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小学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一、教学内容: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过程,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中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会求比值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难点是联系分数与除法,正确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学案导学。

1、阅读课本第69页。

(了解知识的全貌)2、动手:画一个长6cm,宽4cm的长方形,在分别画一个把它放大2倍和缩小到它的长方形。

(目的是初步感受比)3、思考:①比的意义指的是什么?比的读、写法怎样?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任何数吗?比号怎样规范书写?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③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比?④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课前预习,可以把课堂中一些只需浅层思维的探究活动,提前完成,这样既为课堂上充分的合作交流留足时间,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目标指向会更明确。

这样真正实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意识,事实证明,这对“主体性高效课堂”的实现。

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质疑问难,小组交流。

学生预习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关注到学生的起点?学生预习了,课该怎么上?怎样找准切入点,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的教学策略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之间逐个问题进行交流,把解决和没有解决的问题都标注出来,老师通过有选择性地参与不同程度学习小组的讨论,整理出共性的问题:①比的意义理解只停留在浅层的文字定义上,没有把握其本质;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③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前一个问题正好是本课的难点,后两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在授课《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

一、教学内容1. 认识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应用:介绍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物体的大小、速度、长度等。

3.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前项和后项等。

4. 比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即比值越大,比就越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会正确计算比,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比较篮球运动员身高和体重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回答问题:“比是什么?”3. 比的应用: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运用比进行解答。

4.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比的计算。

5. 比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计算: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前项和后项。

3. 比的大小比较:比值越大,比就越大。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求他们的身高比,并化简比。

答案: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为15:12,化简后为5:4。

2. 题目: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公里/小时,另一辆汽车的速度为80公里/小时,求它们的速度比,并化简比。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生活中的比》这一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7页,主要包括比的含义、比的应用以及生活中的比。

我将会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求出比的比值,并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含义和求比值的方法,难点是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苹果和橙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比的概念:通过图片的比较,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3. 求比值:我会给学生一些实例,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让学生求出它的速度比。

4. 练习求比值: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求出比值。

5. 生活中的比: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家人的身高比,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求比值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结果。

生活中的比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家人的身高比是1:2:3,请问如果爸爸的身高是175厘米,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答案:妈妈的身高是350厘米。

2. 题目: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它的速度比是多少?答案:速度比是60: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求比值的练习中,有些学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辅导。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比可以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值不变;比的倒数;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应用:速度问题、浓度问题、比例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比》2. 内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3. 拓展题: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导入、活动设计和巩固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试一试)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试一试)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试一试)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解释比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从生活中的比获取信息。

2、在独立思考与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 广泛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生活中的比”。

在学习之前,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做比呢? (二)、创设情景,学习新知1、(1)今天食堂叔叔为同学们准备了饮料甘蔗汁,甘蔗汁和水的体积比是1比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比。

课件出示:(预设)生1: 1份甘蔗汁2份水,2份甘蔗汁4份水。

生2:甘蔗汁的体积是水的21,水的体积是甘蔗汁的2倍。

……师:嗯,对的,1份甘蔗汁2份水,2份甘蔗汁4份水,3份甘蔗汁就要3份水。

(2)我们教学楼旁边有一棵大树,上午某一时刻,树高和影长的比是6比3。

说说这个比的含义。

课件出示:(预设)生1:树高是影长的2倍,影长是树高的21。

生2:树高是6米,影长是3米。

生3:树高是3米,影长是1.5米。

生4:树高和影长的比是2:1。

……2、填一填,说一说(1)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马拉松选手PK 骑车人的视频。

请你帮参赛者算算,谁快?课件出示: 谁快?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里的路程∶时间=速度两个不同类的量之间,有时也存在相比较的关系,这时,往往可以得到第三种量。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是这样的呢?比如在水果店买水果的时候,这里苹果有A 、B 、C 三个品种,请你帮大家算一算哪种苹果最便宜? 课件出示:哪种苹果最便宜? 路程 时间 路程与时间的比 速度 马拉松选手 40KM 2时 骑车人45KM3时品种 总价 数量 总价与数量的比 单价A 9元 2kg B15元3kg3、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比,你发现比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呢?师:请你将1:2写成除法算式和分数的形式生:1:2=1÷2=21=0.5师:为了弄清楚比与分数以及除法的关系,请先完成下面的表格,再想想它们三者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呢?师:既然我们了解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那同学们想一想比的后项能为0吗?师:是的,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除数),分母(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小学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比的认识》教学设计郭玲

小学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比的认识》教学设计郭玲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比。

(一)情境一:侦探柯南破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名侦探柯南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这时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柯南仔细观察完现场后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

你想知道这里面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揭开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从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柯南破案故事入手,挑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联想和猜测。

(二)情境一:哪些照片更像?1、师:生活中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有的同学把照得好的相片放大后挂在家里欣赏,有的把相片缩小放钥匙扣上。

淘气和大家一样也喜欢照相,他也把这张照片A(出示图A照片规格6×4)做了放大、缩小的处理,想请同学们帮他挑选照片:学校为了表彰淘气在刚结束的“希望杯”数学知识竞赛中获得金奖准备粘贴海报对他进行表彰,请同学们为他选一张大照片,同时再选一张小照片用来订做校牌。

2、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在A照片(6×4)的基础上抽拉出四张规格分别为B (3×2),C(8×3),D(12×8),E(12×2)的照片。

(动态操作引导学生是什么发生变化了?)生:图片D用来粘贴海报,图片B用来订做校牌。

师:为什么不选择图片C或图片E呢?生:图片C图或图片E好像有点变形,与图片A不太像。

3、师:这些图片像与不像与图片的什么有关呢?(多媒体课件中闪烁各图片中的长与宽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进而让学生有的放矢的猜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求出比的值以及如何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比的求法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

2.培养学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求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的求法和应用。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是由两个数通过除法运算得到的。

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运算练习,如求出给定两个数的比值。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教案:《生活中的比》教学内容:1. 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是由两个数的比值来确定的。

3. 比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 比的化简:将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互质。

5.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找到单位“1”,然后根据比的意义,用除法计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比来描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的化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单位“1”的确定。

2. 教学重点:比的含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衣服的尺寸、食物的重量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比的问题,如“一件衣服的长度是宽度的2倍”。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比的定义,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两个数的比是如何表示的。

2. 介绍比的意义,解释比值的概念。

3.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实例演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三、比的化简(10分钟)1. 讲解比的化简方法,如何找到最简整数比。

2. 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比的化简方法。

3. 举例讲解比的化简过程。

四、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实际问题练习题,如“一家三口的身高比为1:1.2:1.5,求这家三口的平均身高”。

2. 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运用比的意义和化简方法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到单位“1”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教案20221020

小学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六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教案20221020

《生活中的比》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9----70页《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比的认识》是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概念,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比”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

比的概念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价值和意义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的直观背景和具体的情境,不仅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还凸显对应“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

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更能使学生体验比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比的数学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解决问题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比产生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求比值教学准备:多媒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同学们,看到“比”字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是怎么理解的?设计意图:了解调查学生情况,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带着问题来学习,疑惑:今天学习的比和我们之前了解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学习?比有什么用?比到底有什么含义?代表什么?二、情景探究淘气同学因为见义勇为受到学校表彰,需要他提供一张大照片制作表扬海报,一张小照片贴见义勇为证书上。

于是,他就在电脑上,调整了一下图A,你们帮忙看看选哪两张比较合适?环节一:对比照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几幅照片与A比较像?(可能)生:图B和图D与图A比较像。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够运用比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 比的应用:能运用比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比的性质: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运用比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找出两个数的比,并运用比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比的知识。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知识。

4. 应用:讲解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来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意义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比》2. 板书内容:比的概念、性质、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的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比进行计算。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比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比来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生活中的比(教案)
适用对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学科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含义和比值的概念;
2.掌握比的大小和运算;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巩固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比的含义和比值的概念;
2.比的大小和运算;
3.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1.通过多张图片展示不同物品的大小,引出“比”的概念;
2.以具体实例讲解比的定义和比值的概念;
3.鼓励学生动手画比的图形,加深理解。

第二步:理解比的大小和运算
1.给出若干比的例子,引导学生计算比的值;
2.在计算中强调同量纲的重要性;
3.通过比的大小进行分类和排序的练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第三步:掌握生活中比的应用
1.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比的应用;
2.指导学生分析应用场景,运用比的概念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搜索并分享自己身边的比的例子,加深理解和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比的大小和运算;
2.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3.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期待学生能够:
1.理解比的含义和比值的概念;
2.掌握比的大小和运算;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巩固比的应用。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生活中的比》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学生在已经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

但是比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往往比较困难。

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

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填一填。

4÷5=()()625=()÷()()÷19= 101923÷()=2315学生齐声回答。

师:谁来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生:分数可以看成分子除以分母,除法中被除数可以看成是分子,除数可以看成是分母。

2.观察下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 比较像?生1:图C太胖了,不像。

生2:图E太瘦了,也不像。

生3:图B和图D比较像。

师:它们为什么像?会不会与图片的长和宽有关呢?想知道原因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比。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答案】1.456;25 10 15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感受比(1)课件出示例题:下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利用附页中的图 2 一起来研究一下。

师:小组合作:数一数,找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探索其他图形的长和宽与图A的长和宽的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然后交流汇报。

生1:图 B 的长和宽分别是图 A 的长和宽的1 2。

生2:图 D 的长和宽分别是图 A 的长和宽的 2 倍。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汇总成如下表格:师:请同学们根据刚刚的数据,探索每个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安排了“图片的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三个生活情境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我选取了“图片的放大和缩小”这个情境来对比的概念进行学习,同时我还增加了求比值、找生活中的比等知识来丰富本节课的内容。

【学情分析】我带本班学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根据平时的观察,再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对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初步建立比的概念。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分钟)1.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课件出示淘气的图片A),这是大家都认识的淘气,这里有几张也是淘气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B、C、D、E).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那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生:图B、图D比较像;图C和图E不像,因为图中的淘气变形了,图C矮胖,图E细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比。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大小、长短、高低等比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是两个数的比较,可以是大小、长短、高低等。

2. 比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如分数、百分数、比例等。

3. 比的性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反比例、比例的传递性等。

4. 比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如比较两个物品的价格、比较两个人的身高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比的反比例和比例的传递性,能够运用比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知识。

3. 演示:通过实物模型或教学PPT演示比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比的概念和性质,提高运用比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比2. 板书内容:- 比的概念- 比的表示方法- 比的性质- 比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比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比的陈述是否正确。

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讲解和练习。

2. 学生对比的应用是否熟练,是否需要进一步练习和指导。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的内容,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比的计算:比的化简,求比值,比的应用。

3. 比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比的等价性质,比的传递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的应用。

2. 难点:比的化简,求比值,比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比》2. 板书内容: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化简,求比值。

2. 提高题:比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的性质,比的等价性质,比的传递性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3.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生的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学生的作业是否完成。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对学生的激励是否到位,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效。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比的认识第1节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比的认识第1节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69~71页相关内容。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直尺。

1.列式解答下列问题。

(1)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3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2)一辆汽车3时行驶了210千米,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2.师小结:以上两道题都是应用数量间的相除关系来解决的,它是一种比较两个数量关系的常见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图片,哪几张图片和图A 比较像? 学生观察图后回答:生1:图A 和图B 比较像,和图C 、图E 不像。

生2:图A 、图B 和图D 三幅图都比较像,它们的尺寸比例比较相似,人物也很相似,只是大小不同,图C 、图E 中的比例和人物图像都相差较大。

师小结并提问:只是用眼睛去判断,究竟是否准确呢?怎样才能判断准确呢?我们能否找到一种量化的方法呢?将图片移入方格纸中,找出与图片相应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生汇报探究结果。

一组:A 的长是B 的长的2倍,A 的宽是B 的宽的2倍。

二组:A 的长是D 的长的12,A 的宽是D 的宽的12。

三组:A 、B 、D 三张图片的长分别是相应宽的1.5倍。

师生共同总结:这三张图片的长都是相应宽的1.5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2.认识比。

师:像上面6÷4,6÷12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举例:比如长方形A 中的长除以宽即6÷4,也可以表示为长与宽的比是6∶4,读作六比四。

“∶”叫做比号,6是比的前项,4是比的后项,6÷4写成分数是64,6÷4所得的商是1.5,1.5就是这个比的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能力目标: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情感目标: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情境一
1、出示情境一熊猫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看法。

A 、生说,师总结。

B 、为什么有的与图A 比较像,有的不像呢?那几张图片更漂亮呢?
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C 、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图形呢?(长方形)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像与不像的原因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带着老师给出的几个问题(出示问题)一起来探究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思考:
(1)、观察每个图片的长与宽。

(2)、算一算,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A :6÷4=1.5 4÷6=
2(长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
5、教材51页2、3
四、小结质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拓展延伸
1、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

小强说他和他爸爸的身高比是1:1 73。

小强说得对吗?
2、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3、找一找身体上的比
4告诉同学们:(前不久,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侦察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这时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这时柯南来了,他仔细观察完现场后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

你们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你能算出这个疑犯的身高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