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5)人的社会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活 到 老 , 学 到
老
社会化中的问题
心理上的断乳(社会性断乳) 价值观多样化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社会变迁(时间压缩) 代沟
社会化的过程
(美)E埃里克森,《童年和社会》。“人生 发展阶段和自我同一性理论”:
将个体心理成长划分为八个阶段,如书。 阶段前后相连,前者影响后来,后者也可以补偿。
前沿概念
死亡社会化(临终关怀)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个性(人格/稳定的心理特征) 社会个性 民族性 国民性 阅读:林语堂《吾土吾民》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
社会化的内容
1、学习生存技能4、社会行为规范 5、明确生活目标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一)关于社会化的机制的三种观点 1、教化论--社会化的实施者向社会化的对象 实施教化的过程,社会化对象是被动接受。 2、学习论--社会化的对象主动学习的过程, 强调对象的主动性。 3、互动论--施事者与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
(一)内涵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增 强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 过程。
教化(强制性) + 调适(能动性)
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
1、个性发展角度(社会心理学观点)社会 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从社会文化角度:社会化是社会和群体 向个体传输社会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 文化的过程。 3、从社会结构角度:社会化是使个体变得 更有社会性、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
第二章 中国人的社会化
四、中式社会化的内容
政治社会化:君为臣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爱国热情 道德社会化:注重私德——公德+私德;儒家 伦理道德规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性别角色社会化:男尊女卑——男女平等; 男主外,女主内;惧内ຫໍສະໝຸດ 第二章中国人的社会化观
一、社会化与“做人”
1.社会化 社会化,也称教化。个人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交 互活动,习得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社 会成员的过程,即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 程。 2.做人 做人,也称成人。指一个“已具有人形的生物性 个体”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交互活动习得知识技 能和行为规范,从而转变成一个社会性个体(社 会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讨论
你赞成传统的中式教养方式吗?你的 育儿理念是什么? 比如:打骂儿童、教育儿童、取消爱 或团体羞辱
三、中式“社会化”历程的 主要特点
2.对未走上社会的个体与已走上社会的个体有不 同的社会化要求 理想:最低限度做个道德人,最高目标是做圣人 现实:做个成熟人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做人难成为中国人挥之不去 的阴影 讨论:对于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你觉得可以 怎么破?
三、中式“社会化”历程的 主要特点
1.中式社会化历程多呈现出一条U字型曲线 从个体的自由度来看, 西式的多呈现一条倒U字型曲线 中式的多呈现一条U字型曲线(快乐的童年,艰辛的 青壮年,享清福的幸福晚年) 婴幼儿期-无约束期 约束期的开始——幼小衔接:开始以服从与限制为纲 教化儿童,存在6个断层问题:人际关系、学习方 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学习环境 教养方式:打骂儿童、教育儿童、取消爱或团体羞辱
一、社会化与“做人”
3.中式“做人”与西式“社会化”的区别 西式“社会化”: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天赋人权,即人之为人主要依据人的 生物属性。“爱智”的传统,导致“做事”成为主要问 题。社会化是“量变”。 中式“做人”: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或文化存在,无天赋人权,即人之为人 主要依据德性。“爱德”的传统,导致“成人”成为主 要问题。社会化是“质变”。 强调人的独特价值和做人的尊严,但易抹杀人的生物属性 ,不重视和尊重人的基本需要和基本权利,割裂德和才 的辩证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人的 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概念及 涵义
概念: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 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 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出生的人:生物意义上的人(生物人)
通过长期的社会化:社会的人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的两个方面:
• 2、 嬉戏阶段(play stage):从两岁开始,大约持续 几年时间。—— 客我得到发展
• 3、 游戏阶段(game stage):三、四岁开始,儿童逐 渐走出家庭,与更多的人和群体发生联系。——— 客我的形成过程逐渐完成
四、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 我组成。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 态度、社会道德规则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 分。—— 社会化的自我
自我的发展实际上是主我与客我连续的交流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我 做出反应。
米德“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 1、 模仿阶段(imitation stage):主要指人生最初 的两年时间。—— 真正的客我尚未发展起来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本我 的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 一时的满足。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关注 现实的一部分,受现实的陶冶变得识时务,不盲 目去追求快乐。它使人能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地、 正常地生活。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我们希望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是理想的 自我。它遵循道德标准,是我们生活中的典范。
当前的大众传媒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 与教育问题关系最密切的是两个方面: 1.大众传媒所宣传的参照系过多,进而导 致儿童的榜样群体多元化,儿童在社会学 习和社会参与方面反而无所适从; 2.“教育功能缺失”现象;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家庭在未成年个体社会化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 母 有意的 有 意 的 子 女 无 意 的 无意的
教
养
模
仿
感
化
熏
陶
• 2.学校
学龄期个体的社会化可 分三个阶段: 一是前期阶段 (6、7岁-11、12岁) 二是中期阶段 (11、12岁-14、15岁) 三是后期阶段 (14、15岁-20左右)
• 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 环境条件之一,特点有: 首先,学校是专门为 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 习机构。 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 机构。
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 水平)
情感(感觉与感情)
(一)人格发展理论
自我(self)
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 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 。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 这一概念是 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 霍 顿· 库利(1864—1929)提 出的。
人
本我(id)
格
超我 自我(ego) (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与“超我”都是 由它逐渐分化而来的。“本我”是同肉体 联系着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不问时机、 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只按“快乐原则” 行事,一味地追求自我满足。在正常人的 心理活动中,“本我”自然地要被压制, 任其泛滥就将不可收拾。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 个过程。 儿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 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以模仿形式 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强 烈,但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由于矛盾和冲 突,难以为其提供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 准以及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从 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社会学:人的社会化.doc
社会学:人的社会化.第九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意义(1)含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类型: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继续)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3)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所谓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是指承担着社会化任务或者发挥着社会化功能的各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环境。
这里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社区等。
(4)意义:社会化是人格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结构延续的必要途径,因此是社会良心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机制。
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一) 社会化概述(1)社会化的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始终的长期过程。
(2)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人生来只是自然人、生物人,而不是社会人,他没有社会观念和社会技能,但同时人又必须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
社会环境不同于自然环境,它是一个人造的世界,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因此,个人只有接受社会化,才能适应社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同时参与创造社会;而社会也必须由经过社会化的合格的社会成员组成,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
1.从个人方面分析A.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B.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A.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维持正常运行;B. 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C. 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1.狭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
2.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3.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会性增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①个体角度:从未成年到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角度: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对成员的社会教化。
2.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①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②恰恰是这种长期依赖生活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既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掌握、接受和适应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充足时间,又为父母和家庭管教个体提供了可能——个体既然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和家庭,就不能不听父母和家庭的话。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之所以大大优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通过思维、通过实践使学来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动机和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模仿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3)人有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扛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哈威格斯特:人生六阶段都有社会化任务•幼儿期: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形成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动作、与伙伴建立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道德情感;•青年期:同龄男女交往、学习和理解社会行动的价值和社会伦理体系、准备择业、为组建家庭做准备;•壮年期:结婚、生养孩子、就业;•中年期:养家糊口、独立承担事业、教育下一代、奉养年迈的父母;•老年期:适应退休后生活、适应老年孤独和配偶离去、适应被人照顾等。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逐步适应并采纳社会规范、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人们学会与他人建立关系、扮演不同的角色、遵守社会规则,并在社会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的过程,包括家庭、学校、朋友圈、工作场所等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化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首先,社会化涉及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人会受到来自不同角色的期望和社会规则的约束,从而形成和接受一套标准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家庭中,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学会道德观念和家庭价值观;在学校中,学生会接受教师的指导,学习基本的学术规范和行为准则。
其次,社会化涉及个人角色的认同。
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会扮演多种角色,如儿女、学生、员工、伴侣、父母等,每种角色都有相应的社会期待和责任。
通过扮演这些角色,个人会逐渐认同并内化这些社会期待,形成自己的角色认同感。
角色认同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行为表现起着重要作用。
再次,社会化还涉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会与他人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如亲密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
通过这些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个人可以获得支持、合作和奖励,满足自己的社会和情感需求,并获得社会认同感和自尊心。
最后,社会化还涉及个人对社会的整体认同和参与。
通过社会化,个人会逐渐了解和认同社会的组织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目标,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事务。
通过参与社会,个人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并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
总之,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适应和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个人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角色的认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整体认同和参与。
社会化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社会化》课件
社会化的过程
基本知识、技能和行 为规范的学习。
履行社会角色、承担 社会责任。
婴儿期
儿童期
青少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本生活技能和语言 能力的形成。
个性形成、价值观确 立和职业准备。
适应退休生活、传承 文化价值观念。
02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Chapter
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
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教育程 度等都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化过程。
《人的社会化》课件
目录
• 人的社会化概述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社会化与个体发展 • 社会化与文化传承 • 社会化与道德伦理 • 人的社会化与未来发展
01
人的社会化概述
Chapter
社会化的定义
01
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适应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逐渐成为 社会成员的过程。
02
文化传承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 来源,它使人们对自己所属的 民族和国家产生归属感和自豪
感。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承
文化多样性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流、 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融合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融合,使得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吸收 和创新。
文化冲突与认同
未来社会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人们 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同时也可 以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THANKS
感谢观看
公共生活伦理
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尊重他人权利 ,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德心。
家庭伦理
在家庭生活中,遵循家庭美德,维护家庭和谐, 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因 素
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结构、 家庭文化等
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兄弟姐妹关系等
添加标题
添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 理念、教育内容等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入、家庭消 费、家庭财富等
添加副标题
人的社会化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人的社会化的概念
03 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因素
04 人的社会化的主要 内容
05 人的社会化的结果 和意义
添加章节标题
人的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 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 观、行为模式等
识
老年期:与同 龄人的互动学 习社交技巧和 规则形成自我
意识
社会化的重要性
促进个体成长: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有助于个体的成 长和发展。
建立社会关系:社会化是个体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 关系。
适应社会环境: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 会环境。
社会角色的定位和扮演
社会角色:个 体在社会中的
地位和身份
定位:根据社 会规范和期望 确定自己的角
色
扮演:按照角 色要求进行相 应的行为和表
现
角色冲突:当 角色要求与个 人意愿或价值 观相冲突时如 何解决和调整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建立人际关系: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 维护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处理人际关系冲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保持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后喻文化,即人们所称的“青年文化”, 这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 即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 世的前辈的过程。 在这全新的历史时代面前,年长者的经验不 可避免地丧失了传喻的价值。人类已经将自 己所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开始生活在一个 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 “二次大战以前出生 和长大的每一个人都是时间上的移民,正如 他们的祖先曾是空间上的移民一样。” 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 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 得多。但今天却不再如此”。古往今来,没 有任何一代能象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林林 总总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象他们 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 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
(一)艾里克森 的人生成长阶段说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 0——1岁)。 婴儿如果能得到父母或他人的良好照料,各 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能使其对周围环境产 生信任感,否则相反。 2、自主与怀疑(幼儿时期 2——3岁)。这 一阶段儿童开始学习对自己的肢体活动加以 自主控制,用自己感官来熟悉周围环境。父 母应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的自主性行为,过多 的指导和责怪或限制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二、社会化的过程
(一)艾里克森 的人生成长阶段说 7、关注后代和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个人 社会成就相对达到顶峰,子女逐渐长大,使个人增加 对他人特别是下一代的关心。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 形成对后代关注的人,会沉溺于对自我、事业和生活 的关注中。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在人生最后阶 段中,个人会经常回忆和总结自己一生的活动,力图 给自己的一生作出一个使自己满意的解释,并给它画 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如果个人不能找到这样一种满意 的解释,将陷入一种追悔和绝望的情绪之中。
第四讲 人的社会化
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 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 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 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 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 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 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 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 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 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 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 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9
社会化的机构(中介)
社会化中的两个行为主体:施教者和受教 者 家庭:家庭模式、所处的阶层 同龄群体 学校:与家庭的互补 工作单位:劳动技能、观念 大众传播媒介
10
家庭
11
家庭的教育方式:民主/专制/溺爱/打骂 家庭的结构 家庭的背景(社会阶层) 家庭内部的关系
12
同伴群体
13
学校
14
工作单位
15
大众 传播 媒介
16
特殊的社会化机构
监狱 少年劳教所 网络 军队 …
17
讨论:
当代社会中,网络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原因? 该如何管理或引导?
18
网络与青少年
网瘾: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2010 年2 月3 日所发布的 《2009 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 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2 万人。 犯罪: 2006年安徽大学对当地202名犯罪青少年进行了调查: 这些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网要花83.12元。面对如此大的开支,他 们当中只有10人认为自己从来没出现过缺钱的情况。其他绝大多 数人普遍存在缺钱的问题。当想上网却没有钱的时候,这些自制 力差的青少年会采取多种手段,或向父母讨要(占31%%),或 借(占20%%),或欺骗父母或亲戚朋友(12.4%%),有的 甚至铤而走险,或偷(12%%),或勒索(11%%),或抢劫 (3%%),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犯罪组上网青少年中,超过 50%%的人作案前5个小时还在上网(其中作案前2个小时还在 上网的超过30%%)。并且,该组近30%%的人实施犯罪的目 的就是为筹集上网经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社会化的标准你有几条达标(上)
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儿童制定的“社会化”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儿童制定的“社会化”诊断标准: 至少有一个同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 (1)至少有一个同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 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 (2)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 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3)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后果,但未被人发现的 时候,能够主动认错。 时候,能够主动认错。 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时,能够原谅别人, (4)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时,能够原谅别人,不指责 也不告状。 也不告状。 对朋友或同伴的福利表示关心, (5)对朋友或同伴的福利表示关心,或者能够分享别人的 幸福和快乐,如为同伴生日、考试优秀、 幸福和快乐,如为同伴生日、考试优秀、获奖等感到高 主动向别人祝贺。 兴,主动向别人祝贺。 一般来说,在上述五条标准中, 一般来说,在上述五条标准中,6岁以下儿童应至少应 符合一条; 12岁的孩子应至少符合两条 13~18岁的 岁的孩子应至少符合两条; 符合一条;7~12岁的孩子应至少符合两条;13~18岁的 孩子至少应符合三条。 孩子至少应符合三条。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达不到上 述要求,就可以认为是社会化不足。 述要求,就可以认为是社会化不足。
(四)双向社会化
双向社会化包括了社会化的两种不同方向: 双向社会化包括了社会化的两种不同方向:
二、社会化过程(包含四种类型) 社会化过程(包含四种类型)
正向社会化——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 正向社会化 和教化过程。传统社会的个体社会化是比较纯 正的正向社会化,现代社会的基本社会化过程 主要是正向社会化。 反向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指年轻一代 反向社会化 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上一代(或前辈)的过 程。现代社会这种现象普遍。
二、社会化过程(包含四种类型) 社会化过程 (三)再社会化 (包含四种类型)
1、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 再社会化 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再社会化就是在某些重要方面对人的重新社会化。 再社会化有如下两种原因和情况: 2、再社会化有如下两种原因和情况: 第一,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某些人不再遵从原来社会 化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和行为规范,认同和采取了反主 流文化的行为模式。——被动再社会化(如犯罪分子 的改造,另外一些特别机关和特别途径强迫教化,比 如:少管所、工读学校、劳动教养 ) 第二,原来的社会化的成果基本上已不适用。——主 动再社会化(如在西文成长起来的人的进入东方国家)
1、个性与社会个性 同一群体中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 称为社会个性(或称社会人格)。 称为社会个性(或称社会人格)。 社会个性建立在个体的个性基础之上, 社会个性建立在个体的个性基础之上,是群体中大多 数人共有的个性特点。 数人共有的个性特点。 2、雷同性格与人的能动性 雷同性格是同一群体的不同成员的个性、 雷同性格是同一群体的不同成员的个性、性格高度相 似的现象。 似的现象。 雷同性格是对群体成员过度社会化的结果。 雷同性格是对群体成员过度社会化的结果。在大多数 情况下,过度社会化是同集权体制、 情况下,过度社会化是同集权体制、自上而下的单一 的社会化方式相联系的。 的社会化方式相联系的。 在现实的社会化中, 在现实的社会化中,个体不是作为完全被动的客体出 现的,他实际上是一个能动的行动者。 现的,他实际上是一个能动的行动者。
一、个性及其形成(下)
2、个性的形成
个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 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 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 个性以生理素质为基础, 个性以生理素质为基础,但社会实践活 动、社会化过程对个体的个性起着重要 的作用。 的作用。 社会因素对人个性的影响是重要的和明 显的。 显的。
二、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人的社会化? 2、联系实际谈谈您对当前社会化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
THE END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二)
3.社会化的研究角度
个性发展的角度——个人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和 人格形成与发展过程(社会结果) 文化的角度——个人社会化是人类文化积累传 递和延续过程,实质是人类文化遗产转移过程 社会结构的角度——侧重于个人社会化过程中 的社会方面,社会化是学习、领悟角色期待, 培养角色能力以胜任角色义务,维持社会结构 完整,实现世代交替,推进社会进步过程。
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2、社会化的机构 (1)家庭 (2)同龄群体 (3)学校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播媒介
二、社会化过Βιβλιοθήκη (包含四种类型) 社会化过程(包含四种类型)
(一)基本社会化—Ⅰ
基本社会化是指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 得社会性,取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基本社会化的任务是生理性成熟和社会性成熟。 可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年期等阶段 基本社会化特殊形式—— 预期社会化:一个人为适应特定的角色需 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如职业学校教育、 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
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上)
1、社会化的必要性
(1)从个人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
首先,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社会化。 首先,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社会化。 其次,没有社会化,人就不能成为社会人。 其次,没有社会化,人就不能成为社会人。 再次,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人也必须社会化。 再次,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人也必须社会化。
补充:社会化的标准你有几条达标(下)
以上标准不仅对未成年人适用,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我们 以上标准不仅对未成年人适用,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 可以把这个标准定得严格一些来使用: 可以把这个标准定得严格一些来使用: (1)至少有一位知心朋友 至少有一位知心朋友。 (1)至少有一位知心朋友。 (2)乐于助人 不是领导的指令和分摊义务), 乐于助人( ),并为此感到 (2)乐于助人(不是领导的指令和分摊义务),并为此感到 快乐。 快乐。 (3)有错就改 有错就改。 (3)有错就改。 (4)宽容 哪怕是别人做了多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 宽容。 (4)宽容。哪怕是别人做了多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也要想 到别人有不得已之处。 到别人有不得已之处。 (5)与别人共享快乐 分担痛苦。 与别人共享快乐, (5)与别人共享快乐,分担痛苦。 以上每一条标准算20 20分 五条满分是10 100 以上每一条标准算20分,五条满分是100分。我们可 以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社会化程度。 以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社会化程度。
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一、个性及其形成 二、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三、个性与民族性
一、个性及其形成(上)
1、什么是个性(personality) 什么是个性(
个性也称人格。人的社会化就是使个体 通过社会化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从而走出由本能支配的状态。在社会心 理学家看来,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 总和就是个性。
三、个性与民族性
1、个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社会个性是一个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个性特征, 社会个性是一个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个性特征,是指成 员个性中共同的方面。 员个性中共同的方面。当我们把群体视为一个民族或一个 国家时,这种社会个性就是民族性和国民性。 国家时,这种社会个性就是民族性和国民性。民族性是一 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共有的个性特征, 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共有的个性特征,国民性则是一个国 家的国民所共有的个性特征。 家的国民所共有的个性特征。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 定的共同体。 定的共同体。 2、关于国民性的研究 国民性的课题(或民族性的课题) 国民性的课题(或民族性的课题)就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 度来研究一个族群的“众数”的个性问题。 度来研究一个族群的“众数”的个性问题。 3、中国国民性的特点 中国国民性概指的主要是华夏民族的性格特征。 中国国民性概指的主要是华夏民族的性格特征。
1、继续社会化的概念 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 继续社会化 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 变化的过程。 2、继续社会化的原因 第一,在人的发展阶段中需要扮演新的角色,从而需 要学习与这些角色相适应的技能、知识和规范。 第二,在扮演同一社会角色时需要不断学习。 特殊形式— 3、特殊形式—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为适应生活的变化、承担新角色而 主动学习与调适的过程。突出表现为拓宽知识基础、 变更职业技能、改变角色能力。如成人教育。
二、社会化过程(包含四种类型) 社会化过程(包含四种类型)
(一)基本社会化—Ⅱ
基本社会化在青少年阶段容易遇到的问题: 心理上的断乳(社会性断乳) (1)心理上的断乳(社会性断乳) (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社会的迅速变迁 (5)代沟
二、社会化过程(包含四种类型) 社会化过程 (二)继续社会化 (包含四种类型)
第二节 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家庭 同龄群体 学校 工作单位 大众传播媒介
二、社会化过程
基本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1、社会化的机制
人的社会化的机制是指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内在 机理,它是一个相当广阔的领域,包括社会化的 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模式,社会化对象的 内在心理特征等。 关于社会化机制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 教化论 学习论 互动论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 第二节 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 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一)
1、人的社会化的概念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 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2、人的社会化的涵义 从狭义上讲,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生物人”变 为“社会人”的过程。这种理解在20世纪50年代以 前的社会学研究中比较盛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少 年儿童。 从广义上讲,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 “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 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这种 理解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社会学家普遍接受。这 样,社会化就成了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