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学区整体推进社会大课堂课程化的实践研究

学区整体推进社会大课堂课程化的实践研究

学区整体推进社会大课堂课程化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社会大课堂课程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大课堂课程化研究就是通过梳理学科知识与课外资源的结合点,对学科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充分运用社会丰富的教育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课程建构,服务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拓展,服务于师生的成长,促进社会教育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通过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有效拓展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内容,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课外资源的结合,促进学生学会思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展课程资源,促进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区域整体进行大课堂课程化研究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我们学区包括13所小学,既有示范校、也有普通城市校和农村校,既有1400多人的一校多址的大规模学校,也有200多人的精致学校,由于诸多原因,学区存在着学校发展不均衡、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情况,因此,抓住机遇、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整体推进,能够弥补规模较小学校研究力量的不足、促进各校课程建设意识的不断强化,能够强化各校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意识,不断提高学科质量,最终促进学区各校整体的均衡发展。

二、实践研究过程(一)调研分析,掌握情况。

开展工作,调研是基础。

我们对全学区13所学校中的53名干部、389名教师、311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研。

问卷后,我们对各类问卷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比较集中的问题有:对社会大课堂课程化研究的内涵、目的和目标不清晰;对具体实施的措施很茫然,缺乏指导。

针对主要问题,学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二)清晰目标,明确思路。

在方案中,我们还明确了工作思路:“明确管理网络,落实分层负责制,强化过程管理,落实阶段督导制,突出课程内容,落实学科结合点,加强梳理总结,促进师生发展。

”我们在各层次的培训会上都反复强调我们工作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充分用好社会大课堂的基地资源,使学科教学内容得到更广阔更深入的拓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我校推进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成果

课程改革我校推进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成果

课程改革我校推进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成果课程改革实践与成果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旨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教育质量。

在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内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下面将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三个方面,分别介绍我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我校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我们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如智能电子白板、互联网教学资源等。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更生动地展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扩展我校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首先,我们增加了科技类、人文类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这些选修课程涵盖了科技创新、传媒与文化、环境保护等热点领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入了大量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实践科学原理,在社会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首先,我们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创意思维课程和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关注学生的领导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校园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负责任地与他人合作,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我们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教学统整实践活动总结(3篇)

教学统整实践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其中教学统整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次教学统整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总结。

二、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科间的联系,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科界限过于明显,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缺乏统整,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开展了教学统整实践活动,旨在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三、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学统整的认识,使其掌握教学统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活动内容1.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统整专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教学统整的实施策略。

2. 教学设计: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3. 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统整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 评价反馈:对教学统整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收集教师和学生反馈,总结经验教训。

五、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组织教师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教学统整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对教学统整的认识。

3. 开展教学设计竞赛: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评选优秀作品。

4. 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开展教学统整实践活动。

5. 评价反馈:组织专家和教师对教学统整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六、活动成果1. 教师对教学统整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掌握了教学统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3.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跨学科能力得到锻炼。

学校课程改革探索经验总结

学校课程改革探索经验总结

学校课程改革探索经验总结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学校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校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路径,借鉴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总结我校课程改革的探索经验。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我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注重建立了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兴趣特长等多个方面纳入评价范畴,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作品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

通过这些综合评价,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反馈,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强化跨学科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间的整体联系,我校进行了跨学科教学的探索。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研究、项目制等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更深入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发展学科特色化在课程改革中,我校注重发展学科的特色化。

通过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明确学科的核心理念和特点。

通过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研究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在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提倡问题导向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校倡导问题导向的学习。

学校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互动。

六、培养实践能力在课程改革中,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开设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课程改革至关重要。

我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关爱,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组织心理咨询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八、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力,我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3篇)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结合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探讨教学改革探索实践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1. 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目前,我国部分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探究。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不完善我国现行课程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1. 优化课程内容(1)加强课程内容的更新,使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2)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3)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

(2)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 完善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2)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2)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实践案例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为例,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双新”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双新”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双新”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14年以来,我校摸索总结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六步教学法”。

这一课堂模式旨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时间、空间和话语权交还给学生,使每名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所收获。

然而,随着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双新”(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推进,我们发现原有的“六步教学法”已经不太适合当下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经历了探索、论证后,学校以“六步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全校范围内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进程中,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和制度,采取“集中理论学习、分散回岗实践、课堂观摩研讨、总结改进完善”的形式,构建“双核三维五思”高效课堂教学体系,提出了“一模多法”的发展理念,形成了“课改大舞台,人人展风采”的创先争优景象。

改革“六步教学法”的背景所谓“六步”是指情境引入、目标揭示、自学交流、展示评价、总结归纳、训练反馈六个步骤。

改革之初,我们首先收集了各年级备课组在使用“六步教学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汇总。

步骤烦琐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为了完成“六步”往往是蜻蜓点水,从而影响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例如,“自学交流”环节本是“展示评价”的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为了完成“六步”而草草地进行“自学交流”。

没有扎实的“自学交流”就不可能实现精彩的“展示评价”。

于是,当“展示评价”陷入尴尬的“冷场”后,教师不得已登场,于是课堂又成了老师的“一言堂”,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僵化执行容易造成“前松后紧”。

“六步教学法”的改革目标之一是让教师有法可循,提高课堂效率。

然而,有些教师循规蹈矩僵化地执行“六步”,常常造成课堂“前松后紧”,甚至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六步教学法”容易造成教师思维惰性。

不容否认,“六步教学法”在推行之初,的确对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3篇)

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现状分析、改革措施和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新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应对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是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选择。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实践教学改革现状分析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理论课程脱节,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等。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三、实践教学改革措施1.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1)科学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1)加大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投入,提升实践教学条件。

(2)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

3.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行评价等。

教学改革实践报告(3篇)

教学改革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将对我校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教学改革实践内容1. 课程体系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我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减少了部分过时、重复的课程,增加了新兴交叉学科和实用技能课程,提高了课程体系的整体质量。

(2)实施学分制。

我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加强实践教学。

我校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增设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方法改革(1)引入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环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采用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师生互动。

我校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

我校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我校设立学生评价制度,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教师不仅要接受学生评价,还要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教学改革实践效果1.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改革,我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教学改革有助于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教学改革的实践报告(3篇)

教学改革的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学改革,推动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改革背景1. 政策背景: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

2. 教育现状:我国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负担过重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生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要求学校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化的教育。

三、教学改革实践1. 课程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更新课程内容:结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

-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学方式改革:-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 翻转课堂:实施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价方式改革:- 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 家长参与评价: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 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3篇)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旨在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背景、意义、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背景1.国际教育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也应紧跟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我国教育改革现状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意义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2.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推动教育公平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具体措施1.创新教育理念(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素养教育等融入课程教学。

2.优化课程设置(1)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性课程。

(2)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形成有机整体。

(3)开发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改革教学方法(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推进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推进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推进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加强顶层设计是关键,课程教学是主渠道,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是很好的切入点,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是必要手段,加强创业教育是新渠道。

要把提高实践能力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中,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两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把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最高目标。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中,我们重点探索解决“提高什么”和“怎么提高”这样两个问题。

我们着眼于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突出提高“五种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怎么提高”能力的问题,我们决定把全面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一个重点,为解决“怎么提高”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认识。

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是推动实践教学的关键。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突破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从领导、组织、计划、基地、经费等方面进行系统完整的设计,构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制度体系。

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提高实践能力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中。

1以人为本,实行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体制。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要贯彻“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要围绕能力培养这个核心,通盘考虑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将学术氛围的营造、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通盘考虑,把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科技文化竞赛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实行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体制。

2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第一学期设置专业导读性课程,请专业名师讲授,为学生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提供指引。

在课程结构上,增加微观实务课程、实验课程和创业课程。

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最新教育文档

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最新教育文档

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程体系是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现状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的课程。

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学校实施教学理念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不经。

同时,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校教育注重向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国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极为必要。

研究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而且对学校教育的深入发展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1.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原则首先,科学性原则。

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要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为我国提供高素质综合人才;其次,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课程体系的优化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减少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出现重复与交叉现象,并站在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规划学科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注重科学性学科的整体性,加强对新知识的拓展和运用,提高课程知识的整体性;再次,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要求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将学科知识结构分为专业知识部分、文化知识部分、技术知识部分这三个层次,同时,在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原则;最后,拓宽性原则。

拓宽性原则要求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学科基础知识,淡化专业倾向,在学习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并积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其他学科,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途径2.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

因此,在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教师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

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3篇)

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探讨,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教学策略一、引言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将知识点、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实践案例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实践探究。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探讨1. 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单元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知识整合:将知识点、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注重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案例1. 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狼想吃小羊,却因小羊的无辜辩解而未能得逞的故事。

教师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将《狼和小羊》与《狐狸和葡萄》、《乌鸦喝水》等寓言故事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单元。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故事情节,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总结寓言故事的写作特点。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5)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3篇)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本文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方法、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教师中心、学生被动、教学手段单一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标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序,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4.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三、方法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

2. 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手段创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课程设置改革: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践案例1. 案例一:某中学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1)背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该校决定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方法:教师提前将课程内容制作成视频,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等活动。

(3)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2. 案例二:某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改革(1)背景: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该校决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2)方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效果: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学习效果显著。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3篇)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改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3. 优化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1.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1)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改革教学模式(1)探究式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项目式学习。

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3. 优化课程内容(1)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关注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整教学进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4. 创新教学方法(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教深度融合推进应用化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科教深度融合推进应用化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科教深度融合推进应用化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在应用化学这个领域,大家都知道,化学学科既抽象又复杂,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开始就喜欢上它。

你想啊,刚进大学,课程大纲上那一堆堆化学方程式和公式,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天啊,这些是用来折磨人的吧?”不过,话说回来,这些难度大、要求高的课程也正是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如何能让这些学科更贴近现实、更加生动有趣,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说实话,要是死记硬背化学反应公式,拿到成绩单上的那几分再看看自己满头的大汗,谁都会觉得很“亏”。

所以呢,咱们得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点“脑洞大开”的改革。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那个“科教深度融合”的理念,怎么讲呢,简单点说就是把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题、背公式,而是要让他们在实际的实验、科研项目中,亲自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一下科研的真实世界。

这样一来,化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堆砌,而是活生生的、能动手的学问。

课堂上不光是老师的“单口相声”,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大家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甚至是小组合作做实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问,学生怎么能自发地去做科研呢?别着急,其实“深度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我们需要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结合实验室的开放,给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科研环境。

比如,某些化学课程,不再仅仅让学生在纸上做题,而是直接带他们到实验室里,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操作,如何观察实验结果,然后再讨论分析。

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这门课就像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轻轻一推,哇,居然可以这样玩。

讲到这儿,可能会有人说,这样一来,学生是不是压力更大了?不一定哦!压力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感。

就比如说,化学实验的过程其实就像做饭一样,往往前期准备充足,后期操作得当,才能“做出一桌好菜”。

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经验(3篇)

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经验(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各地各校纷纷开展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结合我校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我校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经验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1)课程设置改革。

我校在课程设置上,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了多元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教学方式改革。

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与在线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考核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引入过程性评价、项目式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队伍建设(1)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

(2)教学研究。

设立教学研究基金,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项目,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3)教学团队建设。

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

3.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1)校企合作。

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产学研一体化。

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4. 教学资源建设(1)信息化教学资源。

建设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

(2)实践教学基地。

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实践机会。

三、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成效1. 学生满意度提高。

通过教学改革创新,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满意度逐年上升。

2. 教学质量提升。

我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中屡获佳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3. 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部分教师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3篇)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等。

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等,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

2. 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 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1. 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践教学资源逐渐丰富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实践教学资源逐渐丰富,如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践基地等。

3. 实践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四、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问题。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3.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部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五、实践教学改革措施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关于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关于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关于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策划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体系。

二、总体目标1.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4.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具体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3)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3.改革课程体系(1)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加强课程整合,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3)开发校本课程,传承学校特色文化。

4.创设良好教学环境(1)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2)优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条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整体氛围。

5.加强教育教学评价(1)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加强教学质量监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存在的问题。

(2)分析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2.制定方案阶段(1)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组织专家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3.实施阶段(1)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

(2)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4.监测评价阶段(1)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

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

改革创新R EFORMATION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文/黄 炜摘 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

职业教育更注重技能的培养、更强调岗位的针对性。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这一特点,在全国大力推行一体化改革的背景下,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提出了实现“双导师制”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一体化 课程改革 双导师制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课下完成的。

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团队合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别技能竞赛、活动,实现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良性学习效果。

2.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分为六步,分别是: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六个步骤设定若干个“成果”,以任务来导向,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知识,同时将学的知识应用到任务中,从而获得理实一体化的效果。

本文列举的教学案例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完成“凸轮轴”零件加工工艺卡。

该案例中的任务(成果)设计思路如下表所示。

首先,安排学生根据任务书收集资料,然后做成海报,这样学生很明确该如何做,也会想办法去完成该任务。

其次在计划、决策阶段,学生要分析零件特征,学习制图知识、工艺知识,为此设计学习工作单(针对载体设计相关知识点的简答、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再次是实施、检查阶段,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所学知识完成工作任务——加工工艺海报,对所有之前工作进行一个综合应用,同时再请教老师、同学,优化成果。

最后是评价阶段,各组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小组间相互点评,取长补短,根据总结评价的情况,每个成员在工作内容、收获、自我表现等方面进行小结,上交可视化的纸质文件。

表 任务设计序号学习步骤成果上交时间目的、意义1咨询信息海报45’获取、整理学习资料2计划工作页90’学习相关知识点3决策4实施工艺卡海报135’应用资源、信息、知识点完成并优化工作任务5检查6评价学习小结180’总结、提升三、小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程指导中心
是区域课程规划、课程建设、课程指导和教材研发中心
•承担区域课程规划、建设、实施、资源整合的研究以及部 分地方课程教材研发任务。
•指导学校优化课程方案,形成与育人目标一致课程方案。 •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并组织课程建设相关交流活动。 •指导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 教育教学全过程。
2.调整研训部门职能定位
• 理念:做好转型期服务,做中发展、共同发展是主旋律 • 四个转变:“知识传播”向“知识生产”转变 “补充短缺”向“挖掘潜力”转变 “传承经验”向“创新实践”转变 “经验指导”向“实证改进”转变
• 服务:满足需求并引领需求,创新内容形式。
“五个中心”的职能定位 课程指导中心 教学研究中心 质量评价中心 资源建设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 2012年提出,校庆40周年
十年基础教育课改回顾
• 2002年,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区小学和 初中从一年级全面开展实验。 • 2007年,实施高中新课程,全员行动,逐步推进。 • 2002年,以理念更新为主题推进课程改革 • 2003年,以科研方式推进课程改革 • 2004年,以基地校引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 2005年,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核心 • 2006年,以评价制度变革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
分阶段重点推进课改
• • • • • • • • 2007年,以经验提升为中心推进课程改革 2008年,以高中课改为重点引领课程改革推进 2009年,以教师队伍能力再建设为主题推进 2010年,以教师队伍能力再建设为主题推进 2011年,以基础教育改革项目深入推进 2012年,以横纵整合为重点深度推进 2013年,名师团队培育引领 2014年,教育资源布局调整
4.综合素质评价功能不足。
5.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6.学校教育管理出现断层。。
分析:
• 挑战巨大: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满足群众需求依然是 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内涵发展是必走之路。 • 基本理念:着眼未来,以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本。 不削峰填谷,而是扬长补短;不平均发展,而是各有特色 • 基本思路: 1.拓宽视野,大背景下整体规划 2.遵循规律,倡导教育家办教育 3.项目载体,破解教育难点问题 4.协同创新,开放发展提高质量
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共 性需求和个性需求,是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 措施。
思考几个现象
• • • •
• • • •
阿里巴巴和余额宝 腾讯和微信 苹果、索尼、诺基亚 美国金融危机
未来的发展:跨界思维与现代发展 未来:需要跨界创新 现在:基于学科和跨学科学习的跨界思考和行动 需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经历综合性强、复杂性强 的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建设。
(3)质量评价中心
• 负责区域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和各学段各学科的学业质 量监测。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 体系。 转型: 选拔甄别——诊断改进 单一评价——多元评价 绝对成绩——增量分析 定性评述——基于标准
(4)资源建设中心
负责区域内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工作
• 内容:主要有课程资源、教学资源、质量评价资源、教 师培训资源等。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师德修养、学科教 学、班级管理、教师成长等)。 • 形式:包括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视频资源(微课程、 moocs)等。
项目引领解难题 协同创新促发展 —— 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主要内容
• 海淀教育基本情况和新挑战
• 顶层规划整体推进课程改革 • 项目引领破解难题提高质量
一、区域教育基本情况和面临挑战
• 1.类别较全:学前、小学、中学、职高、特教、工读、 成教、社会培训机构,500余所。
• 2.规模较大:28万余人。中小学在校生总数25万人,占 全市21%;各类培训机构培训150万人次/年。 • 3.水平较高:素质教育各方面,课程、教学、评价、科 技、艺术、体育、中高考情况等。 • 4.差异仍在: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类别差距。
(5)教师发展中心
•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及区域教师队伍特点,整体规 划区域教师培训,建立分层次、分学段、分学科教师 培训体系。 • 开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组织实施培训。 • 指导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化 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 • 强调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新任教师、区级骨学提升空间很大。
• • • • • 关注具体内容多,忽视课程整体价值。 关注知识解析多,忽视知识形成过程。 关注教学技能多,忽视学科思想方法。 关注教师的教多,忽视学生学的方法。 关注单课时改进,忽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结果:解题尚可,解决问题能力不够
目标:关注学科素养不够。 方式:关注学习过程不够。
二、顶层规划整体推进课程改革
1.绘制“海淀教育”新地图
•近三年,调整教育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以优 质、均衡、公平为特征“教育新地图”。南、北、东。 (1)市级示范校、素质教育先进校。 (2)高校对口支援中小学:25、40。 (3)教研部门对口支援初中校:2所。 •未来:调整学区划分,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促进海淀 区基础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
回顾十年课改,初见成效
• 学生为本教育观已被广泛认同理解
• 从执行国家课程走向自主规划课程
• 从讲授式为主的教学转向多种形式教学
• 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升
• 探索教育家办学
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新挑战
• 基本矛盾:海淀优质教育资源 过于多、过于好;不够多、不够好; 上学难、上好学难并存。 • 教育教学问题和挑战: 1.学校课程方案有待优化。 2.学段割裂阻碍学生发展。
是帮助各个学校为达成育人目标的关键部门(新)
(2)教学研究中心
• 是海淀区教师教学研究与学生学习研究中心。 • 内容:聚焦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与方法,指向学科能 力发展、指导教师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课 堂教学,关注学法指导,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特别强调学的经历和过程。 • 形式:校本教研、学区教研、区域研修、国际研修、 网络研修等。以项目为载体的“学区跟进式”将教研 的重心下移,持续改进,点对点帮助学区提高教研的 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