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行动研究法案例
行动研究法案例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它强调研究者通过参与和观察来改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知识的产生和实践的改进。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行动研究法的应用和效果。
在某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一位教师决定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该教师首先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动机、课堂氛围等方面的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通过调研,教师发现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兴趣,课堂氛围较为单一,缺乏互动和趣味性。
基于调研结果,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包括引入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外拓展活动等。
在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后,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反思,教师逐渐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改进,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和积极。
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提升,成绩和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教师自身也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行动研究法的应用效果。
首先,行动研究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其次,行动研究法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最后,行动研究法也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总之,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鼓励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尝试行动研究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教育进阶: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案例
教育进阶: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案例引言教师是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的责任。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案例,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启发和参考。
案例一:继续学习以增加知识深度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教师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小学教师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他决定自主学习更高级别、深入领域的知识。
他利用网络资源、参加研讨会以及与同行合作,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他不仅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也提高了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水平。
案例二:参与职业培训和研修许多学校和机构都提供专门为教师设计的职业培训和研修活动。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中学教师参加了一次关于教育技术的培训班。
通过这次培训,他学习了各种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这不仅丰富了他的教学内容,还使他能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挑战。
案例三:进行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通过规划、执行、评估和调整来改进自身教学实践的方法。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高中教师发现他的课堂管理存在问题后,他选择进行行动研究。
他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活动,尝试不同策略并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实践,他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效课堂管理方法。
案例四:与同行合作和互助相互交流和合作对于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个小学团队中,一位老师主动与其他老师分享自己在阅读指导方面的经验,并积极参与同行互助活动。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讨论和合作,她从中获得了新的想法和方法,并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技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案例五:拓展教育领域之外的知识除了专业知识,教师还可以从其他领域获得启发和灵感。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幼儿园老师工作之余,她参加了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文化交流活动。
这些经历丰富了她的视野,并将这些非教育领域中的元素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使幼儿们能够多元化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的范例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的范例研究背景教师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通过自主研究和实践改进教学的方式,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背景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教师行动研究来找出问题所在,并尝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行动研究,探索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并验证该策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研究方法1. 第一阶段:明确问题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困难问题,通过教师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明确问题。
2. 第二阶段:制定教学策略基于明确的问题,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制定教学策略。
本次研究选择采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3. 第三阶段:实施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项目制学习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应用技巧。
4. 第四阶段:跟踪评估在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跟踪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新教学策略的感受。
5. 第五阶段:总结分析教师对实施教学策略的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明确策略的优点、不足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反馈意见,评估教学策略的效果。
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采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有显著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利用学生的不同智能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学生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的认可度较高,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更有趣、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结论与启示本次教师行动研究验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对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性。
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方法
怎样写教师行动研究案例各学校:广佛肇第二届教师校本行动研究评比暨第五届佛山市教师行动研究案例评比在即,相关通知已于7月发到各镇(街道)教育局和区属学校。
现编选以下材料以供参考(见附件)。
撰写教师行动案例不可以凭借想象力,而是描述与解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真实存在的事实,能围绕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亲身经历的问题展开,有具体的措施和做法,并且验证、反思这些做法的有效性,提出相关结论和启示。
一个案例要有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发现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假设→确定干预因素并制定行动方案→输入干预因素实施行动→(初步)总结与反思→(初步)模式及其功能、规律、原则、注意事项→优点、局限、启示(→抛弃无效因素和负效因素→补充新的干预因素→进一步实施行动→进一步总结与反思→......→最终模式及其功能、规律、原则、注意事项→优点、局限、启示)。
也许有的案例不需要循环修正性研究,但是最好要进行“三角验证”。
有创新价值,有普遍意义,系统、规范、科学,这是判断是否获奖的主要依据。
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研办公室2011年8月16日附件:/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59材料说明:为了方便大家对行动研究有一个比较清晰、明了的认识,这份材料只是介绍了行动研究基本理念和操作模式,对行动研究的各种定义及不同的操作模式没有进行说明,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自己查阅。
另外限于目前掌握的材料,我们只能提供两份台湾行动研究的案例供大家参考,这不是一种统一的研究报告模式,请老师们根据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
一、行动研究的概念1、行动研究的定义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2、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案例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背景:某小学三年级班级学生平均学习成绩较低,同时班级中存在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行动研究方案:1. 设计学习任务:教师设计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 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等,引导学生积极获取和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4. 知识分享和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通过小组或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5. 持续评估和反馈:教师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和提高。
行动研究流程:1. 设立研究目标:明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目标。
2. 数据收集: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
3. 行动实施:根据行动研究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在班级中落实相应的教学活动。
4. 结果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改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5. 调整和改进:根据结果分析,适时调整行动研究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6. 行动展示:将行动研究的成果向同行和学校领导进行展示和分享,争取更多支持和反馈。
通过不断地实施行动研究方案,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行动研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发展和专业成长。
行动研究报告小学数学教师
行动研究报告:小学数学教师摘要本文是一篇行动研究报告,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通过对我所在学校小学数学课堂的观察和分析,对比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反思和调整,最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1.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然而,对很多小学生而言,数学常常被视为难以理解和乏味的课程。
因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选取了我所在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探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策略和方法。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更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具体目标包括:•探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和参与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对比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
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观察课堂首先,我观察了自己所在学校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氛围等方面,了解到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2 文献研究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进行了相关文献的研究,查找并分析了一些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探究式学习、游戏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通过这些研究,我提出了一些尝试和改进的方向。
3.3 实验与实践在经过文献研究后,我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运用探究式学习和游戏化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3.4 反思与调整在实践过程中,我时刻保持反思的意识。
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以及听取他们的意见,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报告指导思想:以《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总体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研究课题:拓展学生课外词汇研究人:江中浪行动主体:XXX小学六年级全体40名学生及其家长选题动机:1、班级学生的词汇量总体偏低。
优生不“优”,优等生的词汇量都仅局限于所学教材。
与其他学校学生同场竞技,找不到好苗子。
2、探索如何丰富学生词汇,特别是课本以外的词汇。
3、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途径、能力与习惯。
4、多数学生家长因自身英语水平过差,无法在家对学生扩充词汇量给予帮助。
预期目标:1、将班级优等生培养成词汇更加丰富的优等生。
在一学期内,教材外的词汇增加100词以上。
2、同步拓展班级所有学生的词汇量,中等生增加课外词汇50词左右,后进生增加课外词汇30词左右。
3、学生获得一定课外阅读的途径与能力、有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家长能采用恰当的方法,在拓展学生词汇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实施结果:1、2009年8月26日召开了全体学生家长会,教师与家长进行座谈,家长明确了拓展学生词汇的重要性;教师指导家长在家扩充学生词汇的方法,并对家长提出了配合要求。
学生家长均比较配合,都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材料。
2、开学初教师召开了学生主题班会,指导了学生扩充词汇的方法,并提出了要求。
学生应做到:a)每日阅读课外读物50词或观看影音材料10分钟以上。
b)将遇到的新单词记录到专用笔记本上。
c)每日从新单词中挑选1—5个进行抄写记忆,并试着默写。
3、根据学生水平,将40名学生分为A、B、C三档,A档15名学生每日默写教材以外的单词3—5个,B档10名学生默写2—5个,C档15名学生默写1—5个。
默写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每天上午8:40或下午4点,活动由班长和学习委员主持、监督。
教师行动研究实验过程记录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探索》一、课题的提出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所以,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而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起。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率的探索,就是研究如何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计算学习的心理过程、帮助学生学习计算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爱计算,会计算,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
为此,我们确立了《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探索》的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的整体修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
因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探索,克服计算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一)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喜欢上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内容1.造成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案例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案例引言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探究的一种方式。
本文以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为例,介绍了我进行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问题描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会把加法视为一种简单的“合并”操作,而没有考虑到其中的数学本质。
因此,我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的本质和运算过程?研究过程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目标我希望通过教学实践来改善学生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设计实施方案根据研究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等。
在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学生将通过操作物品和绘制图形等方式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第三步:实施教学活动我将上述设计的教学活动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仅是一个传输知识的角色,更是一个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导师。
第四步:观察和记录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记录相关数据来了解学生们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思考和解决策略。
第五步:分析和总结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我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和总结,我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结果和讨论通过教师行动研究的实践,我发现以下一些结果和讨论:- 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操作物品和绘制图形等方式深入理解了加法的本质。
他们不再简单地将加法视为一种“合并”操作,而是通过具象化操作抽象概念,建立起了对加法的深入认识。
- 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别辅导等方式,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由于学生们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与案例
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通过行动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学习成果。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 进行深入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反思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行动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自己 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 师的专业成长。
1 2
总结词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对学校管理体制进行反思和 改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运行效率。
确定研究问题
如何改善学校管理体制?
3
数据收集
收集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的反 馈等。
案例三:改善学校管理体制的行动研究
分析数据
找出影响学校管理体制的因素 。
实施改进措施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付诸实践。
制定改进措施
制定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 堂管理、增加互动环节
等。
实施改进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改进 措施。
评估效果
通过再次观察和数据分 析,评估改进措施的效
果。
案例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
总结词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 高自身专业水平。
确定研究问题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沟通 、提高决策效率等。
评估效果
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评估改 进措施的效果。
05
教师行动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教师行动研究的挑战
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专业知识的局限
行动研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观察、反思到实践改进,都需要教师 持续地关注和努力。
教师的行动研究往往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 ,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专业知识, 导致研究深度和广度有限。
广佛肇教师行动案例 北滘城区小学 梁翠霞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顺德区北滘镇城区小学梁翠霞摘要:如果一个班的学困生特别多,令你分身乏术的话,用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整体的数学成绩呢?本文以“发现问题——初步研究分析——制订具体计划并实施——评价行动研究”这样一条简单线索来对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展开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一些教学体会和教学心得,使文章“有理可依,有据可寻”。
关键词:研究、合作学习、“小老师”、“小学生”一、发现问题开学初,我迎来了三年级两个班的新同学。
通过日常的观察和平时的单元测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一个班的学优生多,而学困生也比其他班多,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
基于这个班发生了这种情况,而在我任教的另一个班上却没有这种情况。
我想,这是不是学生的基础问题呢?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班级的考核成绩比其他班落后,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为此感到很烦恼。
二、初步研究分析我翻阅了很多优秀教师的教育心得,也请教很多有经验的老师。
最终让我茅塞顿开的是我们熟悉的“木桶理论”。
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假如把我任教的班级看成是一只木桶,那学生就是一块块的木板,把学生的整体水平看成是装水的高度。
很明显,想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单靠长的板是不行的,关键是把短的那些板提高。
本来,学生成绩跟不上,我可以抽时间给他们补课。
但学困生有十多人,而且都是由家长接送的,根本就不可能逐一去帮他们辅导。
此时,我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教学的苍白乏力,真是分身无术呀。
三、查阅资料为了填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我如饥似渴地翻阅了大量的教育书籍,寻求解决的办法。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早在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创立班级授课制的时候就提出:集体性是班级授课中最大的优点。
而在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没有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反而认为集体制约了班级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执行。
小学教研活动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
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目的1. 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涵和体现,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理论依据。
2.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 通过实践研究,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4.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内容1.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涵及体现(1)知识: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
(2)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4)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勤奋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对核心素养的重视。
(2)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4)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其教学策略和效果。
3. 实验研究法:设计教学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报告
• 研究结果需要更多的实证支持
05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推广与借鉴
行动研究成果的推广途径
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推广
• 将研究成果纳入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
• 为其他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
学校层面的推广和实施
•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 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通过教研活动和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 了解教学现状和学生需求
•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点
访谈法:与学生、同事和家长进行访谈
• 收集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期望
文本分析:分析教材、教参和其他相关文献
• 了解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背景
• 寻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成果总结与反思
• 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
• 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03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提高小学生
阅读理解能力的行动
研究
• 研究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
• 研究步骤:
•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
• 文献综述
• 制定行动计划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成果总结与反思
案例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的行动研究
• 研究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
• 研究步骤:
•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
• 文献综述
• 制定行动计划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成果总结与反思
案例三:提高小学生
小学教师工作案例
小学教师工作案例
在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以展示他们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的策略。
案例描述
小明是一位小学教师,他教授三年级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他面临了以下挑战:
1.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他们往往分心或者难以专注于课堂内容。
2. 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些学生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对课堂氛围和研究氛围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3. 学生研究兴趣不高:一些学生对研究缺乏兴趣,对课堂内容表现出不积极的态度。
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小明采取了以下策略:
1. 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通过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游戏
和互动活动,小明努力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
趣和注意力。
2. 建立学生之间的关系:小明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鼓励他们彼此尊重和合作,以减少矛盾和冲突,并为学生提供一个
良好的研究环境。
3.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小明设计了有趣且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教
学内容,通过引入实例和案例等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研究的兴趣
和积极性。
结论
通过采取上述策略,小明成功地应对了教学工作中的挑战。
他
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研究氛围,帮助学生提高了专注力和研究兴趣,
也改善了学生间的关系。
这个案例展示了小学教师在面对困难时的
灵活应对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研究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支持。
总体而言,小学教师的工作要求他们具备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通过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他们可以克服挑战,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并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微案例4篇
小学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微案例4篇小学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微案例第1篇一、任教学科:二、研究方向:化整为零通过小组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三、班主任年限四、问题描述: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全方位的工作,但是教师毕竟精力有限,所以在当今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运用较多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流于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小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的形式。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优化环境中学习、成长,达到自主管理,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五、课题名称:化整为零通过小组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六、研究思路:1.分析在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小组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小组管理的目的。
3.根据学生现状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
4.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5.总结、反思、提高。
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八、研究步骤:1、班级存在的问题整理。
2、针对问题,设计研究的计划,策略,并学习相关理论。
3、根据研究实施过程,寻求相关理论支撑,整理过程性资料,及时提炼有效研究信息。
4、根据研究的进度,调整研究的策略、方法、制定相关措施等。
5、对课题研究进行综合提炼,形成成果。
九、研究时间:xx年9月xx年7月十、预期成果:减轻班主任的负担,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使学生具有团结意识、凝聚力,班级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内每个学生,都是以组荣而荣,以班荣而荣。
1、文本成果:研究论文。
通过反思总结,主要阐述如何化整为零,通过小组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2、可视成果:学生的记录集结成册、激励活动的教育片段、图片。
3、实体成果:经测试小组成员有团体意识、有努力的目标并为之有切实的行动、每一个人都有初步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管理方法;学生个体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面对问题有理性客观的解决问题的意识,有为了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勇气、对学业成绩的提升有所促进。
小学导师教育案例3篇
小学导师教育案例3篇案例一: 张老师的阳光导师计划持续发展学生兴趣张老师在他的阳光导师计划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小学生持续发展兴趣。
他创建了一个兴趣小组,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参与。
例如,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加入足球俱乐部、艺术工作坊或科学实验室。
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特长,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个别辅导与关怀除了发展兴趣,张老师也重视个别辅导与关怀。
他定期与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讨论,了解他们的研究进展和个人困难。
他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寻求帮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张老师还和学生们建立了亲切的关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心的。
案例二: 王老师的研究伙伴计划学长学姐角色模范王老师设计了一个研究伙伴计划,将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进行配对。
在这个计划中,高年级学生担任学长学姐的角色,给予低年级学生研究上的帮助与指导。
通过与学长学姐的互动,低年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提高研究效果。
集体研究活动王老师定期组织集体研究活动,让学生们一起探讨和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这些活动可以是小组讨论、小组竞赛或学科主题研究等形式。
通过集体研究,学生们相互激励,合作研究,提高了研究效果。
案例三: 李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情感管理培养李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她组织学生参加情感管理工作坊,并引导他们表达情感、解决冲突和应对挫折。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学会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支持与咨询李老师也提供心理支持与咨询服务给学生们。
她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处理研究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或其他困扰。
李老师致力于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学生们敢于打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以上是三个小学导师教育案例的简要介绍。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导师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情感管理能力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可以借鉴和应用于其他导师的教育实践中。
(完整版)教学行动研究案例
教学行动研究案例案例1:自然课老师的行动研究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自开学以来,经过两次月考后,发现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运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
其实施步骤如下:(1)发现问题----王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月考下来,自然科成绩的表现不佳,因此想从研究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2)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请教同年级其他自然科老师,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自然兴趣”为最重要问题。
(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开始深入和广泛地搜集与增进学生兴趣有关的文献。
(4)拟定计划----根据文献及问题分析,王老师决定以调查研究法来进行对班上学习兴趣的研究。
他想自编一套评量学生的“自然科兴趣量表”。
(5)搜集资料----王老师根据研究设计,对其学生进行测验。
最后将此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自然科兴趣低落的原因,主要是上课缺乏实验、讨论、同时户外观察活动也太少。
(6)设立假设----根据研究结果,王老师推出行动假设----即每周进行两节实验,一节讨论,每二周有一次户外活动。
(7)实施行动方案----根据假设,王老师便开始进行新的自然科学教学活动。
(8)评鉴实施结果----实施新教学活动后,再实施测验,以了解实验的成效是否有增进。
(9)修正方案与再实施----如果评鉴结果有效,则继续原实施的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
案例2:a、b两套教学方案的比较研究一所小学的领导认为,究竟怎样的课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课,许多教师模糊不清。
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素质教育教学行为的缺失,进而阻碍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
因此,开展“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他们设想,通过对一篇课文的不同教学行动的解剖,让教师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把握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轨迹,以达到澄清教师认识上的模糊性,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校本教研实践的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以小学语文《夏日田园》一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校本教研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夏日田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美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夏日田园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的掌握。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字形错误。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稻田里一片金黄,菜地里绿油油的,花儿开得正艳丽。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景色和情感。
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夏日田园的景色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夏日田园的景色,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校本教研实践1. 教师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历案背景下的教师行动研究
《神奇的黄金比》案例分析本文以刘家宏老师的《神奇的黄金比》一课为例,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研究教师如何在分析学习路径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黄金比”这一数学概念和体验数学文化之美。
(一)教材分析《神奇的黄金比》这一节活动课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58的“你知道吗”这个主题的拓展与延伸。
对于“黄金比”的认识与价值,数学课本的介绍内容过于简单,对于黄金比的应用价值和数学文化开发远远不够。
基于此,刘老师和团队成员进行了教材的二次开发,增加了许多生活中的学习素材,包括图片、实物、视频等等,让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的学习走向全面化、深度化。
“黄金比”这节活动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黄金比”这一数学概念,那么“黄金比”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书上仅仅出现了一行字:黄金比的比值约等于0.618。
笔者查阅了人教版数学教材,相关内容也是以“你知道吗”的形式呈现。
笔者查阅了部分资料,定义如下:黄金比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0.618,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
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
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因此,“黄金比”的数学本质远比教材的解释要丰富。
全面、深入地了解“黄金比”概念的内涵及应用,有助于教师站在高观点的角度明确《黄金比》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刘老师表示在准备这节课前,他首先阅读了大量关于“黄金比”的历史材料,搜索了许多关于黄金比应用的案例(包括实物、图片、视频),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才逐渐深刻、全面地认识了什么黄金比在《认识比》内容之后作为数学文化活动的重要价值。
(二)学情分析学是教的基础。
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
那么该如何了解学生知识与经验呢?备课过程中,刘老师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1、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会求出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问题学生行为与矫正
一、问题的发现:
夏某,男,11岁,是我校五年级某班级的一名学生。
在第一周军训期间,刻苦训练,认真学习。
上课、集会从不迟到、早退。
但是,开学二周以后,就逐渐发现他有一些违纪现象出现。
学校规定每天早上的早读,他总是不读。
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有时就干脆趴在桌子上不听课,并伴有作业拖拉的现象。
夏某为什么在入校二周的前后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二、问题的症结:
夏某原是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原先在四年级时,数学和英语成绩一直很差。
但在五年级军训期间,感受到了教官亲切的关怀和老师的殷切希望。
这一切更加坚定了要在五年级认真学习信念,以弥补以前的不足。
在入校的军训生活中,一直能坚持刻苦训练。
刚开始训练两天,就觉得腿脚发软,肌肉酸痛,但他没有因此而请假,坚持在操场上训练。
身体的疲劳算不了什么,心理却是很开心的。
通过一周的艰苦训练,他在班级中获得了军训会操比赛的第一名。
这极大地增强了夏某的自信心。
他坚信: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夏某学习是很认真的,从不迟到、早退。
并且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但过了两周后,就发现夏某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上课总是低着头,有时干脆就爬在桌子上听课。
因为他四年级时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很差,《英语》、《数学》等课程听不懂,虽然也暗自努力过,但还是搞不懂,心理觉得很烦,所以,有时早读就不读,上课也就无精打采了。
暂时也只能这样混一段时间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于是就出现了早读不读、上课不认真的情况。
三、问题的解决
转变夏某1、对策与方法夏某是因为自己以前学习成绩差,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无希望,所以产生了厌学情绪。
当务之急是要帮助他排除学习障碍,树立自信心。
要多给他鼓励,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
在这个方面,我们老师就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首先,要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
其次,要帮他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最后,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对于夏某的疏导和教育,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帮助他树立信
心,提高学习成绩。
第一步可以做的是设法让他信任我,让他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然后,辅导他怎样学习《英语》,让他掌握一些学习该门课的策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慢慢的和他一起探讨:以前为什么学习不好,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2、方案的实施第一步:辅导性谈话带着这样的设想,在一次体育课的时候,和他进行了一次聊天。
师:夏某,上五年级已经有二周了,生活上习惯吗?生:还可以。
师:近来身体好吗?生:好。
师:那英语早自习不读,有什么原因吗?生:没什么原因。
师:那你为什么不读?生:就是不想读。
师:你知道吗?英语要多读。
生:知道。
师:那你是不想学习了吗?生:想。
师:那你为什么不张嘴?生:上课听不懂,不会读,学习没劲。
师:哪些课听不懂?生:《英语》、《数学》师:一点也听不懂吗?生:以前基础差,数学只考20分,英语学得很差。
师:那你想学好它们吗?生:想有什么用?我基础太差了。
师:别灰心,“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信老师能帮助你,我们一起努力,寻找办法,提高学习成绩,好吗?生:好吧!试试看吧。
师:早上跟着别人读,好吗?生:行。
师:今天就聊到这儿!
3、在交谈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夏某虽然原先基础较差,但他还是想学习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学好。
只要帮助他树立信心,让他尝到学习的乐趣,夏某是有潜力可挖掘的,上面提到的坏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步:指导学习方法我是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所以,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我以《语文》为突破口,给他解剖如何进行学习。
从他的目前情况来看,他完全具备学习《英语》的能力。
只要消除自卑心理,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做好预习、上课、复习和作业这些环节,是完全可以学好的。
第三步:教育性谈话为帮助他树立信心,指要一有机会,就与他谈话师:今天数学老师表扬了你,说你近来上课很认真,题目也做得不错。
师: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师:你要好好努力噢,天下没有跨不过去的槛,只要你努力,肯定行!师:老师期待着你的成功。
3、实施的效果那一段时间,我经常与夏某交流情况。
一有进步,就表扬他。
我发现他学习越来越努力。
以后再也没发现他有迟到、早退现象。
最后,期末考试《英语》及格。
数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对夏某的教育和辅导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