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孙兰义教授新作《换热器工艺设计》第3章 管壳式换热器ppt
特性
适用范围
ϕ25×2.5
325~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
2,4
3,6
ϕ19×2 ϕ25×2.5
△
浮头 式
GB/T 28712.1 —2012
325~1900
2,4, 3, 4.5, 6, ϕ19×2 6 9
◇
ϕ25×2.5
3.1 管壳式换热器的特点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
TEMA标准中规定的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
图3-3 GB/T 151-1999 管壳式 换热器中的主要部件和部件代号图
⑤ F型壳体用于需要多壳体的工况,它可起到两台或多 台串联换热器的作用,并允许换热器温度交叉的出现。
3.1 管壳式换热器的特点
前端管箱和后端管箱
前端管箱有封头管箱和平盖管箱两种基本型式。封头管箱(B)最常用,一 般是在管侧流体较清洁的情况下使用。平盖管箱可以是可拆式(A)也可以与 管板做成一个整体(C)。对于水冷却器,当管侧需要定期清洗且管侧设计压 力小于1 MPa时,前封头可选A型,对于高压换热器前封头宜选择D型。各管箱 详细介绍见书p6~p7。 可参考的一般选型指导:
(a)竖缺形折流板
(b)横缺形折流板
图3-11 折流板缺口方向
3.2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参数选择
折流板换热器间隙 折流板管孔与管壁之间的间隙 根据TEMA标准,对于未受支承的管子的最大长度为36 in(914.4 mm)
或更小,或者对于外径大于1.25 in(31.8 mm)的管子,该孔隙为1/32 in (0.80 mm);对于未受支承的长度超过36 in,外径为1.25 in或更小的 管子,该孔隙为1/62 in(0.40 mm)。
管壳式换热器规格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规格标准一、介绍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换热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热交换过程中。
在使用管壳式换热器之前,需要先了解它的标准尺寸,以便选择合适的型号。
二、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尺寸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尺寸通常是按照壳体内径和管道外径计算的。
一般标准尺寸的管壳式换热器有以下规格:1. DN25/25,壳体内径为219mm,管道外径为25mm;2. DN32/25,壳体内径为273mm,管道外径为25mm;3. DN40/25,壳体内径为325mm,管道外径为25mm;4. DN50/25,壳体内径为426mm,管道外径为25mm;5. DN65/25,壳体内径为529mm,管道外径为25mm;6. DN80/25,壳体内径为630mm,管道外径为25mm;7. DN100/25,壳体内径为720mm,管道外径为25mm;以上标准尺寸仅供参考,实际情况还需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三、注意事项在选择管壳式换热器之前,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定换热器的流量和热载荷;2. 确认换热器的使用压力和温度范围;3. 根据流体特性和腐蚀情况选择合适的材质;4. 根据使用环境选择适当的防腐形式。
以上是关于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尺寸的介绍,希望能帮助您了解相关知识并选择合适的型号。
二、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规格1. 壳体尺寸壳体尺寸一般以壳体直径和长度表示。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壳体直径从50mm到5000mm不等,长度也有所不同,最长可达20m。
2. 管束数量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热交换的效率。
国家标准中规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数量应在1到12根之间,具体数量可根据使用条件及要求来进行选择。
3. 温度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一般受制于材质、管束数量以及流体性质等多个因素。
国家标准中对于常用的曲率半径、沸点温度、加热量及换热系数等参数进行了规定。
4. 压力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列管式换热器
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 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即降低 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较小换热 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动阻力增 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 济衡算才能确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则不存在 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
式中:d1----换热管的内径,为0.02m d0----换热管的外径,为0.025m
由于L’数值太大,换热器不可使用单管程的 形式,必须用多管程。我们选择管程的长 度为6m,则Nt=L’/6=26/6≈4.(管程数通常选 择偶数)
R=(T1-T2)/(t2-t1)=1.155 P=(t2-t1)/(T1-t1)=0.381 根据R,P的值,查食品工程原理教材中图425(S),得温度校正系数 φ=0.92 > 0.8,说明换热器采用单壳程,四 管程的结构是合适的。 Δtm=φ×Δtm逆=0.92*61.84=56.89℃。
计时冷却水两端温度差可取为5-10℃。
常用换热管规格有ø19×2mm, ø25×2mm(不锈 钢), ø25×2.5mm(碳钢), 排列方式:正方形直列、正方形错列、 三 角形直列、三角形错列、同心圆排列
当流体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要管 数很多时,又是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因而 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 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 流动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 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 管程数m= u—管程内流体的适宜速度,m|s u’—单管程时管内流体的实际速度,m|s
式中 ΔPi、ΔPr------分别为直管及回 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 N/m2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第2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
☆挡管是两端堵死的管子,安置在相应于分程隔板槽后面的 位置上,每根挡管占据一根换热管的位置,但不穿过管板, 用点焊的方法固定于折流板上。通常每隔3~4排管子安排一 根挡管,但不应设置在折流板缺口处,也可用带定距管的拉 杆来代替挡管。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规格范围广,工程中应用广泛。 缺点:壳侧不便清洗,只能采用化学方法清洗,检修困难,对较脏
或有腐蚀性介质不能走壳程。当壳体与换热管温差很大时, 可设置单波或多波膨胀节减小温差应力。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名称
单程管壳式换热器
1 —外壳,2—管束,3、4—接管,5—封头 6—管板,7—折流板
图2.25 折流板的几何关系
2.2.4 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仍用连续性方程, 经简化后计算公式为:
D 4M1.13M
πρw
ρw
2.3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传热计算
1) 选用经验数据:根据经验或参考资料选用工艺条 件相仿、设备类型类似的传热系数作为设计依据。 如附录 A。 2) 实验测定:实验测定传热系数比较可靠,不但可 为设计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了解设备的性能。但实 验数值一般只能在与使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用。
焊在换热管上)。
图2.23 防冲板的形式
a) 内导流筒 图2.24 导流筒的结构
b) 外导流筒
★导流筒
❖ 在立式换热器壳程中,为使气、液介质更均匀地流入管间, 防止流体对进口处管束段的冲刷,而采用导流筒结构。
换热器型号的意义
换热器型号的表示(该表示法适用于卧式和立式换热器)
X1 X2 X3 DN - pt/ps - A- LN/d -Nt/Ns Ⅰ(或Ⅱ)
X1:表示前端管箱的类型,有A、B、C、N、D五种方式,A表示为平盖型,B 表示为封头型,其它类型应用少不做介绍;(关于X1、X2、X3的结构的图示可查看GB151-1999的内容)
X2:表示壳体型式,有E、Q、F、G、H、I、J、K、Q十种,E表示为单程壳体(两侧法兰型),I表示为U型管壳体,其它略;
X3: 表示后端结构型式,有L、M、N、P、S、T、U、W八种,S表示为浮头式钩圈结构,U表示为U型管束,其它略;
DN:表示换热器公称直径,单位mm;
Pt/ps:管/壳程设计压力,单位Mpa,当管壳程设计压力相等时,只表出用一个数值表示;
A:公称换热面积,单位m2;
LN/d:LN表示换热管公称长度,单位m;d表示换热管外径,单位mm;当换热管采用Al,Cu,Ti管时,应在LN/d后加上材料符号,如LN/dCu;
Nt/Ns:表示管壳程程数,单壳程时只标出管程数;
Ⅰ(或Ⅱ)表示:管束材料等级,Ⅰ表示较高级的冷拔管,Ⅱ表示普通冷拔管。
标准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标准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标准换热器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三大类:空冷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
一、空冷式换热器
1、各部结构形式
气流部分:鼓风式空冷器(水平式、斜顶式);引风式空冷器
管束型式:丝堵式管箱的管束、可卸盖板式管箱的管束、可卸帽式管箱的管束、集合管式管箱的管束;
风机传动形式:V带传动;齿轮箱减速器传动;电动机直接传动;悬挂式V带传动,电动机轴向上;
悬挂式V带传动,电动机轴向下
百叶窗型式:手动调节百叶窗;自动调节百叶窗
2、各部形式与代号
管束型式与代号:
表1
3、管束型号表示方法:
4 、风机型号表示方法:
5、构架型号表示方法:
6、百叶窗型式表示方法:
7、空冷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二、板式换热器:
1、常用的板片波纹形式代号:
表2
2、常用的框架形式代号:表3
3、板式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三、管式换热器:
本表示方法适用于卧式和立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的名称构造一览表。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解析
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换热器二、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105Pa。
4、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四、处理能力:114000吨/年煤油五、设计要求: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第1章设计概述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1](205)1、1、1 传热的概念所谓的传热(又称热传递)就是间壁两侧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问题。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是有温差存在时,就必然发生热量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1、1、2 传热的意义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都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输出热量,又如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
所以传热是最常见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
无论是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等部门中都涉及到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
此外,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等都涉及到传热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普遍的存在于化工生产中,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归纳起来化工生产中对传热过程的要求经常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强化传热过程,如各种换热设备中的传热。
②削弱传热过程,如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以减少热损失。
1、2 换热器的概念与意义[2]1、2、1 换热器的概念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设备,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程设计压力(MPa),压力相等时只写Pt 公称直径(mm),对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 分子为管箱内直径,分母为圆筒内直径
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型式,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型式, 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粘度在10-3 Pa·s以下的低粘性液体,Ft=0. 应用虎克定律,可分别求出管子所受的压缩力和壳体所受的拉伸力。 拉杆是一根两端皆带螺纹的长杆,一端拧入管板,折流板穿在拉杆上,各折流板之间则以套在拉杆上的定距管来保持板间距离,最后 一块折流板用螺母拧在拉杆上紧固。 折流板泄漏校正系数Rl 折流板厚度:为了防振、并能承受拆换管子时的扭拉作用,折流板须有一定厚度。 旁路挡板的安装:旁路挡板厚度一般与折流板厚度相同,可将它嵌入折流板槽内,并点焊在每块折流板上。 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组合部件有前端管箱、壳体和后端结构(包括管束)三部分,三部分的不同组合,就形成结构不同的换热器。 当设备上无安装折流板的要求(如冷凝换热)时,应该安装一定数量的支持板,用来支撑换热管,防止它产生过大挠度。 解决方法:在外壳上装设膨胀节,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温差热应力,且在多程换热器中,这种方法不能照顾到管子的相对移动。 管壳式换热器的热补偿问题 具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公称直径(mm),对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 14因子来校正,则不论加热或冷却,均可取(mf/mw)0. 此修正项的计算,往往由于壁温未知而要用试算法; 显然,长管不便于拆换和清洗,增加程数则使构造复杂,并在无相变的换热器中引起平均温差的降低。 (3)当管束与壳体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常会使管子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流体的泄漏。 (1)传热面一定时,增加管长可使换热器直径减小,从而使换热器的成本有所降低。 (8) 折流板外缘与壳体内壁之间的泄漏面积Asb 管长应选用标准值:GBl51-1999推荐换热管长度为:l000、1500、2000、2500、3000、4500、6000、7500、9000、12000 mm等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低温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作者:Qijian 73 更新时间:2009-11-23 16:49:04
低温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传热面积为60 m2。
换热器壳体规格为DN 600mm,材质为16MnDR;管子规格为Φ19×2.5,材质为16Mn(正火);管板材质为16MnDⅡ。
文献[1]附录A中对主要受压元件的要求为:壳体、封头、管板等钢板及换热管、接管用管材在正火状态下使用,并宜采用冷成形或回火温度以下的温成形,须避开钢材的回火脆性区。
若在回火温度以上热成形时,应根据需要进行与母材相同或相类同的热处理。
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换热器。
文献[1]附录A规定,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钢制管壳式换热器为低温管壳式换热器。
管板与管子、管板与壳体的连接是管壳式换热器质量控制的关键。
如果连接处发生泄漏,将导致两种工作介质混合,轻者损失热量与产品,重者将危及设备与人身安全。
本文以唐山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固定管板低温管壳式换热器为例,探讨受压元件连接方式及焊接工艺。
我要打印 IE收藏放入公文包我要留言查看留言。
管壳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p1' 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强降,Pa; p2' 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强降,Pa; Fs 壳程压强降的结垢校正系数,液体可取1.15,气体可取1.0 Ns 串联的壳程数。
p1'
Ff0nc (NB
1)
u02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2'
NB (3.5
2h ) D
u02
2
F 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强降的校正因素, 正三角为0.5,转角正方形为0.4,正方形为0.3;
常用的流速范围
流体种类
一般流体 易结垢流体
气体
流速 管程 壳程 0.5~3 0.2~1.5
>1
>0.5
5~30 3~15
不同粘度液体的流速
液体粘度 >1500 1500~500 500~100 100~35
35~1 <1
最大流速 0.6 0.75 1.1 1.5 1.8 2.4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控制参数为加热面积、热 水流量、换热量、热媒参数等。
结构分类
• 固定管板式汽-水换热器 • 浮头式汽-水换热器 • U形管壳式汽-水换热器 • 填料函式换热器汽-水换热器
• 管箱(封头) • 壳体 • 内部结构(包括管束等) • 折流板(挡板) • 管板
接管 壳体
折流挡板
封头( 端盖、管箱)
选定总传热系数K值。 ⑥ 由传热速率方程,初步算出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
的基本尺寸。
2、计算管程、壳程压强降
根据初定的设备规格,计算管程、壳程流体的流速和 压强降。验算结果是否满足工艺要求。若压强降不符合要 求,要调整流速,再确定管程数或折流板间距,或选择另 一规格的换热器,重新计算压强降直至满足要求。
管壳式热交换器(PPT课件)
管外纵流条件下,管外传热系数为光管的1.6倍.
传递热量相同,泵功率相同,取代光管,节约材 料30%-50%
螺旋槽
主要用于强化管内气体或液体的传热,强化管内液
体的沸腾或管内外蒸气的冷凝,管内传热系数为光管 传热系数的1.5-2.0倍;管外传热系数为光管传热系数 的1.5倍.
缩放管
波纹管
波纹管优点
(4)填料函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 1.纵向隔板;2.浮动管板;3.活套法兰;4.部分剪切环;5.填 料压盖;6.填料;7.填料函
填料函式密封
缺点:填料处易泄漏。 优点: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造价低,管内和管
间清洗方便 适用场合:4MPa 以下,且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 爆、有毒及贵重介质,使用温度受填料的物性限制。
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图7-3 带补偿器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 U形管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 1.中间挡板;2.U形换热管;3.排气口;4.防冲板;5.分程隔板
U形管式换热器
U型管式换热器 图7-6 U形管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承受能力强,不会产生热应力。 缺点:布板少,管板利用率低,管子坏时不易更换。 适用场合:特别适用于管内走清洁而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 腐蚀性大的物料。
第二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
间壁式热交换器
管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套管式、螺旋管式等
板式热交换器
延伸表面热交换器
蓄热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换热器
2.1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
基本类型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宣贯
三.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3总则(参见GB150)
与GB150相同的内容略去,只介绍换热 器因有管、壳程而造成的特殊要求。
16
三.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注意 GB151《管壳式换热器》分类与GB150一样,是遵循“容 规”的规定,但因其是二腔容器(管程和壳程),故分类、 设计与制造应遵守下列规定: a) 二腔应分别按各腔的设计参数进行划类,并分别提相应 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要求; b) 换热器总类别,应以两腔中高的类别确定; c) 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按照管、壳程不同的类别分别进行设 计时,对同时受管、壳程介质作用的受压元件及用同一螺柱 连接的管、壳程法兰,应给予特别的考虑。
6
二.国内换热器及相关标准概况
产品标准
1)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2)JB/T4751《螺旋扳式换热器》 3)NB/T 47004-2009 (JB/T4752)《板式换热器》 4)NB/T 47005-2009 (JB/T4753)《板式蒸发装置》 5)NB/T 47006-2009 (JB/T4757)《铝制板翅式换热器》 6)JB/T4758《空冷式换热器》(即将出版,改行标) 7)HG/T2650《钢制管式换热器》(单套管换热器) 8)SH/T3119《石油化工钢制套管式换热器设计规范》(单、 多套管)
TEMA标准在其适用参数后面有如下说明: “规定这 些参数的目的是限定壳壁最厚约为3英尺寸(76mm)和双 头螺栓的直径最大为4英寸(102mm)”。 无论是TEMA还是GB151限制这些参数的目的是避免 因采用常规设计趋于保守,而造成过大的浪费;这就是说超 出这些参数范围,可采用更为精确更省材料的应力分析设计 方法来进行设计,但分析设计及其对材料、制造、检验的高 要求,使得如何确定使用常规与分析设计的界限成为很大的 难题,一般可用经济性杠杆作评判标准。
换热器型号
换热器型号可以在GB151中找到。
前端管箱型式代号根据前端管箱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A型:平盖管箱,管箱端部为平盖与管箱法兰通过螺栓、垫片来连接;(2) B型:封头管箱,管箱端部为椭圆封头;(3) N型:与管板制成一体的固定管板管箱,管箱端部为平盖,与A型管箱类似;2.1.2 壳体型式代号(1) E型:单程壳体,详见GB151-1999表7;(2) I型:U形管式换热器壳体,详见GB151-1999表7中I型;(3) K型:釜式重沸器壳体,主要用于带蒸发空间的换热器;(4) O型:带外导流筒的换热器壳体,主要用于浮头式换热器;2.1.3 后端结构型式代号(1) L型:与A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2) M型:与B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3) N型:与N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以上分类详见GB151-1999中图1-7主要部件分类及代号,以上前端、壳体、后端任意组合,构成不同形式的管壳式换热器,本软件根据石油化工(尤其是烯烃、炼油等)工艺过程中常用的类型组合出总计16种换热器;详见2.2节。
2.2 换热器型式代号根据换热器2.1节中所列出的前管箱、壳体、后端管箱类型,本软件对其进行了组合,提供了组合后各类型换热器的“数据模板”,供用户在输入数据时,可直接选择相应的换热器类型数据模板,以节省数据输入的时间。
根据组合,软件主要提供了下几类换热器的模板数据,供用户根据工艺条件所定的换热器类型进行选择,见下表:代号简图描述1.AEM 前端管箱为A型平盖管箱,后端管箱为带标准椭圆封头的M型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或耳式;2.AEM(CONE)前端管箱为A型平盖管箱,后端管箱为带锥形封头的M型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耳式支座;主要用于塔器的再沸器;3.AKL 前端管箱及后端管箱均为A型平盖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4.AES 前端管箱为A型平盖管箱,后端为S型,浮头式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5.AKU 前端管箱为A型平盖管箱,壳程为U形管式釜式重沸器,支座为鞍式支座;6.AIU 前端管箱为A型平盖管箱,壳程为I形,U形管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7.BEM 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后端为M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8.BEM(CONE)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后端为带锥形封头的M型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耳式支座,主要用于塔器的再沸器;9.BES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后端为S型的浮头式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0.BKU 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壳程为U形管式釜式重沸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1.BIU 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壳程为I型,U 形管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2.BKM 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后端管箱为M 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式釜式重沸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3.NEN 前、后端管箱为N型平盖管箱,管板不兼作法兰、管箱筒体与管板联为一体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4.NKN 前、后端管箱均为N型平盖管箱,管板不兼作法兰、管箱筒体与管板联为一体的釜式重沸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5.AOS 与AES浮头式换热器类似,所不同的是,在壳程的进出口处设置有外导流筒,可使进出口处液体分布更为均匀;16. BOS 与BES浮头式换热器类似,在壳程的进出口处设置有外导流筒,可使进口处流体分布更为均匀;。
换热器型式代号的意义
换热器型式代号的意义根据换热器前管箱、壳体、后端管箱类型,将换热器分为以下几种1单入单出和单入双出(双入单出)2 BES (单程壳程)单入单出走液相3 BJS (冷凝式壳体)双入单出气相冷凝变为液相。
RCBOS型号为折流杆式换热器,外导流筒结构。
此型号外导流折流杆式换热器属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
克服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因装有折流板而存在的流体多向折流后流动阻力大,流动中易形成“死滞区”,很容易造成管子间的流体诱导振动的问题。
具体结构中图所示,在换热器的壳程内,沿管束的垂直方向,按定距设置4个金属环圈(又称折流圈),圈上焊有多根杆条(又称折流杆),杆的直径等于管子间的间隙量,把管子从多方向夹持。
折流圈都固定在支承杆上,组成整组折流杆结构。
由于采用折流杆以代替传统的折流板,其显著的优点是:在相同传热量的条件下,流体流过管束时,把横向流动基本上变成了轴向流动,消除了原有的传热“死滞区”,其压力降大大地减小,且不易结垢,特别是可十分有效地消除诱发振动。
已广泛地应用于[wiki]石油[/wiki][wiki]化工[/wiki]生产上。
RCBOS型号为折流杆式换热器,外导流筒结构这采用的是中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的浮头式折流杆换热器标准为30T006-1999具体型号表示为:R:折流杆E(C):E为换热器,C为冷凝器B:封头管箱O:壳体为外导流筒结构S:钩圈式浮头DN-PN-F-L/dw-N(I,II)(l.b.d):按GB151规定,其中l.b.d分别为菱形管、波纹管、螺纹管。
这种外导流折流杆式换热器属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
克服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因装有折流板而存在的流体多向折流后流动阻力大,流动中易形成“死滞区”,很容易造成管子间的流体诱导振动的问题。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换热器选型参数
4、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特点: 总的优点: <1>、耐压能力高,一般可达6.4MPa. <2>、耐温能力高,设计温度可达450℃ 各种换热器特点 : <1>、浮头式: 优点: a.管束可抽出,清洁方便. b.介质之间不受温度限制. c.可用于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 d.可用于管程易腐蚀的场合.
缺点: a.小浮头容易发生内漏. b.金属用量较大,成本高. c.结构复杂. <2>固定管板式: 优点: a.不易内漏. b.节省材料,成本低. c.有效换热面积大. 缺点: a.壳体壁温与管子壁温一般应小于50℃ , 否则需加膨胀节.
4、板式换热器优点: <1>、传热系数高:是管壳式换热器的 3~5倍. <2>、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3>、对数平均温差大,可采用纯逆流形 式.温差修正系数最大. <4>、末端温差小,可达1~2 ℃. <5>、维护、检修方便. 5、板式换热器缺点: <1> 、耐压能力较低,由结构原因决定. <2>、耐温能力受垫片材质限制. <3>、含固体纤维状物料易堵塞.
7、板式换热器垫片 我公司现有:丁晴、三元乙丙(高温)、 氟橡胶. <1>、丁晴:N主要用于油类、水、卫生 级、食品级. <2>、三元乙丙:E用于水、蒸气、碱、 盐. <3>、氟橡胶: F用于硫酸等酸类介质. 8、板式换热器板片: <1>、板片厚度δ =0.5~0.7mm. <2>、材质:304、316L、321、Ni、Ti、 HAC等
2、螺旋板型号的表示方法:(标准的规定) (1)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由字母和数字组 成,其方法如下: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3) 浮头式换热器
结构:两端管板一端与壳体用法兰固定联接,称为固定端。另
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联接而可相对于壳体滑动,称为浮头端。由于 浮头位于壳体内部,故又称内浮头式换热器。
特点: (1)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故壳体与管束之间不会因
差胀而产生热应力;
(2)在需要清洗和检修时,可将整个管束从固定端抽出;
安装:焊接在管箱上,在管板上设分程隔板槽,槽的宽度、深度
及拐角处的倒角等均有具体规定。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常见管板分程布臵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折流板和支持板
作用:(1)使流体横掠管束,增大传热系数;(2)支撑管束;
(3)防止管束振动和弯曲。
常用形式:(1)弓形折流板,(2)盘环形(或称圆盘一圆环形)
管板与壳体的不可拆连接
对于U形管式、浮头管式等设备,为使壳 程便于清洗,常将管板夹在壳体法兰和管箱法 兰之间构成可拆连接。
管板与壳体的可拆连接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分程隔板
目的:将换热器的管程分为若干流程,提高流速,增大传热系数 原则:(1)每一程管数大致相等;(2)分程隔板的形状简单,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与排列
1) 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 原则:保证连接牢固,不产生大的热应力; 方法:(1)胀接;(2)焊接;(3)胀焊并用; 胀接:基本连接方式,但压力温度受限
压力低于4MPa,温度低于300oC
折流板,(3)扇形折流板,(4)管孔形折流板
在弓形折流板中,流动死区较小,结构简单,因而用得最多; 盘环形结构比较复杂,不便清洗,一般用在压力较高和物料比较清 洁的场合;扇形和管孔形的应用较少。
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t t s s P N LN XXXDN A I II P d N ----------------或) ---- -- ----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1. 1〉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形式2〉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形式3〉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形式2. 公称直径mm对于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直径,分母为圆筒内直径3. 管/壳程设计压力,MPa ;压力相等时只写P t4. 公称换热面积 ㎡5. 当采用Al,Cu,Ti 换热管时,应在LN/d 后面加材料琼等号,如LN/D CuLN --公称长度 ,md --换热管外经 mm6. 管/壳程数;单壳程时 只写N t7. I----I 级换热器管束采用较高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无相变传热和易产生振动场合II---II 级换热器管束采用普通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受沸、冷凝传热和无振动一般场合例如:(1) 浮头式换热器:S---钩圈式浮头6500 1.65442.5AES I ------------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管壳程设计压力均为,公称换热面积254mm ,较高级冷拔换热器外经25mm,管长6m,4管程但壳程的I 级浮头式换热器(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5970020041.625BEM I ------------封头管箱,公称直径700mm,管程设计压力,壳程设计压力,,公称换热面积2200m ,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经25mm,管长9mm,4管程,但壳程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M--与B 相似的固定管板封头结构;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1、管壳式换热器型号的组成:X——前端管箱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Y——壳体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Z——后端结构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DN——换热器的公称直径mm,对卷制圆筒为其内直径,对钢制圆筒为钢管的外径,对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径、分母为壳体内径;Ps、Pt——分别表示管程、壳程设计压力MPa,当管程壳程压力相等时只写Pt;A——公称换热面积m2,是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即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对于U形管,一般不包括弯管段的面积;LN——换热器的公称长度m,当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为其公称长度;为U形管时,取U形管直管段长度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d——换热管的外直径mm;强调d不是换热管公称直径B——当换热管为Al、Cu、Ti管时分别记为Al、Cu、Ti;当换热管为钢制管时,不标记;NT、NS——分别为管程数和壳程数,单壳程时公标记NT即可;C——对于钢制换热管,I级管束时为I,II级管束时为II;I级管束是指采用较高级的高级冷拨管的管束;II级管束是指采用普通冷拨管的管束;2、管壳式换热器标记示例:按教材P8简介;。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它具有制造方便、选材面广、适应性强、处理量大、清洗方便、运行可靠、能承受高温、高压等优点,在许多工业部门中大量使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热能、动力等工业部门所使用的换热器中,管壳式换热器居主导地位。
为此,本节将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予以讨论。
(一)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与系列标准鉴于管壳式换热器应用极广,为便于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有关部门已制定了管壳式换热器系列标准。
1.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参数和型号表示方法(1)基本参数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参数包括:①公称换热面积;②公称直径;③公称压力;④换热器管长度;⑤换热管规格;⑥管程数。
(2)型号表示方法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由五部分组成:1──换热器代号2──公称直径DN,mm;3──管程数:ⅠⅡⅣⅥ;4──公称压力PN,MPa;5──公称换热面积SN,m2。
例如800mm、0.6MPa的单管程、换热面积为110m2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型号为:G800 I-0.6-110G──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代号。
2.管壳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及浮头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列于附录中,其它形式的管壳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可参考有关手册。
(二)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换热器的设计是通过计算,确定经济合理的传热面积及换热器的其它有关尺寸,以完成生产中所要求的传热任务。
1.设计的基本原则(1)流体流径的选择流体流径的选择是指在管程和壳程各走哪一种流体,此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下面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介绍一些选择的原则。
①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程,因为管程清洗比较方便。
②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免管子和壳体同时被腐蚀,且管程便于检修与更换。
③压力高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免壳体受压,可节省壳体金属消耗量。
④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可利用壳体对外的散热作用,增强冷却效果。
⑤饱和蒸汽宜走壳程,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汽较洁净,一般不需清洗。
换热器编号方法
武汉市润之达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浮头式换热器 、冷凝器、U 型管式换热器1换热器、冷凝器、U 型管式换热器一、标准型换热器、冷凝器、U 型管式换热器具体规格型号详见附表。
二 、规格型号表示方法武汉市润之达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所制造的换热器型号表示方法为: B E S 500 -1.6 -55 -6/ 25- 2 I □ □□ □ □ X (Y) DN -Ps Pt - A – L / □ - Ns Nt -N I(II)-REb REa REdREcREc 全碳钢材质REd 全不锈钢材质REa 管束材质为09Cr2AlMoREREb 壳体材质为07Cr2AlMoRE I 级换热器(或II 级换热器)管/壳程数,单程只写Nt 换热管类型(见表3) 换热管公称长度(m)光管公称换热面积(㎡) 管/壳程设计压力(MPa),相等时只写P t公称直径 壳体内安装分布式缓冲板 管箱内安装分布式缓冲板 换热管支撑形式(见表2) 后端管箱型式(见表1) 壳体型式(见表1) 前端管箱封头型式(见表1)导流筒型式(见表1)表1 外壳型式与代号表2 换热管支撑型式与代号武汉市润之达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浮头式换热器、重沸器注:标*的制造较复杂,在特殊场合使用。
表3 换热管类型标注示例:1、浮头式带管箱分布板,封头管箱DN600直径,管/壳程设计压力1.6Mpa,面积90㎡,管长6m,管径φ25光管,2管程、1壳程管材为09Cr2AlMoRE,标注为:BES(X)600-1.6-90-6/25-2REa2、浮头式螺旋折流板DN800直径,设计压力2.5Mpa,光管面积205㎡,管长6m,管径φ19缩放管,4管程管束材质09Cr2AlMoRE,壳体材质09Cr2AlMoRE,标注为: BES(X)LX800-2.5-205-6/19F-4Rea/b注:型号中可不加(X)Y,即不采用此结构,也可不加RE(a)b、c、d,即不采应规定的材质,但应注明详细材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8 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t t s s P N LN XXXDN A I II P d N ----------------或) ---- -- ---- ---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 1〉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形式
2〉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形式
3〉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形式
2. 公称直径(mm )
对于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直径,分母为圆筒内直径
3. 管/壳程设计压力,MPa 。
压力相等时只写P t
4. 公称换热面积 ㎡
5. 当采用Al,Cu,Ti 换热管时,应在LN/d 后面加材料琼等号,如LN/D Cu
LN --公称长度 ,m
d --换热管外经 mm
6. 管/壳程数。
单壳程时 只写N t
7. I----I 级(换热器)管束
采用较高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无相变传热和易产生振动场合
II---II 级(换热器)管束
采用普通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受沸、冷凝传热和无振动一般场合
例如:
(1) 浮头式换热器:S---钩圈式浮头
6500 1.65442.5AES I ------------
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管壳程设计压力均为1.6MPa ,公称换热面积254mm ,较高
级冷拔换热器外经25mm,管长6m,4管程但壳程的I 级浮头式换热器
(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5970020041.625BEM I ------------
封头管箱,公称直径700mm,管程设计压力2.5MPa ,壳程设计压力1.6MPa,,公称换热面积2200m ,
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经25mm,管长9mm,4管程,但壳程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M--与B 相似的固定管板(封头)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1、管壳式换热器型号的组成:
X——前端管箱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
Y——壳体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
Z——后端结构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
DN——换热器的公称直径(mm),对卷制圆筒为其内直径,对钢制圆筒为钢管的外径,对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径、分母为壳体内径。
Ps、Pt——分别表示管程、壳程设计压力(MPa),当管程壳程压力相等时只写Pt。
A——公称换热面积(m2),是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即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
对于U形管,一般不包括弯管段的面积。
LN——换热器的公称长度(m),当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为其公称长度;为U形管时,取U 形管直管段长度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
d——换热管的外直径(mm)。
(强调d不是换热管公称直径)
B——当换热管为Al、Cu、Ti管时分别记为Al、Cu、Ti;当换热管为钢制管时,不标记。
NT、NS——分别为管程数和壳程数,单壳程时公标记NT即可。
C——对于钢制换热管,I级管束时为I,II级管束时为II。
I级管束是指采用较高级的高级冷拨管的管束;II级管束是指采用普通冷拨管的管束。
2、管壳式换热器标记示例:按教材P8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