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音乐鉴赏课教案
《学堂乐歌》音乐鉴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学堂乐歌》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分析和理解《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步骤: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学堂乐歌》音乐作品的封面、作者等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学堂乐歌》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包括作曲家、创作时间、音乐风格等方面的信息。
音乐分析:指导学生仔细聆听《学堂乐歌》音乐作品,并结合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关注曲调、节奏、和声、歌词等方面的内容,解读其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提醒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重要旋律、和声的变化以及其他突出的音乐元素。
情感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学堂乐歌》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思考,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绘画等方式进行展示。
音乐表达:引导学生参与歌曲的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并学习合唱的技巧和配合。
学生可以尝试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总结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表达成果,并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索音乐鉴赏的世界。
教学评估:学生对于《学堂乐歌》音乐作品背景和创作意图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音乐表达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和欲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
学生可以探索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比较其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备注:教案中的具体活动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十九节学堂乐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19必修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学堂乐歌的曲调和歌词。
3. 学会演唱学堂乐歌,感受其音乐风格。
4. 培养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唱两首代表性的学堂乐歌,理解其音乐风格和歌词内涵。
2. 难点: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两首学堂乐歌的音频和歌词打印稿。
2. 准备钢琴或吉他等乐器用于伴奏。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4. 安排课堂讨论和演唱环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堂乐歌,如《大江东去》、《女校学生之歌》等,让学生感受这些歌曲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学堂乐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让学生对学堂乐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 音乐知识介绍:讲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特点、音乐风格等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学堂乐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歌曲学唱: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跟唱、小组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毕业歌》、《送别》等学堂乐歌。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发音、节奏、音准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好准备。
4. 小组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堂乐歌的表演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表演水平。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学堂乐歌的情感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学堂乐歌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学堂乐歌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完整的回顾和总结,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化自信。
高中政治《学堂乐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学堂乐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节: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学堂乐歌》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歌曲来了解和深入理解政治概念,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理论素养。
第二节:教学目标- 理解《学堂乐歌》的歌词所表达的政治概念和思想- 分析歌词中的政治信息,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第三节: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 《学堂乐歌》的歌词- 政治概念和思想解读3.2 教学步骤步骤一:歌词研究1. 听取《学堂乐歌》2. 研究歌词,理解其中的政治概念和思想3. 分组讨论歌词中的政治信息和观点步骤二:政治思考与讨论1. 引导学生针对歌词中的政治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2. 学生小组展示并交流各自的观点和见解3.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辩论步骤三:政治意识和素养培养1. 引导学生对歌词中表达的政治意识进行思考和反思2. 探讨政治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关系3. 分析与讨论如何将政治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步骤四:合作与沟通1. 组织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2. 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分享思考和见解3.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发展第四节:教学评估4.1 评估方式- 小组讨论的成果和展示- 学生的书面反思和总结4.2 评估标准- 对《学堂乐歌》歌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对政治意识和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合作与沟通能力的表现第五节:教学资源- 《学堂乐歌》音频或视频资源- PPT或课件制作所需资源-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材料第六节: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与政治相关的歌曲进行分析和讨论- 带领学生参观政治相关的实地景点或相关活动第七节: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歌曲来激发学生对政治概念和思想的思考和讨论,并通过小组合作和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评估方式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促进他们的政治意识和素养的发展。
《第十九节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 掌握学堂乐歌的基本音乐特征和歌唱技巧。
3. 能够在实践中正确演唱和欣赏学堂乐歌。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如《读书乐》、《桃金杏银》等经典学堂乐歌的歌词、旋律和歌唱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受学堂乐歌背后的历史情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相关学堂乐歌的音频和歌词。
2. 制作PPT课件,包括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征和示范演唱。
3. 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以便学生练习歌唱。
4. 安置音乐教室,确保音响效果良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经典的学堂乐歌歌曲,引发学生对学堂乐歌的兴趣,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特点通过播放学堂乐歌的歌曲,引导学生思考其特点,并进行总结。
教师再对学堂乐歌的定义进行讲解。
2.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教师通过PPT展示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背景和成就。
3. 学堂乐歌的教学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堂乐歌的教学意义,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宏扬传统文化等。
(三)新课演唱1. 播放学堂乐歌的歌曲,学生跟唱。
2. 教师进行示范演唱,学生模仿。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全体学生演唱,教师评判。
(四)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堂乐歌的教学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学堂乐歌,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认识。
3. 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演唱学堂乐歌,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学堂乐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学PPT,包含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内容。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学堂乐歌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学堂乐歌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学堂乐歌的音乐资源和歌词。
2. 音乐播放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向学生介绍学堂乐歌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学堂乐歌的兴趣。
Step 2:学习歌词1. 播放学堂乐歌的音乐,让学生首先聆听歌曲。
2. 分段播放歌曲,带领学生一起跟读歌词。
3. 教师可以将歌词投影或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朗读歌词。
Step 3:学习旋律1.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旋律哼唱。
2. 教师可以用手指引导学生跟随旋律的变化和节奏。
Step 4:合唱练习1. 安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学生担任领唱。
2. 学生们在小组内练习合唱,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唱,也可以单独练习。
3. 教师可以依次点名每个小组,让他们轮流上台合唱。
Step 5:创编动作1. 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动手创编一些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动作。
2.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创编的动作。
Step 6:合唱表演1. 经过反复练习,每个小组准备好自己的合唱表演。
2. 安排合适的时间,让每个小组在全班面前表演他们的合唱。
Step 7:讨论和总结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堂乐歌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创编学堂乐歌的伴奏乐器演奏。
2. 学生可以尝试将学堂乐歌改编成自己的版本,增加自己的创造力。
3.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写学堂乐歌的歌词,配合已有的旋律演唱。
4. 学生可以利用学堂乐歌的歌词和旋律进行声乐表达训练。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教案标题:学堂乐歌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乐歌学习,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 通过学唱乐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合唱乐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1. 引入乐歌(5分钟)- 介绍乐歌的名称、作者、以及乐歌的背景和主题。
- 播放乐歌的录音或演示乐歌的演唱,让学生初步了解乐歌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分析(10分钟)- 分析乐歌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探讨乐歌中的重要词汇、短语或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 分析乐歌的曲调、节奏和音乐元素,让学生对乐歌的音乐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学唱乐歌(15分钟)- 教授乐歌的歌词和旋律,逐句逐句地教唱。
-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帮助,一起学唱乐歌。
- 引导学生注意发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4. 合唱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声部。
- 指导学生练习各自的声部,并逐渐合并声部进行合唱。
- 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让学生共同努力,达到良好的合唱效果。
5. 表演与反馈(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乐歌的小型表演,让他们展示所学的成果。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入个人创意和表达,让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6. 结束(5分钟)-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学生通过学唱乐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继续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学唱和合唱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节奏感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估。
2. 学生对乐歌歌词和音乐元素的理解程度的评估。
3. 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和创意的评估。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乐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3.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的音乐知识,如乐器演奏、音乐理论等,拓宽音乐视野。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教案标题:《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学唱《学堂乐歌》。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其音乐表达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学堂乐歌》歌曲录音或视频。
2. 教师准备乐器或音乐伴奏。
3.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歌曲《学堂乐歌》,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让学生猜测歌曲的内容和主题。
2. 歌曲欣赏(10分钟):播放《学堂乐歌》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3. 歌曲学唱(15分钟):a. 教师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b.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的意思,并让学生重复唱。
c. 教师进行整体合唱,让学生跟随合唱。
4. 歌曲分析(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b. 学生自由发表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5. 合作创作(1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编写一段歌词,表达他们对学堂的理解和感受。
b.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写的歌词,并合唱。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类似主题的歌曲,拓展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合作意识。
3. 教师可以通过其他音乐活动或游戏,巩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唱歌曲时的参与度和准确度。
2. 评估学生在歌曲分析和创作环节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学习成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学唱《学堂乐歌》来表达自己对学堂的理解和情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创作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0.19学堂乐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风格、历史背景。
再结合听与唱,感受和体会作品的情感,理解歌曲内容,进而懂得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2、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学堂乐歌的创作风格特点及独特时代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平等、多元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学堂乐歌的情感及反映的时代思想感情二、教学难点通过对作品的鉴赏,了解“学堂乐歌”词曲的创作原则和特殊性三、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教唱多种教法相互结合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城南旧事》影片片段,提出问题。
这首歌曲的名字及歌词作者?创作时期?请同学回答问题然后老师总结: 100 多年对于历史只是沧海一粟。
而一首歌曲如果能够历经100 多年的岁月洗礼却依然能够打动你我,我想这足以能够书写一段音乐传奇了《送别》意蕴格长,情真意切,表达了送别亲友时的凄凉、哀伤的情绪。
由于它是在校园中传唱,并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因此在20 世纪初,这类歌曲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学堂乐歌。
(二)新课讲授(一)学堂乐歌1.概念及发展历史清末民初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以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乐歌课”,后来音乐界将这时期的学校歌曲成为“学堂乐歌”。
2.主要形式与内容学堂乐歌多数是填词歌曲,少数是创作歌曲。
其内容包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破除迷信、妇女解放、传授科学文化等题材(三)鉴赏学堂乐歌1.《黄河》①词作者简介:沈心工(18701947)77岁②代表作鉴赏:《黄河》a、乐曲作品介绍。
《黄河》是由我国国人最早创作的自度曲之一,其歌词蕴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旋律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术进行写作,开创了中国新音乐创作的先河,推动了学堂乐歌的发展。
b、赏析乐曲并体会其音乐情感。
歌曲来用铿锵有力的节奏,疏密错落有致,音调开阔雄壮,歌词气势磅礴,有踏步向前的气势,又有开阔舒展的情怀,宣扬了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之《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学堂乐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2. 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
3. 经典学堂乐歌作品欣赏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堂乐歌的定义、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2.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经典学堂乐歌作品。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学堂乐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学堂乐歌的定义、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和经典作品。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学堂乐歌作品。
3. 教学素材:相关文献、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学堂乐歌的定义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3. 作品欣赏:播放经典学堂乐歌作品,如《茉莉花》、《读书郎》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结构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和魅力,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堂乐歌在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性。
6. 拓展: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学堂乐歌作品,深入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文化价值。
7. 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分析一首学堂乐歌的作品特点、历史背景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在欣赏学堂乐歌作品时的分析能力,如作品结构、风格、情感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学堂乐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学堂乐歌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增强学生对学堂乐歌的实物感受。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学堂乐歌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学堂乐歌》的歌词和基本唱法;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3. 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基本唱法;2. 引导学生正确唱歌的姿势和气息控制;3. 学会合唱和节奏打击;教学准备:1. 教材和音乐播放器;2. 歌曲的歌词、音乐伴奏和合唱节拍棒;3. 学生的唱歌姿势和呼吸练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老师播放歌曲《学堂乐歌》的音乐伴奏,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是什么类型的?它的曲风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它的歌词表达了什么意思?大家对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感受?3.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 2:学习歌曲的歌词1. 进入正题,老师将歌曲的歌词分段,逐句教给学生,学生跟读。
2. 分段教唱过后,让学生整体跟唱,重复多次,直到熟悉为止。
Step 3:学习基本的唱法和节奏感1. 引导学生正确唱歌的姿势和气息控制。
老师示范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模仿跟唱。
2. 学习歌曲的节奏感。
老师带领学生用合唱节拍棒敲击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跟着节拍唱歌,锻炼他们的节奏感。
Step 4:合唱和团队合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歌词部分。
2. 教师带领学生逐部分合唱,分头唱,齐唱,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经过多次练习后,组织学生进行整体合唱,尽量做到声音齐一,节奏一致。
Step 5:巩固和拓展1. 细化合唱练习,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歌词和音乐的表达意图,用创意的方式演绎这首歌曲。
可以用动作、表情等形式表达出来。
2. 通过观摩和点评,鼓励学生多提出创意,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Step 6:总结反思1. 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10.19学堂乐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2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十九节“新音乐初放”中的内容。
本节课分别通过鉴赏五首学堂乐歌:《黄河》、《祖国歌》、《春游》、《问》以及《西风的话》,要求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对作品进行学习聆听探讨思考,了解 20 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歌曲特点等,能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逐步培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的阅历,对现代音乐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近代历史发展比较熟悉。
但从音乐角度入手了解和欣赏近代历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难点。
毕竟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与音乐作品有一百多年的时空距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作品,走入近代的音乐时空。
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别与实践,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历史背景。
2.认识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了解沈心工、李叔同、黄自、萧友梅的生平、代表作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聆听音乐,理解作品的艺术性体现以及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的生平、代表作及其在中国音乐史的贡献。
2、难点:运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在上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童年》,有熟悉的同学可以一起跟随演唱。
2、引导学生猜歌名并提问歌曲描绘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哪里的生活?3、由此引出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二)新课教授根据问题进入新课教学。
学堂乐歌其实校园歌曲在一百年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它反映校园生活,在校园中传唱,并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在变法维新的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思潮逐渐兴起,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中开设了“乐歌”课。
高中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概念、历史背景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学堂乐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历史背景2. 学堂乐歌的特点3. 著名学堂乐歌作品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堂乐歌的概念及其与传统音乐的差异2. 学堂乐歌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3. 学堂乐歌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堂乐歌的概念、历史背景及特点。
2. 欣赏法:聆听、分析著名学堂乐歌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学堂乐歌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学堂乐歌的特点,分析其与传统音乐的差异。
3. 欣赏:播放著名学堂乐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
4. 讨论:分组讨论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堂乐歌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学堂乐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学堂乐歌的历史、特点和鉴赏方法。
3. 开展学堂乐歌主题的音乐会,让学生在欣赏中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学堂乐歌创作比赛中的表现,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八、教学资源1. 学堂乐歌作品音频、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欣赏和分析。
2. 学堂乐歌相关书籍、文章: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机会。
3. 音乐软件和乐器:辅助学生进行创作和实践。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对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2、通过学唱歌曲,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通过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合唱中达到协调统一,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过程1、知识点传授: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听赏学堂乐歌,了解其内容和形式。
2、实践操作: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重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案例演示: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的歌曲,让学生了解不同版本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在网上寻找其他版本的学堂乐歌,互相交流学习,扩大视野。
5、小组合作:组织小组合唱比赛,让学生体验合唱的乐趣,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听赏学堂乐歌,提高其学习兴趣。
2、问题探究: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歌曲,让学生思考不同版本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在网上寻找其他版本学堂乐歌,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重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在网上寻找其他版本学堂乐歌,互相交流学习。
3、评价方式:通过小组合唱比赛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PPT讲解:通过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曲谱,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2、板书设计: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乐器演奏:通过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七、结论通过学堂乐歌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提高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增强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高中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概念、历史背景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学堂乐歌,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历史背景2. 学堂乐歌的主要特点3. 经典学堂乐歌欣赏与分析4. 学堂乐歌的创作与表演5. 学堂乐歌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历史背景2. 学堂乐歌的主要特点3. 经典学堂乐歌的欣赏与分析4. 学堂乐歌的创作与表演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堂乐歌的概念、历史背景、主要特点等。
2. 欣赏法:播放经典学堂乐歌,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学堂乐歌的创作与表演。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学堂乐歌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第一课时:介绍学堂乐歌的概念、历史背景、主要特点。
3. 第二课时:欣赏经典学堂乐歌,分析其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4. 第三课时:学习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5. 第四课时:分组表演所学学堂乐歌,互相评价、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评估学生对学堂乐歌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学堂乐歌创作进行评价,包括旋律、节奏、歌词、表现力等方面。
4.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学堂乐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学习: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存在学习困难,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3. 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是否充足,是否需要增加或调整。
《第十九节学堂乐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学堂乐歌的演唱技巧和风格特点。
3. 通过学堂乐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学堂乐歌的演唱技巧,包括气息控制、音准节奏等。
2. 理解学堂乐歌的歌词内涵和情感表达。
3. 体会学堂乐歌的爱国情怀,引发学生共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的PPT。
2. 准备学堂乐歌的音频和视频素材。
3. 准备乐器(如钢琴、口琴等)以便进行示范演奏。
4. 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学堂乐歌音乐,引导学生欣赏。
2. 简单介绍学堂乐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3. 提出本节课主题:学习欣赏、学唱学堂乐歌。
(二)新课教学1. 播放学堂乐歌音频,请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音乐风格、节奏、旋律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简要介绍学堂乐歌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点。
3. 结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演唱、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组织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
5. 挑选几组学生代表进行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国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布置作业1. 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学堂乐歌,达到熟练演唱的程度。
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演唱学堂乐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课型】综合课【教学重点】听与唱的结合,师生互动沟通,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理解歌曲的内容,进而懂得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候、组织课堂二、导入新课师:1.〔请同学唱歌〕今日上课,我特别想观赏你们唱的歌曲,谁能满意我这个愿望?2.这是你们现在追赶的音乐,你们想听听我在学校时代唱的歌吗?《让我们荡起双桨》:学校最流行歌曲,旋律精美,虽经年累月,仍传唱不衰。
《少年先锋队队歌》:从戴上红领巾到走出校门,伴随我们最久的歌声。
《童年》:对学校生活的写实。
学校歌曲最重要的两点社会性:一是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它们都针对不同的学龄:学校生的欢快、可爱,中同学的积极、健康,高校生的成熟和对从前暖和的回忆等等。
三、“学堂乐歌”师:同学们知道学校歌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吗?20世纪初〔1902年〕。
一开始并不叫“学校歌曲”而叫做“学堂乐歌”。
首先,我们来听听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体操-兵操》。
是不是挺像儿歌?它在跟小孩子们说什么呢。
〔强身健体去当兵卫国〕这是“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沈心工先生的其一代表作。
他的另一首作品《黄河》和李叔同先生的作品《祖国歌》写于同一时代1905年左右。
〔听音乐《黄河》听《祖国歌》〕A.“学堂乐歌”在意义上和内涵上、体裁上都和学校歌曲是相像的,“学堂乐歌”除了向同学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都反映了时代性——爱国,要求“富国强兵”“抵挡外辱”,同时反映了不同阶段同学的性格,而且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唯一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学堂乐歌”在曲调方面,可以堪称“拿来主义”的典型。
早期的“学堂乐歌”,基本上以选曲填词为主。
也就是说,曲调是现成的、别人的;而歌词才是自己的。
这点与我国古代词人按固定曲牌反复填词颇为相像。
B.代表人物:李叔同〔1880—1942〕、沈心工〔1870—1947〕。
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李叔同有一首曲子,大家肯定觉得特别熟识——填词的优秀作品《送别》。
高中英语《学堂乐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学堂乐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学堂乐歌》这首歌曲,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歌曲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 提高听力技能,能够听懂歌曲的内容;3. 增强对英语歌曲的兴趣,培养音乐欣赏能力;4.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英语简单描述自己的校园和研究生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学堂乐歌》的欣赏和研究;2. 与歌曲相关的词汇和短语;3. 听力练和口语表达练。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和启发1. 创设一个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如播放《学堂乐歌》的音乐视频片段,让学生聆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2. 引导学生对歌曲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猜测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好奇心。
步骤二:歌曲欣赏和研究1. 播放歌曲《学堂乐歌》多次,让学生跟读,逐渐掌握歌曲的发音和节奏;2. 分段播放歌曲,学生听并尝试理解歌词的意思,可以配以课堂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
步骤三:词汇和短语研究1. 教授歌曲中常用的词汇和短语,如"school, learn, friends, happy, study"等;2. 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对话和口语表达,巩固所学内容。
步骤四:听力练和口语表达1. 设计听力练,可以是填空、选择题或听写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歌曲内容的听力理解程度;2.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让他们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校园和研究生活,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展示。
四、教学评估1.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听说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进行评估;2. 设计适当的评估活动,如口头回答问题、填空或小组讨论等。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英语歌曲进行欣赏和研究,提高他们对英语歌曲的兴趣和能力;2. 提供更多的英语歌曲资源和练材料,供学生自主研究和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堂乐歌》这首歌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英语歌曲的兴趣和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生物《学堂乐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堂乐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学与音乐的结合,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研究与记忆生物概念和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 确定研究的歌曲:选择与生物相关的歌曲,例如《昆虫园》、《细胞之歌》等;- 分组活动:学生自选组队,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深入研究;- 制作歌曲:每个小组创作并录制一首与生物知识相关的歌曲;- 展示与评价:小组间相互展示和评价创作的歌曲。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研究(10分钟)- 教师介绍生物与音乐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播放一段生物和音乐结合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步:选择歌曲(10分钟)- 学生自选或教师提供几首与生物相关的歌曲;-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并进行理由说明。
第三步:分组活动与研究(20分钟)- 学生自选组队,每个小组从选定的歌曲中选择一部分进行研究;- 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读歌曲中的生物知识。
第四步:歌曲创作(30分钟)- 每个小组根据对歌曲的研究,创作并编写一首与生物知识相关的歌词;- 学生可以选择改编已有的歌曲曲词,也可以自行创作。
第五步:录制和制作(40分钟)- 每个小组使用音频录音设备录制自己创作的歌曲;- 同学协作进行歌曲的制作,包括音效、混音等。
第六步:展示与评价(30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歌曲,其他小组进行观听和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4. 教学评价与反思- 学生通过这个项目可以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和表达提升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创作和展示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二、教学设计说明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通过生物与音乐的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创作歌曲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
高中体育《学堂乐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学堂乐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高中体育课设计的《学堂乐歌》课程教案,旨在通过音乐和歌曲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关体育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惯;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教学内容- 歌曲选择: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首与体育相关的学堂乐歌;- 歌曲分析:对选定的歌曲进行分析,包括歌词、旋律和节奏等方面的分析;- 歌曲演唱:学生研究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行集体或个人的演唱练;- 运动表演:结合歌曲演唱,设计相关的运动表演动作和编排;- 团队合作: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完成歌曲演唱与运动表演的集体训练;- 展示演出: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运动表演的展示演出。
2. 教学步骤- 步骤1:介绍《学堂乐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步骤2:选择适合的体育相关歌曲,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步骤3:指导学生研究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行集体或个人的演唱练;- 步骤4:设计相关的运动表演动作和编排,并指导学生进行练;- 步骤5: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歌曲演唱与运动表演的集体训练;- 步骤6: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运动表演的展示演出,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表演效果,以及听取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建议,对学生的歌曲演唱和运动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并指导他们进一步提高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意见,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教学资源- 相关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体育设施和器材;- 选定的《学堂乐歌》歌曲的音频和歌词。
六、教学总结通过《学堂乐歌》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音乐与体育的结合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
教案名称:学堂乐歌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和特点;
2.学习学堂乐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
3.能够合唱一首简单的学堂乐歌;
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
学堂乐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学堂乐歌的歌词和谱曲;
音乐播放器;
乐器(如吉他或钢琴)。
三、教学步骤
1.引入(5分钟)
简单介绍学堂乐歌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播放学堂乐歌的音频或视频(10分钟)
放映学堂乐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风格。
3.教唱歌曲(20分钟)
将歌词和谱曲分发给学生,逐字逐句地教唱每个部分,先教掌声部分,再教合唱部分。
重复多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法和节奏。
4.练习合唱(15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合唱歌曲。
可以指导他们分工合作,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部分。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乐器伴奏或自己创作简单的伴奏。
5.合唱表演(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练习的部分,全班一起演唱整首歌曲。
可以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艺和创意。
6.总结(5分钟)
回顾学堂乐歌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提出对学堂乐歌的改进意见或建议。
四、教学反思
在学堂乐歌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做适当的调整。
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唱和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积极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堂乐歌》教案
作者:史萍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8期
【课型】综合课
【教学重点】
听与唱的结合,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理解歌曲的内容,进而懂得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候、组织课堂
二、导入新课
师:1.(请学生唱歌)今天上课,我特别想欣赏你们唱的歌曲,谁能满足我这个愿望?
2.这是你们现在追逐的音乐,你们想听听我在校园时代唱的歌吗?
《让我们荡起双桨》:校园最流行歌曲,旋律优美,虽经年累月,仍传唱不衰。
《少年先锋队队歌》:从戴上红领巾到走出校门,伴随我们最久的歌声。
《童年》:对学校生活的写实。
校园歌曲最重要的两点社会性:一是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它们都针对不同的学龄:小学生的欢快、可爱,中学生的积极、健康,大学生的成熟和对从前温暖的回忆等等。
三、“学堂乐歌”
师:同学们知道校园歌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吗?20世纪初(1902年)。
一开始并不叫“校园歌曲”而叫做“学堂乐歌”。
首先,我们来听听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体操-兵操》。
是不是挺像儿歌?它在跟小孩子们说什么呢。
(强身健体去当兵卫国)
这是“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沈心工先生的其一代表作。
他的另一首作品《黄河》和李叔同先生的作品《祖国歌》写于同一年代1905年左右。
(听音乐《黄河》听《祖国歌》)
A.“学堂乐歌”在意义上和内涵上、体裁上都和校园歌曲是相似的,“学堂乐歌”除了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都反映了时代性——爱国,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同时反映了不同阶段学生的性格,而且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唯一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学堂乐歌”在曲调方面,可以堪称“拿来主义”的典型。
早期的“学堂乐歌”,基本上以选曲填词为主。
也就是说,曲调是现成的、别人的;而歌词才是自己的。
这点与我国古代词人按固定曲牌反复填词颇为相似。
B.代表人物:李叔同(1880—1942)、沈心工(1870—1947)。
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李叔同有一首曲子,大家一定觉得非常熟悉——填词的优秀作品《送别》。
《送别》——1913年英国音乐家奥特威在中国时作曲,李叔同作词,表现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
C.欣赏《送别》并学唱。
你们所接触的曲子已经不再局限于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你们通过电视网络学到了很多流行歌曲;而创作校园歌曲的人也发现校园歌曲的商业性远不如流行歌曲。
这种种的原因使得校园歌曲越来越少,流传性也越来越窄。
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可以为校园歌曲做些什么?——可以创作一些学堂乐歌。
四、拓展
1.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事件。
2.查阅、欣赏“学堂乐歌”的其他代表人物生平及作品。
作者简介:史萍,女,本科,就职学校: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