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8《吆喝》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吆喝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吆喝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吆喝》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吆喝的艺术特点,培养欣赏和运用吆喝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吆喝的魅力,体会民间文化的独特韵味。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吆喝的艺术魅力。
学会欣赏和运用吆喝语言。
2.教学难点:理解吆喝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运用吆喝语言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吆喝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吆喝的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对吆喝的初步认识。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吆喝》,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吆喝》的艺术特点,如吆喝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2)学生举例说明吆喝语言的特点。
4.小组讨论你认为吆喝的魅力在哪里?你能否运用吆喝语言进行创意表达?5.课堂实践(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要求学生运用吆喝语言进行创意表达。
6.课后作业以“吆喝的魅力”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吆喝的魅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在课堂实践中,学生运用吆喝语言进行创意表达,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4.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5.教师在点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提高了课堂氛围。
6.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课文《吆喝》2.吆喝录音或视频3.生活场景图片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建议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2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yelling in Chinese (Volume 2, Grade 8, PEP)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2、篇章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吆(yāo)喝大声喊叫(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囿(yòu)本是养动物的园子,文中指局限或拘泥。
隔阂(hé)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饽饽(bō·bo)文中指用馒头或杂粮制成的块状食物。
晶莹(yíng)光亮而透明。
2.作家作品萧干(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干,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
1935年毕业于xxx大学,曾任《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记者,是二战期间中国在欧洲的惟一战地记者,1955年中国作协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
解放后曾任《译林》编委、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馆长。
1989年4月为美国伊斯塔德“国际文学奖”第十届评奖会评审委员。
1990年后,和夫人一起翻译了英国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本文以纯正的京白(北京口语),介绍了旧北京街头小商小贩的各种叫卖吆喝声,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民俗文化的喜爱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8《吆喝》教案 新人教版
<吆喝>
教学目标:
1.品味分析吆喝内容,体会作者对“吆喝”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丰味”的吆喝,导入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二.读吆喝知内容
1.课件展示生字词
2.自读课文思考:
A.
B.
三.秀吆喝赏吆喝
1.听地道的老北京的吆喝,感受特点。
2.以组为单位,各挑选一种吆喝,编个调子,唱一唱。
3.赏吆喝,用“我喜欢——,因为————。
”的句式说一段话。
4.悟老北京买卖人的精神品质。
四.写吆喝吐真情
1.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及写作意旨,体会作者与“吆喝”的情感。
2.创作吆喝
五.总结全文记住吆喝课后编写一页《————吆喝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吆喝》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吆喝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
(2)课文也是按照“引入”(第l~3段),“介绍叙述”(第4~10段)、“评论”(第11 --14段)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
2.作者介绍了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
在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总体上是充满了怀念之情的,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
3.(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此句在上下文中衔接自然,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
(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出来,又顺其自然地引出晚上的吆喝声。
四、小结(结合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设计作业完成配套练习1-3题布置教学反思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班语文教案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
(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3.悟吆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萧乾在《城杂忆》之九<游乐街》中写道:“回想我漂流在外的那些年月,……听见拉洋片儿的吆喊:.脱昂昂、脱昂昂,地打着铜锣的是耍猴儿或变戏法儿的。
”从中可以看到萧乾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介绍各种吆喝声的过程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找到的句子可能有:“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更值得一提”能够表现出作者提到吆喝时的一种自豪及喜悦的心情。
“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更喜欢”表现出作者对朴素的吆喝的衷情与喜爱。
“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剖析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对生活关注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并标记出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针对学生标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
5. 修辞手法分析: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6. 表达方式学习:分析课文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并进行实际演练。
7. 情感态度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现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2. 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生活。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作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吆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老的吆喝。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结合实际情况,搜集当地的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情感目标: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及作者对的感情。
2.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课件展示图片《那些属于80后的童年记忆》)虽然逝去的童年已不可追回,但是这些事物却唤回了我们对于过去时光的美好记忆。
[板书:记忆] 那么一座城市的记忆又可以留存在哪里呢?比如说这座有着悠久的岁月积淀的城市,你可以从哪些东西中找到这座城市的记忆,读到它的历史?(胡同、故宫、长城、四合院、京白……)是的,正是这一块块秦砖汉瓦,这一座座小院胡同共同构筑起这座城市的记忆,让它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
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萧乾,去聆听发自这座城市记忆深处的声音——吆喝。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感受特色什么是吆喝?(叫卖的声音)这篇课文选自《城杂忆》。
作为一个老人,为什么萧乾要选择吆喝这么平凡的甚至可以说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来展现他记忆中的城呢?我们能够从吆喝声中读到一个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1.现在,让我们自由地把课文大声朗读一遍,看看以前老城里有哪些物品可以通过吆喝来叫卖的?馄饨、饽饽、乞丐、柿子、秋海棠、糖葫芦、烤白薯、炸豆腐、小玩具、萝卜、荷叶糕、山里红、烧卖……2.大家找得很快哦。
看来在老的吆喝还真不少,哪行哪业都能吆喝。
据老人们说啊,老有整整368种吆喝。
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门口置办各种生活必需品。
在课文中作者也用了一个精辟的比喻来描绘人的这种生活场景,大家找到了吗?需要老师的提示吗?生找:“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齐读)作者这个形象的比喻,让你从中读到了一幅老人怎样的生活场景?3.这么多的吆喝可怎么介绍得过来呢?作者是怎么安排的呢?大家有没有找到提示的语句?(第四段)看来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课文及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课文及教案精选3篇《吆喝》教案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过程与方法:以情景感受,重点研读,活动品味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广告可以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开展的信息技术。
那么在信息技术不兴旺的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
那么吆喝到底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二、介绍作者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近代中国作家、翻译家和记者。
三十年代步入文坛,在1939年至1946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的欧洲战地记者。
本文选自散文集。
本书获中国首届散文奖。
三、检查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招徕铁铉囿于隔膜饽饽秫秸商贩吹嘘吆喝小钹荸荠2.解释以下词语。
招徕:招揽。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膜: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四、走进吆喝,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并找出文中提到的各种叫卖声,对吆喝声进行了哪些方面的介绍?。
作者儿童时北京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
吆喝的主要内容、时间;吆喝的声调变化;吆喝的音韵节奏。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吆喝》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8 吆喝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点
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教学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结构安排独特。
三.交流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和阅读兴趣。
a.学生交流各自所搜集到的本地的吆喝声。
首先在各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到班上进行交流。
具体要求有:对此吆喝进行简单的介绍、模仿和评价。
或者先由学生模仿该吆喝声,然后由其他同学猜猜这一吆喝代表的是哪种商品的经营,最后由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
四、研读与赏析
1.自读课文,通过比较把握课文的内容及结构。
a.自读课文,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b.学生围绕上述问题思考讨论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参考提示:首先,要将要介绍的事物分成若干“类”(或若干方面的内容);其次,将这些“类”按一定的内在联系安排好先后顺序;最后,应使用一些具有概括作用的总起句和上下连接的过渡句。
五、拓展延伸:
1.模拟吆喝,体味“吆喝”这一口头文化的独特魅力。
a.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吆喝声,进行模仿。
并由学生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
(教师也可积极参与其中,进行京味语言的示范)
b.五人一组,请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表演,无规律地进行不同品种的吆喝,重现老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吆喝》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课时
学做思一:这五花八门的吆喝声,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导学:请从书中画出作者对其 作用评价的句子。
导做:找出并集体朗读第11段“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
学做思二:为了吸引顾客,叫卖者在吆喝时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方式呢?
导学: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唯一的战地记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 授予他“ 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1990年,80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导思:作者的写作与生活的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学做思二:生字都过关了吗?
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
导做:到黑板上展示并纠正。
囿(yòu)钹(bó)招徕(lái)铁铉(xuàn)
饽荠(bíqí)秫秸秆(shú)
导学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招徕:招揽。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
课题名称
吆喝
三维目标
1.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学习本文结构安排上的独到之处;品味京味语言特色,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通过模仿京味吆喝的朗读,体味京味语言的魅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感受民俗文化特色,体会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学会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重点目标
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难点目标
学习本文结构安排上的独到之处;品味京味语言特色,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吆喝》教案 新人教版
18 吆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合辙押韵”“油嘴滑舌”等词的读音、词义。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积极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调节教学法教具: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街头吆喝录音带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你听到街上的吆喝声了吗?请大家模仿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表演)这是老师收集的吆喝声,我们来听听,看谁学得最像,最有蕴味。
(教师播放街头吆喝录音带,学生品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
二、自学释疑: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囿.(yòu) 钹.(bō) 招徕.(lái) 铁铉.(xuán) 饽荠..(bíqí) 秫秸秆...(shújiēɡǎn)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
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三、训练操作:(一)深入研读,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1.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2.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八课《吆喝》教案2 新
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吆喝》教案2 新人教版雅俗共赏(文学性:文言、成语)让学生总结汪曾祺作品的风格,教师提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选材(2)结构(3)语言(4)思想15、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经典?(1)独特的生活(2)丰富的思想(3)特色的语言(4) 精当的结构以鲁迅(绍兴)、老舍(北京)、巴金(四川)等为例。
16、教师小结:实际上,《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
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
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不管一个人走多远,它都将是引导一个人的方向。
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
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17、创意读写活动。
(1).假如你是高邮市长,你要举办“中国高邮•双黄鸭蛋文化节”,你怎样向大家推荐高邮的鸭蛋文化;(2)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介绍你记忆中的美好端午节;(3)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位长辈,请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里的美食“十二红”;(4)假如你是课文里面孩子的一员,请说说你的“鸭蛋络子”;(5)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介绍“写虎字”、放“黄烟子”的乐趣;(6)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7)假如你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高邮鸭蛋,你怎样表现自己的个性。
18、课内扩展:我手写我心: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想想生活中值得你难以忘怀的地方,将你的感触用美妙的文字呈现出来。
19、布置作业:比较阅读:汪曾祺《咸菜茨菇汤》教后反思:《吆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等词的读音、词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吆喝》【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学习“招徕”“铁铉”“秫秸杆”等生字词;2、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3、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内在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看视频,听录音,模仿等方式感受京城特色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2.体味语言,感受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3.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内在情感。
4.借助视频、音频,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受北京特色的民风民俗。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1、字音招徕(1ai) 铁铉(xuan) 囿于(you)隔阂(he) 饽饽(bo) 秫秸(shujie1)商贩(fan) 吹嘘(xu) 吆喝(yaohe)小钹(bo) 荸荠(bi qi)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招揽。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二、导入一提到北京,我们总想到气势恢宏的紫禁城,想到庄严肃穆的天安门,想到蜿蜒盘旋的长城,想到激动人心的北京奥运会。
而今天,我们要跟着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去看一看华丽外衣之下,市井生活中的老北京。
三、作者简介萧乾,原名萧秉乾(1910-1999),生于北京。
萧乾先生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
曾出版400多万字中文著作和多种英文著作,并翻译多种英文著作。
他一生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等。
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吆喝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语:这是一篇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的教学实践分享,介绍了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步骤和技巧。
一、背景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口语表达逐渐成为了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在听、读、写等方面已经有一定的能力,但在口语表达方面却常常无从下手。
对此,我们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二、目标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运用吆喝的表达方式、技巧、语言和情感元素;2、通过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起学生兴趣。
出示一张在商场里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场景,提问:你在这样的情景中会说些什么?这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吆喝”。
2、了解吆喝的定义和特点。
根据学生在第一步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吆喝的定义和特点。
比如:吆喝是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而高声呼叫的。
吆喝中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同时需要强烈表达情感元素。
3、训练吆喝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1)让学生诵读范例:“听我一声呼唤,买到的是幸福,不买可就可惜了”。
(2)由教师起头,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吆喝,注意用好肢体语言和情感元素。
(3)让学生自己编造一些吆喝的语言。
4、分组练习把一个班分成若干组,分别设置一个角色,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吆喝练习,通过角色扮演来避免羞涩和紧张。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播放器,在合适的时候开始、结束练习,以此控制时间和氛围。
四、教学总结本次口语表达课通过吆喝作为主题,引发学生兴趣,逐步展开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在生动的氛围下快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语感,将来有助于他们在具有更高难度的口语表达中更加自主自如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本次口语表达课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吆喝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元素,用简明的语言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新人教版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新人教版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结合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能发挥自我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1.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学习剪裁技巧。
2.品味语言,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3.结合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一:溯源引流、导入新课师:曾经,在人们的耳边经常会响起这样的声音:磨——剪子嘞,戗——菜——刀。
这是什么声音?师:是呀,这种声音我们也经常听到,你能学一学吗?(大家学得都很好。
可你们说的都是“泰顺味儿”的吆喝,想不想和老师一起领略一下地道的老北京的吆喝声?)师:那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重温一下当时的场景。
(多媒体播放老北京一些昔日的吆喝声,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要求:听出特点来。
有人说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也有人说,只要在京城胡同遛上一圈,就等于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馆。
北京的特色就俩字——京味儿,可北京的风情讲起来,那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可不,提起北京人的那张嘴呀,不但能吃、能喝、更能说,今天我们就来听1 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板书]二:整体感知、走近吆喝1:认知生字、词语,扫清阅读障碍:(展示:招徕(Iáі)钳形(qіán)铁铉(xuàn)囿于(yòu)隔阂(hé)馄饨(hún)(tún)佐料(zuŏ)饽饽(bō)小钹(bó)雪花酪(Iào)海棠(táng)蘸(zhàn)兜里(dōu)秫秸杆(shú)(jiē)卤煮(Iŭ)山楂(zhā)荸荠(bí)(qí)荞麦(qiáo)马趴(pā)嘞(Iei))2:介绍作者:(萧乾(1910――1999年)原名萧炳乾,生于北京,蒙古族。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教案 (2)
18.吆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过程与方法: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街头吆喝录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口语训练,揣摩描写吆喝的语言,体会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体验与反思,记录整理家乡的吆喝声,为拯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你听到街上的吆喝声了吗?请大家模仿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表演)这是老师收集的吆喝声,我们来听听,看谁学得最像,最有蕴味。
(教师播放街头吆喝录音带,学生品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囿.(yòu) 钹.(bō) 招徕.(lái) 铁铉.(xuán)饽荠...(shújiēgǎn)..(bíqí) 秫秸秆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
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1.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吆喝》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8《吆喝》【教学目标】1.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2.整体把握文意,品味作者对老北京的怀念之情。
3.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你是一个走村串户买东西的,你会怎样吆喝叫卖呢?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0日)原名萧秉乾,生于北京,蒙古族。
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
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本文选自《北京城杂忆》。
三、读《吆喝》,知内容快速浏览课文,明确以下问题:1、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吆喝声?(勾画并标上序号)算卦的,卖大柿子的,卖秫秸杆,做的玩具,卖烤白薯的,卖糖葫芦的,卖山里红的,卖炸豆腐的,卖冰棍儿的,卖萝卜的,卖荞麦皮的,卖蛤蟆骨朵儿的,卖馄饨的,卖荷叶糕的,卖硬面饽饽的。
2、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吆喝声有序地组织起来的?(注意把握关键句)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从早到晚,一年四季)3、作者还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主要从11——14自然段去分析)引出话题(器乐表演到声乐表演),介绍吆喝声,对吆喝声进行品析评价(具体内容,表演形式,音韵节奏)四、赏吆喝,品语言1、这么多的吆喝中, 哪一句让你一听,就垂涎三尺?请大家选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品读。
例:“馄饨——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
五、悟吆喝,说感情1.请大家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句,想想在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什么感情?2.寻找语句,读出感受,交流感情。
(1)抓程度副词:如“更值得一提” “更喜欢”(2)抓评价语、褒贬语:“十分精彩”六、学吆喝,再体验老北京最本色的方言,机智幽默,贴切鲜活,极富表现力,再加上吆喝人的个性演绎,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也来试着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领。
八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旧时北京城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文化内涵,把握文章独特的结构。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借助音像资料及自己的模仿,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种种吆喝的声音,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文化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2)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言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在本文洋溢的内心感情。
难点:学习体味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讨论点拨法四、教具准备:mp3 音箱彩色粉笔小黑板五、教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文章具体写了哪些叫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探究课文: 1. 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
思考:本段的中心句是那句?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 明确: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
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
春天一到,万物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
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
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
2.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明确: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
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
如:“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
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
蒸而又炸。
”其二,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如卖山楂的喊:“就剩两挂啦。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8吆喝(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8 吆喝(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8 吆喝(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8 吆喝(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吆喝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第二课时课题18、吆喝(二)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体味老北京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4、品味日常生活的丰富动人文化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重点品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难点1、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2、揣摩语言,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导入听写词语:招徕、隔阂、吆喝、吹嘘、随机应变、油嘴滑舌。
课程讲授一、继续学习课文(一)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
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春天一到,万物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
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
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
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吆喝章节(课题)名
称吆喝学时2—2
总课
时
80—
77
三维目标知识
技能
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过程
方法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学生特征
分析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反复阅读自我感悟体验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
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
法
跟随老师认真聆听感受体验文章所讲述的民
俗及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招徕、隔阂、吆喝、吹嘘、随机应变、油嘴滑舌。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学生讨论、交流。
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
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
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
春天一到,万物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
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
到了冬天,热
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
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
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
如:“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
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
蒸而又炸。
”其二,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如卖山楂的喊:“就剩两挂啦。
”其三,叫卖的语言十分丰富,极富表现力。
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儿的白薯”、“萝卜赛过梨”等。
文章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品味语言.
提问: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学生讨论、交流。
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
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认真听老师
提问思考
引导学生进入
课堂学习氛围
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
吧!”
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等等。
四、探究活动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
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
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五、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六、布置作业听老师泛读
课文注意语
气
分析学习课
文内容
让学生进一步
感受课文的内
容
板书设计
吆喝
语言:浓郁的地方特色。
情感:追忆往昔生活。
按时间顺序来
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教学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