“向善”、“为人和善”的理念或者态度。
一旦学生有向善的理念,学生能够将“仁”当做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准则或者依据,能够根据自己对仁的理解,把自己向善的理念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更多地去帮助他人,在帮助他人中得到快乐。
三、论“取义”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
取义成仁,在《中华成语大辞典》中解释如下:[褒贬]褒义[释义]成:完功,成就。取:取得。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已生命。成仁取义与取义成仁在当今的解释虽然略有差异,但是表达了同样的内涵,那就是“只要为了正义的事业而舍生,就死得其所”。那么何为义?答曰:正义,道义。
1.毫不动摇坚持诚实守信教育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可以理解为,诚信接近道义。诚实守信是多么朴素的传统美德之一,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德育工作中却成为了难啃的“硬骨头”。比如说课堂考勤和学业考试,150多人的大课教学只到了30多人,教师点名时却能全勤,又比如考试时(哪怕平时随堂小考)真是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东张西望有之,夹带纸条有之,冒名顶替更是面不改色。中国大学生的诚信与道义何在?假如,像欧洲教师的简单做法,考试时发完试卷教师走人,考试结束时来收卷,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和信任,诚信可复见乎?调研显示(数据未列出),很有争议。再比如,大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