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活动设计1--活动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之一——给教材“挑毛病”
【题目】
(教师语)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清代大学者刘开又说:“君子之学必好问。学与问,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材无疑具备权威性与科学性,但教材中的一些瑕疵是在所难免的。虽然瑕不掩玉,但我们“愿为它拭去尘埃”。我们今天的作业是:
在总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就文章的标点运用、遣词造句、思想内容、详略得当、表现手法以及文中注释等方面的可疑、争议之处进行推敲,如觉得有粗疏欠妥、不合情理之处,即可提出质疑,质疑的范围是初中的全部课文。
【设计意图】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在语文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无疑”,只学不问。其实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疑”。从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善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高度看,在语文学习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质疑方法的示范和指导,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提出疑问来。
本次活动就是想让学生通过给教材“挑毛病”,从教科书中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书云亦云。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研究习惯;树立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质疑传统和权威的挑战精神。只要教师教给了学生基本的方法并加以引导,那么学生的质疑精神就会不断地有所发展,并且能运用于更广阔的领域,他们也将因此受益终身。
【使用情况】
活动过程:
1、以肯动脑筋、有探求兴趣的同学为骨干,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6人。
2、教师以一篇课文为例,说明怎样进行质疑。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组员各自研究课文,提出疑问。
4、每人围绕自己发现的问题,广泛收集材料,进行思考论证,得出自己
的结论,并作记录。
5、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讨论,进一步推敲质疑的合理性和论证的严密
性。
6、课上全班交流。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质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摘录学生案例如下:
1、课文思想内容质疑
对八上教材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学生质疑:这里的“舟子”是哪儿来的?前文不是说“余桡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吗?既然有舟子在,何必自己撑船?既然舟子同去,又为何说“独往”?学生经过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作者只是假借舟子之口来表达自己心里想要表达的东西,也许当时并无舟子在。
第二:可能作者是租船去游西湖的,舟子并不同在船上。
第三;作者这么说表明自己不屑与舟子相提并论,感叹知己少。
2、诗歌注释质疑。
《归园田居(其三)》中,课文对该诗句“道狭草木长”中的“草木长”注解:“[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
学生质疑:“道狭草木长”中的“长”应该读:cháng, [草木长]:应该解释为:草木长(zhǎng)得很长(cháng)(茂盛)。
理由:1、因道路狭窄,草木又长(zhǎng)得很长(cháng)(很茂盛),才会打湿衣衫,浅草是不至于沾湿衣衫的。
2、从时令上看,南方种豆一般是在农历的五月(端午节)的前后,那
时已进入仲夏之时,温暖的南方到处都是“百草丰茂”的景象。
3、从“草盛豆苗稀”也可看出:耕翻过的豆地都已经“草盛”,路边
没锄过的地草木就更加茂盛,也就更长(cháng)了。
4、“狭”与“长(cháng)”不仅相对应,而且更能表达出劳动人民的
疾苦。即使躬耕这么苦,但诗人仍旧能保持“但使愿无违”的心态,
这样更能突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3、文言文注释质疑。
《桃花源记》中有一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课本把“外人”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学生认为欠妥。从后文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既然桃花源人与世隔绝,他们的衣着打扮怎么会跟外面的世人相同呢?难道自秦以来一直到魏晋人们的衣饰都一成不变吗?如果桃花源人的打扮与外人相同,那么渔人断不会如此好奇,急着去向太守禀报,高尚士刘子骥也不会“闻之”便“欣然规往”。唯一的解释是,这里的“外人”应注释为“以前的人”。渔人在迷路的情况下进入桃花源,看到这么一群衣着完全像以前(古时代)的世人才会大为惊讶,其他人当然也会闻讯而来。
《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的“落英”课本上解释为“落花”,这与表现桃花林的美景语境不符,联系上下文似乎“初开的花”解释更为妥当,更能使全篇构成和谐的美。
4、诗文名句与流传甚广的版本有出入。
本教材中有一些古诗文名句与老百姓交口传诵的名句有出入,学生受以前阅读的影响总不容易改过来,默写更是容易出错,搞的人苦不堪言。
例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例2:“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例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游此寄》)
可是通行的版本却是“随君直到夜郎西”、“借酒消愁愁更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学生认为通行的说法只要本质上没有错,就应该考虑教材与通行说法的一致性,以免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结果点评】
本次探究性作业达到了以下几点预期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素质之
一。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了分工与合作。
3、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该活动存在的问题:
1、所给范围太广,耗费学生大量精力与时间,效果却并不明显。
2、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够明确。
3、基础差的学生完成探究性作业的质量可能很低。
【改进与拓展】
1、缩小范围,目标更加明确。例如:把范围局限在八年级全册。
2、小组内部分工要精细,人员要搭配好,让基础差的同学也有事情可干。
3、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的指导、点拨。
4、学生提出的质疑并不都是合情合理的,教师要做好点评与解释工作,避
免学生钻牛角尖。
5、有些疑问可以生成很多东西,教师若引导得当,学生可更好地理解文章
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