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设计用气象条件
气象学第三章 温度
2、陆地温度升降变化大,海洋升温和冷却都较慢,日、年较差都比 陆地小。“海洋好像大气热量的存储器和调节器”
第三节 水体温度
时间变化
二、水体温度的变化
日变化 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15~16h,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的2~3h内。
第二节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日变化
二、土壤温度的变化
温度 ℃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 4 7 10 13 16 19 22
☆土壤温度日较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地面 5cm 10cm 15cm 20cm
时间 1
☆土壤日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
(土壤深度每增加10厘米,位相落后2.5 -- 3.5小时)
位相(phase):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极值)出现的时间 ,也 称相时。
第二节 土壤温度
二、土壤温度的变化
地面温度和热量收支的关系
一般,地面最高温度出现在 (13时左右)
最低温度出现在
(将近日出时)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 收支相抵(平衡)的时刻。
地面温度变化与地面热量收支示意图
结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导热率大的土壤,表层土壤温度变化小。
影响因子:
土壤含水量 含水量大,导热率大
土壤孔隙度 孔隙度大,导热率小
土壤成分 导热率(W/(㎝·℃))
土壤矿物质 土壤有机质
水 空气
0.0293 0.01997 0.00628 0.000209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第三章-第三章-设计用气象条件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 困难。
全树摇动,大树枝弯下来,逆风步 行感觉不便。
4. 最大设计风速的选取步骤:①次时换算:将v 转换成 8 大风 17.2~20.7 19.0 5.5 7.5 所有近海渔船都要靠港,停留不出。
陆地物征象
0 无风 10~. 0风.2 级的0.1视力鉴别方海面法平静,。 见表3−3。
静、烟直立。
1 软风
0.3~1.5
0.9
0.1
0.1
微波如鱼鳞状,没有浪花。一般渔船正 好使舵。
烟能表示风向,但风向标不能转动。
2 轻风 0.15.6m~3/.s3的风2.5速相0.2 当0于.3 几渔级船张风帆时?可行25~、。 10、15、3标人5能面m移感动/觉。s有的风,风树叶速有微呢响,?风向
距平均风速v10,需要有两种观两测种方观法测的方平法的行第测i对量平记行录观测,记然录后值
通过相关分析次建时立换二算者系之数 间的回归方程式。常用的是一元线
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n
v10 Av2 B Bv10 Av2
v2iv10i n v2v10
A i1 n
v
2 2i
n
v
2 2
i 1
由此得到的回归方程,需经过相关检验才能应用。v10与 v2相关分别系为数两ρ种可观按测下记面录公的两平式种均计观值算测:方法的平行观测记录的总对数
n
n
n
n v2iv10i v2i v10i
i1
i1
i1
nin1
v22i
(in1v2i)2nin1
v2 10i
n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三章(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三章大气扩散为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除需采取安装净化装置等各种技术措施外,还需充分利用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能力。
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扩散过程,与排放源本身的特性、气象条件、地面特征和周围地区建筑物分布等因素有关。
本章主要对这些因素特别是气象条件、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估算以及厂址选择和烟囱设计等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节气象学的基本概念一、大气圈垂直结构大气层的结构是指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情况,如气温、气压、大气密度和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等。
根据气温在垂直于下垫面(即地球表面情况)方向上的分布,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最低的一层。
平均厚度为12 公里。
自下垫面算起的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1)对流层虽然较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汽,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它是天气变化最复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层;(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 m 平均降温约0.65℃;(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大气垂直混合很激烈。
主要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
(4)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对流层的下层,厚度约为1—2km,其中气流受地面阻滞和摩擦的影响很大,称为大气边界层(或摩擦层)。
其中从地面到100m 左右的一层又称近地层。
在近地层中.垂直方向上热量和动量的交换甚微.所以温差很大,可达1—2℃。
在近地层以上,气流受地面摩擦的影响越来越小。
在大气边界层以上的气流.几乎不受地面摩探的影响,所以称为自由大气。
在大气边界层中,由于受地面冷热的直接影响,所以气温的日变化很明显,特别是近地层,昼夜可相差十儿乃至几十度。
出于气流运动受地面摩擦的影响,故风速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
在这一层中.大气上下有规则的对流和无规则的湍流运动都比较盛行.加上水汽充足,直接影响着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和转化。
线路设计答案
第一章架空输电线路基本知识1、输电线路的任务是输送电能,并联络各发电厂、变电站使之并列运行,实现电力系统联网。
2、输电线路按电压等级分为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线路;按架设方式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按输送电流的性质分为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按杆塔上的回路数目分为单回路、双回路和多回路线路;按相导线之间的距离分为常规型和紧凑型线路。
3、架空输电线路主要有导线、地线、绝缘子(串)、线路金具、杆塔和拉线、基础以及接地装置等部分组成。
4、输电线路用架空线基本都由多股圆线同心绞合而成;在现行国家标准中,导线用型号、规格号、绞合结构及本标准号表示。
型号第一个字母均用J,表示同心绞合;例如JG1A-40-19表示19根A级镀层普通强度镀锌钢线绞制成的镀锌钢绞线,相当于40mm²硬铝线的导电性;JL/G1B-500-45/7表示由45根硬铝线和7根B级镀层普通强度镀锌钢线绞制成的钢芯铝绞线,硬铝线的截面积为500mm².5、导线的截面选择:导线的截面选择应从其电气性能和经济性能两个方面考虑,保证安全经济地输送电能。
一般先按经济电流密度初选导线截面,再按允许电压损失、发热、电晕等条件校验。
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地线架设及选择:110kv输电线路宜全线架设地线,在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日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地线。
无地线的输电线路宜在变电站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2km的地线。
在平均雷暴日超过15日的地区的哦220~33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地线,山区宜采用双地线。
50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
7、导线的排列方式:单回路的导线常呈三角形、上字形和水平排列,双回路有伞形、倒伞形、六角形和双三角形排列,在特殊地段还有垂直排列、斜三角形排列等。
8、导线的换位方法:直线杆塔换位、耐张杆塔换位和悬空换位。
9、绝缘子片数公式:n≥a·Un/h 绝缘子联数确定公式:N≥G/[Tj]第二章设计用气象条件1、主要气象参数对线路的影响:风作用于架空线上形成风压,产生水平方向上的荷载,风荷载使架空线的应力增大,杆塔产生附加弯矩,会引起断线、倒杆事故。
第三章 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气候资源开发多种多样:建筑利用、疗养 利用、交通、旅游、商业。 最关心是农业利用及能源利用 1.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气候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 等能量和物质,中国的农业气候资源具 有类型多样,夏温偏高,雨热同季,不 太稳定等特点,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多样的气候
(三自夏季风,受季风环流 的影响,在降水分配上存在着地区的不 均匀性,季节间的不平衡性和年与年间 的不稳定性。 以上三个特点:即有水资源优点,也有 许多缺陷
(1)空间不均匀性--东南多西北少 (2)季节不平衡性--降水集中夏半年,集中5- 9月 (3)降水变率大 (4)降水强度大,暴雨多,日雨量>50mm暴雨 日雨量>100mm大暴雨 暴雨发生在拦蓄能力弱地区,特别是缺乏森林植 被的山区,雨水截流不住,来不及下渗,成为 地表径流江河横溢,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土 壤侵蚀
(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农业生产既要求一定数量的年降雨量和合理的季 节分布,又希望常年稳定少变,降水量变动大, 易形成旱涝,又不利于高产稳产,其规律: (i)降水量多的地区,年变化率小,反之则大 (ii)气旋雨,地形雨为主的地区,年变化率小 (iii)台风雨,对流雨地区,年变化率大 (iv)山地年变化率小 (v)河谷、盆地降水量年变化大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也是水旱灾害频繁地区
分类
①降水量大于等于500mm地区->半湿润和湿 润区 ②降水量小于等于500mm地区->半干旱或少雨 区 ③降水量小于等于250mm地区->干旱地区,无 农业区 另外,还受地形条件和气旋活动影响,如山地多 于草原,迎风坡大于风坡,气旋活动多降水多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年降水总量,也需 要年降水总量在各季节中的合理分配。 既各季节间不要相差过分悬殊,而且要 湿热同期。
气象统计方法第三章.
第三:试验的独立性。
符合这三个条件可用二项分布计算相应概率
2.二项分布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1)计算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特别是小 概率事件。
(1) 计算天气现象出现的概 率 例: 冰雹出现的概率为 0.03, 求5天中有一次冰雹的概率 , 和有一次以上冰雹的概 率。 一次:
1 C5 (0.03)1 (0.97) 51 0.1328 ; 1 一次以上: C5 (0.03)1 (0.97) 51 C52 (0.03) 2 (0.97) 3 3 C5 (0.03) 3 (0.97) 2+C54 (0.03) 4 (0.97)1 5 +C 5 (0.03) 5 (0.97) 0 0.1413 0 5天中全无冰雹的概率: C5 (0.03) 0 (0.97) 5 0.8587
P(A)=P(A/B)
或者 P(AB)=P(A)*P(B)
注意: 要圆满地回答A和B是否相互独立的
问题,应知道计算频率时所用的观测资
料的次数,使用统计检验理论。
三 天气预报指标的统计检验
1.二项分布 (1)二分类预报:只预报事件A出现或
者不出现( A),又称为正反预报。
这类预报,可有不少预报指标,但其可靠
种方法。某事件A出现的概率是p,而在条件B时,事 件A出现的频率是m/n,则
n
r Q= Cr p (1-p) n r=m
n-r
Q的含义
即作用?
当Q值小于0.05或0.01时,认为事件具有 “超偶然”的统计规律,指标可用。当Q值大 于某上限值时,偶然性过大,指标不可用.
当Q值小于0.05或0.01时, A事件在n次 中出现m次的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 中不可能,但在条件B影响下发生了,说明B起 的作用。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林气象学的定义与任务1. 定义:农林气象学是介于气象学和农学、林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和改善这些条件以提高农林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
2. 任务:(1)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布局农林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2)分析气象因素对农林生态环境的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3)探讨气象灾害对农林生产的影响,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4)研究气候变化对农林生产的影响,提出适应性对策,保障农林生产可持续发展。
(5)开展农林气象观测、实验和研究,为农林气象业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二、农林气象学的研究方法1. 观测研究:(1)气象观测:包括常规气象要素(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的观测。
(2)生物观测:观测农林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3)生态环境观测:观测土壤、水文、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
2. 实验研究:(1)田间试验: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气象因子处理,研究其对农林作物的影响。
(2)模拟实验:在实验室或人工气候箱内,模拟不同气象条件,研究其对农林生物的影响。
3.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模拟气象条件与农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预测农林生产变化。
4.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测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气象因子与农林生产关系的数学模型。
5. 遥感与GIS技术:(1)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获取大范围农林气象信息。
(2)GIS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气象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农林生产的影响。
三、农林气象学的发展简史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农林气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林气象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如作物气象、林业气象、畜牧气象等分支学科的形成。
高压送电线路手册
八、具有非均布荷载的孤立档电线应力弧垂计算
非均布荷载的孤立档: 该档两侧用耐张塔与其他档隔开且电线上附加有集中荷载。变电所进出口及所内架空母线 ㈠孤立档电线弧垂计算 ⒈电线弧垂计算公式 ⒉ 孤立档的荷载及切应力图3-3-4;切应力计算公式 ㈡孤立档电线应力状态方程式 ⑴由于集中荷载的作用,按斜抛物线方程求得电线的应力状态方程式 ⑵孤立档架设地线时,过牵引长度减少到50~200mm范围,过拉时的应力状态方程式 ⑶应力状态方程式中的K值计算公式 ⑷孤立档应力、弧垂计算公式汇总表3-3-10 ㈢孤立档电线应力中的有效控制条件判别与选定 ⑴孤立档的已知控制条件 ⑵孤立档的已知控制条件F 系数式 ①最大允许应力条件的F 系数式 a、当非挂线过牵引情况时(如覆冰、大风等) b、当挂线过牵引ΔL 长度情况时 ②最大允许应力条件的F 系数式 ⑶有效控制条件的判别与选定 ⑷例题3-4 计算导线架设时的观测与竣工弧垂及应力 ①根据对旁路母线的间距要求,计算导线允许的最小应力 ②计算状态方程式中的K 值 ③判断有效控制条件 ④根据有效控制条件,推求已知可能控制条件下的实际使用应力 ⑤计算架线观测弧垂及应力 ⑥计算挂线后(竣工)的应力及弧垂
四、连续档的代表档距及档距中央应力状态方程
⑴常用的代表档距公式 ⑵考虑高差影响的代表档距与代表高差角,是与考虑高差影响的电线状态方程式相配合,计算式 ⑶档距中央应力状态方程式 ①档距中央应力的状态方程式;②不等高档内的电线弧垂
五、水平档距、垂直档距
㈠水平档距 ⒈水平档距定义;⒉水平档距的公式①② ㈡垂直档距 ⒈垂直档距的定义; ⒉垂直档距的公式 ⒊直线杆塔垂直档距公式;⒋高差很大时垂直档距的计算
2
七、电线覆冰厚度的选择 公式 八、计算用气象条件的组合
㈠选择组合气象条件的要求 ㈡线路正常运行情况下的气象组合:大风;覆冰;最低气温 ㈢线路安装和检修情况下的气象组合 ㈣平均运行应力的气象条件组合 ㈤线路断线情况下的气象组合(GB50545-2010) ㈥绝缘配合情况下的气象组合:(运行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
气象学第三章
(三)饱和差(E-e)
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严格 说,此处的E应由蒸发面的温度算出, 但通常以一定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代 替。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快。
(四)风速与湍流扩散
大气中的水汽垂直输送和水平扩散 能加快蒸发速度。无风时,蒸发面上的 水汽单靠分子扩散,水汽压减小得慢, 饱和差小,因而蒸发缓慢。有风时,湍 流加强,蒸发面上的水汽随风和湍流迅 速散布到广大的空间,蒸发面上水汽压 减小,饱和差增大,蒸发加快。
1、水相变化的物理过程 从分子运动论看,水相变化是水的各相之间分子交换的过程。例如,在水和 水汽两相共存的系统中,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在水的表面层,动能超过脱离 液面所需的功的水分子,有可能克服周围水分子对它的吸引而跑出水面,成为水 汽分子,进入液面上方的空间。同时,接近水面的一部分水汽分子,又可能受水 面水分子的吸引或相互碰撞,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其中有些向水面飞去而重新落 回水中。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数正比于具有大速度的水分子数,也就是 说该数与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速度大的水分子就越多,因此,单位时间内跑 出水面的水分子也越多。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数则与系统中水汽的浓度有关。水 汽浓度越大,单位时间内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也越多。 起初,系统中的水汽浓度不大,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比落回水中的 水汽分子多,系统中的水就有一部分变成了水汽,这就是蒸发过程。 蒸发的结果使系统内的水汽浓度加大,水汽压也就增大了,这时分子碰撞的 机会增多,落回水面的水汽分子也就增多。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就有可能在同一 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恰好相等,系统内的水量和水 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即水和水汽之间达到了两相平衡,这种平衡叫做动态平 衡(因为这时仍有水分子跑出水面和水汽分子落回水中,只不过进出水面的分子 数相等而已)。动态平衡时的水汽称为饱和水汽,当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接触网--3-01 气象条件及计算负载确定
接触网线索覆冰与否,应视该地区实际情况而定,我国在覆冰地区一般 选取-5℃为线索覆冰时的温度。
第一节 气象条件及计算负载的确定
一、气象条件的确定
(五)覆冰厚度 b 和覆冰密度 b
线索覆冰厚度不得小于该地区实际观测到每5年一遇的最大冰厚。接触 网的覆冰厚度指圆筒形的冰壳厚度,沿导线表面等厚度分布,不考虑导线 截面的不规则形状,设计资料中只给出承力索覆冰厚度。接触网计算时— 般不考虑吊弦及其线夹的覆冰载荷,考虑到受电弓滑板运行中的刮冰作用, 计算接触线冰厚时应折算为承力索覆冰厚度的一半。线索覆冰的密度因地 区和结冰情况不同而异,为统一起见,计算中一般取为 0.9g /。cm冰3 对接 触网的影响有三方面,一是覆冰会增加线索所承受的机械负荷;二是由于 隧道内拱顶不严密,严寒季节渗水结成冰柱,易使导体短路而影响正常供 电;三是接触线覆冰后会影响受电弓的取流,造成弓网间的连续拉弧甚至 断线。
全线覆冰厚度相等,其覆冰负载由下式计算得b出—:—覆冰厚度 mm
gbc
bb(b d )gH
1000
d ——承力索直径 mm b ——(覆3冰-1的)密度 g / cm3
gH ——重力加速度 m / s2
如果是计算接触线冰负载时,上式中d 的则为接触线的平均直径 d (A B),/ 2
且接触线的覆冰厚度折算为承力索覆冰厚度的一半,即 bj b / 2
各地气象台的年最高、年最低温度,在数值上取 5 的整倍数。 考虑到全国大多数地区情况,一般 最高温度均取为40℃; 最低气温则各地而异。 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沿海地区取为-5℃ 长江流域及云、贵、川、的大部分地区取为-10℃ 黄河流域、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取为-20℃ 河北、山东西北部、东北地区的南部等地取为-30℃ 东北地区北部及其它高寒地区则取为-40℃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课标要求】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 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
2.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能够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并正确运用。
3. 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 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5.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吗?(学生讨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描述现在的天气。
)教师展示几幅天气的图片,引入本节课。
任务1 结合近期天气状况,学会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
教师出示近5天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中包含那些信息?(学生回答天气的阴晴、温度、风力、风向等)提问:你了解天气预报主持人口中的这些常用语吗?归纳描述某地区某时段天气状况的用语。
出示天气的概念,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
问题:我们这里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学生发言)教师出示一段材料,提问:从时间上、变化上归纳天气的特点。
根据这段材料包含信息,可归纳天气的特点时间短,变化快。
教师再次展示两段材料,追问:你能根据下面的话归纳出天气的特点吗?东边日出,西边雨——第一,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2、其余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气候)引出下一个讨论问题: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X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X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X》(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X》、《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
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
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X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
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
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高压送电线路手册
199
③两分裂以上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平地、丘陵、山地分别取15%、20%、25%,且不小于50kN 199
⑵转动横担或变形横担的启动力,应满足运行和力学计算
页数 对应规范及备注
⑶对两回路以上的多回路直线杆塔:①采用单导线时,,,②采用分裂导线时,,,
199
⑷任意一根地线有不平衡张力,导线未断,无冰、无风,地线不平衡张力与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比表3-4-2 199
198
GB50545-2010作出的规定
198
⒈直线杆塔断线(或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的荷载组合
198
⑴对单、双回路断任一根导线(或任一相有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无风、无冰
198
①单导线的断线张力与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比 表3-4-1
198
②两分裂导线的断线张力(或不平衡张力)平地及山地应分别取一根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40%、 50%
⑴由于集中荷载的作用,按斜抛物线方程求得电线的应力状态方程式
192
⑵孤立档架设地线时,过牵引长度减少到50~200mm范围,过拉时的应力状态方程式
192
⑶应力状态方程式中的K值计算公式
192
⑷孤立档应力、弧垂计算公式汇总表3-3-10
193
㈢孤立档电线应力中的有效控制条件判别与选定
192
⑴孤立档的已知控制条件
192
⑵孤立档的已知控制条件F 系数式
193
①最大允许应力条件的F 系数式
193
a、当非挂线过牵引情况时(如覆冰、大风等)
193
b、当挂线过牵引ΔL 长度情况时
193
②最大允许应力条件的F 系数式
194
⑶有效控制条件的判别与选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空气质量指数,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能认识不同的天气符号,读懂天气预报。
2.能依据空气质量指数判断空气质量的优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故事导入:教师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的故事,激发学生们了解天气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自主探究】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描述天气状况,教师注意他们的用词,例如:“今天”、“昨天”、“白天”、“晚上”等时间用词以及“刮风”、“下雨”、“闷热”、“气温高”等用语。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天气?学生归纳: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3.教师提醒:我们常听说的“雾、霾、浮尘、扬沙、冰雹”等属于天气现象。
4.学生读课本P47页第二自然段内容,了解气候的概念。
学生归纳结论:人们通常用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5.学生完成P47页活动1,强化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P47页活动答案:1.描述天气的是(②③),描述气候的是(①④)。
2.(1)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B: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
D: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学习活动二了解天气预报,学会通过识别天气符号,判断天气状况1.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4,了解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
(1)说一说:卫星图中的绿色、蓝色与白色分别表示什么?(2)想一想:云的颜色越白,反映了什么天气现象?卫星云图中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区。
2.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5,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师提示:①注意风矢图的识别,在风矢图中,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级别,天气预报图中表示风向和风力的符号一般都是用带尾羽的箭头符号来表示的,箭头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3根尾羽表示的是6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
聂河供电所至石门变光缆工程可研说明书
电力行业专业乙级:A242001384 工程编号:422-S11168K 聂河供电所至石门变光缆线路工程可研报告说明书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批准: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 校核:___________ 编写: ___________目录第一章总述1.1 设计依据1.2 线路建设必要性1.3 设计范围第二章线路路径2.1 路径方案2.2 地形、地质情况2.3 交通及交叉跨越情况第三章设计气象条件第四章金具第五章杆塔及基础设计杆塔和基础的依据和原则第六章材料清册附件:1.附图一:宜都县电网地理接线规划图2.附图二:宜都县电网通讯网络规划图3.附图三:光缆详细路由图4.估算书5.杆塔明细表第一章总述1.1 设计依据《架空配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架空配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 5033-2006)IEC104, DIN48200-T6 铝合金线(AA线)国际标准IEC1232, DIN48200-T8 铝包钢线(AS线)国际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电网差异化规划设计指导意见的紧急通知》(国家电网发展[2008]195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湖北省电力公司380V—500kV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试行)》(Q/ED 119 101—2007)《湖北省电力公司农网标准(标杆)输电线路评价细则)鄂电司农[2008]52号湖北省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农网老旧线路改造可研初设应注意的问题》1.2 线路新建必要性(一)线路新建原因35KV石门变电站至今无通信通道与公司相连,给宜都电网安全调度及信息传送带来严重影响,须新架一条光缆建立通信通道。
气象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地球上的水分就是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循环不已。
在自然界中,常有一种或数种处于不同物态的物质所组成的系统。
在几个或几组彼此性质不同的均匀部分所组成的系统中,每一个均匀部分叫做系统的一个相。
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比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多,系统中的水就有一部分变成了水汽,这就是蒸发过程。
动态平衡时的水汽称为饱和水汽,当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
水相变化的判据:e与E的大小的比较,若水汽压大于饱和水汽压,则过饱和。
O的横坐标为0℃水只存在于0℃以上的区域,冰只存在于0℃以下的区域,水汽虽然可存在于0℃以上及以下,但其压强却被压制在一定范围内。
图中,OA、OB分别表示水与水汽、冰与水汽两相共存的情况。
OA又称蒸发线,表示水与水汽处于动态平衡时水面上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线上K点所对应的温度和水汽压是水汽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高于临界温度时就只有水汽存在了,因此蒸发线在K点中断。
OB为升华线,表示水汽与冰平衡时冰面上饱和水汽压和温度的关系。
OC是融解线,表示冰与水达到平衡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可以看出COK区域为水。
凝结时,由于水汽分子变为液态水,分子间的位能减小,因而有热能释放出来。
这种凝结时释放出来的热量叫做凝结潜热。
它与同温下的蒸发潜热数量上相等。
蒸发潜热(L)是指在恒定温度下,使某物质由液相转变为气相所需要的热量。
L与温度之间有关系:L =(2500-2.4t)×103(J/kg)当t=0℃时,L=2.5×106 J/kg 当温度变化不大时,L变化很小,故取L=2.5×106J/kg同理,冰升华为水汽有两个过程,冰变为水,水变为水汽,故升华潜热Ls为融解潜热(3.34×105 J/kg)和蒸发潜热的和,故Ls=2.8×106 J/kg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水面、冰面,溶液面)、形状(凸面、凹面、平面)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 力 等 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相当风速(m/s) 名称 一般 最高 浪高 浪高 (m) (m)
平均雷电日数(或小时数) 防雷设计的依据。
11
12
土壤冻结深度
用于杆塔基础设计。
常年洪水位及最高航行水位、相 用于确定跨越杆塔高度,验算交叉跨越距离。 应气温
第二节
气象参数值的选取
一、气象条件的重现期
1. 气象条件的重现期:是指该气象条件“多少年一遇”,
如年最大风速超过某一风速vR 的强风平均每 R 年发生一次, 则R 即为风速vR的重现期。GB 50545-2010《 110 ~750 kV架 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 50665-2011《 1000 kV 架空输 电线路设计规范》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和大跨越的基本 风速、设计冰厚的重现期,见下表:
搜集内容 1 2
用途
二、主要气象资料的搜集内容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计算架空线的最大弧垂,保证对地或跨越物具有一定的 安全距离。
计算架空线可能产生的最大应力,检查架空线的上拔、 悬垂绝缘子串的上扬等。
微风振序号 3 1、主要气象资料的搜集内容及用途见表 平均气温 动的防振设计条件,计算内过电压下的电气间距,耐张 3-1。 绝缘子串的倒挂等。 4 5 6 7 8 9 10
静、烟直立。
烟能表示风向,但风向标不能转动。
0.5m/s 的风速相当于几级风? 5、10、15、35m/s 的风速呢?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风向 2.5 0.2 0.3 1.6~3.3 渔船张帆时可行2~。
标能移动。 3.4~5.4
2. 风速的测量方法:自记 10min 时距;风压板一天观测 4 4.4 0.6 1.0 渔船感觉簸动 ,可随风移行 5~。 树叶和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
电压等级 (kV)
重现期(年)
110~330
30
500、750
50
1000
100
第二节
2. 基本风速:
气象参数值的选取
一、气象条件的重现期
(1)10min 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为样本; (2)采用极值Ⅰ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
(3)统计风速的高度:一般线路取离地面10m,大跨越取 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以上10 m。 3. 大跨越: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
第三章 设计用气象条件
三峡大学输电线路研究所 2015.1
第一节 影响线路的主要气象参数
一、主要的气象参数及其对线路的影响
1)形成风压,产生横向荷载。使架 空线的应力增大,杆塔产生附加弯矩。 2)微风振动使疲劳破坏断线
气 象 条 件 三 要 素
风 覆冰
气温
3)引起架空线舞动,使架空线相间闪络、 1)架空线的垂直载荷增加,张力增大,可能成断线。 产生鞭击。 2 4)迎风面积增加,风载荷增加 )引起风偏,悬垂绝缘子串偏摆,导线间及与杆塔构件间、 3)使弧垂增大,电气距离减小 边坡间的空气间距减小而发生闪络 4)使舞动的可能性增大。 5)脱冰跳跃可引起相间闪络。 1)气温低,架空线变短,拉力增大,有可能断线 2)气温高,张力小、弧垂大,对地电气距离可能不够。 3 )最高气温下,导线温升、强度降低,可能超过允许值。
3. 设计高度:导线的平均高度。 110~330kV线路一般为
12.3 15.5 渔船加倍收帆,捕渔需注意风险。 渔船不再出港,在海者下锚。
15m; 500~750kV线路一般为20m。需要进行风速的高度换算。 全树摇动,大树枝弯下来,逆风步
13.9~17.1 17.2~20.7
10.8~13.8
可折毁树枝,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 4. 最大设计风速的选取步骤:①次时换算:将 v2转换成 19.0 5.5 7.5 所有近海渔船都要靠港,停留不出。 大。
vh v0
h 10
z
其中z为粗糙度指数,β 为修正系数,二者与地面粗糙度等级有关。
列于表3−7中。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折算的 z、
表3 − 7
粗糙度等级 z A 0.12 1.1331
粗糙度指数z和修正系数β
B 0.15 1.000 C 0.22 0.7376 D 0.3 0.5119
海面风 软风 轻风 微风 和风 劲风 强风 疾风 大风 烈风 狂风 暴风 飓风 0~0.2 0.1 0.9 海面平静。 0.3~1.5 0.1 0.1 好使舵。
范 围
中值
海岸渔船动态
1. 风级的视力鉴别方法,见表 3−3。 微波如鱼鳞状,没有浪花。一般渔船正
F (v ) exp exp a (v b)
1.28255
式中 a ; 0.57722 b —分布的位置参数,即分布的众值。 b a ; μ、σ—分别为随机变量v的均值和标准差。
由于搜集来的年最大风速样本是有限的,需要用有限样 本的均值 v 和标准差 s 作为 μ 和 σ 的近似估计。均值 v 和标 准差 s 为:
24.5~28.4
26.5
9.0
12.5
汽船航行颇危险。
陆上少见,见时可使树木拔出,建 筑物损坏较重。 陆上很少,有则必有广泛破坏。 陆上绝少见,其摧毁力极大。
(1)风速的次时换算 欲将定时4 次2min平均风速v 换算成自记10min 时距平 均风速v ,需要有两种观测方法的平行测量记录,然后通过 两种观测方法的第i对平行观测记录值 相关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式。常用的是一元线性回 次时换算系数 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n v2i v10 i nv2 v10 v10 Av2 B A i 1 n 2 2 B v10 Av2 v nv 2i 2
2、注意: 历年最低气温月的平均气温 计算架空线和杆塔安装、检修的气象参数之一。 ①气象资料应选用线路附近100km以内的气象台(站)的记录。 最高气温月的最高平均气温 计算导线的发热和温升。 ②当此范围内的气象台(站)较少时,可以扩大搜集地区范围或向省 考虑架空线和杆塔强度的基本条件,也用于检查架空线、 最大风速及相应月的平均气温 级气象台搜集,并应加强对电业、邮电、铁路和军事部门等非专业气象单 悬垂串的风偏。 位的调查搜集工作,所得结果还应交有关气象单位鉴定。 地区最多风向及其出现频率 用于架空线的防振、防腐及绝缘的防污设计。 ③必要时应进行实地考查,访问当地群众。 架空线和杆塔强度的设计依据,计算架空线的最大弧垂, 覆冰厚度 验算不均匀覆(脱)冰时架空线的不平衡张力、上下层 ④若沿线气象台(站)的记录存在很大差异且线路较长( 100km 以上) 架空线间的接近距离等。 时,应考虑分为若干气象区段。 雨天、雾凇天、雪天的持续小时 计算电晕损失的基本数据。 ⑤对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数
R
15 20 25 30 从而 35 40 45 50
1 1.18536 R e 70 1.02057 0.5182 1 F (vR0.52355 ) 1 e 80 1.19385 1.06283 R1.20649 1.09145 0.53086 90 1.11238 0.53622 100 1.20649 1.12847 0.54034 1 250R 1.24292 1.14132vR b 0.54362 ln ln 500 1.25880 1.15185 0.54630 1000 a R 1 1.26851 1.16066 0.54853 ∞ 1.28255
—分布的尺度参数。 a
1 n v vi n i 1
s
1 n 2 ( v v ) i n 1 i 1
此时,尺度参数和位置参数分别按下二式取值
c1 a s
式中
c2 bv a
c1、c2
—修正系数,与样本中的年最大风速的个数 n
有关,可查表3-6 。 重现期为 R v 的强风的发生概率为 n c1年,说明大于某一风速 c2 n c1 c2 1/R10 ,则有 0.9497 0.4952 60 1.17465 0.55208
2
10
i 1
由此得到的回归方程,需经过相关检验才能应用。v10与 分别为两种观测记录的平均值 两种观测方法的平行观测记录的总对数 v2相关系数 ρ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n v2i v10i v2i v10i
i 1 i 1 i 1 n n n n 2 2 2 2 n v2i ( v2i ) n v10i ( v10i ) i 1 i 1 i 1 i 1
能吹起地面尘土和纸张,树的小枝 摇动。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 波。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 困难。 行感觉不便。 9.4 2.0 3.0 4.0 2.5 4.0 5.5 渔船收帆(即收去帆之一节)。
6.7 1.0 1.5 7.9 平均。需要进行风速的次时换算。 渔船满帆时,可使渔船倾斜一方。 次的5.5 2~ min 8~10.7
a ( v b )
0.55477 0.55688 0.55860 0.56002 0.56878 0.57240 0.57450 0.57722
(3)风速的高度换算
1)地面粗糙度和梯度风速 在大气边界层内,风速随离地面高度增加而增大。其变 化规律主要取决于地面粗糙度。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将地面粗糙度等级划分为A、B、C、D 四类。A类 指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等, B 类指空旷田野、 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 C 类指有密集建 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 区。 离地面达到一定高度时,风速不再受地面粗糙度的影响, 这一高度称为梯度风高度,相应风速称为梯度风速。 A 、 B 、 C、D四类地面粗糙度地区的梯度高度分别为300m、350m、 450m和550m。 A 、 B 、 C 、 D 四类地区的截断高度分别为 5m 、 10m 、 15m和30m,此高度以下的风速与截断高度处的风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